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解剖及损伤定位
脊髓损伤(最终版)
![脊髓损伤(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b7283d3968011ca3009193.png)
床上坐起及床边坐位训练(静态/动态)
床上运动(良姿位,主动/被动)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程序示意图
注:BADL: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LIADL:复杂日常生活活动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一般是发病后6~8周内,此阶段压疮、痉挛 及呼吸道问题的预防是最重要的,ADL训练可以 启动,另外对病人及家属着重于未来治疗项目 教育也必须开始,神经损伤水平变化的监测也 是日常治疗的一部分。 康复目标:1、保持呼吸道清洁与畅通;
T7 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 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感觉平面-关键点(下)
L1 T12 与L2 之间上1/3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上髁 L4 内踝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3、平行杆内练习,减重训练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4、拐杖步行训练: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5、轮椅训练:轮椅转移、轮椅减压、轮椅驱动 等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减压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驱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6、康复工程的应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感觉检查包括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 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 分别评定打分。即:①0=缺失;②1=障碍(部分障碍或 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③2=正常;④NT=无法检 查。
针刺觉检查常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用棉花。在针 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见图)。
脊髓解剖及损伤定位
![脊髓解剖及损伤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cd8482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6.png)
颈段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上肢肌肉 瘫痪,胸段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躯 干肌肉瘫痪,腰段脊髓损伤可能
导致下肢肌肉瘫痪。
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还需要考虑 脊髓前角和神经根的损伤情况, 这些损伤可能导致特定肌肉群的
瘫痪。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主要依赖 于脊髓损伤部位和自主神经分布区域的
关系。
按损伤原因
可分为创伤性损伤(如交 通事故、跌落等)和非创 伤性损伤(如疾病、老化 等)。
脊髓损伤的症状
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 、触觉等感觉消失。
运动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肌肉瘫痪,肢体 运动功能丧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排汗异常等 。
其他症状
如痉挛、疼痛等。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
肺部感染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还需要考虑脊髓 半切综合征等特殊情况,这种综合征 会导致身体一侧的感觉障碍。
颈段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上肢和躯干感 觉丧失,胸段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躯干 和下肢感觉丧失,腰段脊髓损伤可能 导致下肢感觉丧失。
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主要依赖于 脊髓损伤部位和神经根分布区域
的关系。
针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日常生活活 动、工作技能、休闲活动等,帮助患者更 好地适应生活和回归社会。
言语治疗
心理支持
对于脊髓损伤后出现语言或吞咽障碍的患 者,需要进行专业的言语治疗。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如焦虑、抑 郁等,因此心理支持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 部分。
脊髓损伤的预防措施
安全教育
提高公众对脊髓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特别是对青少年和运动员进行安 全教育。
脊髓的分区与节段
脊髓分为31个节段,包括8个 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 个骶节和1个尾节。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aa1487e6e009581b6bd9eb65.png)
脊 柱 的 结 构
脊髓的解剖
一、位置和外形 (一)位置:位于椎管内 前外侧沟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二)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C5-T2) 腰骶膨大 (L1-S2) 8条沟: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后中间沟 1 1 2 2 2
前正中裂
脊髓损伤通常发生在一个活动性较大的脊柱
节段与一个活动性较小的节段结合部。颈段 和胸腰结合部(T11-L2)是脊髓损伤中最常 受到影响的区域。
脊髓损伤病理生理
原发性脊髓损伤
1、脊髓震荡:最轻,伤后出现短暂的可恢复 的脊髓功能障碍,镜下可见中央灰质小出血 灶,神经细胞、轴索退变。 2、脊髓挫裂伤:表现为出血、渗出、水肿及 神经元变性。镜下见小血管破裂等。 3、脊髓受压迫伤:灰质出现空泡、空腔。
关键肌(key muscle)
C4 C5 C6 C7 C8 T1 L2 L3 L4 L5 S1
膈肌 肘屈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腕伸肌(桡侧腕伸肌长、短头) 肘伸肌(肱三头肌) 中指末节指屈肌(指深屈肌) 小指外展肌 髋屈肌(髂腰肌) 膝伸肌(股四头肌) 踝背屈肌(胫前肌) 拇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
