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不断地自我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娜·沙哈提:人生就是不断地自我完善
肖静芳高剑秋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2-08-17 |
嘉娜·沙哈提,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她参与执导的影视剧却家喻户晓:从《红樱桃》、《红色恋人》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向共和》,再到《恰同学少年》、《黎明前的暗战》。见到这位低调而卓有成绩的哈萨克族女导演,更令人惊讶:俏美的容貌,颀长的身材,优雅的谈吐——嘉娜·沙哈提绝对堪称“美女导演”。她的美不仅在外表,更在她沉稳内敛、从容淡定的气质,在她用智慧和激情奉献给观众的一部部作品。
二十岁出头即执导演的嘉娜,在工作中笃定、自信。
出演《孤女恋》,一次改变人生航向的表演经历
嘉娜·沙哈提从小就是明星。由于长着一张轮廓鲜明的俊俏脸庞,加之聪明大方,上小学时,但凡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青代会、妇代会等大型活动,嘉娜总是那个在台上朗诵、献花的少先队员。
在大场面中游刃有余的嘉娜,很早就骄傲地意识到自身的文艺优势,直到中考狠狠打击了她——她连区重点中学都没考上。嘉娜一夜之间好像明白了:鲜花、掌声,都是虚的。
进入中学的嘉娜仿佛换了个人。她自觉地与一切文艺活动绝缘,每天只是埋头读书。几年下来,她几乎忘了自己曾是个有文艺特长的孩子,直到接到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
那是1986年夏天。读高二的嘉娜正准备期末考试,突然校长让她去接一个长途电话。电话里,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女声说:“我是天山电影制片厂导演广春兰,我们要拍一个电影,请你来演。”
嘉娜觉得简直莫名奇妙,怎么会突然有个电话找她去演电影呢?她一时反应不过来,只是呆呆地说:“可是我马上要考试了!”电话里说,考试就不用管了,
他们会和校方沟通。接着,话筒交给校长,嘉娜只听校长说着:“对,我们是民族中学,当然支持民族电影的拍摄!”
犹如做梦一般,接到电话的第二天,嘉娜就登上了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客机。嘉娜所在的北京市回民学校,为了表示对拍摄民族电影的支持,不仅准了她的假,还特地为她订了机票。
下飞机见到电话里的人——新疆有名的锡伯族导演广春兰,嘉娜还是懵的。事后她才知道,广春兰为寻找电影《孤女恋》的女主演,已经花了大半年时间了。后来,不断有人向她推荐,北京有个叫嘉娜的哈萨克族女孩,从小参加银河艺术团,外形好,年纪也合适。广春兰看了嘉娜的照片后,才想起之前曾在嘉娜姐姐的婚礼上见过这个稚气未脱的丫头,只是当时未放在心上罢了。
了解《孤女恋》的剧情后,嘉娜直叫苦:“我一不是孤儿,二没谈过恋爱,怎么演孤女的恋情呢?”广春兰导演说:“你不用担心,按照我的提示去演就行。”
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17岁的嘉娜拍完了《孤女恋》。没有任何演技的她完全靠着本色出演,将一个孤女的热情和勇敢演绎得恰到好处,赢得了电影界和观众的好评。
这一段从天而降似的表演经历,将嘉娜埋藏已久的文艺情结彻底勾起来了。她是那么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是为文艺而生的,应该勇敢地去追逐这个梦想。
那时,已读高三的嘉娜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此前,她曾听妈妈描述过古城南京的美丽,心中暗定了报考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目标。但拍完《孤女恋》后,她动摇了,想的最多的是报考艺术院校。
在哥哥的鼓励下,嘉娜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结果一考中的,进入了中戏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合办的表演班,也就是后来涌现出徐帆、胡军、陈小艺、何冰等众多“大腕”的“明星班”。
进入中戏后,嘉娜才知道,其实在招不招她的问题上,当时是有分歧的。有的老师说,嘉娜的外形特征,会使她以后的戏路受限制,表演前途不光明;有的老师则认为,既然嘉娜通过了各项考试,就没有理由不招收,学校就是培养人才的。
多年以后,嘉娜仍感谢那些坚持招收她的老师,因为是他们让她没有与艺术失之交臂。哪怕她最终没有学表演,而是改行当了导演。
留学10年,与《红樱桃》结缘
1988年5月的一天,正上大一的嘉娜被老师找去谈话。老师问她:“你会说哈萨克语吗?”“会呀,从小就说。”“那哈萨克语与俄语接近吧?”“不接近吧。不过,学起来应该不困难吧。”老师沉吟了会儿,让她回去了。
过了几天,嘉娜才明白这奇怪的对话的意义。原来,文化部给了中央戏剧学院4个公派留学苏联的指标,中戏决定一个系派一名学生,表演系定的是嘉娜。临走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回来后可能就过了表演的黄金期。我们看你这一年做的节目,觉得你的思维有往导演方面发展的潜质,因此建议你留学时改学导演。”
嘉娜接受了老师的建议。留学的第一年,一句俄语也不会说的嘉娜先在莫斯科大学预科系学语言。也许是因为从小在汉语、哈萨克语两种语言环境中长大,有较好的语感,一年后,嘉娜就能流利地说俄语了。幸运的她,又从6:1的招生竞争中,考取了有名的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和来自欧洲、中亚各国的留学生开始了共同求学的生涯。
留学期间,嘉娜经历了苏联解体的剧变。那时,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躁动的风潮也波及高校,不少学生热衷于参加街头集会,更有人搞起了倒买倒卖,一些留学生还凭借语言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发了财。但嘉娜始终是个旁观者,她清楚自己的使命是求学。不管外界如何,她依然坚持每天上图书馆读书、到电影博物馆看一两场电影,日子过得简单、规律而充实。
上大三时,嘉娜接到了中国驻俄大使馆打来的一个电话,说中国来了个摄制组,想找翻译。考虑到嘉娜俄语讲得好,又是学电影的,大使馆就推荐了她。这个剧组就是电影《红樱桃》剧组。
《红樱桃》剧组到俄罗斯考察谈合作,当时没谈成,说过一阵子再来,结果再来时已是两年后,嘉娜快大学毕业了。这时的嘉娜,在俄罗斯的文化氛围中沉潜了近6年,不但俄语精纯,能很好地帮助剧组与俄方沟通,而且导演业务也熟练了,因此承担了俄方演员的选定工作。
《红樱桃》是以二战欧洲战场中的中国人为主人公的影片。看过《红樱桃》的人,或许对其中那个外表极有教养、但内藏着法西斯冷酷无情的德国将军印象深刻。嘉娜在挑选这个将军的扮演者时可是费了番功夫。德国人与俄罗斯人长相有差别,要从俄罗斯演员中找到一个貌似德国人、又符合片中人物气质的演员,如果没有在俄罗斯的生活经验,是很难办到的。最终,眼力独到的嘉娜选中了一位并不出名的演员,而事实证明,这位演员的确演绎得很到位。
在《红樱桃》剧组,担当副导演的嘉娜什么杂活都干:制片助理、场面调度、协调中俄合作方关系……她干活麻利、业务熟练,给剧组成员留下了良好印象,以至这个剧组回到国内拍电影《红色恋人》时,虽然用不上俄语了,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叫上了嘉娜。
拍《红色恋人》时,嘉娜已经在莫斯科读研究生了。她来到上海,仍然当副导演,片场里大事小情都操心,踏踏实实地学着怎样当好一名导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练就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