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 第六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dB)
20dB / dec
20lg α
0
ω
1 αT
ωm
1 T
ϕ( ° )
90°
ϕm
0°
ω
退出
90°
80° 70° 60°
ϕ m( ° )
50° 40° 30° 20° 10° 0°
1
退出
10
a
100
1000
PD控制器与近似(带惯性)PD控制器的比较 PD控制器与近似(带惯性)PD控制器的比较 控制器与近似
ϕm
α
= −10 lg α
ωm
校核
G (s)
G ( s) = Go ( s) • Gc ( s)
退出
1 + α Ts Gc ( s) = 1 + Ts
Gc ( s )
T
ωm =
1
αT
ϕ m = γ 要 − γ 0 + ∆γ
∆γ 一般取5o
α −1 = sin ϕ m α +1 α 取5 ~ 20
20lg G0 ( jωc ) = −20 lg Gc ( jωc ) = −10lg α
退出
无源串联校正, 无源串联校正,往往需要附加放大器用 来提高增益以补偿串联校正过程中引起 的幅值衰减; 的幅值衰减; 有源串联校正,由于在其元件中含有放 有源串联校正, 大器,因此上述补偿问题可在有源校正 大器, 电路中自行解决,而不必增加额外的附 电路中自行解决, 加放大器。 加放大器。
退出
(3)稳态性能、稳定性、动态性能 稳态性能、稳定性、 稳态性能(稳态误差) 稳态性能(稳态误差)与开环增益及系统型 别的关系;(参见P87 ;(参见P87) 别的关系;(参见P87) 稳定性(相对稳定性) 稳定性(相对稳定性)与开环增益及系统型 别的关系; 别的关系; 动态性能(稳态时间) 动态性能(稳态时间) (4)基本控制规律分析
退出
迟后校正环节分析
1 + β Ts Gc ( s ) = ( β < 1) 1 + Ts
串联迟后校正不影响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的条件是 串联迟后校正不影响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的条件是 在根轨迹图上通过校正前后系统的相轨迹不发生 明显的变化, 明显的变化,因而闭环主导极点的位置不发生明 显改变来保证的。 显改变来保证的。 在这种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校正前后闭环主导极点对应的增 益系数如何变化,增大、还是减小? 益系数如何变化,增大、还是减小?
退出
问题 1、超前串联校正环节的加入使原系统的 如下参数中的那些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如下参数中的那些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定性的给出分析。 定性的给出分析。 2、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请你总结一下 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 什么时候用超前校正比较适合, 什么时候用超前校正比较适合,并给出具 体的步骤? 体的步骤? 超前校正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3、超前校正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为什么?请给出定性的分析。 为什么?请给出定性的分析。
1 M ( s) 1. = k p (1 + τ d s ) (PD控制器) 4. ω m = PD控制器 控制器) ε ( s) αT 1 + α Ts 2. Gc ( s ) = (α > 1) 近似PD控制器) 控制器) (近似PD控制器 1 + Ts α −1 α −1 5. ϕ m = arctan( ) = arcsin( ) 3. MN = 10 lg α α +1 2 α
ts =
kπ
ωc
增大
退出
退出
ts =
3
ζω n
ζ =
3
1 1− 1− 2 Mr 2
ts =
ωn
1 1− 1− 2 Mr 2
退出
2、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请你总结一下 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 什么时候用超前校正比较适合? 什么时候用超前校正比较适合? 要求校正系统的剪切频率应大于未校正系 统的剪切频率
退出
超前校正及其特性
M ( s) 1. = k p (1 + τ d s ) ε ( s)
L(dB)
20dB / dec
(PD控制器) PD控制器 控制器)
0
20lg k p
ω
ϕ( ° ) 90°
45°
0°
ω
退出
1
1 + α Ts 2. Gc ( s ) = (α > 1) (近似PD控制器) 近似PD控制器 控制器) 1 + Ts
退出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是在已知下列条件的 基础上进行的, 基础上进行的,即
1 已知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的特性与参数; 已知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的特性与参数; 2 已知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全部性能指标。 已知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全部性能指标。
根据第一个条件初步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校正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第二个条件;利用本章将要介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第二个条件; 绍的理论和确定校正元件的参数。 绍的理论和确定校正元件的参数。
退出
