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炮的发展

合集下载

火炮的发展历史

火炮的发展历史

火炮的发展历史火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中国的宋朝。

最初的火炮是由竹子制成的,装了火药和铁制弹片,并用火炭点燃。

这些火炮被称为“霹雳炮”,被用于攻城战中,以摧毁城防墙和城门。

最初的火炮射程不远,精度也不高,但是它们对战争的影响深远,使城墙防御的价值大大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炮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得到了改进。

在明代(1368年到1644年)时期,中国人发明了螺旋筒式火炮,这种火炮的灵活性和精度都较高,对于攻城战和对抗骑兵都很有效。

14世纪时,欧洲人开始使用火炮,他们从中国和中东地区获得了这种武器。

最初的火炮是直管式,射程和精度有限,但是它们在欧洲军队中的使用迅速获得了成功,成为战争的常规武器。

16世纪初,欧洲人发明了旋转式火炮。

这些火炮利用齿轮机制旋转枪管,提高了射击精度和速度。

这种进步使欧洲人的火炮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使他们能够在战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17世纪是火炮技术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候,火炮开始使用镶嵌式火炮管,这种管道是由几个铁环组成的,它们用铁板压制在一起,并用机器加工精确加工,以使管道内部表面更光滑。

这种管道提高了火炮的强度和精度,同时也减少了炮管的折损率。

18世纪是火炮发明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武器制造商开始设计更加复杂的火炮,射程更远、更精确。

一种重要的技术成果是“滑铁卢火炮”,这种火炮是由英国马克·布鲁诺设计的,是一种能够发射多个弹片的火炮。

在滑铁卢战役中,这种火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拿破仑的军队受到严重打击。

19世纪和20世纪是火炮发展的新时期。

在这个时期,火炮的材料和设计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最重要的是改进了炮弹的设计。

现代火炮和导弹系统是依据先进的科学理论、材料和电子技术研制而成的。

总的来说,火炮的发展历史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

从初期的竹制霹雳炮到现代的高科技武器系统,火炮的历史见证了人类战争技术的快速进步,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在未来,我们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并尽可能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害和损失。

火炮发展史心得体会

火炮发展史心得体会

火炮发展史心得体会火炮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武器,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火炮的发展史,我对其起源、演变和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火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中国。

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火炮主要是由铁管、木头和火药组成的简单装置。

这些火炮虽然威力不大,但已经显示出了火炮作为一种新型武器的潜力。

随着火炮技术的不断发展,它逐渐在中国军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西方世界中传播开来。

其次,火炮的演变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最初,火炮主要是采用直管设计,并且需要通过点火来引爆火药。

然而,随着对火炮的研究和改进,人们发现了更高效更安全的方法来引爆火药,这就是火炮的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外,火炮的设计也逐渐变得更加坚固,以容纳更大的火药量和增加射程。

各种不同类型的火炮也陆续出现,如榴弹炮、加农炮和火箭炮等。

这些改进和创新为火炮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火炮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在军事方面,火炮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格局。

它具有远射程、杀伤力大和攻坚能力强的特点,使得原本规模较小的战斗变得更加凶猛和残酷。

同时,火炮也强化了城市的防御能力,使得围城战变得更加艰难和耗费资源。

在技术和工业方面,火炮的制造需要大量的金属和火药,催生了冶金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火炮的制造和使用也促进了火器制造工艺和远程射击技术的进步。

因此,火炮也成为人类工业和技术进步的象征之一。

通过学习火炮的发展历程,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火炮的出现和演化是由人们对环境和需求的认识不断推动的结果。

一方面,人们对战争的需求使得火炮的研究和开发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人们对火炮性能和品质的追求促进了火炮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需要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同时,火炮的发明和使用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问题。

随着火炮技术不断进步,战争规模和破坏力不断增加,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伤亡和痛苦。

中国火炮发展史

中国火炮发展史

中国火炮发展史
中国火炮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使用火药武器的记载,但当时的火器更多的是如火炬、火箭等用助燃剂来燃烧的火器,尚谈不上是真正的武器。

南宋时期,出现了管状形火药武器--突火枪,这是火炮的前身。

元朝重视发展新式火器,使得同样分量的火药性能约提高三倍。

明朝时期,火炮已经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明初已出现了铁火炮,铁火炮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火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火炮品种繁多,生产量大,结构性能有了很大改进,并且普遍安装了炮车炮架,有的还发射了空心爆炸弹。

