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48b939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4.png)
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与数列的表示方法. 2.掌握数列的分类,了解数列的单调性. 3.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一项. 4.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5.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导语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比如,你在某地摊上相中 了一件商品,你问老板:怎么卖的?老板说:100元一个,你说:20 卖不卖?只见老板气的脸都绿了,但也忍着说:不卖,最低90;你 说:老板,你看我一个学生,也没多少钱,30吧;老板说:赔钱反 正不能卖,你如果想要,最低80,不能再少了;你说:薄利多销啊 老板,40怎么样,不卖走了;…同学们,在你们的讨价还价中,按 照你们所说的数字的先后顺序产生了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数: 100,20,90,30,80,4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列.
3.
分类标准 名称
含义
按项的 有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
个数 无穷数列
项数无限的数列
递增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按项的 变化 趋势
递减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列
各项都相等的数列
周期数列
项呈现周期性变化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 摆动数列
小于它的前一项
解 (5)是有穷数列; (1)(2)(3)(4)(6)是无穷数列; (2)是递增数列; (1)(4)(5)是递减数列; (3)是常数列; (6)是摆动数列.
反思感悟 (1)判断数列是何种数列一定严格按照定义进行判断. (2)判断数列的单调性时一定要确保每一项均大于(或均小于)后一项, 不能有例外.
知识梳理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般地,我们把按照 确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 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第一个位置上的数叫做这个数列的 第 1 项,常用符号a1表示,第二个位置上的数叫做这个数列的第 2 项, 用a2表示……,第n个位置上的数叫做这个数列的第n项,用 an表示.其 中第1项也叫做首项. 2. 数列的一般形式是a1,a2,a3,…,an,…,简记为{an} .
(完整word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完整word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565b440912a216147929a9.png)
必修2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分为多面体和旋转体和简单组合体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形式: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1)(2)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例如课本图1.1-11中(3)(4)物体表示的几何体。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1)定义: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中反应的长、宽、高的特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表示空间图形的平面图). 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图形.3、斜二测画法的基本步骤: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xOy (尽可能使更多的点在坐标轴上) ②建立斜坐标系'''x O y ∠,使'''xOy∠=450(或1350),注意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③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 ‘轴,且长度保持不变;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 ‘轴,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一般地,原图的面积是其直观图面积的22倍,即22S S 原图直观=4、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⑶圆台侧面积:l R lr S ⋅⋅+⋅⋅=ππ侧面⑷体积公式:h S V ⋅=柱体;h S V ⋅=31锥体;()13V h S S S S =+⋅+下下台体上上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32344R V R S ππ==球球,.一般地,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体积比等于相似比的立方。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圆与方程》本章概要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圆与方程》本章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3c38b2e0770bf78a6529543d.png)
第四章圆与方程
本章概要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及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圆与直线是常见的两个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众多知识的交汇点之一,要注意与其他多方面知识的联系与运用.
圆这一章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它不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与其他曲线方程的基础,也是学习导数、微分、积分等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把点用坐标表示,直线、圆等用方程表示.并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坐标法”.这种方法与平面几何中的综合法、向量法都可以建立联系,另外还可以推广到空间中去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两方面的知识:直线形的和曲线形的.圆就是曲线形中我们重点学习过的内容,所以学习本章前要对圆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复习.此外,学习本章时要注重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1.确定圆的方程,一般用待定系数法.如果条件与圆心和半径有关,通常选择圆的标准方程;如果已知点的坐标,条件与圆心无直接关系,一般选用圆的一般方程.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方程组解的情况来判断.但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进行比较更方便.
3.直线与圆相交,求弦长或求与弦长有关系的问题,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垂径定理往往比较简单.
4.过一点作圆的切线,应首先判断点是否在圆上,如果点在圆上,可直接利用公式写出圆的切线方程;如果点在圆外,必有两条切线,如果关于斜率k的方程只有一解,则另一条切线必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务必要补上.
5.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减少运算量,节省时间,提高准确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c2c53166c85ec3a87c2c53c.png)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知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分类.2.能根据方程,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能够解决有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直线A x +B y +C =0与圆(x -a)2+(y -b)2=r 2的位置关系及判断【做一做】 直线3x +4y +12=0与圆(x -1)+(y +1)=9的位置关系是( ) A .过圆心 B .相切 C .相离 D .相交答案:两 一 零 < = > > = < 【做一做】 D代数法与几何法的比较剖析:代数法的运算量较大,几何法的运算量较小,并且也简单、直观.受思维定式的影响,看到方程就想解方程组,自然就想到代数法.【例】 若直线4x -3y +a =0与圆x 2+y 2=100:①相交;②相切;③相离,试分别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法一:(代数法)由方程组⎩⎪⎨⎪⎧4x -3y +a =0,x 2+y 2=100,消去y ,得25x 2+8a x +a 2-900=0.则Δ=(8a)2-4×25(a 2-900)=-36a 2+90 000.①当直线和圆相交时,Δ>0,即-36a 2+90 000>0,解得-50<a <50; ②当直线和圆相切时,Δ=0,解得a =50或a =-50; ③当直线和圆相离时,Δ<0,解得a <-50或a >50. 解法二:(几何法)圆x 2+y 2=100的圆心为(0,0),半径r =10,则圆心到直线4x -3y +a =0的距离d =|a|32+42=|a|5.①当直线和圆相交时,d<r ,即|a|5<10,所以-50<a <50;②当直线和圆相切时,d =r ,即|a|5=10,所以a =50或a =-50;③当直线和圆相离时,d>r ,即|a|5>10,所以a <-50或a >50.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代数法和几何法,都具有普遍性,都要熟练掌握.由这两种解法可看到,几何法比代数法运算量要小,也比较简单、直观.题型一:直线与圆的相交问题【例1】 过点(-4,0)作直线l 与圆x 2+y 2+2x -4y -20=0交于A ,B 两点,如果|AB|=8,求直线l 的方程.反思:(1)讨论直线与圆的相交问题时,通常情况下不求出交点坐标.利用半径、半弦和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能解决弦长问题.(2)解答本题时易出现漏掉x +4=0的错误结果,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对直线点斜式方程存在的条件理解不透,从而思维不严密,分类不完整.题型二:直线与圆的相切问题【例2】 求经过点(1,-7)且与圆x 2+y 2=25相切的直线方程.反思:解决直线与圆的相切问题时,通常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来解决.答案:【例1】 解:将圆的方程配方得(x +1)2+(y -2)2=25,由圆的性质可得,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d =(25)2-⎝⎛⎭⎫822=3.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x =-4满足题意.当l 的斜率存在时,设方程为y =k (x +4),即kx -y +4k =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3=|-k -2+4k |1+k 2,解得k =-51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5x +12y +20=0.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4=0或5x +12y +20=0.【例2】 解:(1)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x =1,不与圆相切;(2)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 ,则切线方程为y +7=k (x -1),即kx -y -k -7=0.∴|-k -7|k 2+(-1)2=5,解得k =43或k =-34.∴所求切线方程为y +7=43(x -1)或y +7=-34(x -1),即4x -3y -25=0或3x +4y +25=0.1.(2011·山东济南一模)若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 -3y =0和x 轴都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A .(x -2)2+(y -1)2=1B .(x -2)2+(y +1)2=1C .(x +2)2+(y -1)2=1D .(x -3)2+(y -1)2=1 2.圆x 2+y 2-2x +4y -20=0截直线5x -12y +c =0所得的弦长为8,则c 的值是( ) A .10 B .10或-68 C .5或-34 D .-683.直线l:3x-4y-5=0被圆x2+y2=5所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__.4.(2011·北京丰台高三期末)过点(-3,4)且与圆(x-1)2+(y-1)2=25相切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5.已知一个圆C与y轴相切,圆心C在直线l1:x-3y=0上,且在直线l2:x-y=0上截得的弦长为C的方程.答案:1.A 2.B 3.4 4.4x-3y+24=05.解:∵圆心C在直线l1:x-3y=0上,∴可设圆心为C(3t,t).又∵圆C与y轴相切,∴圆的半径为r=|3t|.再由弦心距、半径、弦长的一半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可得2+2=|3t|2,解得t=±1.∴圆心为(3,1)或(-3,-1),半径为3.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1)2=9或(x+3)2+(y+1)2=9.。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数列》第二节课4.2.1 等差数列的概念(2)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数列》第二节课4.2.1 等差数列的概念(2)](https://img.taocdn.com/s3/m/e0ea9ec4eff9aef8951e069a.png)
3
3.如果插入k k N *个数,公差是多少? d=
8 k+1
练典型习题 提数学素养
例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2,公差d=8, 在an中每相邻两项之间都插入3个数,使它们和 原数列的数一起构成新的等差数列bn.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bn=2n 2 b29是不是数列an的项?若是,它是an的第几项?
