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用途

棕榈油用途
棕榈油用途

一、棕榈油简介

棕榈油是从棕榈的果肉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一半。它含有39%油酸、10%亚油酸、45%棕榈酸和4.5%的硬脂酸,富含胡萝卜素和生育三烯酚。棕榈仁油是从棕榈果仁中制取的,组分与棕榈油有很大的差别。它的组分和特性与椰子油非常相似。棕榈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范围是C6-C20,脂肪酸类型以月桂酸为主,大约占总组分的46%-51%。

CH3—(CH2)14—COOH

棕榈酸

CH3—(CH2)16—COOH

硬脂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亚油酸

CH3—(CH2)7—CH=CH—(CH2)7—COOH

油酸

CH3—(CH2)10—COOH

月桂酸

H2C

OH

HC OH

H2OH

甘油

棕榈油加工工艺流程:

1.精炼

物理精炼:

脱色白土蒸汽

↓ ↓

毛油→预处理→脱色、过滤→脱臭→RBD油(精炼脱色脱臭油)

↓ ↓

废白土脂肪酸蒸馏物和挥发物

化学精炼:

磷酸碱溶液脱色白土蒸汽

↓ ↓ ↓ ↓

毛油→预处理→碱炼→离心分离→脱色过滤→脱臭→NBD油(中和脱色脱臭油)

↓ ↓

皂脚杂质挥发性气味

酸化

棕榈酸油

(主要组成:游离脂肪酸中性油部分甘油酯如单甘酯甘二酯)

2.分提

干法分提:适用于中和、脱色或完全精炼后的棕榈油,不需化学试剂。油温控制在70℃,通过控制冷却水温度来得到不同熔点的组分,结晶,过滤分离。

棕榈(仁)油→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软脂、硬脂

表面活性剂法分提:适用于棕榈毛油。

20℃时,

0.5%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硫酸镁电解质溶液

毛油→结晶器→离心→水相(硬脂晶体)→破乳→热水清洗→真空干燥→硬脂

轻相(软脂)→热水清洗→真空干燥→软脂

溶剂法分提:为得到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如类可可脂或其他特殊的脂类而可以采用的唯一方法,所用溶剂为己烷和丙酮。

棕榈(仁)油→溶剂稀释→冷却结晶→分离→蒸发溶剂→软脂、硬脂

二次分提:主要应用于碘价大于60的棕榈油或棕榈油分提的中间馏分,含有较高比例的软脂酸、油酸二甘油酯,可用来生产类可可脂。

二、棕榈油的用途

棕榈油80% 被用于食用用途,其余20%的棕榈油产品被用于非食用用途,虽然与其食用部分相比用量较少,但它同样重要,因为其中大部分的棕榈油产品被进一步加工为高附加值产品。随着棕榈油预期产量的增加以及棕榈油工业中发展下游产品生产的趋势,非食用用途必将越来越重要。

1.食品行业

(1)家庭烹饪用

食用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12℃及更低熔点的棕榈油,是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食用油。棕榈油反复煎炸不变色、无异味,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降低了用油成本。棕榈油上色性强、起酥性好,能长时间保持食物的风味和色泽,适用于中国各大菜系及风味流派日常烹饪用油。(2)煎炸油

熔点不超过24℃-33℃的精炼棕榈油是一种优良的煎炸油。棕榈油适量的亚油酸含量和极少的亚麻酸含量,以及高含量的天然抗氧化剂使其适合直接用于几乎所有煎炸食品中,这也是其在世界各地的主要用途。

(3)起酥油

棕榈油加工成的起酥油具有优良的氧化稳定性及良好的起酥性,打发性,它一般不直接消费,而是作食品加工的原料。可以使某些烘焙食物具有光泽外观和表面,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适用于各类食品加工如饼干、曲奇、速冻食品、冰淇淋等。

(4)人造奶油

棕榈液油适合制造液态人造奶油,棕榈硬脂适合制造固态人造奶油。主要产品包括餐桌用人造奶油、烘焙用人造奶油、酥皮糕点用人造奶油以及最近推出的各种“低热量”的人造奶油。

(5)特种油脂(代可可脂)

代可可脂系由精选月桂酸油经过高技术冷却,分离而得月桂酸油脂,再经特殊氢化,精炼调理而成。其特性是结实且脆,无嗅无味,抗氧化力强,无皂味、无杂质,溶解速度快。代可可脂是非调温型油脂,可以避免天然可可脂所必须经历的调温过程从而节省冷却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用于板块巧克力、威化饼干巧克力涂层、植脂末、糖果等制作。

(6)其他用途

棕榈油还可用于婴儿食品、乳脂代用品、色拉油、烤肉专用油等食品行业。

2. 非食品类应用

(1)生物柴油(柴油替代品)

毛棕榈油可以直接当作燃油用在经过适当改装的汽车发动机上,发动机使用毛棕榈油所排出的废气比使用柴油的干净,基本上没有硫

或氮氧化物。运输毛棕榈油也比柴油经济而安全。棕榈甲酯已被广泛试验作为出租车、大轿车、货车、拖拉机和固定式发动机用柴油替代品。

(2)钻井泥浆

棕榈油除无味无毒外,其烟点和苯胺点高于65℃,使其成为钻井泥浆一种合适的基础物。用棕榈油生产的泥浆具有更好的乳化稳定剂和流变特性,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流体损失。

二、棕榈油衍生产品及用途

1、脂肪酸

棕榈油是生产C16-18脂肪酸的原料。C16-18脂肪酸主要用于生产硬脂酸及酯类、脂肪酸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树脂等。1.1硬脂酸

