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楚辞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离骚》的思想内容:全诗抒发了深沉真挚的 爱国情怀,对腐朽黑暗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表现了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宁死不屈的战 斗精神。
•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 1、以作者自身为原型,成功塑造了抒情主人 公灵均光彩照人的形象。
• 屈原之前,文学作品多属集体创作。《诗经》 中虽有个别作品可知作者,但他们只是因时感 事偶一为之,并非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而诸 子散文,多系一家一派学说之荟萃,并非纯粹 的文学创作。屈原的出现,则意味着我国文坛 产生了第一个自觉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他的 自叙性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着鲜明的个性特 征:诗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写了灵均的世 系、出身、品质、抱负,描叙了他的志趣、爱 好、服饰、言行和遭遇,展示了他的心灵世界。 在灵均身上,诗人熔铸了自己的意识、情感、 理想和人格。
• 讲解分析《离骚》部分章节

• 一、《离骚》的含义:
• 《离骚》之字意,司马迁释为“离忧”,稍晚之班固
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 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释为离别忧愁。 三说皆通。
• 二、《离骚》的内容:
• 《离骚》可分为两个部分,以“岂余心之可惩”为界。
前一部分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情况; 后一部分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主要通过幻想 方式。
• 第二节 屈原的作品
• 一、《离骚》
• 1、创作时间,根据司马迁的说法:怀王怒而 疏屈原,屈原作《离骚》。大约作于楚怀王十 六年(公元前313),至少是在丹、淅之战之 前。
• 2、《离骚》的主旨:爱国和忠君。司马迁说: “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 返。……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 原贾生列传》)
• 而楚王却昏庸糊涂。由于楚王是楚国的象征,诗人对他抱有绝对 的忠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他也一度信任 和重用诗人,最终却受了党人的蒙骗:“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 信谗而齌怒。”进而背弃了与诗人的“成言”,“悔遁而有他”、 “羌中道而改路”,由此导致了诗人的失败和楚国的衰危。
• 诗人受到沉重打击,甚至他亲手培养的人才也纷纷转向,“众芳 芜秽”,他处在完全孤立的境地。但这却进一步激发了他的高傲 自信。他反复用各种象征手段表现自己高洁的品德:饮木兰之露, 餐秋菊之英;戴岌岌之高冠,佩陆离之长剑;又身披各种香花香 草。同时,诗人坚定地再三表示,他绝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妥协 从俗,宁死也不肯丝毫改变自己的人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既不能变己,又不能变楚,且不可能去国,那 么,除了以身殉自己的理想、以死完成自己的 人格,就别无选择。全诗最后总结性的“乱辞” 道:“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 居。”
• 应该说,屈原在诗中表达的理想是高度“理想 化”的,是不切实际的,但绝不能就此指责其 “偏激”云云。因为诗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 想具有极大感染力,而为理想而奋斗更是人类 不可缺少的、得以摆脱平庸苟生的伟大精神。
• 党人即结党营私的小人,是同诗人敌对的,代表邪恶的一方。 “惟夫党人来自百度文库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们只顾苟且偷安,使 楚之前景危险狭隘。而且,他们不但“竞进以贪婪,凭不厌乎求 索”,还“内恕己以量人,各兴心而嫉妒”,认为诗人受重用阻
挡了他们的道路。于是谣诼纷起,“谓余以善淫”,
• 诬蔑诗人是淫邪小人。
• 3、楚辞之所以形成,还有一主要原因是由于有伟大诗 人屈原的天才创造。《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 原,岂见《离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又包含 着中原文化的渗透,但具体来说,若没有屈原“自铸 伟辞”的创造,是不会有楚辞的。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
•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 家、诗人。名平,字原,出身楚国贵族。初辅 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修明法度, 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因遭贵族子兰(怀王幼 弟)谗害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后因楚国政 治腐败,国家败亡,遂投汨罗江而死。所作 《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他的政治 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疾贤妒能的种 种罪行。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 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 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 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屈原与楚辞
• 其次,楚地盛行的巫教也影响到楚辞,使之具 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 楚国仍“信巫觋,重淫祀”(《汉书·地理志》)
• 民间祭祀时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 2、当然,楚辞的产生在主要以楚文化为基础 的同时,也受到其它因素的一些影响,南北文 化的交流融合是其中重要方面。
• 例如屈原的《橘颂》、《天问》,它们的基本形式是 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加以重叠而成,明显受到 《诗经》的影响。
• 《离骚》后半部借助神话材料,以幻想形式展开了他内心深处 的活动,感情先后出现三次波折。
• 开始,诗人假设一位“女媭”对他劝戒,认为他的“婞直”不 合时宜。这实际上是诗人内心的想法。但紧接着,通过自己向 传说中的重华陈辞、表述治国之道的过程,否定了女媭的批评。 此为感情的第一次波折。
• 而后诗人在想象中驱使众神,上下求索。他来到天界,但天帝 守门人——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表明重新被楚王信任之路 已彻底堵塞。他又降临地上“求女”,但那些神话和历史传说 中的美女,或“无礼”而“骄傲”,或无媒以相通,这又表明 无法找到能理解、帮助自己的知音。此为第二次波折。
• 前部分中,由三个方面人物即自我、灵修和一群党人 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 从首句起,诗人便用大量笔墨,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 好崇高的人格,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品德、锻炼 才干,迫切希望献身君国,令楚振兴,使楚王成为 “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 我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自己的理 想和主张能把楚引向康庄大道。
• 为寻求出路,诗人转请巫者灵氛占卜、巫咸降神,予以指点。 灵氛认为楚国已毫无希望,劝他离国出走;巫咸也劝他离去, 另求君臣遇合的机会。既然留亦无望,他只能采纳此意见,于 是诗人驾飞龙乘瑶车扬云霓鸣玉鸾,自由翱翔在一片广大明丽 的天空中。这表明,诗人认识到离开楚国确实是一条摆脱困境 和苦闷的道路。这在当时并非不可理解的选择。但对诗人,最 终仍无法接受。在幻想当中,正当其“高驰邈邈”时,“忽临 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发现自己根 本无法离开故土。此为第三次巨大的感情波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