1.闭环主导极点 闭环主导极点 在闭环极点中,一些极点靠近虚轴, 在闭环极点中,一些极点靠近虚轴,而它们附近 又没有闭环零点。 又没有闭环零点。这些极点对系统阶跃响应起主 导作用, 导作用,因为这些极点对应瞬态响应中衰减较慢 的项。这些对瞬态特性具有主导作用的闭环极点, 的项。这些对瞬态特性具有主导作用的闭环极点, 称为闭环主导极点。 称为闭环主导极点。 闭环偶极子 2.闭环偶极子 相距很近的一对极点与零点, 相距很近的一对极点与零点,其对系统动态性能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把这一对零极点称为偶极子。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把这一对零极点称为偶极子。 经验表明, 经验表明,一对零极点的距离是至其它极点或零 点距离的十分之一以下, 点距离的十分之一以下,则这对零极点便可称为 偶极子,其对系统瞬态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偶极子,其对系统瞬态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退出
20dB / dec
20lg α
0
1 αT
ω
ωm
1 T
ϕ( ° )
90°
ϕm
0°
ω
退出
一个流程是指: 一个流程是指:
20lg G0 ( jωc ) = −20lg Gc ( jωc )
γ要
α −1 = sin ϕ m 在未校正的考虑 k ϕ m = γ 要 − γ 0 + ∆γ α +1 o 的 Go上找 −10 lg α ∆γ 一般取5 α 取5 ~ 20 所对应的 ω为ωc = ω m
M (s) 1. = k p (1 + τ d s ) ε ( s)
1 + α Ts 2. Gc ( s ) = (α > 1) 1 + Ts
后者所能提供的最大超前相角小于前者,但是由 后者所能提供的最大超前相角小于前者, 于后者具有描述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的存在, 于后者具有描述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的存在,故 可在抗干扰性方面优于前者。全面考虑, 可在抗干扰性方面优于前者。全面考虑,则一般 选用后者作为超前校正环节。 选用后者作为超前校正环节。
退出
(2)校正装置可以串联在前向通道之中,形成串 校正装置可以串联在前向通道之中, 联校正,也可以接在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之中, 联校正,也可以接在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之中,形 成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如下图所示。 成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如下图所示。
退出
R(s )
G c( s )
G( s )
C( s )
退出
1 + β Ts Gc ( s ) = ( β < 1) 1 + Ts ( s − z1 )( s − z2 )L(s − zm ) G0 ( s ) = k v s (s − p1 )(s − p2 )L(s − pn − v ) s − zc Gc ( s ) = β • s − pc
G(s) = G0 (s)Gc (s) (s − z1 )(s −Hale Waihona Puke Baiduz2 )L s − zm ) ( s − zc = kβ v • s (s − p1 )(s − p2 )L(s − pn−v ) s − pc
退出
20lg G0 ( jωc ) • Gc ( jωc ) = 0 20lg G0 ( jωc ) • Gc ( jωc ) = 0 20lg Gc ( jωc ) = 10 lg α
20lg G0 ( jωc ) = −20lg Gc ( jωc ) = −10 lg α
退出
例1(教材例6-3) 设某控制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开 教材例6 环传递函数为 环传递函数为
kc G0 ( s ) = s (0.5s +1)
要求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 要求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 (1)开环增益 kc = 20 s −1 ; γ ≥ 50° ; (2)相角裕度 (3)幅值裕度 k g (db) ≥ 10dB; (4)剪切频率 ω c ≥ 10rad / s 。 试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参数。 试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参数。
退出
超前校正参数的确定 概括起来讲,主要内容是:一个定义,一张图, 概括起来讲,主要内容是:一个定义,一张图, 五个公式,一个流程。 五个公式,一个流程。一个定义是指超前校正的 定义:在控制系统中,当具有相位超前特性的PD 定义:在控制系统中,当具有相位超前特性的PD 控制器作为对系统特性校正的一种装置时,这种 控制器作为对系统特性校正的一种装置时, 校正形式称为超前校正。 校正形式称为超前校正。一张图是指近似 PD 控 制器的波特图: 制器的波特图:五个公式是指
退出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与前面讲解的分析问 题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分析问题, 题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分析问题,是在已知控制 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全部参数的基础上, 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全部参数的基础上,求取系统 的各项性能指标, 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这些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 间的关系。 综合与校正问题, 间的关系。而综合与校正问题,是在给定系统不 可变部分的基础上,按系统应有的性能指标, 可变部分的基础上,按系统应有的性能指标,寻 求全面满足性能指标的校正方案, 求全面满足性能指标的校正方案,并合理确定校 正元件的参数。因此, 正元件的参数。因此,综合与校正问题不像分析 问题那么简单,也就是说, 问题那么简单,也就是说,能全面满足性能指标 的控制系统并不是唯一的。 的控制系统并不是唯一的。
