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诊断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与护理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与护理
学习技能训练
通过专门的学习技能训练,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和自信心。
家庭治疗
家庭环境调整
创造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冲突和不良刺激。
家长培训
提供家长培训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症状和需求,掌握应对策 略。
家庭互动训练
通过家庭互动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凝聚 力。
05
护理措施与策略
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代 谢异常与ADHD发病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氛围紧张、父母教育方式不 当等与ADHD发病有关。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不良、学习压力大等可 能是ADHD的诱发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负性生 活事件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心理问
题,进而诱发ADHD。
减少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A 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调整大脑神经递质,改善 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状,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B
C
D
社会支持
建立患者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支持网络, 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减轻家庭和社 会的负担。
教育干预
针对患者的学习困难和学校适应问题,提 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辅导,改善学习成 绩和学校表现。
鉴别诊断
01
自闭症
自闭症儿童也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但他们通常存在社交障
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这些症状在ADHD中不常见。
02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但通常没有注意力
不集中的症状。
03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过度担忧和恐惧,但他们的行为通常不会像
ADHD儿童那样冲动和多动。

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干预研究

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干预研究

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干预研究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

这一疾病给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对于ADHD的干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干预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提供相关干预措施的参考。

1. 药物治疗干预药物治疗被广泛用于儿童ADHD的干预,常见的药物包括甲基苯丙胺(Methylphenidate)和氟西汀(Fluoxetine)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食欲减退、失眠等,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通过严密的监测和合理的剂量调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行为疗法干预行为疗法是一种无药物干预的方法,主要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塑造和调节来改善其注意力和行为问题。

例如,行为奖励系统可以激励儿童积极行为的展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此外,行为疗法还包括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通过提供合适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指导,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3. 注意力训练干预注意力训练是一种直接针对注意力问题的干预方法,主要通过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水平来改善其学习和行为问题。

注意力训练可以包括专注力训练、记忆力训练和认知训练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和任务,帮助儿童提高其注意力和认知能力。

注意力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4. 家庭和学校合作干预儿童ADHD的干预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体层面,还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行为管理策略,提供适应儿童需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此外,家庭和学校还可以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跟踪儿童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干预措施。

儿童多动症诊断论文

儿童多动症诊断论文

儿童多动症诊断论文摘要:多动症儿童的治疗需要多方合作,家庭和学校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在药物、训练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咨询,家校联合,对多动症儿童的治疗效果是有帮助的。

一、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这类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但较正常儿童偏低[1],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

儿童多动症有几种亚型: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

[2]临床观察发现伴有品行障碍的多动症与单纯的多动症有差异,前者预后较差,如果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可能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或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3]二、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多动症的病因现今尚不明确,笔者对多篇文章进行阅读,整理其原因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物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有相当大的作用。

此外还与妊娠及分娩期脑轻微损伤、神经递质及有关酶改变有关[4],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遗传因素、轻微脑功能受损伤、脑神经生理生化功能障碍以及不良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所致的综合征[5],另外有学者认为婴儿时期爬行的姿势不正确,或爬行的不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名叫STNR(对称颈紧张反射动作)的行为障碍,并因此患上多动症。

[6](二)心理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家庭结构、家庭类型、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对孩子的期望值关系密切。

[5](三)社会环境有学者对162名多动症儿童体内血铅进行测定,认为儿童多动症,血铅中毒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7],铅是神经毒性重金属元素,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8],现今环境污染,各种废气排放可能是造成儿童血铅高的一个原因。

三、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一)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一般是详尽采集多动症的病史,结合临床症状标准,再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副反应等相鉴别。

特殊儿童注意力培养论文(共2篇)

特殊儿童注意力培养论文(共2篇)

特殊儿童注意力培养论文(共2篇)第一篇:浅谈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培养策略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

注意力在学校都是老师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它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1 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重庆师范大学在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谈到,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发育水平(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也就是说智力商数为70分以下的人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障碍的儿童。

