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怀念母亲19608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对亲人的敬爱之情。

3.2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思考: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互相交流。

4.分析课文结构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4.2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5.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怀念之情?6.感受作者情感6.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7.小组讨论7.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7.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8.课堂小结8.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巩固知识。

9.作业布置9.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9.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生字词表3.课文结构分析图4.课后练习题六、教学延伸1.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原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_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住在一座叫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_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真实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

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

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

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1月20日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我暂时引用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2024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PPT课件

2024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PPT课件

重点句子理解与赏析
句子理解
通过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解读,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在异国他 乡对母亲的无尽思念。
句子赏析
赏析文中的优美句子,如“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 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语言魅力。
相关文化背景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补充
作者介绍
了解作者季羡林的基本情况和文学成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思想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启示 •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怀念母亲》创作背景
01
1935年,季羡林留学德国,身处 异国他乡,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 的怀念与日俱增。
情感表达
注重情感的抒发和传递,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 情感打动读者。
语言运用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 规范性。
启发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
鼓励创新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 运用不同的文学手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个性化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体验,鼓励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提供素材
提供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和背景资 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创作 主题。
06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怀念亲人或重要人物经历
01
02
03
04
分组并指定小组长,确保每个 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小组成员轮流分享自己怀念的 亲人或重要人物的经历,讲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

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

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

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

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

我想到故鄉,故鄉裏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935年11月18日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

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風裏夾著雨。

天色陰得如黑夜。

心裏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裏,引用了這幾段。

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作者:杨秀国来源:《昭通文学》2015年第02期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眨眼间母亲已离开我们17年了。

这17年来,母亲的音容笑貌经常在脑海里浮现,平凡的教诲总是让我难以忘记。

母亲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平凡而伟大,勤劳而朴素,诚恳而善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而呕心沥血,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

母亲出生于30年代,那时的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穷人是有不起土地的。

在吃大锅饭的特殊年代,一家人要填饱肚子是件很困难的事,尤其是我们姊妹多的家庭就更为困难了。

在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年代,实行的是工分制,母亲为了家里能多分得一些粮食,不让我们挨饿,她总是早出晚归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年下来,分得的粮食往往不够吃,年终决算还欠一些账。

父亲会一点儿木工,经常在外做一些木工活,对家务事做得少些,担子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由于长期日晒雨淋的劳动和操劳,母亲患了经常性头痛的病,当她头痛的时候,就叫我们用大蒜、辣椒等几种草药包在一起点燃,头上垫着火纸,用传热的土办法来缓解头痛。

这种土办法,现在还记忆犹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决策,党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承包给了农民,农民对土地拥有了经营权、使用权,我家也分得了几亩土地,还开挖了几亩荒山。

母亲毕竟是经历过旧社会的人,她爱地如宝、惜地如金,在刚承包到土地的时候,母亲在分得的自留地上不知来回走过多少次,还不时自言自语地说道,党的政策太好了,我们自己有地了,我们一定要把庄稼种好,让孩子们吃饱饭。

母亲从小就培养了我们勤劳、吃苦的习惯,经常带着我们到地里劳动,尤其是到冬天农闲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们兄妹到地里捡石头,把小石头用撮箕或背篼背到石碓上,或采取挖坑的方式填埋石头,目的是让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起来,让庄稼一年比一年好。

经过母亲的悉心拾掇,贫瘠的土地也变得肥沃了起来。

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看着金灿灿的稻谷、一个个大玉米棒子……家里楼上楼下都堆满了粮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6 《怀念母亲》课文原文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6 《怀念母亲》课文原文

11月18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 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 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 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 的!
11月20日
⑦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 耐。
11月28日
⑧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 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⑨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 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 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 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⑩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 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⑪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⑫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àng)望灰天,在泪 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⑬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 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 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 的十一年。
③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 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 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④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⑤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 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 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 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 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 在心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怀念母亲》PPT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怀念母亲》PPT课件
作者通过描绘母亲的生活场景和与母亲的互动,营造了一种温馨、感人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母爱的 伟大和无私。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生字词学习及运用
生字词列表
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包括“怀念、 母亲、逝世、遗像、忍受、食不 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 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
生字词运用
通过选词填空、造句等方式,帮 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用法和语境 。
组织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活动,如为父 母写一封感谢信、为老师制作一张感 恩卡等。
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 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让学生 思考自己身边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介绍家国情怀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通过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精神,激发 学生的爱国情感。
描绘母亲形象及手法
母亲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鲜 明的个性特点。她勤劳、善良、慈爱 ,是孩子们心中的楷模。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母亲的形象 ,如母亲的手、眼神、笑容等,使得 母亲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这种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语言得 以充分表达。
写作练习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重现文中 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对话,让学生深入体验文
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与文本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 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将 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社会责任 感和实践能力。
06
德育渗透与价值观培养
孝敬父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文化背景知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课⽂《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位是亲⽣母亲,⼀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原⽂ 我⼀⽣有两个母亲,⼀个是⽣我的母亲,⼀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母,到城⾥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边待了⼏天,仍然回到城⾥。

在我读⼤学⼆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多岁。

我痛哭了⼏天,⾷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

⼀个缺少母爱的孩⼦,是灵魂不全的⼈。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数⼗年如⼀⽇。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记中摘抄⼏段: 1935年11⽉16⽇ 不久外⾯就⿊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的屋顶。

⼀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朋友,⼼⾥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头。

