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油层物理学4(H)

合集下载

油层物理基础PPT课件

油层物理基础PPT课件

二 油层物理的研究对象
储运工程 采油工程 油藏工程
用户
对整个油气藏的认识
Gas
GOC
Oil
取一小块岩 心出来研究
WOC
Water
第3页/共142页
三 油层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基质
单间
重孔 介隙
裂缝
质介 质
溶洞
裂裂双 缝缝重 孔溶多 隙洞重 介介介 质质质
岩石骨架
孔隙(含有Gas、Oil、Water等)
第5页/共142页
五 油层物理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数学 物理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表面化学 流体力学
油藏物理学
渗流力学 油藏工程 采油工艺原理 油藏数值模拟 现代试井分析 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采油新技术 油井增产措施
自我体会:学好油藏物理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第6页/共142页
六 油层物理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一、 什么叫油层物理学? 二、 油层物理的研究对象. 三、 油层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 油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五、 油层物理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六、 油层物理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七、 油层物理学的授课计划. 八、 主要参考书目. 九、 课堂要求及考核方式.
第1页/共142页
一 什么叫油藏物理学?
第17页/共142页
4 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
环烷酸,脂肪酸,苯酚等Fra bibliotek石油含硫化合物
硫化氢,硫醇,硫醚,噻吩等
含氮化合物
吡咯,吡啶,喹啉,吲哚,咔唑等
胶质与沥青
高分子杂环硫,氧,氮化合物, 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第18页/共142页
5 原油的分子量、含蜡量及胶质、沥青含量

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学

第一章油气藏流体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储层流体:储存于油(气)藏中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

石油中的烃类及相态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种饱和烃类构成,原油中一般未发现非饱和烃类。

烷烃又称石蜡族烃,化学通式C n H2n+2,在常温常压(20℃,0.1MPa)下,C1~C4为气态,它们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5~C16是液态,它们是石油的主要成分;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即所谓石蜡。

烷烃:带有直链或支链,但没有任何环结构的饱和烃。

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也含有硫、氮、氧元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一般碳、氢元素含量为95%~99%,硫、氮、氧总含量不超过1%~5%。

石油中的化合物可分为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主要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为各种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兼含有硫、氮、氧的胶质和沥青质。

含蜡量: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胶质: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约300~1000),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通常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

胶质含量:原油中所含胶质的质量分数。

沥青质含量:原油中所含沥青质的质量分数。

含硫量: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硫单质)的百分数。

原油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包括颜色、密度与相对密度、凝固点、粘度、闪点、荧光性、旋光性、导电率等。

原油颜色的不同,主要与原油中轻、重组分及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则原油密度颜色变深。

凝固点与原油中的含蜡量、沥青胶质含量及轻质油含量等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则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则凝固点高。

原油的密度:单位体积原油的质量。

原油的相对密度:原油的密度(ρo)与某一温度和压力下的水的密度(ρw)之比。

我国和前苏联国家指1atm、20℃时原油密度与1atm、4℃纯水的密度之比,欧美国家则以1atm、60℉(15.6℃)时的原油与纯水的密度之比,γo欧美国家还使用API度凝固点:原油冷却过程中由流动态到失去流动性的临界温度点。

油层物理-杨胜来 油层物理学4(H)

油层物理-杨胜来 油层物理学4(H)

《油层物理学》第四章第四章储层流体的高压物理性质高压物性第一节、地层油的高压物性第二节、地层水的高压物性第三节、地层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测定与计算第四节、流体高压物性参数应用示例--油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第一节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一、地层油的密度和相对密度二、地层原油的溶解气油比三、地层原油的体积系数四、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五、地层原油的粘度六、原油凝固点地层油=地层原油=活油=含气油——处于原始油藏温度和压力时。

——处于高温高压(某一温度和压力)时。

地下原油一. 地层油的密度和相对密度oiooi V m =ρ)T ,P (V m )T ,P (o oo =ρ)T ,P (i i oi ορρ=)atm 1,C 15()T ,P (w o o ρργ=)atm 1,C 15()atm 1,C 15()T ,P (w io w i i o i o ρρρργ==51015202530350.650.700.751270oC84oC地层油密度(g /c m )3地下原油由于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因而其密度与地面脱气原油密度相比通常要低。

地下原油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

随压力的变化关系比较复杂,以饱和压力为界,当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由于随压力增加,溶解的天然气量增加,因而原油密度减小;当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已全部溶解,随压力增加原油受压缩,因而原油密度增大。