2 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的检测2.1 医学检测有研究证明连续执行任务软件检测能够反映儿童的注意力,为诊断多动症提供一个客观的指标[1]。

连续执行任务检测是医学常用的注意力检测,他主要用于诊断注意力缺陷儿童,因为智力障碍儿童也有注意力的缺陷,所以该仪器也可以用于检测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

2.2 量表检测目前,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检测主要是用d2注意力检测和DSM-IV。

有研究证明d2注意力检测对于ADHD儿童注意力受损的临床特点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2]。

由此可以推断d2注意力检测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受损的临床特点也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3 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培养策略对于注意力的培养的探索,人们从来没有间断过,从早教到特殊教育都是一个从不间断,永不停息探索的内容。

注意力好了,学习效率也提升了。

3.1 医学干预医学是最权威的,医生对孩子的注意力的病变部位做修复,可以通过药物抑制,也可以通过医学仪器,抑制脑电波来提高注意力。

也有实验证明,经EEG反馈治疗20次后,对改善患儿的持续注意能力及冲动性有较好的效果[3]。

3.2 教育策略(1)好奇心的培养。

兴趣本身就能使学生关注到物体本身,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培养的一大瓶颈就是不能泛化,也许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通过很多努力最后把学生训练成了对某一件特定的事物具有注意力,这是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最害怕看到的结果,所以在运用这个策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泛化。

优秀论文多动症幼儿的教育问题(含五篇)

优秀论文多动症幼儿的教育问题(含五篇)

优秀论文多动症幼儿的教育问题(含五篇)第一篇:优秀论文多动症幼儿的教育问题多动症幼儿的教育问题摘要:儿童多动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多动症患儿也越来越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多动症患儿是我们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卑心理强,情绪不稳定。

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呵护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爱心;教育儿童多动症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再陌生,每个人对多动症都有一点初步的认识。

由于这个病症现在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个病症,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

尤其是对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幼儿的教育问题!一、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症的定义及特点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症(hyperkinetic syndron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有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minimal t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

这一类的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该症状的临床特点有: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性格失和或行为障碍。

二、如何区分调皮的幼儿和多动症幼儿调皮幼儿的各类表现都和多动症幼儿很相似,所以老师容易将调皮的幼儿看成是多动症的幼儿。

但是如何分辨调皮幼儿和多动症幼儿呢?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

(一)注意力方面正常的幼儿虽然好奇、好动,但遇到感兴趣的新鲜事物时,不仅会聚精会神的去听、去看、去做,还讨厌别人的干扰;而多动症的幼儿几乎没有什么注意力,玩什么都是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

(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顽皮的幼儿在陌生的环境里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等待,而多动症幼儿则没有这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坐不住,静不下来。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病症的简称,也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属于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不分场合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认知障碍等。

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防对策进行研究一、儿童多动症(ADHD)概述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

是常见的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在发病患儿中,男孩比例明显高于女孩。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ADHD患儿有1880万名,在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达到3%~5%,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据相关统计,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患儿持续到成人期的占70%~80%。

本病属心理、行为疾病,故单纯用药治疗作用有限。

若未有效治疗,可对身心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引品行障碍等不良后果。

因此,已引起医学、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儿童多动症(ADHD)发病机制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研究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儿童多动症是由遗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病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的。

具体来说,引发儿童多动症的成因主要包括遗传学因素、脑损伤或其他疾病、铅中毒、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

(1)遗传学因素:有一部分儿童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在幼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其中,又以病态人格、酒精中毒等人群居多;(2)脑损伤或其他疾病:在一些特殊病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当会诱发儿童多动症,使其出现认知障碍;(3)铅中毒:铅元素进入患儿体内,经由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缺氧或营养供给不足的现象,导致患儿智力行为出现障碍或活动过度的现象;(4)环境因素:由于家庭教育过于严厉,长期的过度批评和体罚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带来阴影,使其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产生多动症。

