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单选(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行政史—--单选
1.中国古代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行政管理的相同点是: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
2.中国奴隶制国家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所基于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度.
4.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成熟和定型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5.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封建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6.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7.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
8.西周时期确立的王位继承制是:嫡长子继承制.
9.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乡遂管理体制.
10.商代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的种族奴隶从事生产的区域被称为:内服.
11.最早确立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
12.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夏朝.
1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成称为:巡狩.
14.西周王朝上下级的行政联络方式主要有觐\天子发布政令\聘和巡儿狩.
15.西周政治制度的中心内容是:宗法制.
16.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嫡长子继承制.
17.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田税和军赋.
18.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取代它的是:官僚制. 19.官僚制的雏形是:家臣制.
20.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
21.春秋时期最早进行赋税改革的国家是:齐国.
22.春秋时期赋税改革之后的赋税形式是:实物形式.
23.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一般称之为:国尉.
24.战国时期对官员的考核形式是:上计.
25.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
26.战国时期选拔官员的标准和原则是:治国才能.
27.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国鄙制.
28.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形式的时间是:战国.
29.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是:郡.
30.东汉时期事实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台.
31.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为:诏书.
32.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唯才是举.
33.汉代地方政府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由载量权.
34.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中央最高监察官变为:御史中丞.
35.汉代郡对县的监察执掌者是:督邮.
36.汉武帝以后,西汉选择官员的主要途径是:察举制.
37.地方官回避本籍制度开始于:汉武帝时.
38.实行官员回避制度”三互法”是在:东汉.
39.两汉时期和丞相府联合进行考核工作的是:御史府.
40.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的朝代是:汉朝.
41.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台.
42.由汉代察举制演变而来并性质相同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
43.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过程中,选拔官员的实际依据是:门资.
44.魏晋时期,三省权力逐渐上升,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的权力,这三个方面是:决策、执行、封驳。
45.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地方基层组织是:三长制。
46.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
47.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一种维护大官僚大贵族世袭政治权利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
48.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都护府。
49.隋唐时期,史部铨选官员的标准是:身、言、书、判。
50.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
51.唐代前期开始在边远军事重地设置的逐渐掌握一州或数州民政,
52.唐代掌分察和分巡地方司法案狱的官员是:监察御史。
53.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最主要途径是:科举。
56.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有督、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是:羁縻府州。57.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致仕。
58.唐代中枢机构中处理尚书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的官员是:中书舍人。
59.唐代前期负责草诏拟旨的中枢机构官员是:中书舍人。
60.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试的中心内容是:诗赋。
61.唐代皇帝临时下诏,亲自主持的考试为:制科。
62.唐代设置的九寺中和刑部职掌相关的是:大理寺。
63.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枢密院。64.五代时期州机构的体制性质是:军政合一。
65.五代北宋中央专管财政的官职是:三司使。
66.五代时期因战乱频和频繁、政局动荡,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入幕制。
67.宋代科举最主要的类型是:常科。
68.宋代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是:磨勘制度。
69.宋代主持一路军务的机构是:经略安抚司
70.宋代由皇帝主持,为疏通君臣关系,提供决策信息而召开的决策会议称之为:例行常朝。
71.古代皇帝授权宰相等高级官员主持的会议叫:迁议。
72.宋代科学考试过程中最终一次考试是:殿试。
73宋代最重要的选取官途径是:科举选士
74.中国古代在官员的选择途径上纳资入官法律化是在:宋代
75.辽朝设置的中央机构体系在历史上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相比有很大不同,其特点是:建立南北面两套官僚体系。76.辽代统治者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制。77.辽朝中枢机构中,由皇族、后族担任的官职是:北、南府宰相
78.辽朝在设立的南面官系统中,掌握军政实权的机构是:汉人枢密院
79.辽代专门为笼络汉人设立的选官制是:科举制。
80.辽代五京道执掌司法和监察之权的是:处置使司
81.金熙宗时中央行政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尚书省
82.金朝在路一级设置的行政官员中,掌管军政和民政的官员叫:都总管
83.金朝在地方行政州一级采取的统治方针是:军政合一
84.金朝的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85.除六部外,元代还有一系列负责某项具体业务的事务性职能机构,其中掌管佛教事务的是:宣政院。
86.元朝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同时负责管理吐蕃政务的机构是:宣政院
87.元代中央总理政务的部门是:中书省
88.元朝路的行政长官称:总管
89.元朝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制定了监察法规
90.元代主管军机大事和武官人事的最高军事中枢是:枢密院
91.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朝
92.明朝内阁票拟制度开始于:英宗
93.明代诸寺中权力较前代有所增强的是:大理寺
94.明代中央机构中,负责收纳秦章的是:通政司
95.明代废除宰相制度后,六部地位空前提高,百官联名上疏时领衔为首的是:吏部尚书
96.明代最高监察机关是:都察院
97.明代为加强上下级间的联系和对府县施政善的监督而设置的布政司的派出机构是:分守道
98.明代省级三司中主管民政和财政的官员是:承宣布政使
99.明代中央行政机构中掌管营造制作、农田水利诸事务的是:工部
100.清代初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101.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机构是:理藩院
102.清代雍正之后,中央中枢机构中的核心机构是:军机处
103.明清时期中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干是:府
104.清初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
105.清朝在东北地区建立的行政体制是:八旗制度
106.清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是:省
107.清代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制度是:政教合一制度
108.清代作为府的分防单位,后来逐渐成为固定的行政单位的机构是:厅
109.范清代考察官吏的实际大权掌握者是:各级长官
110.清代监察机构中职权范围最广的是:十五道监察御史
111.明清时期吏部在派任甄选官员时都采取了一种方法叫:掣签法
112.清代为避免宦官专权而设置的机构是:内务府
113.清代排在政府机关首位、高居内阁六部之上的是:宗人府
114.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非常有名的行政管理机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15.孙中山在让位袁世凯前,主持制定的最重要的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6.抗战开始后,为统一党政军的指挥,国民政府设立的最重要的行政机构是:国防最高委员会
117.工农民主政权是工农劳动阶级的政权,它的管理体制是:议行合一
118.1905年,孙中山组织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119.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的时间是:1861年
120.南洋通商大臣初名为:五口通商大臣
121.同文馆设立的时间是:1862年
12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从厘定官制开始的。
123.1901年,晚清政府为督办“新政”而专门设立的机构是:督办政务处
124.清政府在台湾设省的时间是:1885年
125.清政府设立的制约内阁的机构是:弼德院
126.晚清政府新政改革的核心决策机构是:督办政务处
127.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是:临时大总统
128.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原则是:三权分立
129.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中变革最不彻底的一级政权是:县级政权
130.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由大总统任命的文官是:简任官
131.南京临时政府与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议会监督制
132.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议会监督制
133.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的行政体制实行的是:大元帅制
134.南京临时政府最高行政决策机关是:国务会议
135.袁世凯在撤销国务院后,设立的辅弼性机构是:政事堂
136.“超责任内阁”的总理是:段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