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狂犬病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狂犬病PPT学习课件PPT学习教案【31页】

狂犬病PPT学习课件PPT学习教案【31页】
第20页/共31页
临床表现
兴奋期 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恐怖表情,多动,易激惹。恐水、怕风为突出表现。体温常升高(38℃~40℃)。恐水为本病的特征。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常因声带痉挛伴声嘶、说话吐词不清,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绀。
第29页/共31页
第30页/共31页
第9页/共31页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入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第10页/共31页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被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20%,被病狼咬伤后为50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地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和延髓)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Negri小体,为狂犬病毒的集落,最常见于海马的大锥体细胞和小脑的浦肯野(Purkinje)细胞中。该小体位于细胞浆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0μm,染色后呈樱桃红色,具有诊断意义。
第23页/共31页
临床表现
上述为狂躁型临床表现。 麻痹型(静型)少见。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常见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呈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
第24页/共31页
预后:
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其病死率达100%。
预防
预防注射方法暴露前预防:接种3次,每次2 ml,肌注,于0、7、21日进行;2~3年加强注射一次暴露后预防:共接种5次,每次2ml,肌注,于0、3、7、14和30日完成,如严重咬伤,可全程注射10针,于当日至第6日每日一针,随后于10、14、30、90日各注射一针。

2024年度狂犬病预防控制ppt课件

2024年度狂犬病预防控制ppt课件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避免与陌生犬只接触,防止被咬伤;处理动物伤口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3
02
01
7
2024/2/3
02
CHAPTER
动物咬伤处理与疫苗接种策略
8
2024/2/3
立即冲洗伤口
消毒处理
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狂犬病预防控制ppt课件
1
2024/2/3
目录
狂犬病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动物咬伤处理与疫苗接种策略暴露前预防与健康教育普及工作部署暴露后处置流程优化及实践经验分享政策法规背景与行业标准解读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工作方向
2
2024/2/3
01
CHA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R
狂犬病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
3
2024/2/3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01
02
03
04
26
2024/2/3
疫苗生产企业应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宠物医疗机构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
诊断试剂企业应提高产品准确性和可靠性
各方应共同营造狂犬病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27
2024/2/3
06
CHAPTER
定期为宠物洗澡、清洁宠物用具,保证宠物的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一旦发现宠物出现异常症状,如狂躁、攻击性强等,应及时带宠物就诊,并告知医生宠物的接触史。
17
2024/2/3

2024版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珍藏版

2024版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珍藏版

疫情监测体系不完善
狂犬病疫情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疫情 报告和监测工作存在滞后性,影响防 控效果。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严重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较为普遍,增加了 狂犬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
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狂犬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疫苗 接种率有望持续提高,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数据可用性评估
分析疫情数据是否可用于指导狂犬 病防控工作。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01
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疫情监测数据、病原学监 测结果等信息,对狂犬病疫情
进行风险评估。
0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狂犬病 疫情划分为不同预警级别。
03
预警信息发布
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狂犬病疫 情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
护措施。
04
预警响应措施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采取相应 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狂犬病防控意识不足 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程度和防控意识 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工作存在漏洞,导 致狂犬病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易形 成疫情传播隐患。
病毒变异与耐药性
病毒变异
狂犬病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毒力、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的 改变。
耐药性
目前尚未发现狂犬病病毒对任何药物产生耐药性,但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 病毒基因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
实验室检测方法
03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样本,接种于易 感动物或细胞培养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 免疫学方法鉴定病毒。