退出
ωc ts
γ
Mr
ζ
增大; 增大,因为是近似PD控制,微 增大; 增大,因为是近似PD控制 ζ 控制, 分作用的加入使系统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 ω c 增大,分析 增大, G0 ( jω c 0 ) = 1
1 γ 增大,因为是超前校正; M r ≈ 增大,因为是超前校正; sin γ
G0 ( jω c )Gc ( jω c ) = 1 ⇒ G0 ( jω c ) < 1 Gc ( jω c ) > 1
R(s )
G1( s )
G 2(s )
C(s )
G c(s )
退出
串联校正装置通常由一些无源 有源网络组 串联校正装置通常由一些无源或有源网络组 无源或 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实现, 成。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实现,但 减弱系统固有部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 它无法减弱系统固有部分参数变化 它无法减弱系统固有部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 能的不良影响。 能的不良影响。反馈校正通常是在系统中加 入速度或加速度反馈。 入速度或加速度反馈。反馈校正除改善系统 特性外,还能削弱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特性外,还能削弱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减弱或消除系统固有部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抑制噪声的干扰。 能的影响,抑制噪声的干扰。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1 2 3 4 5 6 基本概念 超前校正参数的确定 滞后校正参数的确定 滞后-超前校正参数的确定 滞后- 用希望对数频率特性确定校正参数 反馈校正参数的确定
退出
基本概念 当确定了被控对象后,根据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来确定 (1) 当确定了被控对象后,根据技术指标来确定 控制方案,进而选择传感器 放大器和执行机构等 传感器、 控制方案,进而选择传感器、放大器和执行机构等 就构成了控制系统的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就构成了控制系统的基本部分,这些基本部分称为 不可变部分(除放大器的增益可适当调整, 不可变部分(除放大器的增益可适当调整,其余参 数均固定不便)。 )。当由系统不可变部分组成的控制 数均固定不便)。当由系统不可变部分组成的控制 系统不能全面满足设计需求的性能指标时, 系统不能全面满足设计需求的性能指标时,在已选 定的系统不可变部分基础上, 定的系统不可变部分基础上,还需要增加必要的元 件,使重新组合起来的控制系统能全面满足设计要 求的性能指标,这就是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 综合与校正问题。 求的性能指标,这就是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
20dB / dec
20lg α
0
ω
1 αT
ωm
1 T
ϕ( ° )
90°
ϕm
0°
ω
退出
90°
80° 70° 60°
ϕ m( ° )
50° 40° 30° 20° 10° 0°
1
退出
10
a
100
1000
PD控制器与近似(带惯性)PD控制器的比较 PD控制器与近似(带惯性)PD控制器的比较 控制器与近似
ϕm
α
= −10 lg α
ωm
校核
G (s)
G ( s) = Go ( s) • Gc ( s)
退出
1 + α Ts Gc ( s) = 1 + Ts
Gc ( s )
T
ωm =
1
αT
ϕ m = γ 要 − γ 0 + ∆γ
∆γ 一般取5o
α −1 = sin ϕ m α +1 α 取5 ~ 20
20lg G0 ( jωc ) = −20 lg Gc ( jωc ) = −10lg α
退出
无源串联校正, 无源串联校正,往往需要附加放大器用 来提高增益以补偿串联校正过程中引起 的幅值衰减; 的幅值衰减; 有源串联校正,由于在其元件中含有放 有源串联校正, 大器,因此上述补偿问题可在有源校正 大器, 电路中自行解决,而不必增加额外的附 电路中自行解决, 加放大器。 加放大器。
退出
(3)稳态性能、稳定性、动态性能 稳态性能、稳定性、 稳态性能(稳态误差) 稳态性能(稳态误差)与开环增益及系统型 别的关系;(参见P87 ;(参见P87) 别的关系;(参见P87) 稳定性(相对稳定性) 稳定性(相对稳定性)与开环增益及系统型 别的关系; 别的关系; 动态性能(稳态时间) 动态性能(稳态时间) (4)基本控制规律分析
退出
迟后校正环节分析
1 + β Ts Gc ( s ) = ( β < 1) 1 + Ts
串联迟后校正不影响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的条件是 串联迟后校正不影响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的条件是 在根轨迹图上通过校正前后系统的相轨迹不发生 明显的变化, 明显的变化,因而闭环主导极点的位置不发生明 显改变来保证的。 显改变来保证的。 在这种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校正前后闭环主导极点对应的增 益系数如何变化,增大、还是减小? 益系数如何变化,增大、还是减小?