若不是,说明理由.
练典型习题 提数学素养
解:
bn=2n
b
=58
29
又 an=2+(n-1)8=8n-6
令8n-6=58,得n=8
b29是 an 的第8项.
练典型习题 提数学素养
原an :a1
a2
a3
a4
新 bn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b11 b12 b13
观察:an 中的第几项是 b n 的第几项?
与之对应的项,下标有什么特点?
发现:与之对应的项的下标依次构成了
一个首项为1,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cn .
练典型习题 提数学素养
原an :a1
a2
a3
a4
新 bn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b11 b12 b13
解:an的各项依次是数列bn的第1,5,9,13, 项,
练典型习题 提数学素养
某公司购置了一台价值为220万元的设备, 每经过一年其价值就会减少d(d为正常数)万元.
使用1年后:220-d万元
等差关系
使用2年后:220-d-d=220-2d万元
等差数列模型
练典型习题 提数学素养
例3:某公司购置了一台价值为220万元的设备, 已知这台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超过10年, 它的价值将低于购进价值的5%,设备将报废.
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e7cc57652ea551810a687de.png)
第三节圆_的_方_程[知识能否忆起]1.圆的定义及方程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M (x 0,y 0)与圆(x -a )2+(y -b )2=r 2的位置关系: (1)若M (x 0,y 0)在圆外,则(x 0-a )2+(y 0-b )2>r 2. (2)若M (x 0,y 0)在圆上,则(x 0-a )2+(y 0-b )2=r 2. (3)若M (x 0,y 0)在圆内,则(x 0-a )2+(y 0-b )2<r 2.[小题能否全取]1.(教材习题改编)方程x 2+y 2+4mx -2y +5m =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 A.14<m <1 B .m <14或m >1C .m <14D .m >1解析:选B 由(4m )2+4-4×5m >0得m <14或m >1.2.(教材习题改编)点(1,1)在圆(x -a )2+(y +a )2=4内,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B .(0,1)C .(-∞,-1)∪(1,+∞)D .(1,+∞)解析:选A ∵点(1,1)在圆的内部, ∴(1-a )2+(1+a )2<4, ∴-1<a <1.3.圆心在y 轴上,半径为1,且过点(1,2)的圆的方程为( ) A .x 2+(y -2)2=1B .x 2+(y +2)2=1C .(x -1)2+(y -3)2=1D .x 2+(y -3)2=1解析:选A 设圆心坐标为(0,b ),则由题意知(0-1)2+(b -2)2=1,解得b =2,故圆的方程为x 2+(y -2)2=1.4.(2012·潍坊调研)圆x 2-2x +y 2-3=0的圆心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圆心(1,0),d =|1-3|1+3=1.答案:15.(教材习题改编)圆心在原点且与直线x +y -2=0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圆的方程为x 2+y 2=a 2(a >0) ∴|2|1+1=a ,∴a =2,∴x 2+y 2=2. 答案:x 2+y 2=21.方程Ax 2+Bxy +Cy 2+Dx +Ey +F =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1)B =0;(2)A =C ≠0;(3)D 2+E 2-4AF >0.2.求圆的方程时,要注意应用圆的几何性质简化运算. (1)圆心在过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上. (2)圆心在任一弦的中垂线上.(3)两圆内切或外切时,切点与两圆圆心三点共线.典题导入[例1] (1)(2012·顺义模拟)已知圆C 关于y 轴对称,经过点(1,0)且被x 轴分成两段弧长之比为1∶2,则圆C 的方程为( )A.⎝⎛⎭⎫x ±332+y 2=43B.⎝⎛⎭⎫x ±332+y 2=13C .x 2+⎝⎛⎭⎫y ±332=43D .x 2+⎝⎛⎭⎫y ±332=13(2)已知圆C 经过A (5,1),B (1,3)两点,圆心在x 轴上,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自主解答] (1)由已知知圆心在y 轴上,且被x 轴所分劣弧所对圆心角为2π3,设圆心(0,b ),半径为r ,则r sin π3=1,r cos π3=|b |,解得r =23,|b |=33,即b =±33.故圆的方程为x 2+⎝⎛⎭⎫y ±332=43.(2)圆C 的方程为x 2+y 2+Dx +F =0,则⎩⎪⎨⎪⎧26+5D +F =0,10+D +F =0, 解得⎩⎪⎨⎪⎧D =-4,F =-6.圆C 的方程为x 2+y 2-4x -6=0. [答案] (1)C (2)x 2+y 2-4x -6=0由题悟法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关键是建立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2.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求方程可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进而写出方程,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以题试法1.(2012·浙江五校联考)过圆x 2+y 2=4外一点P (4,2)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P 的外接圆的方程是( )A .(x -4)2+(y -2)2=1B .x 2+(y -2)2=4C .(x +2)2+(y +1)2=5D .(x -2)2+(y -1)2=5解析:选D 易知圆心为坐标原点O ,根据圆的切线的性质可知OA ⊥P A ,OB ⊥PB ,因此P ,A ,O ,B 四点共圆,△P AB 的外接圆就是以线段OP 为直径的圆,这个圆的方程是(x -2)2+(y -1)2=5.典题导入[例2] (1)(2012·湖北高考)过点P (1,1)的直线,将圆形区域{(x ,y )|x 2+y 2≤4}分为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的面积之差最大,则该直线的方程为( )A .x +y -2=0B .y -1=0C .x -y =0D .x +3y -4=0(2)P (x ,y )在圆C :(x -1)2+(y -1)2=1上移动,则x 2+y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自主解答] (1)当圆心与P 的连线和过点P 的直线垂直时,符合条件.圆心O 与P 点连线的斜率k =1,∴直线OP 垂直于x +y -2=0.(2)由C (1,1)得|OC |=2,则|OP |min =2-1,即(x 2+y 2)min =2-1.所以x 2+y 2的最小值为(2-1)2=3-2 2.[答案] (1)A (2)3-2 2由题悟法解决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 (1)形如u =y -bx -a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定点(a ,b )与圆上的动点(x ,y )的斜率的最值问题(如A 级T 9);9.(2012·南京模拟)已知x ,y 满足x 2+y 2=1,则y -2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y -2x -1表示圆上的点P (x ,y )与点Q (1,2)连线的斜率,所以y -2x -1的最小值是直线PQ与圆相切时的斜率.设直线PQ 的方程为y -2=k (x -1)即kx -y +2-k =0.由|2-k |k 2+1=1得k =34,结合图形可知,y -2x -1≥34,故最小值为34. 答案:34(2)形如t =ax +by 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的截距的最值问题(如以题试法2(2)); (3)形如(x -a )2+(y -b )2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如例(2)).以题试法2.(1)(2012·东北三校联考)与曲线C :x 2+y 2+2x +2y =0相内切,同时又与直线l :y =2-x 相切的半径最小的圆的半径是________.(2)已知实数x ,y 满足(x -2)2+(y +1)2=1则2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1)依题意,曲线C 表示的是以点C (-1,-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圆心C (-1,-1)到直线y =2-x 即x +y -2=0的距离等于|-1-1-2|2=22,易知所求圆的半径等于22+22=322.(2)令b =2x -y ,则b 为直线2x -y =b 在y 轴上的截距的相反数,当直线2x -y =b 与圆相切时,b 取得最值.由|2×2+1-b |5=1.解得b =5±5,所以2x -y 的最大值为5+5,最小值为5- 5.答案:(1)322 (2)5+5 5-5典题导入[例3] (2012·正定模拟)如图,已知点A (-1,0)与点B (1,0),C 是圆x 2+y 2=1上的动点,连接BC 并延长至D ,使得|CD |=|BC |,求AC 与OD 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自主解答] 设动点P (x ,y ),由题意可知P 是△ABD 的重心. 由A (-1,0),B (1,0),令动点C (x 0,y 0), 则D (2x 0-1,2y 0),由重心坐标公式得 ⎩⎪⎨⎪⎧x =-1+1+2x 0-13,y =2y 03,则⎩⎪⎨⎪⎧x 0=3x +12,y 0=3y 2(y 0≠0),代入x 2+y 2=1,整理得⎝⎛⎭⎫x +132+y 2=49(y ≠0),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x +132+y 2=49(y ≠0).由题悟法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时,根据题设条件的不同常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列出方程. (2)定义法:根据直线、圆、圆锥曲线等定义列方程. (3)几何法:利用圆与圆的几何性质列方程.(4)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等.以题试法3.