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三大视角教学教材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20bfe30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30.png)
拉尔夫•达伦多夫(R • Dahrendorf) 认为社会是一个权力和权威的重复不断斗争的竞技场。有时是政治的,有时是经济的,有时是社团的或是官僚机构的斗争。 一切社会组织都是权力转换的等级制度,其中上层人物要求下面的人必须合乎他们的利益和期望。 维护社会秩序的是高压统治,而不是发自本能的合作。 冲突和变迁存在与任何社会体系的内部。
功能统一性观点:社会系统的任何局部都对整个社会具有功能。
功能普遍性观点:社会的任何活动或仪式都完成了某些对社会有益的功能。
功能不可替代性观点:把某些制度看成是不可替代的。
默 顿
中观理论
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东西并不具有全社会的功能,而仅仅对社会的某个部分具有功能。
某些活动或仪式对社会的某些部分具有功能,而对社会的其他部分则可能不具有任何功能,甚至可能有负功能。
宏观社会学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论
01
微观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
02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奥古斯特·孔德 (1789-1857)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 马克斯·韦伯 (1864-1920) 乔治·赫伯特·米德 (1863-1931) 埃米尔·涂尔干 (1858-1917) 功能主义 冲突主义 符号互动主义
什么是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功能主义是对共同利益的一种理论探讨:社会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或和整个社会体系的关系。 强调这样的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象身体的各个部分一样,社会的构成部分(家庭学校政府等)以系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着好的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论
把校园看成是各种有机的部分过程的统一体。所有的部分都相互联系,并且为校园的正常运作做出贡献。任何部分的动荡都会带来暂时的失衡。但由于社会是建立在认同和合作的基础上的,暂时的失衡会迅速转化为有利于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
社会学三大方法论
![社会学三大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6c9b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d.png)
社会学三大方法论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采用了三种主要的方法论,分别是实证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
这三种方法论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各有不同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实证主义是社会学中最早出现的方法论之一,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取客观的社会现象和规律。
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和验证,从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统计分析等。
这种方法论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和预测,强调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和统计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的规律和趋势。
符号互动主义是社会学中另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交互中的意义构建和交流。
符号互动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符号和意义的交流所创造出来的,个体的行为和意义是相互关联的。
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参与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
这种方法论注重对个体行为和交互过程的理解,强调主观性和个体意义的重要性。
通过符号互动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交互的意义和动力,揭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社会构建主义是社会学中相对较新的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构建和多样性。
社会构建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社会成员通过语言和符号的共同构建而产生的,没有固定的本质和真相。
社会构建主义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批判性理论、解构分析和叙事研究等。
这种方法论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解构和批判,强调多元性和权力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社会构建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实证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三种方法论。
它们分别强调了社会现象的客观性、主观性和构建性,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社会。
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以获得更深入的洞见和理解。
社会学考点
![社会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490ac2bb4cf7ec4afed084.png)
社会学考点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来的。
2.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一、功能主义的视角二、冲突论的视角三、互动论的视角A: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当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分享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时,这种道德共识就存在。
功能主义者认为秩序和平衡是社会的常态。
这种社会平衡建立在社会成员所分享得到的共识的基础上。
B: 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该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构成社会的各部分远不是作为整体一部分而平衡运行的,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冲突的。
C: 它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倾向于互动论视角的人,有时被称为微观社会学家,因为它们研究个人和小的群体而不是大规模的社会结构。
乔治·米德通常被认为是互动理论视角的奠基人。
3.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4.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社会变革:发生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两次伟大的革命”引领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变革,它们成为了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15世纪下半叶,欧洲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到17世纪形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取得三项重大成果。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15世纪下半叶,欧洲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到17世纪形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取得三项重大成果。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的兴起: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为社会学的实际研究提供了具体的资料和数据,也给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课题,还推动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5a5c40f6aeaad1f346933fa2.png)
一、宏观社会学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论
二、微观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
奥古斯特· 孔德 (1789-1857) 卡尔· 马克思 (1818-1883) 马克斯· 韦伯 (1864-1920) 乔治· 赫伯特· 米德 (1863-1931) 埃米尔· 涂尔干 (1858-1917)
乔治• 米德(G.H.Mead) 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镜中我”概念
—通过符号互动,人们
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取 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 系。
乔治• 米德(G.H.Mead)
—符号互动论的创始者
心灵• 自我• 社会
-心灵:表示我们对符号的理解,完全产生于他人重复进行的互动。 -自我:对他人对我们行动所做的反应的了解和认识。“扮演他人的角色”。
什么是互动论的视角?
