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指导书、报告书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齿轮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1、齿轮轴的零件图一张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张3、齿轮齿面机械加工工序卡一张4、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班级: 13机械姓名:吴明其学号: 1310619022指导教师:黄宁目录序言 (3)零件图(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要求 (5)课程设计说明书 (6)一零件分析 (7)1.1零件的结构特点 (7)1.2加工工艺性 (8)1.3确定零件毛胚 (8)二基准的选择 (8)2.1有关基准的选择说明 (8)2.1.1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9)2.1.2精基准的选用原则 (9)2.2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 (9)三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10)3.1 齿轮轴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0)3.2工艺路线的拟定 (10)3.3、加工余量的确定....................................... ..12设计总结 ................................................. (12)齿轮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 (13)齿轮轴零件齿轮齿面机械加工工序卡 ................... (13)参考文献 ............................................ ... . (17)序言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习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习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系本科生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参加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实习活动。

本文旨在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二、实习内容1. 实习目标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习中,我的主要目标是:•熟悉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如车削、铣削、钻削等;•学习使用相关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钻床等;•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理解和掌握常见加工工艺的实际应用。

2. 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为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实习地点是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实习基地。

3. 实习内容和安排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在开始进行实际操作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参与课堂讲解,我们了解了每种工艺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2 学习使用加工设备在实习期间,我们有机会亲自操作各种加工设备。

我们先从简单的车床操作开始,逐步学习了铣床和钻床的操作技巧。

老师们耐心地为我们讲解每个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示范操作步骤。

3.3 安全操作规范机械加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因此学习安全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在实习期间,我们接受了相关的安全操作培训,包括急停按钮的使用、危险区域的警示标识等。

我们也学习了如何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等。

3.4 加工工艺的实际应用除了学习基本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操作,我们还有机会参与实际的工艺应用案例。

在工厂实习基地,我们组成小组,与工人们一起进行实际的机械加工操作。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我们能够直接参与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了解工厂实际生产线上的各项工作。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通过实习过程,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机械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来完成不同类型的零件加工任务,并且了解了每种工艺的优缺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冲压模具拆装实验一、实验注意事项:1、在拆装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以免手被化伤、压伤。

2、每次在模具拆装之前,必须检查模具上、下表面以及桌面,看他们是否干净或有赃物,并将其处理干净。

3、装拆冲压模具零部件时,要保证位置正确,牢固可靠,重要的是要保证一定的垂直度。

在拆、装过程中,只能用铜棒或木锤轻击,以防损坏模具。

4、实验完毕,要把冲压模具安装复原、放回原处。

收拾工具,打扫实验台,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目的:1、了解冲压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各零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掌握冲压模具的拆装过程,了解拆装步骤和冲压工艺,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冲压模具的拆装实验,对模具及各部件进行实测,掌握模具设计及各部件的计算方法。

4、了解模具各零部件在模具中的位置,掌握其调整方法。

实验要求:1、根据所给模具,分析并画出该模具所要生产零件的零件图。

2、画完零件图后,拆开冲压模具,对于各零部件,按照拆装顺序排放好。

3、弄清各模具组成部件的结构、特点以及其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

最好能指出各零部件的加工方法。

4、把拆开的零部件按照后拆先装,先拆后装的原则,进行装配。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冲压模具 1套2、铜棒 1—2根3、内六角扳手 1套4、活动扳手 2把四、实验举例:典型的弹压卸料落料模1、工作部分对板料直接进行冲裁的部分。

主要包括凹模18、凸模11,复合模用的凸凹模,以及固定板7、垫板6等。

2、定位、送料装置这部分装置主要作用是使条料或单个毛坯在模具上进行定位,引导条料前进,保证条料每前进一步刚好等于一个步距。

常用的定位、送料元件有导料板22,挡料销23、定位板、侧刃、承料板19等。

3、卸料装置卸料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将卡在凸模上、凹模内的料卸下、推出,使冲裁得以继续进行。