三、儿童多动症(ADHD)主要临床症状儿童多动症主要临床症状如下:(1)注意力缺陷。

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开展纵向研究
通过对同一群体进行长期观察和研究,深入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
况。
CHAPTER 06
研究展望与挑战
研究发展趋势
诊断技术的进步
随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将更加准确
和深入。
药物治疗的研究
目前针对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 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正在进行, 未来将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的药
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和与同龄儿童的互动,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家庭与学校合作
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 同参与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过
程。
家长和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 和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和评估儿童的进展情况。
提供家长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 原因和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支
政策与法规的影响
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
政府对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重视和支持将直接 影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施效果。
相关法规与伦理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伦理规范,保护受 试者的权益和隐私,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概述
学前儿童患ADHD的风险较高, 该障碍对儿童的学业、家庭和社 交功能具有显著影响。
患病率与影响
患病率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ADHD的患病率 约为5%-10%,学前儿童患病率约为 2%-5%。
影响
ADHD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品行障碍 、家庭关系紧张以及社交技能受损等 问题。
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诊断重要性
尽早诊断有助于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改善儿童的症状 和功能。
治疗重要性
有效的治疗可帮助学前儿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 成绩。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摘要】本文主要评价了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

首先介绍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特点,然后阐述了综合干预的概念和方法。

接着描述了实施综合干预前的评估和实施综合干预后的效果评价。

研究发现,综合干预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有显著影响,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行为和学习表现。

文章探讨了实施综合干预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综合干预、评价、效果、影响、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及冲动行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大约5%至7%的儿童患有ADHD,且该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ADHD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均会造成严重影响,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本研究旨在探讨对ADHD患儿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综合干预前后患儿的行为、学习及生活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综合干预对ADHD患儿的影响,探讨实施综合干预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希望能够为提高ADHD患儿的治疗效果,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探讨综合干预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疗效和影响。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从患儿的行为表现、学习成绩、社交互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综合干预对患儿的整体改善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旨在为未来改进和优化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综合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学术界和临床实践提供关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干预的重要参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 正文2.1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特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个案护理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个案护理

设计护理方案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心理 状况等
制定护理计划:将护理目标、护理措施、预期 效果等整合成一份完整的护理计划
制定护理目标:根据评估结果,设定护理目标, 如改善注意力、提高社交能力等
实施护理计划:按照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护 理干预,并定期评估护理效果
制定护理措施:根据护理目标,制定具体的护 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
药物治疗护理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年龄、 体重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观察并记录药 物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 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依从性:教育患者及家 属了解药物的重要性,提高
药物依从性
家庭护理和社会支持
家庭护理: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病 情,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评估方法:常用 的评估方法包括 行为观察、家长 和老师的报告、 心理测试等。
评估工具:常用 的评估工具包括 Conners父母和 教师问卷、 ADHD诊断量表 等。
诊断流程:首先 进行初步评估, 然后进行详细评 估,最后进行诊 断和治疗。
确定护理目标
评估患者的症状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设定短期和长期的护理目标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调整护理计划
汇报人:刀客特 万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和学校需 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 的病情和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支持:学校、社区等机构需要 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如特殊教 育、心理咨询等
社会资源的利用:家长需要了解并 利用社会资源,如特殊教育机构、 心理咨询机构等,为孩子提供更好 的帮助和治疗
特殊情况下的护理措施

《2024年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范文

《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抽动障碍(T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两种神经发育障碍。

这两者常共存,不仅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对其学习和社交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的、重复的肌肉抽动,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则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近年来,两者的共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但具体的致病原因仍不完全明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与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四、危险因素分析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抽动障碍和ADHD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因素在两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育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等都是共患病的危险因素。

此外,孕期及围生期的不良刺激,如母体营养不良、药物滥用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3. 神经心理因素:神经递质功能异常、脑结构或功能异常等神经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重要原因。

4. 社会心理因素:如儿童期遭受心理创伤、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等,都可能增加共患病的发病风险。