括约肌功能障碍,脊柱骨折的部位可有后突 畸形,伴有胸腹脏器损伤者,可有休克表现。
神经功能表现
1、脊髓震荡:不完全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数
分钟至数小时后恢复正常。 2、脊髓休克: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完全消失, 肢体迟缓性瘫痪、尿潴留、大便失禁、生理 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这是损伤水平以 下脊髓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结果,一般24小 时后开始恢复,如出现反射等,但完全过渡 休克期需2-4周。
受伤后3小时以内
医学脊髓损伤脊髓损伤ppt
![医学脊髓损伤脊髓损伤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1c05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e.png)
1.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
神经平面是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 髓节段。感觉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的脊髓 节段。运动平面指保留身体双侧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的脊髓节 段。 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 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
(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治疗
现场急救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对于防止加重损伤有极 其重要意义,据统计,继发于脊柱损伤的神经功能损害 中,25%是搬运不当引起。
急救搬运
用硬板搬运 颈椎损伤患者注意 轴向牵引 滚动法 平托法
不正确的搬 运方法
二、严格脊 柱制动
颈椎稳定性损伤——枕颌带牵 引
颈椎不稳定性损 伤——颅骨牵引。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顶部 肘关节的外侧面 拇指 中指 小指 肘关节的尺侧面 腋窝 第3肋间 第4肋间(乳线)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L1
第5肋间 第6肋间(剑突水平) 第7肋间 第8肋间 第9肋间 第10肋间(脐) 第11肋间 腹股沟韧带中部 T12与L2之间上1/2处
脊髓半切综合征:也称Brown-Sequard综合征,损伤水平以下,同 侧肢体运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而对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功 能无影响。由于一侧骶神经尚完整,故大小便功能仍正常。如第一至
第二胸脊髓节段受伤,同侧颜面、头颈部可有血管运动失调征象和 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睑裂变窄和眼球内陷。此种单侧脊髓的
脊髓损伤评定
![脊髓损伤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e8235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c.png)
临床特点
脊髓损伤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脊髓休克、运动和感觉 障碍、体温控制障碍、痉挛、排便功能障碍、性功 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
脊休克,是脊髓遭受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 的功能包括感觉、运动和反射(包括阴茎海绵体和 肛门反射)的暂时丧失,即抑制状态。
脊髓休克的表现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及病理、生理反射 均丧失的临床症候群。脊髓休克时,横断面以下节段脊髓支配的 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 消失、膀胱内尿充盈、直肠内粪积聚,表明躯体及内脏反射减退 或消失。
Contents01 Contents02 Contents03 Contents04 Contents05
1).确定双侧感觉平面 R-C8,L-T1。
2).确定双侧运动平面。
R-T1,L-T1 3).确定单一的神经平面.
NLI-C8 4).确定是否为完全性损伤(即是否有骶残留)。
不完全
5).确定AIS分级 B级
脊髓解剖和生理 交 感 神 经 节
交感神经节
多数交感神经节位于胸6以下 交感神经节不在脊柱里面,所以脊髓损伤后, 不会伤害交感干神经节。 脊髓损伤后,刺激因素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而受损平面以下迷走神经不能抑 制,所以出现一系列内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出汗、胸闷、心率不齐; 胸6以上损伤尤为明显
概念
1.少见。病史常见脊髓前2/3 血运减少 或缺血。 2.脊髓前部损伤(皮质脊髓束和脊髓丘脑 束功能受损),后柱功能保留。 3.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 本体感觉存在。
脊髓圆锥综合征
1.双下肢多无明显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2.肛门和会阴部有鞍状感觉障碍, 3.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肛门等 反射消失 4.偶尔可保留球海绵体反射和排尿反射保存。
脊髓解剖与定位
![脊髓解剖与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95fd386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03.png)
➢中央灰质(灰质前连合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3.后角:
边沿核 胶状质 固有核 胸核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Rexed 板层理论
❖ 板层Ⅰ(后角边沿核)—海绵状, 内含大中小神经元. 接受后根传 入纤维
❖ 板层Ⅱ(胶状质)—占后角头之大 部,小细胞,无有髓纤维,与痛觉 信息分析加工有关。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 板层Ⅷ--在脊髓胸段位 于前角底部,在颈腰膨 大位于前角内侧部.细 胞为中间神经元.接受 邻近板层纤维及下行纤 维(如网状脊髓束、前 庭脊髓束、内侧纵束) 旳终末,发出纤维到Ⅸ 层,影响两侧运动神经 元.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 板层Ⅸ--由前角运动神 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构成. 位于前角旳最腹侧,分 为内侧群(前角内侧核) 支配躯干固有肌和外侧 群(前角外侧核)支配四 肢肌.
