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7例的临床分析
李广平教授:双腔起搏器特殊新功能的心电图表现
李广平教授:双腔起搏器特殊新功能的心电图表现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基本功能包括起搏、感知及滞后功能。
随着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人数剧增,起搏器的种类、功能与起搏技术进展迅速,而这也增加了起搏心电图判读的难度。
在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京津冀心律失常联合论坛上,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李广平教授对双腔起搏器的主要新功能逐一进行讲解。
李广平教授不同心房频率下的起搏器特殊功能图1 基于心房频率的起搏器特殊功能一、睡眠功能睡眠功能模拟心脏正常的昼夜节律变化,适应夜间代谢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起搏频率,增加窦律。
图2 睡眠功能二、非竞争性心房起搏(NCAP,Non-Competitive Atrial Pacing)NCAP可减少发生在心房易损期中的心房起搏,减少房颤等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在PVARP内感知心房事件后开启一个300ms的NCAP间期,在这个窗口内不发放心房起搏脉冲,但接着的起搏后房室间期将缩短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心室率。
图3 NCAP(DDDR/60/120 NCAP ON)三、自动调整心室后心房不应期(Auto PVARP)及频率适应性房室间期(RA-AV)当出现快速心房率时,通过人为设置上限跟踪频率,可防止心室率跟踪过快心房率。
上限频率行为可表现为文氏现象(图4)和2:1阻滞(图5),取决于总心房不应期(TARP)与上限跟踪频率(UTR)的不同设置:(1) 如果UTR间期长于TARP,当心房率快于UTR但较TARP慢时发生文氏现象,当心房率快于TARP时发生2:1阻滞,即2:1阻滞点为60000/TARP。
(2) 如果UTR间期短于TARP,当心房率增加时,起搏器将直接发生2:1阻滞而不会发生文氏阻滞,进而导致房室同步性丧失。
通过提高2:1阻滞点可解决上限频率行为引起的房室同步性丧失问题:缩短感知AV间期(SAV)或缩短PVARP,都可以达到缩短TARP进而提高2:1阻滞点的目的(TARP=SAV+PVARP)。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由起搏器引发,又由起搏器维持,且起搏是整个心动过速发生机理中的一部分的心动过速。
是房室同步双腔起搏器(DDD、VDD、V A T)应用中常见的并发症。
此类心动过速的发生并不表明起搏器功能失调,而是起搏器正常工作时的一种并发症。
一般将其分为4种类型:第1类:称起搏器介导的折返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reentrant tachycardia),又称起搏器环行运动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circus movment tachycardia)或无休止性环行运动心动过速(endless loop tachycardia)。
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后,当病人的房室传导系统存在逆行传导时,逆传的“P”波若在心房电路反拗期结束后到达心房,即可被心房电路感知,经过程控的房室延迟时间触发心室电路,心室起搏后再次逆传至心房,心房电路感知后又触发心室起搏,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人工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是:心动过速的频率等于起搏器的上限频率、P-R间期等于所程控的房室延迟时间、每个QRS波前均有起搏信号;第2类:患者原有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因有房室传导阻滞而不能下传,但可由起搏器介导而下传,起搏器的作用相当于前传的房室旁道。
心电图特点:P-R间期等于所程控的房室延迟时间、每个QRS波前均有起搏信号、心动过速频率≤起搏器上限频率。
磁铁试验时,心动过速的心室率降为磁铁频率,心房显示出自身原有的快速心律失常;第3类:又称假性无休止性环行运动心动过速(pseudoendless loop tachycardia)或起搏器自动性心动过速(automatic pacemaker tachycardia),只有当程控的心房逸搏间期短于起搏器上限频率间期时才发生,由房性期前收缩所诱发,诱发后由起搏器自动维持。
永久性起搏器安置围手术期介导性心动过速七例
Ch GeirH atBa esl i,e 0 8Vo 1, .2 iJ rt er ri V se DsD e2 0 , l 0№ 1 n a n
会产 生病理 意义上 的 损 害 , 可 以对 随 后 的严 重 脑 却
P r a o , 0 4, 9 7 _ 1 ha m c l 2 0 4 0: l 8 .