明朝时期,为了提高火炮的射程、精度和机动性,对火炮进行了多种改进。

例如,在嘉靖年间,出现了将火炮安装在战车上的“神器”,这种“神器”可以自由移动,具有很好的机动性。

清朝时期,虽然火炮在明朝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清朝政府吏治腐败、经济衰退、科学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古代火炮的发展停滞而走向衰落。

进入现代以后,我国的火炮发展历程更是丰富多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火炮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最初的仿制苏联火炮,到自主研发多种新型火炮,如加榴炮、火箭炮等,我国的火炮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总之,中国火炮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最初的突火枪到现代的多种新型火炮,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改进。

如今,中国的火炮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火炮

中国古代火炮

中国古代火炮中国古代火炮中国古代一种口径和重量都较大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

由身管、药室、炮尾等部分构成,滑膛多为前装,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和爆炸弹等,大多配有专用炮架或炮车。

明朝丘撰《大学衍义补》中记载:“今之制,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亦谓之,又谓之铳”。

自元朝以后,古代火炮开始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攻守城塞,也用于野战和水战。

元朝和明朝前期的火炮中国发明和使用火炮不迟于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产和装备部队。

元末明初使用火铳作战的记载在《元史》、《明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中已经屡见,元朝和明洪武年间制造的火炮在中国各地博物馆中亦有收藏。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一门铭文为元“至顺三年”(1332)的盏口铜铳,其盏口口径105毫米,身管直径75毫米,全长35.3厘米,重6.94千克。

铳身镌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寇第叁佰山” 三行铭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一门明洪武五年(1372)造的大碗口铜铳,碗口口径110毫米,身管直径58毫米,全长36.5厘米,重15.75千克。

铳身镌有“水左字四十二号大碗口筒重二十六斤洪武五年十二月吉日宝源局造”铭文。

山东省冠县出土的大碗口铜铳,碗口口径119毫米,全长36.4厘米,重15.5千克。

铳身镌有“洪武十一年”(1378)、“海”字铭文。

这3门铳均为铜质,形制也类似,在身管前端均有一个大于身管的敞口,身管后部为药室,有装引线的点火孔。

但至顺三年铳管壁较薄,工艺较粗糙,明碗口铳管壁加厚,药室部有较明显的隆起,身管加铸数道箍,表明后者已能承受较大膛压。

据《明会典》记载,弘治(1488~1505) 以前,明政府军器局所制造的各种火炮中,大碗口铳的数量为每3年造3000门。

大碗口铳的敞口虽大于身管口径,但实际上并不能增加火炮的威力。

明初,又制造了身管较长的直筒形火炮。

河北省宽城县出土的洪武十八年(1385)造的一门直筒形铜火炮,口径108毫米,全长52厘米,重26.5千克,药室处有宽厚的箍。

火炮技术的发展历程

火炮技术的发展历程

火炮技术的发展历程
火炮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火炮被用作战争中的重要武器。

最早的火炮出现在中国宋代,它们是由铸铁制成,并使用火药作为燃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炮的设计和构造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欧洲,火炮被广泛用于中世纪的城堡攻防战中。

在十五世纪,著名的炮制家Giovanni da Fontana发明了可以旋转的炮台,这使得火炮的射程和精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到了十七世纪,火炮技术进一步发展。

新型火炮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得到了改善。

这些火炮使用更大的口径和更高的火药量,使得它们的射程和威力都得到了提升。

同时,火炮的制造成本也不断下降,这使得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能够购买和使用火炮。

到了十九世纪,火炮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火炮被广泛用于陆地和海上的战争中。

这些火炮使用更精密的瞄准系统和更强大的火药,使得它们的射程和精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此外,在这个时期,火炮的制造工艺也得到了改善。

火炮的结构更加坚固,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和重量。

到了二十世纪,火炮技术进一步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火炮不断涌现。

例如,火箭炮和反坦克炮等先进武器,使得火炮的破坏力和射程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外,现代火炮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精准瞄准和控制,使得火炮的精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总之,火炮技术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多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炮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不断改进,使得它们的射程、精度和威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火炮也在不断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战争环境和需求。

41式75毫米山炮

41式75毫米山炮

41式75毫米山炮41式75毫米山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的一种轻型火炮。

它是由苏联提供给中国的,也是中国陆军火炮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该型号山炮的历史背景、技术规格、使用情况等进行介绍。

1. 历史背景41式75毫米山炮的设计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当时,苏联正处于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为了满足山地地形条件下的火炮需求,苏联开始研制一种轻型山炮。

该炮于1937年开始投产,曾在苏芬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引进了该款山炮,并以41式75毫米山炮的名称在中国陆军中服役。

