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教案(天大5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教案
说明
1.本教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配合使用,具体内容详见多媒体课件。

2. 参考教材: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5版)
3. 编者:向建敏
武汉工程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2013.8. 修订
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CHAPTER 1 THE PVT RELATION OF GASES 基本要求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及压缩因子图。

[理解]维里方程、实际气体的液化与临界性质及对应状态原理[了解]理想气体模型及分子间力。

基本内容
§0 绪论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 理想气体混合物
§1.3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1.4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1.5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重点难点
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压缩因子。

难点:临界点。

教学方法运用自制多媒体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4学时(含绪论1学时)。

教学安排共二次课,每次课2学时
第一次课
[基本内容]§0 绪论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 理想气体混合物
[基本要求]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了解:物理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与发展状况。

[重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作业] 1-3.4.5.7
第二次课
[基本内容]§1.3 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1.4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1.5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基本要求]
掌握:范德华方程及压缩因子图。

理解:维里方程、实际气体的液化与临界性质及对应状态原理
了解:超临界状态。

[重点难点]
重点:范德华方程、压缩因子。

难点:临界点。

[作业]1-9.11.13.17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CHAPTER 2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基本要求
[掌握]pVT变化、可逆相变化及不可逆相变化、化学变化中热力学函数U、H的变化及热与功的计算。

[理解]状态函数、内能、焓的定义;恒容热、恒压热、摩尔热容、平均摩尔热容、相变焓、反应进度、标准态等的定义;标准摩尔反应焓、
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恒压反应热、可逆过程、等
温可逆功、可逆绝热功等概念及计算公式。

[了解]系统与环境分类、广延性质与强度性质、平衡态、过程与途径;焦耳实验、节流膨胀、焦-汤系数。

基本内容
§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恒容热、恒压热,焓
§2.4 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2.5 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2.6 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
§2.7 相变化过程
§2.9 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
§2.10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2.11 节流膨胀与焦耳–汤普逊效应
重点难点
重点:(1)热力学第一定律;恒压热、恒容热及焓。

(2)过程热的计算:标准热容;标准相变焓;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燃烧焓。

(3)可逆体积功的计算
难点:状态函数法。

教学方法运用自制多媒体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0学时。

教学安排共五次课,每次课2学时。

第一次课
[基本内容]§2.1 热力学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基本要求]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状态函数、内能。

了解:系统与环境分类、广延性质与强度性质、平衡态、过程与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

难点:状态函数。

[作业]2-1.2.3.4
第二次课
[基本内容]§2.3 恒容热、恒压热,焓
§2.4 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基本要求]
掌握:恒容热,恒压热及焓。

理解:焓的定义。

[重点难点]
重点:焓。

难点:焓的实质。

[作业]2-5.7.11
第三次课
[基本内容]
§2.5 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2.6 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理想气体绝热可逆
过程方程式
[基本要求]
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及焓。

理解:可逆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及焓只是温度的函数。

难点:热力学可逆过程。

了解:焦耳实验。

[作业]2-13.15.16
第四次课
[基本内容]
§2.7 相变化过程
§2.9 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基本要求]
掌握:可逆相变化及不可逆相变化中热力学函数U、H变化的计
算。

理解:相变焓、反应进度、标准态等的定义
[重点难点]
重点:相变焓。

难点:不可逆过程的相变焓。

[作业]2-21.22.25.28
第五次课
[基本内容]§2.10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
标准摩尔反应焓
§2.11 节流膨胀与焦耳–汤普逊效应
[基本要求]
掌握:化学变化中热力学函数U、H的变化及热与功的计算。

理解: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恒压反应热、可逆过程、等温可逆功、可逆绝热功。

了解:节流膨胀。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变化中热力学函数U、H的变化及热与功的计算。

难点:燃烧及爆炸反应的最高温度。

[作业]2-2.32.33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CHAPTER 3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基本要求
[掌握] 熵判据、亥姆霍兹判据及吉布斯判据及其应用条件;各种过程的△S、△A及△G的计算方法及技巧;热力学基本方程并会运用推导
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克拉佩龙、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定律、规定熵、标准反应熵、熵增原理、卡诺循环;在特定条件下△A及△G的物理意义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熵增原理;亥姆亥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的引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建立及标准熵的含义。

基本内容
§3.1 卡诺循环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 熵、熵增原理
§3.4 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3.5 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3.6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3.7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3.8 热力学基本方程
§3.9 克拉佩龙方程
§3.10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
重点难点
重点:1.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熵变的计算。

