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 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6e785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5.png)
为老子设计名片
姓名:老子(李耳) 时代: 春秋时期 籍贯: 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创始人
走
近 1 主张顺其自然。
老 子 2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
、
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了 解 3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主
张 《老子》——《道德经》
6
孔子问道于老子
7
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2
走进孔子,谈其影响 积极影响:
……被称为“至圣先师”“万圣师表”,受后 人景仰。
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3
百家争鸣
BC221 BC475 BC770
西周
东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
∣
∣
∣
∣
∣
∣
∣
铁
背景:生产力发 器
展、王室衰微、
、 牛
诸侯争霸、社会 耕
牛刀小试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D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A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23
思 维 导 图
24
谢谢观看
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有教无类 “兼爱”“非攻” 富贵不能淫…… 法治 无为而治
孔子与老子PPT8 岳麓版
![孔子与老子PPT8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3f941ea32d7375a4178043.png)
关于“道”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 曰道。 ——老子《道德经》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辩证法的论述:
当 仁 不 让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问题: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提示: 1.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2.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 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当时社 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社会秩序稳定时,孔子往往受到重视)。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知之为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连 连 看
学习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 就突出者72人)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 《书》、《礼》、《易》、《春秋》(五经)、 《乐》(佚失)
3.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老子的“道”具有很高的抽象 性,是指世界的本原,它高于万事 万物之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
![《孔子与老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1735ccf46527d3250ce0b0.png)
阅读与思考
儒家学派的特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 论》书影
阅读与思考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天道观上,儒家宣 扬“畏天命,畏圣人之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把超自然的信 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在历史观方面,它标榜“信而好古”,每每 试图恢复“周公之礼”,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 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在修身治国方面, 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 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 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 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家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 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正宗。
——《论语·卫灵公》
周公旦
先君周公制《周礼》曰: “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 功,功以食民。 ”
——《左传·文公十八年》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
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孔子的学说
孔子画像
孔子塑像
《诗经》书影
《周礼》书影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8107dff35ef7ba0d4a733bb5.png)
(1)“仁”的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实现途径: 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
(1)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对所有人而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 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一) ——— • 一、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Fra bibliotek核 心
1.“仁”:仁者爱人
2.“礼”:克己复礼
3、提倡“为政以德”
1.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鬼神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 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先进》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的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仁者爱人” 实现爱人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2、“礼”的学说:克己复 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篇》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历史必修3理基三一孔子与老子课程设计18页PPT
![历史必修3理基三一孔子与老子课程设计1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b49f49cc22bcd127ff0c21.png)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历史必修3理基三一孔子与老 子课程设计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ca354aa5e9856a57126067.png)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孔子与老子_课件
![孔子与老子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50e04e48d7c1c708a14559.png)
用图示法整体把握老子的思想
【阅读与思考】 提示 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 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 德修养。二是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 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 适当的变通修改。三是它设计出一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 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总之,儒家思想更能够 适合中国传统社会的需要,并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所以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2.全面理解孔子“礼”的思想 (1)含义:“礼”指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 合“礼”的要求。 (2)途径:“正名”,即按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 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贵贱有序。 (3)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4)评价: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孔子 并没有一味保守,他还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 步改良政治。
【自我测评】 提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 对“仁”学思想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为此必须遵 循“忠恕”之道。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 惜民力。“礼”即“克己复礼”。 2.“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世间的 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它无形无迹,是无意志的、 无为的自然本体。
材料一 下面图片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 字广告牌。
材料二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 盼? 答案 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崇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 展。
(2)材料二中的“礼”的含义是什么?“克己复礼”的实质是 什么? 答案 “礼”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克己 复礼”的实质就是要求人民安分守己,从而维护没落的奴隶 制度。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ppt30(含视频、课件、教学设计共4份)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ppt30(含视频、课件、教学设计共4份)](https://img.taocdn.com/s3/m/f48b573c6edb6f1aff001fe2.png)
“正名”
政治学说
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 ——《为政篇》 论 之。” 语 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十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篇》 则 》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用“德”教化人民;“礼”治的同时,改 良政治。
哲学思想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东方智慧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
道 是 万 物 的本 原
“道”是凌驾于天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一 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最高哲学概念。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还被后世尊为“万世师 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 家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 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 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 犬不可终日。”
孔子周游列国
“非礼礼,则民易使”
“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政治学说
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 ——《为政篇》 论 之。” 语 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十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篇》 则 》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用“德”教化人民;“礼”治的同时,改 良政治。
哲学思想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东方智慧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
道 是 万 物 的本 原
“道”是凌驾于天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一 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最高哲学概念。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还被后世尊为“万世师 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 家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 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 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 犬不可终日。”
孔子周游列国
“非礼礼,则民易使”
“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与老子ppt4 岳麓版
![孔子与老子ppt4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1f2233de80d4d8d15a4f85.png)
孔子生平
——经历十四年, 访问了卫、宋、陈、 楚、曹、郑等国,并未 能遇到明君; ——六十八岁时, 返回鲁国,专心整理古籍 及教授学生,数年后逝 世。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生平
2、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
孔子继承周代的文化传 统,创造了以“礼”、“仁”、 “中庸”、“教”与“学”为主 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 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 的完整学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 “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像
孔子思想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克己复礼为仁。 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要求。所以,礼以仁为 归仁焉” 基础, ——《论语· 颜渊》 以仁来 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 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 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 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 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 孔子像 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生平
2、孔子的思想
3、孔子的教育主张
孔子的教育主张
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 之一。他广收门徒,打破了西 周以来“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 状况。相传他一生共收过3000 名学生,其中成就特别突出的 有72人,号称“弟子三千,贤 人七十二”。他还提出了 “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知之 知只之,不知为不知”、“温故 而知新” 等教育主张。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 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16、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 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 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 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42、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 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44、有志者事竟成。 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 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1、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不好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萧伯纳 4、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5、如果愉悦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愉悦的。——赫拉克利特 6、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7、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修身》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儒效》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2、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3、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蒙田 14、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15、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6、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好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家具广告) 17、平凡的脚步也能够走完伟大的行程。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 处事》 20、咱们爱咱们的民族,这是咱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1、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袁采 22、在真实的性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4、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25、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26、行动不必须带来愉悦,而无行动则决无愉悦。 27、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28、人类的期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个性是在这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29、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领悟的过程,咱们应当在这过程中,领悟稳定冷静,领悟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心情说说) 3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告子下》 31、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32、如果咱们都去做自我潜质做得到的事,咱们真会叫自我大吃一惊。 3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励志名言——lz,)——罗大经《鹤林玉露》 34、你的选取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35、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发奋,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36、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8、咱们是国家的主人,就应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39、把自我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4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1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e4e204ccbff121dd368367.png)
4.影响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
正统思想
材料一:《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 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 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材料二: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 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 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 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
把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温故知新) 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思结合)
三.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思想家从 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 游说,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 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战国时期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的意义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 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 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 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考考你!