的细胞存在 3NP注射后 胰 岛 素受 体 的变 化 及胰 岛 - 素 受 体 RNA 水 平 的 变化 做 出 相 应 的研 究 。 3NP -
Hale Waihona Puke ( 收稿 日期 :0 8O —9 2 0一42 )
p e so f i s ln r c pt r p o en i r s i n o n u i e e o r t i n mo s b an: e f c o u e ri fet f
长期应 用脑缺 血预处 理亚 损伤 刺激来 控制脑 卒 中复
发 , 代价是 患者 的认知 功能下 降 。 其
E ] Z a Q,h n H, o ,ta I sl n h nui r— 4 h oW ( e Qu nMJe 1 n ui a dteisl e : . n n
cp o n e ei n a e t ri xp rme tl mo es o e r ig a d me r . rJ d l fla nn n mo y Eu
缺血有 耐受 作用 。但 是 。 于上 述 脑 胰 岛 素信 号 系 鉴 统对 认知功 能 的重要 作 用 , 研究 所 发 现 的 小 鼠海 本 马胰 岛素受 体下 调 , 可能 是 脑 缺 血耐 受 一个 未 被 有
双腔起搏器技术及临床心电图表现
This patient recently experienced syncope. Dual chamber device implanted
six years ago.
DDD 60-130, PAV/SAV 200/200 ms PVARP 250 ms Atr: 2.5 .42ms 1.0mV. V: 2.5 .42ms Bipolar leads 472/>9999 Ohms
心室起搏
心房起搏
模式转换
设备通过将间期不断地与设定的模式转 换检测频率相比较来检测房性心律失常
DDD / 60 / 120 模式转换 ON
解答:对起搏器介导的 心动过速的干预
用以终止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DDD / 60 / 120
室性早搏反应
DDD / 60 / 120 / 310
相关心电图表 现
SAV
170 ms
DDD 60 / 120
心房起搏 心室起搏
心房感知 心室起搏
心房逸搏间期(V-A 间期)
由起搏的心室事件或感知的心室事件开始到下一个 心房事件之间的间期
低限频率间期
200 ms AV Interval
800 ms VA Interval
心房起搏 心室起搏
DDD 60 / 120 PAV 200 ms; V-A 800 ms
心室起搏与心房事件分离,但频率适应性起搏要 与新陈代谢的需要相匹配
DDI/R
一种非跟踪模式
以低限频率或传感器指定的频率提供房室顺序起搏
低限频率间期
低限频率 VA 间期
心房起搏 心室起搏
心房起搏
AS
心室起搏
PAV PVARP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自动诊断与处理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自动诊断与处理邸成业【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是指置入双腔(或三腔)起搏器患者因各种原因使心室激动经房室结(或房室旁路)逆传激动心房,且逆传的心房激动脱离起搏器的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post ventricular atrial refractory period,PVARP),该心房激动启动感知的房室间期( sensed atrioventricular interval , SAV ),并在SAV间期结束时发放心室脉冲,心室脉冲夺获心室后激动再经房室结逆传激动心房,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搏器作为PMT折返环的必需组成部分(前传支)参与折返,它对PMT的发生和维持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PMT便终止[1]。
PMT的频率取决于程控的SAV间期和室房逆传时间,同一患者程控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次PMT发作其频率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室房逆传时间, PMT的频率一般不会高于上限跟踪频率。
【总页数】4页(P47-50)【作者】邸成业【作者单位】300457 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11;R541.7+1【相关文献】1.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诊断分析 [J], 沈世进2.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J], 王立群3.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诱发刺激性咳嗽一例 [J], 张兴华;林文华;王晓冬4.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与心电图 [J], 崔俊玉5.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效果分析 [J], 杜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起搏器植入术中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越来 越多 。但是 , 随着 手术 数量 的增 多 , 出现 的问题 并未 明显 减少 ,国内文献 报道起 搏器植 入 术 的并 发 症发 生率 82 ~ 74 1 并发症 分 为术 中 、 .% 1 . 】 %t。 近期 及远 期 。术 中并发 症如气 胸 、 心包压 塞 、 重室 性心 律失 严 常等 ; 近期 并 发症 如 电极 脱 位 、 袋血 肿 感染 、 搏 囊 起
脏 及肌 肉内大量小 血管 强烈反 射性 扩张 ,引起血 压
21 0 0年 5月一 2 1 年 l 01 O月 ,共有 1 6例 患者 9 植 入起 搏器 , 9 男 7例 , 9 女 9例 , 龄 3 ~ 2岁 。其 年 59 中病 态窦 房结综 合征 8 8例 , Ⅱ度 及 以上房 室传 导 阻 滞 9 例, 1 其他 心肌病 1 7例 。起 搏器类 型 : 单腔 起搏 器7 7例 , 双腔起 搏器 8 7例 , 腔起搏 器 3 三 2例 。 16 9 例 患者植 入起搏 器 术 中有 7例 并发 症 : 气胸 1例 . 迷
准备 胸腔 穿刺包 , 系呼 吸科会 诊 。 吸科 医生认 为 联 呼 根 据肺压 缩 范 围小 可 自行 吸 收 ,暂 不考 虑胸 腔穿 刺 及 闭式 引 流 。2 i 患 者气 急 好 转 , 0m n后 改从 头 静 脉 切 开 , 利完 成手术 。 顺 21 护理启 示 .. 3 文献报 道锁 骨下静 脉 穿刺 气胸 发 生率 2 %左 右【 为 防 止 此类 并 发 症 , 医生 选 择 好 , 除 穿 刺点 , 止进针 过深 , 防 刺人 肺尖 ; 同时 , 士穿 刺前 护
