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深入挖掘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1、理清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不仅要读懂表层的情境和例题,而且要读懂情境背后的意图,不但要读懂每一幅图,还要关注图旁边的旁白,全面地理解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进一步挖掘出教材深层的东西,疏理清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2、整体把握教材,理清认知线索(理清线)。
教师要善于对各学段的知识做系统整理,我们不但要关注我们所要教学的这节课中的知识点,还要看在其它年级教材中有哪些知识与本节的知识有联系,以前有哪些孕伏性的知识,以后有哪些应用性的知识,理清教材的认知线索,以便于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怎样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教学,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只有在充分理解后才能准确定位。
比如,乘加、乘减式题,二年级上册的安排在“乘法的概念”及“2~5的乘法口诀”之后,除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结构之外,在运算过程中并不强调计算方法,在于理解和巩固乘法的意义。
而二年级下册是希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分析,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相关问题和解题策略的对应性。
如果教师只关注某一册、某个单元或某节课的知识内容,很容易出现“攀高”或“就低”现象,这些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3、我们要在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的本质,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只有充分把握教材中知识背后隐藏的思想方法,才能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是灵活使用教材的基础,如果没有深入地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能是一名空话。
新课标倡导老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激活教材的知识,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课程资源。
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中,经过比较与结合本班学生特点,,我创设了形象、直观的生活情境。
美丽的春天到了,春雨下个不停,草绿了,花开了,我们一起到公园看看吧。
黑板粘贴上红花10朵、黄花20朵、紫花30朵。
师:看着这三种颜色的花,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生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
生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
生4;紫花比红花多了几朵?(或少几朵)
生5:紫花比黄花多了几朵?
生6:黄花比红花多了几朵?
生7;红花、黄花和紫花三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在本课例中,教师冲出了课程就是教材的小圈子,走出了教材,通过各种途径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了客观实际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和实际去接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创造性使用教材源于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将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进行到底。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
数学教学就要关注与学生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使其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
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并不是为了追求新颖而随意地改变教材,而是要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因此,在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的基础之上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为重要,它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不能被教材所束缚,要进行合理地重组和发挥,因地制宜,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和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又要用好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不能背离教材或完全脱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