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2010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 GB/T 8170 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抽样方法 6.1.1 稠油降粘剂按批检验,每供货一次的产品为一批。 6.1.2 抽样按 GB/T 6678—2003 中 7.6 规定确定抽样数量,按 GB/T 6679、GB/T 6680 的规定进行抽样。 液体抽样总量不少于 1000 mL,固体抽样总量不少于 1 kg。 6.1.3 将抽到的样品充分混合后,等量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瓶中,密封并贴上标签。标签上应注明 样品名称、生产单位、样品型号、抽样日期、抽样地点和抽样人。一瓶作质量检验,另一瓶留作为备样, 留样期为三个月。 6.2 检验结果判定
A总
=
( X1
− X01)×100 m1 ×106
×100%
…………………………………(1)
式中:
A总 —— 总氯含量; X1 —— 烧后样品水溶液中总氯的浓度,mg/L; X01 —— 空白中总氯的浓度,mg/L; 100—— 定容体积,mL;
m1 —— 试样质量,g。
5.5.2.2 无机氯含量的测定
I
Q/SH1020 1519—2010
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稠油降粘剂(以下简称降粘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及安全环保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降粘剂的室内评价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98.0%
80%
mPa·s
10000 ~ 50000
≥99.0%
乳液稳定性
无明显可见相的分离,未见透明水层
/
自然沉降脱水率
4 仪器设备及材料 4.1 酸度计:精度 0.01;
≥80%
/
4.2 分析天平:感量 0.01 g;
4.3 旋转粘度计:NDJ-5S 型或同类产品,精度 1 mPa·s; 4.4 搅拌机:精度±10 r/min;搅拌桨见图 1;
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目测。 5.2 溶解性 5.2.1 水溶性降粘剂
用蒸馏水将液体样品配成10%的溶液、固体样品配成3%的溶液,用玻璃棒搅拌1 min,静止3 min,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溶液无悬浮及分层现象。 5.2.2 油溶性降粘剂
用煤油将样品配成10%的溶液,用玻璃棒搅拌1 min,静止3 min,在自然光线下目测,溶液均匀、 无乳化现象。 5.3 pH 值
盐含量测定仪测试Cl-原理: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含Ag+的滴定池中,试样中的氯离子即与银离子发 生反应:Cl-+Ag+ →AgCl,反应消耗的银离子由发生电极电生补充,通过测量电生Ag+消耗的电量,根据 法拉第定律即可求得氯离子含量。
盐含量测定仪测试Cl-检出限:0.5 µg/g~5000 µg/g,高于上限的可将样品稀释后测试。 5.5.2 试验步骤 5.5.2.1 总氯含量的测定 5.5.2.1.1 按附录 B 要求剪两张硫酸纸,一张用于空白,一张用于样品。在一张用于样品的硫酸纸旗 中央放置约 0.05 g 的脱脂棉,在脱脂棉上用 1mL 注射器滴加(0.02~0.05)g 样品,准确称量并记录 其质量为 m1,迅速包好,然后将其夹紧在氧燃烧瓶中支持杆的铂丝上,一张用于空白的硫酸纸旗,放置 约 0.05 g 的脱脂棉。 5.5.2.1.2 在 l L 的氧燃烧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30%的过氧化氢和 0.1 mol/L 的氢氧化钠各 2mL,以 适当流速(液面呈微波纹状)向氧燃烧瓶内通入氧气 2 min,然后一手紧握氧燃烧瓶,另一手拿起瓶塞在 酒精灯上点燃硫酸纸条,迅速将瓶塞小心插入瓶口,盖好瓶塞,用手顶住瓶塞将氧燃烧瓶底向上倾斜, 使吸收液封住瓶口。燃烧完毕稍冷却后,轻摇氧燃烧瓶几次,使吸收液润湿瓶壁,然后放置 30 min 至 白烟消失。 5.5.2.1.3 在吸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0.2%的硝酸钡溶液 l.0mL,消除 SO42-对 Ag+的干扰。用蒸馏水 分三次冲洗氧燃烧瓶壁和支持杆,然后移至 l00mL 容量瓶中,定容。 5.5.2.1.4 打开盐含量测定仪,调好偏压,待基线平稳后加 Cl-标样测出平均转化率,之后用微量进样 器向电解池中加入处理好的样品溶液测出总的氯离子浓度 X1。 5.5.2.1.5 用以上同样的方法做空白试验,记录空白中氯离子的浓度 X01。 5.5.2.1.6 总氯含量按公式(1)计算:
Q/SH1020 1519-2010
代替 Q/SH1020 1519-2006
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2010-12–22 发布
