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_韩兴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4015/ki.1004-8049.2007.06.012
海洋经济与安全
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
韩兴勇 郭 飞
【内容提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时代,让国民重视海洋,认识到发展海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而为培养国民的海洋意
识,提倡和发展海洋文化及教育是重要的举措。

国民有了强烈的海洋意识,对国家发展海洋会
有强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努力提倡和发展海洋文化及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发展海
洋文化的必要性、中外关于海洋意识的比较、我国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如何开展这
方面的研究,为提倡国民海洋意识和教育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海洋意识 海洋经济
发展海洋经济首先需要明确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让国民重视海洋,认识海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海洋社会文化资源亟待开发,即使有一些研究,也
是零星的,没有从整个海洋社会文化的传统、民俗、民族的特色去结合现代项目的开发。

很多地
方在名义上开发了一些海洋经营和文化项目,但是因为没有特色,各地区十分雷同,缺乏内涵,因此缺少人气,没有能够形成海洋经济产业和海洋文化相结合的海洋社会基础,特别是海洋文
化的提倡和教育,相比大陆文化为中心的提倡和教育更是薄弱。

因此,培养国民的海洋意识,提
倡和发展海洋文化及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一、发展海洋文化的必要性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已越来越成为国际上关注的一个焦点。

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经济问题正变得日趋重要。

海洋经济和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发展重点。


史表明,一个临海国家如果只限于陆地发展,而忽视海洋的优势,就必然发展缓慢甚至导致衰
退;只有注重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陆地与海洋的一体化发展,才能繁荣和壮大国家经济。

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拓宽我国的生存空间。

海洋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生物资源、能源、水资源、金属资源的战略性开发基地。

但是要发展海洋经济,使我国成为海洋强国,首先
国民要有强烈的海洋意识,而为了培养国民的海洋意识,提倡和发展海洋文化和教育是关键。

以上海的发展历史来看,上海的发展离不开海洋,从“沪”的渔业生产到现代化的国际航运
作者简介:韩兴勇,上海水产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领域:经济学(经济史)、社会民俗文化。

郭飞,上海水产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语言与社会文化。

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
中心,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海洋是密不可分的。

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和文化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方面,只有两个方面和谐统一发展,社会才会平衡,才能相互促进,才能可持续发展。

因此,发展海洋经济和发展海洋文化应该全面展开,特别是在国民对海洋意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更应该大力提倡和发展海洋文化和教育。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提倡以大陆经济为主,文化上反映的也是农耕文化为代表,因此无论是一般国民,或是历史上的统治者,大多认为只要通过陆权,国家的主要利益就能得到,甚至认为经济上也不需要海洋资源养活,因此在一段历史上曾经有过“禁海”的时期[1],而这段历史正是当时我国走向衰落的时期。

但是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渔业生产国家,不久又将成为世界航运大国,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实际上,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历史并不仅仅只有农业或陆地文明,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变化,都与海洋资源利用相关。

如古代中国制造了指南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等利用海洋发挥影响的事例对中国及世界的海洋发展历史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到了近代,正是因为海防和海军力量的不足,对海洋的不重视,中国才逐渐被淘汰出世界一流大国的行列。

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强国的崛起,无论是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都是依靠海洋,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现在,中国要完成社会主义强国的理想,发展海洋,提倡国民的海洋观念已经非做不可了。

而且我国沿海地区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对提倡和开展国民海洋文化及教育有着很好的基础条件。

二、临海国家的海洋意识
从各临海国家相继提出了发展海洋的具体计划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为加快发展海洋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海洋防卫新指针和新海洋发展计划。

欧美国家也根据自己的发展海洋计划,加紧实施海洋战略布置,美国为了控制全球的海洋制霸权,准备建立全球海洋监测网。

特别是日本为了争夺海洋资源,不仅提出了海洋防卫新指针,还在国民利用海洋经济的意识上提出了将渔民改称为“海民”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原来国民海洋资源的利用从渔业扩大到整个海洋资源的利用,并在很早就将每年的7月20日法定为国家“海洋节”,这天全国放假,让国民重视海洋并培育国民的海洋文化意识。

最近,瑞典“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环游世界并访问我国的事件被国内媒体炒得火热。

瑞典是一个只有90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但是海洋资源的利用却非常丰富,这和瑞典全民都有非常强烈的海洋意识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在为发展海洋战略的同时,拼命鼓吹国民的海洋历史文化观,如日本的一些地区在中小学实施亲近海洋教育活动,鼓励并规定中小学生每年需到沿海渔村进行生活实践。

韩国在很多沿海地区和渔村设立学生观光住所,让学生亲近海洋,这些从学生时期就培养认识海洋的教育,将对国民热爱海洋起到强烈的意识作用。

还有如最近欧美国家“海盗”题材的文化现象增多在一个侧面上配合了这些国家的国民海洋意识的宣传。

从西方国家的制度上讲,国家要发展一个产业,必须获得国民(议会)的理解和支持,从实质上看,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完成,离不开国民的总动员及参与。

所以,要发展海洋,必须提倡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文化,
[1] 张习孔、田珏主编,《中国历史大事记》, 北京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第685页。

《太平洋学报》 2007年第6期
从而提倡民族的海洋历史和文化,因为文化的基础离不开历史的底蕴,文化又能够反映经济愿望和促进经济建设,所以这些希望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国民的海洋文化及教育。

