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一、审题的重要性

“面对已经做过好几遍,讲了好几次,强调好几回的题,学生怎么又错了?”这样的报怨,大家太熟悉了吧!现在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谁的错?当你让学生认真做题,学生却还是错了,原因是什么?当你让学生改错时,你不讲他也会做对,原因又是什么?那就是没有认真审题,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二、何谓审题

1、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

2、审题是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的重要过程。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便是这样的道理。

3、审题是学生挖掘信息、迁移信息的过程:

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观察,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在拿到题目时往往看见数字就去加、减、乘、除,有老师对部分学生开玩笑说是加减乘除打架,谁打赢了就用谁。对于一些简单题目来说,这或许还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对于那些喜欢“拐弯”的题目来说,就会发现问题来了。例如一道这样的习题:“三位老师带领82名同学去坐缆车。每辆缆车只能坐2人,至少需要多少辆缆车?”很多学生都没有将三位老师算进去,因为他们只看见了阿拉伯数字82和2,而似乎忘记了“三”的存在。

为什么学生能够计算出“船长”的年龄?一个来源于法国的著名问题:“一条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几岁?”我国的许多小学生都给出答案:牛羊两数相减75-32=43,相加75+32=107;两数的平均数53.5等等。2007年试卷要求922名学生回答此问题,给出年龄的人数占62%。学生给出答案的理由是“老师出的题总是可以做的嘛!”,“乘除都不行,我就用加减试试看”,“测试时间快到了,我想空着还不如写上些答案好”……

法国数学教育家认为学生会把答案做出来是学校把学生越教越笨的表现。学生相信教师给的题目都是能做的,而不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丧失“自信心”的表现。

三、小学生审题障碍的心理因素

1、心理轻视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自以为是,因此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在审题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在考试时,我们会发现班上总会有几个学生完成的特别快,但并不是他们完成的快就是成绩优秀。你不禁要问他:你都做好了,都会做?他会认真的点点头,然后他们就等着交卷了。等到卷子批完发放到他们身边时,那几个最先完成的学生中肯定会有人发现自己以为做对的题错了,而且还是会做的做错了。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平常心来对待平时的学习和考试,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过于重视。

2、心理畏惧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心情立即变得紧张起来,再也不想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自我丧失。

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本题的解法有两种思路:

①第一次喝的,即二分之一杯牛奶,还余二分之一杯牛奶。

第二次喝的,即四分之一杯牛奶,还余四分之一杯牛奶。

第三次喝的,即八分之一杯牛奶,还余八分之一杯牛奶。

第四次全部喝完。即喝完最后的八分之一杯牛奶。

四次所喝牛奶的总和是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加上八分之一加上八分之一,正好是一杯。

②尽管喝了四次,有三次喝的都加满水,但是并没有加牛奶,也就是说自始至终只有一杯牛奶,最后全部喝完。所以,小明四次一共喝的牛奶是1杯。

本题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多、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吓退学生,他们可能自动选择放弃。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以提高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3、心理习惯思维产生定势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比如:“3元买了6支铅笔,问每支铅笔多少元?”学生有可能因为经常用大数除以小数,而把这道题解为6÷3=2(元),得到一支铅笔两元。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思维定势的结果。

4、思维受阻

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多数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只要细心审题,题意就能理解,问题就能解决。但是在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非常醒目,而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学生的思维就受阻,解题的思路就无法展开。

例如:有一种圆柱形食品罐头,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0厘米,侧面贴上商标纸,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100个这样的罐头需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厘米?

如果去掉“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这个条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流畅,都知道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分别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100个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就是本题的所求,即2×3.14×6×10×100平方厘米。而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