狂犬病ppt课件

狂犬病ppt课件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1 2
3
动物咬伤
被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接触感染病毒动物的唾液或伤口渗出液也可能传播狂犬病。
母婴传播
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可通过感染的母亲传给新生儿。
狂犬病的危害
高致死率
如果不及时治疗,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为100%。
预防重要性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是控制狂犬病的关键。
避免误诊建议
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了 解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 关接触史。
03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
狂犬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狂犬病发生
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发生 的最有效手段,通过产生免疫应
答,降低感染风险。
保护人类健康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感染,如 果不及时接种疫苗,一旦感染,几 乎无法治愈。
狂犬病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狂犬病概述 • 狂犬病的症状与诊断 •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 • 狂犬病的治疗与康复 • 狂犬病的预防教育与宣传
01
狂犬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 系统。
特点
具有高度致死性,通常由携带病 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染给人。
社会经济影响
狂犬病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02
狂犬病的症状与诊断
狂犬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
晚期症状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乏力、食 欲不振等。
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昏迷等,甚至 死亡。
中期症状
极度恐惧、焦虑、失眠、行为异常等 。
狂犬病的诊断方法

《狂犬病》ppt课件

《狂犬病》ppt课件

《狂犬病》ppt课件•狂犬病概述•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预防措施•狂犬病诊断与治疗手段•并发症与后遗症处理•总结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狂犬病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急性脑炎和脊髓炎。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犬、猫等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动物体液等途径感染。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神经系统,沿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导致急性脑炎和脊髓炎。

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3个月。

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出现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标准与分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具体标准包括:有被犬、猫等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的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狂犬病毒抗体阳性。

分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可将狂犬病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类。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中型患者症状明显,病程较长;重型患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02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全球疫情分布我国疫情概况疫情变化趋势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国家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随着全球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加强,一些国家已经成功控制了疫情,但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病例报告。

030201全球及我国疫情现状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接触动物机会较多的人群。

易感人群犬是狂犬病的主要动物宿主,其他动物如猫、狼、狐狸等也可感染并传播病毒。

动物宿主不同动物宿主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不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也有所差异。

宿主与病毒关系易感人群与动物宿主传播因素及危险因素传播方式狂犬病主要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或组织而感染。

2024年度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ppt(最新资源)

2024年度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ppt(最新资源)
传染病学狂最犬新病资P源PT) 课件ppt(
2024/3/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3
• 狂犬病概述 • 狂犬病流行病学 • 狂犬病疫苗与免疫接种 • 狂犬病治疗与护理 •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 • 狂犬病防控策略与挑战
2
01
狂犬病概述
2024/3/23
3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发病机理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周围神经, 沿着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复制,导致急性 脑炎和周围神经炎症。
临床表现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3个月。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等 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出现恐水、恐风、恐光等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 逐渐出现狂躁、兴奋、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宣传教育
动物管理
开展狂犬病知识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4
加强动物管理,减少流 浪犬数量,控制动物间
疫情传播。
面临的主要挑战及问题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足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覆盖率低,存在免疫空白 。
公众防范意识不强
部分公众对狂犬病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 。
2024/3/23
疫情监测体系不完善
部分地区疫情监测体系不健全,难以及时发 现和报告疫情。
并处理并发症。
17
患者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 消化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机 体抵抗力。
2024/3/23
预防再次暴露

狂犬病的防治PPT课件【31页】

狂犬病的防治PPT课件【31页】
约50~80%病人已愈合的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发 痒、刺痛或虫爬、蚊走感。
17
临床表现
兴奋期:持续1~3天 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恐惧,烦燥,对水、风、声等刺 激敏感,导致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 体温40℃以上,大汗,唾液分泌增加,乱吐唾液,心率 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神志大多清醒; 因声带痉挛伴声音嘶哑,吐字不清; 部分病人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多在 发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6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 接触家犬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男性多 于女性。
流行特征 温血动物传染病,分布广泛,以家犬密度大的地方多见; 全年发生,冬季发病率略低。
7
2009年1至6月全国狂犬病发病情况
数值
250
200
150
发病人数
25
疫苗注射
暴露前预防:适用于高危人群如兽医、山洞探险者、相关实验人员、 动物管理员,0、7、21天各2ml肌肉注射;2~3年加强注射一次;
暴露后预防:咬伤后注射越早越好 一般患者接种5次,0、3、7、14、30各接种一次; 严重咬伤患者接种10次,前6天每日一针,10、14、30、90天各 1针。 1年内再次咬伤者,0、3天各接种一次;1~3年内再次咬伤,0、 3、7各接种一次;超过3年,重新接种。
广东省茂名市120例狂犬病患者潜伏期中位数37天,最 短4天,最长7年29天;
湖北省武汉市66例狂犬病患者潜伏期均数46天,最短 14天,最长14个月。
16
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分为三期 :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①前驱期:持续2~4日
低热、倦怠、乏力、头痛、烦躁、恐惧、恶心、周身不 适等症状。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 喉紧缩感。

