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党对社会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和经验教训

党对社会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
意义和经验教训
党对社会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
一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
二是实现了从社会主义改革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传承了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是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明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途径。
党对社会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作为政治的第一要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改善制度机制,推动社会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加快变革体制改革、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
四是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社会公平发展。
五是坚持改革开放,保持国家安全、经济稳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毛泽东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
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引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经验总结。
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进行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 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最重要意义在于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指导。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和曲折,并没有动摇党和人民坚定的信仰和信心。
通过初步探索,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启示作用中国的初步探索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注重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关注民生改善,探索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在中国的初步探索中,我们看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注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获得感,使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够真正受益。
2. 保持改革创新的动力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保持改革创新的动力。
在初步探索中,我们看到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动力。
只有保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国家的发展优势。
3. 加强党的领导初步探索的教训之一是加强党的领导。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
初步探索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党的坚强领导来解决和克服。
只有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够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4. 坚决抵制腐败现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告诉我们,腐败是严重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和伟大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和伟大意义摘要: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1.政治成果2.经济成果3.文化成果4.社会成果二、伟大意义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基础2.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经验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4.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和伟大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并分析了其伟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成果1.政治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政治成果表现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方面。
我们党成功进行了土地改革、国营经济改革等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向。
2.经济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济成果体现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建设的启动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的建立等方面。
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我国顺利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亿万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文化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文化成果表现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等方面。
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双百”方针,鼓励文艺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繁荣。
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弘扬民族精神。
4.社会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社会成果体现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致力于改善民生,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保障。
二、伟大意义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基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请论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请论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势无关,主
要是为了提出可以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政策、方向和措施,以及今后可以发展的
实际建设经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在于,通过调查研究、实践和比较,总结把握从理
论上、实践上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有益成果;以及满足我国实际、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特点需要,改进我国过去的经验,沿着新的道路实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也有深刻的经验教训。
首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
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发展方式。
其次,社会主义建
设必须坚持实践至上,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把群众的实际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理
论基础,把群众性、先进性作为标准;必须坚持把建设性的和谐放在首位,努力维护多元
文化、多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共同富裕,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综合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就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思想和实践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
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起到了重要
的积极作用。
专题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和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专题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和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主要是指从1956年到1976年这20年的历史。
这一段的探索应该说很曲折,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是有意义的,能够使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有更深入的理解。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 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
那为什么要探索自己的道路?195 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打破了对苏联的迷信。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教条主义、特权阶层、脱离群众……全盘集体化时期强迫农民入社,对富农采取强制迁徙的做法,以及由于这些政策造成的1932-1933年、1946-1948年两次大饥荒上百万人因饥饿、疾病而死亡;对党内不同意见采取镇压、甚至大规模镇压的手段;排斥市场经济规律,长期把重工业、军事工业置于优先地位,以至影响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把工业化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固定化,致使社会体制僵化、缺乏活力,等等。
暴露这么多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明白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且也知道要因地制宜的,了解中国国情,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于是就有了六大理论成果:(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功及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功及重大意义摘要:一、引言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3.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与发展三、重要成功经验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3.发展战略的正确指引四、重大意义1.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借鉴2.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3.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结论正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功及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顾过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总结重要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继续推进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重要成功经验以及重大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
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与困难,但党始终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2.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这一阶段也出现了诸如“大跃进”等失误,为后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们党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重要成功经验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扶贫攻坚等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3.发展战略的正确指引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1000字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1000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随着新的成立,全国人民兴奋万分,展开了一场全面的国家建设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基础。
意义: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家,之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尖锐。
因此,必须在解决国内情况和打败侵略外敌的基础上建设发展社会主义。
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使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果,客观上提高了的国际地位,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验:1.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的政策在建设过程中,优先发展了重工业和农业,以生产工具为重点,发展工业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关键。
同时,也注重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这个政策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全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为的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认真贯彻马列主义的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马列主义经济体系,实现了国有企业的高度集中和控制,同时也加强了农民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保证了经济和政治的稳定。
这个政策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资源,加强经济管理和协调,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
3. 面向社会和人民的政策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面向社会和人民的政策,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消除贫困现象,保障人民的权利。
这个政策的优势在于,让的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人道主义和人民本位的理念,使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更有信仰感和认同感。
教训:1. 不易忽视历史现实社会主义建设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世界观、价值理念,因此,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能够初步探索成功,抓住了历史时机,同时也不可忽视当时的历史现实,为未来提供了保障。
因此,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了解历史现实,深入研究各种背景因素,进行准确判断和决策。
2. 重视动态变化、适应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经历了人民公社制度、计划经济体制、工农联盟等阶段,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摘要:一、引言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理论创新2.实践探索3.激励后人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教训1.认识不足2.策略失误3.修正主义四、总结与展望正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回顾过去初步探索的道路,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为我们今天继续前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党的领导集体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如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2.实践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我们党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为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例如,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大三线建设等,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