21 0 2年 3月 第1 9卷 第 3 B期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 PMT)是指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由于室房逆传而产生的一种以起搏器为媒介的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
这是双腔起搏器的一种特有并发症。
因此。
PMT已成为这种环形运动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代名词。
其产生的条件是心脏有完好的室房逆传,而诱发条件是有房室分离存在,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一定义较为严格,不能包涵所有由起搏器引起的心动过速,广义的概念应该将其范围扩大,即包括起搏器植入后由起搏器本身或双腔起搏器中因感知异位心律、其他干扰信号或相互影响引起的起搏频率异常加快均应称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起搏患者的重要并发症,是一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起搏器参与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的影响,因心率过快会影响心脏的充盈及排血量,影响心功能,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被列入心脏急症范畴之列,需要尽早识别和诊断,以得到及时处理。
如诊断明确,药物治疗常是无效的,最佳治疗手段是调整起搏器工作方式及工作参数。
为便于理解,本文首先介绍狭义概念上的PMT。
一.发生机制当植入双腔起搏器的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心室起搏逆传心房,逆传的心房激动启动房室(AV)间期产生一个起搏的心室激动,该心室激动再次经房室结逆传回心房而再次启动一个AV间期,如此反复形成心动过速(图1)。
该心动过速与其他性质的环形运动一样,短的心房不应期和长的AV间期(或VA间期)有利于PMT的诱发与维持。
PMT的发作频率多表现为DDD起搏器的上限频率,由于受到逆传的室房逆传时间的影响,其发作频率可低于上限频率。
下面简要介绍各种原因引起PMT的发生机制:1.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引发PMT的最常见原因,现代类型的双腔起搏器为预防PMT的发生,多数已设立了对室性早搏的反应。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80%的病窦综合征病人和35%的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存在室房逆传,因而约有50%以上的双腔起搏器病人有可能产生PMT。
DDD双腔起搏器(仅供借鉴)
DDD双腔起搏器具有心房、心室感知,心房、心室起搏功能,为房室顺序起搏。
它可根据自身心率,P-R间期变化自动以AAI、VDD、DDD、DDI及皆被抑制的不同起搏形式进行工作。
无论起搏形式如何变化,但它始终保持良好的房室同步性,维持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为防止过快心房率经心房线路感知后下传心室导致过快心室率,可呈文氏型或2:1传导。
部分双腔起搏器还具有频率回退、频率平滑及A-V间期自动调整功能。
1 起搏器的计时周期1.1 下限频率为程控的基本频率,即起搏器连续发放脉冲之间的最长周期。
1.2 上限频率DDD起搏器具有感知心房激动的功能,当感知过快的心房率或外界信号时,通过起搏器下传心室,可引起心动过速,且药物治疗无效。
为此设置了上限频率。
当心房率以1:1下传心室超过上限频率时,起搏器便出现文氏反应或2:1传导,使心室率保持在这个极限水平以下,不致过快。
1.3 A-V间期亦称房室延迟。
房室延迟反映心脏房室收缩的生理特性,通常房室延迟为1 40~200ms时,房室顺序收缩的协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好。
房室延迟始于心房起搏或感知心房搏动后至心室起搏,其数值可通过程控仪调节,需根据病人心房率、房室传导功能和起搏方式而具体选用。
1.4 心房逸搏周期又称V-A间期,指心室激动(心室起搏或自搏)至下一次预置的心房输出脉冲之间的间期。
V-A间期取决于下限频率(V-V间期)和A-V间期,V-A间期=V-V间期—A-V间期。
1.5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指心室起搏或感知在心房对任何信号不感知的一段时间。
PVARP可以程控调节,其功能防止误感知由心室逆传至心房Pˉ波而引起的心动过速。
1.6 总心房不应期(TARP)为A-V间期+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通常设置在400ms左右,此期间心房不发生感知。
1.7 心室不应期感知QRS波群后的一段时间内心室不发生感知。
1.8 心室空白期心房脉冲发生后心室感知电路内设置10~60ms的空白期。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32期缓慢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为心率减慢[1]。
情况严重时患者甚至会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
心脏起搏器植入经过不断发展已从单腔发展到双腔[3]。
本次研究采用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选取36例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将他们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参照组实施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心功能疗效,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
观察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8.38±9.73)岁。
参照组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67.38±9.72)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多采用经静脉起搏的方式[4]。