二、地层原油的溶解气油比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R si 是指单位体积地面原油在地层压力、温度下所溶有的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osg si V /V R =sdo sc g s s )T ,P (V )T ,P (V )T ,P (R R ==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的溶解气油比均为原始溶解气油比Rsi。

当地层压力降至低于饱和压力后,随着压力降低一部分气体已从地层原油中逸出,溶解于原油中的气量减少,故溶解气油比Rs减少。

如果将油、气加压溶解,则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解气油比越来越大,当P=P b (饱和压力)时,溶解气油比为Rsi,气体全部溶解完毕,压力继续增大直到原始典型的未饱和油藏的溶解曲线.我国油田名称R si(标) M3/m3大庆油田P层48.2 大港西区44 井M层37.3 胜利油田营一4井70.1 孤岛渤26—18井G层27.5 任丘油田Ps层7.0 玉门油田L层65.8应用:原始溶解气油比高:油藏弹性能量高。

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学
把以前关于油藏岩石、流体物性方面的概念与研究成果系统化和理 论化。
•1956年,苏联Φ.И.卡佳霍夫撰著“油层物理基础”
该书是“油层物理”从采油工程中单独分科的起点,随后得到了广 泛而深入的发展。
•60年代末,洪世铎在卡佳霍夫课本的基础上,首次在国
内编著中文版“油层物理基础”。从此油层物理在国内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8年编写了目前使用的课本,目前已经过三次修订,在 全国各油田及部分石油院校使用。
(4)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
Fundamentals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特点:概念多、实验性强、较抽象。
最后成绩:考试70%+平时10%+实验20%。 考试形式:闭卷,以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为主。
参考书: 1、洪世铎 «油层物理基础»; 2、何更生 «油层物理»; 3、杨胜来、魏俊之 «油层物理学»;
等压液化
P2
P2=P泡 P3(液)
等压汽化
露点(Dew point):温度一定,压力增加,开始从气
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
泡点(Bubble point):温度一定,压力降低,开
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
单组分烃特点:泡点压力=露点压力。
2)单组分烃p-v相图特点:
临界点C处:气、液的一 切性质(如密度、粘度等) 都相同。
组成(Composition):体系中物质的各个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P-T相图(phase diagram):表示体系压力、温度与 相态的关系图。
3. 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3.1 单组分烃相图
Phase behavior of one component system
1)单组分烃相态特点

油层物理西安石油大学吐血整理

油层物理西安石油大学吐血整理

油层物理学是研究储层岩石、岩石中的流体(油、气、水)以及流体在岩石中渗流机理的一门学科。

油层物理的研究内容①储油(气)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储层敏感性等)②油气藏中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理性质及油气相态变化规律)③饱和多相流体的油气层的物理性质及多相渗流机理④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

储层流体是指储存于地下储层中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

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元素:C (83%~87%)、H(11%~14%)、次要元素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微量元素:钒、铁、钴、镁、钙、铝石油的化学组成主要元素:C (83%~87%)、H(11%~14%)、O、N 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微量元素:金属和其它非金属化合物:烃和非烃化合物烃类: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含O、N、S的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天然气主要成分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和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气体,如氦和氩等。

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

甲烷是最短和最轻的烃分子。

有机硫化物和硫化氢(H₂S)是常见的杂质石油天然气组成异同点在化学组成的特征上,天然气分子量小(小于20),结构简单,H/C原子比高(4~5),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显著。

石油的分子量大(75~275),结构也较复杂,H/C 原子比相对低(1.4~2.2),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比天然气弱.在化学结构上均为烃类。

描述石油的物理性质的指标(颜色、密度与相对密度、凝固点、粘度、荧光性、旋光性、闪点)油气藏分类根据烃类的组成、流体的相对密度①气藏(以CH4为主,占85%以上,C2到C4较少)②凝析气藏(以CH4为主,含有甲烷到辛烷(C8)的烃类,地下原始条件为气态,随压力下降或到地面后凝析油析出,γo=0.72~0.8)③挥发性油藏(临界油气藏)(含比C8重的烃类,构造上部接近于气,下部接近于油,油气无明显分解面,γo=0.7~0.8)④油藏(液态烃为主,油中溶有气)⑤重质油藏(稠油油藏)(粘度高,相对密度大)典型油气藏的汽油比和密度汽油比m3/m3 (天然气>18000,凝析气550~18000,轻质油250~550,黑油<250) 地面液体密度g/cm3(天然气0.70~0.80,凝析气0.72~0.82,轻质油0.76~0.83,黑油0.83~1.0)地层水是指油气层边部、底部、层间和层内的各种边水、底水、层间水及原油同层的束缚水的总称。