互动论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社 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 人。
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 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 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 的。互动论研究人的行为、 思想和感觉,探索人们的动 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 世界的方式。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默顿对功能理论的修正
宏 过去的 大 功能理 抽 象 论 理 论 功能统一性观点: 社会系统的任何 局部都对整个社 会具有功能。 功能普遍性观点: 社会的任何活动或 仪式都完成了某些 对社会有益的功能。 功能不可替 代性观点: 把某些制度 看成是不可 替代的。
默 顿
中 观 理 论
现代社会中,有 许多东西并不具 有全社会的功能, 而仅仅对社会的 某个部分具有功 能。
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
![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26f582f0856a561252d36fee.png)
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视角一、关于社会的划分尽管许多经典社会学家都以对社会的划分来作为他们的理论基石,但他们却从未在划分社会类型的方式上达成过共识。
而这些不同分类框架常常由于对划分出的社会类型所持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而带有缺陷。
如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将所有社会分成三组:原始社会、野蛮社会和文明社会(言下之意,非西方社会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原始、野蛮社会);孔德将社会划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主义(科学)阶段;而马克思则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及其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波普诺在其著作《社会学》一书中则从社会成员如何生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基础,考察了由伦斯基发展出来的分法。
即:狩猎采集社会(Hunting and gathering society)、园艺社会(Horticultural society)以及几乎同时代出现的游牧社会(Pastoral society)、农业社会(Agrarian society)、工业社会(Industry society)、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Structural 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发展起来的,并深受物种进化论的影响。
孔德和斯宾塞提出了功能主义最基本的原则: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后来的追随者更坚持任何社会系统都回像人体系统一样自然地协调发挥作用以确保系统自身的稳定或均衡,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因此,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实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涂尔干常常被视为当代功能主义的奠基人。
他把社会看做是一个由道德价值观上的共识来规范的特殊有机体。
他对以机械团结为基础的社会和以有机团结为基础的社会做了区分。
第一章 社会学的视野
![第一章 社会学的视野](https://img.taocdn.com/s3/m/9b976f342f60ddccda38a0d8.png)
3.青少年青春期的叛 逆行为来自身体的发 育和变化。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研究《萨摩亚人的成 年》
常识与社会学知识的比较
常 识
4.下层阶级青年比资 产阶级青年更容易犯 罪。
社会学知识
下层阶级青年并不比资产阶级青年更容易犯罪。 至多两个阶级的青年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同样 大,只是后者被逮捕的可能性较小,因而在法律 部门的统计资料中出现的频率低罢了。
Sociology
社会学
主讲:张雪卿
Method of Assessment 考评方法
• 平时成绩
– 考勤 – 作业 – 课堂发言
40%
10 % 10% 20%
• 期末考查
60%
选用教材
一、使用教材:《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张 敦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 二、参考教材 1 、《社会学》(第十版),戴维·波普诺著, 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2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主 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常 识 社会学知识
1、家庭发生纠纷时丈 家庭纠纷发生时,妻子杀死丈夫的可能性与丈夫 夫比妻子更可能杀害 杀死妻子的可能性一样大。丈夫虽然一般体力较 对方。 强,妻子则更有可能使用致命性武器。 2.所有社会都存在浪 漫爱情。 表面看来,浪漫爱情似乎是“人性”的一部分, 而实际上在许多社会里人们根本不知道尚有此事, 在另外许多社会里则被视为荒谬可悲的事情。
……
每周六上午,学珠脑心算。 每周日下午,学小提琴。
谁在替小聪聪选择,谁在指 挥着家长这样为孩子选择?