患者首先予以局部麻醉,然后进行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入心室、心房电极,将双腔心脏起搏器在左侧皮下组织与胸大肌筋膜间的囊带中放入[5]。
右心室中置入心室电极,与心房电极相连接并固定,起搏参数按标准进行设置。
参照组实行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6]。
观察指标:术后0.5年进行随访,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率(HR)等指标[7]。
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术后0.5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率(HR)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心房高频事件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心房高频事件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张冬冬;李菲;桑传义;胡晓芹;韦慧;李承宗;张超群;王志荣【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22(20)7【摘要】目的探究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rateepisode,AHRE)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初次置入双腔起搏器患者119例。
收集患者术前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起搏器随访报告等资料,根据有无AHRE将患者分为AHRE组与无AHRE组,探究双腔起搏器置入后AHRE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结果随访中位数16(9,32)个月,40例(33.6%)患者出现AHRE,27例(67.5%)AHRE心房频率>400次/min;大多数AHRE(28例,70.0%)持续时间集中在5 min~6 h;AHRE组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比、心房起搏比例、P波离散度和左心房内径显著高于无AHRE组(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OR=5.580,P=0.004)、P波离散度(OR=1.053,P=0.022)和左心房内径(OR=1.582,P<0.001)是AHRE的独立危险因素。
Delong检验显示,左心房内径ROC曲线下面积比P波离散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34,P=0.0017)。
结论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AHRE发生率较高。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P波离散度和左心房内径是AHR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房内径比P波离散度对AHRE的预测效能更高。
【总页数】6页(P626-631)【作者】张冬冬;李菲;桑传义;胡晓芹;韦慧;李承宗;张超群;王志荣【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老年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2.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3.瑞舒伐他汀对双腔起搏器患者心房高频事件的影响4.双腔起搏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5.双腔起搏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多腔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应用多腔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活动异常的疾病,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多腔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设备,它能够通过发放电脉冲来恢复正常的心脏电活动。
本文将对应用多腔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进行探讨。
多腔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起搏腔的心脏起搏器,其中常见的包括双腔心脏起搏器和三腔心脏起搏器。
双腔心脏起搏器能够同时对心房和心室发放电脉冲,而三腔心脏起搏器则还能够对心室间隔进行电刺激。
这些起搏器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心脏的电活动,从而治疗心律失常。
临床观察发现,在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应用多腔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地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研究显示,多腔心脏起搏器在治疗心室顺应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常见心律失常方面效果显著。
起搏器能够通过发放电脉冲来促进心脏的收缩,使其能够有效地推动血液流动,从而提高心脏的供血和氧气供应。
此外,观察结果显示,多腔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起搏器感染和腔室分流,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风险因素,以确定是否适合将多腔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临床观察还显示,多腔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需要终身的随访和管理。
患者需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起搏器功能的检查和调节,并及时处理任何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此外,患者还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复发风险。
