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古汉语词汇》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
古代汉语 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

偏义复词的构成分类
❖ 1.连类而及,语素分属不同的类但意义相关。 ❖ 《周易》: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 《礼记》:大夫不得造车马。 ❖ 2.意义相对相反。 ❖ 《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史记·刺客列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 动静 同甘苦 计较得失 不计成败 褒贬人
人褒贬。故费尽精神…… ❖ 16.先帝处我于此,本欲寄以安危。
❖ 同义复词 ❖ (同义合用)
❖ 同义复词,即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同义词构成的复音词。
❖ 被历代语言学者称之为“重言”、 “复语”、“连言”或“词语复用”。
❖ 例如:“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涕泪,二词一义单指 眼泪。
息—呼吸 御—抵挡
池—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由词 组逐渐凝固为词的过程。
1.古汉语复音词没有固定的组合形式 《左傳·成公二年》:“擐甲執兵。” 《左傳·隱公元年》:“繕甲兵,具卒乘。” 《孟子·公孫丑下》:“兵革非不堅利也。” 《韓非子·初見秦》:“昔者紂為天子,將率天 下甲兵百萬。”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 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 婆婆。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 指兄长。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 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韓非子·初見秦》:“兵甲頓(疲乏),士民 病(貧困)。“
《戰國策·秦策一》:“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 双音词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07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07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有关概念,学会如何判断词与词组,掌握同义词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联绵词、偏义复词、同义词【教学难点】联绵词、同义词的细微差异分析【所用课时】四学时第一课时一、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在构词方式上以单音节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显著特点。
尤其先秦两汉时期,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也导致了另外两大特点和不足:一是从词义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
如“解”字就兼有“解剖”、“分散”、“解开”、“排解”、“消除”、“分析”、“理解”等义项;一是从读音角度看,同音词繁多。
如“yi”音节就有单音词“亦”、“易”、“益”、“意”、“役”等等156个。
二、单音词向多音词发展在词汇的初始阶段,语言交际功能与语言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随着语言的发展,单音词向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转化成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必趋势。
它大大减少了一词多义和同音词繁多的现象,使词汇表达更加准确而精密,有效增强和发挥了语言交际工具的作用。
当然,由单音词向双音词的转变并非突发式的,而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渐进式发展的。
据统计,《论语》中有双音词180个,占总词数的12%;《孟子》中有双音词353个,占总词数的14.9%。
虽然两汉以后不断增加,但即使在近代文言文中,双音词仍占少数。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有以下三种主要情况:(一)加虚语素法,即在原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增加一个虚词辅助成份。
例如:爷——阿爷师——老师石——石头燕——燕子虎——老虎盖——盖儿(二)加实语素法,即在原单音词基础上加一个单音语素组成双音词。
例如:土——土壤恐——恐惧友——朋友道——道路驰——驰骋负——负担(三)另换说法,即用同意异形的双音词代替原来的单音词。
例如:目——眼睛梃——棍棒股——大腿师——军队奕——下棋亡——丢失无——没有兵——武器劝——勉励狱——诉讼三、应该注意(一)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词经常连用,构成词组。
古代汉语·通论

1.联绵词(2).书写形式—因声见义
wēi yí
逶迤
道路弯 曲而长
委迤 委它 委随 逶随 逶迂 倭他 遗蛇
委蛇 委侈 委移 逶侇 逶虵 威陀 郁夷
蜲蛇 委陀 逶移 逶蛇 倭夷 威夷 袆它
委佗 委维 逶夷 逶迆 倭迟 威迟 归邪
2.叠音词(1).类别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表示 形容词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事物的
《活板》
2.联合复音词(1).同义词的组合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战国策·魏策》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出师表》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谏太宗十思疏》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说文解字·序》
(2).同义词的分析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 缺少衣食钱财。
法
所指范围大, 侧重于法令、制度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吕氏春秋·察今》