1.1.1硬脂酸

硬脂酸

橡胶级硬脂酸

用途:用于橡胶硫化活性剂、增塑剂和软化剂。

特种硬脂酸

用途:用于橡胶、塑料、化妆品、食品、助剂、硬脂酸、金属皂等行业的化工原料和添加剂。

1.1.2硬脂酸衍生物

单硬脂酸甘油酯

用途:在食品或化妆品中作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又是聚氯乙烯透明粒料的润滑剂。

化妆级单硬脂酸甘油酯

用途:化妆品中作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

用途:在食品或化妆品中作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聚氯乙烯透明粒料的润滑剂。

特种单硬脂酸甘油酯

用途:在食品或化妆品中作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又是聚氯乙烯透明粒料的润滑剂。

1.1.3硬脂酸盐类

硬脂酸盐类主要包括: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铅、双硬脂酸铝等。

用途:在化妆品、塑料、机械、橡胶、油漆油墨等行业用作润滑剂、滑动剂、热稳定剂、脱模剂、促进剂等。高纯度硬脂酸钙为聚氯乙稀稳定和润滑剂,在聚乙稀聚丙稀中作为卤素吸收剂,在国外广泛用于提高塑料的耐热性,改善耐气候性、初期着色性和透吸性,将取代有相同性能的有毒稳定剂。

1.2软脂酸(棕榈酸)

主要用于制蜡烛、肥皂、金属皂、润滑脂、合成洗涤剂、软化剂等。软脂酸的钠盐或钾盐可作乳液聚合时的乳化剂;软脂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铝盐和锌盐等用于润滑剂、涂料、油墨和增塑剂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软脂酸的衍生物曾被用作制造为凝固汽油弹。

1.3油酸

塑料工业中主要用于制备塑料增塑剂环氧油酸丁酯或环氧油酸辛酯。毛纺工业用于制备抗静电剂和润滑柔软剂。木材工业用于制备抗水剂石蜡乳化液。经氧化制备的壬二酸,是聚酰胺树脂(尼龙)的原料。油酸也可用作农药乳化剂、印染助剂、工业溶剂、金属矿物浮选剂、脱模剂、油脂水解剂,用于制备复写纸、打字纸、圆珠笔油及各种油酸盐等。还可作为化学试剂、用作色谱对比样品及用于生化研究,核定钙、氨、铜,测定镁、硫等。

纯的油酸钠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可用作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并可用于治疗胆石症。油酸的其他金属盐也可用于防水织物、润滑剂、抛光剂等方面,其钡盐可作杀鼠剂。

1.4亚油酸

亚油酸在医药上可用于制造药物,治疗血脂过高和动脉硬化等症。亚油酸的钠盐或钾盐是肥皂的成分之一,并可用作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其铝盐可用于制造油漆、涂料等。

2、脂肪酸衍生物

脂肪酸盐:脂肪酸金属盐具备脂肪酸所具有的润滑性、防水性、压延性和金属所具有的高熔点性质,在工业上被广泛的用作润滑剂、防水剂、稳定剂、脱模剂、增稠剂和催化剂等。

脂肪酸酰胺:脂肪酸酰胺具有高的熔点、稳定性好、防水性好和低溶解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造纸、木材加工、橡胶和包装材料工业,也可用于合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

脂肪酸酯:脂肪酸酯根据种类和性能不同,可被用于香料、溶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涂料、化妆品、润滑油等领域。脂肪酸酯产品通过酯化反应制备。

脂肪腈:脂肪腈的沸点与熔点低于相应的脂肪酸,可用作增塑剂、石油润滑剂的添加剂、渗透油、纺织助剂、合成橡胶耐油剂、耐腐蚀剂和抗氧化剂等。在工业上主要用作生产脂肪胺的中间体。

硫代脂肪酸:硫代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等主要用于合成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和高压润滑油添加剂。

脂肪胺:脂肪胺是广泛使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原料;是制造合成染料、合成药物和合成洗涤剂等的原料;还可用作纤维柔软剂。工业生产脂肪胺大部分来源天然脂肪酸原料,可由氨与卤代烷烃作用而成。

脂肪醇:脂肪醇主要用于生产洗涤剂和增稠剂。

二元脂肪酸:二元脂肪酸羧酸的每个羧基容易生成许多酸衍生物,这种能力使其在聚合物、增塑剂、和润滑剂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脂肪酰氯:脂肪酰氯主要作为生产脂肪酸衍生物的中间原料。还用作

酰化试剂。脂肪酰氯可对肽和氨基酸进行酰化,改变其应用性能,对木材和纤维素进行酯化,材料可低温软化。

脂肪酸酐:脂肪酸酐易水解,能与脂肪醇或胺类化合物发生酰化反应。脂肪酸酐作为合成化学中间体,广泛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

巯基脂肪酸:巯基脂肪酸及其甲酯主要用于合成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和高压润滑油添加剂。

3、甘油

甘油(丙三醇)主要用于医药、化妆品、醇酸树脂、烟草、食品、饮酸树脂、赛璐咯和炸药、纺织印染等方面。醇酸树脂、赛璐咯和炸药等领域的甘油耗用量呈下降趋势,但在医药、化妆品、食品方面的应用还将继续增长。我国前几年甘油的消费构成为涂料35.7%,牙膏32.6%,化妆品4.8%,卷烟6%,医药5.9%,聚醚4.8%,其它10.2%。

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产生4千卡热量,经人体吸收后不会改变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甘油有甜味、无毒,是食品加工业中经常使用的保水剂(用于面包、蛋糕类);载体溶剂(用于香料、色素、非水溶性防腐剂等);稠化剂(用于饮料、配制酒等);增塑剂(糖果、甜点、肉类制品);甜味剂。EEC规定甘油可用于含醇饮料、糖果、蛋糕、涂层上光、肉和干酪涂层、无醇饮料、焙烤制品、胶姆糖、明胶甜食等。此外,聚甘油和聚甘油酯在制造松脆食品和人造奶油方面的应用正逐年增加。甘油可以增加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含量,所以可增加高热环境下人体的运动能力。

甘油在医药工业中应用广泛。甘油与对硝基苯胺环合,可得到是间体6-硝基喹啉;甘油与硬脂酸酯化得到的单硬酯是一种赋形剂,用作亲水性软膏的基质;甘油经消除反应得到丙烯醛,曾用于生产蛋氨酸和戊二醛;以甘油和磷酸为原料制得的甘油磷酸钾、甘油磷酸钠、甘油磷酸钙都用作营养药;甘油氯化可得到中间体一氯丙二醇,用于丙羟茶碱和愈创木酚甘油醚的生产;甘油参加对羟基苯甲醛和4,6-三羟基-3,5-二甲基苯惭酮的环合、缩合,得到祛痰止咳药杜鹃素;甘油与丙酮缩合生成1,2-异丙叉甘油醚,用于升高白血球药鲨肝醇的制造;甘油硝化得到三硝酸甘油酯,即血管扩张药硝化甘油;甘油与2,5-二氨基苯甲醚硫酸盐环合,可得到中间体6-甲氧基-4,7-二氮杂菲。