2.热力学第三定律、亥姆霍兹函数及吉布斯函数。

3.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的应用
难点:熵的引出及熵变的计算。

教学方法运用自制多媒体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0学时
教学安排共五次课,每次2学时
第一次课
[基本内容] §3.1 卡诺循环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
[基本要求]
掌握:熵的定义。

理解:第二定律的内容、卡诺循环。

[重点难点]
重点:熵的定义。

难点:熵的引出。

[作业]3-1.2
第二次课
[基本内容]§3.3 熵、熵增原理
§3.4 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PVT变化过程的熵变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PVT变化过程的熵变计算
难点:PVT均发生变化过程的熵变计算
[作业]3-7.9.10
第三次课
[主要内容]
§3.5 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3.6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相变过程及化学反应过程的熵变计算
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标准反应熵、熵增原理。

了解:熵增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相变过程及化学反应过程的熵变计算。

难点:不可逆相变过程的熵变计算。

[作业]3-13.14.17
第四次课
[基本内容]§3.7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3.8 热力学基本方程
[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过程的△A及△G的计算方法。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A及△G的计算方法。

难点:热力学基本方程的导出。

了解:亥姆亥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的在特殊情况下的物理意义。

[作业]3-19.20.21
第五次课
[基本内容]§3.9 克拉佩龙方程
§3.10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基本要求]
掌握:克-克方程及Maxwell公式。

理解:其它重要关系式。

[重点难点]
重点:克-克方程及Maxwell公式。

难点:热力学公式的推导及证明。

[作业]3-24.25.29.33.36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
Chapter 4 Thermodynamics of Components’ System
基本要求
[掌握] 偏摩尔量、化学势的定义;理想气体及理想液态混合物中B组分的化学势;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及其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计
算。

[理解] 组成可变的多相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用化学势表达的适用于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平衡判据;逸度、活度的概念;吉-杜方程;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概念及混合性质。

[了解] 偏摩尔量之间的关系;真实气体的化学势;分配定律;逸度及活度参考态的选择,逸度的计算及普遍化逸度因子图。

基本内容
§4.1偏摩尔量
§4.2化学势
§4.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4.4拉乌定律和亨利定律
§4.5理想液态混合物
§4.6理想稀溶液
§4.7稀溶液的依数性
§4.8逸度与逸度因子
§4.9活度与活度因子
重点难点
重点: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及其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计算。

难点:化学势的表达式;逸度与活度。

教学方法运用自制多媒体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6学时。

教学安排共三次课,每次课2学时。

第一次课
[基本内容] §4.1偏摩尔量。

§4.2化学势。

§4.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基本要求]
掌握偏摩尔量、化学势的定义;掌握理想气体化学势表达式
理解组成可变的多相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理解用化学势表达的适用于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平衡判据。

[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学势表达的适用于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平衡判据。

难点:组成可变的多相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作业] 4.1;4.3;4.4;4.8
第二次课
[基本内容]
§4.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4.5 理想液态混合物。

§4.6 理想稀溶液。

[基本要求]
掌握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及其应用。

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中B组分的化学势;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的应用。

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模型
[重点难点]
重点: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具有最大正偏差和最大负偏差的系统。

[作业] 4.10;4.13;4.16;
第三次课
[基本内容]§4.7稀溶液的依数性。

§4.8逸度与逸度因子。

§4.9活度与活度因子。

[基本要求]
掌握 稀溶液依数性的计算。

理解 逸度因子与活度因子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稀溶液依数性的计算;逸度、活度的概念。

难点:用逸度、活度表示的化学势表达式。

[作业] 4.17;4.21;4.24;4.26
第 五 章 化学平衡
Chapter 5 The Chemistry Equilibrium
基本要求
[掌握] 用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的方法;用范特霍夫方程计算
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用热性质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理解] 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和特性;以逸度、分压、浓度、活度、摩尔分数
表示的平衡常数的定义和特性,以及它们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了解] 同时平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的推导;范特霍夫方程的推导;混合物的化学平衡。

基本内容
§5.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5.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5.3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5.4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5.5同时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
§5.6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5.7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重点难点
重点:用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难点:θ∆m r H 不为常数时,不同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运用自制多媒体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安排 共三次课,每次课2学时。

第一次课
[基本内容] §5.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5.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基本要求] 掌握用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掌握有纯凝聚
相时的标准平衡常数; 掌握用基础数据计算298K 时的标准平
衡常数;理解其它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用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 掌握用基础数据计算298K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