高等油藏物理 第4章-油层物理

高等油藏物理  第4章-油层物理

B o i C e ( Pi Pb ) B o b (1 S w i )
2.1.2 天然水驱采收率

N N or N 1 S or B oi
1 S wi B o
2.1.3 气驱和溶解气驱采收率

N N or N 1 S or B oi
1 S wi B o
2.2 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
1
or
S oi
S oi
2.2.3 原油采收率和波及系数、洗油效率的关系 ER=V采出/V原始 =[ V原始-(V未波及+V波及区剩余)]/ V原始 =( V波及-V波及区残余)/ V原始 =( AShSφSoi-AShSφSor)/( AhφSoi) =( AShS/Ah)×(1-Sor/Soi) =EV ED 显然,原油采收率是体积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
3.1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flooding)驱
二氧化碳驱通常 分为两种:水驱二氧 化碳段塞和二氧化碳 水驱。
3.2 烃类气体混相驱
(1).干气混相过程 干气实现混相的条件 是油中必须含有足够的轻 烃组分和足够高的注入压 力。 (2).富气混相过程
(3).液化石油气混相过程
4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采油:通过有选择地向油层注入微生物基 液和营养液,使得微生物就地繁殖生长,其代谢 产物与原油产生物化作用。
驱油机理:
⑴降低原油粘度,代谢产物中的CH4、H2、CO2、H2S 等气体使原油体积膨胀,代谢产物与原油互溶(乳 化),降低原油粘度。
⑵产生有机酸(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
2.2.1 波及系数
被工作剂驱扫过的油藏体积百分数,称为波及系数, 或体积波及系数。
Ev As hs A h

油层物理(复习重点)

油层物理(复习重点)

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用 Bo 表示,即: VOR——原油在压力 p、温度 T 下的体积,m3;
Bo=VOR/VOS
VOS——原油在地面条件下(0.1MPa,20ºC)脱气后的体积,m3. 油藏原始条件(p,T)下的体积系数称为地层原油体积系数,记为 Boi。 原油收缩系数★★
地层油由地下至地面脱气后,其体积必然变小,这种现象称为地层原油的收缩,收缩的
它们在地面脱气后原油体积之比,用符号 Bt 表示。
定义:所谓原油压缩系数是指地下原油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2)当 p>ps 时,体积系数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这 是由于地下原油受压缩,体积 Vf 缩小,故 Bo 也减小。 (3)当 p=ps 时,溶解气油比 Rs 最大,体积系数 Bo 也最大。
地下油、气两相体积系数★
地下油、气两相体积系数是指:当油层压力低
于饱和压力时,地层中原油和析出气体的总体积与
Bt=Bo+(Rsi-Rs)Bg Rsi——地层油原始溶解气油比 Rs——压力为 p 时的溶解气油比 Bg——分离出的气体体积系数 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
对比温度 Tr=T/Tc
p——绝对压力
pc——临界压力 T、Tc 同理
对比状态定律指出,所有纯气体在相同的对比压力和对比温度下,都具有相同的压缩因
子。
视临界压力 ppc=∑yipci 视临界温度 Tpc=∑yiTci 视对比压力 ppr=p/ppc=p/∑yipci 视对比温度 Tpr=T/Tpc=T/∑yiTci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Bg 定义为: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某一 p、T)下的体积 VR 与其在地面标准状态下(20Oc,0.1MP)所占体积 VSC 之比,即:
空间。边界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固体界面,也可以是假设的概念界面。边界面可以是运动的,

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学 Petro-physics
油藏物理学——绪论
讲课思路
一. 学习油藏物理的重要性 二.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本课程的发展历程 五.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关系 六. 学习要求 七. 参考书
油藏物理学——绪论
讲课内容
绪论 第一章 储油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三章 油藏岩石的渗流特征 第四章 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
讨论的内容:
主要介绍岩石的粒度及比面的基本概 念、测定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本点:粒度、粒度组成、比面的基本概念; 重 点:分析及测定; 难 点:分析方法; 疑 点:其它性质(如胶结物)。
油藏物理学——岩石粒度组成与比面
一.岩石的粒度(granularity, particle size, grain size)、粒度的组成(granularity composition):
a.原理 principle:
根据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液体中具有不同的沉
降速度,其大小可按斯托克斯公式计算:
V

gd
2


s
1)
18 l
g :重力加速度cm/s2 ; d:颗粒直径cm;
ν:运动粘度cm2/s; ρs:颗粒密度g/cm3; ρl:液体密度 g/cm3; V:颗粒运动速度cm/s.
问题的提出:
砂岩储集层,其骨架是由性质不同、形状各 异、大小不等的砂岩颗粒经胶合而成,因此颗粒 的大小、形态、排列方式、胶结物的数量、性质 及胶结方式必将影响储集层的性质。而岩石的粒 度和比面是反映岩石骨架构成的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划分储层、评价储层的重要物性参数。
油藏物理学——岩石粒度组成与比面
100