五、结论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均是导致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危险因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六、建议与展望1. 加强早期筛查:对有家族史或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儿童进行早期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

2. 综合性治疗: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3. 家庭支持:加强家庭教育和心理支持,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有助于减少共患病的发病风险。

试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的治疗与教育

试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的治疗与教育

试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的治疗与教育"论文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通常称为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障碍,其主要临床症状有注意涣散、活动过多和冲动。

对于ADHD的治疗尚存争议,争议焦点就在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效果的争议。

近年来兴起了对于ADHD的综合治疗措施,将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合理恰当地综合起来,其效果往往优于单一治疗方法,为ADH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ADHD;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综合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通常称为多动症,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Ⅳ,1994)将其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的《疾病、创伤和死亡原因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1988)将其称之为“活动与注意失调(disturbance of activity and attention,DAA)”,属于多动性障碍(hyperactivity disorder,HD)的亚型;我国中华医学会精神分科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则将其称之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

ADHD多发于儿童时期,所以也称为儿童多动症,其主要表现有注意缺陷(attention deficit)、活动过多(hyperactivity)和冲动(impulsiveness)。

其中注意缺陷或注意涣散则是ADHD的核心症状。

患有ADHD的儿童在学校中往往表现不佳,因为他们无法使自己安静下来,更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上去,因此尽管他们智力不存在问题,但学业成绩往往还是很差。

有研究表明,有高达20%-25%的ADHD儿童存在严重的学习障碍,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学业成绩不佳的可能性。

另外,ADHD患儿在人际关系上也存在问题,他们经常会被其他孩子拒绝,而他们也经常会对其他孩子有着言语和动作的冒犯,当事情不顺意时,便会与同伴爆发肢体上的冲突。

浅析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

浅析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

浅析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摘要:儿童多动症也就是所说的儿童多动综合征,常发生于儿童,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问题。

临床上表现为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与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认知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

本文针对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此为儿童多动症的有效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护理一、引言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疾病,也被称作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临床表现为与与一般儿童存在的差异表现,如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伴有认知障碍等。

本文针对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此为儿童多动症的有效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分析(一)遗传因素该项因素是儿童多动症的重要产生因素,遗传的方式尚不明确,多数为基因遗传,遗传度为0.75-0.91[1]。

根据发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儿童多动症与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多态性相关。

(二)神经生理学因素儿童多动症患者表现为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延迟或者大脑皮质反应慢。

其脑电图频率异常高,表现为慢波活动增加。

脑电图功率谱分析指出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减弱,平均频率下降。

(三)轻微脑损伤由于孕期、围产期以及出生之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轻微脑损伤也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多动症症状。

但是没有一种脑损伤存在于所有多动症患儿,也不是所有有脑损伤的儿童都会出现多动症。

(四)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都是影响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因素。

比如贫困的家庭、单亲家庭以及教育方法不当的家庭等都会导致儿童多动症的诱发,增加儿童患该障碍的几率。

三、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分析儿童多动症一般发生在幼年时期,有少数的患者会持续到成年,以学年儿童相关症状最为明显。