1.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
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
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2.“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 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 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 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 克服不足。”这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方 法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
孔子和老子PPT精品课件
![孔子和老子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c9664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40.png)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满族服饰
请问:皇太极 的主要历史活 动是什么?
皇太极
1、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2、 1636年,改国号为清
史料阅读
1、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
(1)上文是什么意思?军机大臣有实权吗? (2)军机处是谁设立的?有什么意义?
雍正时。 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议政王大 臣会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 一步加强 。
儒家思想的“以德治民”与现代的“以德治国”有何区
别与联系?
联系:二者都强调道德在治国中的作用,具有一致性。 区别: A、德治的内容不同。前者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 地主阶级的道德为基本内容,形成了上下尊卑的封建等 级制度;后者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 容。 B、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 利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代表的是广大人 民群众的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 务的。 C、儒学的“德治”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 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治”;而今天的“德治” 是在肯定“法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德治”和 “法治”看作同等重要意义的“德治”。
女
真 人
草原猎狼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清朝满八旗盔甲复员图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努尔哈赤
皇太极
思考:努 尔哈赤的 功绩是什
么?
努尔哈赤
1、1616年,后金 2、反明,夺取辽东70多城 3、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乾清宫
清朝初年,是如何加强君主集权统 治的? 1、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并主张 逐步改良政治。你如何看待这种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论语》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2、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从诵读中谈我感悟到的孔子的仁
“仁”
“仁者爱人”
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 “忠恕”就是推己及人。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内乱,父子 在这样的时代会作出怎样的
夺位
选择?
一、孔子
(一)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 ,字仲尼。 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 死于公元前479年。
地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孔子的思想
1、核心思想:“仁”和“礼”
何谓“仁”和“礼”? 如何实现“仁”和“礼”? 实现“仁”和“礼”的最终目的?
59岁 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68岁) 返鲁(授徒讲学,编撰文化典籍)
73岁
去世
孔子年谱的部分内容
年份
年 龄
大事记
前 548
在鲁,齐国大 4岁 臣崔杼弑齐庄
公
前 517
35 岁
离鲁去齐,鲁
君昭公被权臣 驱逐至齐国
结年合代教有大材怎变,样说革的说特时孔点代子?生活的
前 493
59 岁
去卫西行,卫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生活
子曰:“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强调关注现实社会
4、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私为不学知出”现“当仁不让于师 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温故而知新
“万世师表”
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影 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孔子思想在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 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017年孔子文化节 中小学国学教育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 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 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亚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亚洲已有28国70所孔子学院。 欧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欧洲欧洲29国94所。 美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美洲11国87所。 非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非洲15国21所。 大洋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9年10月,大洋洲2国10所。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协调方法: “中庸”
品味《论语》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
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 及。”
2、虚则欹、中则、满则覆
(演示欹器)
从诵读中谈我感悟到的孔子的中庸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被采纳?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子弑父、臣弑君 少凌长、庶废嫡
经济: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出现 政治: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 ,诸侯争霸
(三)地位及影响
孔子的历代封号 汉代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 清世祖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的利益?
“仁”与“礼”的关系:
“仁”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他律
仁体现在政治上,要求统治者怎么做?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
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反对暴政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 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樊迟问知,子曰:‘务 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 谓知矣。
对自然现象认识不足, 对鬼神有敬畏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说说孔子的名言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中庸”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含义:“克己复礼”、“正名”
“礼”表现:✓ 不学礼,无以立。 ✓ 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动。 ✓ 上好礼,则民易使。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目的:恢复周礼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一思
保守 想礼主的张主在奴张当维时隶护是主的进阶是步哪还级一是阶保级守?
品味《论语》中的仁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第一个层次:血缘之爱 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基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第二个层次:社会关系中的友爱 团结 互助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第三个层次:向内的自我要求和激励,通过塑造一种伟大 人格实现救世济民。
“仁”
含义:“仁者爱人” 表现: “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年份 前522
前517
前501 前500 前499 前498 前497 前493 前484 前479
孔子年谱(简)
年龄
大事记
(30岁)
始办私学
35岁
离鲁去齐,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 至齐国
51岁
定公任孔子为(中都宰)
(52岁)
升为司空,旋升为(司寇)
53岁
以司寇慑相事
54岁
隳三都失败
(55岁) 离鲁到卫,开始(周游列国)
目的: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
品味《论语》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 2、齐景公问政,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从诵读中谈我感悟到的孔子的礼
“礼” 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礼的途径:一是克己复礼;二是“正名”
一、身逢乱世——君子筑“梦”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思考:如何处理仁和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