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A+T)/(G+C)在两条单链和双链中的比值相等。
a
10
(4)基因——遗传因子 基因(Gene,Mendelian factor)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
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 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 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a
8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排列在外侧; ③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 碱基对,讲清A与T之间以双键相连,C与G之间以叁键相连。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C-G。彼此互补配对。由氢键连接的碱基组合。
1953年2月,沃森、克里克通过维尔金斯看到了富兰克 琳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 照片,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 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他们采用了富兰克 琳和威尔金斯的判断,并加以补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 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两 两对应。
a
3
证明DNA为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1、转化实验
a
4
2、噬菌体感染实验
a
5
3 病毒的拆开和重组实验
a
6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一) DNA的结构
1952年,奥地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查伽夫测定了DNA中 4种碱基的含量,发现其中腺膘呤与胸腺嘧啶的数量相等, 鸟膘呤与胞嘧啶的数量相等。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到4 种碱基之间存在着两两对应的关系,形成了腺膘呤与胸腺嘧 啶配对、鸟膘呤与胞嘧啶配对的概念。
根据原初功能(即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 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②操纵区 ③调节基因
a
11
3、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通过转录作用,将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基因) 传递给 mRNA, 在三种 RNA(mRNA、tRNA和rRNA)的 共同作用下,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生物的遗传信息从 DNA传递给 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根据 mRNA链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 白质的过程,被称为翻 译和 表达。1958年Crick将生物遗传信息的这种传递方式称 为中心法则。
a
17
如果升高温度使DNA变性,以温度对紫外吸收作图,可得到 一条曲线,称为溶解曲线,当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时,DNA 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度突然明显上升至最高值。由此说明 DNA变性是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增色效应是爆发 式的。从而也说明当达到一定温度时,DNA双螺旋几乎是同 时解开的。通常人们把50%DNA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称为变 性温度(即熔解曲线中点对应的温度),由于这一现象和结 晶的融解相类似,故又称融点或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因此Tm是指消光值上升到最大消光值一 半时的温度。
a
7
核酸是由很多单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核苷酸。
DNA的一级结构即是指四种核苷酸(dAMP、dCMP、 dGMP、dTMP)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磷酸二酯键连 接形成的多核苷酸,由于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碱基的不 同,故又可称为碱基顺序。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一个核苷酸的5′位磷酸与下 一位核苷酸的3′-OH形成3′,5′磷酸二酯键,构成不分支的线 性大分子,其中磷酸基和戊糖基构成DNA链的骨架,可变部 分是碱基排列顺序。
a
16
三、DNA的变性和复性
(一)DNA的变性
DNA变性是指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 无规则线团,因而发生性质改变(如粘度下降,沉降速度增加, 浮力上升,紫外吸收增加等),称为DNA变性。
加热、改变DNA溶液的pH、或受有机溶剂(如乙醇、尿素、 甲酰胺及丙酰胺等)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均可使DNA变性。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 第二节 微生物的变异 第三节 基因重组 第四节 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a
1
遗传和变异是一切生物最本质的属性
微生物遗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形态、 结构、代谢、繁殖、毒力和对药物的敏感等性状相对稳定, 并能代代相传,子代与亲代之间表现出相似性,这种现象 称为遗传。遗传可以使微生物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而且 能够代代相传,使它的种属得以保存。
a
12
中心法则 (central dogma)
① DNA序列是遗传信息的贮存者, 通过自主复制得到永存;
② DNA通过转录生成RNA; ③ 含遗传信息的mRNA通过翻译
生成蛋白质来控制生命现象; ④同时某些RNA可以通过逆转录
将遗传信息传到DNA; ⑤ 某些RNA自身还可进行复制使
其遗传信息得以永存。
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a
2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
一、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DNA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DNA构成微生物 特定的基因组从而传递遗传信息。微生物的基因组是指微生 物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所携带的基因(也就是 我们说的质粒)的总称。所以说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物质 基础是染色体和核外的质粒。
a
15
(2)半保留复制实验证据(Meselson-Stahl)
1958年Meselson &
[15N-14N]
stahl用同位素(15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踪标记加密度梯
度离心技术实验,该
[15N-14N]
[14N]
实验跟踪了生长了
[15N]
三代的大肠杆菌,
[15N-14N]
证明了DNA是采取
半保留的方式进行
复制。
a
9
(3)根据DNA双链中碱基之间的关系,总结相关的公式或 结论,如:
①在双链中A=T,C=G;A+G=T+C,即嘌呤数=嘧啶数。 (A+G)/(T+C)=1,从而得出在所有双链DNA中,它们 的比值都是相等的,即(A+G)/(T+C)在双链中的比值 是定值。
②(A+G)/(T+C)在DNA的两条单链中的比值互为倒 数。
a
13
(二)DNA的复制
a
14
(1) 半保留复制
DNA在复制时,两条链解开分 别作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 催化下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 两条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以 组成新的DNA分子。这样新形 成的两个DNA分子与亲代DNA 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由 于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 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tive replication)。