在一种文化中是不正常的行为, 在另一种文化中也许是被称许的。
文化差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三大视角.pptx
![社会学三大视角.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6c5b65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9.png)
(三)互动论的视角 • ① 模式。互动论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
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 例证——校园中的互动。互动论者既不用合作也不用冲突来解释校园生活,
他们关注于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们刚入学的时候如何看待校园生活,高校 的经历对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宿舍里的社会互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互动 论者并不很关心大学校园的组织、运转,而是关心校园中日常互动的性质, 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是如何看待这种互动的。互动论者并不把校园看成是 其成员必须与之相适应的一成不变的组 织。相反,他们认为,校园的组 织通过参与者的互动而发展和变化。
第5页/共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6页/共6页
第4页/共6页
(四 )对三种视角的简要评价
• ① 社会学理论视角的多样性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学并不 是一门有着严格定义和统一的世界观的学科。但是这种多样性 也说明了,社会学也不是一门追求狭隘性、封闭性的学科。
• ② 这三种视角所显示的差异性并不是起源于矛盾或对抗,而是 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决不是说一种视角是对的,另一种是错 的;每一种视角都考察了同一社会现实的相关方面,而给对方 以补充。
(二)冲突论的视角
①模式。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 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 会变迁的主要源泉。该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 之上,即构成社会的各部分远不是作为整体一 部分而平稳运行的,实际上,他们是互相冲突 的。这并不是说社会就永无秩序——冲突论者 并不否认很多社会秩序的存在——但是,秩序 只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的冲突的一种结 果,而且,它也并不一定就是事物的自然状态。
• ②代表人物。冲突论者源于马克思首先关注宏观社会,或大规模的社会结构,研究它们是 如何相互联系的。有时候被称为宏观社会学家的研究人员, 运用上述理论视角研究社会的主要结构单位,如组织、制 度、社区、民族国家;研究诸如城市化、社会流动等社会 过程;以及研究诸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信仰体系。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主要理论视角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主要理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f3aa5e84866fb84ae55c8d76.png)
-不仅每个社会都有这四个问题要解决,而且社会里的每个子系统也有四
个问题
3. 这些利益冲突终将引起控制这部分稀缺资源的人与 不控制它的人之间产生公开的斗争。
4. 以上冲突造成社会体系的重新组织。
齐美尔(G • Simmel)(形式社会学)
1. 冲突既能引起社会动荡,也能促进社会整合。
2. 冲突给敌对行为提供一个安全阀,实际上增 加了社会的稳定因素,而不是破坏整合。
3. 分析了除了阶级冲突以外的各种冲突—男女 之间,不同年龄之间,体力劳动者和经营管 理者之间以及少数民族集团之间的冲突。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社会学理论(孔德、斯宾塞和迪 尔凯姆)
早期功能主义思想通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努力得到发展。 —前者认为“社会制度之起源乃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每一种风俗、概念、
物质、思想和信仰都有很重要的功能,是社会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 —后者则强调“整合是每一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所有社会的组织与结构都是为 此而存在的、运动的”。
什么是互动论的视角?
互动论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社 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 人。
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 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 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 的。互动论研究人的行为、 思想和感觉,探索人们的动 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 世界的方式。
什么是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功能主义是对共同利益的一 种理论探讨:社会的一部分 和另一部分或和整个社会体 系的关系。
社会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0b688158b8f67c1cfbd6b831.png)
第一节 社会学发展简史
引言:学科界定的困境与作为视角的社 会学 1、分析的困境 2、综合的困境 3、作为视角的社会学
一、 经典社会学思想 (社会学的历史回顾)
社会哲学阶段
1、 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 与社会学的诞生
1)社会学产生的时代与精神条件
A 经济革命 B 政治革命 C 精神革命
A 工具理性行动 B 价值理性行为 C 情绪行动 D 传统行动
(4)理想类型 (5)社会科学中的价值问题 2)西方理性化的起源与发展 (1)理性化 (2)宗教理性化与资本主义起源 (3)科层制:社会制度的理性化
3)对韦伯的评价
经典社会学学科建立阶段学习要 点
1、韦伯对社会学的定义 2、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方法论 3、韦伯的行动类型理论 4、韦伯对西方理性化发展的观点 5、杜尔凯姆的自杀研究如何表现出他
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 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孔德、 斯宾塞、杜尔凯姆)
B 冲突论的视角
强调 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 争斗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马克思、科赛)
C 互动论的视角
更关注于社会的微观方面——社会互动和作为个 人存在的人(米德)
(1)历史唯物论
(2)社会分层与阶级理论
(3)知识社会学
马克思的知识社会学谱系:
马克思——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
|
|
|
\
|
曼海姆 社会冲突论 批判论
|
(知识社会学)
列宁——————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学
2)对马克思的评价
3、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个人主义的进化论者
教学设计:《关注社会,多视角思考》教案
![教学设计:《关注社会,多视角思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c3275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7.png)
《关注社会,多视角思考》教案第一章:了解社会现象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1. 社会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1.3 教学步骤1. 引入社会现象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社会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
第二章:多视角思考的意义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视角思考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 多视角思考的意义和重要性2. 多视角思考的运用方法2.3 教学步骤1. 引入多视角思考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多视角思考的意义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视角思考问题。
第三章:社会问题的多视角分析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多视角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多视角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3.3 教学步骤1. 引入社会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视角分析社会问题。
第四章: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1. 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2. 研究方法的运用4.3 教学步骤1. 介绍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2. 讲解研究方法的运用。