1935年11⽉18⽇ 从好⼏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兴得不得了……但⼉⼦⼀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说,晚上还有⼀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全天下的母亲都是⼀样的! 1935年11⽉20⽇ 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28⽇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935年11月18日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

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怀念母亲》教案模板集锦5篇

《怀念母亲》教案模板集锦5篇

•••••••••••••••••《怀念母亲》教案模板集锦5篇《怀念母亲》教案模板集锦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念母亲》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怀念母亲》教案篇1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媒体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1.谈感受,质疑.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3)补充资料,谈感受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3.再读整段话.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1.摘抄词语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第二课时一,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二,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对祖国母亲的怀念)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三,重点研读以下句子:1.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3)感情朗读.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2)感情朗读3.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 (关爱孩子,思念孩子)(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3)感情朗读.4.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1)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2)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3)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4)感情朗读.四,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请大家互相交流.五,摘录文中佳句,感念深情摘录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系梦系的句子,读一读.《怀念母亲》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6《怀念母亲》疯娘素材 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6《怀念母亲》疯娘素材 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疯娘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

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

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

他曾在石料场子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

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份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家“续上香火”后,再把她撵走。

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

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

”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靠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

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

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

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

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

”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

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着我。

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

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

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家里常常揭不开锅。

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是生非。

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

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了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

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到:“你这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

小学语文:怀念母亲 (2)

小学语文:怀念母亲 (2)

《怀念母亲》《赋得永久的悔》以文带文【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说说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想念妈妈?2、师:妈妈是最关心、最疼爱我们的人,当我们伤心、难过、遇到困难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妈妈来;当妈妈出差、远离我们时,我们也有一份牵挂、一份思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

齐读课题(怀念母亲)3、谁怀念母亲呢?(季羡林)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请生一起读题。

(怀念母亲)一种深深思念之情,再读题。

季羡林说:“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二、整体感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思母之悔自由朗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体会作者因为无法迎养母亲而更加感到遗憾、悔恨。

四、研读思念“祖国母亲”(一)师: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

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6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边读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自由朗读3——6自然段,批注感受。

师:谁能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此时,你最想和大家交流哪些语句及体会?抓住几个重点语句,体会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写法,首尾呼应师: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

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开头和结尾运用了什么写法?师: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真挚的情感,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六年级怀念母亲的优秀教案

六年级怀念母亲的优秀教案

六年级怀念母亲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怀念母亲优秀教案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了解作者。

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优秀作品永久的悔》片段:(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先生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优秀作品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优秀作品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理清文脉母亲去逝后,季老先生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

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2.朗读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句子
体会对“生身母亲” 的感情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 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 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 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 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那些词?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 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 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 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 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词,想想主要内容
字词正音
zhì 真挚
qǐn
pín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méng lóng
bān

胧 可见一斑
piān 篇目
生字
bēn sāng
奔丧
bó àn
薄暗
chàng wàng hūi tiān
怅望灰天
真挚 爱慕 朦胧 凄凉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 抱恨终天 寝不安席 心潮腾涌 频来入梦
这句话在本文有什么作用? 结呼应文章开头,使结构挥然一体。表达了 作者对两位母亲永远的怀念,不变的爱意。
中心想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 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 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这篇课文中间部分都用当年的日 记来叙述,也就是“引用说明法”, 你觉得这种写法的好处在哪里?
引用说明法是指写作时引用一些相关资料, 如权威人士的言论、俗语、谚语、格言、诗 句等来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本文作者为了 真切地说明自己在留学期间怀念母亲、思念 祖国的浓浓情怀,恰当地引用了自己日记和 散文中的几段语言,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 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 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
一方面,作者身在异国小城,离两位母亲远了,心中没有忧愁,有思念 。因此感到凄凉。
另一方面,作者在离开家乡的日子,不断回想亲人,朋友,感到他们无 处不在,自然有了一丝安慰,一丝宽心,一丝甜蜜。
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 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学习写作方法,灵活应用
1、这篇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开门见山
2、多次的合分、分合中自然流露自己的情感
3、文章开头与结尾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 变的,从而前呼后应
4、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 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找句 子
体会对“祖国母 亲” 的感情
再读课文,找出相应句子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 她。不 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 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心中无限思念祖国,心中
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母亲 去世后,作者感到无法尽孝道而心存自责
(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后的痛苦和悔恨
,文章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情。)
2、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 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句子中的“母亲”是指?“我”的生母 频来入梦什么意思? 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 国的亲人。
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 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 地位。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 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 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漠,凄惨。 为什么作者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3、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
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
作者由他人母亲联想到自己的 母亲,悔恨与思念溢满心头。
4、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 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是什么意思?指惆怅地望着天空。
作者为什么说“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
吗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 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 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 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 念,不断地回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同桌讨论
朗读课文,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方 法给文章分段。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 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 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开门见山,指出自己一生中的两个母 亲分别是谁,表现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 中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思国怀乡的强烈感情。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睹物思人,睹物思乡。作者面对凄冷的风雨,再一次 想起自己的祖国
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新潮翻涌,留在 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表现了想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从以上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悲痛心情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 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 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 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抱终天之恨”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对母亲 的离世“抱终天之恨”?
第三部分
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 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表达了对 两位母亲同样的爱慕,同样的敬意。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 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 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
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怀 念 母 亲
季羡林(1911.8.6~2009.7.11), 山东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 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 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 北京大学惟一的终生教授。通英文、 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 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 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 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 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 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已汇编成 24卷的《季羡林文学》。国家大师、 学界泰斗、国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