三、我国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了,在“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国家的重要内容,把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利用海洋形成的各种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正日益增加,目前已经成为包括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滨旅游业、沿海修造船业等二十多个产业部门的产业群。

但是如何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促使海洋生态得到良性循环,更好的利用海洋资源与环境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是今后沿海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其中国民的海洋意识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在培育国民海洋意识上是缺乏的,相比西方国家的海洋历史研究,我们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虽然有一些地方渔业志、航运史的出版,也是以记录为主,缺少分析和系统研究,尤其是反映国民的发展海洋经济开拓精神就更加缺乏了。

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某大城市90%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面积,而不知道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也是国土的组成部分。

北京市“世纪坛”宏伟建筑,依然把祖国疆界限制为“960”;上海市“东方绿舟”教育基地知识大道上,有历代中外名人雕像,其中伟大航海家有哥伦布,却没有郑和的雕像,这是非常遗憾的。

另外,我国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反映传统大陆农业历史和文化的题材很多,相比之下,反映民族海洋文化历史精神的题材很少。

就连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课本中反映海洋题材的内容也比以前要少。

这和我们缺少研究海洋历史和文化有关。

这些与国家发展海洋战略的要求也极不相称。

四、必须重视海洋历史和文化的研究
前几年,英国海军退休军官加文•孟席斯关于“中国人早于哥伦布70年发现美洲大陆[2],并绘制了世界海图;在麦哲伦的100年前,中国人已经完成了环游地球的壮举,郑和是世界环球第一人;比库克船长早350年,中国人已经发现了澳洲和南极洲,领先欧洲人300年解决了经度测量的问题”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发布后,引起了世界的轰动,虽然这些推测还有待考证,但是至少通过这件事可以告诉我们,国外对海洋历史和文化是非常重视的。

实际上,我国利用海洋的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海洋意识和观念也早已出现,像《山海经》及古诗词中就出现大量地反映先民海洋意识和文化的内容。

到了近现代,在“海禁”之后,为同诸列强在海洋资源的利用和海洋权利上抗争,很多先辈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张謇那样的历史人物,为保护我国渔业、渔政、航运、海滩、海岛开发,同诸列强在海洋资源的利用和海洋权利上勇敢抗争,开拓了我国近现代海洋经济事业的发展。

像张謇这样为我国近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还有很多。

这些都是我们研究中国海洋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开展以中国近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渔业、渔政、航运、
[2] [英国]加文•孟席斯著,师研群译,《1421:中国发现世界》,京华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7页。

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
海滩、海岛开发事业及相关人物的作用和贡献历史的海洋文化研究。

如果我们不重视这方面的研究,都让国外的人来研究,很可能会误导和歪曲我们的海洋历史和文化,因为用这样历史观和海洋文化来引导我们的意识一旦形成,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把自己的海洋历史和海洋文化整理研究及发扬好,用我们的海洋历史观和海洋文化来告诉世界和教育国民,使我们感到我国不仅是一个有悠久大陆农耕历史文明的国家,也是一个有悠久海洋历史文明的海洋国家。

五、开展海洋历史和海洋文化及海洋教育研究的建议
在具体研究上,一个重点是以中国近现代渔业、渔政、航运、海滩、海岛开发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主线,结合相关人物的作用和贡献分析研究我国近现代海洋经济发展史。

由于国内这方面现成的研究比较少,资料也比较分散,因此要克服这一难点,尽可能的收集这些资料,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整理成我国近现代海洋经济发展史研究专著。

在研究上将主要体现历史是人民和英雄共同创造(如张謇也是出身一般家庭)、政府的政策、国民意识和文化对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分析闭关自守“海禁”的危害等观点。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海洋文化的研究,海洋文化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海洋生产历史中创造的生活文化,我们应该大力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本研究除了对资料和史料的整理及分析以外,希望通过对民间有关海洋生产、生活、民俗、传统文化的收集来加强及互补考证历史,并形成海洋文化。

同时,应该尽可能增加一些可读性,因此在研究中能够将这些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有根有据、有血有肉地体现我国海洋经济开拓精神和历史文化,希望能够为提倡增进国民海洋意识及观念提供一种新的宣传形式。

所以,研究思路上分别以官、商、民在近现代海洋经济开展中的作为为具体内容,相互佐证,体现全民开拓海洋的精神和文化。

因此,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对资料和史料的整理及分析以外,同时通过对民间有关海洋生产、生活、民俗、传统文化的收集及分析和引证来加强及互补考证历史,使历史研究更趋完整。

可以在研究人员的组织上邀请各地区海洋方面的管理人员参与,体现产、学、研一体的研究精神,使研究的调查和分析能更加现实。

因此,研究我国近现代海洋经济发展史和海洋民俗文化,总结我国海洋经济的利用经过和经验,对提倡国民海洋意识和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民间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史料在逐渐散失,如不加紧收集和整理,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困难了。

随着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高级海洋管理人才的要求已十分迫切,所以加强海洋文化的研究和大力提倡海洋文化,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任务了。

在国民的海洋文化教育上,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育内容和海洋文化资源,结合海洋闲暇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入学生社会教育和课堂学习,从小培养国民热爱海洋的感情,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广泛又坚实的基础。

通过提倡海洋文化及教育和发展海洋经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将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