律
所指范围小, 侧重于具体规则、条文
吕刑靡敝,秦法酷
烈,而萧何造律。
扬雄《解嘲》
六、感情色彩不同 1. 征、伐、侵……
征 褒义词。公开的。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上攻下,有道攻无道。
《左传·僖公四年》
伐 中性词。公开的。 蔡溃,遂伐楚。
正式的,有钟鼓之师侵蔡。
不宣而战,无钟鼓。
(同上)
袭 贬义词。更秘密的。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攻 中性词。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军事进攻的总称
《战国策·赵策》
2. 杀、戮……
杀 中性词。
戮 一般的杀死
广起,夺而杀尉。
《史记·陈涉世家》
通论四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ppt.Convertor

通論四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一、詞的分類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詞三、漢語中的單音詞四、古代漢語的複音詞五、同義詞一、詞的分類(一)從語音角度分:單音詞與複音詞(二)從語素角度分:單純詞與合成詞單純詞:聯綿詞、疊音詞、音譯詞合成詞: A.複合詞(聯合式、偏正式、動賓式、主謂式)B.加綴複詞(三)從詞義的角度分:單義詞與多義詞(四)從語法功能角度分:實詞與虛詞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代詞虛詞:副詞、介詞、連詞、語氣詞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詞字和詞不是同一個概念。
詞是語言中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語義單位,它以音為義的信號,音和義在約定俗成的原則下結合起來,便形成口語的詞。
而字是詞的記錄符號,它用字形來標詞,從詞那裏承受到音與義,因而形成一個形音義的結合體。
在現代漢語裏,字和詞一般是不會混淆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它是由三個詞構成的一個短語,而用七個字來書寫。
文言詞大多是單音節的,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漢字就記錄一個詞。
例如:“未嘗君之羹”這個句子用了5個字記錄,也就是由5個詞組成。
“朝令夕改”,四個詞構成一個短語,也就是由四個字記錄。
也就是說,在一般和多數情況下,字和詞在單位上是統一的。
古人往往字詞不分。
古代的注釋書和字書、韻書上所說的“字”,實際上指的就是詞。
★但是,即使在文言文中,字和詞還是有區別的,並不是一一對應的。
在不少情況下,字並不等同於詞。
具體表現為:★1.同一個字符記錄不同的詞(“異詞同字”)2.同一個詞用不同字符記錄(“異字同詞”)因為一般地容易把古漢語的字當作一個詞,所以對“異詞同字”、“異字同詞”的特殊性要特別強調。
如果沒有從認識上高度重視字和詞的的差別,就會导致不是“望文生義”(把假借義當本義,根據字形解說連綿詞),就是沒能深入辨別詞的不同義項(詞在具體語境中用的是其中的一個義項;古人注釋中,訓釋詞與被訓釋詞之間也是義項的對應)。
如,《燭之武退秦師》“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有“凋敝”、“破敗”、“毀壞”等義項,如果不辨別,簡單地以“凋敝、破敗”解釋,就會發生錯誤。
通论二 词汇(二)

注意区分偏义复词与由相同语素组成 的并列结构的合成词 “得失”: “尽思虑,揣得失, 智者之所难也。”(《韩非子·八 说》)
三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 (一)复合词
2.同义复词:由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双音 词,叫做“同义复合词”,简称“同 义复词”。 宾客、干戈、悦怿 而帅偏师,以修封疆。 跋履山川,踰越险阻。
古代汉语
词汇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主讲教师 许秋华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
定义:只有一个意义,只概括的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或某种行为,某种性状。 觥:“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膢:“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韩 非子· 五蠹》 膑:“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 书》) 屦:“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 许行》)
偏义复词的特点
(1)当两个语素的意义无好坏之分时,偏义 复词的意义偏向第一个语素 “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 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车马”:《礼记· 玉藻》:“年不顺成---大夫不得造车马。”
(2)当两个语素的意义有好坏之分时,偏义 复词的意义偏向贬义或消极意义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后汉书 何进传》) “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则作数日 恶。”(世说新语 言语)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三)注意词义和字义的区别
要注意词义和字义的区别,把一词多义现 象和同音同形词区分开。凡是用同一字形表 达的词,只要它们之间意义有联系,就是一 个多义词;反之,则不是一个词,而是几个 同形的词。
二、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指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供 参证的最早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词本来的 意义。 及 《说文》:“及,逮也。”本义是追上、赶 上。《左传》:“故不能推车而及。” 既: 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 者曰。” 即:《说文》:“即,即食也。”《易经· 鼎》: “鼎有食,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焚:《说文》:“焚,烧田(畋)也。从火 林。” 殷墟卜辞:“癸卯允焚,获兕十一、豕十 五……”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