2011-03–15 实施
Q/SH1020 1519—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Q/SH1020 1519-2006《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 Q/SH1020 1519-2006 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固含量”技术要求; ——删除“表面张力”技术要求; ——修改“pH 值”技术要求; ——修改水溶性降粘剂的“降粘率”技术要求; ——增加“有机氯含量”技术要求; ——增加“乳液稳定性”技术要求; ——修改“水溶性”试验方法; ——修改“自然沉降脱水率”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金林、张 娜、唐永安、张晓璇、何 留、张志振、郑召斌、于爱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Q/SL 1519—2001、Q/SH1020 1519—2006; ——Q/SL 1520—2001。
5.5.2.2.1 在 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0.02~0.05) g 的降粘剂,称准至 0.0001 g,记录其质量为 m2, 加入蒸馏水(油溶性降粘剂加入 95%乙醇),定容摇匀。
3
Q/SH1020 1519—2010 5.5.2.2.2 按 5.5.2.1.4 进行试验,记录降粘剂中无机氯的浓度 X2。 5.5.2.2.3 用盐含量分析仪对蒸馏水(95%乙醇)进行空白试验,记录空白中氯离子的浓度 X02。 5.5.2.2.4 降粘剂中无机氯含量按公式(2)计算:
结果按式(5)计算:
V S=
× 1 0 0 % ……………………………………………(5)
30
式中:
S —— 自然沉降脱水率; V —— 稠油乳液静止后的脱水体积,mL; 30 —— 100 mL 稠油乳液的含水量,mL。
5.8.3 报告 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1.0%,
A无
=
(X2
− X02)×100 m2 ×106
×100%
………………………………
(2)
式中:
A无 —— 无机氯含量; X2 —— 样品水(乙醇)溶液中无机氯的浓度,mg/L; X02 —— 空白水(乙醇)溶液中无机氯的浓度,mg/L; 100—— 定容体积,mL;
m2 —— 试样质量,g。
5.5.2.3 有机氯含量
结果按式(4)计算:
f = µ0 − µ ×100% ……………………………………………(4) µ0
式中:
4
Q/SH1020 1519—2010
f —— 降粘率; μ0 —— 50℃时稠油油样的粘度,mPa·s; μ —— 加入样品溶液后稠油乳液的粘度,mPa·s。
5.6.5 报告 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1.0%,
将稠油在(5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1 h,搅拌去除其中的游离水和气泡,迅速用旋转粘度计测 其(50±1)℃时的粘度μ0。 5.6.2 水溶性稠油降粘剂降粘率的测定 5.6.2.1 配制含 3%NaCl 和 0.3%CaCl2 的盐溶液,用盐溶液将液体样品配成质量分数为 1%的溶液, 固体样品配制成质量分数为 0.3%的溶液备用。 5.6.2.2 称取 280 g(精确至 0.1 g)5.6.1 中制备的稠油油样于烧杯中,加入 120 g(精确至 0.1 g) 5.6.2.1 中配制的样品溶液,放入(5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 1 h,将搅拌桨置于烧杯中心,并距 底部(2~3)mm 处,调节转速为 250 r/min,在恒温的条件下搅拌 2 min。 5.6.2.3 迅速用旋转粘度计测定 5.6.2.2 中制备的稠油乳液,测得(50±1)℃时的粘度μ。 5.6.3 油溶性稠油降粘剂降粘剂的测定 5.6.3.1 称取 360 g(精确至 0.1 g)5.6.1 中制备的稠油油样于烧杯中,加入 40 g(精确至 0.1 g) 样品原液,放入(5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 1 h,将搅拌桨置于烧杯中心,并距底部(2~3)mm 处,调节转速为 250 r/min,在恒温的条件下搅拌 2 min。 5.6.3.2 迅速用旋转粘度计测定 5.6.3.1 中制备的稠油乳液,测得(50±1)℃时的粘度μ。 5.6.4 稠油降粘率的计算
2
Q/SH1020 1519—2010
用蒸馏水将液体样品配制成1%的溶液,固体样品配制成0.3%的溶液,用酸度计测试。 5.4 闭口闪点
按GB/T 261中的规定执行。 5.5 有机氯含量 5.5.1 方法提要
降粘剂样品经氧瓶燃烧分解后,有机氯转变为无机氯,通过NaOH溶液吸收后,用盐含量测定仪测出 总氯的含量,再测试样品中的无机氯含量,总氯减去无机氯即为降粘剂中的有机氯含量。因在燃烧分解 过程中使用硫酸纸包样品,燃烧后吸收液中 引进了SO42-,SO42-和Ag+生成Ag2SO4沉淀,产生干扰,故用 Ba(N03)2掩蔽。