这型火炮在中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政府赢得了胜利。

2. 技术规格41式75毫米山炮是一种轻型的火炮,具有以下主要技术规格:- 口径:75毫米- 炮管长度:32倍口径- 炮身后座长度:22倍口径- 最大射程:10.2千米- 初速:550米/秒- 弹药类型:常规炮弹、高爆炮弹、燃烧弹等- 重量:1.4吨- 机动性:可由拖拉机或汽车牵引,可快速进行转移这种山炮采用了单坐式架构,炮身后部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减震器,用于吸收炮射时产生的后座力。

此外,该火炮具有高射速和较强的稳定性,可以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进行射击,适应山地环境的需要。

3. 使用情况41式75毫米山炮是中国解放军装备库中的一把重要武器,曾在多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使用这种山炮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有效的炮火打击,为共产党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41式山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轻型火炮便携性好,机动性强,非常适合山地作战需求。

中国解放军使用该炮进行了有效的火力压制和火炮支援,对美军造成了很大威胁。

尽管如今,41式75毫米山炮已经逐渐被更先进的火炮所取代,但它依然在中国国内拥有一定的使用量。

它被作为一种备用火炮,用于培训和展示等非实战目的。

总结:41式75毫米山炮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的火炮,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技术规格。

古兵器大揭秘之火炮的相关介绍

古兵器大揭秘之火炮的相关介绍

古兵器大揭秘之火炮的相关介绍火炮,发明于中国,是指利用机械能、化学能火药、电磁能等能源抛射弹丸,射程超过单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口径不小于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击武器。

据目前史料记载,早在1163年,中国南宋军队就发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雳炮,但仍有争议。

黑龙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则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

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闩等。

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炮尾用来装填炮弹;炮闩用以关闭炮膛,击发炮弹。

炮架由反后坐装置、方向机、高低机、瞄准装置、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

反后坐装置用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的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操纵炮身变换方向和高低;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以装定火炮射击数据,实施瞄准射击;大架和运动体用于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

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

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

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

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

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

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适应性,现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弹、破甲弹、穿甲弹、照明弹和烟幕弹外,还配有各种远程榴弹、反坦克布雷弹、反坦克子母弹、末段制导炮弹以及化学炮弹、核弹见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压制和摧毁从几百米到几万米距离内的多种目标。

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命将设伏,乘风纵火刍茭,糗粮尽归一炬。

奴忿甚,于秋杪载火炮,分兵二道以图报复。

”在火药武器真正派上用场之前,曾经过数个世纪的实验。

发展火药的最大难题,就是燃点快、质量均匀和威力强大,此外,设计出合适的火炮也非易事,倘若设计不当即无法开火。

由于受到早期的制造技术所困,施放火炮者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其实与炮击目标物所差无几。

例如在1460年时,苏格兰国王约翰二世就是在燃点火炮时,因为火炮发生爆炸死于非命。

火炮发展的趋势

火炮发展的趋势

火炮发展的趋势火炮作为一种远距离杀伤武器,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今天,我们将探讨火炮发展的趋势。

首先,火炮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火炮系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现代火炮系统配备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瞄准、自动装弹和自动射击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使得火炮系统的操作更加简便,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火炮的发展趋势之二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提高。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火炮的射程不断扩大,打击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现代火炮系统配备了先进的弹道计算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准确计算目标的位置和弹道参数,从而实现远程精确打击。

此外,火炮炮弹的设计也在不断改进,例如采用制导炮弹,可以更加精确地打击移动目标。

第三,火炮的发展趋势之三是模块化和多功能化。

现代火炮系统具有较高的模块化和多功能化能力,可以根据作战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例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炮和不同类型的炮弹,从而实现不同射程和打击效果。

此外,火炮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武器系统进行协同作战,例如与导弹系统配合使用,形成火力打击体系。

第四,火炮的发展趋势之四是涵盖更广泛的作战环境。

传统上,火炮主要用于陆地作战,例如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然而,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火炮也在逐渐涵盖更广泛的作战环境。

例如,现代军队将火炮系统应用于海上作战,例如用于海军炮舰和登陆舰艇。

此外,火炮系统还可以用于空中作战,例如用于直升机和无人机等。

最后,火炮的发展趋势之五是非致命性能的提高。

除了传统的杀伤作用,现代火炮系统也越来越注重非致命性能,例如用于控制和驱散暴乱、解救人质等。

现代火炮系统可以配备各种非致命性武器,例如催泪弹、橡胶子弹和电磁脉冲武器等,以实现对目标的非致命打击。

综上所述,火炮发展的趋势包括自动化和智能化、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提高、模块化和多功能化、涵盖更广泛的作战环境以及非致命性能的提高。