近年来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通常情况下,儿童多动症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儿童多动症表现为儿童的注意力较为短暂,容易受到干扰而分心,很难集中精力。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护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护理
陷 多动 障 碍 患 儿 的 2 4例 护 理 方 法 资料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注 意 缺 陷 多动 障 碍 患 儿 经 治 疗及 护 理 4周 后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 多 动 、 冲 动 行 为 显 效 1 5例 ,症状好 转 6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 率 8 7 5 %。结论 通过I 临床护
善 到完 善 的逐 渐成长 为一个 合格 的社会 人的过 程 。为患有 此病 的患
者 提供完 好的环境 助其 成正常 、健 康 的成 长并成 为一个有 用的人 。
1 . 2 . 6 父母 辅 导班 父母 的养 育方 法 对患 者 的影 响甚 大 ,可 以改 变
其部 分 行 为也 可培 养 其 习惯 性 的行 为 。组 织 家 中患有 疾 病儿 童 的
CHEN Hn gL I U Gu i h u aCHUFe n g y a n , l h e r s t s p e c i a h o s pi t a l i nHa r b i nCi t y. Ha r b i n1 5 o o 5 6 . Ch i n a
1 . 2 . 5 社 会 化技 能训 练 社会 化是 一个 人 从不 成熟 到 成熟 ,从 不完
2 4 8 Ch | n a Co n t i n u i n q Me d i c a | Ed u c a t i o n VQ 1 .z No 1 4
注意缺 陷多动 障碍患儿的护理
陈颖 刘桂花 初 凤艳
l ‘ 2 3 药 物治 疗 虽 然药 物治 疗 有 时是非 常必 要 的 ,但是 也需要 正 【 摘要 】 目的 探 讨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 患儿的护理 方法。方法 对注意缺
d o i : 1 0 . 3 9 6 9 d. i s s n 1 6 7 4 — 9 3 0 8 . 2 0 1 5 . 1 4 2 0 6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在罕见病患儿中的治疗方法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在罕见病患儿中的治疗方法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在罕见病患儿中的治疗方法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但在罕见病患儿中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少被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在罕见病患儿中的治疗方法,并提供一些可能的治疗策略。

一、了解罕见病患儿的特殊需求罕见病患儿通常面临着许多特殊的身体和认知需求。

他们可能有其他的身体或智力障碍,这使得治疗ADHD时需要更加综合和个体化的方法。

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ADHD的常见方法,但在罕见病患儿中的应用需要更加谨慎。

由于罕见病患儿的身体状况可能与常人不同,药物的剂量和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该密切监测患儿的身体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治疗ADHD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罕见病患儿同样适用。

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罕见病患儿中,行为疗法可能需要更加个体化和细致的设计。

治疗师应该了解患儿的特殊需求,并根据其认知和身体能力制定相应的行为疗法方案。

四、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于罕见病患儿的治疗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与治疗师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和计划。

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五、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罕见病患儿恢复和改善其身体和认知功能。

康复治疗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多种形式。

在治疗ADHD时,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提高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六、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罕见病患儿的治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治疗师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并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反馈进行调整。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儿的特殊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多动症孩子的妈妈经典范文

多动症孩子的妈妈经典范文

多动症孩子的妈妈经典范文英文回答:As the mother of a child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 understand the unique challenges you face. Here is a heartfelt response to your concerns:Navigating the Diagnosis:Receiving an ADHD diagnosis can be a rollercoaster of emotions. It's crucial to remember that it's not a personal failing but rather a neurological condition that impacts brain function. Embrace your child's differences and approach the diagnosis with a positive mindset. Remember, early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outcomes.Managing Symptoms:Managing ADHD symptoms requires a multi-facetedapproach. Medication, therapy, and lifestyle changes can synergistically enhance your child's functioning. Work closely with your healthcare providers to tailor a treatment plan that addresses your child's specific needs. Be patient and persistent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es, as consistency is key.Supporting Your Child at Home:Create a structured and supportive environment at home. Establish clear routines and expectations, providing your child with a sense of predictability and order. Encourage physical activity, which can help with focus and attention. Break down tasks into smaller, manageable chunks to reduce frustration and promote success. Consider using visual aids and fidget toys to assist with self-regulation.Nurturing Their Strengths:ADHD often comes with unique strengths. Help your child identify and celebrate these talents, whether it's creativity, problem-solving, or social skills. Focus ontheir abilities rather than solely their challenges. Encourage them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leverage their strengths and build self-esteem.Advocating for Your Child:Be your child's advocate in all settings. Educate yourself about ADHD and be prepared to advocate for their needs at school, with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within the community. Collaborate with teachers and professionals to develop individualized support plans that meet your child's unique requirements.Finding Support:The journey of parenting a child with ADHD is not without its challenges. Seek support from family, friends, or support groups where you can connect with others who understand your experiences. Share challenges, exchange resources, and provide mutual encouragement.Remember, You Are Not Alone:Know that you are not alone. Many parents face similar challenges. With love, patience, and the right support, you can guide your child towards a fulfilling and successful future. Your unwavering advocacy and belief in their potential will make all the difference.中文回答:作为一名多动症孩子的母亲,我深切地理解你所面临的独特挑战。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诊断及护理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诊断及护理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诊断及护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指儿童过度好动、精神无法集中、情绪不稳定注意力缺陷障碍而导致学习困难的现象。

