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有着非常巨大的潜在市场。长期以来,作为政策性业务的农业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保险业务持续萎缩。借助商业保险实现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目标已无望实现,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需要重新研究的课题。回顾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实现农业保险健康发展要抓紧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创新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即超高的交易成本与赔付率,这既限制了农业保险的供给又抑制了农业保险的需求。农业保险的特殊性难以满足市场化经营的条件。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建立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适合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产业结构、农业风险特点、农民保险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性;对策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1、我国农业保险的基本状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20世纪80年代保险业务全面恢复后,1982年起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地分公司开始试办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1986年以后新疆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现已改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兵团范围内举办农业保险。此后,民政部的农村救灾保险、农村保险相互组织等纷纷出现,各地掀起了兴办农业保险的热潮。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亟需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国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跌宕起伏,大致经历了50年代的兴起和停办期、80年代的恢复试办期和90年代的持续萎缩期,到20世纪末,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险还经营农业保险业务,险种由最多时的近百个下降至不足30个。从2004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掀起了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高潮,取得了一点突破,但农业保险总体规模太小,难以发挥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2005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总收入达到4927亿元,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7.3亿元,仅占总保费收入的0.148%,而且农业保险业务占农险公司的份额没有达到保监会批复农险公司成立时的要求。除了共性的东西,目前制约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发展的原因还有:定位不清,缺乏总体规划,制度多变且不具有连续性,立法工作严重滞后;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小;供求结构失衡,农民的购买力较低;赔付率居高不下;缺乏有效的保险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等。

2、我国农业保险的地区改革

在20多年的农业保险的实践中,我国保险公司为寻求符合农业保险特殊性的、能使农业保险摆脱亏损困境的组织经营形式和制度,先后进行了多种尝试。政府部门也在一定范围内参与了政策性经营。这些经营尝试主要有商业保险公司的准商业性经营、地方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共保、地方政府或其部门的政策性经营、农村保险相互会社的非营利性经营等几种模式,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比较值得借鉴和研究的是上海和新疆两地的农业保险改革试验。

1991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单独机构“上海农业风险基金委员会”(现改名为“上海市推进农业保险委员会”),政府组织推动人保公司办理,并从 1992年起就采取“以险养险”的方法,将农业建房险列入农业险范围。农业保险实行单独立账,独立核算,并实行区域性统保。财政部门

格支持政策具体体现在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进口配额、出口补贴政策等。为了造就各国农产品之间平等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WTO要求其成员国减少和消除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的做法,降低粮食等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关税壁垒和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顺应WTO的要求,大部分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调整了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采用农业保险来替代传统的以价格支持为主的直接保护政策,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资助和保费补贴。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也必将会作出这种调整,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3.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完善

从经济学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体现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的结果,具有现实的利益基础;同时,更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生产社会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根据2007年调查,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6000多个,与2006年相比,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例如,地处东部的浙江省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4522个,增长113%;中部粮棉大省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3059个,增长了47%;西部的甘肃省也增至1577个,增长了2倍多。1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具有生产经营形式产业化、土地经营形式资本化、基本建设规模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等特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农业保险分散转移风险的现实需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他们的缴费能力,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程度大大提高,将有利于降低农业保险的交易成本,有助于农业保险的供给主体加强农业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农业保险的赔付率。所有这些变化都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特殊的技术障碍

(1)保险责任的确定与保险费率的厘定都比较困难。首先,农业保险的风险单位与保险单位不一致,而且风险单位往往很大。不同的风险单位一般也不重合,常常会有多种农业风险同时或相继发生。而且各地区农业实践差异较大,这样无论单一风险保险还是一切险保险,其保险责任的确定都不容易。其次,农业灾害损失在年际间差异大,纯费率要以长期平均损失率为1注: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2007》,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