常用的卸料元件有卸料板13、卸料螺钉9、橡皮10及顶板、推板打棒、打杆、顶杆等。

4、模架模架的作用是将模具的各个零件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和冲床连接,同时引导凸模平稳地运动。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所在系:机械工程系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编写人:中北大学机械工程系2010年11月实验一:刚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床(包括夹具)—工件—刀具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是一弹性系统;2.了解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熟悉机床动刚度的测定方法;4.巩固和验证所学工艺系统刚度和误差复映的概念。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机床:普通车床, C620-1,Φ400⨯1000。

2.刀具:外圆车刀,硬质合金,角度 K r =45°,r 0=10°,λs =0°。

3.千分尺规格:(150~175mm ,175~200mm )。

4.毛坯材料:45号钢。

5.切削用量:主轴转速600转/分,进给量0.1mm/转,双边余量2.7mm 。

4.三盘刚度测定装置。

三.实验内容用动载荷测定法确定机床部件刚度。

四.实验原理设机床的刚性较差,刀具、工件刚度很大(变形忽略),根据课堂上讲述切削力作用点位置的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所得出的公式,1111k k k k =++22尾系刀架主L-x x ()()L L得出111x=0k k k =+系1刀架主当时, (1) L 11111x=()24k k k k =++尾系2刀架主当时, (2)111x=L k k k =+尾系3刀架当时, (3) 联立以上三式,得111112(3)2k k k k =-++主系2系1系3 (4) 111112()2k k k k =-+刀架系2系1系3(5)111112(3)2k k k k =-++尾系2系1系3(6) 根据误差复映系数公式y1212k y p p F F a a ε-=-系, (7)根据切削原理 (8)式中:y zF F λ=——比例系数,与刀具几何形状、切削用量、刀具磨损等有关,一般来说0.3~0.5λ=,本实验取0.4λ=Z F C ——切削系数,与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条件有关的系数,陶乾《金属切削原理》介绍214Z F C =8.9⨯。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WORD07)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WORD07)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实验一车床静刚度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熟悉车床静刚度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步骤2.通过对车床静刚度的实测和分析,对机床的静刚度和工艺系统的静刚度的基本概念加深认识3.了解实验仪器的布置和调整,熟悉其使用方法二、基本概念工艺系统的静刚度是指车床在静止状态下,垂直主轴的切削力P y与工件在y向的位移的比值:三、实验原理1.由于静刚度仪和模拟车刀的刚度很大,在实验的加载范围内所产生的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所测得的变形可以完全是车床各部的变形,这样就可以把工艺系统的静刚度和车床的静刚度等同起来。

2.为模拟车床实际切削状态,使之在XYZ三个方向都有切削力载荷,并可以调整到一般切削条件下的P X、P y、P z三个力的比值,采用三向刚度测定仪。

该仪器是通过加载机构和测力环,再经过弓形体和模拟车刀,对车床施加载荷,模拟切削力和三向切削分力的关系为:P X= P*sinαβP y= P*cosα*sinβP z= P*cosα*cosβ公式中:P 模拟切削力(由测力环千分表测得)α角为加载螺钉在弓形体上所调整的角度(刻度)β角为弓形体绕X轴(主轴)转动刻度读数的余角3.为计算方便,模拟车刀的位置调整在弓形体的正中间,这样为简便起见,去表中载荷P的最大值280kgf时,主轴头、刀架及尾座的静刚度代替三个部位的平均静刚度,这样带入下面公式就可以算出车床的静刚度。

