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与体现学生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的提问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美术组课题研究公开研讨课小结
我们的课题《中小学美术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与研究》在进行的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合理的,艺术性的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容易出现这些常见的问题:
1、过于简单。
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有损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有的教师提问的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3、有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提了问题,
但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并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题研究组根据课堂实践经验,也搜集了一些别人相对成熟的做法,对美术课堂提问有了一下几方面的认识。
1、注重问题设计
2、注重提问方式
3、处理好因人施问
4、把握提问的时机
5、及时做出评价。
6、提倡双向提问,鼓励学生反问
关注提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那么在本学期的美术研讨课上,我们几位老师在课堂上是怎么做的呢?就此根据课堂观察做出分析和评价。
邓五全老师讲授的是六年级的《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一课,课堂的导入就是以一个智力急转弯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在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黑白对比的美感;初步了解怎样运用线描的语言表现节奏和韵律的美感这些知识环节时,都是以巧妙的提问的形式,一步一步在问题解答的师生互动中,让学生自觉自住地去把握知识。
在提问的时候,关注了个别不举手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引导他们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提问和互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在技能练习阶段,并不是让学生一味模仿老师,而是让每个小组推举部分学生代表在黑板上把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其余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来表达,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作业点评环节,也充分给学生发表见解的空间,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在训练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审美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堂课巧妙的问题设计,通过问题互动的机智和策略,使教学目标,重难点,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作业的创造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本堂研讨课的不足是时间的把握上有些前松后紧。
在提出问题和
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老师多给了学生展示的时间,这导致后面的时间就明显紧张,再加上关注学困生也占去了一部分时间,到作业阶段,学生没能充分的施展,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解决问题上要干练,控制好时间的节奏,这方面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方法要灵活、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强。
邓老师讲课有时候语速过快也是个缺点,要多训练语言表达的节奏感。
王存军老师讲授的是五年级的《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课。
本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简单的透视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景物进行观察、分析,了解透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然后通过透视效果图,对消失点、消失线、视平线进行了深入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并探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采取启发的引导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各种问题设计能让学生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感知和理解。
每一环节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过程,尽可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作画过程中,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辅导,避免更多的学生犯类似错误。
通过学生实践,绝大部分学生对透视知识理解比较快,能快速区分和分析画面中、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由于本课理论性强,学生在个别知识的理解上有些费力,有些专业知识过多,难度有些大,在以后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
适当在教学目标上简化。
在课后的研讨中,王老师说,课前为设计问题花了很多心思,没想到课堂上解决知识难点,反而轻松了许多。
问题的设计,让老师说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老师轻松了,教与学的有效性反而更好。
每个问题的答案,不是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老师更有成就感,这就是巧妙提问的魅力所在。
但不能不说,有些问题的设计还显得有一点刻意和突兀,会让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以后在设计问题上还需要多动些脑筋。
李生泽老师讲授的《红色的画》是人美版三年级的课程。
本课的目标是了解三原色的特征,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知道红色的画是以不同的红色有层次地画出以红色为主的画面,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体会到主色红色的魅力,学会运用以同种红色为主进行绘画的方法。
提高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并且培养学生使用红色作画的能力。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把问题的设计和自己制作的课件结合,在视觉的不断刺激中用各种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作业上,注重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引导学生画画不仅仅是用手,更多是来表达心里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性格,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李老师设计的问题不多,但问题设计的时机比较关键,问题使得课堂前后很连贯。
但在课堂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反馈的时候,语言和引导方式比较单一。
以后对学生的回答中精彩和正确的部分应该肯
定和强调,学生回答中片面和不合理的部分也应引导和分析,不能一带而过。
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小,部分学生思维明显游离于课堂之外,老师也要多关注这些学生,可在教学设计时候,针对他们专门设计一些问题,通过问题的方式,把这部分学生的思维重新拉到课堂上来。
另外学生的作业在表现技巧上比较雷同,相互模仿,可在以后的课堂上,巧妙引导,多鼓励那些能大胆表现出个性特点作业,但千万不能引导学生朝着一个模式学习和发展,因为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你我他之间个性的不同和独特的创造力。
这次研讨课,三位老师在围绕课堂问题的设计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引导能力都有所增强。
但遗憾的是,都是老师问学生,学生向老师反问的情况还没出现,不是学生没有问题来反问,而是我们的引导还没达到那个境界,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那种“健康的自由和民主思维在以往的教学中还没有土壤来让其萌发”。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离不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往往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一旦“自由”,课堂就比较散乱,难以把控,这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的自由状态”,当然这个又涉及了其他的教育生态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和将来一直研讨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