甘油在烟草中(主要是雪茄烟)用作湿润剂以保持烟草的湿润,防止脆化,增加烟草的甜味。在雪茄烟纸和过滤纸中,以三乙酸甘油酯的形式用作增塑剂。三乙酸甘油酯在烟草工业中占甘油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甘油对皮肤无刺激作用,涂上皮肤上可以滋润皮肤。冬季人们常用甘油搽于手和面部等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表面,能够使皮肤保持柔软,富有弹性,不受尘埃、气候等损害而干燥,起到防止皮肤冻伤的作用,也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妆品行业。

甘油是重要的轻化工原料,在化学工业中用于产生环氧氯丙烷、改性醇酸树脂和酚醛树脂等,其中醇酸树脂是醇酸瓷漆的原料。

甘油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皮革用甘油处理后可防霉、不变硬、使皮革柔软。在许多软膏制品(如牙膏、香脂、软膏等)中加入一定量

的甘油后可以防止干结。甘油的水溶液的冰点很低,可以作防冻剂和致冷剂。甘油还作为润湿剂、润滑剂应用于印刷、纺织、机械加工等方面。此外,甘油还可用于用于气相色谱固定液及有机合成, 也可用作溶剂、气量计及水压机减震剂、软化剂、抗生素发酵用营养剂、干燥剂等。

由于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甘油的新用途的开发成为一个热点,甘油新用途主要包括生产环氧氯丙烷、1、3-丙二醇、1、2-丙二醇、乙二醇、二羟丙酮其中在代替丙烯生产环氧氯丙烷中运用尤为广泛。甘油的另一重要新用途是作为聚醚的一种成份,用于制造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一项英国的新专利技术可以让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在柴油机内燃烧产热、电,用于生产。

世界棕榈油市场现状及展望

世界棕榈油市场现状及展望 2012年10月15日09:19新华网 字号:T|T 棕榈油消费集中在亚洲,不过欧盟也提高了棕榈油进口量。棕榈油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有中国、印度、欧盟等,其消费占到世界棕榈油消费总量的60%以上。 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生产棕榈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两大棕榈油生产国。受气候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有所下降,而印度尼西亚棕榈树正进入旺产期,单产提升,种植园得到进一步扩张。总体来看,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更具增长潜力。马来西亚曾是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马来西亚棕榈树种植面积达250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的1/3。2008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7560千吨,产量在2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3.5倍。2011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维持在18000千吨左右。印度尼西亚目前是世界棕榈油生产第一大国,2005年其棕榈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1%。2006年,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超过马来西亚。 图1 全球棕榈油产销分布 主要生产国情况 1.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销 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主产区在苏门答腊岛,其棕榈树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80%。印尼棕榈油产量巨大,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仅为3.8吨/公顷,远低于马来西亚的4.6吨/公顷。2011年,印尼棕榈油产量为25400千吨,出口量为18000千吨。2012年,预期产量为27000千吨,全年出口量可能超过1900千吨。印尼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棕榈油产量提升至40000千吨。印尼棕榈油生产商众多,如金光集团(SinarMasGroup)、米南伽奥甘农业公司(PT Perkebunan Minanga Ogan)、金鹰国际集团(RGMInternational)等,其中金光

棕榈油是什么油

棕榈油是什么油 文章目录*一、棕榈油是什么油1. 棕榈油是什么油2. 棕榈油的营养成分3. 棕榈油的特点*二、棕榈油不适合作为日常食用油来吃*三、如何选择植物油 棕榈油是什么油 1、棕榈油是什么油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拥有超过五千年的食用历史。 棕榈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分别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 棕榈油是世界用量领先油脂大豆油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他竞争对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榈仁油和橄榄油。然而,2004年以来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总用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油豆油。 2、棕榈油的营养成分棕榈油含均衡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酯。50%的饱和脂肪酸,4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10%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对棕榈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过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样,棕榈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

作为一种饱和度较高的油脂,棕榈油曾经被推测有可能会增加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但经过许多专家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发现食用棕榈油不但不会增加血清中的胆固醇,反而有降低胆固醇的趋势,原因是大量研究数据显示,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是不同的,棕榈油中富含中性脂肪酸,促使胆固醇提高的物质在棕榈油中含量微乎其微(1%),棕榈油中富含的天然维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600-1000mg/kg)、类胡萝卜素(500-700mg/kg)和亚油酸(10%)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3、棕榈油的特点棕榈油在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市场上常把低酸值的棕榈油叫做软油,高酸值的油则叫做硬油。 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稳定性较好,不容易发生氧化变质,烟点高,故用作油炸食品很合适。 可将棕榈油进行分提,使固体脂肪与液体脂肪分开。其中固体脂可用来代替昂贵的可可脂作人造奶油和起酥油;液体油脂用作凉拌或烹饪用油,其味清淡爽口。大量未经分提的棕桐油用于制皂工业。用棕榈油生产的肥皂能起耐久的泡沫和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 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 E(500—800ppm)。为了进一步提高棕榈油的营养价值,研究提高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工作已在积极进行,国外在这方面已取得