油层物理第三四章

油层物理第三四章

研 究
第一节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和油水分布
1 润湿的概念 2 润湿滞后
3 油水在岩石孔道中的分布
1 润湿的概念
润湿是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 散现象;或指:当存在两种非混相流体时,其中某 一相流体沿固体表面延展或附着的倾向性。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通常用润湿角(也称接触角)
表示。润湿角是指过三相周界点,对液滴界面所作切线与 液固界面所夹的角。
2 不同驱动方式和采收率
式中 EV——体积波及系数或简称波及系数;
第一节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和油水分布
驱动方式不同,采收率也不同。
第二,开采技术研究
岩石亲油,毛管力是水驱油的阻力。
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EOR”这个术语来概括除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注气采油以外的任何方法,而不管它使用在哪一个采油期,
1 润湿的概念
图3.2.1 油水对岩石表面的接触角
a一水湿,θ<90°;b一中间润湿性,θ=90°;c一油湿,θ>90°
按接触角(也称润湿角)定义,可得:
θ=0°完全润湿; 也可称为:亲水性极强或强水湿;
θ<90° 润湿好;
亲水性好或水湿;
θ>90° 润湿不好
亲油性好或油湿;
θ=180°完全不润湿; 亲油性极强或强油湿;
也不管它使用何种方式(如驱替方法、单井吞吐等)。
可将其分为三段—初始段、中间平缓段和末端上翘段。
它是在注入水中添加各种化学剂,以改善水的驱油及波及性能,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同时考虑波及程度及洗油效率两个因素时,原油采收率ER可为 :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EOR”这个术语来概括除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注气采油以外的任何方法,而不管它使用在哪一个采油期,

油层物理学 第四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油层物理学 第四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方法

主观因素体现了人们对驱油过程的影响能力; 主观因素的实现取决于人们对客观因素的认识程度。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1、油层岩石宏观非均质的影响 平面非均质性:
实际油层是在水流冲刷过程中沉积形成的
顺水流方向与垂直水流方向的渗透率必然有差异 流体沿渗透率好的方向流动快
形成不轨则驱动前缘 注采井网安排不当
流度:流体的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
= K
水油流度比:
M
驱动液流度 被驱动液流度
w o
K rw Sw o K ro Sw w
是饱和度的函数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2、流度比的影响
M<1:有较规则的流动前缘,见 水波及系数可达70%左右;
M>2:出现明显的粘滞指进现 象,波及系数降低。
=面积波及系数×厚度波及系数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
(二)驱油效率(displacement efficiency)
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波及的原油总体积之比
水驱油藏残余油的分布:
亲水岩藏: 大多以珠状形式被捕集在流通孔道中。 亲油岩藏: 存在于注入水未进入的较小的流通孔道中,而
原油总体积之比
到的体积与 Vsw-工作剂的驱替体积;
So-原始含油饱和度;
油藏总体积 之比
V-油藏总体积油饱和度; ED-洗油效率。
采收率是注入工作剂的体积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乘积
---计算采收率的方法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
(一)波及系数(sweep efficiency) 面积波及系数(areal sweep efficiency):平面上工作剂驱 扫过的面积与油层总面积的比值 厚度波及系数(vertical sweep efficiency):垂向上工作剂 驱扫过的油藏厚度面积与油层剖面面积之比 体积波及系数(volumetric sweep efficiency)

