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多多的历史专业英语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多多的历史专业英语教材
作者:阎照祥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09期
多年来,笔者和同仁为教学需要,殷殷寻觅着一种能适合国内高校历史专业各层次学生的英语用书。我们也自编、选用过多种教材,油印本、铅印本都有,多因内容、结构等原因而屡有缺憾。国内诸多大专院校情况大同小异。一种适用于历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专业英语用书长期缺位。值得欣慰的是,张德明教授的《历史专业英语》(55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
细读之,可见《历史专业英语》有几种特色:
一是通含中国史和世界史专业英语的内容。据愚所见,此点在目前国内当列首位。国内其他专业领域,往往有多种英语教材。但在历史圈内,通行的专业英语教材只有一两种,且课文侧重于世界史,偶有中国史课文,也是篇幅寥寥,陪衬点缀。这如何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专业英语的需求?新版《历史专业英语》将中国史专业英语和世界史专业英语融为一体,两类课文篇数各半,中国史课文涵盖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时期;世界史的课文涉及希腊、罗马、三大宗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伊比利亚人海外扩张、美英法革命、工业革命、明治维新、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冷战等时期和事件。它们不是油水分离,而是按历史进程统编,形成和谐整体,成为内容完整、名副其实的《历史专业英语》教科书。
二是选材好,所用资料学术含量高,种类丰富,且兼顾通史正文、学术论文和原始资料等三类历史文籍,各占三分之一。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课文大都选自西方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和其他名流的作品或译著。通史如帕默等的《世界近现代史》(R.R.Palmer,et al.,A History of theModern World),斯塔夫里阿诺斯的《1500年以前的世界:全球通史》(L.S.Stavrianos,The world to 1500 AGlobal History)和费正清等的《中国:一部新历史》(JohnKing Fairbank,et al.,China A New History)等。论文如哈佛大学历史教授伯纳德·贝林的《美国革命的重要问题》(Bemard Bailyn,The Central Themes D,the American Revo-lution),徐中约的《中国重大政策的讨论1874年:海防对边防》(Immanuel C.Y.Hsu,The Great Policy Debate inChina,1874:Maritime Defense vs.Frontier Defense),乔治·凯南的《美国外交1900—1950》(George
F.Kennan,American Diplomacy 1900—1950)等。论文大都源于国际权威杂志,如《美国历史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Review),《哈佛大学亚洲研究杂志》(Harvard Journal ofAsiatic Studies),《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等。原始资料如科尔涅利乌斯·塔西陀的《编年史》
(Cornelius Taci-tus,TheAnnals of Imperial Rome),乔纳森·卡拉姆·斯卡夫翻译的《土番文书》(The Turfan Documents)片段,马可·波罗的《忽必烈在上都的生活》(Marco Polo,
Khubilai’sLife in Shangdu)和加尔文的《基督教原理》(Calvin,Insti—ttt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等。
就内容来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等,体裁包括著作、论文、文件、演说、传记、碑文、竹简及其他。选材既照顾到了数千年的历史纵向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面”,又突出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上最重要的“点”。在材料选择上,编者委实是细致用心。
三是尽意保留了历史资料的“原生态”,使学生能读到原汁原味的史料。虽然教材的课文都是选自各类史料,但完全没有改变史料的本来面目。例如“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英译在各种史料中出现好几种不同的形式(Chinggis Khan,Genghis Khan,Chingis—khan;Khubilai,Kubilai,Kublai),编者并没有将它们“整齐划一”,而是保留了各自的固有形式,使学生知道“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西语形式的多样性,以便以后遇到何种形式,都能认读。引号用法的处理也是如此。当双引号和单号同时混合使用时,一般来说是双引号在外,单引号在内(“…‘…’…”),但在有的英文史料里用法正好相反(‘…“…”…’)。还有的英文史料里通篇全用单引号,不用双引号。编者也没有将它们“标准化”,而是保持原来的用法,使学生了解引号用法的多样性,能读懂使用各种引号的资料。对原始档案文件更是如此,如《南京条约》英文版里的名称是《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中文版里的名称是《江宁条约》而不是《南京条约》;英文版的《南京条约》里的13条款标序为“一、二、三、……”而中文版的《江宁条约》里的13条款标为“一、一、一、……”这些历史的“本来面目”均一一保留。对《平寇碑记》《江宁条约》等中文文献中的繁体字,也同样如此。《历史专业英语》甚至对所选资料自身存在的错误也予保留,但在课文后面注明,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文原版资料的错误的识别能力。
四是《历史专业英语》的结构巧妙,安排合理,解释详细透彻。教材主体共20个单元。每单元包括3篇课文,其顺序是:通史资料、论文和原始资料。纵向上,每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共20篇勾画出从希腊、罗马时代至冷战后,从孔夫子到邓小平的全球史发展轮廓。横向上,每一单元的3篇课的安排均是从易到难,具有针对性:第一篇适宜于本科生学习,第二、三篇适宜于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习。3篇课文属同一主题,又是同一主题的三种基本的资料形式。历史资料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讲不外乎这三类史料(专著是论文的扩大)。每篇课文正文的后面都有对课文中的习惯用语、人名、地名和专业术语用双语进行的详细解释。全书作解释的人名、地名和专业术语达千余条,亦使这本教材兼有工具书的效能。英语解释句中出现的难词又被放在该句之后的括号内作解释。对课文中的疑难句子既有用英文所作的语法分析又有汉语翻译。解释部分之后又有若干思考题(第一篇课文约10个,第二、三篇各约5个),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提高学生的笔译能力和英文写作水平,最后是英汉互译练习题。教材的尾部有这些练习题的参考答案。在教材的架构上,编者称得上是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