印尼棕榈油产业状况

印尼棕榈油产业状况 一、印尼棕榈种植发展情况 (一)棕榈种植面积快速扩张 1970年以来,棕榈油成为印尼发展最快的经济作物。1986-2006年的20年时间里,印尼棕榈种植面积增长近10倍,从60.7万公顷发展到607.5万公顷;棕榈油产量增长也超过10倍,从164万吨增长到1610万吨。印尼棕榈种植园长期以来主要有3种经营模式:大型私人种植园、国营种植园和个体农户小型种植园。近十年,为适应国际市场发展和价格波动大的情况,棕榈种植园模式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已经逐渐由政府主导和控制市场转向私人部门经营和市场自我调节为主,国营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在总种植面积和产量中所占比重由1986年的54.8%和67.8%下降到2006年的11.5%和15%;同期大型私人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比重分别由23.8%和28%上升到45%和47.7%,已发展成为棕榈业的支柱;个体农户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比重从21.4%和4% 增长到43.5%和37.8%,其增长势头最猛。(见表一) 数据来源:印尼农业部。 就地域分布看,印尼棕榈油的主产区为苏门答腊岛,其中苏门答腊岛的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印尼总产量的80%。全国共有19个省种植和生产棕榈油,包括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廖省、南苏门答腊、朋姑露、楠榜、占俾、亚齐、邦加勿里洞、西爪哇、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东南苏拉威西、东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巴布亚省等。(见表二) 表二(A)印尼各省2003年和2004年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布情况

表二(B)印尼各省2005年和2006年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印尼农业部 (二)未来新增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潜力较大

棕榈油组成及熔点

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 52度棕榈油: 质量指标::(1)比重:(70℃/25℃水)0.875(2)硬价,gI/100g:51(3)皂化价,mgKOH/g:189(4)透明度:65℃澄清透明(5)气味、滋味:气味、口感良好(6)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Y30、R3.0(7)水分及挥发物%:0.07(8)杂质%:0.09(9)熔点℃:52(10)酸价,mgKOH/g:0.40(11)不皂化物%:1.0(12)过氧化值,meq/kg:10,碘价(韦氏法):40gI/100g。质量符合GB15680-2009标准要求,可广泛面向化工行业,可作为生产肥皂、洗衣皂、透明皂、生物柴油、润滑剂、造纸助剂,工艺蜡烛,氢化油,硬脂酸,甘油等生产原料。 44度棕榈油: 质量指标:(1)比重:(60℃/25℃水)0.880(2)硬价,gI/100g:53(3)皂化价,mgKOH/g:187(4) 透明度:55℃澄清透明(5)气味、滋味:气味、口感良好(6)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Y30、 R3.0(7)水分及挥发物%:0.06(8)杂质%:0.05(9)熔点℃:44(10)酸价,mgKOH/g:0.28(11)不皂化物%:1.0(12)过氧化值,meq/kg:10。质量符合GB15680-2009标准要求,可广泛面向化工行业,可作为生产肥皂、洗衣皂、透明皂、生物柴油、润滑剂、造纸助剂,工艺蜡烛,氢化油,硬脂酸,甘油等生产原料。 33度棕榈油: 质量指标:(1)比重:(50℃/25℃水)0.893(2)硬价,gI/100g:54(3)皂化价,mgKOH/g:184(4) 透明度:45℃澄清透明(5)气味、滋味:气味、口感良好(6)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Y30、 R3.0(7)水分及挥发物%:0.04(8)杂质%:0.04(9)熔点℃:33(10)酸价,mgKOH/g:0.18(11)不皂化物%:1.0(12)过氧化值,meq/kg:10 。符合国家食品新标准要求,可广泛面用于食品行业。 24度棕榈油: 质量指标:(1)比重:(40℃/25℃水)0.902(2)碘值gI/100g:56(3)皂化值,mgKOH/g:180(4) 透明度:35℃澄清透明(5)气味、滋味:气味、口感良好(6)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Y30、 R3.0(7)水分及挥发物%:0.03(8)杂质%:0.03(9)熔点℃:24(10)酸值mgKOH/g:0.16(11)不皂化物%:1.0(12)过氧化值,meq/kg:10 。符合国家食品新标准要求,可广泛面用于食品行业。 棕榈油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衡,大约有44%的棕榈酸,5%的硬脂

棕榈油资料.doc

棕榈油现货与期货知识集粹 目录 一、棕榈油现货基本情况 (一)棕榈油的发展历史 (二)棕榈油的生产工艺 (三)棕榈油的营养成分 (四)棕榈油的主要用途 (五)棕榈油的保管方式 二、全球棕榈油的生产与贸易 (一)全球棕榈油生产情况 (二)棕榈油主要生产国 (三)全球棕榈油贸易状况 (四)世界棕榈油的消费状况 (五)国际市场中棕榈油价格走势 (六)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加工和出口 三、我国棕榈油的进口 (一)我国棕榈油进口总体情况 (二)近期棕榈油进口政策的变化 (三)分国别棕榈油进口情况 (四)我国棕榈油分海关进口情况 (五)我国不同度数棕榈油进口情况 四、我国棕榈油的加工、流通及消费 (一)我国棕榈油加工、流通情况 (二)我国棕榈油消费情况 五、棕榈油的现货价格 六、国内棕榈油现货中远期交易情况 七、国际棕榈油期货交易发展趋势 (一)国际棕榈油现货市场背景 (二)交易所竞争日趋激烈 八、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期货合约及制度 (一)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期货合约 (二)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交割品级要求及交割地点(三)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期货相关风险管理制度 九、大马交易所毛棕榈油期货价格走势及分析 十、大马交易所棕榈油期货市场参与者

一、棕榈油现货基本情况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棕榈树原产西非,18世纪末传到马来西亚,逐渐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目前,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国家都种植棕榈树。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得到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色拉油(RBD PKO)。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棕榈油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业以及化学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棕榈果实中脂肪酶或脂肪酸过氧化氢酶的水解使得棕榈油的品质不够稳定,需要采取在储罐中充填氮气等方法来保证其质量。 (一)棕榈油的发展历史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棕榈树通常2-3年开始结果,8-15年进入旺产期,到18-20年后开始老化、产量降低,这个时候通常需要砍掉重植。棕榈果生长在棕榈树的大果串上,每个果串大约有棕榈果2000多个。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树传入马来西亚,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植物。直到1917年才进行第一次的商业种植。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马来西亚为了减少对橡胶和咖啡的贸易依赖,开始大规模提高棕榈油的产量。现在经过改良后的棕榈产品已经广泛在热带地区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种植。其中棕榈油产量