油层物理学:Section 4 Properties of Crude Oils

油层物理学:Section 4  Properties of Crude Oils
(原油的等温压缩系数) • Oil Viscosity (原油的粘度)
1. Solution gas-oil ratio Rs(溶解气油比)
Definition1:
Rs
Vg Vs
Rs= solution gas oil ratio, (standard)m3/m3;
Vg= the volume of gas separated from oil by flash
18.3×10-4
/
Rsi- initial gas-oil ratio.
Rp--producing gas-oil ratio, the ratio of ac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at standard condition) to the ac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m3) (Sm3)
2.3 Two phase formation volume factor(两相体积系数)Bt:
Bt is defined as the total volume
of the hydrocarbon system at the
prevailing pressure and
地面
temperature per unit volume of
the stock-tank oil.
Bt Boi
Bo
Pb
P
Vfg
Bt
Vfg Vf Vs
Rsi Rs
Bg BoVs =1m3
Vf
P≥Pb, Rsb-Rs=0, Bt=Bo.
If P=0.1MPa, Rs=0, Bg=1, Bo=1
Bt=1+Rsi
3. The density and Specific Gravity of crude oil

油层物理学:Section4 Properties of Natural Gas

油层物理学:Section4   Properties of Natural Gas

three form: Mole fraction, yi :
yi
ni ni
At standard condition, the volume fraction is
Volume fraction,vi
:
vi
Vi Vi
equivalent to mole fraction.
Weight fraction, wi
2.1 The Ideal Gas Behavior(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ideal
The volume of molecules and the force between it can be neglected(忽略)
V = the volume of n moles of gas at temperature T and pressure p. R = a constant and is called the universal gas constant. It is the same for all gas.
(2) z-factor of Natural gas:
The Law of Corresponding States :
All pure gases have the same z-factor at the same values of reduced pressure and reduced temperature.
ppc yiPci
Kay’s mixing rule
pseudoreduc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s(拟对比温度、压力):
Tpr T Tpc
p
pr
p
p pc

《油层物理》教学大纲

《油层物理》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参考学分:4 参考学时:64(含实验课学时) 参考实验学时:10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石油工程专业
(1) 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掌握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组成、相态、相平衡、高压物性等);应理解、掌握油藏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孔、渗、饱、比面、压缩性等);应理解、掌握界面现象、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渗流的机理(润湿性、毛管力、相对渗透率等);应掌握上述知识在石油工程中的作用,掌握油藏及岩石物理参数测试过程及工程应用。

(2) 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岩石、油、气、水基本物性参数的定义,测量方法,经验公式计算方法。