(2012·郑州模拟)动点P 到点A (8,0)的距离是到点B (2,0)的距离的2倍,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A .x 2+y 2=32B .x 2+y 2=16C .(x -1)2+y 2=16D .x 2+(y -1)2=16解析:选B 设P (x ,y ),则由题意可得2(x -2)2+y 2=(x -8)2+y 2,化简整理得x 2+y 2=16.[题后悟道] 该题是圆与集合,不等式交汇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有: ①弄清集合代表的几何意义;②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得m 的取值范围. 针对训练若直线l :ax +by +4=0(a >0,b >0)始终平分圆C :x 2+y 2+8x +2y +1=0,则ab 的最大值为( )A .4B .2C .1D.14解析:选C 圆C 的圆心坐标为(-4,-1), 则有-4a -b +4=0,即4a +b =4. 所以ab =14(4a ·b )≤14⎝ ⎛⎭⎪⎫4a +b 22=14×⎝⎛⎭⎫422=1.当且仅当a =12,b =2取得等号.1.圆(x +2)2+y 2=5关于原点P (0,0)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 A .(x -2)2+y 2=5 B .x 2+(y -2)2=5 C .(x +2)2+(y +2)2=5D .x 2+(y +2)2=5解析:选A 圆上任一点(x ,y )关于原点对称点为(-x ,-y )在圆(x +2)2+y 2=5上,即(-x +2)2+(-y )2=5.即(x -2)2+y 2=5.2.(2012·辽宁高考)将圆x 2+y 2-2x -4y +1=0平分的直线是( ) A .x +y -1=0 B .x +y +3=0 C .x -y +1=0D .x -y +3=0解析:选C 要使直线平分圆,只要直线经过圆的圆心即可,圆心坐标为(1,2).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C 选项中的直线经过圆心.3.(2012·青岛二中期末)若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 -3y =0和x 轴都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A .(x -3)2+⎝⎛⎭⎫y -732=1 B .(x -2)2+(y -1)2=1 C .(x -1)2+(y -3)2=1D.⎝⎛⎭⎫x -322+(y -1)2=1 解析:选B 依题意设圆心C (a,1)(a >0),由圆C 与直线4x -3y =0相切,得|4a -3|5=1,解得a =2,则圆C 的标准方程是(x -2)2+(y -1)2=1.4.(2012·海淀检测)点P (4,-2)与圆x 2+y 2=4上任一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2+(y +1)2=1 B .(x -2)2+(y +1)2=4 C .(x +4)2+(y -2)2=4D .(x +2)2+(y -1)2=1解析:选A设圆上任一点为Q (x 0,y 0),PQ 的中点为M (x ,y ),则⎩⎨⎧x =4+x2,y =-2+y2,解得⎩⎪⎨⎪⎧x 0=2x -4,y 0=2y +2.因为点Q 在圆x 2+y 2=4上,所以(2x -4)2+(2y +2)2=4,即(x -2)2+(y +1)2=1.5.(2013·杭州模拟)若圆x 2+y 2-2x +6y +5a =0,关于直线y =x +2b 成轴对称图形,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A .(-∞,4)B .(-∞,0)C .(-4,+∞)D .(4,+∞)解析:选A 将圆的方程变形为(x -1)2+(y +3)2=10-5a ,可知,圆心为(1,-3),且10-5a >0,即a <2.∵圆关于直线y =x +2b 对称,∴圆心在直线y =x +2b 上,即-3=1+2b ,解得b =-2,∴a -b <4.6.已知点M 是直线3x +4y -2=0上的动点,点N 为圆(x +1)2+(y +1)2=1上的动点,则|MN |的最小值是( )A.95 B .1 C.45D.135解析:选C 圆心(-1,-1)到点M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点(-1,-1)到直线的距离d =|-3-4-2|5=95,故点N 到点M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d -1=45. 7.如果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是O (0,0),A (0,15),B (-8,0),则它的内切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AOB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内切圆半径为r =|OA |+|OB |-|AB |2=15+8-172=3,圆心坐标为(-3,3),故内切圆方程为(x +3)2+(y -3)2=9.答案:(x +3)2+(y -3)2=98.(2013·河南三市调研)已知圆C 的圆心与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关于直线y =x 对称,直线4x -3y -2=0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6,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解析:设所求圆的半径是R ,依题意得,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坐标是(1,0),则圆C 的圆心坐标是(0,1),圆心到直线4x -3y -2=0的距离d =|4×0-3×1-2|42+(-3)2=1,则R 2=d 2+⎝⎛⎭⎫|AB |22=10,因此圆C 的方程是x 2+(y -1)2=10.答案:x 2+(y -1)2=109.(2012·南京模拟)已知x ,y 满足x 2+y 2=1,则y -2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y -2x -1表示圆上的点P (x ,y )与点Q (1,2)连线的斜率,所以y -2x -1的最小值是直线PQ与圆相切时的斜率.设直线PQ 的方程为y -2=k (x -1)即kx -y +2-k =0.由|2-k |k 2+1=1得k =34,结合图形可知,y -2x -1≥34,故最小值为34. 答案:3410.过点C (3,4)且与x 轴,y 轴都相切的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1,r 2,求r 1r 2. 解:由题意知,这两个圆的圆心都在第一象限, 且在直线y =x 上,故可设两圆方程为 (x -a )2+(y -a )2=a 2,(x -b )2+(y -b )2=b 2, 且r 1=a ,r 2=b .由于两圆都过点C , 则(3-a )2+(4-a )2=a 2,(3-b )2+(4-b )2=b 2 即a 2-14a +25=0,b 2-14b +25=0. 则a 、b 是方程x 2-14x +25=0的两个根.故r 1r 2=ab =25.11.已知以点P 为圆心的圆经过点A (-1,0)和B (3,4),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圆P 于点C 和D ,且|CD |=410.(1)求直线CD 的方程; (2)求圆P 的方程.解:(1)直线AB 的斜率k =1,AB 的中点坐标为(1,2). 则直线CD 的方程为y -2=-(x -1), 即x +y -3=0.(2)设圆心P (a ,b ),则由P 在CD 上得a +b -3=0.① 又∵直径|CD |=410,∴|P A |=210, ∴(a +1)2+b 2=40.②由①②解得⎩⎪⎨⎪⎧ a =-3,b =6或⎩⎪⎨⎪⎧a =5,b =-2.∴圆心P (-3,6)或P (5,-2). ∴圆P 的方程为(x +3)2+(y -6)2=40 或(x -5)2+(y +2)2=40.12.(2012·吉林摸底)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C :x 2+y 2-2x -4y +m =0. (1)当m 为何值时,方程C 表示圆;(2)在(1)的条件下,若圆C 与直线l :x +2y -4=0相交于M 、N 两点,且|MN |=455,求m 的值.解:(1)方程C 可化为(x -1)2+(y -2)2=5-m ,显然只要5-m >0,即m <5时方程C 表示圆.(2)因为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5-m ,其中m <5,所以圆心C (1,2),半径r =5-m ,则圆心C (1,2)到直线l :x +2y -4=0的距离为d =|1+2×2-4|12+22=15,因为|MN |=455,所以12|MN |=255,所以5-m =⎝⎛⎭⎫152+⎝⎛⎭⎫2552, 解得m =4.1.(2012·常州模拟)以双曲线x 26-y 23=1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A .(x -3)2+y 2=1B .(x -3)2+y 2=3C .(x -3)2+y 2=3D .(x -3)2+y 2=9解析:选B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x ±2y =0,其右焦点为(3,0),所求圆半径r =|3|12+(±2)2=3,所求圆方程为(x -3)2+y 2=3.2.由直线y =x +2上的点P 向圆C :(x -4)2+(y +2)2=1引切线PT (T 为切点),当|PT |最小时,点P 的坐标是( )A .(-1,1)B .(0,2)C .(-2,0)D .(1,3)解析:选B 根据切线长、圆的半径和圆心到点P 的距离的关系,可知|PT |=|PC |2-1,故|PT |最小时,即|PC |最小,此时PC 垂直于直线y =x +2,则直线PC 的方程为y +2=-(x-4),即y =-x +2,联立方程⎩⎪⎨⎪⎧y =x +2,y =-x +2,解得点P 的坐标为(0,2).3.已知圆M 过两点C (1,-1),D (-1,1),且圆心M 在x +y -2=0上. (1)求圆M 的方程;(2)设P 是直线3x +4y +8=0上的动点,P A 、PB 是圆M 的两条切线,A ,B 为切点,求四边形P AMB 面积的最小值.解:(1)设圆M 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r >0).根据题意,得⎩⎪⎨⎪⎧(1-a )2+(-1-b )2=r 2,(-1-a )2+(1-b )2=r 2,a +b -2=0.解得a =b =1,r =2,故所求圆M 的方程为(x -1)2+(y -1)2=4.(2)因为四边形P AMB 的面积S =S △P AM +S △PBM =12|AM |·|P A |+12|BM |·|PB |, 又|AM |=|BM |=2,|P A |=|PB |,所以S =2|P A |, 而|P A |=|PM |2-|AM |2=|PM |2-4,即S =2|PM |2-4.