探究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目的:探讨对中药外敷医治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
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而致病的静脉炎患者5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25例;前者接受中药外敷治疗,后者给予硫酸镁敷用,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试验组治疗48 h、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V A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疼痛程度,能在临床大力推行。

标签:中药外治;药物性静脉炎;化疗;肿瘤
在临床中,药物性静脉炎属于静脉注射中患病率较高的不良反应,特别使用刺激性及高渗性的药物极易提高静脉炎发生的可能性。

药物性静脉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受累静脉走向红肿,压痛及灼热等;情况不乐观者则体现在静脉弹性逐渐减退,管腔由粗变细,可变化成条索状类[1]。

化疗药物与普通药物不同,前者在于具有特殊的细胞毒性和高渗性、刺激性等特点,故其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后者,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故本次特展开对因肿瘤化疗而导致的药物性静脉炎患者实施中药外敷治疗,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条件
1.1.1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因肿瘤实施静脉化疗而导致静脉炎病。

(2)全部患者于治疗前2周均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3)全部患者均签署同意书。

(4)全部患者均与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拟定的护理相关标准相吻合,可将静脉炎分级:①患者在穿刺点处出现疼痛情况,发红或者肿痛,静脉没有条索样变化,未碰到硬结部位为Ⅰ级;②穿刺部位较疼痛,发红或发肿,静脉条索发生变化,未触到硬结记为Ⅱ级;③穿刺位置出现疼痛,发红或者肿痛,静脉条索状改变,能感触到硬结记为Ⅲ级[2]。

1.1.2 排除标准(1)因其他疾病而导致静脉炎患者;(2)患有语言障碍者;(3)患有精神病者。

1.2 一般资料
全组50例肿瘤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前来治疗的患者,其由于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治疗而患静脉炎;此试验分组遵照数字表法,可分试验组和参照组,各25例。

试验组患者年龄56~83岁,平均(68.13±7.15)岁;男20例,女5例;其中,静脉炎Ⅰ级患者12例,Ⅱ级患者7例,Ⅲ级患者6例。

参照组年龄55~82岁,平均(67.03±9.05)岁;男19例,女6例;静脉炎Ⅰ级患者12例,Ⅱ级患者8例,Ⅲ级患者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静脉炎
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3 方法
参照组给予50%硫酸镁溶液经2层无菌纱布浸透实施湿敷操作,每日治疗2次,治疗时间保持在0.5 h,在经治疗后将患者第1、2、3、5天患处的皮肤红肿和疼痛情况详细记录,1个疗程视为5 d,共计治疗1个疗程。

试验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中药成分组方有:大黄99 g,赤芍100 g,乌药101 g,紫草39 g,冰片21 g,均连续浸泡到浓度为99%的500 ml酒精中;对发现患有静脉炎患者,取其液体共20 ml,利用2层无菌纱布将其浸透后将其放置在患处,并有相应的胶布作固定,采用保鲜膜予以包裹,每间隔24小时更换用药1次,治疗时间与参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治疗效果经治疗5 d后,综合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以下等级:(1)患者患处红、肿、热、痛及条索样的静脉或者硬结均消退,静脉弹性功能均恢复正常,可正常连续输液治疗记为痊愈;(2)治疗后,患处的热、红、肿、痛等减退,且条索状静脉或者硬结均减少超过80%视为显效;(3)经医治后,患者红、肿、热、痛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条索状静脉或硬结有所改善,但变化未降低小于80%,静脉弹性功能则稍微改善或未有变化,在短期内仍不能静脉输液治疗视为有效;(4)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无改善,甚至恶化评定无效[3]。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在纸上设定10 cm的横线,一端设定为0,另一端则为10;评分标准:(1)0分为无痛;(2)<3分记为轻微疼痛但能承受;(3)评分为4~6分,患者较痛,且无法睡眠,但能忍受;(4)评分为7~10分即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4]。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48 h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用药48 h后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参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用药1个疗程后临床效果对比
1个疗程用药结束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达96.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V AS评分对比
试验组V AS评分逐渐降低,其疼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5],而该患者的血液常存在高凝情況,且长时间的经常性利用一些含有高渗透性、细胞毒性和偏酸呈碱性的化疗药品,其可导致血管内皮的正常运作受到阻碍,继而使血管的弹性逐渐丧失。

