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海洋环境概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海洋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所在学校:广西艺术学院
专业:园林建筑设计
年级:2015级
学生姓名:陈磊
学号:1541006014
摘要: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中提维持在中等水平。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Y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处于本底范围内。但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灾害多发等环境问题依旧突出。[1]
中国海域位于亚洲大陆东侧的中纬度和低纬度带,其他各海与大洋之间均有大陆边缘的半岛或群岛断续间隔,基本属封闭性海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中国海域岸线漫长、海域辽阔、岛屿众多,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过去7O多年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了20278种生物,其中包括许多特有属、种和珍稀物种。中国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中国大陆岸线长达18000公里,海域分布有6500多个岛屿.沿海滩涂380万公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重点海域为依托的沿海经济地带。占国土总面积13%的沿海地区承载了全国40%的人口,沿海地区在全国GDP中的比重达到了60%,仅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占全国0.4%的国土面积上聚集了全国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近9%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未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沿海地区还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
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
国家海洋局在京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总结分析中国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海洋事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十年中国海洋发展战略。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包括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和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等五大部分。
报告认为,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中国海洋事业经历了积极的变革和发展,海洋战略地位日渐重要,民族的海洋意识不断增强;海洋管理立法实现突破,海洋法律体系基本建成;海洋战略研究初见成效,发展规划成果显现;海洋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管理迈出新步伐,维权执法全面推进。
报告提出,中国海洋战略可以原则表述为“建设海洋强国”,即以扩大管辖海域和维护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权益为核心的海洋政治战略;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国为中心的海洋经济战略;以近海防御为主的海洋防卫战略和以高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海洋科技战略。
2010年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已初步完成,其基本思想为,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国际海洋事务发展新动向,树立海洋发展全球观。具体战略任务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域使用和海岛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大洋和极地事业、促进海洋科学与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海洋公益服务水平等。[2]
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生态环境状况,2015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部门,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职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主要优势类群无明显变化,河口、海湾、滩涂湿地和海岛等类型保护区生态系统基本稳定,赤潮灾害影响面积较上年明显减少,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综合2011~2015年监测结果,“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基本稳定,污染
主要集中在近岸局部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局部海域赤潮仍处于高发期,绿潮影响范围有所增大。[3]
一、我国海洋现状:
首先,从非生物的角度来说。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区域的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二十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三分之二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近几年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
其次,从生物的角度来说。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并且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对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调查分析,从总体上看,主要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沿岸和近海海域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部分产卵场正在逐步消失,生境丧失或改变等。除了远海海域因离岸较远而环境良好以外,沿岸和近海海域已有相当部分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二、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近年来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2012年我国近海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6910、30030和247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6788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080平方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增加了8870、6990、6 700和152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海域。
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
我国海洋沉积物监测要素主要包括石油类、重金属、砷、多氯联苯、硫化物和有机碳。在我国管辖的海域内共有581个监测点。2012年我国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沉积物中铜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为85%,其余监测要素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6%以上。近岸以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仅个别站位的部分监测要素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全国重点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黄海北部近岸沉积物综合质量状况较差,其余重点海域综合质量良好。黄海北部近岸污染区域集中在大连湾,主要超标要素为石油类、铜、镉和锌,其中石油类含量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同时部分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六六六以及粪大肠菌群等有害物质比例较高。[4]
三、海洋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