因此要求S 的最小值,只需求|PM |的最小值即可, 即在直线3x +4y +8=0上找一点P ,使得|PM |的值最小,所以|PM |min =|3×1+4×1+8|32+42=3,所以四边形P AMB 面积的最小值为S =2|PM |2min -4=232-4=2 5.1.在圆x 2+y 2-2x -6y =0内,过点E (0,1)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AC 和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5 2B .10 2C .15 2D .20 2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圆的圆心坐标是(1,3),半径是10,且点E (0,1)位于该圆内,故过点E (0,1)的最短弦长|BD |=210-(12+22)=25(注:过圆内一定点的最短弦是以该点为中点的弦),过点E (0,1)的最长弦长等于该圆的直径,即|AC |=210,且AC ⊥BD ,因此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12|AC |×|BD |=12×210×25=10 2.2.已知两点A (-2,0),B (0,2),点C 是圆x 2+y 2-2x =0上任意一点,则△ABC 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l AB :x -y +2=0,圆心(1,0)到l 的距离d =32, 则AB 边上的高的最小值为32-1. 故△ABC 面积的最小值是12×22×⎝⎛⎭⎫32-1=3- 2.答案:3- 23.(2012·抚顺调研)已知圆x 2+y 2=4上一定点A (2,0),B (1,1)为圆内一点,P ,Q 为圆上的动点.(1)求线段AP中点的轨迹方程;(2)若∠PBQ=90°,求线段PQ中点的轨迹方程.解:(1)设AP的中点为M(x,y),由中点坐标公式可知,P点坐标为(2x-2,2y).因为P点在圆x2+y2=4上,所以(2x-2)2+(2y)2=4.故线段AP中点的轨迹方程为(x-1)2+y2=1.(2)设PQ的中点为N(x,y),在Rt△PBQ中,|PN|=|BN|,设O为坐标原点,连接ON,则ON⊥PQ,所以|OP|2=|ON|2+|PN|2=|ON|2+|BN|2,所以x2+y2+(x-1)2+(y-1)2=4.故线段PQ中点的轨迹方程为x2+y2-x-y-1=0.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O1、⊙O2半径r1、r2,d=|O1O2|)[小题能否全取]1.(教材习题改编)圆(x-1)2+(y+2)2=6与直线2x+y-5=0的位置关系是()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解析:选B由题意知圆心(1,-2)到直线2x+y-5=0的距离d=5,0<d<6,故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2.(2012·银川质检)由直线y =x +1上的一点向圆x 2+y 2-6x +8=0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A.7B .2 2C .3D. 2解析:选A 由题意知,圆心到直线上的点的距离最小时,切线长最小.圆x 2+y 2-6x +8=0可化为(x -3)2+y 2=1,则圆心(3,0)到直线y =x +1的距离为42=22,切线长的最小值为(22)2-1=7.3.直线x -y +1=0与圆x 2+y 2=r 2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的长为2,则圆的半径为( )A.322B.62C .1D .2解析:选B 圆心(0,0)到直线x -y +1=0的距离d =12.则r 2=⎝⎛⎭⎫12|AB |2+d 2=32,r =62. 4.(教材习题改编)若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21+k2>1,解得-3<k < 3.答案:(-3, 3)5.已知两圆C 1:x 2+y 2-2x +10y -24=0,C 2:x 2+y 2+2x +2y -8=0,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解析:两圆相减即得x -2y +4=0. 答案:x -2y +4=01.求圆的弦长问题,注意应用圆的几何性质解题,即用圆心与弦中点连线与弦垂直的性质,可用勾股定理或斜率之积为-1列方程来简化运算.2.对于圆的切线问题,要注意切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典题导入[例1] (2012·陕西高考) 已知圆C :x 2+y 2-4x =0,l 是过点P (3,0)的直线,则( )A .l 与C 相交B .l 与C 相切C .l 与C 相离D .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自主解答] 将点P (3,0)的坐标代入圆的方程,得 32+02-4×3=9-12=-3<0, 所以点P (3,0)在圆内.故过点P 的直线l 定与圆C 相交. [答案] A本例中若直线l 为“x -y +4=0”问题不变. 解:∵圆的方程为(x -2)2+y 2=4, ∴圆心(2,0),r =2. 又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62=32>2. ∴l 与C 相离.由题悟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见的方法(1)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圆半径r 的大小关系. (2)代数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消元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以题试法1.(2012·哈师大附中月考)已知直线l 过点(-2,0),当直线l 与圆x 2+y 2=2x 有两个交点时,其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A .(-22,22)B .(-2,2) C.⎝⎛⎭⎫-24,24D.⎝⎛⎭⎫-18,18 解析:选C 易知圆心坐标是(1,0),圆的半径是1,直线l 的方程是y =k (x +2),即kx -y +2k =0,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k +2k |k 2+1<1,即k 2<18,解得-24<k <24.典题导入[例2] (1)(2012·广东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3x +4y -5=0与圆x 2+y 2=4相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长等于( )A .33B .2 3 C. 3D .1(2)(2012·天津高考)设m ,n ∈R ,若直线(m +1)x +(n +1)y -2=0与圆(x -1)2+(y -1)2=1相切,则m +n 的取值范围是( )A .[1-3,1+ 3 ]B .(-∞,1- 3 ]∪[1+3,+∞)C .[2-22,2+2 2 ]D .(-∞,2-2 2 ]∪[2+22,+∞)[自主解答] (1)圆x 2+y 2=4的圆心(0,0),半径为2,则圆心到直线3x +4y -5=0的距离d =532+42=1.故|AB |=2r 2-d 2=24-1=2 3.(2)圆心(1,1)到直线(m +1)x +(n +1)y -2=0的距离为|m +n |(m +1)2+(n +1)2=1,所以m +n+1=mn ≤14(m +n )2,整理得[(m +n )-2]2-8≥0,解得m +n ≥2+22或m +n ≤2-2 2.[答案] (1)B (2)D由题悟法1.圆的弦长的常用求法:(1)几何法:设圆的半径为r ,弦心距为d ,弦长为l ,则⎝⎛⎭⎫l 22=r 2-d 2. (2)代数方法:运用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 |AB |=1+k 2|x 1-x 2|=(1+k 2)[(x 1+x 2)2-4x 1x 2]. [注意] 常用几何法研究圆的弦的有关问题.2.求过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此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点在圆内,无解;若点在圆上,有一解;若点在圆外,有两解.以题试法2.(2012·杭州模拟)直线y =kx +3与圆(x -2)2+(y -3)2=4相交于M ,N 两点,若|MN |≥23,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34,0B.⎣⎡⎦⎤-33,33 C .[-3, 3]D.⎣⎡⎦⎤-23,0解析:选B 如图,设圆心C (2,3)到直线y =kx +3的距离为d ,若|MN |≥23,则d 2=r 2-⎝⎛⎭⎫12|MN |2≤4-3=1,即|2k |21+k2≤1,解得-33≤k ≤ 33.典题导入[例3] (1)(2012·山东高考)圆(x +2)2+y 2=4与圆(x -2)2+(y -1)2=9的位置关系为( )A .内切B .相交C .外切D .相离(2)设两圆C 1、C 2都和两坐标轴相切,且都过点(4,1),则两圆心的距离|C 1C 2|=________. [自主解答] (1)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 =42+1=17.∵3-2<d <3+2,∴两圆相交.(2)由题意可设两圆的方程为(x -r i )2+(y -r i )2=r 2i ,r i >0,i =1,2.由两圆都过点(4,1)得(4-r i )2+(1-r i )2=r 2i ,整理得r 2i -10r i +17=0,此方程的两根即为两圆的半径r 1,r 2,所以r 1r 2=17,r 1+r 2=10,则|C 1C 2|=(r 1-r 2)2+(r 1-r 2)2=2×(r 1+r 2)2-4r 1r 2=2×100-68=8. [答案] (1)B (2)8由题悟法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得到.以题试法3.(2012·青岛二中月考)若⊙O :x 2+y 2=5与⊙O 1:(x -m )2+y 2=20(m ∈R )相交于A 、B 两点,且两圆在点A 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线段AB 的长是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OO 1|=5+20=5,且△OO 1A 是直角三角形,S △O O 1A =12·|AB |2·|OO 1|=12·|OA |·|AO 1|,因此|AB |=2·|OA |·|AO 1||OO 1|=2×5×255=4. 答案:4[典例](2012·东城模拟)直线l过点(-4,0)且与圆(x+1)2+(y-2)2=25交于A,B两点,如果|AB|=8,那么直线l的方程为()A.5x+12y+20=0B.5x-12y+20=0或x+4=0C.5x-12y+20=0D.5x+12y+20=0或x+4=0[尝试解题]过点(-4,0)的直线若垂直于x轴,经验证符合条件,即方程为x+4=0满足题意;若存在斜率,设其直线方程为y=k(x+4),由被圆截得的弦长为8,可得圆心(-1,2)到直线y=k(x+4)的距离为3,即|3k-2|1+k2=3,解得k=-512,此时直线方程为5x+12y+20=0,综上直线方程为5x+12y+20=0或x+4=0.