退出
问题 1、超前串联校正环节的加入使原系统的 如下参数中的那些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如下参数中的那些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定性的给出分析。 定性的给出分析。 2、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请你总结一下 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 什么时候用超前校正比较适合, 什么时候用超前校正比较适合,并给出具 体的步骤? 体的步骤? 超前校正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3、超前校正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为什么?请给出定性的分析。 为什么?请给出定性的分析。
1 M ( s) 1. = k p (1 + τ d s ) (PD控制器) 4. ω m = PD控制器 控制器) ε ( s) αT 1 + α Ts 2. Gc ( s ) = (α > 1) 近似PD控制器) 控制器) (近似PD控制器 1 + Ts α −1 α −1 5. ϕ m = arctan( ) = arcsin( ) 3. MN = 10 lg α α +1 2 α
ts =
kπ
ωc
增大
退出
退出
ts =
3
ζω n
ζ =
3
1 1− 1− 2 Mr 2
ts =
ωn
1 1− 1− 2 Mr 2
退出
2、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请你总结一下 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 什么时候用超前校正比较适合? 什么时候用超前校正比较适合? 要求校正系统的剪切频率应大于未校正系 统的剪切频率
退出
超前校正及其特性
M ( s) 1. = k p (1 + τ d s ) ε ( s)
L(dB)
20dB / dec
(PD控制器) PD控制器 控制器)
0
20lg k p
ω
ϕ( ° ) 90°
45°
0°
ω
退出
1
1 + α Ts 2. Gc ( s ) = (α > 1) (近似PD控制器) 近似PD控制器 控制器) 1 + Ts
退出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是在已知下列条件的 基础上进行的, 基础上进行的,即
1 已知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的特性与参数; 已知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的特性与参数; 2 已知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全部性能指标。 已知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全部性能指标。
根据第一个条件初步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校正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第二个条件;利用本章将要介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第二个条件; 绍的理论和确定校正元件的参数。 绍的理论和确定校正元件的参数。
退出
1.闭环主导极点 闭环主导极点 在闭环极点中,一些极点靠近虚轴, 在闭环极点中,一些极点靠近虚轴,而它们附近 又没有闭环零点。 又没有闭环零点。这些极点对系统阶跃响应起主 导作用, 导作用,因为这些极点对应瞬态响应中衰减较慢 的项。这些对瞬态特性具有主导作用的闭环极点, 的项。这些对瞬态特性具有主导作用的闭环极点, 称为闭环主导极点。 称为闭环主导极点。 闭环偶极子 2.闭环偶极子 相距很近的一对极点与零点, 相距很近的一对极点与零点,其对系统动态性能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把这一对零极点称为偶极子。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把这一对零极点称为偶极子。 经验表明, 经验表明,一对零极点的距离是至其它极点或零 点距离的十分之一以下, 点距离的十分之一以下,则这对零极点便可称为 偶极子,其对系统瞬态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偶极子,其对系统瞬态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退出
20dB / dec
20lg α
0
1 αT
ω
ωm
1 T
ϕ( ° )
90°
ϕm
0°
ω
退出
一个流程是指: 一个流程是指:
20lg G0 ( jωc ) = −20lg Gc ( jωc )
γ要
α −1 = sin ϕ m 在未校正的考虑 k ϕ m = γ 要 − γ 0 + ∆γ α +1 o 的 Go上找 −10 lg α ∆γ 一般取5 α 取5 ~ 20 所对应的 ω为ωc = ω m
M (s) 1. = k p (1 + τ d s ) ε ( s)
1 + α Ts 2. Gc ( s ) = (α > 1) 1 + Ts
后者所能提供的最大超前相角小于前者,但是由 后者所能提供的最大超前相角小于前者, 于后者具有描述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的存在, 于后者具有描述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的存在,故 可在抗干扰性方面优于前者。全面考虑, 可在抗干扰性方面优于前者。全面考虑,则一般 选用后者作为超前校正环节。 选用后者作为超前校正环节。
退出
(2)校正装置可以串联在前向通道之中,形成串 校正装置可以串联在前向通道之中, 联校正,也可以接在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之中, 联校正,也可以接在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之中,形 成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如下图所示。 成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如下图所示。
退出
R(s )
G c( s )
G( s )
C( s )
退出
1 + β Ts Gc ( s ) = ( β < 1) 1 + Ts ( s − z1 )( s − z2 )L(s − zm ) G0 ( s ) = k v s (s − p1 )(s − p2 )L(s − pn − v ) s − zc Gc ( s ) = β • s − pc