一、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前面正 中较明显旳沟。 •后正中沟:背面正 中较浅旳沟。
一、位置和外形
•前外侧沟:脊神经 前根附着。 •后 外 侧 沟 : 脊 神 经后根附着。
一、位置和外形
脊神经节:后根上 旳膨大,内含感觉 神经元胞体。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旳关系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旳相应关系
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根旳根丝相连旳 一段脊髓,共31个节段。
Renshaw细胞:接受α-运动神经元旳返回侧支,对其 有克制作用,形成负反馈环路。
三、脊髓旳内部构造
(一)灰质 2.中间带
➢侧角(中间外侧核)
➢中间内侧核
➢骶副交感核 C8、T1侧角发出
旳交感纤维,支配同侧瞳孔开大 肌、睑板肌、眼眶肌,另一部分 支配同侧面部血管和汗腺; C8~L2 侧 角 内 主 要 是 交 感 神 经 细 胞,发出旳纤维支配内脏、腺体 功能;S2~4侧角为脊髓旳副交感 中枢,发出旳纤维支配膀胱、直
脊髓解剖与损伤结构分析
![脊髓解剖与损伤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6e102008a1284ac95043a4.png)
脊髓解剖与损伤结构分析脊髓解剖与损伤结构分析脊髓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致残率高,也是让临床医生头疼的难治疾病。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致残率也是逐年上升,但是在临床上并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诊治。
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脊髓损伤在临床中得到更加合理而有效的诊治。
一、脊髓的位置解析: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水平。
下端:第一腰椎下缘(成人);第三腰椎下缘(新生儿)。
正常成人的脊髓下端平()下缘 A. 第一腰椎 B. 第二腰椎 C. 第三腰椎 D. 第四腰椎解析: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水平。
下端:第一腰椎下缘(成人)。
二、脊髓的外形解析:脊髓呈现扁圆柱体形,有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和终丝。
脊髓共有 31 节:颈髓 8 节、胸髓 12 节、腰髓 5 节、骶髓 5 节和尾髓 1 节。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分别是什么?三、脊髓内部结构的一般形式解析:脊髓内部结构:脊髓表面有 6 条纵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前根)、后外侧沟(后根)。
解析:马尾。
解析:中央管(中央管周围是“H ”形灰质),灰质包括前角、外侧角和后角。
白质包括前索、外侧索和后索,灰质前、后连合白质前、后连合和网状结构。
解析:脊髓的内部结构。
解析:主要脊髓的灰、白质配布。
(一)脊髓的灰质 Gray matter前角内的神经元包括α神经元,其支配肌梭外骨骼肌, γ神经元支配肌梭内骨骼肌。
(Renshaw 细胞 : 对α神经元起反馈抑制作用 ) 。
前角 anterior horn :α运动神经元:大型神经元,支配骨胳肌梭外肌纤维,引起肌肉收缩;γ运动神经元:小型神经元,支配骨胳肌梭内肌纤维,保持肌肉张力;Renshaw 细胞:小型抑制性神经元。
解析: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分布方式。
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分布方式包括:内侧群:见于脊髓全长,支配颈部和躯干部的固有肌,即中轴肌。
外侧群:见于颈膨大和腰骶膨大节段,支配四肢肌。
脊髓解剖与功能图ppt课件
![脊髓解剖与功能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98075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e.png)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1)传导
上行:
感受器 脊髓 脑
下行: 脑
脊髓
躯干四肢肌运动 大部分内脏运动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2)反射
躯体反射:牵张反射:骨骼肌被牵引时, 引起肌肉的收缩和肌张力的增高。屈曲 反射:当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屈肌 收缩,以逃避这种刺激
内脏反射:排尿反射、竖毛反射、排便反射
灰质
1、后角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3、前角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中间抑制神经元源自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C5 白质前联合
L3
T8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
以及短的固有束组成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Rexed板层结构
Ⅰ层 后角缘层
Ⅱ层 胶状质
Ⅲ、Ⅳ层 后角固有核
Ⅴ层 后角颈、网状核
Ⅵ层 后角基部
Ⅶ层 中间带
Ⅷ层 前角基部
Ⅸ层 前角运动细胞群
Ⅹ层 中央管周围
