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热处理施工方案(优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一、概况
1.编制依据
1.1 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适用范围
2.1 本方案适用于碳素钢(含碳量≤0.35%),普通低合金钢和耐热钢的手工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氧-乙炔焊和埋弧自动焊等焊接接头的热处理。
2.2 对于其它材料和焊接方法,当无设计要求时,也可参照本方案及有关标准要求执行。
3.热处理设备
3.1 TCS-240-1212型微机温度控制箱。
3.2 TCS-360-1224型微机温度控制箱。
3.3 LKW-B-90KW热处理温度控制箱
3.3 LCD型履带式加热器
3.4 LCD型绳式加热器
4.热处理目的
热处理是为了消除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焊接接头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达到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的目的,进一步释放焊缝中的有害气体,防止焊缝的氢脆和裂纹的产生。
二、热处理方法及工艺规范
1、热处理方法
采用现场电加热方法进行热处理:用履带式或绳式加热片对焊口进行电加热,用硅酸铝针刺毯进行保温,用计算机自动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温度控制,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进行温度精确记录。
2、热处理工艺规范
2.1按照DL/T819-200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的规定,升、降温速度应按下述原则控制:
a) 对承压管道和受压元件,焊后热处理升、降温速度为6250/δ(单位为℃/h,其中δ为焊件厚度㎜)且不大于300℃/h。
降温时,300℃/h以下可不控制。
b)对主管与接管的焊件(如管座),应按主管的壁厚计算焊接热处理的升、降温速度;对返修焊件其恒温时间按焊件的名义厚度计算,计算方法见表一。
2.2常用钢的焊后热处理温度与恒温时间(见表一)。
表一:常用钢的焊后热处理温度与时间
2.3 根据工艺要求制定如下热处理工艺参数(见表二)和工艺曲线(见图一):
2.3.1 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二:热处理工艺参数表
2.3.2 热处理工艺曲线
温度
℃ 2h
300℃
时间h
图一:热处理工艺曲线
三、热处理现场工艺措施
3.1加热方法及有关规定
3.1.1对承压管道及其返修焊件的加热,宜采用整圈加热的方法,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3倍,且不小于60mm。
同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周向和径向的温差。
3.1.2热处理时的保温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得小于管子壁厚的5倍,以减少温度梯度。
3.1.3主管(或壳体)与接管的加热,宜采用环形加热的方法,加热宽度应不小于两者中较大厚度的3倍。
3.1.4加热时应力求管道内外壁和焊缝两侧温度均匀。
对水平放置的直径大于273mm的管道或大型部件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宜分区控制温度。
对于厚度大于10mm的管道,应采用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
3.1.44.3 热处理后进行返修或硬度检查超过规定要求的焊缝应重新进行热处理
3.2热电偶安装要求
3.2.1应根据热处理的温度和仪表的型号选择热电偶。
热电偶的直径和长度应根据焊件的大小、加热宽度、固定方法选用。
3.2.2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应以保证测温准确可靠、有代表性为原则。
对于管径大于或等于273mm的管道,测温点应在焊缝中心按圆周对称布置,且不少于两点;水平管道,测温点应上下对称布置;分区控温时,热电偶的布置应与加热装置相对应;当用一个热电偶同时控制多个焊件时,该热电偶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焊接接头上。
3.2.3热电偶固定采用储能压焊的方法,安装时必须保证热电偶的热端与焊件接触良好,热处理结束后应将点焊处打磨干净。
3.2.4热电偶冷端温度不稳定时,必须使用补偿导线,必要时采用补偿措施。
热电偶与补偿导线的型号、极性必须相匹配。
4 测温要求
4.1 热处理的侧温必须准确可靠,应采用自动温度记录。
所用仪表,热电偶及其附件,应经计量检定合格。
4.2 进行热处理时,测温点应对称布置在焊缝中心两侧,且不得少于两点。
水平管道的侧点应上下对称布置。
5.操作方法
5.1 按设计要求或委托方技术要求布置好电加热器。
5.2 温控箱就位,然后打开后门及左右侧门,检查各元件是否松动,接线头是否脱落,并用万用表测试各相间的绝缘情况。
5.3 打开记录仪门,将记录仪从表壳中拉出装上记录纸(请参阅记录仪说明书),设备运输前记录仪固定螺丝必须固定好,否则在运输中由于记录仪在表壳中窜出导致严重损坏。
5.4 将电源A、B、C、O三相四线接入箱体右下面的接线柱上,根据每相功率计算出相电流,并确保导线截面积达标。
5.5 将电偶信号按布置工艺要求相应接入箱体左侧下的热电偶接线柱上,接线时注意极性,红接正极,黑接负极。
5.6 将布置好的电加热器按控温点划分有规律接到箱体后下方的电源输出插座上,接线时将插头的平口对准插座的凸点插入,然后顺时针旋转45°左右。
输出插座上下两个为一对,下边为零线。
每对最大输出功率为10KW。
5.7 接通外接电源,合上空气开关,打开钥匙开关,计算机及仪表带电。
打开计算机电源后按温控系统操作方法,根据设计要求或委托方技术要求,设定工艺温度曲线,设置结束,检查温度、时间参数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转入“运行显示画面”,确定炉号。
该炉正式进入运行状态。
8.注意事项
8.1 操作人员必须说细阅读温度程序控制仪使用说明书,熟悉使用方法才能进行操作作业。
8.2 控制箱使用搬运时必须注意防震,不得在有导电尘埃,腐蚀性、爆炸性气体的场合使用。
设备安装地应保持通风干燥,如条件允许可将设备安装在有空调的房内。
8.3 选择零线时,其截面积应保证不小于相线截面积。
8.4 控制箱工作时,闲置不用的控温点和记录点热电偶输入端正、负极要短接,否则记录仪会出现打点失控现象。
8.5记录仪操作维护请阅记录仪说明书,必须按规程操作。
9热处理报告
应含以下内容:
a) 设备名称
b) 保温方式
c) 升温、保温、降温时间及速度
d) 记录曲线
e) 硬度检查记录等
管道热处理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临沂市新力无损检测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月日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