总的来说,应用多腔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还可以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然而,作为一种医疗设备,多腔心脏起搏器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因此,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风险因素和患者本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起搏器术后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起搏器术后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者:许原牟延光苑翠珍郭继鸿文章号:W0849352013-3-20 14:47:16对于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必须进行直流电复律时,应注意这种患者直流电复律时的特点。
目前起搏器的线路均设有除颤保护装置,一般情况下,小于300J能量的电击不会导致起搏器损坏,所以起搏器植入患者接受直流电复律时相对比较安全;此外,双极起搏系统比单极起搏系统因电击出现起搏障碍的机会要少,因此当患者为单极起搏时,如条件允许可在除颤前将单极起搏程控为双极起搏,但应注意程控前须确定患者植入的是双极电极。
牟医师(住院医师):今天查房的患者,男,60岁。
因“胸闷、憋气10年,加重伴心悸2小时”就诊。
患者于10年前活动时出现阵发性胸闷、憋气,伴头晕、乏力,无黑矇、晕厥。
半年前曾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
2小时前突感心悸,胸闷憋气加重,急诊收入院。
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节律匀齐,频率18 7次/分。
根据Vereckei等提出的应用aVR单一导联鉴别诊断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方法对该心电图进行分析,该图中aVR导联呈rSr’型,初始r波时限>40ms,符合该诊断方法的第2步标准,因此,我诊断该图为室性心动过速。
入院体检:脉搏181次/分,血压110/73 mmHg。
胸前左锁骨下区可见手术瘢痕,触及脉冲发生器轮廓。
双肺听诊未闻及啰音。
心率1 81次/分,心律齐,无杂音。
腹部(—)。
电解质、心肌酶、空腹血糖均正常。
初步诊断:三度房室阻滞、心脏起搏器(DDD)植入术后、室性心动过速。
入院后立即行吸氧、心电监护、血压监测,静脉给予胺碘酮治疗,心悸症状消失后再次记录心电图(图2)显示仍为宽QRS波群,且节律匀齐,频率115次/分,aVR导联呈R波,V1导联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如果仍按照Vereckei4步诊断法,该图仍应诊断室速,但是图中12导联的QRS波形、频率均与图1完全不同,对此我感到十分困惑,在此提出讨论。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王立群【摘要】@@ 狭义概念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是指由双腔起搏系统参与诱发和维持的环形运动心动过速.广义概念是指凡因起搏脉冲发生器自身或感知异位心律、干扰信号或相互影响引起的起搏频率异常加快.除PMT外,还常见于快速心房频率时的心室起搏跟随(没有自动模式转换功能起搏器发生房性心律失常时心室跟随)以及肌电位干扰引起快速心室起搏跟随等.本文讨论的是狭义概念上的PMT.【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4页(P264-267)【作者】王立群【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电生理室【正文语种】中文狭义概念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是指由双腔起搏系统参与诱发和维持的环形运动心动过速。
广义概念是指凡因起搏脉冲发生器自身或感知异位心律、干扰信号或相互影响引起的起搏频率异常加快。
除PMT外,还常见于快速心房频率时的心室起搏跟随(没有自动模式转换功能起搏器发生房性心律失常时心室跟随)以及肌电位干扰引起快速心室起搏跟随等。
本文讨论的是狭义概念上的PMT。
PMT是一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起搏器参与的心律失常,心率过快时会影响心脏的充盈及排血量,可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的影响,会损害心功能,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需要尽早识别和诊断并及时处理,掌握其心电图表现及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各种原因导致心室起搏逆传心房,逆传的心房激动启动1个A-V间期产生1个起搏的心室激动,该心室激动再经房室结逆传心房而启动又1个A-V间期,如此反复即形成心动过速(图1)。
PMT实质是一种折返性心动过速。
PMT的发生也要满足折返性心动过速的3大要素:①存在两条传导通路;②其中一条发生单向阻滞;③另一条出现缓慢传导。
具有心房感知和心室触发功能(DDD、VDD、VAT)的双腔起搏器的植入人为地在房室之间增加了1条传导通路,起搏器可以作为前传支,心脏传导系统存在房室逆传(往往房室结作为逆传支)。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腔起搏器植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双腔起搏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3.16%,P<0.05。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心排出量分别为(42.08±4.52)%、(74.21±5.47)次/min、(7.57±2.26)L/min;对照组分别为(33.14±4.71)%、(58.65±5.12)次/min、(4.38±1.74)L/min;差异显著,P<0.05。
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双腔心脏起搏器;慢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律失常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1],起搏器已经成为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见方法,维持心脏跳动,改善患者症状。