(公式的推导见教科书)四、实验设备1.C616车床一台2.三向静刚度仪一台3.千分表4只五、实验步骤1.消除车床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加预载荷、2.卸掉预载荷,将此时的各千分表的读数记下来(初始值),测力环千分表调零3.按实验记录表中给出的测力环变形量和载荷的对应值依次加载,最大加至280kgf然后再逐点依次卸载,每次加载后记录各千分表的读数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刀架、溜板箱要锁紧2.主轴锁紧,防止转动3.机床在实验过程中不许有任何震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七、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4.实验记录表5.以实验记录数据中Y值做横坐标,计算出得P y为纵坐标,画出刀架在三种受力情况下的静刚度曲线6.计算主轴头、刀架和尾座的平均静刚度7.计算车床的静刚度车床静刚度测量实验记录实验二铣削过程中复映误差的测试及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测铣削力及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在工件上产生的复映误差,了解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分析工艺系统的刚度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2.观察铣削时切削力的变化过程,掌握切削力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及内容1.复映误差:铣削过程中,由于铣削力的作用,铣床主轴与工作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将产生变化,铣刀产生“让刀”现象,而使加工尺寸发生改变,产生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一机床静刚度测定在工艺系统(机床——夹具——刀具——工件)受到切削力作用时,将会产生一定的弹性位移,这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机床刚度在整个工艺系统刚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他直接影响到机床加工中的精度、生产率和表面光洁度等。

机床刚度是评定机床性能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测定机床刚度,有静载荷测定和动载荷测定二种,由于静载荷测定的方法比较简单方便,所以目前在实际中应用较多。

本实验是采用静刚度测定仪对车床进行静刚度测试。

一、实验目的1、熟悉采用三向静刚度测定仪测定机床静刚度的方法:2、掌握车床的部件刚度及机床综合刚度的计算方法:3、分析机床静刚度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探讨提高机床刚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机床处于静止状态,在常用切削位置处,用模拟正常切削时的切削力对机床施加静载荷,并测量在不同载荷下车床各部件在误差敏感方向上的变形量。

所以载荷为总切削力,是一空间矢量。

加载时,载荷由小逐步增大(最大载荷为机床所允许最大载荷的2/3),然后卸载,载荷由大逐步减小,就可以绘出加载,卸载的变形曲线——即静刚度曲线。

加载装置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一个刚度很大的弓形支架以及加力和测力装置组成。

使用时,先将弓形支架1稳定地安装在前后顶尖之间。

拧动加力螺钉2,就可以使圆形测力环3产生弹性力而旋加到模拟车力上,所以载荷由测力环中的千分表对应测力环已标定的数值。

弓形支架1上开有不同α角度的螺孔。

根据所需α角度的大小进行选用。

β角也可以调整。

α和β角决定了切削分力与总切削力之间的关系:(图2)P X=P·sinαP y = P·cosα·sinβP z= P·cosα·cosβ在模拟切削力的作用下,敏感方向分别由千分表测得床头、尾架刀架的变形量,得到:床头刚度:K j头==·尾架刚度:K j尾==·刀架刚度:K j刀=则机床静刚度可用下式表示:=·()2+()2+式中x——弓形架左端面至弓形架受力点间的水平距离。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作者:————————————————————————————————日期:目录实验1 Y3150E滚齿机调整实验 (2)实验2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7)实验3 车床综合静刚度的测定 (13)实验1 Y3150E滚齿机调整实验1.实验目的1.1分析滚齿机的运动及传动系统;1.2熟悉滚齿机的结构和性能;1.3通过加工直齿或斜齿圆柱齿轮,熟悉滚齿机的换置计算和调整方法2.实验内容2.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1.1认真阅读本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及内容;2.1.2根据传动系统图画出传动原理图;2.1.3根据传动系统图列出加工各种工件时的平衡方程式,求出调整公式;2.1.4根据所给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计算。

2.2实验工作2.2.1对照机床的传动系统图,在机床上找出各传动链的传动路线,各组挂轮(交换齿轮) 的位置,熟悉机床结构。

2.2.2按步骤安装工件并找正(如果齿坯以内圆定心除外)。

2.2.3安装刀具并调整刀架角度。

2.2.4调整切削深度,开动机床,切削完毕,测量工件,确定质量是否合格并进行分析。

2.2.5拆卸挂轮,擦净机床。

3.Y3150E滚齿机的主要技术规格及用途本机床主要用于切削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以及用径向进给切削蜗轮;此外还可以用包络法加工花键轴、多面体、链轮等工件。