新型火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新型火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新型火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火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武器,对于现代军事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火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对新型火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新型火炮发展现状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化技术是新型火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响应速度,减少人为误差,增强作战效能。

现代火炮普遍配备有自动装弹机、火控系统等先进设备。

同时,通过使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火炮可以与指挥系统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2. 非致命火炮的开发近年来,非致命火炮的研发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传统致命火炮相比,非致命火炮在作战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可以发射橡胶子弹、喷射泡沫或化学物质等。

这对于维护治安、执行和平维护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使火炮武器更加多样化。

3. 智能化和网络化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新型火炮的发展趋势。

通过与其他火炮、无人机等智能装备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作战协同,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同时,火炮也可以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实现自动目标识别和打击,使火炮拥有更强的自主作战能力。

二、新型火炮未来趋势分析1. 高精度射击能力的提升新型火炮将更加注重精确打击能力的提升。

通过采用先进的火炮弹药、精确的火控系统和智能化技术,火炮的射击精度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火炮的射程和杀伤力,实现更远距离的打击能力,提高火炮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能力。

2. 火炮的模块化设计和多能力发展新型火炮将趋向于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更换不同功能的模块,以适应不同作战需求。

同时,火炮应具备多种作战能力,例如反坦克、反舰、对地火力等。

通过提高火炮的通用性和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作战需求,提高火炮的战斗能力。

3. 火炮的自动驾驶和无人化新型火炮将向着自动驾驶和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搭载自主导航系统和传感器,使火炮具备自主行驶和定位能力,减少乘员依赖。

我军远程火炮发展简史 火力完胜美国佬!

我军远程火炮发展简史 火力完胜美国佬!

新中国建立之后,研制火炮是开国领袖直接关注的大事,当时我国还装备着大量落后日式火炮我国的技术实力还不行就从当时能接触到到的苏式火炮为基础做出了仿制的决定。

1952年做出制造第一批19种制式兵器的决定。

而122mm榴弹炮是15种仿制兵器中的一种,即仿制前苏联1938年式M-30式122mm牵引榴弹炮1953年起,127厂开始按照苏联技术资料仿制122mm榴弹炮。

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仿制的122mm榴弹炮就研制成功,并于1954年定型,并正式命名为1954年式122mm榴弹炮,简称54式122mm榴弹炮54式122mm榴弹炮于50年代中后期装备部队,用以取代各种日式炮。

本炮系由苏式M-1938式改进而成,使用汽车牵引。

是步兵师、军(集团军)属炮兵团基本火炮。

每团2-3营(炮24-36门)。

70年代开始逐步退役,为54-1式取代。

现均已停产。

54-1式122mm榴弹炮:火炮采用手动螺式炮闩;制退机、复进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瞄准装置由58式瞄准镜、58式周视瞄准镜组成。

该炮配有杀伤爆破榴弹、燃烧弹、烟雾弹、照明弹。

图为苏联原版的M30火炮该炮战斗状态全重2450千克,火线高:1200毫米身管长:2670毫米初速:515米/秒最大射程:11800米最小射程:3400米直射距离:600米最大射速:5-6发/分高低射界:-3度-63.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

炮班人数:8人54式152毫米榴弹炮,1955年研制定型的152毫米牵引火炮,系仿制前苏D-1型152毫米榴弹炮(苏军二战后期至70年代的师级支援火炮)图为苏制D1火炮。

80年代以前曾作为军级重要支援火炮,用以装备步兵军炮兵团之重榴炮营,每营12门。

现已逐步退役,为66式152毫米加榴炮取代。

本炮口径大,威力大,自重轻,但射程稍近。

该炮口径:122毫米,战斗状态全重:2450千克行军状态长:5900毫米火线高:1200毫米身管长:2670毫米初速:515米/秒最大射程:11800米最小射程:3400米直射距离:600米最大射速:5-6发/分高低射界:-3度-63.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炮班人数:8人1959年,兵器工业部127厂按照原苏联M-46加农炮仿制成功59式130毫米加农炮。

中国古代火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火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火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火器是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火药发明,到火枪、手炮、火炮等火器的出现,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

在唐代,火药作为烟花和信号弹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

到了宋代,出现了最早的火药武器——火药箭。

随着火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宋代还出现了火枪、手炮等武器,这些武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火器的正式诞生。