灰质:有神经细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 白质: 中央管: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一、灰质:前角、后角及C8-L2、S2-4的侧 角,还包括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联合和后 联合,合称中央灰质。前角:主要与躯干 及四肢的运动有关。后角:参与感觉信息 的中转。侧角: C8-L2是交感神经中枢,支 配血管、内脏急腺体的活动(C8-T1支配同 侧的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面部 的血管和汗腺;S2-4副交感神经,支配直肠、 膀胱和性腺。)
医学脊髓解剖和功能图
![医学脊髓解剖和功能图](https://img.taocdn.com/s3/m/cc886d6a67ec102de3bd8936.png)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平对第10~12胸椎体 平对第1腰椎体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状,粗细不均,有 两个膨大部。颈膨大:C5-T2,发出支配上 肢的神经根;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下 肢的神经根。往下逐渐变细,形成脊髓圆 椎,尖端发出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的骨 膜。
Ⅹ层 中央管周围
Up Down Back
灰质:有神经细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 白质: 中央管: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一、灰质:前角、后角及C8-L2、S2-4的侧 角,还包括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联合和后 联合,合称中央灰质。前角:主要与躯干 及四肢的运动有关。后角:参与感觉信息 的中转。侧角: C8-L2是交感神经中枢,支 配血管、内脏急腺体的活动(C8-T1支配同 侧的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面部 的血管和汗腺;S2-4副交感神经,支配直肠、 膀胱和性腺。)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此外灰质 前联合的前方有白质前联合,后角的基底部灰 白质相间的部分为网状结构。白质有上行(感 觉)、下行(运动)传导束及大量胶质细胞组 成。
Up Down Back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外形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前正中裂:脊髓腹侧正中线陷入脊髓实质, 深大前后径的1/3,深约3mm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8e65d47a417866fb84a8ef8.png)
脊髓横贯损害
马尾: 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主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
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感觉信息 (3)灰质联合: (4)侧角细胞: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
在于C8~L2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 元的胞体。
脊髓解剖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被表面纵沟分为三 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选择性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前角损害 后角损害 灰质前联合损害 侧角损害 传导束损害
高颈段(C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马尾
脊髓选择性损害
⑴ 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急性病变:脊髓前角灰质炎 慢性病变:可见肌束颤动,如原发性脊肌萎缩症
脊髓的动脉
脊髓前A :由左右椎动脉各发
出一支,在延髓腹侧面合为一 支,沿前正中裂下降。供应脊髓 横断面前2/3区域。
脊髓后A: 由椎动脉发出,沿
后外侧沟下行。供应脊髓的 横断面的后1/3区域。
根A :由椎动脉、肋间动脉、
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等发出 的脊髓动脉支,经椎间孔进 入椎管,然后再发出根动脉 与脊髓前、后动脉的分支吻 合形成动脉冠营养脊髓。
⑵后角: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只影响同侧痛、温觉 触觉和深感觉 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解剖及脊髓疾病的定位诊断【31页】
![脊髓解剖及脊髓疾病的定位诊断【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dbd4e2e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2.png)
判定脊髓病灶上界依据
❖ 自主神经征: 反射性皮肤划纹症(reflective dermatography) 头颈部立毛反射(pilomotor reflex) 阿斯匹林发汗试验(Aspirins weting test)中断处,均
为脊髓病变上界
脊髓横贯性损害推算脊柱节段
分三步走: ❖ 脊髓病变上界=皮节1 ❖ 病变上界脊柱节段=脊髓病变上界n ❖ 病变中心层面脊柱节段=病变上界脊柱节段+1