狂犬病ppt课件

狂犬病ppt课件

02
CATALOGUE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狂躁型
患者表现出极度狂躁和攻击性, 同时可能伴有畏光、怕水、呼吸 困难等症状。
麻痹型
患者初期出现疲劳、头痛、发热 等症状,随后出现肢体麻痹、面 瘫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 竭。
狂犬病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01
02
03
04
1.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被犬类或其他动 物咬伤或接触过可能携带病毒
提供即时的免疫保护。
狂犬病人的护理和管理
隔离和观察
狂犬病人应该被隔离,以避免病 毒传播。同时,他们应该被密切 观察,以监测病情的发展和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管理
狂犬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和其他不 适症状,因此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 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心理支持
狂犬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而感到 恐惧、焦虑和不安,因此需要提供 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病情。
病原学
狂犬病毒是一种弹状病毒,属于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病毒表面有糖蛋白和神经 氨酸酶两种主要成分,其中糖蛋白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与病毒的致病性和 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传染源
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 犬,其次是其他携带病毒 的动物,如猫、狼、狐等 。
传播途径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病 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 黏膜侵入人体。
狂犬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治愈率
如果狂犬病患者得到了及时的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那么他们的治愈率 通常是非常高的。然而,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或者治疗不当,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导致死亡。
预后

狂犬病ppt课件幻灯片

狂犬病ppt课件幻灯片

动物运输环节监管
规范动物运输管理,确保运输过程中动物的 健康和安全。
动物交易环节监管
加强对动物交易市场的监管,防止疫病在交 易过程中传播。
动物诊疗环节监管
规范动物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 量,确保动物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跨部门协作机制优化建议
01
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
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加强各部门 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
然而,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基 因突变或重组,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
实验室检测方法
01
02
03
04
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主要 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抗 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方法。
病毒分离是诊断狂犬病的金标 准,但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可用于快 速诊断狂犬病,但存在一定的
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动物源性传染病概述及危害
动物源性传染病定义
01
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类疾病的传染性疾病。
危害程度
02
可导致人类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
大影响。
狂犬病作为动物源性传染病的代表
03
通过动物咬伤或接触传播,致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防控体系框架构建要素
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 ,为防控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病毒在伤口处侵入肌肉细胞,并在其中进行复制,随后通过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
在神经系统中,病毒沿神经轴突逆向传播至大脑,并在其中大量复制,导致急性脑 炎和死亡。
病毒遗传变异特点
狂犬病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长度约为12kb。
狂犬病病毒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不同毒株间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小。