3.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1. 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2. 小组讨论的技巧5.3 教学步骤1. 给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运用多视角思考问题。
社会学的视角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
![社会学的视角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0cf45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f.png)
社会学的视角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社会学的视角: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社会学在理解和解决社会现象中的重要性。
一、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社会角色等。
社会学通过研究社会结构,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的组成和运作方式,以及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这些组织的组成、目标和功能,揭示出不同组织对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例如,家庭是社会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研究家庭结构可以认识到家庭在社会化、性别平等等方面的作用。
1.2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建立的规范和机构。
例如,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等。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揭示不同制度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例如,教育制度的性别歧视问题,政治制度的权力分配问题等。
1.3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各种身份和角色。
社会学研究发现,个体在不同角色中的行为和期望都不同,而这些角色又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社会学通过研究社会角色的形成和变化,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二、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动和演变。
社会学通过研究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1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指的是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化和进步。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历史事件,揭示社会变迁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例如,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产生的深远影响,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变迁是如何塑造社会的。
2.2 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角色等发生重大改变的过程。
社会学研究社会转型的原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社会在转型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教学设计:《关注社会,多视角思考》教案
![教学设计:《关注社会,多视角思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80f55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5.png)
《关注社会,多视角思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社会现象及其分类2. 多视角思考的意义3. 社会问题的多维度分析4. 社会热点案例讨论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现象、多视角思考的意义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热点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关注社会,多视角思考》2. 案例材料:社会热点案例及相关数据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4. 课堂讨论的氛围营造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2. 讲解社会现象及其分类,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3. 讲解多视角思考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讲解社会问题的多维度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问题。
2. 分析社会热点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和观点。
第三课时:1. 讲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分析社会热点案例,引导学生从社会责任角度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和观点。
第四课时:1. 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第五课时:1.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分析报告。
2. 点评与反馈:对学生的分析报告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3. 总结课程,强调关注社会、多视角思考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了解其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了解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ae801333968011ca30091df.png)
《社会学》教学大纲使用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美]D·波普诺著:《社会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3.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4.宋林飞著:《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5.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北京大学社会学编写组编,《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出版。
7.孙立平主编:《社会学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8.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学》(第四版,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9.风笑天编著,《社会学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一、教学内容要求社会学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之一,在此应通过规范的制度文本解读、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实用性和制度熟练运用的教学目标;同时,课堂讲授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以及难点和复杂问题的剖析,同时布置有针对性的复习思考题,使学生比较系统和准确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实务;在课程讲授中,密切联系我国实际,作到在忠实于学科规范体系原貌的前提下,重点使学生对我国的现行社会学运行机制及其发展变化。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社会学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通过规范的制度文本解读、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实用性和制度熟练运用的目标。
一是系统的、有历史沿革的制度文本解读;二是社会学实施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达到启发式教学效果;三是社会实践和课程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理论与制度的结合点,了解其运行的基本程序。
在讲解重点内容时,应结合我国社会学制度改革中引发的理论和实施难点,发动同学对我国目前社会学学术状况和改革对策的思考与讨论。
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教育社会学》ppt课件
![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教育社会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4f6638f01dc281e43af005.png)
人类行动是由动机推动的:个体为了实现目标,在内心 长时间筹划着行动,根据这种筹划的方式,意义被赋予 给了行动。通过人们就行为和言辞表达出来的说法或理 由,社会学家就可以理解这些动机。
ppt课件ppt课件
1
第三讲 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取向 教育社会学的冲突取向 教育社会学的解释学取向 对三种取向的判读