元代是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高峰时期。

元代火器造诣在世界上也是独步一时。

在元代,火器的种类不断增加,手法和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当时流行的火器有火枪、手炮、鸟铳、火炮等。

其中,火炮的研制和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元军攻城略地的重要武器。

明代是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时期,火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出现了新型的火器,如连枷、雷管、炸药等。

在明朝后期,火器的装备和使用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清代时期,火器技术又出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清朝时期,火器制造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产业。

清朝时期的火器,如火铳、火炮、霰弹枪等,不仅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成为了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火器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和进步的精神,为中国军事和文化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火炮的发展历史

火炮的发展历史

火炮的发展历史火炮发展简史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机。

公元10世纪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后,这种抛石机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

宋代在12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

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了最古老的火炮——火铳。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制造的青铜铸炮,重6.94公斤,长35.3厘米,炮口直径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追讨寇军第叁佰号马山”等铭文。

炮的尾部有两个方孔,可装耳轴。

中国明朝*** 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仅在正德到嘉靖年间(1506~1566)制造的火炮就有数十种。

“虎蹲炮”用铁爪限制后坐,射击时后坐不过五寸,能装小铅弹百个以上。

“攻戎炮”装在车上发射,便于骡马挽曳,用铁锚限制后坐。

“无敌大将军炮”重千斤,装在车上,能装铁子500个,击宽二十余丈,“毒火飞炮”、“飞摧炸炮”能发射爆炸弹。

这种炮弹为铁铸空心体,内装火药及其他药剂,并装有将药线安放在竹管内的引信。

发射时将弹丸装入炮管,先点燃引信,后点燃炮管内发射药,弹九到达目标后爆炸。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

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

16世纪前期,意大利人N.塔尔塔利亚发现炮弹在真空中以45度射角发射时射程最大的规律,为炮兵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6肚纪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种大口径短管炮)。

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

16世纪末,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用于杀伤人马。

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

17世纪,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和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

瑞典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间(1611~1632),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的办法,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

火炮

火炮

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口径等于和大于20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

早在1332年,中国的元朝就在部队中装备了最早的金属身管火炮:青铜火铳。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

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闩等。

身管火炮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炮尾用来装填炮弹;炮闩用以关闭炮膛,击发炮弹。

炮架由反后坐装置、方向机、高低机、瞄准装置、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

反后坐装置用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的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操纵炮身变换方向和高低;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以装定火炮射击数据,实施瞄准射击;大架和运动体用于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

编辑本段分类综述火炮按用途分为地面压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

其中地面压制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和迫击炮,有些国家还包括火箭炮。

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无坐力炮。

按弹道特性分为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

加农炮弹道低伸,身管长,初速火炮大,射角一般小于45°,用定装式或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少,适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

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农炮的弹道特性。

榴弹炮弹道较弯曲,炮身较短,初速较小,射角可达75°,用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较多,弹道机动性大,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

迫击炮弹道弯曲,炮身短,初速小,射角为45°~85°,变装药号数较多,适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射击。

按运动方式分为自行火炮、牵引火炮、骡马挽曳火炮和骡马驮载火炮。

按炮膛构造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

机炮口径:二十~五十七公厘发展:原为满足高射低空防御,目前在防空用火炮领域以取代旧式轻型高射炮特色:射速极高,每分钟射速可达数百发甚或数千发,为增加射速,常采联发配置应用:目前广泛装设在轮型炮架、装甲车辆、船舰和飞机上例:葛特林机炮-回旋式多炮管设计联勤自制T-75二十公厘机炮奥利岗三十五公厘快炮加农炮倍径:三十以上特色:炮弹初速高、弹道平直、射程远,属於直射式火炮分类:高射炮-可有效防御敌机,但目前已被防空飞弹和高速机炮所取代战防炮和战车炮-有效攻击装甲车辆,但旧有牵引或自走式战防炮已被战防飞弹取代;战车炮目前仍广泛配备在战车或装甲侦察车野战加农炮-用於野战环境射击,占有射程优势,但易受地形、地物影响射界榴弹炮倍径:二十~三十五火炮特色:从臼炮直接演变而来,初速慢、弹道弯曲,属於曲射式火炮分类:轻型榴弹炮-口径在一零五公厘以下重型榴弹炮-口径在一零五公厘以上优点:弯曲弹道使榴弹炮可以攻击地形、地物后方的目标,野战环境的运用弹性优於加农炮缺点:射程不及加农炮,且发射前需详细计算环境的影响迫击炮倍径:二十以下口径:六十 ~ 一六零公厘组成:炮管、座板、支架和调整机构等组成,可快速拆卸便於携带特色:从臼炮演化而来,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弹道最弯曲,一般以四十五度以上高仰角发射优点:射速快、重量轻、弹道高,可以跨越地障轰击目标,适合於山区丛林等地形复杂地区使用,为步兵单位重要的支援火力应用:重型迫击炮装有轮架以便运输,或装设在车辆、炮塔内作为自走式迫击炮来使用【注】倍径:指炮管长度除以炮管口径的值,倍径愈大,炮管愈细长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早在1332年,中国的元朝就在部队中装备了最早的金属身管火炮:青铜火铳(口径105毫米,滑膛前装式火炮)。