几种植物油脂肪酸的成分

1.花生油 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behenic acid),亚油酸37.6%,油酸41.2%,二十碳烯酸,二十四烷酸等。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2.菜籽油 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3.芝麻油 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 4.棉籽油 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21.6-24.8%,硬脂酸1.9-2.4%,花生酸0-0.1%,油酸18.0-30.7%,亚油酸44.9-55.0%, 5.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90%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66%左右,还含有维生素E,植物固醇、磷脂、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 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 6. 亚麻油 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 7. 红花籽油 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 8. 大豆油 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 脂肪酸组成如下:豆蔻酸≦ 0.05% 饱和脂肪酸,棕榈酸 7.5 - 20.0% 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 0.3 - 3.5% 单不饱和脂肪酸,十七烷酸≦ 0.3%,十七碳一烯酸≦ 0.3%,硬脂酸 0.5 - 5.0% 饱和脂肪酸,油酸 55.0-83.0 %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 3.5 –21.0% 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 1.0% 多

棕榈油用途

一、棕榈油简介 棕榈油是从棕榈的果肉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一半。它含有39%油酸、10%亚油酸、45%棕榈酸和4.5%的硬脂酸,富含胡萝卜素和生育三烯酚。棕榈仁油是从棕榈果仁中制取的,组分与棕榈油有很大的差别。它的组分和特性与椰子油非常相似。棕榈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围是C6-C20,脂肪酸类型以月桂酸为主,大约占总组分的46%-51%。 CH3—(CH2)14—COOH 棕榈酸 CH3—(CH2)16—COOH 硬脂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亚油酸 CH3—(CH2)7—CH=CH—(CH2)7—COOH

油酸 CH3—(CH2)10—COOH 月桂酸 甘油 棕榈油加工工艺流程: 1.精炼 物理精炼: 脱色白土蒸汽 ↓ ↓ 毛油→预处理→脱色、过滤→脱臭→RBD油(精炼脱色脱臭油) ↓ ↓ 废白土脂肪酸蒸馏物和挥发物 化学精炼: 磷酸碱溶液脱色白土蒸汽 ↓ ↓↓ ↓ 毛油→预处理→碱炼→离心分离→脱色过滤→脱臭→NBD油(中和脱色脱臭油) ↓ ↓ 皂脚杂质挥发性气味 ↓

酸化 ↓ 棕榈酸油 (主要组成:游离脂肪酸中性油部分甘油酯如单甘酯甘二酯) 2.分提 干法分提:适用于中和、脱色或完全精炼后的棕榈油,不需化学试剂。油温控制在70℃,通过控制冷却水温度来得到不同熔点的组分,结晶,过滤分离。 棕榈(仁)油→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软脂、硬脂 表面活性剂法分提:适用于棕榈毛油。 20℃时, 0.5%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硫酸镁电解质溶液 ↓ 毛油→结晶器→离心→水相(硬脂晶体)→破乳→热水清洗→真空干燥→硬脂 ↓ 轻相(软脂)→热水清洗→真空干燥→软脂 溶剂法分提:为得到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如类可可脂或其他特殊的脂类而可以采用的唯一方法,所用溶剂为己烷和丙酮。 棕榈(仁)油→溶剂稀释→冷却结晶→分离→蒸发溶剂→软脂、硬脂 二次分提:主要应用于碘价大于60的棕榈油或棕榈油分提的中间馏分,含有较高比例的软脂酸、油酸二甘油酯,可用来生产类可可脂。 二、棕榈油的用途 棕榈油80% 被用于食用用途,其余20%的棕榈油产品被用于非食用用途,虽然与其食用部分相比用量较少,但它同样重要,因为其

棕榈油1

棕榈油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拥有超过五千年的食用历史。 棕榈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分别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东南亚和非洲作为棕榈油的主要出产区,产量约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是世界前三大生产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棕榈油消费量每年约为600万吨,占市场总量的20%。 需求情况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受全球棕榈油种植面积扩张以及成熟棕榈油面积提高等因素影响,201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继续增加,或创下历史新高。 2012年年底,国内棕榈油现货市场回暖,主要是“两节”需求启动刺激终端贸易商加快采购。但与此同时,国内棕榈油进口到港速度加快,远超需求增加量;棕榈油进口成本下滑,远期预期更低。 主要产地 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皮提取的油脂,为不干性油。油棕果原产于非洲西海岸,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的油棕面积和产量都已超过非洲。20世纪20年代我国曾从马来西亚引种海南岛,后来台湾、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区均有种植,但产量不多。20世纪70年代以来,棕榈油产量是各种植物油脂中增长最快的,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进口,进口量占世界棕榈油贸易量的15%以上。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4.5吨毛棕榈油

食用棕榈油的危害是什么

食用棕榈油的危害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种类的食用油,当然各种类型的食用油有不同的用处,比如有专门用来炒菜的,也有专门用来炖菜的,还有专门拌凉菜的。最近几年以来,一种名为棕榈油的食用油在市场上流通起来,那么,棕榈油到底能不能经常吃,食用棕榈油的危害是什么呢? 一、棕榈油是一类脂肪酸的混合物,熔点为40度的棕榈油 (注:指要达40度才能熔化成液体的棕榈油),只能用于做肥皂和化妆品;熔点为24度的,可以用来炸方便面和做糕点;熔点为12度的可以作为食用植物油。但现在市场最容易获得的是熔点为24度的棕榈油。这样的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油还高,吃了易得冠心病、高血压等病。 二、棕榈油是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一种,它含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棕榈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营养品质比猪油还差。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棕榈油到底能不能吃 一、为何棕榈油不适合作为日常食用油来吃?

虽然,棕榈油是仅次于大豆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油,也是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烹调油。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少用来烹饪。主要是因为棕榈油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也就是棕榈酸和硬脂酸,总共可达50%以上,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很多。因此,如果作为日常食用油来食用,对于身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二、棕榈油在食物中的应用。 虽然棕榈油不作为日常食用油,但是很多食物中都可能含有这种油脂。比如油炸食品、方便面、薯片、饼干、点心、氢化油、调和油等等。之所以将棕榈油作为这些食物的重要用油,一方面是因为氢化植物油的危害较大,顾客不认可。 为了提高销量,很多生产商会采用棕榈油;另一方面,棕榈油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耐高温,烟点高,适合高温煎炸食物,这是一般植物油所不具备的特性;再者就是,棕榈油在室温下也呈现半固态和固态,对于保持食物形状稳定以及酥脆的口感更为有利。所以,棕榈油被广泛应用于很多加工食品中。 鉴于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且对于心血管疾病有潜在的风险,建议大家多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少吃深加工食品。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浅尝辄止,才是健康之道!