ppt课件ppt课件
2
教育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涂尔干强调社会学家 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教育研究,因为教育是 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 系。每当教育制度有所变化时,就是因为它 受到了作用于整个集体生活的某种重大社会 趋势的影响 。
并调动系统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以政治及其
功能为中心。
ppt课件ppt课件
15
“整合”(I:integration)协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 关系,以制度规范为中心。
“维持模式”(L: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 确保系统内行动者表现适当的特征,以价值为中心 。
这四个功能是整个社会系统生存的形式,也是每个
ppt课件ppt课件
12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系统得以运作和稳定的重 要因素,而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在分配和整合 之中。
通过分配,社会化应当造就训练有素的工作 人员;通过整合,社会化能使有效分配必然 产生的不平等报偿当作平等被接受。
ppt课件ppt课件
13
帕森斯的“AGIL”模式与学校教育的功能
ppt课件ppt课件1教育社会学ppt课件ppt课件2第三讲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取向?教育社会学的冲突取向?教育社会学的解释学取向?对三种取向的判读ppt课件ppt课件33?教育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涂尔干强调社会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教育研究因为教育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社会学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1c506a2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8.png)
标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社会学的视角一、引言历史社会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关注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社会学的视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应用方法和效果。
二、历史社会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1.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单纯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出发,学生可能只能了解到一些表面现象和孤立的事件。
而通过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形成更全面、更准确的历史认知。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3.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通过了解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历史社会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引入跨学科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事件。
2.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历史事件,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3.引入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4.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历史社会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历史社会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社会学视角解读社会问题与社会需求
![社会学视角解读社会问题与社会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331a8c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7.png)
社会学视角解读社会问题与社会需求社会学作为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解读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发展和变迁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扰,而社会需求则是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各种资源和服务的需求。
本文将以社会学的视角,从结构、功能和互动三个方面来解读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
首先,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与社会的结构有关。
社会结构是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组织和关系模式。
社会问题往往与社会结构的不合理或矛盾有关,例如贫富差距过大、社会阶层固化等都是社会问题的体现。
而社会需求则是在社会结构中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需求,例如教育、医疗、就业等是社会需求的重要方面。
社会学视角告诉我们,只有理解和分析社会结构的特点和演变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其次,从功能的角度来看,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与社会的功能有关。
社会功能是指社会各种组织和关系模式对于社会整体稳定和发展所扮演的作用。
社会问题的存在常常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因此社会学视角指出社会问题常常需要通过解决来维护社会的正常功能。
而社会需求则是社会为了实现其自身功能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例如教育需求对于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社会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的理解需要放在社会功能的框架下,才能更好地认识其中的逻辑关系。
最后,从互动的角度来看,社会问题与社会需求之间常常存在着相互关系和互动影响。
社会问题往往是社会需求的缺失或不满足的结果,例如环境污染问题是社会对于环境资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体现。
而社会需求则常常催生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例如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需求推动了社会的法治建设。
社会学视角告诉我们,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因此,我们需要以全面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社会需求对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四 )对三种视角的简要评价
① 社会学理论视角的多样性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社会学并不是一门有着严格定义和统一的世界观 的学科。但是这种多样性也说明了,社会学也不 是一门追求狭隘性、封闭性的学科。
② 这三种视角所显示的差异性并不是起源于矛盾 或对抗,而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决不是说一 种视角是对的,另一种是错的;每一种视角都考 察了同一社会现实的相关方面,而给对方以补充。
(三)互动论的视角
① 模式。互动论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 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例证——校园中的互动。互动论者既不用合作也不用冲突 来解释校园生活,他们关注于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们刚入 学的时候如何看待校园生活,高校的经历对他们的意义是 什么,宿舍里的社会互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互动论者并 不很关心大学校园的组织、运转,而是关心校园中日常互 动的性质,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是如何看待这种互动的。 互动论者并不把校园看成是其成员必须与之相适应的一成 不变的组 织。相反,他们认为,校园的组织通过参与者 的互动而发展和变化。
这两种理论视角,在关于人类社会、人类行为的结构主义观 上也是相同的。结构主义观的前提是:第一,社会结构应被 视为这样一种社会事实,即它在个人之外却又控制着个人的 行为;第二,个人行为主要是非个人所能造成的社会结构和 社会力量的产物。这些理论视角强调社会对于人类思想和行 为的强制力量,缩小了自由意志和个人自治的重要性。
社会学的三大视角
两种理论的共同之处
都首先关注宏观社会,或大规模的社会结构,研究它们是如 何相互联系的。有时候被称为宏观社会学家的研究人员,运 用上述理论视角研究社会的主要结构单位,如组织、制度、 社区、民族国家;研究诸如城市化、社会流动等社会过程; 以及研究诸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信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