通论七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7.1 复习笔记一、单音词与复音词1.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天、地、大”等。
2.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包括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等;如:“君子、巧克力”等。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则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双音节词居多,与复音词相比,单音词的义位较多,具有显著的多义性特征。
二、复音词的发展1.在上古汉语中,不少单音词本身的义位过多,再加上新词累增和语音系统简化所造成的严重的同音同形现象,必然会影响语言信息的有效传递。
2.由于表义清晰化和精密化的需求,汉语词汇逐步走上了复音化的道路。
后起的复音词比起与之对应的单音词来说,不但意义明确,而且表达的内容更加精细。
三、单音词转变为复音词的方式古代的单音词变为后代的复音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原单音词与一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组合,构成复合词;例如:时——时间、时候、时辰、时机、时常、时代、时势、当时、及时2.原单音词之外的两个单音词组合,构成复合词;例如:术——道路、途径、方法、手段、技艺、学说3.原单音词之前或之后附加词缀,构成派生词;例如:头——石头、前头、苦头、念头4.原单音词重叠,变为叠音词;例如:常常、渐渐、偏偏、稍稍、舅舅四、单音词复音词的关系1.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复音词,是由古汉语中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构成的词组逐渐凝固而成的,它们的意义与古汉语中的词组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差别;例如:“知道”指通晓自然与人事规律,凝固为复音词后,意义相当于古代的“知”。
2.古汉语中由单音词临时组合而成的词组与现代汉语中的复音词正好同形,而二者的意义相去很远甚至毫无关系;例如:“夫人”与现代汉语尊称他人之妻所用的“夫人”音义皆不同,它指“这个人”,是一个偏正词组,其中“夫”读fú,是指示代词。
7.2 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填空题1.须臾、逍遥等属于复音词中的______。
古汉语词汇概说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古今

能会发生变化或扩大。
形态变化
03
一些单音词在演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如添加或
删除某些部分。
02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 词。
特点
与单音词相比,复音词具有更丰富的表意功能, 可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概念和事物。
例子
如“天地”、“江湖”、“风雨”等。
古汉语词汇概说
•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 古今汉语词汇对比 • 古汉语词汇的特殊现象 • 古汉语词汇的学习与运用
01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单音词是指一个音节表示一个 词,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和多音词相 对。
特点
古汉语单音词通常比较简单,意义明 确,易于记忆和使用。
同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 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同义词, 以增强表达效果。
反义词的运用
反义词丰富
古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反义词,这些词意义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反义关系辨析
反义词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关系,需要通过语境和上下文进行辨析, 以准确表达意思。
反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反义词,以增 强表达效果。
复音词的分类
并列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如“天地”、“山水 ”、“动静”等。
偏正式
由一个修饰词和一个中心词组成,如“江山”、“风雨”、“人烟” 等。
支配式
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如“饮酒”、“写字”、“唱歌”等。
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根和一个表示具体概念的词缀组成,如“子 丑”、“阿爷”、“老虎”等。
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阿姊 有清 沃若 婢子
返回本章目录
单音词连用-1
连 用 的 两 个 单 音 词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消息
《周易·丰卦》
单音词词义
消:消减; 息:增长。 虽:即使,虽然; 然:如此,这样。 知:懂得; 道:道理。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 善哉!虽然, 必取宋。 梯,必取宋。
詩經
左傳 史記 紅樓夢 30%
反對黨八股 16%
3
90.3% 89% 80% %
单音词转变为双音词的规律 转 变 的 规 律 举 诱-诱惑 道-道路 贫-贫困 悟-明白 劝-勉励 兵-武器 师-老师 爷-阿爷 例 亡-逃亡 备-完备 友-朋友 股-大腿 师-军队 攻-钻研 石-石头 担-担子
在单音词上加一个同
• 第一單元 通論(三): 第一單元·通論( 通論
• 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單音詞,複音詞,
• 文法學院:孫偉龍 文法學院: 郵箱: 郵箱:cdysry@
1
单音词
联 绵 音
词汇
单纯词
叠
连绵词 联绵字 词 连绵字 连 语
词- 重 言 叠 字
複音词
詞根+詞根=複合詞) 複合詞(詞根+詞根=複合詞)
动词叠用
表示动作的重複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返回本章目录