通常原因不明。

目前认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铅或其他物质中毒,感染,长期缺氧,高糖类食物有关,但家庭因素、教育环境、心理因素等在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发生及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为特征:高度活动量,不合意的活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神经冲动的控制力不佳,就起诊断及治疗过程的护理要点进行研究及分析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以多动症就诊患儿从2003 年6 月到2011 年6 月共631 例,全部通过儿童保健门诊首页;瑞文标准推力测验;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家长评定量表;注意力测试;对立违抗障碍/ 品行障碍;综合评价进一步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诊断标准具备注意力缺陷、瑞文标准推理中等水平,儿童多动症家长评定量表得分25 分以上,结合其他表格进一步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464 例。

占总数的83.5%;其中男孩464 例,占88.04%;女孩63 例占总数的11.95%。

2 具体方法2.1 儿童保健问诊病历首页包括家庭情况、母亲怀孕时健康状况、母孕期心情、分娩情况、出生情况、8个月内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过去健康状况、儿童性格、家族史、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2.2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一种纯纯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1938 年设计的,测验通过评价被测者思维活动来研究它的智力活动能力。

主要用于智力的了解和筛查。

2.3 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家长评定量表临床表现分注意力和多动症两项,各项包括9 小项,每一项得分:从无0 分、偶尔1分、经常2 分、严重3分根据家长填表进行加分注意障碍和多动冲动加分大于25 分为阳性。

2.4注意力测试利用上海浩顺科技XX公司产的注意力分析仪进行测试,输入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测试,通过稳定性、广泛性、分配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判断结果示:注意力正常、注意力轻度异常、注意力重度异常。

注意力缺点多动症患儿的护理体会

注意力缺点多动症患儿的护理体会

注意力缺点多动症患儿的护理体会【摘要】注意力缺点多动症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量,注意力涣散,上课易多动,小动作多等为要紧特点的行为障碍性疾病。

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一种精神、行为轻度异样性疾病,对小儿的心理健康损害专门大,易造成师生关系、父子关系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进而阻碍小儿的学习。

【关键词】注意力缺点多动症患儿护理注意力缺点多动症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量,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要紧特点的行为障碍。

其智力大体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和谐及心理异样。

14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7%~9%,半数患儿<4岁起病。

本病由多种因素引发,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另外还与怀胎及临盆期脑轻微损伤,精神发育损害或延迟,神经递质及有关酶改变,不良社会和家庭环境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关。

1病因遗传因素:对本病家系、双胎及寄养儿等的研究证明,ADHD有遗传偏向;同时也证明ADHD在Turner综合征、脆性x综合症和初期即经医治的苯酮尿症患儿中均为其要紧临床表现之一。

其他可致使脑损伤的因素与ADHD发病之间的关系仍在继续探讨当中,如<1500g的极低体重儿、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Reye综合症、营养不良、脑震荡、部份抗癫痫药物长期服用等。

2诊断标准ADHD的临床表现能够显现很早,如自幼即睡眠不安、喂养困难、脾气不行等。

但在患儿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或小学时,病症更趋明显,如常发觉小儿喜爱激惹周围的小朋友,在班上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不能听从教诲和作业完成不行等。