狂犬病知识幻灯片(含解说词)PPT优秀课件

狂犬病知识幻灯片(含解说词)PPT优秀课件
• 糖蛋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 • 核糖核蛋白
6
狂犬病病毒的生存条件
➢ 狂犬病病毒在 pH3~11稳定 ,可在-70℃或冻干于0~4℃ 保存时存活多年。
➢ 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乙醇、酸、碱等多种物质敏感。 ➢ 狂犬病病毒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 ➢ 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
迮文远等. 《 计划免疫学》第二版. 2001
狂犬病临床分期
➢ 狂犬病的临床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 潜伏期 ✓ 前驱期 ✓ 急性发作期 ✓ 昏迷及死亡
11
狂犬病的潜伏期
➢ 狂犬病病毒的潜伏期大多为1至3个月,但也可短至一周, 或长达几年。
➢ 被动物咬伤部位、伤口的严重程度,以及伤口感染病毒的 量等因素影响着潜伏期的长短。
使用方法
➢ 如解剖学结构可行,应按推荐剂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 润注射到伤口周围,同时应避免多次重复针刺进伤口。
➢ 假如手指或足趾需要浸润注射,必须小心进行以防止引起 间隔综合征。
➢ 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免疫制剂时,应将其 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肉。
➢ 伤口严重或有多处伤口(特别是幼儿),按常规剂量不足 以浸润注射伤口周围的,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疫制剂适 当稀释到足够体积再进行浸润注射。
40
被动免疫 — 为人体提供最及时的保护
41
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的原理 (RIG) [20,21]
在第 0,3,7,14,28天使用单剂量HDCV后狂犬病毒抗体滴度的变化。
100
安全区 (active immunization)
10
GMT (IU/ml)
0.51
WHO 血清阳转标准
0,1
狂犬病危险区域,需要被动免疫

狂犬病讲课PPT课件

狂犬病讲课PPT课件

PART SIX
狂犬病的宣传教 育
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狂犬病是一种致 命的病毒感染, 每年全球有数万 人死于该病。
狂犬病在发病后 几乎无法治愈, 因此预防至关重 要。
公众对狂犬病的 认识不足往往导 致感染风险增加, 因此提高公众认 识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机构 应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狂犬 病的重视程度, 减少感染风险。
PART FIVE
狂犬病的预防措 施
控制传染源
及时处理:发现疑 似狂犬病患者,应 立即隔离观察和治 疗
疫苗接种:对高危 人群进行狂犬疫苗 接种,提高免疫力
动物管理:对家养 动物进行登记和管 理,防止动物携带 病毒
宣传教育:加强狂 犬病预防知识的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 意识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接触可能 携带病毒的动 物,如狗、猫
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与接种方法
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需要在咬伤后尽快进行,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疫苗接种一般需要注射5针,分别在咬伤后第1、3、7、14、28天接种 接种疫苗期间,需要忌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避免剧烈运动
肢体软弱无力 肌肉痉挛 吞咽困难 怕水怕风
狂犬病的死亡原因
呼吸衰竭:由于病毒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导致呼吸衰竭
心脏疾病:狂犬病毒引起心肌 炎等心脏疾病,导致心脏骤停
休克:病毒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毒影响多 个器官功能,导致多器官功能 衰竭
PART FOUR
狂犬病的诊断与 治疗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海报等资料,发放给公众,以便他们随时了解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2024年度《狂犬病病毒》PPT课件

2024年度《狂犬病病毒》PPT课件

2024/2/2
20
免疫应答机制剖析
免疫应答过程
疫苗接种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体液免疫 主要产生中和抗体,阻止病毒在细胞间的传 播;细胞免疫则通过杀伤感染细胞来清除病 毒。
免疫记忆形成
疫苗接种后,机体会形成长期免疫记忆,当 再次接触病毒时,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有效防止病毒感染。
2024/2/2
25
未来挑战及应对策略
未来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狂犬病防 控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疫苗接种覆盖率不均、疫 情监测难度加大、跨区域传播风险增加等。
应对策略
为应对未来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 政策引导和投入,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和质量;二是 完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三 是加强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共同应对狂犬病的跨区 域传播风险;四是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狂犬病 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狂犬病病 毒的R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2024/2/2
16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免疫层析试纸条
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试纸条上,通过毛细作用使样本中的病毒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可 见的线条,从而判断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将特异性抗体与胶体金颗粒结合,形成可见的红色或紫色斑点, 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2024/2/2
26
07 总结与展望
2024/2/2
27
课件内容回顾
狂犬病病毒的基本特性
病毒形态、基因组结构、复制策略等。
狂犬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
动物咬伤、病毒进入神经系统等。
狂犬病病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024版年度狂犬病ppt课件下载

