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理论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果关系理论比较研究

引言

一、因果关系的源流

(一)因果关系的流变

在人类的活动中,人们对自然界的探寻逐步形成了因果关系的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以惊异发端。黑格尔在对自然哲学的思考中提出自然界是什么的问题。“当我们看到自然界的过程和变化时,我们就想把握它的单纯的本质,强使这位普罗丢斯停止它的变化,在我们面前呈现多种多样的、常常是新的形式,而且会以较简单的方式通过语言意识到他是什么。”①故,因果关系实乃哲学上命题,希腊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均对因果关系进行追寻。

“找到一个原因,胜过当上波斯人的国王。”②希腊人在把握本质性和原因的思维习惯中形成思辨性格。寻求自然事物的本原和根据是真正爱智慧,爱智慧的重要一面即为探索原因和结果,甚至因果关系被视为最高的目标。“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和原因的知识。”③哲学之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任何单一的或单纯的自然物均不能成为万物的本原,而各种无定形之物所构成的原始混沌体才是本原。“在火、气、水、土之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生成万物。除此而外的其他事物也不能,如某种介乎气与水或气与火之间的中间物。”

④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与目的因。“第一哲学不仅要说实体是什么,而且更要说明实体为什么成了实体,即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探讨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原因,而他提出的‘四因说’是对古希腊各种本原学说的一种理论概括。”⑤古印度的佛教提出“因中有果论”,其主要意思为结果是原因的转变或者原因中已经包含了结果。

①[德]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页。

②[古希腊]苏格拉底:《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3页。

③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页。

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页。

霍布斯侧重于研究因果关系的定义、范围、根据以及探究方法。在培根的《新大西岛》中,科学的转向在萨罗门学院研究中体现的很明显。萨罗门学院要像上帝那样在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因此,萨罗门学院的主要目的便是寻找万物的本原。①牛顿认为自然科学的主要任务是从现象出发,而不臆造假说,从结果推到原因,一直推到最初的第一因。“在17世纪和18世纪,自然法学派开始在法学领域建立自己的原则。就侵权法而言,自然法学派在从事过错侵权责任研究时,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方法,也抛弃了中世纪前期的注释法学派和注解法学派的方法,而从古罗马法中寻求法学的真理。”②在罗马法中,侵权责任以私犯的形式出现。私犯的构成要件包括不法行为与损害之间须有因果关系。③

在生活中,因果关系理论受到时代的挑战而受出现新的理论。因果关系在不同的领域都让人费尽思量,法学领域也不例外。弗莱明认为“较之于侵权行为法中的其他问题而言,因果关系最为困扰法院和学者。”④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因果关系的种种思量更是引发了学者研究因果关系的热情。他们在语言和判决中探究因果关系的不同要素,进而形成了种种学说和观念。中国侵权法的专家和学者也对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借鉴。“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的认定,由于受哲学上因果关系、自然科学上的因果律及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影响,该领域成为一个学说纷争的领域,任何一种理论均无法涵盖和解释所有的法律现象,理论上的不确定也导致了实践中的许多错误。”⑤在民法中,因果关系是侵权纠纷的复杂性的重要体现。因果关系似乎成为学者与法律执业者的一个不可破解的命题,但是这却并不是退却的缘由。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研究于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普通法的法律原因理论植根于实用主义哲学,大陆法的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产生于科学的概率理论。

(二)休谟对因果关系的主张

当代因果关系的考查主要源自休谟。休谟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第

①[英]培根:《新大西岛》,李春长译,载《论古人的智慧》,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128页。

②张民安:《现代法国侵权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③周枏:《罗马法原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844页。

④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

一个全面研究因果关系的哲学家,其著作成为当代因果关系思潮的根源地。经验主义立场是休谟研究人性的基本立场,也是他对因果关系思考的主要根据。在休谟看来,经验不能被超越并且凡是自命发现人性终极性质的假设应当予以摒弃。“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而我们对这个学科本身所能给予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①。当然,休谟的此种立场主要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他用实验与观察方法剖析人性并建立科学的精神哲学。休谟的主要目标是成为精神哲学领域的牛顿。因此,休谟对猜测和假设进行反思并将知识的基础确立在印象之上。印象产生观念,全部简单观念最初都是来自简单印象。“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②

没有理解推理的观念,人们便不能正确推理。原因和结果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得来因果关系。休谟便致力于寻求发现那种关系,并得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两个特质,即接近关系和接序关系。“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对象接近,并且是先在的,而仍不被认为是另一个对象的原因。这里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应当考虑。这种关系比上述两种关系的任何一种都重要的多。”③在观察的研究方法中,休谟发现了著名的“休谟问题”,“第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的存在的东西也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呢?第二,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一些的特定原因必然要有那样一些的特定结果呢?我们因果互推的那种推论的本性如何,我们对这种推论所怀的信念的本性又是如何?”④休谟认为关于因果的一切推理原来都是由某种印象得来,其中两种要素是记忆印象或感官印象及产生印象的对象的那个存在的观念。“因此,这里我们就有三件事情需要说明:第一是原始的印象。第二是向有关的原因观念或结果观念的推移过程。第三是那个观念的本性和性质。”⑤休谟认为因果关系的推断不是建立在理性之上,而是在对象的理念和想象中结合的某些原则。此种哲学上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并和自

①[英]休谟:《人性论》(上),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引论第8页。

②[英]休谟:《人性论》(上),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6页。

③[英]休谟:《人性论》(上),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3页。

④[英]休谟:《人性论》(上),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