脂肪酸知识介绍

脂肪酸 定义及相关类型 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 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脂肪酸是最简单 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成分。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occential fatty acid):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 三脂酰苷油(triacylglycerol):又称为甘油三酯。一种含有与甘油脂化的三个脂酰基的酯。脂肪和油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 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如卵磷脂,脑磷脂。 鞘脂(sphingolipid):一类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一端连接着一个长连的脂肪酸,另一端为一个极性和醇。鞘脂包括鞘磷脂,脑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一般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膜内,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内含量丰富。 鞘磷脂(sphingomyelin):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毛里求胆碱(或磷酸乙酰胺)构成的鞘脂。鞘磷脂存在于在

多数哺乳动物动物细胞的质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卵磷脂(lecithin):即磷脂酰胆碱(PC),是磷脂酰与胆碱形成的复合物。 脑磷脂(cephalin):即磷脂酰乙醇胺(PE),是磷脂酰与乙醇胺形成的复合物。 脂质体(liposome):是由包围水相空间的磷脂双层形成的囊泡(小泡)。 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根据脂肪酸分子结构中碳链的长度分为短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少于6 个),中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6~12 个)和长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超过12 个)三类。一般食物所含的脂肪酸大多是长链脂肪酸。根据碳链中碳原子间双键的数目又可将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以上双键)和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三类。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液态,大多为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子油等。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固态,多为动物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等。但也有例外,如深海鱼油虽然是动物脂肪,但它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因而在室温下呈液态。下表是一些常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2019年前10月全球棕榈油行业市场分析:消费量维持稳定上升趋势 进出口表现良好

2019年前10月全球棕榈油行业市场分析:消费量维持稳定 上升趋势进出口表现良好 1、全球棕榈油消费仍以食用消费为主 2018年,全球棕榈油消费仍以食用消费为主,占比71%。未来棕榈油将会更多用于工业生产,预计今后几年全球棕榈油的消费增长将主要体现为工业用途的增长。 2018年全球棕榈油消费结构分析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全球食品用棕榈油消费量维持稳定上升趋势 从食品消费层面来看,棕榈油的用途广泛,不仅限于食品。和其他油不同,棕榈油的分提操作简单廉价,能分离出不同稳定性的油,所以用途很多,也因此有了极大的优势。在加工食品行业发现神奇的棕榈油之后,不少别的行业也开始用棕榈油来替代其他油脂,用于生产个护产品和燃油。 2006-2019年全球食品用棕榈油消费量维持稳定上升趋势,截止到2018年,全球棕榈油消费量已经达到5053万吨,较2017年上升7.9%,截止到2019年10月达到5236万吨。 2006-2019年前10月全球食品用棕榈油消费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09年消费量增速为5.1%) 3、全球工业用棕榈油消费量一直维持稳定上升趋势 随着棕榈油在全世界的普及,其取代了清洁产品和个护产品中的动物性成分,在肥皂、洗发水、润肤露和化妆品替代原先来自动物的原料。现在,超过70%的个护产品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棕榈油衍生物。 以前,肥皂用的油的动物油脂,而洗发水用的本是来自植物的表面除垢剂(作为清洁剂、乳化剂或起泡剂)。后来,行业内开始使用合成原料,也使用动物油脂。在80年代,个护行业发现一个消费风潮,消费者更偏好使用“天然”原料的产品,比起动物原料,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植物成分为基础的产品。这些原因也促使了工业供棕榈油消费量一直维持稳步上升趋势, 2006-2019年全球工业用棕榈油消费量一直维持着稳定上升趋势,2018已经到2120万吨,较2017年增长12.5%,截止到2019年10月,全球工业用棕榈油产量为2163万吨。 2006-2019年前10月全球工业用棕榈油消费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什么是棕榈油

什么是棕榈油 棕榈油是什么呢,棕榈油是一种植物油,棕榈油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植物油,棕榈油和大豆油以及菜籽油被称作是三大植物油,棕榈油到现在已经有很久的食用历史了,棕榈油就是采用了油棕树的果实榨出来的油,棕榈油的营养非常的丰富,棕榈油没含有胆固醇,棕榈油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 棕榈油是非常营养的一种植物油,这个从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棕榈油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棕榈油里的胆固醇含量极低,而且棕榈油不容易被氧化并且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呢。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拥有超过五千年的食用历史。 棕榈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分别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东南亚和非洲作为棕榈油的主要出产区,产量约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是世界前三大生产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棕榈油消费量每年约为600万吨,占市场总量的20%。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像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

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棕榈油,我们知道棕榈油是健康的植物油,棕榈油的使用非常的广发,到现在棕榈油已经被使用了五千多年,所以棕榈油是一种经得起考验而且非常有营养对人体无害的食用油。

棕榈油知识简介

棕榈油知识简介,希望对这里的朋友有帮助 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 种甘油脂的混合物。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 )、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 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 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 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 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 、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 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表中可见棕榈软脂在25℃ 时已全无固体成分。在夏天温度超过25℃ 时现场抽样检验,直接观察即可略知被检油的掺假程度,如果油中混有白色固体状物质则可理解为是不纯的棕榈软脂这点对现场抽样检测评定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当然,精确的熔点测定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 1.2 碘价 碘价是测定油脂不饱和程度的最常用的指标,是以加到100g油中碘的克数称之。(为了便于反应的进行,以氯化碘或溴化碘代替碘),棕榈油的碘值根据不同产品品种而不同,下列为棕榈油系列产品的碘价的产品指标,方法为Wijs法。棕榈软脂:56min;棕榈油:50—55;棕榈硬脂:48max(-般在21~48.0之间);棕榈仁油:18max。通过测定碘价,也可以判断所检棕榈油是否掺假或掺假程度如何,油中所含的饱和硬脂越高碘价越低。一般低于50的棕榈软脂可能掺入棕桐油,同时可结合熔点、密度等其它指标来综合分析。 1.3 密度/比重 脂肪酸和甘油酯的密度和比重小于1,并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饱和脂肪酸的密度和比重比相应的不饱和酸为小。不饱和程度愈高,则密度和比重愈大。共轭脂肪酸的密度和比重大于非共轭酸,

