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重庆必考古文诗词及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
1、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觉悟到过去的事已经不能挽救,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修。

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犹豫什么呢?
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倚靠着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人世与我已经背离了,还要驾车出去探求什么呢?
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不用管他生死呢?
7、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我向行人问前方的道路,恨天亮得太慢。

看见自己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

(一边欣喜,一边狂奔)
8、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

9、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回来吧,让我同外人断绝交游吧。

10、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爱惜(趁着)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有时在田里除草培苗。

《逍遥游》(粗体字注意翻译)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凭什么(或者说: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顺应天地万物之性,并且驾驭六气的变化,用来遨游时空的无边无际,他将凭借什么呢?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的寿命比不上长的寿命。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所以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品德可以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

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况且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

世人都指责他,他却不因此沮丧,认清我与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

《劝学》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可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吃着空气中的尘土,向下喝着地下的泉水,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头做的轮)即使又晒干了,他也不再直了,这是火烤木材使它变弯的缘故。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功来源于走个不停。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7、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
...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听从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郑伯。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
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
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两座城池。

(然而)
惠公在早上渡过黄河回国,在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
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
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的局面)取代联合一致(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
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