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试验对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符合《内科学》中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各项检查明确诊断。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中途退出本次试验者。
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10例,女9例;年龄52~77岁,平均(64.7±2.9)岁;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有4例,III级患者有9例,IV级患者有6例;疾病类型:传导阻滞4例、窦性心律过缓10例、心室自主性心率5例;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53~75岁,平均(64.3±2.8)岁;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有5例,III级患者有10例,IV级患者有4例;疾病类型:传导阻滞5例、窦性心律过缓9例、心室自主性心率5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一例双腔起搏器介导的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与护理
一例双腔起搏器介导的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与护理发布时间:2021-09-17T02:27:59.36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4期作者:张弘梅[导读] 目的如何区分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还是患者本身的心动过速,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张弘梅武汉亚心总医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56摘要:目的如何区分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还是患者本身的心动过速,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
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心电监护、程控及电生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起搏器介导了患者发生心动过速与患者本身的心动过速是有区别的。
通过程控调节可以解决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结论要重视永久起搏器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监测起搏器功能,尽早发现异常及并发症,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保障起搏器最大功效。
关键词: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护理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依赖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在起搏器给人们带来福利健康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留意到起搏器可能带来的一些并发症或者不利因素,尽量避免,以给患者最佳的健康保证。
近年来我院各型起搏器植入及到有效期需要更换起搏器的手术数量不断增加。
但起搏器是经静脉系统植入人体的有创手术,随着植入数量增加和植入患者老龄化,术中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亦日益显现。
近期我们科室发生了一例由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案例,患者本身也存在室速,如何进行区分是患者本身室速还是由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就成了我们的护理的重中之重了,关乎到合理用药的问题,如何针对性的解决患者的不适症状。
所以重视永久起搏器术后观察及护理,可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挥起搏器的最佳功效。
[1] 双腔起搏器以心房跟踪模式工作时,由于房室失同步,逆传 P 波在不应期外被心房感知,引起心室跟踪,并再次出现室房逆传,如此反复循环,形成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 )。
美敦力的PMT干预功能可以在发生PMT时自动识别并通过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而自动终止PMT。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附二例报告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附二例报告
宋建平;刘志华
【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1994(013)003
【摘要】双胫起搏时心房异常感知触发心室起搏可产生的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是双腔起搏的重要合并症。
我院自90年安装双腔起搏器14台,共发生2例PMT。
PMT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环形运动心动过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的心动过速、心房电极感知肌电所致心动过速。
PMT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起搏器心室后心房反拗期(PVARP)安排不当及心房感知灵敏度过高所致。
通过调整起搏参数一般均能有效地终止并预防PMT。
【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宋建平;刘志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1