中国火箭炮发展史

中国火箭炮发展史

中国火箭炮发展史我军有重视火力的传统,对火力的重视源于曾经的落后,火炮、火箭炮的发展道路我们走的坚定而执着,特别是对火箭炮的钟爱,可以说是如醉如痴,即便是导弹武器普及,国际上都不再重视火箭炮,我们依然是深耕细作,成为火箭炮领域绝对的龙头老大。

关于我国火箭炮的射程,这么说吧,我们说第二,没人敢自称第一。

当然,火炮领域同样是如此,不是咱们自夸,只要是论武器射程,我们都是一流。

我国火箭炮的发展历史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先后研发出A-3式6管102毫米野战火箭和427式6管102毫米野战火箭,随后又研发出488式6管102毫米火箭炮,并且组建了火箭炮兵。

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发出130毫米火箭炮,107毫米火箭炮,其中的130毫米火箭有轮式和履带式,而107毫米火箭炮更是名扬天下,被誉为火箭炮中的“AK-47”。

我们火箭炮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口径开始走向大型化,射程开始异军突起。

89式40管122mm 自行火箭炮被喻为我军第二代火箭炮的典型代表,采用83式装甲底盘,战斗全重33吨,载弹80发,射程约30公里;在八十年代后,我国先后探索了273毫米,283毫米等等火箭炮,并且推出了卫士-1和卫士-2系列大口径火箭炮,发展出卫士-3火箭炮,这些火箭炮的最大特点就是远射程,使我国火箭炮的射程开始了领跑阶段。

03式12管300mm远程火箭炮(PHL-03自行火箭炮,外贸型号:AR-2,)是我国于2004自行研发并装备部队的首款大口径远程自行火箭炮,特点是射程远,杀伤面临大,机动性强,具备多角度发射特点,射程20~70公里,最大射程150公里。

其实03式火箭炮的射程没有卫士系列远。

我国火箭炮已经开始了走向模块化发展的道路,可在同一个发射平台上配置不同口径的发射模块,实现由进致远的火力覆盖。

第二个特点是采取火箭弹制导模式,实现了火箭炮的精确打击能力。

在国内官方媒体有关军事节目报道中就有火箭炮精确打击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的能力的报道。

火炮发展史

火炮发展史
火炮 发 展 史
简介
火炮,发明于中国,是指利用机械能、化学能(火药)、电 磁能等能源抛射弹丸,射程超过单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 架两大部分组成,口径不小于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击武 器。按作高射炮等。
发展历程大纲
13世纪
13 世 纪 初 , 欧 洲 射
pzh-2000自行榴弹炮
PzH-2000的火炮为莱茵金属公司新开发的 155mm/52倍径炮,射程高达40KM。
中国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PLZ-05自行榴弹炮,为口径155mm的长身管履带自行火 炮,是中国研制的主战炮兵装备之一。射程高达4万米。
16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青铜和 熟铁制造的长管炮,亦称长炮, 代替了以前的短管炮(臼炮)。
大大增加了射程和机动性。
此后两百余年间,直到后装线膛炮 问世之前,只是对这种炮的继续沿 用,没有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卡瓦利后装炮
1846年,意大利制成了后装线膛炮,其精度和发射速 度都有明显提高。后装线膛炮是火炮结构的一次重大 变革,直到现在,火炮的基本结构仍没有太大的变化 随着后装技术的发展以及用途的需要,加农炮榴弹炮 等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20世纪初,由于双基推进剂的应用,火箭炮得以发展。苏联1939 年制造的БМ-13式火箭炮,用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名字命名——喀秋 莎。在二战中,火箭炮成了可怕的武器。到了现在,由于各种制导 武器的出现,火箭炮的作用已有所降低,但仍是各国炮兵序列中一 支重要的力量。
AS-90自行榴弹炮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火炮 在射程、射速、威力和机动性各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在增大火炮射 程方面,主要采用高能发射药,加大装药量,加长身管,增大膛压, 提高初速,相应采用自紧炮身以及发展新弹种(如底凹弹、底部喷 气弹、火箭增程弹和枣核弹)等。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弹、破甲弹、 穿甲弹、照明弹和烟幕弹外,还配有各种远程榴弹、反坦克布雷弹、 反坦克子母弹、末段制导炮弹以及化学炮弹、核弹(见核武器)等, 使火炮能压制和摧毁从几百米到几万米距离内的多种目标。