进行上述各种工件的加工时要分别采用适当截面形状的滚刀。

主要技术指标加工齿轮最大模数工件为钢件时6mm;工件为铸件时8mm加工齿轮最大直径500mm刀具最大直径160mm刀架最大回转角度240°刀具主轴转速共九级:(见表1)垂直进给量共十二种:(见表2)主电动机功率4千瓦快速电动机功率 1.1千瓦交换挂轮的齿轮齿数(分齿挂轮,进给挂轮及差动挂轮共用):20(两件)23 24 25 26 30 32 33 34 35 36(两件)37 40 41 43 45 46 47 48 50 52 53 55 57 58 59 60(两件)61 62 65 67 70 71 73 75 79 80 85 89 90 92 95 97 98 100共46种(49件)模数m=2。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实验目的和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过程中,对材料进行切削、焊接等工艺的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钻床:用于进行钻孔操作;2.台钳:用于固定工件;3.钻头:用于进行钻孔;4.铁板:作为实验材料;5.传感器:用于测量切削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1:钻孔加工a.将铁板固定在台钳上;b.选择合适的钻头,并将其安装到钻床上;c.调整钻床的转速和进给速度,开始进行钻孔加工;d.观察切削过程中的孔壁形状、芯屑形态等;e.测量孔径和孔深。

2.实验2:切削加工a.将铁板固定在台钳上;b.选择合适的刀具;c.调整刀具的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参数;d.开始进行切削加工;e.观察切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情况、切削面质量等;f.测量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1.实验1中,得到了钻孔后的铁板样品,测量了钻孔的孔径和孔深,并记录下来。

2.实验2中,观察了切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情况、切削面质量,并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五、实验分析和讨论1.钻孔加工实验中,钻头选择的合适性对孔壁形状、芯屑形态等有重要影响。

2.切削加工实验中,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的选择对刀具磨损和切削面质量有重要影响。

3.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和规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机械制造工艺的参数选择和调整对最终加工结果有重要影响,需要充分考虑材料性质和工件要求。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内容,为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47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47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47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1.1.2 要求本次设计要求编制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教师的指定设计其中一道工序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设计说明书。

学生应认真、有计划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必须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作的技术决定、数据和计算结果,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期使整个设计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生产中是可行的。

1.2 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大致如下:(1)确定生产类型(一般为中批或大批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零件-毛坯合图)。

(3)拟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和选择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4)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工序卡片(也可视工作量大小只填部分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

(5)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绘制装配总图和主要零件图1~3张。

(6)撰写设计说明书。

1.3 设计注意事项1.3.1 对设计的图纸基本要求(1)本次设计所需绘制的图纸包括:零件图、毛坯图、专用夹具装配总图和主要零件图;(2)所有图纸的幅面、标题栏格式和明细栏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3)绘图时,比例的选择、线型的设置及应用、视图的布置及表达、尺寸与公差配合的标注、技术要求的书写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1.3.2 对工艺文件填写的要求(1)本次设计所需填写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工序卡片。

(2)所有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工序卡片格式见附录3。

(3)零件简图的绘制。

在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上要求绘制零件简图,在其上应标注主要的加工尺寸;各加工表面可用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标明,如图形过大,允许另用纸绘图附在工艺卡片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修改稿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修改稿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附实验报告)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械系机电教研室联合编制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械系机械厂编制:何俊张熹2012-9-23实验一:定位原理、定位元件及夹具组成观摩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具体实物观摩实践,加深学生对定位原理的理解,直观地认识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方式的实际应用。

2、了解常用夹具的构造和组成,增强对夹具构造的感性认识。

3、熟悉常用的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加深对常用定位元件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4、熟悉“一面两销”定位方案的特点。

5、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具体工装夹具视工厂现有设备而定,由实验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现场指定。

三、实验要求1、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

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要按实验内容认真整理并填写实验报告。

3、实验期间学生应遵守工厂的有关规章制度,服从技术人员的安排,不能妄动工厂的生产设备及仪器。

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

四、实验内容1、分析两种及以上不同夹具的定位原理,说明所限制的自由度,并以示意图表示出。

2、试列出实验中见到的采用不完全和完全定位方案的夹具各一种,画出其定位原理图,该不完全定位的夹具设计方案是否会影响本道工序的加工精度?3、实验中见到的支承钉结构形式有哪几种?支承板结构形式有哪几种?分析各有什么特点?用于何种平面定位?4、实验中见到的定位外圆面的定位元件有哪几种?V形块的结构特点,各几何要素有何功用?5、V型块夹角常见的有哪几种?6、长、短(单个与两个)V形块各限制哪些自由度?7、如何检验V形块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8、通过实物观摩,找出工件以内孔定位所采用的定位元件,说明各有何结构特点?以结构示意图表示之,分析其限制的自由度。