[答案] D——————[易错提醒]—————————————————————————1.解答本题易误认为斜率k一定存在从而错选A.2.对于过定点的动直线设方程时,可结合题意或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分析斜率k是否存在,以避免漏解.——————————————————————————————————————针对训练1.过点A(2,4)向圆x2+y2=4所引切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显然x=2为所求切线之一.当切线斜率存在时,设切线方程为y-4=k(x-2),即kx -y +4-2k =0,那么|4-2k |k 2+1=2,k =34,即3x -4y +10=0.答案:x =2或3x -4y +10=02.已知直线l 过(2,1),(m,3)两点,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当m =2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2; 当m ≠2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13-1=x -2m -2,即2x -(m -2)y +m -6=0.因为m =2时,方程2x -(m -2)y +m -6=0, 即为x =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2x -(m -2)y +m -6=0. 答案:2x -(m -2)y +m -6=0一、选择题1.(2012·人大附中月考)设m >0,则直线2(x +y )+1+m =0与圆x 2+y 2=m 的位置关系为( )A .相切B .相交C .相切或相离D .相交或相切解析:选C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1+m 2,圆半径为m .因为d -r =1+m 2-m =12(m -2m +1)=12(m -1)2≥0,所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或相离.2.(2012·福建高考)直线x +3y -2=0与圆x 2+y 2=4相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长度等于( )A .2 5B .2 3 C. 3D .1解析:选B 因为圆心(0,0)到直线x +3y -2=0的距离为1,所以AB =24-1=2 3.3.(2012·安徽高考)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1]B .[-1,3]C .[-3,1]D .(-∞,-3]∪[1,+∞)解析:选C 欲使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只需使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圆的半径2即可,即|a -0+1|12+(-1)2≤2,化简得|a +1|≤2,解得-3≤a ≤1.4.过圆x 2+y 2=1上一点作圆的切线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 )A. 2B. 3 C .2D .3解析:选C 设圆上的点为(x 0,y 0),其中x 0>0,y 0>0,则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1.分别令x =0,y =0得A ⎝⎛⎭⎫1x 0,0,B ⎝⎛⎭⎫0,1y 0,则|AB |= ⎝⎛⎭⎫1x 02+⎝⎛⎭⎫1y 02=1x 0y 0≥1x 20+y 202=2.当且仅当x 0=y 0时,等号成立.5.(2013·兰州模拟)若圆x 2+y 2=r 2(r >0)上仅有4个点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1,则实数r 的取值范围为( )A .(2+1,+∞)B .(2-1, 2+1)C .(0, 2-1)D .(0, 2+1)解析:选A 计算得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22= 2>1,如图.直线l :x -y -2=0与圆相交,l 1,l 2与l 平行,且与直线l 的距离为1,故可以看出,圆的半径应该大于圆心到直线l 2的距离 2+1.6.(2013·临沂模拟)已知点P (x ,y )是直线kx +y +4=0(k >0)上一动点,P A ,PB 是圆C :x 2+y 2-2y =0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若四边形P ACB 的最小面积是2,则k 的值为( )A. 2B.212C .2 2D .2解析:选D 圆心C (0,1)到l 的距离d =5k 2+1, 所以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为2×⎝⎛⎭⎫12×1×d 2-1=2,解得k 2=4,即k =±2. 又k >0,即k =2.7.(2012·朝阳高三期末)设直线x -my -1=0与圆(x -1)2+(y -2)2=4相交于A 、B 两点,且弦AB 的长为23,则实数m 的值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圆心(1,2)到直线x -my -1=0的距离d =4-3=1,即|1-2m -1|1+m 2=1,解得m =±33. 答案:±338.(2012·东北三校联考)若a ,b ,c 是直角三角形ABC 三边的长(c 为斜边),则圆C :x 2+y 2=4被直线l :ax +by +c =0所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圆C :x 2+y 2=4被直线l :ax +by +c =0所截得的弦长为2 4-⎝ ⎛⎭⎪⎫c a 2+b 22,由于a 2+b 2=c 2,所以所求弦长为2 3. 答案:2 39.(2012·江西高考)过直线x +y -22=0上点P 作圆x 2+y 2=1的两条切线,若两条切线的夹角是60°,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点P 在直线x +y -22=0上,∴可设点P (x 0,-x 0+22),且其中一个切点为M .∵两条切线的夹角为60°,∴∠OPM =30°.故在Rt △OPM 中,有OP =2OM =2.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OP =x 20+(-x 0+22)2=2,解得x 0= 2.故点P 的坐标是( 2, 2).答案:( 2, 2)10.(2012·福州调研)已知⊙M :x 2+(y -2)2=1,Q 是x 轴上的动点,QA ,QB 分别切⊙M 于A ,B 两点.(1)若|AB |=423,求|MQ |及直线MQ 的方程;(2)求证:直线AB 恒过定点.解:(1)设直线MQ 交AB 于点P ,则|AP |=223,又|AM |=1,AP ⊥MQ ,AM ⊥AQ ,得|MP |= 12-89=13,又∵|MQ |=|MA |2|MP |,∴|MQ |=3.设Q (x,0),而点M (0,2),由x 2+22=3,得x =±5,则Q 点的坐标为(5,0)或(-5,0).从而直线MQ 的方程为2x +5y -25=0或2x -5y +25=0.(2)证明:设点Q (q,0),由几何性质,可知A ,B 两点在以QM 为直径的圆上,此圆的方程为x (x -q )+y (y -2)=0,而线段AB 是此圆与已知圆的公共弦,相减可得AB 的方程为qx-2y +3=0,所以直线AB 恒过定点⎝⎛⎭⎫0,32. 11.已知以点C ⎝⎛⎭⎫t ,2t (t ∈R ,t ≠0)为圆心的圆与x 轴交于点O 、A ,与y 轴交于点O 、B ,其中O 为原点.(1)求证:△AOB 的面积为定值;(2)设直线2x +y -4=0与圆C 交于点M 、N ,若|OM |=|ON |,求圆C 的方程.解:(1)证明:由题设知,圆C 的方程为(x -t )2+⎝⎛⎭⎫y -2t 2=t 2+4t 2,化简得x 2-2tx +y 2-4ty =0, 当y =0时,x =0或2t ,则A (2t,0);当x =0时,y =0或4t,则B ⎝⎛⎭⎫0,4t , 所以S △AOB =12|OA |·|OB | =12|2t |·⎪⎪⎪⎪4t =4为定值. (2)∵|OM |=|ON |,则原点O 在MN 的中垂线上,设MN 的中点为H ,则CH ⊥MN ,∴C 、H 、O 三点共线,则直线OC 的斜率k =2t t =2t 2=12,∴t =2或t =-2. ∴圆心为C (2,1)或C (-2,-1),∴圆C 的方程为(x -2)2+(y -1)2=5或(x +2)2+(y +1)2=5,由于当圆方程为(x +2)2+(y +1)2=5时,直线2x +y -4=0到圆心的距离d >r ,此时不满足直线与圆相交,故舍去,∴圆C 的方程为(x -2)2+(y -1)2=5.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x 2+y 2-12x +32=0的圆心为Q ,过点P (0,2),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圆Q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求k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向量OA +OB 与PQ 共线?如果存在,求k 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圆的方程可写成(x -6)2+y 2=4,所以圆心为Q (6,0).过P (0,2)且斜率为k 的直线方程为y =kx +2,代入圆的方程得x 2+(kx +2)2-12x +32=0,整理得(1+k 2)x 2+4(k -3)x +36=0.①直线与圆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 、B 等价于Δ=[4(k -3)]2-4×36(1+k 2)=42(-8k 2-6k )>0,解得-34<k <0,即k 的取值范围为⎝⎛⎭⎫-34,0. (2)设A (x 1,y 1)、B (x 2,y 2)则OA +OB =(x 1+x 2,y 1+y 2),由方程①得x 1+x 2=-4(k -3)1+k 2.② 又y 1+y 2=k (x 1+x 2)+4.③因P (0,2)、Q (6,0),PQ =(6,-2),所以OA +OB 与PQ 共线等价于-2(x 1+x 2)=6(y 1+y 2),将②③代入上式,解得k =-34. 而由(1)知k ∈⎝⎛⎭⎫-34,0,故没有符合题意的常数k.1.已知两圆x 2+y 2-10x -10y =0,x 2+y 2+6x -2y -40=0,则它们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由两圆的方程x 2+y 2-10x -10y =0,x 2+y 2+6x -2y -40=0,相减并整理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x +y -5=0.圆心(5,5)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为105=25,弦长的一半为50-20=30,得公共弦长为230. 