我国火炮的现状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火炮的现状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火炮的现状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火炮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火炮的现状。

当前,我国火炮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火炮的品种繁多,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其中,火炮在陆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备受关注的是我国的自行火炮,如PLL-05 120毫米自行火炮和PLZ-52 155毫米自行火炮等。

这些火炮具备较高的射程、精确度和机动性,为我军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另外,我国还在火炮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某型超远程火炮的问世。

在火炮技术的发展方面,我国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先进的火炮武器系统。

我国火炮技术在射程、装药、弹种、机动性、精确度等综合指标上得到了显著提高。

由此推动了火炮作战能力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国还在发展尖端火炮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如电磁轨道炮、高超音速火炮以及激光炮等。

这些技术的推出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火炮的作战能力,并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火炮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让我们来看一下未来的趋势。

未来,我国火炮的发展将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提高火炮的远程打击能力。

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变,远程打击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未来,我国火炮将加大对远程打击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火炮的射程和精确度,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其中,电磁轨道炮和高超音速火炮有望成为未来的趋势。

其次是提高火炮的反应速度和机动性。

未来战争将更加强调快速反应和机动性,因此火炮作战系统需要具备更高的机动性,以迅速适应战场环境的变化。

我国火炮将在改进火炮的悬挂系统、动力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研发,以提高火炮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

第三是提高火炮的智能化水平。

未来,火炮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员的参与度,提高火炮作战的效率和精确度。

我国将致力于开发智能化的火炮控制系统,实现火炮的自主识别、自主瞄准和自主打击等功能。

火炮的发展史简介ppt课件

火炮的发展史简介ppt课件


炮架部由反后坐装置、摇架、上架、高低机、方向机、平衡机、瞄准装置、 下架、
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反后坐装置包括驻退机和复进机。驻退机用来消耗炮身后坐能
量,使炮身后坐至一定距离而停止。复进机用来在炮身后坐时贮蓄能量,后坐终止时
使炮身复进到原来的位置。在后坐运动中,由于反后坐装置的缓冲作用,炮身传到炮
架上的力大为减少,约为燃气作用于炮身轴向力(炮膛合力)的1/30至1/5。摇架是炮
.
• 按照运动方式可以分为

*牵引式

*自行式(自行式火炮)
• 按照身管分类可以分为

*线膛式

*滑膛式
.
大炮简史
•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 武器──礮(pào)。战国后期秦军首攻韩国郑 城使用石炮远射城楼,打得砖碎石滚,接 着又使用松木为弹的火炮,火焰冲天。至 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 火药包、火药弹。在12世纪30年代,宋代 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 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 器──突火枪。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 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人就是黄奋 ,有名的‘大炮’。”

3. 大礮(pao):1.发掷石弹的武器。

例句:《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辄毙二十
馀人。”《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
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
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
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种
大口径短管炮)。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 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16世纪末,出现了

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

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

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中国火器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火药和火器。

然而,与西方相比,中国在火器的研制和应用上明显落后。

本文将从时间节点和原因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情况。

一、时间节点1.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欧洲火器的崛起在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欧洲开始出现火铳(一种简单的火器),并逐渐发展出火炮。

在此期间,欧洲国家通过火器技术的使用和创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冷兵器,提高了战斗力。

2.16世纪:中国开始发展火器相比之下,中国在火器的发展上相对滞后。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引进火器技术,但发展速度较慢,火器的装备和制造水平远不及西方。

明朝有关火器的典籍中,更多的是介绍火器的使用方法,而缺乏对火器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3.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西方火器的进一步发展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西方国家进一步提升了火器的性能和制造技术。

西方的火器具有更高的射程和更强的火力,在战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4.19世纪初:中国开始启蒙中国的火器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社会的保守和封闭。

19世纪初,中国开始进行启蒙,开始与西方接触和学习。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火器制造技术,并进行和创新。

二、原因分析1.社会制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主要是封建制度,注重文化、文人和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封建社会的主要军事力量是骑兵,对于火器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关注。

