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改变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念改变命运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 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郊区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养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长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些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火车站,一个拣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由于观念的不同,造成个人的命运有如天壤之别。可见观念影响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改变我们的命运。

观念还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

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问题是,我们应该作出何种努力,来推动一种更积极的观念的更快形成?据《广州日报》报道,多年来备受广州本地人冷落的环卫工人职业,正开始成为“广州下岗工人再就业新宠”。共有300多名本地下岗工人报名参加环卫工作。一些曾任制衣厂厂长、车间主任的人,如今也“坦然地扫起了大街”。报道分析了环卫工人这一职业逐渐为本地人接受的原因。其一是环卫工人待遇及社会地位的提高。今年,广州承诺并落实了为环卫工人购买社会保险、办理医疗保险等,环卫部门开办了托儿所,解决了职工子女入托问题,还适当提高了所招收下岗失业人员的收入。其二是广州人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前广州人不愿意扫大街,觉得不体面、怕丢脸,就算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当环卫工人,现在更多的本地人则认为“职业不分贵贱”、“不工作更丢人”。

其实,归结起来,这两个原因都属“观念的转变”。后者就不用说了,前者则是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如何使环卫工作成为“再就业新宠”方面“观念的转变”,“待遇及社会地位的提高”,正是这种观念转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后的结果。

用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话来说,观念本身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或快或慢地改变社会现实。我们也经常提及转变观念,并常常把它作为实现某个目标的先决条件之一,这也是对观念的力量的一种承认。值得探讨之处在于,观念的力量从何而来?我们应该作出何种努力,来推动一种更积极的观念的更快形成?对于处在社会转轨期的我们来说,这一探讨也许具有某种普遍意义。

观念的力量首先来源于市场的力量。一个实现了充分竞争的市场,也必然会较好地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就必然达到观念这一“资源”的优化配置。或者说,因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决定性,当其到达一个层级时,附着于其上或其派生出的观念也将随之升华到相应的境界。所以,对某种观念的转变和形成,我们还是应该更多地相信市场,放手让市场来“配置观念”。还以上述现象为例,环卫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忽冷忽热”,正是缘于就业市场的变化造成的波动。

当然,作为市场的每一个主体,我们都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否则,我们就可能成为落伍者,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落伍者是难以得到机遇垂青的。因为观念的转变,我们有可能成为变化后的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因为观念的未及时转变,我们也有可能逐渐被边缘化。这也是观念的力量之一种,而我们本人如果不能左右这种力量,就可能被这种力量所左右。

观念的转变和形成,正是赖于这“三位一体”的合力。粗略划分一下,也许可以说,观念的基础是市场,引导在政府,主体是个人。从广州人将环卫工唤为“扫街佬”到“客观公正地看待”,再到“坦然扫大街”的过程,就清晰地划出了一条观念演变的曲线,展示了观念转变和形成的种种要素。

观念艺术无关形式或材料,而是关于观念和意义的。它不可能被定义为任何媒介或风格,尤其是观念艺术对艺术对象作为独特的、可收藏的或可买卖的传统地位提出了挑战,由于作品不再以一种传统形式出现,它需要观众作出更为积极的反应。事实上,观念艺术不只存在于观众的头脑参与之中,这种艺术具有各种形式:日常用品、摄影照片、地图、录像、图表,特别是语言自身。这些形式常常也会结合在一起。通过提出一种对艺术的彻底批判、表述和它们被使用的方式,观念艺术对大部分艺术家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十世纪的艺术已被奉为一种应为我们崇尚和尊敬的事物,得到了最高程度的赞美。要质疑这一点,正如观念艺术所做到的那样,那么就是要去质疑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的根本价值。近年来,艺术博物馆已担负起教堂或庙宇的许多方面的职责:朝圣的肃静,维持和守护着其神圣对象的偶像崇拜。这些正是被观念艺术家快乐地利用了的东西,不管它是如同亨利·弗林特(Henry Fkynt)在1963年的反博物馆运动那样,对这类机构的直言斥责,还是如同约瑟夫·科瑟斯(Joseph Kosuth)和弗莱德·威尔逊(Fred Wikson)那样,对博物馆事业的更为繁琐的解构。

观念改变命运,观念改变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