腰膨大(L1~S2): ❖ 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 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 ❖ 损害平面在L2~4时膝反射消失;在S1~2时踝反
射消失;S1~3受损出现阳痿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 无下肢瘫痪及锥体束征 ❖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呈鞍状
脊髓疾病定位诊断
❖ 确定病变的上界:神经根痛、感觉障碍平 面、反射异常
❖ 病变下界的确定较困难,但某些体征有帮助,如 节段性感觉障碍
判定脊髓病灶上界依据
❖ 根性症状:最上位根痛、根性感觉缺失、节段性 肌无力或肌萎缩部位
❖ 传导束性感觉缺失平面:皮肤感觉支配三根定律
判定脊髓病灶上界依据
❖ 反射的改变: C5~6, 肱二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 C7~8, 肱三头肌反射 L2~4, 膝腱反射 S1~2, 踝反射
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痛温觉丧失等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颈膨大(C5~T2): ❖双上肢呈周围性瘫痪,双下肢呈中枢性瘫
痪 ❖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 括约肌障碍 ❖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肩部及上
肢根痛 ❖ 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解剖学参考定位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解剖学参考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eb53aa5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6.png)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解剖学参考定位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概述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工具。
脊髓损伤概述ppt课件【29页】
![脊髓损伤概述ppt课件【29页】](https://img.taocdn.com/s3/m/5732b9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b.png)
18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
概述
19
锥体系 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主要由中央前回的锥体细胞的轴突所组成。 锥体系统(锥体系)包括:
皮层脊髓束 皮层延髓束
概述
20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
21
上运动神经元
椎体细胞及其轴突 皮质脊髓束 皮质延髓(核)束
16
按照伤情原因
开放性损伤
损伤与外力作用的部位一致 损伤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闭合性损伤
脊柱发生过度活动 骨折、脱位 脊椎附件损伤、韧带 脊髓供血血管的损伤
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17
按照损伤部位或程度
脊髓震荡:最பைடு நூலகம்微的脊髓损伤
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
脊髓挫伤与出血:实质性破坏 脊髓断裂:脊髓连续性中断 脊髓受压:骨折、椎间盘压迫脊髓 马尾神经损伤:L2以下骨折脱位可以造成马尾神
前根病变
瘫痪呈节段性 根性疼痛 节段性感觉障碍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7
神经丛病变
一个肢体的多数周 围神经瘫痪/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障碍与瘫痪的 分布与周围神经分 布相关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8
急性脊髓灰质炎 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 臂丛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 桡神经麻痹 尺神经麻痹 腕管综合征 腓总神经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 闹神经运动核及其轴
突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22
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路径受到病变 的损害
各种不同类型的瘫痪
瘫痪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消失 连带运动 病理反射 瘫痪肌肉不萎缩 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脊髓解剖及损伤定位
![脊髓解剖及损伤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1501b62d2cc58bd63086bd54.png)
8 脊髓束性损害 以选择性侵犯脊髓内个别传
15
脊髓损伤ASIA评分表
2021/6/16
16
脊髓损伤的神经系统查体
2021/6/16