3 技术要求 降粘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表 1 的技术要求。 表 1 技术要求
指标
项目
液体
水溶性
固体
油溶性
外观
均匀液体,无杂质 自由流动粉末及颗粒,无结块 均匀液体,无杂质
溶解性
溶于水
溶于煤油
pH 值
6~9
/
闭口闪点,℃
/
≥30
有机氯含量
无
无
2000 ~ 5000
≥95.0%
原油粘度
降粘率
5000 ~ 10000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1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2008 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结果按公式(3)计算:
A有 = A总-A无 ………………………………………(3)
式中:
A有 —— 有机氯的含量。
5.5.3 报告 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0.01%,
结果保留到一位小数,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GB/T 8170进行。 5.6 降粘率 5.6.1 稠油粘度的测定
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 GB/T 8170 进行。 5.7 稠油乳液稳定性
按 5.6.2.2 制备稠油乳液,将其移入洁净干燥的具塞磨口玻璃瓶中,静置 5 min,立即在强烈照明 的情况下,目测瓶中乳液所呈的现象。 5.8 自然沉降脱水率 5.8.1 测试方法
按 5.6.2.2 方法配制 300 mL 稠油乳液,分别迅速加入 100 mL 具塞量筒或具塞刻度试管中,然后在 (50±1)℃的恒温水浴中静止放置 60 min,读取量筒下部出水体积 V。 5.8.2 结果计算
1
Q/SH1020 1519—2010
图 1 搅拌桨示意图(单位:mm) 4.5 恒温水浴:可控制在(50±1)℃; 4.6 秒表:精度 0.01 s; 4.7 闭口闪点仪:精度 1℃; 4.8 盐含量测定仪:精度 0.001 μg/g; 4.9 氧燃烧瓶:结构及各部分尺寸见附录A; 4.10 硫酸纸:纸旗规格见附录B; 4.11 脱脂棉; 4.12 氧气; 4.13 铂丝; 4.14 注射器:l.0 mL; 4.15 微量进样器:10 μL、50 μL; 4.16 酸式滴定管:25 mL; 4.17 移液管:1 mL,10 mL; 4.18 乙酸:分析纯; 4.19 氢氧化钠:按 GB/T 601 配制成 0.1 mol/L 的水溶液; 4.20 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 30%的分析纯; 4.21 硝酸钡:分析纯,配成质量分数为 0.2%的水溶液; 4.22 蒸馏水:符合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A总
=
( X1
− X01)×100 m1 ×106
×100%
…………………………………(1)
式中:
A总 —— 总氯含量; X1 —— 烧后样品水溶液中总氯的浓度,mg/L; X01 —— 空白中总氯的浓度,mg/L; 100—— 定容体积,mL;
m1 —— 试样质量,g。
5.5.2.2 无机氯含量的测定
I
Q/SH1020 1519—2010
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稠油降粘剂(以下简称降粘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及安全环保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降粘剂的室内评价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98.0%
80%
mPa·s
10000 ~ 50000
≥99.0%
乳液稳定性
无明显可见相的分离,未见透明水层
/
自然沉降脱水率
4 仪器设备及材料 4.1 酸度计:精度 0.01;
≥80%
/
4.2 分析天平:感量 0.01 g;
4.3 旋转粘度计:NDJ-5S 型或同类产品,精度 1 mPa·s; 4.4 搅拌机:精度±10 r/min;搅拌桨见图 1;
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目测。 5.2 溶解性 5.2.1 水溶性降粘剂
用蒸馏水将液体样品配成10%的溶液、固体样品配成3%的溶液,用玻璃棒搅拌1 min,静止3 min,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溶液无悬浮及分层现象。 5.2.2 油溶性降粘剂
用煤油将样品配成10%的溶液,用玻璃棒搅拌1 min,静止3 min,在自然光线下目测,溶液均匀、 无乳化现象。 5.3 pH 值