偏义複音词-举例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窃其桃李。 园圃,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
·
沛公则置车骑 脱身独骑。 车骑,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史记·项羽本纪》
· 得失。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史记·刺客列传》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 ,陟罚臧否,不宜異同。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異同。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異同 · 《出师表》
古汉语通论(二) 单音词,

• 在第三阶段,即复音词阶段: • (1)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 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作为词素看,它们 还留存在复音词里。 • 例:“虑 ”—古代单音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弗虑弗图。(小雅•雨无正) • 现在“虑”字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 “考虑”等复音词或“深谋远虑、深思熟 虑”等成语里,不能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 了。
辨析方法
• 1、设置反义词。 贫—富 穷—达 • 2、探源的方法: 对汉语的早期词义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词 义的内部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因素:一 种是词的表层使用意义;另一种是词的深 层词源意义。
• 词源的深层意义来源于造词的理据。 • 观察上表同源词,可以看出使用义与词源 义的关系:同源词的使用义不论怎样不同, 包含在其中的意义特点,即词源意义,是 没有改变的。而且,词源意义虽然不在使 用中直接实现,但它对使用意义的特点有 决定作用,非同源的同义词,只在使用意 义上相同,词源意义却不可能相同,用这 个方法可以辨析同义词。
• • • • •
婆娑。 辟易。 (4)非双声叠韵: 滂沱 梧桐
B.结构构词法
• 采用语词组合方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 素组合起来,代表一个概念,构成新词, 这种结构构词词法是最简便的构词方式, 也是最能产的构词方式。
• a.联合式构词法 把两个意义相类或相反的语素,联合 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表示一个新的意 义。 它是先秦复合词最能产的构词方式。 • (1)名+名—〉名词
• 在联合式中,谓词性语素组合成的复合词 远比名词性语素组合成的复合词多,这是 由于谓词的语义比名词更具有模糊性特点 所决定的。 • 例如“疾”和“病”都指生病,但有轻重 之分,然而轻重的界限是模糊的,“疾病” 连用,泛指一切病痛,已不考虑轻重之分。 • “伤—悲”“荒—芜”“穷—困”都存在 界限模糊的特点,这正是一种“析言则异、 浑言则同”的现象,也是谓词性联合语素 比名词性联合语素容易凝固成词的原因。
z古代汉语-通论2词汇解析

第三,重言不等于叠字。 心之所虑,非特知于麤粗也,察于微眇。(管· 水地) 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犹或矢誓众臣“予违女弼”。 (三· 吴· 三嗣主)——本、借字
窃见度辽将军马续素有谋谟。(后汉· 南匈奴) 曲池何淡澹,芙蓉蔽清源。(晋诗· 曲池歌)——异体字 宫室卑庳,无观台榭。(左· 襄三一) 智虑不足以避穽井之陷。(韩· 奸劫弑臣) ——古今字
应该注意: 第一,重言词与构成词素未必具有意义联系。 拟音者与词素意义无关:关关、丁丁、喈喈。 状物者与词素意义可能有关:春日迟迟、杨柳依依;也可能 无关:桃之夭夭、信誓旦旦。 指称者与词素意义有关:燕燕、飞飞。
第二,重言不同于叠用。 行行复行行,与君生死别。(古诗十九首之一) —— 动词叠 用,表示动作持续。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唐王绩:野望)——名词叠用, 表示遍指。
并列复合词的内部排序原则: 第一,以四声为序。两词根若声调不同,大多按平、上、去、 入定其先后。 朋友 安稳 孤寡 寒暑 ——平上(平声不分阴阳) 安定 灾害 优秀 天地 ——平去 登涉 重叠 劫掠 优劣 ——平入 喜好 缓慢 陡峭 毁誉 ——上去 喜悦 抢夺 管籥 损益 ——上入 利益 叛逆 事物 祸福 ——去入
(2)复合词 由不同词根按一定语法关系结合构成。 1)并列复合 两词根平等联合,意义互不制约。 舟船 民氓 雕琢 祭祀 饥馑 壮丽 ——同义并列 古今 阴阳 呼吸 毁誉 刚柔 安危 ——反义并列 股肱 甲兵 干戈 春秋 聪明 将士 ——类义并列
由于词根意义互不制约,故其次序不稳定: 朋友—友朋 险峻—峻险 穷困—困穷
不可“字别为义”是联绵词的意义特征,它导致联绵词书写形 式的多样化,因为不可“字别为义”,字形与意义即逐渐脱 节。 徘徊 盘桓 彷徨 犹豫 犹与 犹预 容与 犹夷 夷犹 逶迤 委蛇 委迟
通论一古汉语词汇构成

古代汉语词汇通论一一、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可从两个角度划分:音节数和语素数。
1、音节数:单音词(天、地、人);双音词(社稷、窈窕、足下);多音词(士大夫、战战栗栗)。
2、语素数:单纯词(刀、口、参差) ;合成词(天下、寡人、爪牙)。
二、古汉语单音词发展为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方式1、更换了不同的词:与—参加,师—军队。
2、利用两个同义近义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一个复音词:儿、子—儿子秋、天——秋天流、水——水流灌、注—灌注道、理——道理感、叹——感叹3、重叠:星——星星悄——悄悄4、加缀:虎——老虎杯——杯子石——石头5、语音延宕:孔khlooŋʔ(上古潘)—窟窿、茨zli(上古郑张)—蒺藜6、句法结构的词汇化:于是(介宾结构)—于是(连词)因此(介宾结构)—因此(连词)三、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古汉语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词,有时候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相同,如果以现代双音词的意义去粗粗解释,而不细加推敲玩味,似乎也讲得通,但实际上却错解了古书的含意。
对于这种情况,必须细加辨别。