【相关文献】
1.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1例 [J], 石亚君;卢喜烈
2.反复搏动终止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1例 [J], 李晓东;陈丽敏
3.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 [J], 曹静;杨俊娟
4.DDD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一例报告 [J], 姜宇;朱延华;吴延庆;吴清华;程晓曙
5.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的识别与处理(附5例) [J], 张义勤;骆秉铨;吴强;王彦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8 ·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une 2010,Vol 16,No 3
续时间几秒钟至数 十秒不等 ,诊断为起搏器介导 性 心 动 过 速 。 处 理 :延 长 心 房 不 应 期 ,将 高 限频 率 130次/min降低 至 100次/min.药物控制房性 心 律 失 常 。 2.4 病例 5、6、7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简 介 :曾春芳 (1964一),女 ,副 教授 ,研究 方向为心 电生 理诊治 。
房 起 搏 心 律 ,起 搏 低 限频 率 7O次 /min,频 发 室 性 期 前 收 缩 ,见 一 系 列 起 搏 QRS,频 率 120次/r ain, 24 hl01阵 次 .每 次 均 由 室 性 期 前 收缩 诱 发 ,持 续 1~2 min.诊 断为起搏 器介导性 心动过 速 ,符合起 搏 器 介 导 性 折返 性 心动 过 速 (PMRT),室性 期 前 收 缩逆传一fl,房 ,产生 P’波 ,起搏 器心房感 知、心室触 发 而 引 起 心动 过 速 。处 理 :程 控 起搏 器 延 长 心 室后 心 房 不 应期 ,降低 高 限频 率 ,将 高 限频 率 降低 至 100次/min.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控 制 室性 期 前 收 缩 , 复 查 动 态 心 电 图无 心 动过 速 发 生 。 2.2 病例 2、3临床资料分析
女 ,65岁 ,冠 心 病 Ⅲ度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患 者 , 2006年植入 双腔起搏 器 ,术后 检测起搏器起搏感 知功 能 良好 ,近期 血压增高 ,反复心悸 、胸 闷而入 院 ,常 规心 电图 检 查无 特 殊 .动 态 心 电 图检 查 显 示 窦 性 心 律 ,起 搏模 式 VAT,频 发 房 性 期 前 收 缩 ,短 阵 房 性 心 动 过 速 ,房 性 心 动 过 速 时 P’一P’间期 频 率 110~130次/rain,呈快速 的 VAT工作模 式 .持
两例均为冠心病病窦患者 ,植入双腔起搏器 (DDD)后 出现 心房 颤 动 ,心室 率在 120~150次/min 之间 ,QRs部分为 自身房室结下传 (窄 QRs),部分 为 感 知 f波 触 发 快 的心室 起 搏 频 率 (宽 QrtS),起 搏频率不匀齐 。处理 :将双腔起搏器程控为 VVI 工 作 模 式 ,基 础 起 搏 频 率 60次/rain,胺 碘 酮 静 脉 注 射 及 El服 转 复 心 房 颤 动 ,1例 第 2天 心 房 颤 动 消 失 转 为 窦性 心 律 ,另 1例 转 为 fl,房 扑 动 2:1传 导 ,5 d后 药 物复 律 。 2.3 病例 4临床资料分析
双 腔起搏器作为一 种生理性起 搏辅助装 置 , 已广 泛 应 用 于 临床 ,但 起 搏 器 介 导 性 心 动过 速并 非少 见 ,亦 属 心 脏 急 症 范 畴之 列 ,需 紧 急处 理 为 此 ,我们对近 5年来 7例起搏器介导性 心动过速 患者 的动 态 心 电 图 资料 及 其 临 床 处 理 方法 进 行 分 析 ,现 报告 如 下 :
岭南心血管病杂 志 2010年 6月第 16卷第 3期 doi:10.3969/J.issn.1007—9688.2010.03.017
· 227 ·
论 · 著 ·
双腔起 搏器介 导,姚 震 -(1.海 南 医学 院 心 血 管 病研 究 所 ,海 口 570102;2.湖 南省 湘 潭 市 中心 医 院 ,长 沙 410004)
回顾 性 分 析 7例冠 心病 合 并 起 搏 器 介 导 性 心 动过速 患者 的动 态心 电 图资料及 其 临床处 理方 法
2 结 果
2.1 病例 1临床资料分析 男 ,79岁 ,2008年 因冠 心 病 窦 房 结 功 能 不 良
在 美 国安 装 双 腔 起 搏 器 (DDDR),2009年 来 琼 后 感 觉 阵 发 性 胸 闷 、心悸 就 诊 ,动 态 f l,电 图 显 示 一fl,
1 资 料和 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选择 2005年 至 2010年在海南 医学 院心血管
病研究所 住院,诊断为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 (冠心病 )并起搏器介导性心 动过速 的患者 7例 为 研 究对 象 。男 5例 ,女 2例 ,年 龄 62~86岁 ,中位 年 龄 71岁 。6例 病 态 窦 房结 综 合 征 ,1例 Ⅲ度 房 室 传导阻滞 。 1.2 方 法
摘 要 : 目的 总 结起搏 器介导 性心 动过速 患者 的临床 特征和 处理方 法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7例冠状 动脉 粥 样 硬化性心 脏病 (冠心病 )合 并起搏 器介导性 心动过速 患者 的动态 fl,电图资料及 其 临床处理方法 。结果 病例 1动态心 电图显示 f i,房起搏心 律 ,频发室性 期前 收缩 ,程控起搏 器延 长心室后 心房不应 期 ,降低 高 限频率 ,抗 心 律 失常药 物控制 室性期 前收缩 ,复查 动态心 电 图无 一fl,动 过速发 生 。病例 2、3植 入双 腔起搏器 (DDD)后出现 心 房 颤动 .将双腔起 搏器程 控为 VVI工作模式 ,胺 碘 酮静脉注射 及 IS/服转 复心房 颤动 。病例 4、5、6、7动态心 电图 检查 显示起 搏器介 导性 心动过 速 。药物 控制 f l,律失 常 。结论 起 搏器介 导性 fl,动过 速是 双腔起搏 器植入 后临 床上 最重要 、最 常见 的并 发症 ,应及 时发现 ,尽早 处理 。。 关键 词 :心律失 常 ;心 动过速 :起 搏器 ;动态 心电 图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007—9688(2010)03—02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