神经系统检查大体正常,IQ大体正常(检查时应专门注意不宜仅用群体能力测试方式,而须利用附加测试,个别对待)。

因ADHD具有显著异质性,对ADHD的诊断要紧仍依托父母和教师对小儿行为的评估,各类实验室诊断只可作为参考。

.7多动具有发育特点,学龄前和学龄期显著,随小儿成熟而趋好转,青年期多无病症,但注意力不集中却可持续存在。

3诊断<7岁小儿,病程在6月以上,依照父母及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持续性观看记录,依照诊断标准可进行ADHD诊断。

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及护理措施的疗效评价

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及护理措施的疗效评价

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及护理措施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择取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调查其行为问题,并施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价其疗效。

方法: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区间内,抽取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共计50例。

所有患儿均接受行为问题的调查。

遵行护理措施的不同,采取盲选法进行分组。

抽取25例进入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抽取25例进入观察组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

评估组间的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护理效果评分值,区别性。

结果:评估组间的行为问题调查结果区别性,两组患儿均产生最少一种行为问题,且最主要的行为问题均为学习问题,且组间区别性不大(P>0.05)。

评估组间的护理效果评分值区别性,护理前区别性不大(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ADHD评分值更低(P<0.05)。

结论: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大多都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行为问题,以学习问题为主。

对其施行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针对性护理前言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又被称为多动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多发于学龄期儿童中[1-2]。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急诊、过于活跃、品行障碍、学习困难等。

且部分患儿在成年后仍然难以痊愈,既会影响自身健康,又会给生活、学业、工作带来麻烦[3]。

因此,本文将对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展开行为问题的调查,并将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其中,探析具体效果,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区间内,抽取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共计50例。

抽取25例进入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抽取25例进入观察组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

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6例。

年龄6-12(10.52±2.25)岁。

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7例。

年龄5-12(10.88±2.41)岁。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护理工作。

方法总结我院患儿的护理资料。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

我院收治169例,现对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护理一、概念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

其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本病由多种因素引起。

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有相当大的作用。

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

此外还与妊娠及分娩期脑轻微损伤、精神发育损害或延迟、神经递质及有关酶改变、不良社会和家庭环境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关。

2.发病机制最近用PET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多巴胺受体密度的特异性变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

多动儿童易被影响的区域认为是前叶的多巴胺通路。

神经心理研究提示多动儿童的前叶功能未经成熟。

人们认为前叶皮层与儿童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有关。

测定发现多动儿童的局部脑血流,主要是发现半叶和尾状核两个部位受累。

有些研究已证明用药使基底节和中脑的血流增加,而使运动区的血流减少。

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服利他林后可使多动儿童的注意力能协调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

其他研究多集中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和前中脑束。

多动儿童和正常对照比较,神经内分泌也有些区别,研究发现多动儿童的生长激素对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进一步说明了多动儿童和正常儿童有生物学的不同。

不论是皮肤电位还是诱发电位的研究,均发现多动症儿童一般对刺激表现为觉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觉醒水平不足与反社会行为和品行障碍有关,因为觉醒不足,奖惩行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动症儿童难以吸取以前教训,其行为问题也难以矫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诊断及护理[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动症患儿
[中图分类号] r248.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指儿童过度好动、精神无法集中、情绪不稳定注意力缺陷障碍而导致学习困难的现象。

通常原因不明。

目前认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铅或其他物质中毒,感染,长期缺氧,高糖类食物有关,但家庭因素、教育环境、心理因素等在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发生及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为特征:高度活动量,不合意的活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神经冲动的控制力不佳,就起诊断及治疗过程的护理要点进行研究及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以多动症就诊患儿从2003年6月到2011年6月共631例,全部通过儿童保健门诊首页;瑞文标准推力测验;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家长评定量表;注意力测试;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综合评价进一步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诊断标准具备注意力缺陷、瑞文标准推理中等水平,儿童多动症家长评定量表得分25分以上,结合其他表格进一步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464例。