例如:虽然——(墨子•公输):王曰:善哉! 雖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虽然,是“尽管这样、虽然如此”之意,是个词组。
虽,是转折连词;然,是代词。
然而——(孟子):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是“这样,却……、如此,可是……”之意;“然”是代词,“而”是连词;所以——(荀子):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左传):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孟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所以,分别表示行为的工具、方式、原因;所,是个辅助性代词;以,是介词。
现代的“所以”是用在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连词,与古代的单音词“故”的含义相当,如:(论语):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可以——(左传):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在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
第二种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
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注意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他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论语˙卫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个”虑“在古代汉语里有它的意义,在汉代汉语里,它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出现在成语“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里,而不能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
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
因为: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如“险”、“阻”、“隘”是个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
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但《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
”还有“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而我们现在读估计时,应该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
但是词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我们需要去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还要区别出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的不同。
这种临时组合的双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得独立性。
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踏实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
复习签到3: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复习签到3: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2)加上词头词尾。
如杯——杯子;虎——老虎(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
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
(许多古汉语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
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
)二、古汉语中的合成复音词的三种情况:(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
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
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
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
”三、古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的变化情况:(1)两个语素仍保持他们原有的意义。
如“蓄积”的“蓄”是“积聚、贮藏”之意,“积”是“积蓄、积累”之意,贾谊《论积贮疏》:“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 “蓄积”是“储粮积蓄”的意思。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是所谓“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的词的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质是作为陪衬),如得失,园圃,缓急等。
(3)两个语素失去原义而产生一个新义。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拆开来讲和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如天下,布衣,君子,小人等。
四、古汉语中单纯复音词的类型单纯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通常有两个音节,但只表示一个语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水池;塘,堤岸。《庄子达生》;“被发行 水池; 堤岸。 庄子达生》 思考: 而游于塘下。 防坊堤隄塘唐坟坋” 思考:,而游于塘下。“防坊堤隄塘唐坟坋”在堤坝这 歌 个意义上同义。) 个意义上同义。)
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生春草 秋水》 ②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 秋水 盈虚