2024版年度狂犬病ppt课件下载

01狂犬病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Chapter狂犬病定义与传播途径狂犬病定义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害程度流行病学特点危害程度国内外发病现状及趋势分析国内发病现状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是全球狂犬病高发国家之一。

国外发病现状发达国家狂犬病发病率较低,部分国家已经消灭了狂犬病。

趋势分析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和流浪犬只管理加强,预计未来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将继续下降;同时需要关注新型狂犬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和传播。

预防措施与政策支持预防措施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狂犬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狂犬病挑战。

02病原学与发病机制探讨Chapter狂犬病毒生物学特性介绍病毒复制与增殖病毒形态与结构狂犬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并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

病毒遗传与变异感染过程与临床表现分析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01潜伏期与发病期02临床表现与分型03免疫应答及抗体产生机制剖析天然免疫应答人体在感染狂犬病毒后会启动天然免疫应答,产生干扰素等抗病毒物质。

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方面,其中体液免疫主要产生中和抗体来清除病毒。

抗体产生与保护机制中和抗体是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关键物质,能够有效地中和病毒并阻止其感染细胞。

慢性感染与潜伏期问题探讨慢性感染现象与原因潜伏期长短与影响因素潜伏期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03诊断方法与标准制定依据Chapter临床表现诊断误区病史采集030201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误区提示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与进展病毒分离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制定背景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对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意义阐述统一诊断标准有利于提高狂犬病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