1、感觉检查:浅感觉、深感觉
2、运动检查:主动运动(肌力)、被动运动 (肌张力)
协调肢体运动;
3 前庭脊髓束:主要兴奋躯干和四肢的伸 肌,以调节身体平衡;
10
2021/6/16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网状脊髓束;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 制;
5 顶盖脊髓束:头颈反射及视听反射的结构 基础;
6 内侧纵束:眼震和头眼反射的结构基础。
11
(三) 脊髓反射
2021/6/16
许多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均在脊 髓,脊髓对骨骼肌、腺体和内脏的传入的刺激 进行分析,通过联合神经元完成节段间与高级 中枢的联系,支配骨骼肌、腺体的反射性活动。 主要的脊髓反射有两种:
3
2021/6/16
(一)外部结构:脊髓是 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全长42~45cm,上端于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至 第一腰椎下缘,占据椎管的 2/3。脊髓自上而下发出31对 脊神经,与此相对应也分为 31个节段,及8个颈节(C1C8),12个胸节(T1-T12), 五个腰节(L1-L5),五个骶 节(S1-S5)和一个尾结 (Co)。每个节段有两对神 经根-前根和后根,在发育过 程中,脊髓的生长较脊柱生 长慢,因此到成人时,脊髓 比脊柱短,其下端位置比相 应脊椎高。
13
2021/6/16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 碍、反射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前两者对 脊髓病变水平的定位很有帮助。
脊髓解剖及定位诊断
![脊髓解剖及定位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2ca6e8bdaef5ef7ba0d3c54.png)
马尾神经丛(髓外)
定位诊断:马尾神经(髓外) 定性诊断:腰椎间盘膨出 鉴别诊断:脊髓肿瘤
例2
女性,55岁 主诉:突起四肢麻木无力、尿潴留3 天 3天前感冒后突然出现四肢麻木无力 ,麻木自下肢近端向远端发展,渐 至行走不能。同时伴反应迟钝,表 情减少。
体格检查: 神清,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言语清晰。 颅神经正常 双上肢肌力IV+级,双下肢肌力III级 ,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双巴氏 颈胸段脊髓(髓内) 征阳性。胸2以下痛触觉减退。吸吮 额叶 双侧皮质脑干束 、掌颏反射阳性。
3、反射改变
a 腱反射的改变
节段性、锥体束
b 浅反射改变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4、植物神经功能改变
a 皮肤、指甲的营养性改变 b 节段性或平面以下泌汗或血管舒
缩功能改变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常见的脊髓不同水平损害 感觉+运动+植物神经障碍
1、高颈段(C1-C4)
四肢中枢性瘫痪 呼吸严重受损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高热、无汗等) 可有三叉神经脊束受累。
定位诊断:1、颈、胸段脊髓(髓内) 2、双侧额叶、放射冠、半卵 圆中心皮质下白质 定性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鉴别诊断:MS 急性脊髓炎
例3
男性,17岁 主诉:进行性左上肢无力、肌肉跳 动3年余。 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左上肢无力, 肌肉跳动,不伴肢体麻木,未特殊 诊治,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左手 部及左前臂肌肉萎缩。
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 少见。
病例举例
例1
男性,63岁,务农 主诉:渐起腰痛、左下肢麻木无力1 年余 1年多前逐渐出现腰痛、左下肢乏力 ,渐波及右下肢,出现双下肢麻木 无力,麻木自下肢远端向近端发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 觉:轻触觉和针刺觉 (锐/钝区分)。 每个关键点的轻触 觉和针刺觉分别以面颊 部的正常感觉作为参照, 按3个等级评分。 0 = 感觉缺失 1 = 感觉改变(受损 或部分感知,包括感觉 过敏) 2 = 正常或完整(与 面颊部感觉类似) NT = 无法检查
身体两侧轻触 觉和针刺觉(锐 /钝区分)总分 各为56分,身体 一侧感觉总分 为112分。
(2)下行纤维束:又称运动传导束,将大 脑皮质运动区、红核、前庭核、脑干网状 结构及上丘的冲动传至脊髓前角或侧角, 进而支配躯干肌和四肢肌,参与椎体束和 锥体外系的形成,与肌肉的随意运动、姿 势和平衡有关。主要有: 1 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和肢体的运动; 2 红核脊髓束: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 协调肢体运动; 3 前庭脊髓束:主要兴奋躯干和四肢的伸 肌,以调节身体平衡;
脊髓损伤ASIA评分表
脊髓损伤的神经系统查体