掌握油藏流体的物性及相态变化规律(组成、相态、相平衡、高压物性等)。

2、掌握油藏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孔、渗、饱、比面、压缩性等)及影响因素。

3、正确理解和掌握孔隙介质中的界面现象、毛管力、多相流体分布,掌握油、水、气多相流动机理,解释油藏工程中的一些基本现象。

4、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油藏工程计算中正确运用岩石、油、气、水物性参数。

(3) 课程内容
(4) 学时分配(授课学时)
(5)实验课(10学时)
主要内容是原油粘度测定、岩石的孔、渗、饱测定,以及油气界面张力的测定实验等。

实验要求: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观察实验中的物理现象。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b(饱和压力)时,溶解气油比为Rsi,气体全部溶解完毕,压力继续增大
直到原始地层压力,溶解气油比不再变化。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9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应用: 原始溶解气油比高: 油藏弹性能量高。 油井中,举升能量充足。 自喷期长。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1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1000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粘度,mPa.s
500
0 0 100 温度,℃ 200 300
图4-5 原油粘度与温度关系
50C时,500mPa.s 100C时,100mPa.s 8mPa.s/10C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三、 地层原油的体积系数
1、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原油地下体积系数,简称为原油体积系数,是原油在地下的体积(即地 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用Bo表示,即:
Bo =
V oR P , T V os P , T
16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四、 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
所谓地层原油压缩系数是指地层油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的变化 率。在等温条件下原油的压缩系数定义为:
1 ∂V f 1 ΔV f 1 Vb − V f ( )T ≈ − ⋅ =− Co = − V f ∂P V f ΔP V f Pb − P
第一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地层油=地层原油=活油=含气油 ——处于原始油藏温度和压力时。 ——处于高温高压(某一温度和压力)时。 地下原油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5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一. 地层油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mo ρ oi = Voi mo ρ o ( P ,T ) = Vo ( P ,T )
o
=Vos/Vf。用收缩系数乘以地层条件下的体积,可求得地面 脱气油体积;反之,用体积系数乘以地面脱气油体积,也可 求得地层油体积。这样很方便地进行地面油体积与地层油体 积的换算。 (2)收缩率定义为: β = (V f − Vos ) / V f = ( Bo − 1) / Bo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Rsi (标) M3/m3 48.2 37.3 70.1 27.5 7.0 65.8
大庆油田 P 层 大港西区 44 井 M 层 胜利油田营 一4井 孤 岛 渤 26—18 井G层 任丘油田 Ps 层 玉门油田 L 层
7.3 10.35 9.6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当地层压力大于或等于饱和压力(即 P≥Pb)时, Rs=Rsi,使 Rsi—Rs=0,则 Bt=Bob, 即两相体积系数等于单相油体积系数。 (2)当地层压力降低到地面大气压时,油中溶解气全部脱出,Rs=0;此时,Bg=1,Bo =1,故得出Bt=1+Rsi,此时Bt为最大值。 (3)由于 Bo、Bg、Rs均为压力P的函数,Bt也是压力的函数, Bt-P关系曲线如图4—3中 虚线所示。 (4)Bt-P曲线只在P<Pb时才存在,因为当P>Pb时为单相油。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3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Bo Bt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Bt
B ob
Bo
0.1
Pb
两相体积系数 单相油体积系数
Pi
图4—3
Petro-Physics
地层油Bo、Bt与P的关系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4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通常要低。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地下原油由于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因而其密度与地面脱气原油密度相比 地下原油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 随压力的变化关系比较复杂,以饱和压力为界,当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 由于随压力增加,溶解的天然气量增加,因而原油密度减小;当压力高于饱和 压力时,天然气已全部溶解,随压力增加原油受压缩,因而原油密度增大。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原油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粘度高低的内因,是原油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地说,原油的分子量越大,则粘度越高(图4—4),原油中非烃含量 (即胶质-沥青含量)的多少对原油粘度有着重大的影响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10000 1000
Petro-Physics
22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压力对地层原油粘度的影响(见图4—6),以饱和压 力Pb为界,在不同区间段压力对粘度的影响不同。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3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六、原油凝固点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原油的凝固点是指原油冷却由流动态到失去流动性 的临界温度点。 石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溶解气量的增加而降低。
ρ oi = ρο( Pi ,Ti )
ρ o ( Pi , Ti ) ρoi
γo =
ρ w ( 15C ,1atm )
油层物理学
ρo ( P ,T )
γ oi =
ρ w ( 15C ,1atm )
=
ρ w ( 15C ,1atm )
6
Petro-Physics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8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五、地层原油的粘度
地层原油粘度是石油工程计算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是影响油井产量的重要因素,有些原油由于粘度过大, 致使油井无法产油。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9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1.5 地层原油的粘度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相对密度0.9861原油
粘度,mPa.s
100 10 1
相对密度 0.8762原油
水 0.1 0 50 100 150 温度,℃ 200 250 300
图4-5 原油粘度与温度关系
原油粘度对于温度的变化是很敏感的。温度提高,原 油粘度降低。各种原油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对有些原油 温度升高l0℃,原油粘度降低约一半(见图4—5)。
15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Bo Bt Bt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1)当地层压力大于或等于饱和 压力(即 P≥Pb)时, Rs=Rsi,使 Rsi—
B ob
Bo
Rs=0,则 Bt=Bob,即两相体积系数
等于单相油体积系数。 (2)当地层压力降低到地面大气
0.1
Pb
两相体积系数 单相油体积系数
C 1 B ob − B = − Bo Pb − P
油层物理学
o
o
Petro-Physics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7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我国油田名称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Bo 1.13 1.09 1.22 1.10 1.10 1.16 Co ×10—4MPa—1 7.7 7.3 — 国外油田名称 格比尔—玛利 (罗马尼亚) 米德兰· 范姆斯 诺斯(美国) 玻璃瓦油田 (委内瑞拉) 帕宾拉油田狄 姆砂层(加拿大) 阿加贾里 (伊朗) 北海油田埃克 菲斯克(挪威) Rsi (标)m3/m3 1.1 11.0 85.1 89.0 190.0 580.0 Bo 1.05 1.07 1.26 1.25 1.42 1.78
地层油密度(g/cm )
3
0.75 1 0.70 70 C
o
0.65
84 C 0 5 10 15 20 25
o
2 30 35
压 力 ( MPa)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7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参数
二、 地层原油的溶解气油比
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Rsi是指单位体积地面原油在地层压 力、温度下所溶有的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1
油层物理学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理性质
2
油层物理学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理性质
第一节、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第一节、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第二节、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第二节、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第三节、地层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第三节、地层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第四节、流体高压物性参数应用示例 第四节、流体高压物性参数应用示例 --油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油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 Bo
= Bo ( P , T )
B
oi
(
P
i
, T
i
)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
第四章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