棕榈油成本以及生产介绍

棕榈油生产提炼过程 一、棕榈果园区 每公顷可植138棵棕榈树,年产棕榈果25吨左右/公顷,果园投资主要为土地置用,西马地区一般每公顷投入20,000马币,东马每公顷投入5,000/6,000马币(印尼水平与东马相当或更低)。采摘工人每人每天可摘60/70串棕果,工资0.3马币/串(西马印尼1/8)。苗圃培育棕苗,种发芽后1年移植入土,2.5-3年后收获产果。产果寿命20-30年,每棵树年长10-12个果串,重20-30公斤/串,每树年产(摘)两次。目前市场价格,棕果140-150马币/吨,含油28%-30%。 二、初榨厂 (1)果串采摘后24小时内送入初榨厂(防止FFA升高)。(2)蒸煮:150℃2小时灭菌并且煮烂果实串的杆子。(3)果实剥落,提开机-剥落机,果实串杆分离,串杆经燃烧作肥料,果实送到料仓(4)压榨:螺杆式压榨机。榨饼从机头挤出,内含果核(不破裂,含棕仁油),液体部分从下口流出,过滤后送入蝶式离心分离机,得出毛棕榈油。(5)压榨棕榈仁油,第(4)步中所得榨饼送入网式分离口。a)榨碎挤干的果实肉纤维经加工处理,生产纤维板及纸张;b)果实核风送至破碎机,把核壳破裂开分出仁粒,核壳作为燃料;c)仁粒经压榨机,过滤机和蝶式分离机,得到毛棕榈仁油。 出油率按油棕新鲜果实串计,得毛棕榈油20%,毛棕仁油2%。毛棕榈油呈桔红色,半液体状油。表面密度(50℃):0.8896-0.8910,皂化值:(mgkoH/g油)190-202,碘值(gz2/100g油)501-549,凝固点(℃)30-39,不可皂化物(%):0.15-0.99,脂肪酸分布(%):C12O:0.1-0.4,C14O:1.0-1.4,C16O4:0.9-47.5,C16l:0-0.5,C18O:3.8-4.8,C181:36.4-41.2,C182:0.2-11.6,C1830-0.5,C20O:0-0.8。 毛棕榈油压榨厂在马来西亚(尤其西马)环保要求较高。如当地某压榨厂建于1975年,初期投入1500万马币,在20多年内又迟加投资至4000万马币,工厂占地约40公顷。据介绍目前投资相同规模工厂(日压榨棕果900-1000吨),需投资700-800万美元,另需投资部分环保设施,工厂工人85人(每人每天工资20-30马币),目前毛棕榈油成本价600马币/吨,加工成本,每吨果-油25马币左右。 三、毛棕榈油的分离及精炼 两种方法: ①先分离,后精炼,得出各熔点棕榈油(应用较少); ②毛棕榈油送至精炼厂精炼(广为采用,马来西亚)。 四、精炼 当地某精炼厂,位于新山市附近离全球最大储油罐及港口FJB仅3公里,日精炼2000MT,投资1500万美元,与国内精炼厂工艺略有区别:①降酸过程采用物理法(损耗较低)而非化学法(损耗高),物理法即在降酸过程中采用真空处理脂肪酸,国内一般用化学法即加入一定量碱,使脂肪酸析出,因此损耗较大。过程为: (1)脱色:a加入磷酸90℃→b添加特制的矶土;

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

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 01、猪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42%、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食用太多,体内胆固醇易增加,易导致罹患心血管疾病,但可供长时间高温的烹调。 02、羊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36%、多元不饱和脂肪酸10%。 03、牛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54%、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4%。牛油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也可使全身动脉硬化,其中包括脑动脉。 04、鸡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8%、多元不饱和脂肪酸21%。 05、深海鱼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8%、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49%。 06、棕榈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3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15%、多元不饱和脂肪酸50%。棕榈油的饱和度较高,为工厂和快餐店常用之油炸油。 07、花生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21%、单元不饱和脂肪酸49%、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花生油因为含有特别的香度风味,有一定喜爱的消费群,为各类脂肪酸成份比较平均者,油质较稳定适合高温油炸。 08、芝麻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6%、单元不饱和脂肪酸5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0%。自古以来,麻油就是国人烹调时不可或缺的调配油,它与其他油品不同之处,在于麻油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以及独特芝麻醇,但麻油最好不要高温烹调,且麻油的发烟点较低也不适合炒菜。 9、大豆油(色拉油):脂肪酸成份:饱和脂肪酸15%、单元不饱和脂肪酸24%、多元不饱和脂肪酸:61%。含丰富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胡萝卜素。但不宜高温油榨,发烟点低(180℃)容易产生油烟,精制时须添加许多抗氧化剂。

特种油脂知识简介

特种油脂知识简介 (奶油厂培训资料)1目录 一、特种油脂的定义及分类 二、特种油脂的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三、常用原料油脂的性质及组成 四、常用添加剂的性质及贮存 五、特种油脂的品质及检测 六、特种油脂的熟化及贮存 七、特种油脂的应用 八、原料油脂的加工及分类 一、特种油脂的定义及分类2(一)人造奶油从发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世纪后期,普法战争期间,由于当时欧洲奶油供应不足,法国拿破仑三世悬赏招募,号召制造奶油的代用品。 法国化学家梅吉。 穆里斯于1869年制成的奶油油获法国、英国专利。 由于这种新产品的组成、外观都与奶油十分相似,故称为“人造奶油”,它还有一名“麦淇淋”,是英文“Margarine”的音译。 定义: 人造奶油是指精制食用油添加水及其它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而成具有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制品。 分类:

人造奶油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 1.家庭用人造奶油,具体细分如下: 硬型餐用人造奶油软型人造奶油高亚油酸型人造奶油低热型人造奶油流动型人造奶油烹调用人造奶油 2.食品工业用人造奶油,具体细分如下: 面包用人造奶油起层用人造奶油逆相人造奶油双重乳化型人造奶油3调和人造奶油(二)起酥油是19世纪末在美国作为猪油的代用品而出现的。 起酥油(Shortening)是从英文“Shorten”(短)一词转化而来,意指用这种油脂加工饼干等,可使制品酥脆易碎,此种特性称为起酥性。 起酥油与人造奶油的最大区别是没有水相。 定义: 指精炼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和物,经急冷、捏合制成的固态油脂或不经急冷、捏合加工出来的固态或流动态油脂产品。 分类: 从原料分: 植物型起酥油、动物型起酥油、动植物混合型起酥油从制造方法分: 全氢化型起酥油、混合型起酥油、脂交换型起酥油从使用添加剂方面分: 乳化型起酥油、非乳化型起酥油从性能分: 通用型起酥油、乳化型起酥油、高稳定型起酥油从性状分: 可塑性起酥油、液体起酥油、粉末起酥油(三)代可可脂天然可可脂呈乳黄色或淡黄色,具有可可特有风味,有很短的塑性范围,是一种既有硬度(27℃以下),又熔解的很快的油脂(高于27℃)。

棕榈油,研究报告

篇一:中国棕榈油行业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8) 中国棕榈油行业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 究报告(2014-2018) 出版时间:2014年 正文 棕榈油分为棕榈原油和成品棕榈油两类。其中棕榈原油的分提产品有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三种;成品棕榈油的分提产品有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三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2013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达到660万吨,仅次于印度的900万吨,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从2000年的12.5%上升至2013年的15.4%。2013年我国棕榈油总消费量为657.9万吨,同比增长2.97%,当中食品领域棕榈油消费量427.9万吨,占比为65.04%;工业领域棕榈油需求量为230万吨,占比为34.96%。 《中国棕榈油行业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8)》主要研究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 第一章棕榈油产业相关概况分析第一节棕榈油基本情况分析一、棕榈油发展历史分析二、棕榈油生产工艺分析三、棕榈油营养成分分析四、棕榈油的保管方式第二节棕榈油的主要用途分析一、棕榈油在餐饮业的应用 1、独具良好的抗氧化性(耐炸性) 2、由营养的脂肪酸组成 3、经济性 二、棕榈油的食品工业用途 1、起酥油 2、人造奶油 3、氢化棕榈油4、煎炸油 5、专用油脂 三、棕榈产品的工业用途 第二章中国棕榈油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3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按月度更新)一、国民经济增长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工业生产运行情况四、中国房地产业情况五、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第二节中国棕榈油行业政策环境分析第三节中国棕榈油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三章 2013-2014年世界棕榈油市场发展概况分析第一节2013-2014年世界棕榈油发展特点分析一、价格低二、营养成分独特三、应用广泛分析 第二节2013-2014年世界棕榈油产业运行动态分析一、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全球棕榈油的生产与贸易三、世界棕榈油价格走势分析第三节2013-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棕榈油产业运行动态分析一、马来二、印尼 第四章 2013-2014年中国棕榈油市场发展态势分析第一节2013-2014年中国棕榈油产业发展概述一、中国是棕榈油消费大国二、棕榈油的市场规模分析三、棕榈油的电子化现货交易分析四、亚洲地区棕榈油现货市场价格稳中上涨第二节 2013-2014年中国棕榈油产业运行态势分析一、棕榈油产业特点分析二、棕榈油加工、流通情况分析三、重点

棕榈油

马来西亚棕榈油进入中国市场连续报道 棕榈油:马来西亚的健康使者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每年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哥伦比亚、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国家,分布于东南亚、中南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热带地区,现在经过改良的棕榈品种已经广泛地在这些热带地区种植。马来西亚是目前棕榈油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其棕榈油产品远销至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油脂市场上,马来西亚棕榈油也占重要一席。近年来,马来西亚棕榈油约占中国棕榈油总进口量的70%,马来西亚也是向中国出口棕榈油最多的国家。 棕榈油的起源 自纪元伊始,人类便依赖植物为食物。有一种植物——油棕树,是食用油的丰富的来源。事实上,从油棕树果实中得到的油是所有油料作物中产量最高的,这种树的学名叫Elaeis guineensis。 1870年油棕树传入马来西亚时只被当作一种装饰植物。直到1917年才进行第一次商业种植。二十世纪60年代,橡胶和咖啡是马来西亚主要的贸易收入来源,为了减低对两者的依赖,政府采取措施加大了棕榈油的生产。今天,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棕油占马来西亚国家总产值的10%。 马来西亚棕榈油——健康生活的精华: 1.不含胆固醇 2.含有均衡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

3.食用棕榈油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4.它可增加“好的”胆固醇(HDL)的含量、降低“坏的”胆固醇(LDL)的含量 5.它是天然维生素E最丰富的来源 6.富含维生素E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原体的胡萝卜素 7.用它制作的人造奶油和起酥油不合反式脂肪酸 8.它是一种极好的烹调油、煎炸油 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来源。毛棕榈油,加工后生产出一种金黄色的液体和固体脂。棕榈油富含脂肪酸并富含各类维生素。相比之下,棕榈油含有更多高油酸性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卓越的品质有益于健康。 首先,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它易被消化、吸收和利用。这使它适合那些有特殊饮食要求人们的需求,如康复中的人群。 烹饪中,特别是煎炸中,棕榈油不会在食品中留下很浓的味道,即便不立即食用,食品也不至于迅速变质。油棕树介绍 油棕树是一种多年生作物,它从种植后的两年半至三年开始结果,经济寿命长达二十五年。每年每公顷油棕树可产五吨棕榈油,这比其他油料作物的产量高出五至十倍。 油棕果可被加工出两种不同的油,果肉可提炼出棕榈油,果仁获得棕仁油。每个油棕果中可得到九份棕榈油和一份棕仁油。新榨的棕榈油是目前所知维生素A原体、β胡萝卜素的最丰富来源,它还含有成分很高的维生素E类的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 自然健康的油脂 棕榈油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作,属性温和。虽然所有植物油都含有维生素E,但棕榈油的维生素E群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