知道 艰—艰难 恐—恐惧 知—知道 将—将军 艰难 恐惧 知道 将军 洪—洪水 减—减少 道、路—道路 朋、友—朋友 洪水 减少 道路 朋友
⑶、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
途—道路 伐—攻打 好—漂亮 师—军队 道路 攻打 漂亮 军队 息—呼吸 御—抵挡 呼吸 抵挡 丢失、 池—护城河 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丢失
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 、 双音词
学记》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知道。 礼记 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合散消息兮 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消息 ?(贾谊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味不同。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 内篇杂下》 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霍光传》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汉书 霍光传 结婚相亲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沧海难为水 。(元稹 城市, 。(张俞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痛恨于桓灵也 性行淑均, 于昔日, 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 之曰能。(同上) 之曰能。(同上) 。(同上
三、复音词
)、单纯复音词 (一)、单纯复音词 1、联绵词 、 双声联绵词: (1)双声联绵词: 参差 仿佛 伶俐 陆离 犹豫 唐突 匍匐 踌躇 叠韵联绵词: (2)叠韵联绵词: 窈窕 彷徨 依稀 从容 蹉跎 徘徊 龙钟 逶迤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 缤纷 缱绻 优游 坎坷 倜傥 须臾 逍遥 燕婉
①用背部背 ②承担 ③依仗 ④违背
⑤辜负
3、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 、 ⑴、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
爷—阿爷 一—第一 夏—有夏 母—阿母 阿爷 第一 有夏 阿母 欣—欣然 燕—燕子 石—石头 率—率尔 欣然 燕子 石头 率尔
以原单音词为一个语素, ⑵、以原单音词为一个语素,再加一个相关语素构 成复音词
③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 则可, 楚王谓田鸠曰: 墨子者,显学也。 身体则可
昭帝纪》 《汉书昭帝纪》 汉书 昭帝纪
(疾,疾病;病,病 疾病; 情严重。) 情严重。)
(可,可以;以,介词,凭借。) 可以; 介词,凭借。) 终之属也,可以一战 左传庄公十年 一战《 庄公十年》 ⑤终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 庄公十年》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卑鄙 表》 (卑,出身卑微;鄙,见识浅陋) 出身卑微; 见识浅陋) 难副。 ⑦《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其,代词,他的;实,实际情况。 代词,他的; 实际情况。 黄琼传》 书黄琼传》 黄琼传 相称,符合。 名副其实” 副,相称,符合。“名副其实”)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孟子滕文 ⑧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孟子 滕文 公上》 公上》 (虽,连词,虽然;然,代词,这样) 连词,虽然; 代词,这样) 范尧夫传》 ⑨愿公虚心以延众论,不必谋自己出。《宋史范尧夫传》 愿公虚心以延众论,不必谋自己出 自己 宋史 范尧夫传 ⑩子犯请击之,公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 子犯请击之,公曰: 介词,从,由;己,代词,自己。) 夫人之力不及此 代词,自己。) 左传 僖公 (自,介词, 之力不及此。 三十年》 三十年》 (夫,指示代词,那个。夫 指示代词,那个。 那个人,指秦穆公。) 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关于联绵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联绵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语音方面看,绝大多数连绵词前后两个音 ]从语音方面看, 节在语音上有联系。 节在语音上有联系。 [2]从意义上看,表示连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 ]从意义上看, 整体,不可拆开解释。 整体,不可拆开解释。 [3]从书写形式上看,联绵词写法比较自由。 ]从书写形式上看,联绵词写法比较自由。 [4]重言联绵词与单音词的重叠形式是不同的。 ]重言联绵词与单音词的重叠形式是不同的。
《颜氏家训书证》:“《尸子》曰:‘五尺犬为 颜氏家训 书证》 尸子》 书证 说文》 陇西谓犬子为犹。 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 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 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 如此返往,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 如此返往,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 称犹豫。或以《尔雅》 犹如麂,善登木。 称犹豫。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 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 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 称犹豫。 称犹豫。” 唐初孔颖达说;“犹,玃属。豫,象属。此二兽 唐初孔颖达说; 玃属。 象属。 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 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 颜师古又说: 颜师古又说:“犹,兽名,善登木,此兽性多疑, 兽名,善登木,此兽性多疑, 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且来害之, 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且来害之,每豫上 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有上,如此非一, 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有上,如此非一,故 不决者称犹豫焉。 不决者称犹豫焉。”