9、长定位销和短定位销、削边销各限制多少自由度数?10、定位销和支承钉的功用及结构有何区别?11、找出采用“一面两销”定位的夹具实例,分析两定位销的结构特点及其所限制的自由度?说明削边销的安装方向有何要求?12、了解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13、钻模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14、了解铣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15、平面定位的定位元件在夹具上安装后,如何保证其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说明:以上实验内容不一定要求全部完成,具体情况视工厂现有设备而定。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一.产品的概述变速器箱体在整个减速器总成中的作用是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的,它把各个零件连接起来,支撑传动轴,保证各传动机构的正确安装。

变速器箱体的加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轴和齿轮等零件位置的准确性,也为将会影响减速器的寿命和性能。

变速器箱体是典型的箱体类零件,其结构和形状复杂,壁薄,外部为了增加其强度加有很多加强筋。

有精度较高的多个平面、轴承孔,螺孔等需要加工,因为刚度较差,切削中受热大,易产生震动和变形。

二.图纸技术要求分析1.2.3.4.5.6.两轴孔中心距偏差为± 0.025轴孔Ⅰ、Ⅱ粗糙度要求分别为Ra2.5 和 Ra1.6两轴孔相对各自中心线的同轴度为φ0.025 ,位置度要求分别为0.06 和 0.012轴孔Ⅰ为低速轴孔,圆柱度为 0.010 ,轴孔Ⅱ为高速轴孔,同轴度为 0.008 两轴孔中心线平行度公差为 5~6 级箱体结合面平行度要求为0.025 ,粗糙度要求为Ra1.6三.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年产量 Q=10000件/ 年 n=1废品率α =3 备品率β =5N=Q ×n×( 1+α%+β%)=10000×1×( 1+3%+5%)=10800 件划分生产类型的参考数据生产类型同一种零件的年产量重型零件中型零件轻型零件单件生产 1~51~101~100小批生产 5~10010~xx00~500中批生产100~300200~500500~5000300~1000500~50005000~50000 大批生产1000以上5000以上50000以上大量生产查上表,该零件为轻型零件,且N>5000,属于大量生产类型。

四.材料、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及毛坯图1.材料选择由于该变速箱外形与内腔形状都比较复杂,壁厚较薄,故选用流动性好,加工工艺性好和成比低的灰口铸铁,材料牌号为 HT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刘军编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04年6月
目录
1.金属切削机床刚度测定实验
2.加工精度统计分析实验
3.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实验
4.产品拆装和装配工艺系统图绘制实验
实验一、金属切削机床刚度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熟悉机床静刚度的测定方法及车床部件和车床静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工艺系统静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讨论提高刚度的措施;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
1.准备好实验设备:CA6140车床一台、刚度测定仪一套、千分表及磁性表架各三只。

2.按要求装好刚度测定仪、装好测变形量的三只千分表,将表架安放在床身上。

3.从0开始进行加载,每次增加300N,即测量环千分表指针移动20小格,共加载10次至3000N,再逐渐卸载,共卸载10次至0。

然后紧接着重新加载、卸载二次,此时不要将各表调零,将每次加载、卸载后各千分表的读数记入实验报告中。

4.绘制床头、刀架、尾座的静刚度曲线。

5.计算机床部件及机床的静刚度。

三、思考题
1.车床静刚度的非线性说明了什么?加载、卸载曲线为什么不重合?卸载曲线为什么不能回到原点?
2.分析本车床刚度情况,并估计它对工件形状误差的影响。

四、预习要求
1.复习第2章的有关内容。

实验二、加工精度统计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用统计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加工误差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在调整好得机床上连续加工一批工件,测量其加工尺寸,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用统计方法分析此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绘制下列图形并进行分析:
1.绘制直方图;
2.计算绘制理论分布曲线;
3.绘制单值点图;
4.绘制X R -图;
5.计算本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C p 和废品率,并分析误差产生的
原因。