相比之下,欧洲社会在中世纪后期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初期,军队的装备和作战方式更加现代化。

2.制造工艺和材料的差异中国古代在冶铁和冶炼技术方面颇有造诣,但对于火器的制造工艺和材料却相对薄弱。

相比之下,欧洲在军事工业方面的积累和进步,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制造和改进火器。

3.受封建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观念受到了封建文化的影响,强调的是以武力征服敌人,而非以技术和武器的优势取胜。

因此,对于火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缺乏足够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火炮的发展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以抛石块杀伤敌人的兵器,就已由中国人制造出来。

这就是"火炮″的始祖一"抛石机″。

由于抛石机发射的是园形的或其他形状的石头,因此古代的炮字是石字旁,写成"炮″。

这种抛石机好象一架大天平,它的一端斗里装着一枚重量几斤至几十斤的石弹,其形状各异;另一端则栓有许多根绳子,绳子由多名士兵拉着。

在炮发射时,只要指挥员一声令下,士兵们便一齐用力拉绳,放石弹的一端被讯速抛起,石弹便被跑出去。

在《范蠡兵法》中有着关于炮的最早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千步。

″在汉代著名的"官度之战″中有,曹操曾用"霹雳车″击败袁绍,这种"霹雳车″就是古代的石炮。

东晋时杜驰曾把抛石器械装上战舰用之于水战。

至唐代,使用抛石机逐渐增多,如史书上有"李光弻作大炮,飞巨石,一发辄毙数十人″的记载。

但是到宋代之前石炮使用规模有限,也没有专门操纵炮架的兵士。

宋代是中国的抛石机使用的鼎盛时期,在一次作战中使用百具以上战例已屡见不鲜。

但是也就是在这一时代,以火药喷射的火炮开始出现,石炮的时代逐步成为历史。

公元9世纪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发明了火药,火药的出现必然导致火药武器的诞生。

火药用于军事后,人们把火药做成火药弹(当时称火球或火炮),代替石块,由抛石机发射出去,这便是原始的"活炮″雏形。

这种原始的火药武器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因此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北宋曾公亮等人于1044年编著的军事名著《武经总要》里就已经记载了多种火药武器和相当复杂的火炮火药的配制方法。

中国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以火药燃烧形成的压力发射弹丸的管形火铳。

据记载,宋代早期的火铳以竹为筒,内装火药弹丸。

这种用竹筒做成的火器,在连续发射时容易烧毁,不能长期使用,因而在宋朝后期或元代早期,古代中国人民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这种火器口径较大。

发射前从管口装入火药和弹丸,管子的后端装入引线,发射时,用火点燃引线引着火药,火药在管内燃烧产生气压,将弹丸从管口喷射出去。

目前,在我国一些博物馆收藏着几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铜火铳,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铜火铳,长35.5毫米,口径106毫米,重6.94千克,铸造于公元1332年[元至顺三年]。

它的铳身刻有"绥边讨寇军,至顺三年二月去日,第三百号,马山″等字样。

绥边讨寇军是使用者,马山则为铸造铜火铳的人。

铳的头部象大碗,用来放置石弹,铳身放火药,并有火眼用以点火。

铳尾为筒形空口,两边各有一孔,以便用销钉固定,表明它是装在木架上发射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收藏有另一尊铸造于1351年(元代至正十一年)的铜火铳。

明朝前期欧洲火炮开始传入中国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弗郎机铳和红夷炮。

佛朗机铳即短管加农炮约在正德末年1521年左右从葡萄牙传入中国,它有一母铳和若干子铳,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铸有准星、照门可瞄准射击。

铳身后有“巨腹腹上开有长孔用以装填子铳。

子铳类似一小火铳一般备有个可预先装好弹药战时轮流发射提高了火炮射速。

由于子铳装药量小母铳口径不大威力有限。

红夷炮亦称西洋炮
是一种大型火炮也称为红衣大炮在万历后期由荷兰传入中国。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

清朝前期清政府为适应统一全国及平定三藩叛乱等战争的需要进行了大量的仿制大量制造火炮。

主要有 3种类型①红衣炮即红夷炮型②子母炮型类似佛朗机铳。

如“子母炮”、“奇炮”等③大口径短管炮如“冲天炮”、“威远将军”炮等。

但是清朝对红夷大炮没有进行过任何技术革新只是一味加大重量以求增加射程火炮的制造工艺远远落
后于西方。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两百年前明朝的先进武器红夷大炮在两百年后已经风光不在老态龙钟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