1、感觉检查:浅感觉、深感觉 2、运动检查:主动运动(肌力)、被动运动 (肌张力) 3、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 4、肛门指诊:以区分全瘫和不全查28对皮节的轻触觉和针刺觉以确定感觉平面 C2 枕骨粗隆 C3 锁骨上窝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C5 肘前窝外侧 C6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C7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T1 肘前窝内侧 T2 腋窝顶部 T3 第 3 肋间3 T4 第 4 肋间(乳线) T5 第 5 肋间(在 T4 - T6 的中点) T6 第 6 肋间(剑突水平) T7 第 7 肋间(在 T6 - T8 的中点) T8 第 8 肋间(在 T6 - T10的中点) T9 第 9 肋间(在 T8 - T10的中点) T10 第 10 肋间(脐) T11 第 11 肋间(在 T10 - T12的中点) 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 L11 T12与L2 之间的 1/ 2 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髁 L4 内踝 L5 第 3 跖趾关节足背侧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S4 - 5肛门周围(作为 1 个平面)
脊髓损伤及其定位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康复科
脊髓
解剖结构及生 理功能
病损表现及定 位诊断
脊髓呈微扁圆柱体,位于椎管内,为脑干向下延伸 部分。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和含上下行传导 束的白质组成。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 躯干;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的初级反射中枢。正常的 脊髓活动是在大脑的控制下完成的。
运动损伤平面
最低的正常运动平面 身体两侧可以不同 肌力为3级的关键肌确定为运动平面 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必须4-5级 例如:C5(屈肘)4级 ;C6(伸腕)3级;C7 (伸肘)1级;C8(中指屈)4级 那么运动平面:C6
3、神经反射检查:腱反射不对称是N损害的重要定位体征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 射、球海绵体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病理反射——Hoffmann征、Babinski征、Oppenhei征、 Gordon征、Chaddock征、Gonda征、髌阵 挛、踝阵挛、总体反射 4、肛门指诊:检查肛门外括约肌的感觉及肌力以区分全瘫和不全 瘫
2、脊髓的白质 分为前索、侧索、后索三 部。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下行(运动) 传导束及大量的胶质细胞组成,上行纤维束将 不同的感觉信息上传到脑,下行纤维束从脑的 不同部位将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 (1)上行纤维束:又称感觉传导束,将躯 干和四肢的痛温觉、精细触觉和深感觉传至大 脑皮质感觉中枢进行加工和整合。主要有: 1薄束和楔束; 2脊髓小脑束; 3脊髓丘脑束;
2、运动检查:选10对关键肌作为肌节,检查其 肌力,确定运动平面。对于临床无法测定的肌 节,假定运动平面与感觉平面相同。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 肱肌) C6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和短肌)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C8 中指屈肌(指深屈肌) T1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 屈髋肌(髂腰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L4 踝背屈肌(胫前肌) L5 长伸趾肌(拇长伸肌) S1 踝跖屈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一)外部结构:脊髓是 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全长42~45cm,上端于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至 第一腰椎下缘,占据椎管的 2/3。脊髓自上而下发出31对 脊神经,与此相对应也分为 31个节段,及8个颈节(C1C8),12个胸节(T1-T12), 五个腰节(L1-L5),五个骶 节(S1-S5)和一个尾结 (Co)。每个节段有两对神 经根-前根和后根,在发育过 程中,脊髓的生长较脊柱生 长慢,因此到成人时,脊髓 比脊柱短,其下端位臵比相 应脊椎高。
4 网状脊髓束;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 控制; 5 顶盖脊髓束:头颈反射及视听反射的结构 基础; 6 内侧纵束:眼震和头眼反射的结构基础。
(三) 脊髓反射
许多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均在脊髓,脊髓对骨骼肌、 腺体和内脏的传入的刺激进行分析,通过联合神经元完成节段间与 高级中枢的联系,支配骨骼肌、腺体的反射性活动。主要的脊髓反 射有两种: 1 牵张反射 骨骼肌被牵引时,引起肌肉收缩和肌张力增高。当 突然牵伸骨骼肌时引起被牵伸的骨骼肌快速收缩,如膝反射和各种 腱反射。骨骼肌持续被牵伸,出现肌张力增高,以维持身体的姿势 即姿势反射。这两种反射弧径路大致相同。这种反射不仅有赖于完 整的脊髓反射弧,还要受皮质脊髓束的抑制。如果皮质脊髓束的抑 制作用被阻断,就会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这 是椎体束损害的主要征象。 2 屈曲反射 当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屈肌快速收缩,以逃避 这种刺激,为一种防御反射。当屈肌活动时,牵张反射便被抑制, 伸肌的肌张力降低。
需要知识的积累!
