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差异因学习而增大!而不是消除。

上世纪末兴起的旨在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课标运动”,是在看到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教育偏离了人的发展的敝端,和肯定个性发展对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之后的,全民族教育改革运动。

要超脱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困难,但在正视差异、尊重个性方面,大家都不甘落后,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理论界也在积极介绍欧美教育尊重、发展孩子个性的方法和原理。毫无疑问,这些尝试、这些介绍为推动我国教育界实现思想方法的转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很多学校,在正视差异、尊重和发展孩子个性的尝试,取一定效果,孩子们身上体现出的那份灵性和自信,可以确信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孩子们个性张扬的同时,规则意识淡薄,学习效率低下,这不能不令人忧虑。

冯恩洪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谛在于促进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少了个性和少了社会属性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尝试也好,对欧美教育的介绍也好,都不要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并行发展。

旁观欧美教育,虽然本人未曾亲眼目睹过他们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他们的学校如何教育学生,但大量的资料显示:

首先,孩子从小就被当着独立个体来看待,孩子很小就能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第二,社会普遍价值观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体现。他们的婴儿哺育、幼儿教育、少儿教育、小学教育、直至中学教育是连贯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协调的。

第三,他们让孩子尝试失败从孩子很小就开始了,这一点不仅使孩子很小就意识到有的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也使孩子尝试错误从低成本开始。

第四,他们的一些基本的规则贯穿于整个生活之中。这些规则最明显的特点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生成起来的,孩子明白越守规则越有自由。而我们的社会常常是会哭的孩子多有奶吃,会闹的孩子多得自由。

第五,西方人很多信教,虽然在允许个性张扬的社会中,会做错不少的事情,但他们能够在礼拜的时候忏悔,孩子有机会在忏悔中提升自尊和人格。

我认为这几点是欧美自由、法制社会得以成功的前提,也是他们尊重个性化的教育成功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毫无理性节制的个性就似脱缰的野马,只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反观我们孩子的学前教育,几乎没有上述基础。近些年来,家长、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了对孩子的无限责任者,在这种无限责任的包围中,孩子的独立个体如何得以体现?部分孩子家庭教育还存在缺陷,孩子的人格建康和社会属性的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自尊、尊重品质的缺乏,自我中心,对同类的同情心比不上对小动物;缺少责任感,只认自己的权利,不知还要有义务,规则意识淡薄。

对比中美教育在起始阶段基础方面的差异、盘点我们的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的人格养成,有利于我们的教育取得成功。承认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我

们应该注意现实的前提,应该更加明智!

一、在思想方法层面有明确的原则

1基本规范不能放弃,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高级规范在个体的体验和反思中启发引导形成。

涉及较重大安全、较严重影响他人、直接影响公共秩序的规范就是基本规范,为数不多但不容折扣。

孩子的校园生活主要是集体活动,如果一个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或在集体中总是干扰别人,他终将被集体排挤出局,这样的个性既不能激发创造力,也不能带来个人的幸福。这样的个体不被出局,那就更可悲了,集体将被腐蚀、多数成员的权益受到侵害,有悖人性化,没道理。

其它能够体现个人风度、教养、精神、良好品德等的规范是为高级规范。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捕捉恰当时机引导孩子反思、提升形成高级规范,这就是我们说的事事育人和处处育人。如孩子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行为,是个性、幽默?还是搞笑、出风头?分寸的把握属于高级规则。对孩子课堂上的搞笑切不可鼓励,当然绝不轻易打击。课内可给予中性评价和低调处理,课后一定要引导孩子反思当时情境,明白幽默与搞笑的区别,幽默使人喜欢搞笑令人生厌,帮助孩子提高修养,有幽默感的个性才能逐步形成。

2把孩子当作真正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把自由、个性当作附设,划出小片空间由他去蹦跶。这不是真正地尊重个性。

孩子的行为选择需要成人的指导,但成人的职责是帮助分析、是参谋,和他一起分析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相应后果,然后让他选择自己的行为,自己承担后果。只有能明确预见他承担不了的后果,或会较为严重伤害其自身或他人时,才要制止或拒绝。

3传统教育的问题在于无视人的个性,剥夺个体自由,错不在重视社会属性。因此我们在建构尊重个性的教育模式时,不该放弃社会属性的教育。公共纪律应该大张其鼓地提倡,以育人为目的的责罚制度要理直气壮地建立。我们要避免的是走极端,说人性个性就不敢责罚,强调纪律就剥夺个体自由,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

4张扬个性要以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为基础。一个没有自尊、没有责任感的人,不会有稳定的心态,而良好的个性特征必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品质。

八年级的++,在成长中出现了心理问题,我把他这段特殊的心理问题称为“恋母情结的异化症”,我理解和同情这孩子,也清楚这种心理状态持续下去的恶果。所以多次与孩子谈心开导,表示理解,并明确指出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很危险,我真为你担心,我们要给你一点强制力来帮你走出这种梦魇,班主任正是在这样帮你!以此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种帮助,症状在减轻。这正是由上述几个原则导出的合理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启示++自己决定接受何种帮助。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可总是摸石头过河,应尽快建构起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原则。

二、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有内在的计划性

个体的差异初步体现在才艺、喜好、能力倾向等方面。在人性方面应该趋同或趋近!人性是人在社会中应具有的自尊、尊重,适应社会生活(否则只是一只活着的高级动物),遵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善待同类,有良心等稳定的心理属性。人性是人类不同个体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个性和潜能,这样的个性张扬才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和成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