诊断标准制定背景和意义阐述鉴别诊断技巧和注意事项鉴别诊断技巧掌握注意事项04治疗方案选择及效果评估Chapter药物治疗策略部署和执行情况回顾药物治疗方案执行情况回顾免疫接种方案优化建议疫苗接种种类接种程序优化营养支持等辅助措施推广应用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一)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对神经细胞有强大亲和力
致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期: ◆狂犬病毒小量繁殖 ◆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
◆停留1-2周或更久
2.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期:
病毒 3mm/h 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 再大量繁殖 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 脊髓的背根神经节
◆狂犬常以舌舔伤口处,
◆声音嘶哑,流涎增多,吞咽困难。 ◆狂暴不安,攻击人畜,下颌下垂, 尾巴下垂并夹于两后肢之间。 ◆因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亡。
五.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WBC N (二)病原学检查:
1.抗原检查
◆免疫荧光检测技术检测抗原,取角膜印片等 2.病毒分离 ◆取唾液、脑脊液、泪液等分离病毒 3.内格里小体检查
陈佩斯的猫
冯巩的猫
2.传播途径: (1)咬伤:主要途径
(2)病犬病毒
唾液
伤口
(3)接触:如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
(4)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5)角膜移植传播也有报导
(三)易感人群: 1.人群普遍易感 2.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发病率:
15-30% 3.被病狼咬伤后发病率为: 50-60%
病兽咬伤后发病因素: ◇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发病机会多 ◇咬伤严重性:伤口深大,数目多发病率高 ◇伤口处理:及时、彻底 ◇衣着厚薄 ◇狂犬疫苗注射: 及时、全程、足量 ◇被咬伤者免疫功能强弱
狂犬病
一.概述 ◆定义: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特征:
◇四恐:恐水、恐声、恐风、恐惧不安
◇咽肌痉挛 ◇进行性瘫痪等 ◆病死率几乎100%
二.病原学 1.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 2.有4个血清型,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
主要侵犯:
◆脑干、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
3.向各器官扩散期:
狂犬病毒
沿着神经通道向周围播散
从分泌液中排出,常见于唾液中
(二)症状出现机制: 1.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
吞咽肌、呼吸肌痉挛
迷走神经核 、舌咽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受损
狂犬病毒
2.唾液分泌多和出汗多:
◆交感神经受累 3.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猝死:
◆小脑
3.特征性病变: 嗜酸性包涵体(内格里小体:Negri body) 定义:内格里小体为狂犬病毒的集落,位于细胞浆内,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3-10um,染色后呈樱红色,具有诊断意义。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5日-19年或更长,一般为3个月内。 ◆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 ◇伤口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毒力 ◇咬伤的部位:手指、头、面、颈、胸部
◆死于呼吸及循环衰竭
全病程不>6d
麻痹型(静型 :加内容):少数 无兴奋期和典型恐水表现 ◆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 ◆肢体软弱无力
◆共济失调
◆大小便失禁
◆呈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
◆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
狂犬表现(增加) ◆精神沉郁 ◆举动反常,如不听呼唤, ◆出现异嗜,好食碎石、木块,
3.抵抗力不强:
◆可在强酸、强碱、乙醇、甲醛、阳光,紫外线等条件下被灭活; ◆在100°2分钟,60°10-15分钟完全灭活。 ◆在4度下的脑组织中可存活数月。 4.野毒株特点:致病力强
固定毒株特点:
为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其 免 疫 原 性 , 可 供 制 备 疫 苗 。
5.狂犬病毒含有5种蛋白:
糖蛋白(G)
核蛋白(N) 转录酶大蛋白(L) 磷蛋白(P) 基质蛋白(M)
◆其中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抗体。
◆核蛋白是荧光免疫法检测的靶抗原,有助
于临床诊断。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1.犬: ◆狂犬: 主要传染源 ◆带毒犬
2.次要传染源有: 猫、猪、牛、马、狼、狐狸等
2.临床资料:
◆恐水、怕风、咽肌痉挛, ◆怕光、怕声、多汗、流涎, ◆咬伤处痛、痒、麻木、感觉异常。 3.实验室检查:确诊
◆病毒抗原 、病毒核酸
◆死后脑组织内格里小体检测 ◆病毒分离
(二)鉴别诊断 1.破伤风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无恐水现象
2.类狂犬病性癔病
八.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一)隔离、防污染、安静、减少剌激 (二)抗病毒:α-干扰素、阿糖腺苷等,无效 (三)镇静:氯丙嗪、安定:大剂量
4.核酸测定: TR-PCR检测狂犬病毒核酸
(三)抗体检查: 1.国内多采用: 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血清:中和抗体或补体结合试验测抗体、效价上升者有诊断意义。
3.中和抗体是评价疫苗免疫力的指标。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咬伤或抓伤史
◇伤势轻重及伤口处理等因素
◆一般来说,儿童潜伏期短于成人。
(一)前驱期:2-4d
1.全身不适: ◆低热 ◆倦怠 ◆头痛
◆恶心
◆恐惧不安 ◆烦躁 ◆失眠
2.声、光、风等剌激
喉部有紧缩感
3.已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
痒、痛、麻木
4.四肢有蚁行感
(二)兴奋期:1-3d 1.高度兴奋 ◆极度恐怖 ◆恐水 ◆怕风 恐水为本病特征,但不一定都有
2.高热
3.风、光、声剌激 咽肌痉挛
四恐:恐水、恐声、恐风、恐惧不安
4.声带痉挛
5.严重者:
声嘶、说话吐词不清。
◆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 ◆呼吸困难 ◆发绀
6.唾液多、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压上升。 7.大多神志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幻视等。
(三)麻痹期:6-18h
◆肌肉痉挛停止,全身呈弛缓性瘫痪
◆进入昏迷状态
传染病学
第十四节 狂犬病
课时安排:1.5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措施 熟悉:传播途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治疗
了解:实验室检查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临床表现、诊断、伤口处理、 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使用、 狂犬疫苗使用。 ◆难点: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
迷走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
心脏神经节
损害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 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 1小 时,但也有 人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
(三)病理变化:
1.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
2.病变主要部位:最明显的部位有 ◆大脑基底面、海马回
◆脑干部位(中脑、桥脑、延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