匍匐 仿佛 徜徉 逶迤
匍伏 扶服 彷彿 髣髴 倘佯 常羊 相佯 猖羊 逶佗 逶虵 委它 委移
扶伏 蒲服 蒲伏 方物 放物 放茀 尚羊 尚阳 尚佯 逶蛇 逶移 委佗 委蛇 威夷
“委蛇八十三形,音同而义相迩;崔巍十有五体, 委蛇八十三形,音同而义相迩;崔巍十有五体, 委蛇八十三形 音近而义无殊” 符定一《联绵字典凡例 凡例》 音近而义无殊”(符定一《联绵字典 凡例》)
重言联绵词: (4)重言联绵词: 摹拟声音: 摹拟声音: 坎坎 所所 溅溅 潺潺 淙淙 辚辚 萧萧 嘤嘤 关关 喈喈 描绘状貌: 描绘状貌: 夭夭 灼灼 蚩蚩 劳劳 冉冉 漠漠 历历 萋萋 悠悠 依依 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5)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芙蓉 玛瑙 珊瑚 陵迟 铿锵 滂沱 狼狈 跋扈 狼藉
2、单音词的多义性
欧阳修在谈到“ 欧阳修在谈到“打”的音义时说: “其义本谓‘考 的音义时说: 其义本谓‘ 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 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 造金银器,亦谓之‘ 可矣,盖有槌击之义也。 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击之义也。 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 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 打车’ 网鱼曰‘ 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 汲水曰‘打水’ 役夫饷饭曰‘打饭’ 士给衣粮曰‘打衣粮’ 从者执伞曰‘打伞’ 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 糊粘纸曰‘打粘’ 以丈尺量地曰‘打量’ 糊粘纸曰‘打粘’,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 试眼之昏明曰‘打试’ 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 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 触事皆谓之‘ 触事皆谓之‘打’。”(《归田录》卷二) 归田录》卷二)
附着
王风硕鼠 ⑤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王风 硕鼠》 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诗经 王风 硕鼠》
异字同词现象如: 异字同词现象如: ①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旦辞爷娘去, 宿黄河边。 木兰诗》 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③ 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 陈涉世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公受珠, 所著披袄中。 记王忠肃公翱事》 ④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 遂开门纳 赤壁之战》 ⑤ 遂开门纳众。《赤壁之战》
第一节 古汉语的单音词 和复音词
一、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二、单音词 三、复音词
一、 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异词同字现象如: 异词同字现象如: 廉蔺列传》 ①大王见臣列观,礼甚倨。《史记廉蔺列传》 大王见臣列观 礼甚倨。 史记 廉蔺列传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齐策》 ③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 形貌昳丽 战国策 齐策 百谷草木丽 离 ④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离》 日月丽乎天 百谷草木 乎土。 ⑥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唯闻女叹息。 木兰诗》
(消,消亡,减少; 消亡,减少; 生长,增加。) 息,生长,增加 ( 亲自; 实践。 多不辩,何也?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外储说左上》 多不辩,何也?”。)身,亲自;体,实践》今有成 身体力行” 义即“ 语“身体力行” 义即“事必躬 后元二年二月, ”) 亲 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 ④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负”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的“ 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秦贪, 其强,以空言求璧。 ④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相如度秦王虽斋, 约不偿城。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 《诗经魏风 伐檀》“坎坎伐檀兮 诗经 魏风 伐檀》 坎坎 《小雅伐木》“坎坎鼓我” 小雅 伐木》 坎坎鼓我” 伐木 坎坎鼓我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 古诗十九首》 行行 行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年年岁岁花相似, 年年岁岁花相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不同。 岁岁年年人不同。”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