外加之大量的抗肿瘤化疗药品均有较高的刺激性,由此能提高静脉炎发生的概率。

经相关研究表现,在临床中,化疗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静脉炎发生率占比超过80%[6]。

静脉炎主要体现在患者出现不适感或疼痛,且该病的病变趋势和受累的静脉血液循呈相同的方向,因而可造成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现象,并能触摸到一条索状的硬结[7]。

在临床中,随着静脉穿刺使用率的提高,该病的发生率呈增长的趋势,故临床需重视对其的预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改变给药的方式,如可通过微量泵静脉推注治疗或采用静脉冲入法医治,并要注意在静脉推注的速度,防止出现伤及血管内皮的情况,进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比率。

其二,提高经深静脉置管的相关技术,如可经锁骨下予以静脉置管术或经外周静脉中心采用静脉置管术等方法,可直接将药物送入深静脉,防止出现静脉炎。

其三,适当改善药物的剂型,将静脉治疗改为经口服治疗;其四,对浅静脉炎可采用其他药物予以防治,像给药地塞米松[8]。

当前,临床中常对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给予硫酸镁外用医治,该药能将局部细胞组织的炎性消退,但经临床相关资料证实,该方案的总有效率仅达58.9%[9],这与本试验中参照组总有效率为52.0%较接近。

硫酸镁虽能改善水肿情况,但其具有风化性,在其皮肤表层极易出现无色结晶情况,使皮肤水分缺失,且刺激性较强,效果不明显。

笔者所在医院对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方案,发现试验组治疗48 h、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8.0%、96.0%,显著优于参照组的32.0%、52.0%;且前者V AS评分优于后者,由此可得该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

在中医上,指出静脉炎属于“脉痹”、“恶脉”等范围[10],其因药物对脉络造成损伤,致使脉络血行不通,化成淤血,累积在经脉中,无法下行,淤热相互而形成。

该病常出现不通较痛,气血受阻,汇聚于肌肤,输液受阻则发肿,血溢肌肤则有局部发红状况。

故本组试验遵循通力顺血脉及消退淤血、清热化湿为主要治疗原则[11],笔者所在医院选取大黄及冰片、乌药和桃仁等中药治疗,而大黄外敷可具有泻火及退淤、解毒等效果,乌药能消除肿痛;紫草可起到化腐生肌及解毒消痛的作用;桃仁在破血顺淤方面效果显著;赤芍能达到清热凉血及散瘀消痛的作用[12];冰片能通气,开窍通闭,引药到达患处,并对相应的穴道予以刺激,可加速药物吸收。

全方共用之,能活血化瘀以及消炎止痛。

综上所述,对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实施中药外敷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跃华.金黄膏外敷治疗护理静脉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10(12):36-37.
[2]邓海燕,刘丹,赵娉婷,等.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5(4):90-91,94.
[3]粟利.中药洗剂外敷对肿瘤化疗留置PICC导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5,10(6):92.
[4]汪金霞.喜疗妥或大黄粉加白醋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4(2):696.
[5]曹菊秀,王丽.龙血竭联合安普贴治疗刺激剂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30(12):50-51.
[6]杨红,尹娅萍,张黎丹,等.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23):3207-3208.
[7]王艳芳,刘彩霞,韩利清.中药外湿敷预防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15(1):118-120.
[8]何云凤.新癀片外敷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22(4):612.
[9]余丽娟,魏素萍,罗蕾.中药六合丹外敷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4,3(6):730-732.
[10]叶红.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41例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9(18):115-116.
[11]楊方英,吴慧莉,胡巧云,等.中药涂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2):203-204.
[12]李萍,姜黎昱.喜辽妥联合中药外敷预防妇科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6(3):1599-1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