答案:2x +y -5=0 2302.(2012·上海模拟)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6x -8y =0,a 1,a 2,…,a 11是该圆过点(3,5)的11条弦的长,若数列a 1,a 2,…,a 11成等差数列,则该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容易判断,点(3,5)在圆内部,过圆内一点最长的弦是直径,过该点与直径垂直的弦最短,因此,过(3,5)的弦中,最长为10,最短为46,故公差最大为10-4610=5-265. 答案:5-2653.(2012·江西六校联考)已知抛物线C :y 2=2px (p >0)的准线为l ,焦点为F ,圆M 的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圆M 与y 轴相切,过原点O 作倾斜角为π3的直线n ,交直线l 于点A ,交圆M 于不同的两点O 、B ,且|AO |=|BO |=2.(1)求圆M 和抛物线C 的方程;(2)若P 为抛物线C 上的动点,求PM ,·PF ,的最小值; (3)过直线l 上的动点Q 向圆M 作切线,切点分别为S 、T ,求证:直线ST 恒过一个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解:(1)易得B (1,3),A (-1,-3),设圆M 的方程为(x -a )2+y 2=a 2(a >0), 将点B (1,3)代入圆M 的方程得a =2,所以圆M 的方程为(x -2)2+y 2=4,因为点A (-1,-3)在准线l 上,所以p 2=1,p =2,所以抛物线C 的方程为y 2=4x . (2)由(1)得,M (2,0),F (1,0),设点P (x ,y ),则PM ,=(2-x ,-y ),PF ,=(1-x ,-y ),又点P 在抛物线y 2=4x 上,所以PM ,·PF ,=(2-x )(1-x )+y 2=x 2-3x +2+4x =x 2+x +2,因为x ≥0,所以PM ,·PF ,≥2,即PM ,·PF ,的最小值为2. (3)证明:设点Q (-1,m ),则|QS |=|QT |=m 2+5,以Q 为圆心,m 2+5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m )2=m 2+5,即x 2+y 2+2x -2my -4=0,①又圆M 的方程为(x -2)2+y 2=4,即x 2+y 2-4x =0,②由①②两式相减即得直线ST 的方程3x -my -2=0,显然直线ST 恒过定点⎝⎛⎭⎫23,0.1.两个圆:C 1:x 2+y 2+2x +2y -2=0与C 2:x 2+y 2-4x -2y +1=0的公切线有且仅有(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解析:选B 由题知C 1:(x +1)2+(y +1)2=4,则圆心C 1(-1,-1),C 2:(x -2)2+(y -1)2=4,圆心C 2(2,1),两圆半径均为2,又|C 1C 2|=(2+1)2+(1+1)2=13<4,则两圆相交⇒只有两条外公切线.2.(2012·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8x +15=0,若直线y =kx -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设圆心C (4,0)到直线y =kx -2的距离为d ,则d =|4k -2|k 2+1,由题意知,问题转化为d ≤2,即d =|4k -2|k 2+1≤2,得0≤k ≤43,所以k max =43. 答案:43 3.过点(-1,-2)的直线l 被圆x 2+y 2-2x -2y +1=0截得的弦长为 2,则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解析:将圆的方程化成标准方程为(x -1)2+(y -1)2=1,其圆心为(1,1),半径r =1.由弦长为2得弦心距为22.设直线方程为y +2=k (x +1),即kx -y +k -2=0,则|2k -3|k 2+1=22,化简得7k 2-24k +17=0,得k =1或k =177. 答案:1或1774.圆O 1的方程为x 2+(y +1)2=4,圆O 2的圆心为O 2(2,1).(1)若圆O 2与圆O 1外切,求圆O 2的方程;(2)若圆O 2与圆O 1交于A 、B 两点,且|AB |=22,求圆O 2的方程.解:(1)设圆O 2的半径为r 2,∵两圆外切,∴|O 1O 2|=r 1+r 2,r 2=|O 1O 2|-r 1=2(2-1),故圆O 2的方程是(x -2)2+(y -1)2=4(2-1)2.(2)设圆O 2的方程为(x -2)2+(y -1)2=r 22,又圆O 1的方程为x 2+(y +1)2=4,此两圆的方程相减,即得两圆公共弦AB 所在直线的方程:4x +4y +r 22-8=0. 因为圆心O 1(0,-1)到直线AB 的距离为 |r 22-12|42= 4-⎝⎛⎭⎫2222=2, 解得r 22=4或r 22=20.故圆O 2的方程为(x -2)2+(y -1)2=4或(x -2)2+(y -1)2=20.。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04 圆与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04 圆与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7bf8f0fab069dc5022011a.png)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04 圆与方程坐标法是以坐标系为桥梁,把研究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方法,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坐标系把点与坐标、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实现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结合。
教材要求:掌握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方程;并通过圆的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一、圆与方程高考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二、圆的方程课标要求: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要点精讲:1.圆的方程(1)圆心为C(a ,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0()()(222>=-+-r r b y a x 。
(其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a r y b r θθ=+⎧⎨=+⎩(θ为参数))特殊地,当a=b=0时,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为:222r y x =+(其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r y r θθ=⎧⎨=⎩(θ为参数))。
(2)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圆心为点)2,2(E D --,半径2422F E D r -+=,其中0422>-+F E D 。
(3)二元二次方程022=+++++F Ey Dx Cy Bxy Ax ,表示圆的方程的充要条件是:①、x 2项y 2项的系数相同且不为0,即0≠=C A ;②、没有xy 项,即B =0;③、0422>-+AF E D 。
(4)点00(,)M x y 与圆222()()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22200()()x a y b r -+->,点在圆外;2)22200()()x a y b r -+-=,点在圆上;3)22200()()x a y b r -+-<,点在圆内三、直线、圆的位置关系课标要求: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4-2-1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4-2-1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0a7f3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b.png)
【链接·教材例题】 例5 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p,q,s,t∈N*,且p+q=s+t.求 证ap+aq=as+at. 分析:只要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写出ap,aq,as,at,再利用已知条 件即可得证.
[证明] 设数列{an}的公差为d,则 ap=a1+(p-1)d, aq=a1+(q-1)d, as=a1+(s-1)d, at=a1+(t-1)d. 所以
[母题探究] 本例(1)中条件变为“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6= 8”,求5a4+a7的值.
[解] 法一: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则a3+a6=2a1+7d=8, 所以5a4+a7=6a1+21d=3(2a1+7d)=24.
法二: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 则am+an=ap+aq, ∴a2+a6=a3+a5=2a4, ∴5a4+a7=a2+a3+a4+a5+a6+a7. 又a2+a7=a3+a6=a4+a5, ∴5a4+a7=3(a3+a6)=3×8=24.
[新知生成] 等差数列的性质
(1){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若正整数m,n,p,q满足m+n=p+ q,则am+an=__a_p_+__a_q_. ①特别地,当m+n=2k(m,n,k∈N*)时,am+an=2ak. ②对有穷等差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 项的__和__,即a1+an=a2+an-1=…=ak+an-k+1=…. (2)从等差数列中,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项 ,组成的数列仍为 _等__差___数列.
[讨论交流] 问题1.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是如何定义的? 问题2.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有什么样的性质? 问题3.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问题4.等差数列的“下标和”性质是什么?