这些实践成果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激励后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展示了党和人民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这一历程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发展繁荣而努力拼搏。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教训1.认识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导致在某些时期出现了盲目追求速度、急躁冒进的倾向。
这一教训告诫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各项事业。
2.策略失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在某些时期采取了不当的策略,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严重损失。
这一教训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经验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经验一、引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对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经验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意义和目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是为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步。
通过初步探索,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进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社会不稳定、经济滞缓和社会分裂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可以提供对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具有广泛的意义。
通过分享和交流,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意义上是巨大和重要的,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三、经验和教训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分析这些经验和教训。
1. 经济方面在经济方面,我们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发展潜力。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我们还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我们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实现经济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们采取措施,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这些经验为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政治方面在政治方面,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政治体制和制度保障。
简述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简述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引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尝试。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本文将简述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二、意义1.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
通过积累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初步探索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突破传统的束缚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还在于突破传统的束缚。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通过初步探索,我们可以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和路径。
这种突破传统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三、经验教训1. 坚持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之一是坚持人民为中心。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我们曾经犯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通过经验教训,我们认识到只有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发展。
2. 加强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之二是加强党的领导。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我们曾经面临过党的领导不够有力的问题。
通过经验教训,我们明白了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3. 增强改革创新意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之三是增强改革创新意识。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我们曾经陷入保守和僵化的困境。
通过经验教训,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
四、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突破传统的束缚、坚持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领导、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得到的宝贵经验。
借鉴这些经验教训,我们必将能够更好地推进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和前 进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中 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选择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 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 4 观,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
续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只有坚持群众路线, 5 才能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保证社 会主义事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 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只有坚持独立 6 自主的原则,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自主 性和创造性,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坚 7 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 事业的正确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条路线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 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即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提出了社会主义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了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强调国家对市场的引导和调控。 这一理论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非常重要。
首先,中国初步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困难和挑战,如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贫困、帝国主义的侵略等等。
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相互促进、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中国的初步探索为全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在农业和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启示,尤其是类似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国家。
中国的成功经验提醒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注重实践探索,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以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此外,中国的初步探索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经验教训。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难。
例如,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错误和冲突,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民生活的不稳定。
这些经验教训提醒我们在实践探索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避免走入极端和偏差的道路。
总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国的实践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提供借鉴。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
必须把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实 际相结合,探 索符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2
必须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 的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 生产力
3
必须从实际出 发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建设 规模和速度要 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存在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 处理两类不 同性质矛盾的基 本方法 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方针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背景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 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工 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主体。受苏联影响,使重工 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比重失 调。
2.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社 会同样存在矛盾 ,这些矛盾推动 社会主义社会向 前发展。提倡用 对立统一规律分 析社会主义社会 的矛盾。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分析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的性质、特 点和解决途径, 提示了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我们搞革命有经验,但建设没有经验,还须硬搬一部分苏 联的经验,……因为我们不向苏联学向谁学呢?”
照搬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 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是长久之 计”。
2.内容
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 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 共产党面前。
专题五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35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 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总的来 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 讲话提出了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学说和社会主义社 会两类不同性质的 社会矛盾的学说。 这个讲话成为对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探 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3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
第一,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之间的矛盾仍是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还 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矛 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 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正确处理人民内
22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苏联肃反运动
1934年12月1日, 列宁格勒州委书 记谢尔盖· 基洛夫 遇刺身亡
按照秘密警察档案仅在1937 年至1938年一年中斯大林本 人就签署了681692人的处决。 被害人的总数至今为止不明
23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以苏为鉴,开始提出若干中国政治文明 建设的新的指导方针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 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 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 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 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 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 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即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积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揭露了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和苏联模式的弊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审视过去几年从苏联学来的东西。
对此,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针对当时苏联的情况,毛泽东认为,我们要独立思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另一方面,毛泽东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从1956年2月14开始,到4月24日结束。
共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实际听报告的时间为43天。
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报告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报告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逐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课件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错 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 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 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 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 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 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生产这间矛盾 主要任务: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主要任务:阶级斗争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 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大跃进”发生的原因:
一是在发展经济问题上太急了。
1954年毛泽东:我们的工业很落后,落后到什么 程度呢?飞机、汽车、拖拉机、坦克这些东西造 不了,我们只能造桌椅板凳、能造茶碗茶壶,还 能够把麦子磨成面,就这个水平。毛泽东后来更 加尖锐的提出,如果我们不迅速改变落后面貌, 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地球的球籍。
两个中间地带,一指亚非拉各国;二指除 了美国之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永远不称霸
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个世界大国,应当对人 类作出贡献。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是为了增加世 界和平的分量,中国绝不能对外扩张,不能走 过去帝国主义走过的道路,坚决反对大国沙文 主义。
毛泽东说,我们自己曾是被人欺侮的,知道 受欺侮的滋味不好受。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 国主义的态度,决不应当由于革命的胜利和建 设上有了一些成绩而自高自大。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初步探索的意义 和经验教训
• 一、初步探索的意义 •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产力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人民内部矛盾 (是非问题) (非对抗性质)
社会矛盾
(性质:对抗性与 非对抗性统一)
敌我矛盾 (敌我问题) (对抗性质)
民主方法
转 化
专政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市场 ——陈云
• 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民主管理 ——毛泽 东
• 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邓小
平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毛泽东在1957 年提出,我们的目 标是造成一个“又 有集中又有民主,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又有统一意志、 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生动活泼”的政 治局面。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如何在中国这 样一个经济文化比 较落后的东方大国 建设和巩固社会主 义,是党面临的一 项崭新的课题。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作报告
•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 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 方针
• 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重工 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 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 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并举
鞍山钢铁公司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在1959年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 身可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 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500字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500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探索者和实践者。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在于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在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农业经济不发达、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等重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和集体化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这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在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如国有企业改革、城乡差距、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深化改革。
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中国坚持了国家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方向,走出了一条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道路。
这一经验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社会主义方向作为最大的底线,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还在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注重发展人力资本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一经验表明,只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对今天的意义+财管1506班吴明明

制作人:吴明明、康 晨泽、姜贺鰆
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 联经验,但是,后来的实践探索表明, 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 国情, 因此,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 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 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 富强。 —毛泽东
• 以农业为基础 • 以工业为主导 • 以农轻重为序发展
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即重工业和轻工业、中央工业和地 方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大 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等同时并举。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适应了新中国初期工业发展状况,加快 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28_标清.flv
理论成果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问题,即重 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1957年,毛在《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 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 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一些成果 展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即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积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揭露了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和苏联模式的弊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审视过去几年从苏联学来的东西。
对此,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针对当时苏联的情况,毛泽东认为,我们要独立思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另一方面,毛泽东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从1956年2月14开始,到4月24日结束。
共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实际听报告的时间为43天。
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报告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报告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逐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这些重要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正如后来邓小平给毛泽东的信中所说的,“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
”“以苏为鉴”,根据中国的情况走自己的路,是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有比较系统的思路。
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并制定了党在政治、经济、组织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取得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
会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上述正确认识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1957年后,越来越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革”的发生,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虽然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投有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比如,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等观点。
刘少奇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邓子恢等提出了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针对斯大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的观点,认为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的,即使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只不过矛盾的性质和形式不同于其他社会而已。
他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即分析了我国政治经济领域所存在的十大矛盾,即十大关系。
1957年2月,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系统分析了它的性质、特点和解决办法。
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必须严格划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界限,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题。
“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家园。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革命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在此期间,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
他又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
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同时,明确提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八大前后,毛泽东比较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问题,针对苏联社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建设的实际,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我们不能因为他后来过分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就认为他只重视阶级斗争,轻视发展生产力,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三)关于社会主义体制的改革1.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
首先,毛泽东坚持实行多党合作制。
他不同意将苏联一党制的政治体制搬到中国来,认为有几个党派比一个党要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今后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
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
”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
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
”其次,毛泽东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他鉴于斯大林的错误,又根据我国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
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就提出:“在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进一步地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有迫切的、重要的意义。
”同时,八大还指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各种形式的个人崇拜。
2.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模仿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到1956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察觉到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弊端,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首先,毛泽东强调要正确处理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实行统筹安排。
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
他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无论只顾那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
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
”其次,毛泽东主张地方和企业要有更多的独立自主权,合理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
鉴于苏联把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所造成的弊端,他认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他还说,最近几年又有一种偏向产生了,这就是集中过多了,“现在几十只手插到地方,使地方的事情不好办。
”又指出:“过分的集中是不利的,不利于调动一切力量来达到建设强大国家的目的。
”据此,党的八大决定,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园地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则,改进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在计划、财务、干部等方面的自主权力。
1957年初,中央先后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三个文件,把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和厂矿。
可以说,这是改革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先声。
(四)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对外开放的方针,但是他已经指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关起门来搞,要善于把一切国家的长处和一切适合我国的好东西都学起来。
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外关系时,充分肯定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对于如何向外国学习的问题,毛泽东首先指出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
学了比较有利。
”同时,他也明确提出:“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
”其次,他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反复强调:“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当代价值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偏离正确的方向,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时间还不长,缺乏经验,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