占总数的83.5%;其中男孩464例,占88.04%;女孩63例占总数的11.95%。

2 具体方法
2.1 儿童保健问诊病历首页包括家庭情况、母亲怀孕时健康状况、母孕期心情、分娩情况、出生情况、8个月内喂养情况、生长发育
情况、过去健康状况、儿童性格、家族史、对儿童的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2.2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一种纯纯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1938年设计的,测验通过评价被测者思维活动来研究它的智力活动能力。

主要用于智力的了解和筛查。

2.3 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家长评定量表临床表现分注意力和多动症两项,各项包括9小项,每一项得分:从无0分、偶尔1分、经常2分、严重3分根据家长填表进行加分注意障碍和多动冲动加分大于25分为阳性。

2.4 注意力测试利用上海浩顺科技有限公司产的注意力分析仪进行测试,输入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测试,通过稳定性、广泛性、分配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判断结果示:注意力正常、注意力轻度异常、注意力重度异常。

2.5 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根据儿童近6个月的情况养育人填表,供医生参考,辅助诊断。

3 讨论
3.1 就诊患儿中通过儿童保健病历首页填写所见影响儿童注意力,并突出表现的社会问题是,不稳定的家庭环境(见表1)。

表1 多动症患儿631例中家庭情况分析
如表所见在不稳定家庭中生活的儿童引起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比例较高,其中父母出国比例居高。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区大部分家庭到国外打工,把子女托付给祖父母或亲属抚养,
因此儿童经常改变生活环境,缺乏安全性,缺乏父母早期环境刺激有缺乏正面增强及鼓励,而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缺乏自信心,注意力不能集中并又缺乏毅力无忍受压力的倾向。

母亲怀孕时健康状况、心情好坏、分娩、出生时情况,对年长儿童发生多动症有一定的影响。

3.2 通过对就诊631例进行瑞文推理验结果认为患儿智商大多为正常,过高或过低可出现假性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症状(见表2)。

表2631例瑞文标准推力测验结果
结果高智商84例,分析认为,利用较短的时间既可以掌握老师讲的内容,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显得;“无所事事”对课堂纪律和学习的影响较大,因而也就更容易受到老师、家长及周围人的发现和关注更容易表现出注意力缺陷和行为问题;低智商94例,语言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差,无法进行学习,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课,出现假性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症状。

智商处于中等水平453例。

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诊断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3.3 儿童多动症家庭评定量表父母或养育人根据儿童的行为进行评定,得分越高症状愈明显。

10岁以下阳性率较高,10岁以上儿童多动行为已基本可以控制,总分小于25分。

此项为父母主观判断,因此与父母知识水平、生活环境、性格、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3.4 注意力测试结果分析 631例多动症患儿进行注意力测试,具体信息统计如下:
2003年6月-2011年6月注意力测试信息统计表
如表所见男孩比例远远超过女孩,男孩464例占总数的88.04%;女孩63例占11.9%;其中7-8岁发病率最高占总数的35.1%;其次9-10岁占总数的23.3%;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3.5 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结果一般11岁开始出现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分增高,养育人往往采取常骂或常打形成恶性循环,如得不到及时纠正,不仅学习困难还影响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精及麻醉剂滥用的高风险人群。

4 治疗我院儿童保健门诊采取药物治疗,训练治疗。

平常因患儿上学一般采取药物小儿智力糖浆口服;放假期间或刚开学时采取药物治疗及注意力训练结合治疗效果比较好。

5 护理 1)首先给患儿创造宽松、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增强正面鼓励及支持,克服粗暴、冷漠、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助,耐心而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培养患儿的自信心。

2)帮助患儿减压的方法,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安排躯体的训练项目如:高声朗读、跳绳、游泳等培养患儿的耐性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能做到流畅的高声朗读课文,对增强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3)培养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让患儿多接触具有同情新的儿童,体验正常儿童的情感体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纠正其不良行为。

4)对学习困难的患儿应掌握其心理特点,采取特殊训练方法,使其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7,1.
[2] 翼艳霞.儿童多动综合症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
学,2007,17(3).
[3] 李博,李文才.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干预措施[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