[自我感知] 经过认真的预习,结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知,请画 出本节课的知识逻辑体系.
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精品教学课件:第四章 4.1.2 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新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精品教学课件:第四章 4.1.2 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https://img.taocdn.com/s3/m/bce21bb3da38376bae1fae07.png)
(4)图象的应用——数形结合
例6
四 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研究最值问题
例7
1. 用min{a,b,c}表示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f(x)=min{2x,x+2,10-x}(x≥0)
,则f(x)的最大值为( )
A.4
B.5
C.6
D.7
2.
(2)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常考题型
一 指数函数的概念问题 例1
A
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指数函数的方法 (1)看形式: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指数函数,关键是看解析式是否符合y= ax(a>0,且a≠1)这一结构形式. (2)明特征:指数函数具有以下特征: ①底数a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实数; ②指数位置是自变量x,且x的系数是1; ③ax的系数是1.
性质
R
(0,+∞)
(1)过定点(0,1),即x=0时,y=1
(2)减函数
(2)增函数
(1)常用结论 (1)y=f(x)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y=f(x)与y=-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3)y=f(x)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指数函数性质的记忆口诀 指数增减要看清,抓住底数不放松; 底数总是大于0,不等于1已表明; 底数若是大于1,图象从下往上增; 底数0到1之间,图象从上往下减; 无论函数增和减,图象都过(0,1)点.
例8
1. 2.
(3)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解指数不等式
例9
指数不等式的三种类型及解法 (1)形 如ax>ay的不等式,借助函数y=ax的单调性求解,如果a的取值不确定 ,那么需分a>1和0<a<1两种情况讨论. (2)形如ax>b的不等式,应将b化成以a为底的指数幂的形式,再借助函数y= ax的单调性求解. (3)形如ax>bx的不等式,需利用函数图像求解.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0b5672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f.png)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四章圆与方程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选择题直线ax-y+2a=0与圆x2+y2=9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交C.相切D.不确定【答案】B【解析】当a=0时,直线y=0显然与该圆相交;当a≠0时,圆心(0,0)到直线ax-y+2a=0的距离d=(半径),也与该圆相交.故答案为:B。
分a为零和a不为零两种情况来讨论。
选择题已知圆C的半径为2,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3x+4y+4=0与圆C相切,则圆C的方程为()A.x2+y2-2x-3=0B.x2+y2+4x=0C.x2+y2+2x-3=0D.x2+y2-4x=0【答案】D【解析】设圆心为(a,0)(a>0),则即a=2,∴圆C的方程为(x-2)2+y2=4,即x2+y2-4x=0.故答案为:D。
由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可以求出圆的方程。
选择题圆心坐标为(2,-1)的圆在直线x-y-1=0上截得的弦长为,那么这个圆的方程为()A.(x-2)2+(y+1)2=4B.(x-2)2+(y+1)2=2C.(x-2)2+(y+1)2=8D.(x-2)2+(y+1)2=16【答案】A【解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的半径,∴圆的方程为(x-2)2+(y+1)2=4.所以答案是:A。
选择题已知点A是圆C:x2+y2+ax+4y+10=0上任意一点,点A关于直线x+2y-1=0的对称点也在圆C上,则实数a的值为()A.10B.-10C.-4D.4【答案】B【解析】通过配方可得圆C的标准方程为(x+)2+(y+2)2=,由题意,可知直线x+2y-1=0过圆心C(-,-2),∴--4-1=0,∴a=-10.又a=-10时,>0,∴a的值为-10,所以答案是:B.【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圆的标准方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以及对圆的一般方程的理解,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1)①x2和y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②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E、F,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选择题已知直线x+7y=10把圆x2+y2=4分成两段弧,这两段弧长之差的绝对值等于()A.B.C.πD.2π【答案】D【解析】圆x2+y2=4的圆心为O(0,0),半径r=2,设直线x +7y=10与圆x2+y2=4交于M,N两点,圆心O到直线x+7y=10的距离d=,过点O作OP⊥MN于P,则|MN|=2 .在△MNO中,|OM|2+|ON|2=2r2=8=|MN|2 ,则∠MON=90°,这两段弧长之差的绝对值等于.所以答案是:D。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doc](https://img.taocdn.com/s3/m/6527d6b99e314332396893a3.png)
高二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1章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多面体:一般地,我们把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我们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
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3、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EDCBA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DCBAP-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EDCBAP-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4章数列章末复习与总结高二数学(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4章数列章末复习与总结高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358160f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7e.png)
[例 7] (1)已知数列an,a1=2,an=1+ana-n1-1(n≥2),求 an; (2)已知数列an满足 an+1=3an+2(n∈N *),a1=1,求通项公 式 an. [解] (1)由 an=1+ana-n1-1两边取倒数得a1n-an1-1=1, ∵数列a1n是首项为a11=12,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a1n=12+(n-1)=n-12=2n2-1.∴an=2n2-1.
bn-1
=an1-1(n≥2,
n∈N
*),
Tn=b1+b2·3+b3·32+…+bn·3n-1,证明:数列4Tn-3n·bn为 等差数列.
[解] (1)因为 an+1=3an, an+1
所以 an =3,又 a1=3,因此an是首项为 3,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
所以 an=3n,a4=34=81. Sn=311--33n=32(3n-1), S5=32×(35-1)=363.
an
可用公式
an=SS1n-n=Sn1-1,n≥2
求解.
3.由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对于递推公式确定的数列的求
解,通常可以通过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
列问题,有时也用到一些特殊的转化方法与特殊数列.
4.待定系数法(构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灵活多 样,特别是由给定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对于观察、分析、 推理能力要求较高.通常可对递推式变换,转化成特殊数列 (等差或等比数列)来求解,这种方法体现了数学中化未知为已 知的转化思想,而运用待定系数法变换递推公式中的常数就 是一种重要的转化方法.
1,n为奇数,
②取 a=2,q=1 时,an=
bn=2(n∈N*).
2,n为偶数.
此时bn是等比数列,而an不是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吧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吧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398d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2.png)
高中数学吧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主要讲述了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本章内容较多,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较多。
以下是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指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将一个或多个元素映射到唯一确定的输出。
2.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函数中,自变量是指输入的数值,因变量是指输出的数值。
3.定义域和值域:函数在定义域内有意义。
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因变量。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定义域,因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
4.奇偶函数:当函数满足f(-x)=-f(x),x∈D(D为定义域)时,称为奇函数;当函数满足f(-x)=f(x),x∈D时,称为偶函数;若既不满足奇函数的条件,也不满足偶函数的条件,则为一般函数。
5.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是由平面上所有满足函数方程的点的集合组成。
6.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在一定区间上的取值可以是递增的(称为增函数),也可以是递减的(称为减函数)。
增函数和减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7.复合函数:当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时,称这个函数为复合函数。
8.反函数:如果一个函数f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改换后,得到的新函数是一个函数,则称之为原函数的反函数。
二、函数的应用1.函数建模: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利润函数:利润函数可以通过分析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企业的盈利情况。
3.数量关系函数:数量关系函数可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如速度、加速度等。
4.利率问题:利率问题是函数的增长和变化问题,通常使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5.累加函数:累加函数可以描述对其中一变化过程中所有变化量的累加情况。
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基本初等函数:常数函数、一次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绝对值函数和有理函数等都是基本初等函数。
2.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可以通过两点的坐标来确定。
3.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以通过顶点坐标和另外一点的坐标来确定。
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f4d9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4.png)
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一、几何证明几何证明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几何证明中,我们需要运用已知条件和几何定理进行推理,以得到我们要证明的结论。
1.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两边相等、两底角相等等。