医生: 1、能发现问题; 2、能解决问题; 3、不产生新的问题。
吃饭喽、 谢谢!!!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异常及自主 神经功能障碍,前两者对脊髓病变水平的定位很有帮助。 (一)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1 前角损害 呈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表现为病变前角支配 的肌肉萎缩,腱反射消失,无感觉障碍和病理反射,常伴有肌束震 颤,肌电图上出现巨大综合电位。常见进行性脊肌萎缩,脊髓灰质 炎等。 2 后角损害 病灶侧相应皮节出现同侧痛温觉消失、触觉保留的分 离性感觉障碍,常见于脊髓空洞症、早期髓内胶质瘤等疾病。 3 中央管附近的损害 由于来自后角的痛温觉纤维在白质前连合处 交叉,该处病变产生双侧对称的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或消 失,触觉保留,常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中央管积水或出血等疾病。 4 侧角损害 C8~L2侧角是脊髓交感神经中枢,受损出现血管舒缩 功能障碍、泌汗障碍和营养障碍等,C8~T1病变时产生Horner征 (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或伴同侧面目少汗或无汗)。 S2~4侧角为副交感中枢损害时产生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 碍。
肌力分级标准
0 = 完全瘫痪 1 = 可触及或可见肌收缩 2 = 主动活动,去重力状态下全关节范围 (ROM)的活动 3 = 主动活动,对抗重力和肌肉特定体位的 中等阻力情况下全关节范围的活动 4 = 在中度抗阻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 动 5 = (正常)主动活动,对抗重力和肌肉特 殊体位的最大阻力情况下全关节范围的活动
脊髓与相应椎骨的对应关系是: 上部颈节(C1-C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的椎体相对应; 下部颈节(C5-C8)和上部胸节(T1-T4)与同序数椎骨的 上一椎体相对应; 中部胸节(T5-T8)约与同序数椎骨上方第二节椎体相对应; 下部胸节(T9-T12)约与同序数椎骨上方第三节椎体相对 应。 全部腰节(L1-L5)约平对第10~12胸椎椎体的范围内。 骶节和尾节(S1-S5、Co)约平对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椎体 的范围内。 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颈膨大(C5-T2),发出支 配上肢的神经根。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下肢的神经根。
(四) 脊髓的功能
脊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为上、 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其二为反射中枢。脊 髓中大量的神经细胞是各种感觉及运动的中转 站,上、下行传导束在各种感觉及运动冲动的 传导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脊髓的独特功能即 脊髓反射,分为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前者指 骨骼肌的反射活动,如牵张反射、屈曲反射和 浅反射等,后者指一些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 脏反射和内脏躯体反射,如竖毛反射、膀胱排 尿反射和直肠排便反射等。
二、脊髓内部结构
脊髓由白质和灰质组成。灰质呈灰红色,主要由神经细 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组成,横切面上成蝴蝶形或“H” 形居于脊髓中央,其中心有中央管;白质主要由上下行 传导束及大量的胶质细胞组成,包绕在灰质的外周。 1、脊髓的灰质 可分为前部的前角和后部的后角及C8-L2 和S2~4的侧角。此外还包括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联合 和灰质后联合,他们合称中央灰质。灰质内含有各种不 同大小、形态和功能的神经细胞,是脊髓发出和接受冲 动的关键结构。前角主要参与躯干和四肢的运动支配; 后角参与感觉信息的中转。
神经损伤平面(NLI):
NLI是指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 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该平面以上感觉和运动 功能正常(完整)。实际上,身体两侧感觉、 运动检查正常的神经节段常常不一致。因此, 在确定神经平面时,需要确定四个不同的节段, 即R(右)-感觉、L(左)-感觉、R-运动、L运动。而单个NLI为这些平面中的最高者。
5 前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造成对侧病变水平以下触 觉障碍,刺激性病变出现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 散性疼痛,常伴感觉过敏。 6 后索损害 薄束、楔束损害时出现震动觉、位臵觉障碍, 感觉性共济失调,由于精细触觉障碍而不能辨别在皮肤书 写的字和几何图形。后索刺激性病变在相应的支配区可出 现电击样剧痛。 7 侧索损害 脊髓侧索损害导致对侧肢体病变水平以下上 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痛温觉障碍。 8 脊髓束性损害 以选择性侵犯脊髓内个别传导束为特点, 薄束、楔束损害可见深感觉障碍,锥体束损害可见中枢性 瘫痪,脊髓小脑束损害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 9 脊髓半侧损害 引起脊髓半切综合症,主要特点是病 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 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由于后 角细胞发出的纤维先在同侧上升2~3个节段后再经白质前 联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束,故对侧传导束性感觉障 碍平面较脊髓损害节段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