三、思考题
1.通过点图和分布曲线说明分布规律及各类误差的表现情况与原因。

2.通过X R -图和工艺能力系数C p ,讨论本工序的工艺过程稳定
性,分析原因及措施。

四、预习要求
1.复习第2章的有关内容。

x σ 和
实验三、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实验
一、实验要求目的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实验是在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有关专业课程中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知识,另外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一次综合训练。

通过实验,学生应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1.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在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

正确地解决零件加工中的工艺过程的合理设计、工艺装备的选用及设计等有关问题,最后形成一定格式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文件。

2.学会使用手册及有关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做到:了解资料、能找到资料和能熟练运用资料。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实验的题目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给出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零件图纸,要求学生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对工件进行加工和加工后的零件检测。

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

实验的要求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 1套
零件图纸由教师选定;也可由学生自选,经教师同意后发给学生。

实验时间由老师根据教学进度确定。

三、实验步骤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2.选择毛坯的制造形式;毛坯的选择应该以生产批量的大小,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以及零件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在通常情况下,应主要以生产性质来决定。

正确的选择毛坯制造方式,可以使得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故应慎重进行,并要加以满足;
3.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
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必要的工艺尺寸计算;
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刃具;
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切削用量的确定;
编写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格式参考P.143 表4-2。

四、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分两部分:
(1)有关的教科书:机械制图、公差、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2)有关手册:
这部分资料需要到图书馆去借,有以下几种,
1)《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陈宏钧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手册》张耀宸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3)《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李洪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
4)《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孟少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5)《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杨叔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实验四、产品拆装和装配工艺系统图绘制实验
一、实验要求目标
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零件装配而成的。

装配是机器制造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试验等工作。

机器的质量最终是通过装配保证的,装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机器的最终质量。

任何机器都是由零件、套件、部件等组成的。

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将机器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部分,称为单元。

在装配工艺规程制订过程中,表明产品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称为装配系统图。

通过实验掌握机器装配的基本方法和绘制装配系统图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按照要求进行机器或部件(液压泵、减速器、机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等)的拆装,掌握装配的基本方法,并绘出装配系统图。

三、实验步骤
1.选择装拆对象;
2.进行拆装过程;
3.画出装配系统图;
三、思考题
1.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机器的总装?
2.什么是装配系统图?装配系统图绘制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对实验有何建议?
四、预习要求
1.复习第5章的有关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0 年月
实验一、金属切削机床刚度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
1.准备好实验设备:CA6140车床一台、刚度测定仪一套、千分表及磁性表架各三只。

2.按要求装好刚度测定仪、装好测变形量的三只千分表,将表架安放在床身上。

3.从0开始进行加载,每次增加300N,即测量环千分表指针移动20小格,共加载10次至3000N,再逐渐卸载,共卸载10次至0。


后紧接着重新加载、卸载二次,此时不要将各表调零,将每次加载、卸载后各千分表的读数记入实验报告中。

二、实验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绘制床头、刀架、尾座的静刚度曲线。

2.计算机床部件及机床的静刚度。

四、思考题及对实验的建议
实验二、加工精度统计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记录表。

(参考P.97 表2-14)
2.频数分布表。

(参考P.73 表2-4)
3.绘制点图。

(参考P.80 图2-58)
4.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

(参考P.74 图2-53)
5.绘制X R
图和计算工艺能力系数C p。

(参考P.83 图2-60)三、思考题及对实验的建议。

实验三、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
二、图及工艺文件
1.零件图
2.毛坯图
3.工艺文件
三、实验感想及对实验的建议。

实验四、产品拆装和装配工艺系统图绘制实验一、实验目的
二、装配简图和装配系统图
1.装配简图
2.装配系统图
三、思考题及对实验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