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与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与就业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艾翠蓉
内容摘要: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推动经济建设、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解决就业问题的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学生就业难,而高职生就更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存在究竟能不能改善目前就业的任务呢?职业教育有何途径来改善目前的处境?
近几年来,国内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推动经济建设、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解决就业问题的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发展起来。而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的就业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
于是,毕业就等于失业,大学生就业难,而高职生就更难。天天宣传要教育教育,可是教育后无法就业,没有工作,意味着什么?难道中国推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就是就业行不通吗?回答是否定的。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一、职业教育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的需求。但国内职业教育现状,所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是两个独立的系统,
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局限性也增加了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此外,大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创新能力不乐观。这些都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三、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所欠缺,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加强技能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虽然部分大学生进大学就开始为今后工作筹划,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规划实施,等到两三年毕业时,不少大学生存在实际能力与就业岗位衔接不上问题究其原因,本人肤浅的认为改善职业教育与就业的问题也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深化和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职业院校大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加强教学监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令人满意,使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有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反映,毕业生个别学生很优秀,但多数学生总体素质下降,特别在工作责任心、专业基本功、理论知识贮备及动手能力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差距;其次,职业院校还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
养模式。必须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就业与实习紧密结合;最后,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评价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职业教育的多种因素,从学校发展的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评估就业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该指标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方向,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指挥棒。同时,该指标体系还应体现职业教育的产业属性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指标体系的质量保障作用,引导教育产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多种形势的就业动员、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毕业生家长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教育,为毕业生顺利到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变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现象。、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观念上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的转变尤其是职业教育,
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此外,还加强大学生机遇观念、、自由择业观念、个人创业的观念、公平竞争观念、追求和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的观念意识。
三、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技能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技术教育要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
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具有一定的技能、技术、专业特长是必须的。劳动者如果能够胜任多种劳动技能,就能增强自由择业的能力和本领。要在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可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增加技能储备,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1、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市场经济的用人要求:学历+技能。多年来,学历文凭几乎成为衡量一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大小,羸得择业和就业机会的唯一凭证。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常常发现不少在校品学兼优的高学历者,走上社会后却成绩平平;相反,那些在校成绩平平并不十分出众者,甚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社会上却大展宏图,出类拔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普遍要的是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应
用型人才。在各类人才招考、招聘中,用人单位变得越来越挑剔,用人时既要看学历文凭,又要看是否还拥有其它技能,掌握程度如何。“学历+技能”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取代一纸文凭独领风骚的老面孔,开发职业技能正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以至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2)第三次社会热潮:技能储备。所谓技能储备是指在本职、本岗位之外,再掌握一种甚至几种职业技能,以备不时之需。技能储备,说到底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去长期实行一岗一技,基本上是一次分配定终身。现在市场经济要求一专多能,多一种技能就多一份人生机遇的选择,就能把握比别人更多的成功机会。因此,“第二技能”刚一出现就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由于现在绝大部分高校中专仍按系部开设专业,专业性导致毕业生知识的单一性,因此,许多在校大中专生也卷入到技能储备热中去了。尽管对技能储备的概念并不是都很清晰,但掌握多种生存发展的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自觉追求。通过学习掌握多种技能来实现由“等饭碗”向“找饭碗”转变,从“守饭碗”向“换饭碗”转变,这既反映了就业竞争的压力,又体现了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且越是市场经济发展得快的地方,对技能、技术的追求越自觉、越充分,如沿海发达地区,市场需要什么,人们就学什么,干什么。有人指出,这是中国继文凭和经商两大热潮之后,又掀起的第三次社会热潮。它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因而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