难点:其它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作业] 5.21;5.3;5.6
第二次课
[基本内容] §5.3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5.4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基本要求]
掌握 不同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理解 压力,惰性组分,反应物配比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难点:θ∆m r H 不为常数时,不同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作业] 5.12;5.14;5.16
第三次课
[基本内容] §5.5同时反应平衡组成的计算。

§5.6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5.7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基本要求] 本次课均为了解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难点:本次课均为难点。

[作业] 5.20,5.24,5.24,5.26
第六章相平衡
Chapter 6 The Phase Equilibrium
基本要求:
1 掌握各类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中点、线、面的含义,会用相律分析相图,
用杆杠规则计算,了解精馏原理及其结果。

2 对二组分气液液平衡相图,要求同4.1。

3 对二组分的液固平衡相图,了解实验绘制相图的热分析法和溶解度法,
掌握相图中点、线、面的含义,会用相律分析相图,用杆杠规则计算,绘制冷却曲线并进行相变化分析。

4 掌握相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基本内容:
§6.1相律
§6.2杠杆规则
§6.3单组分系统相图
§6.4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5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6精馏原理
§6.7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6.8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
§6.9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
§6.10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律及其应用,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难点:含化学变化和相变焓系统相律的应用,生成化合物的凝聚系统相图。

教学方法:运用自制多媒体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8学时
教学安排:共四次课,每次课2学时。

〔第一次课〕
(1)基本内容:§6.1相律
§6.2杠杆规则
§6.3单组分系统相图
(2)基本要求:理解相律中各项符号的意义,会具体分析应用;掌握杠杆规则及其应用。

(3)重难点:重点:相律分析及杠杆规则的应用
难点:相律对含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系统的应用(4)作业:6.1;6.2;
〔第二次课〕
(1)基本内容:§6.4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5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2)基本要求:理解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的来源,对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和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掌握:
①图中点、线、面的含义;
②相律分析;
③相变化分析;
④杠杆规则应用。

(3)重难点:重点:各类气液平衡图形分析;
难点:具有最大正偏差和最大负偏差的系统。

(4)作业:6.4;6.5;
〔第三次课〕
(1)基本内容:§6.6精馏原理
§6.7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6.8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
(2)基本要求:理解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了解精馏原理;掌握:
⑤图中点、线、面的含义;
⑥相律分析;
⑦相变化分析;
⑧杠杆规则应用。

(3)重难点:重点:各类气液平衡图形分析;
难点:具有最大正偏差和最大负偏差的系统。

(4)作业:6.10;6.12;
〔第四次课〕
(1)基本内容:§6.9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
§6.10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2)基本要求:对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和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要求掌握:
①图中点、线、面的含义;
②相律分析;
③相变化分析;
④杠杆规则应用;
⑤冷却曲线的绘制及其分析。

(3)重难点:重点:本次课内容均为重点
难点:生成稳定和不稳定化合物的系统,固态部分互溶系统。

(4)作业:6.15;6.16;6.19;6.21
第七章电化学
Chapter 7 ELECTRICAL CHEMISTRY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形式及其各物理量的意义;
2.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平均质量摩尔浓度的概念和计算;
3.离子强度的概念和计算;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4.可逆电池的条件;
5.极化作用和超电势的概念。

[熟练掌握]
1.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电导测定的应用;
2.掌握常见的可逆电极的构成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3.根据电池图式写出电极和电池反应以及根据所给反应方程式设计可逆电池的方法;
4.应用能斯特方程和能斯特公式以及标准电极电势数据计算各种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5.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
6.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7.引起极化的原因及结果;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一般了解]
1.离子迁移数的有关概念;
2.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及离子互吸理论;
基本内容
§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7.2 离子的迁移数
§7.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7.4 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7.5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7.6 原电池热力学
§7.7 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7.8 电极的种类
§7.9 原电池设计举例
§7.10 分解电压
§7.11 极化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及其计算;
3.电化学基本方程-----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标准电极电势以及电极电势与电极反应各组分活度之间的关系;
4.根据电池图式写出电极和电池反应以及根据所给反应方程式设计可逆电池的方法;
5.可逆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及其应用。

难点:设计可逆电池;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教学方法运用自制多媒体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安排共五次课,每次课2学时。

第一次课
[基本内容]§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7-2 离子的迁移数
§7-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基本要求]
1.了解电化学的研究内容;熟悉电化学中常见的术语和规定;
2.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理解法拉第电解定律的形式及其各物理量的意义;
3.理解离子的电迁移现象;了解离子迁移数的定义、计算和测定方法;
4.理解掌握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和法拉第定律;离子迁移数的计算;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定义。