盐含量测定仪测试Cl-原理: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含Ag+的滴定池中,试样中的氯离子即与银离子发 生反应:Cl-+Ag+ →AgCl,反应消耗的银离子由发生电极电生补充,通过测量电生Ag+消耗的电量,根据 法拉第定律即可求得氯离子含量。
盐含量测定仪测试Cl-检出限:0.5 µg/g~5000 µg/g,高于上限的可将样品稀释后测试。 5.5.2 试验步骤 5.5.2.1 总氯含量的测定 5.5.2.1.1 按附录 B 要求剪两张硫酸纸,一张用于空白,一张用于样品。在一张用于样品的硫酸纸旗 中央放置约 0.05 g 的脱脂棉,在脱脂棉上用 1mL 注射器滴加(0.02~0.05)g 样品,准确称量并记录 其质量为 m1,迅速包好,然后将其夹紧在氧燃烧瓶中支持杆的铂丝上,一张用于空白的硫酸纸旗,放置 约 0.05 g 的脱脂棉。 5.5.2.1.2 在 l L 的氧燃烧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30%的过氧化氢和 0.1 mol/L 的氢氧化钠各 2mL,以 适当流速(液面呈微波纹状)向氧燃烧瓶内通入氧气 2 min,然后一手紧握氧燃烧瓶,另一手拿起瓶塞在 酒精灯上点燃硫酸纸条,迅速将瓶塞小心插入瓶口,盖好瓶塞,用手顶住瓶塞将氧燃烧瓶底向上倾斜, 使吸收液封住瓶口。燃烧完毕稍冷却后,轻摇氧燃烧瓶几次,使吸收液润湿瓶壁,然后放置 30 min 至 白烟消失。 5.5.2.1.3 在吸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0.2%的硝酸钡溶液 l.0mL,消除 SO42-对 Ag+的干扰。用蒸馏水 分三次冲洗氧燃烧瓶壁和支持杆,然后移至 l00mL 容量瓶中,定容。 5.5.2.1.4 打开盐含量测定仪,调好偏压,待基线平稳后加 Cl-标样测出平均转化率,之后用微量进样 器向电解池中加入处理好的样品溶液测出总的氯离子浓度 X1。 5.5.2.1.5 用以上同样的方法做空白试验,记录空白中氯离子的浓度 X01。 5.5.2.1.6 总氯含量按公式(1)计算:
Q/SH1020 1519-2010
代替 Q/SH1020 1519-2006
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2010-12–22 发布
2011-03–15 实施
Q/SH1020 1519—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Q/SH1020 1519-2006《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 Q/SH1020 1519-2006 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固含量”技术要求; ——删除“表面张力”技术要求; ——修改“pH 值”技术要求; ——修改水溶性降粘剂的“降粘率”技术要求; ——增加“有机氯含量”技术要求; ——增加“乳液稳定性”技术要求; ——修改“水溶性”试验方法; ——修改“自然沉降脱水率”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金林、张 娜、唐永安、张晓璇、何 留、张志振、郑召斌、于爱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Q/SL 1519—2001、Q/SH1020 1519—2006; ——Q/SL 1520—2001。
5.5.2.2.1 在 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0.02~0.05) g 的降粘剂,称准至 0.0001 g,记录其质量为 m2, 加入蒸馏水(油溶性降粘剂加入 95%乙醇),定容摇匀。
3
Q/SH1020 1519—2010 5.5.2.2.2 按 5.5.2.1.4 进行试验,记录降粘剂中无机氯的浓度 X2。 5.5.2.2.3 用盐含量分析仪对蒸馏水(95%乙醇)进行空白试验,记录空白中氯离子的浓度 X02。 5.5.2.2.4 降粘剂中无机氯含量按公式(2)计算:
结果按式(5)计算:
V S=
× 1 0 0 % ……………………………………………(5)
30
式中:
S —— 自然沉降脱水率; V —— 稠油乳液静止后的脱水体积,mL; 30 —— 100 mL 稠油乳液的含水量,mL。
5.8.3 报告 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1.0%,
A无
=
(X2
− X02)×100 m2 ×106
×100%
………………………………
(2)
式中:
A无 —— 无机氯含量; X2 —— 样品水(乙醇)溶液中无机氯的浓度,mg/L; X02 —— 空白水(乙醇)溶液中无机氯的浓度,mg/L; 100—— 定容体积,mL;
m2 —— 试样质量,g。
5.5.2.3 有机氯含量
结果按式(4)计算:
f = µ0 − µ ×100% ……………………………………………(4) µ0
式中:
4
Q/SH1020 1519—2010
f —— 降粘率; μ0 —— 50℃时稠油油样的粘度,mPa·s; μ —— 加入样品溶液后稠油乳液的粘度,mPa·s。
5.6.5 报告 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1.0%,