a
10
(4)基因——遗传因子 基因(Gene,Mendelian factor)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
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 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 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a
8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排列在外侧; ③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 碱基对,讲清A与T之间以双键相连,C与G之间以叁键相连。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C-G。彼此互补配对。由氢键连接的碱基组合。
1953年2月,沃森、克里克通过维尔金斯看到了富兰克 琳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 照片,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 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他们采用了富兰克 琳和威尔金斯的判断,并加以补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 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两 两对应。
a
3
证明DNA为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1、转化实验
a
4
2、噬菌体感染实验
a
5
3 病毒的拆开和重组实验
a
6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一) DNA的结构
1952年,奥地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查伽夫测定了DNA中 4种碱基的含量,发现其中腺膘呤与胸腺嘧啶的数量相等, 鸟膘呤与胞嘧啶的数量相等。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到4 种碱基之间存在着两两对应的关系,形成了腺膘呤与胸腺嘧 啶配对、鸟膘呤与胞嘧啶配对的概念。
根据原初功能(即基因的产物)基因可分为: 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②操纵区 ③调节基因
a
11
3、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通过转录作用,将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基因) 传递给 mRNA, 在三种 RNA(mRNA、tRNA和rRNA)的 共同作用下,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生物的遗传信息从 DNA传递给 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根据 mRNA链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 白质的过程,被称为翻 译和 表达。1958年Crick将生物遗传信息的这种传递方式称 为中心法则。
a
17
如果升高温度使DNA变性,以温度对紫外吸收作图,可得到 一条曲线,称为溶解曲线,当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时,DNA 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度突然明显上升至最高值。由此说明 DNA变性是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增色效应是爆发 式的。从而也说明当达到一定温度时,DNA双螺旋几乎是同 时解开的。通常人们把50%DNA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称为变 性温度(即熔解曲线中点对应的温度),由于这一现象和结 晶的融解相类似,故又称融点或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因此Tm是指消光值上升到最大消光值一 半时的温度。
a
7
核酸是由很多单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核苷酸。
DNA的一级结构即是指四种核苷酸(dAMP、dCMP、 dGMP、dTMP)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磷酸二酯键连 接形成的多核苷酸,由于核苷酸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碱基的不 同,故又可称为碱基顺序。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一个核苷酸的5′位磷酸与下 一位核苷酸的3′-OH形成3′,5′磷酸二酯键,构成不分支的线 性大分子,其中磷酸基和戊糖基构成DNA链的骨架,可变部 分是碱基排列顺序。
a
16
三、DNA的变性和复性
(一)DNA的变性
DNA变性是指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 无规则线团,因而发生性质改变(如粘度下降,沉降速度增加, 浮力上升,紫外吸收增加等),称为DNA变性。
加热、改变DNA溶液的pH、或受有机溶剂(如乙醇、尿素、 甲酰胺及丙酰胺等)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均可使DNA变性。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 第二节 微生物的变异 第三节 基因重组 第四节 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a
1
遗传和变异是一切生物最本质的属性
微生物遗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形态、 结构、代谢、繁殖、毒力和对药物的敏感等性状相对稳定, 并能代代相传,子代与亲代之间表现出相似性,这种现象 称为遗传。遗传可以使微生物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而且 能够代代相传,使它的种属得以保存。
a
12
中心法则 (central dogma)
① DNA序列是遗传信息的贮存者, 通过自主复制得到永存;
② DNA通过转录生成RNA; ③ 含遗传信息的mRNA通过翻译
生成蛋白质来控制生命现象; ④同时某些RNA可以通过逆转录
将遗传信息传到DNA; ⑤ 某些RNA自身还可进行复制使
其遗传信息得以永存。
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a
2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
一、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DNA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DNA,DNA构成微生物 特定的基因组从而传递遗传信息。微生物的基因组是指微生 物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所携带的基因(也就是 我们说的质粒)的总称。所以说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物质 基础是染色体和核外的质粒。
a
15
(2)半保留复制实验证据(Meselson-Stahl)
1958年Meselson &
[15N-14N]
stahl用同位素(15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踪标记加密度梯
度离心技术实验,该
[15N-14N]
[14N]
实验跟踪了生长了
[15N]
三代的大肠杆菌,
[15N-14N]
证明了DNA是采取
半保留的方式进行
复制。
a
9
(3)根据DNA双链中碱基之间的关系,总结相关的公式或 结论,如:
①在双链中A=T,C=G;A+G=T+C,即嘌呤数=嘧啶数。 (A+G)/(T+C)=1,从而得出在所有双链DNA中,它们 的比值都是相等的,即(A+G)/(T+C)在双链中的比值 是定值。
②(A+G)/(T+C)在DNA的两条单链中的比值互为倒 数。
a
13
(二)DNA的复制
a
14
(1) 半保留复制
DNA在复制时,两条链解开分 别作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 催化下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 两条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以 组成新的DNA分子。这样新形 成的两个DNA分子与亲代DNA 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由 于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 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tive re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