在证明等腰三角形时,可以利用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对称性等性质进行推导。
2.相似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在证明相似三角形时,可以运用角度对应、边长比例、平行性等性质来推导。
3.圆的性质圆的性质包括切线与半径垂直、半径相等的弧对应的角相等等。
在证明圆的性质时,可以使用切线、弦、弧等基本概念和定理进行推导。
二、平面上的向量向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向量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量乘法和向量的线性组合。
1.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即A-B=A+(-B)。
2.数量乘法向量与实数的乘法称为数量乘法,它可以改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
3.向量的线性组合向量的线性组合是指将若干个向量与一些实数相乘再相加而得到的新的向量。
4.向量共线和共面两个向量共线是指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两个向量共面是指它们在同一个平面上。
三、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一种优化问题,它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其中一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最小值。
线性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求解可行解集和最优解。
1.线性规划问题的建立线性规划的问题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组来表示,其中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2.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是要优化的目标量,约束条件是对决策变量的限制要求。
3.可行解集和最优解可行解集是满足约束条件的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最优解是在满足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最小值的解。
四、数列与数列的合成数列是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数列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列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组合。
1.数列的概念数列可以用函数来表示,其中自变量是自然数,函数值是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4.1.1 圆的标准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2、点00(,)M x y 与圆222()()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2)22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3)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内4.1.2 圆的一般方程1、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1)①x2和y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②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 、E 、F ,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
4.2.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直线l :0=++c by ax ,圆C :022=++++F Ey Dx y x ,圆的半径为r ,圆心)2,2(ED --到直线的距离为d ,则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离;(2)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切; (3)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交;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l ,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相离;(2)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外切; (3)当<-||21r r 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相交;(4)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内切;(5)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内含;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4.3.1空间直角坐标系1、点M 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z y x ,x 、y 、z 分别是P 、Q 、R 在x 、y 、z 轴上的坐标2、有序实数组),,(z y x ,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3、空间中任意点M 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z y x 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 ),,(z y x ,x 叫做点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M 的纵坐标,z 叫做点M 的竖坐标。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空间中任意一点),,(1111z y x P 到点),,(2222z y x P 之间的距离公式22122122121)()()(z z y y x x P P -+-+-=同步检测第四章 圆与方程一、选择题,1.若圆C 的圆心坐标为(2,-3),且圆C 经过点M (5-7),则圆C 的半径为( ). A .5B .5C .25D .102.过点A (1,-1),B (-1,1)且圆心在直线x +y -2=0上的圆的方程是( ). A .(x -3)2+(y +1)2=4 B .(x +3)2+(y -1)2=4 C .(x -1)2+(y -1)2=4D .(x +1)2+(y +1)2=43.以点(-3,4)为圆心,且与x 轴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yA.(x-3)2+(y+4)2=16 B.(x+3)2+(y-4)2=16C.(x-3)2+(y+4)2=9 D.(x+3)2+(y-4)2=194.若直线x+y+m=0与圆x2+y2=m相切,则m为().A.0或2 B.2 C.2D.无解5.圆(x-1)2+(y+2)2=20在x轴上截得的弦长是().A.8 B.6 C.62D.436.两个圆C1:x2+y2+2x+2y-2=0与C2:x2+y2-4x-2y+1=0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7.圆x2+y2-2x-5=0与圆x2+y2+2x-4y-4=0的交点为A,B,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A.x+y-1=0 B.2x-y+1=0C.x-2y+1=0 D.x-y+1=08.圆x2+y2-2x=0和圆x2+y2+4y=0的公切线有且仅有().A.4条B.3条C.2条D.1条9.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a,b,c),有下列叙述:点M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M1(a,-b,c);点M关于y oz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是M2(a,-b,-c);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M3(a,-b,c);点M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M4(-a,-b,-c).其中正确的叙述的个数是().A.3 B.2 C.1 D.010.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3,4,0)与点B(2,-1,6)的距离是().A.243B.221C.9 D.86二、填空题11.圆x2+y2-2x-2y+1=0上的动点Q到直线3x+4y+8=0距离的最小值为.12.圆心在直线y=x上且与x轴相切于点(1,0)的圆的方程为.13.以点C(-2,3)为圆心且与y轴相切的圆的方程是.14.两圆x2+y2=1和(x+4)2+(y-a)2=25相切,试确定常数a的值.15.圆心为C(3,-5),并且与直线x-7y+2=0相切的圆的方程为.16.设圆x2+y2-4x-5=0的弦AB的中点为P(3,1),则直线AB的方程是.三、解答题17.求圆心在原点,且圆周被直线3x+4y+15=0分成1∶2两部分的圆的方程.18.求过原点,在x轴,y轴上截距分别为a,b的圆的方程(ab≠0).19.求经过A(4,2),B(-1,3)两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四个截距之和是2的圆的方程.20.求经过点(8,3),并且和直线x =6与x =10都相切的圆的方程.第四章 圆与方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圆心C 与点M 的距离即为圆的半径,227+3-+5-2)()(=5. 2.C解析一:由圆心在直线x +y -2=0上可以得到A ,C 满足条件,再把A 点坐标 (1,-1)代入圆方程.A 不满足条件.∴选C .解析二:设圆心C 的坐标为(a ,b ),半径为r ,因为圆心C 在直线x +y -2=0上,∴b =2-a .由|CA |=|CB |,得(a -1)2+(b +1)2=(a +1)2+(b -1)2,解得a =1,b =1.因此所求圆的方程为(x -1)2+(y -1)2=4.解析:∵与x 轴相切,∴r =4.又圆心(-3,4), ∴圆方程为(x +3)2+(y -4)2=16. 4.B解析:∵x +y +m =0与x 2+y 2=m 相切, ∴(0,0)到直线距离等于m .∴2m =m ,∴m =2. 5.A解析:令y =0, ∴(x -1)2=16. ∴ x -1=±4, ∴x 1=5,x 2=-3. ∴弦长=|5-(-3)|=8. 6.B解析:由两个圆的方程C 1:(x +1)2+(y +1)2=4,C 2:(x -2)2+(y -1)2=4可求得圆心距d =13∈(0,4),r 1=r 2=2,且r 1-r 2<d <r 1+r 2故两圆相交,选B .7.A解析:对已知圆的方程x 2+y 2-2x -5=0,x 2+y 2+2x -4y -4=0,经配方,得 (x -1)2+y 2=6,(x +1)2+(y -2)2=9.圆心分别为 C 1(1,0),C 2(-1,2). 直线C 1C 2的方程为x +y -1=0. 8.C解析:将两圆方程分别配方得(x -1)2+y 2=1和x 2+(y +2)2=4,两圆圆心分别为O 1(1,0),O 2(0,-2),r 1=1,r 2=2,|O 1O 2|=222+1=5,又1=r 2-r 1<5<r 1+r 2=3,故两圆相交,所以有两条公切线,应选C .9.C解:①②③错,④对.选C .解析: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二、填空题 11.2.解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58+4+3=3,∴动点Q 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为d -r =3-1=2. 12.(x -1)2+(y -1)2=1.解析:画图后可以看出,圆心在(1,1),半径为 1.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1)2+(y -1)2=1. 13.(x +2)2+(y -3)2=4.解析:因为圆心为(-2,3),且圆与y 轴相切,所以圆的半径为2.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2+(y -3)2=4.14.0或±25.解析:当两圆相外切时,由|O 1O 2|=r 1+r 2知22+4a =6,即a =±25. 当两圆相内切时,由|O 1O 2|=r 1-r 2(r 1>r 2)知22+4a =4,即a =0.∴a 的值为0或±25. 15.(x -3)2+(y +5)2=32.解析:圆的半径即为圆心到直线x -7y +2=0的距离; 16.x +y -4=0.解析:圆x 2+y 2-4x -5=0的圆心为C (2,0),P (3,1)为弦AB 的中点,所以直线AB 与直线CP 垂直,即k AB ·k CP =-1,解得k AB =-1,又直线AB 过P (3,1),则所求直线方程为x +y -4=0.三、解答题 17.x 2+y 2=36.解析:设直线与圆交于A ,B 两点,则∠AOB =120°,设 所求圆方程为:x 2+y 2=r 2,则圆心到直线距离为5152 r ,所以r =6,所求圆方程为x 2+y 2=36.(第17题) 18.x2+y2-ax-by=0.解析:∵圆过原点,∴设圆方程为x2+y2+Dx+Ey=0.∵圆过(a,0)和(0,b),∴a2+Da=0,b2+bE=0.又∵a≠0,b≠0,∴D=-a,E=-b.故所求圆方程为x2+y2-ax-by=0.19.x2+y2-2x-12=0.解析: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A,B两点在圆上,代入方程整理得:D-3E-F=10 ①4D+2E+F=-20 ②设纵截距为b1,b2,横截距为a1,a2.在圆的方程中,令x=0得y2+Ey+F=0,∴b1+b2=-E;令y=0得x2+Dx+F=0,∴a1+a2=-D.由已知有-D-E=2.③①②③联立方程组得D=-2,E=0,F=-12.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x-12=0.20.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2+(y-b)2=r2.根据题意:r=2610=2,圆心的横坐标a=6+2=8,所以圆的方程可化为:(x-8)2+(y-b)2=4.又因为圆过(8,3)点,所以(8-8)2+(3-b)2=4,解得b=5或b=1,所求圆的方程为(x-8)2+(y-5)2=4或(x-8)2+(y-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