将稠油在(5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1 h,搅拌去除其中的游离水和气泡,迅速用旋转粘度计测 其(50±1)℃时的粘度μ0。 5.6.2 水溶性稠油降粘剂降粘率的测定 5.6.2.1 配制含 3%NaCl 和 0.3%CaCl2 的盐溶液,用盐溶液将液体样品配成质量分数为 1%的溶液, 固体样品配制成质量分数为 0.3%的溶液备用。 5.6.2.2 称取 280 g(精确至 0.1 g)5.6.1 中制备的稠油油样于烧杯中,加入 120 g(精确至 0.1 g) 5.6.2.1 中配制的样品溶液,放入(5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 1 h,将搅拌桨置于烧杯中心,并距 底部(2~3)mm 处,调节转速为 250 r/min,在恒温的条件下搅拌 2 min。 5.6.2.3 迅速用旋转粘度计测定 5.6.2.2 中制备的稠油乳液,测得(50±1)℃时的粘度μ。 5.6.3 油溶性稠油降粘剂降粘剂的测定 5.6.3.1 称取 360 g(精确至 0.1 g)5.6.1 中制备的稠油油样于烧杯中,加入 40 g(精确至 0.1 g) 样品原液,放入(5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 1 h,将搅拌桨置于烧杯中心,并距底部(2~3)mm 处,调节转速为 250 r/min,在恒温的条件下搅拌 2 min。 5.6.3.2 迅速用旋转粘度计测定 5.6.3.1 中制备的稠油乳液,测得(50±1)℃时的粘度μ。 5.6.4 稠油降粘率的计算
2
Q/SH1020 1519—2010
用蒸馏水将液体样品配制成1%的溶液,固体样品配制成0.3%的溶液,用酸度计测试。 5.4 闭口闪点
按GB/T 261中的规定执行。 5.5 有机氯含量 5.5.1 方法提要
降粘剂样品经氧瓶燃烧分解后,有机氯转变为无机氯,通过NaOH溶液吸收后,用盐含量测定仪测出 总氯的含量,再测试样品中的无机氯含量,总氯减去无机氯即为降粘剂中的有机氯含量。因在燃烧分解 过程中使用硫酸纸包样品,燃烧后吸收液中 引进了SO42-,SO42-和Ag+生成Ag2SO4沉淀,产生干扰,故用 Ba(N03)2掩蔽。
3 技术要求 降粘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表 1 的技术要求。 表 1 技术要求
指标
项目
液体
水溶性
固体
油溶性
外观
均匀液体,无杂质 自由流动粉末及颗粒,无结块 均匀液体,无杂质
溶解性
溶于水
溶于煤油
pH 值
6~9
/
闭口闪点,℃
/
≥30
有机氯含量
无
无
2000 ~ 5000
≥95.0%
原油粘度
降粘率
5000 ~ 10000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1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2008 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结果按公式(3)计算:
A有 = A总-A无 ………………………………………(3)
式中:
A有 —— 有机氯的含量。
5.5.3 报告 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0.01%,
结果保留到一位小数,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GB/T 8170进行。 5.6 降粘率 5.6.1 稠油粘度的测定
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 GB/T 8170 进行。 5.7 稠油乳液稳定性
按 5.6.2.2 制备稠油乳液,将其移入洁净干燥的具塞磨口玻璃瓶中,静置 5 min,立即在强烈照明 的情况下,目测瓶中乳液所呈的现象。 5.8 自然沉降脱水率 5.8.1 测试方法
按 5.6.2.2 方法配制 300 mL 稠油乳液,分别迅速加入 100 mL 具塞量筒或具塞刻度试管中,然后在 (50±1)℃的恒温水浴中静止放置 60 min,读取量筒下部出水体积 V。 5.8.2 结果计算
1
Q/SH1020 1519—2010
图 1 搅拌桨示意图(单位:mm) 4.5 恒温水浴:可控制在(50±1)℃; 4.6 秒表:精度 0.01 s; 4.7 闭口闪点仪:精度 1℃; 4.8 盐含量测定仪:精度 0.001 μg/g; 4.9 氧燃烧瓶:结构及各部分尺寸见附录A; 4.10 硫酸纸:纸旗规格见附录B; 4.11 脱脂棉; 4.12 氧气; 4.13 铂丝; 4.14 注射器:l.0 mL; 4.15 微量进样器:10 μL、50 μL; 4.16 酸式滴定管:25 mL; 4.17 移液管:1 mL,10 mL; 4.18 乙酸:分析纯; 4.19 氢氧化钠:按 GB/T 601 配制成 0.1 mol/L 的水溶液; 4.20 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 30%的分析纯; 4.21 硝酸钡:分析纯,配成质量分数为 0.2%的水溶液; 4.22 蒸馏水:符合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