难点:理解离子电迁移现象;离子迁移数的计算。

[作业] 习题7.2 、7.5
第二次课
[基本内容]§ 7-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7-4 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7-5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导测定的计算和应用;
2.理解离子强度的概念和计算;理解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计算;
3.理解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平均质量摩尔浓度的概念和计算;
4了解离子互吸理论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5理解可逆电池的条件;掌握电池图式写法和规定;能够根据电池图式写出电极和电池反应;
6了解韦斯顿标准电池的构成、应用;了解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电导测定的计算和应用;理解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平均质量摩尔浓度的概念和计算;电池图式的写法和要求;。

难点:电解质溶液理论的理解。

[作业]习题9.7、9.10 、9.13 、9.17
第三次课
[基本内容]§ 7-6 原电池热力学
§7-7 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基本要求]
1.理解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式;
2.理解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
3.理解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和应用。

理解掌握电化学有关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的相关规定;
4.理解电极电势与电极反应各反应组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即能斯特公式和计算。

5.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6.了解液体接界电势及其消除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及其计算;能斯特方程;可逆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难点:电池反应和恒压非体积功为零的化学反应的区别;电极电势的相关规定。

[作业] 习题7.20 、7.22、7.25
第四次课
[基本内容] §7-8 电极的种类
§7-9 原电池设计举例
[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常见的可逆电极的构成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2. 能够根据电池图式写出电极和电池反应以及根据所给反应方程式
设计可逆电池;
3. 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计算及其应用的方法和题型;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可逆电极的构成要素和常见的可逆电极的构成;
可逆电池的互译;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计算及其应用的方法和题型。

难点:根据所给电池反应方程式设计可逆电池。

[作业]习题7.35、7.37 、7.39、7.40
第五次课
[基本内容]§7-10 分解电压
§7-11 极化作用
§7-12 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极化作用和超电势的概念;
2.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种类以及影响因素;
3.了解测定极化曲线的方法;
4.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极化的差别;
5.掌握判断电解时电极反应发生的优先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极化作用和超电势;极化电极电势;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极化的差别;掌握判断电解时电极反应发生的优先原则。

难点:极化产生的原因和超电势;超电势对电解时电极反应的影响。

[作业]习题7.41
第八章量子力学基础
Chapter 8 The Baisis of quantum
基本要求:
1.了解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2.理解量子力学基本假定,懂得如何描述微观粒子相图的状态、可测量的力学量与状态的关系,以及微观粒子系统运动方程的特点。

3. 掌握与时间无关的薛定谔方程,了解根据边界条件和归一化条件求解薛定谔方程所得解--波函数、能级的意义。

4. 掌握薛定谔方程对势箱中粒子平动的求解。

理解平动波函数、平动能级和平动量子数的意义。

5. 了解薛定谔方程对线型钢性转子转动和对谐振子振动的求解,理解振动和转动波函数、振动和转动能级、振动和转动量子数的意义。

6. 了解薛定谔方程对氢原子和类氢离子中电子运动的求解,理解电子波函数、原子轨道以及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的意义。

7.了解鲍里原理,略知光谱项和多电子原子量子数的知识。

8. 了解分子轨道理论。

9.了解分子光谱。

基本内容:
§8.1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
§8.2势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求解
§8.3一维谐振子
§8.4二体刚性转子
§8.5类氢粒子及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8.6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8.7分子光谱简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量子力学基本假定,势箱中粒子、谐振子和刚性转子薛定谔方程的解及其含义。

难点:类氢粒子薛定谔方程的解,光谱项,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方法:运用自制多媒体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0学时
教学安排:共五次课,每次课2学时。

〔第一次课〕
(1)基本内容:§8.1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
§8.2势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求解(1)(2)基本要求:理解量子力学的各项基本假定及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理解本征方程、本征函数、本征值等概念;掌握一维势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求解及解的意义。

(3)重难点:量子力学的各项基本假定,一维势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的求解。

(4)作业:8.1;
〔第二次课〕
(1)基本内容:§8.2势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求解(2)
§8.3一维谐振子
§8.4二体刚性转子
(2)基本要求:理解三维势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的解,了解谐振子和刚性转子的量子力学处理方法,理解中心力场近似;掌握上述解的含义。

(3)重难点:三维势箱、谐振子和刚性转子薛定谔方程解的含义;中心力场近似。

(4)作业:8.2
〔第三次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