G(s) = G0 (s)Gc (s) (s − z1 )(s −Hale Waihona Puke Baiduz2 )L s − zm ) ( s − zc = kβ v • s (s − p1 )(s − p2 )L(s − pn−v ) s − pc
退出
20lg G0 ( jωc ) • Gc ( jωc ) = 0 20lg G0 ( jωc ) • Gc ( jωc ) = 0 20lg Gc ( jωc ) = 10 lg α
20lg G0 ( jωc ) = −20lg Gc ( jωc ) = −10 lg α
退出
例1(教材例6-3) 设某控制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开 教材例6 环传递函数为 环传递函数为
kc G0 ( s ) = s (0.5s +1)
要求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 要求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 (1)开环增益 kc = 20 s −1 ; γ ≥ 50° ; (2)相角裕度 (3)幅值裕度 k g (db) ≥ 10dB; (4)剪切频率 ω c ≥ 10rad / s 。 试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参数。 试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参数。
退出
超前校正参数的确定 概括起来讲,主要内容是:一个定义,一张图, 概括起来讲,主要内容是:一个定义,一张图, 五个公式,一个流程。 五个公式,一个流程。一个定义是指超前校正的 定义:在控制系统中,当具有相位超前特性的PD 定义:在控制系统中,当具有相位超前特性的PD 控制器作为对系统特性校正的一种装置时,这种 控制器作为对系统特性校正的一种装置时, 校正形式称为超前校正。 校正形式称为超前校正。一张图是指近似 PD 控 制器的波特图: 制器的波特图:五个公式是指
退出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与前面讲解的分析问 题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分析问题, 题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分析问题,是在已知控制 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全部参数的基础上, 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全部参数的基础上,求取系统 的各项性能指标, 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这些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 间的关系。 综合与校正问题, 间的关系。而综合与校正问题,是在给定系统不 可变部分的基础上,按系统应有的性能指标, 可变部分的基础上,按系统应有的性能指标,寻 求全面满足性能指标的校正方案, 求全面满足性能指标的校正方案,并合理确定校 正元件的参数。因此, 正元件的参数。因此,综合与校正问题不像分析 问题那么简单,也就是说, 问题那么简单,也就是说,能全面满足性能指标 的控制系统并不是唯一的。 的控制系统并不是唯一的。
退出
ωc ts
γ
Mr
ζ
增大; 增大,因为是近似PD控制,微 增大; 增大,因为是近似PD控制 ζ 控制, 分作用的加入使系统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 ω c 增大,分析 增大, G0 ( jω c 0 ) = 1
1 γ 增大,因为是超前校正; M r ≈ 增大,因为是超前校正; sin γ
G0 ( jω c )Gc ( jω c ) = 1 ⇒ G0 ( jω c ) < 1 Gc ( jω c ) > 1
R(s )
G1( s )
G 2(s )
C(s )
G c(s )
退出
串联校正装置通常由一些无源 有源网络组 串联校正装置通常由一些无源或有源网络组 无源或 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实现, 成。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实现,但 减弱系统固有部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 它无法减弱系统固有部分参数变化 它无法减弱系统固有部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 能的不良影响。 能的不良影响。反馈校正通常是在系统中加 入速度或加速度反馈。 入速度或加速度反馈。反馈校正除改善系统 特性外,还能削弱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特性外,还能削弱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减弱或消除系统固有部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抑制噪声的干扰。 能的影响,抑制噪声的干扰。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1 2 3 4 5 6 基本概念 超前校正参数的确定 滞后校正参数的确定 滞后-超前校正参数的确定 滞后- 用希望对数频率特性确定校正参数 反馈校正参数的确定
退出
基本概念 当确定了被控对象后,根据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来确定 (1) 当确定了被控对象后,根据技术指标来确定 控制方案,进而选择传感器 放大器和执行机构等 传感器、 控制方案,进而选择传感器、放大器和执行机构等 就构成了控制系统的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 就构成了控制系统的基本部分,这些基本部分称为 不可变部分(除放大器的增益可适当调整, 不可变部分(除放大器的增益可适当调整,其余参 数均固定不便)。 )。当由系统不可变部分组成的控制 数均固定不便)。当由系统不可变部分组成的控制 系统不能全面满足设计需求的性能指标时, 系统不能全面满足设计需求的性能指标时,在已选 定的系统不可变部分基础上, 定的系统不可变部分基础上,还需要增加必要的元 件,使重新组合起来的控制系统能全面满足设计要 求的性能指标,这就是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 综合与校正问题。 求的性能指标,这就是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