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学》
1,资源:指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热、光、水、土地、动物、植物等等。
2,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变动性;社会性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2) 综合开发利用;
3) 开发利用与养护并重;
4)统筹兼顾;
5)因地制宜合理安排。
4,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其特点是使用范围广(全国性),可作商品流通,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使用方法。
5,中药材:采收后在产地进行初加工的中药,称为中药材。
6,中药资源: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药应用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7,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1)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物质保障。
2)中药资源影响到多项产业及经济发展。
3)中药资源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8,中药资源学的定义: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构成、时空分布、蕴藏量和品质、药材形成、保护和开发、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9,中药资源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中药资源的种类构成及其时空分布和蕴藏量的研究
2)中药资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3)中药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新资源开发
4)中药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5)中药资源的科学管理
10,中药资源的自然物质构成:植物类中药资源、动物类中药资源、矿物类中药资源。
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772种,其中药用植物11118种(占87%),药用动物1574种(占12%),药用矿物80种(不足1%)。11,药用植物最多的科:被子植物中,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药用植物778种,为菊科。矿物药蕴藏量最大的是滑石,需要量(用量)最大的是石膏。12,各大区的中药资源:总体趋势:华东、中南、和西南明显高于华北、东北和西北。
西南区:1)西南区和中南区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最多的云南省达5050种。道地药材: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
2)四川省(包括重庆市):道地药材:黄连、川芎、附子、川贝母、川木香、麦冬、川牛膝、川木通、川楝子。本地区裸子植物的分布种类
最多,有88种。矿物蕴藏量最大。
中南区:1) 广东省:道地药材:砂仁、益智仁、巴戟天、广地龙、广藿香。 2)湖北省:道地药材:茯苓、黄连、石膏、
华东区:1)浙江省;道地药材:浙贝母、延胡索、白芍、白术、玄参、麦冬、郁金、菊花、
2)江苏省:道地药材:苍术、蟾酥、土鳖虫、薄荷、板蓝根、
西北区:1)甘肃省:道地药材:当归、大黄、甘草、秦艽、黄芪、锁阳、麻黄、为药材产量最大的省。
东北区:吉林省:道地药材:人参、鹿茸、五味子、桔梗、蛤膜油、
华北区:河北省:道地药材:知母、黄芩、防风、杏仁、板蓝根、苍术、香加皮、
13,民间药又称草药,多在民间使用,为资源应用的初级阶段,
14,民族药: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并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药物。以蒙药、藏药、维药、傣药、壮药为代表。
15,自然环境:生物周围所有自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统称为自然环境。
16,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1.)地貌西高东低呈三阶梯状分布;
2.)地形起伏,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俱全;
3.)山脉纵横定向排列。
17,气候的定义: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反映。包括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极端或特殊天气状况。
18:气候要素的定义:从各方面反映气候特征的统计量称为气候要素。主要气候要素有:光照、温度、降水、湿度、蒸发、风、云等。
19,积温:一个地区高于和等于某一界限温度(多取日平均气温10℃)的累积值,称为积温。
20, 无霜期:终霜冻与初霜冻之间的日数为无霜期。
21, 我国气候的特点:大陆性气候、季风性气候。
1)东部地区属季风性气候;
2)西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
22,我国气候类型;①季风性气候—东部地区②大陆性气候—西北部地区③高寒气候—青藏高原
23,光饱和现象:当光强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24,光饱和点:当植物发生光饱和现象时的光照强度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25,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叫做光补偿点。
26,植物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为0~5℃,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40~45℃。
植物呼吸作用的最低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36~40℃,最高温度为50 ℃。
27,耕作土壤的层次:耕作层——厚15~30cm,位于表面的一层。
犁底层——厚10~15cm,位于犁底层之下。
生土层——位于犁底层之下,受耕作影响小。
死土层——最底下的一层,不受耕作影响。
28,按土壤质地划分土壤的类型:砂土(粗、细沙土)
壤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粘土
29,肥料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磷、钾肥——有利于碳水化合物、油脂的合
成
氮肥——有利于生物碱、皂苷、维生素的积累。
30,中药区划的定义:中药区划是指以中药资源和中药生产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特征,根据区域相似性、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和中药生产区域。
31,区划目的:揭示中药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明确各区发展中药生产和开发中药资源的优势及其地域性特点,提出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为因地制宜、调整中药生产结构和布局、科学地指导中药生产以及发展中药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和依据。
32,区划任务:
(1)研究全国中药资源的种类及其分布规律;
(2)分析各地区中药生产的现状和特点;
(3)确定不同地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
(4)划分全国中药产业科学发展的地域分区。
33,中药区划的原则:
1. 中药资源分布和利用特点相对一致(气候条件相似性原则、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原则、地带性土壤类型相同的原则)
2. 中药生产条件和特点相对一致(生产力水平一致原则、中药生产特点相对一致性原则)
3.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多以道地药材为主)
4. 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
5. 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
6. 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34,、中药区划的措施:全面地调查基本情况,综合各大区域的特征和条件,根据历史、现状,将某地区的中药资源进行区划。
1、全面调查基本情况(地域、气候、水文、地质、土壤、人口、药用种类、矿物、蕴藏量等)
2、将调查材料进行综合,揭示综合特征和差异。
3、根据历史上药材生产情况和现实生产条件,进行区划。
4、研究各区域的特点,提出各区域的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等,为中远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5,命名方法:采用三段命名法(一、二级区均如此)
一级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生产方向
如:东北寒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二级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名称
如: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人参黄柏五味子细辛鹿茸蛤膜油区
36,我国现共分成9个一级区、28个二级区
一)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二)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三)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四)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五)华南南亚热带、北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六)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