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实录能手公开课示范课
《孙权劝学》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9addf1bceb19e8b8f6bac1.png)
《孙权劝学》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情感目标: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的态度。
2.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三、教学难点:努力学习的精神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赫赫战功,大家知道他是谁嘛?(多媒体显示课题)《孙权劝学》二、展示教学目标三、作家、作品、人物简介(多媒体显示)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2.和司马光有关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3人物简介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
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
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有江东。
公元229年,称帝与武昌,后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建立吴国。
鲁肃(172-217),字子敬,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他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四、正字正音卿()岂()邪()孰()遂()(多音)即更()(一)、读一读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f7703b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2.png)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 论、分析等手 段,理解课文 内容,掌握重 点字词和句子
的含义
运用多种教学 方法,如讲解、 示范、练习等, 帮助学生掌握 阅读和写作技
巧
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
性
注重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 创新能力,鼓 励学生提出自 己的见解和想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进方向:针对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可以尝试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针 对学生对文言文理解困难的问题,可以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更多的辅助材料和讲解。
参考价值:本次教学反思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改进方向,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对学生表现的反思: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对学生表现的反思: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改进措施: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估: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有效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次教学反思与改进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教学改进的方向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 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 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07
单击添加Hale Waihona Puke 录项标题02教学内容
04
教学步骤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孙权劝学》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素养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56a5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5.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孙权劝学2.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3. 年级学科:初中语文4.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
b.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c. 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历史背景。
b. 提问:“你们认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君主?”c.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孙权劝学》。
b.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和结果,请大家思考,孙权为什么要劝学?他是如何劝学的?劝学的结果如何?”c.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合作探究a.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 强调孙权劝学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5. 课后作业a.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从孙权劝学中学到了什么”的作文。
b. 教师批改作文,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介绍孙权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劝学的目的、方法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从孙权劝学中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程度,以及对孙权劝学精神的践行情况。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进步和成长,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孙权劝学》2. 相关历史资料:孙权生平简介3. 教学课件:孙权劝学相关图片、图表、动画等4. 课后作业批改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过程。
《孙权劝学》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c678ffdd36a32d7275815d.png)
年 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实验班/励志班
教师
课 题
《孙权劝学》
2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朗读
使学生明白这节课的目标,更有方向进行学习。
自主研读
合作探究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精读课文,从语言中分析人物形象
1、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教
学
内
容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讲述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
学生讲或听教师讲解
让学生更快进入课堂
投放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习惯;
朗读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作家作品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学识渊博,尤精于史。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西京洛阳。历任闲职,专志修史。历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通鉴 》。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9e4e4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9.png)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运用成语,朗读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工具书和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难点)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
(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图片中的这两个人物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吴王孙权,大将吕蒙。
吕蒙跟随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
孙权曾评价吕蒙“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吕蒙最大的功绩莫过于率军袭破蜀将关羽,占据荆州。
他最初本是一介武夫,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和功绩呢?今天,我们就在《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二、检查预习1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2 人物介绍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历》吕蒙三国时吴国一有名大将,年少时以胆气称,后经学习,有谋有略,文武双全。
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3读准字音卿今当涂掌事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wéi yé但当涉猎shè孰若孤?shú即更刮目相待gēng肃遂拜蒙母suì三、读懂文意,积累字词1熟读课文,读出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50d9c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7.png)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挚友、小挚友们。
篇一: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留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专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殊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殊簇新兴奋,大家聊得特殊兴奋。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全部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争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中学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高校。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全部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方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闻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2、简介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初中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7f538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f.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初中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字词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与《伤仲永》比较)【教学重点】1、字词。
(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方仲永》导入二、解题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三、简介孙权、鲁肃、吕蒙四、简介《资治通鉴》及司马迁五、诵读课文用两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六、疏通文意七、握以下重点词八、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九、文言翻译五字法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十、朗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品析课文1、理清文章的结构⑴ 孙权劝学⑴ 吕蒙就学⑴ 鲁肃赞学2、《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
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718d1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6.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2. 适用年级:八年级3. 学科领域:语文4. 教学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的内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孙权劝学的背景、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孙权劝学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情境。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孙权劝学》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孙权劝学》的内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孙权劝学》一文,了解孙权及其劝学思想。
3. 教学资源:历史图片、视频、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孙权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孙权。
(2)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提问:你们对孙权有什么了解?孙权为什么被称为“劝学皇帝”?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孙权劝学》一文,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提问:孙权劝学的背景是什么?他的劝学思想有哪些?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孙权劝学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以《孙权劝学》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劝学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享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现实意义。
7. 课后作业(1)背诵《孙权劝学》一文。
六、课堂拓展2. 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补充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52c2e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1.pn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从中获得启迪。
(难点)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生课下熟读课文,了解孙权劝学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
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来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共同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打下基础。
二、了解作品,检查预习1.了解作家、作品。
2.检查预习,读清重点字音,读顺课文。
师小结:今后我们学习古文时一定要注意,除了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多音字在句中的含义来选择其正确的读音,通假字只要判断出它所通之字,就可以确定其正确读音了。
3. 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响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易读错的字音,并明确文字读其音的原因,进而归纳出文言文的一般读音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1、根据注解,独立翻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补充归纳,质疑问难1、通假字:“邪”,通“耶”,语气词。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5ef8d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c.png)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课文不难,但读通读透还须下功夫。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接触的文言文较少,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理念解读课程标准立足教材之本。
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学以致用。
四、课程资源多媒体一体机资料助读课件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六、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主题探究法八、教学安排(一)检查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作品(在书上做笔记)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
“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人物资料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
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256b2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1.png)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1、演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1、以“朗读——译读——思读——演读”逐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
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2、比较阅读。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为文学常识专家组、字词专家组,质疑专家组、名言专家组,分别收集有关本文相关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二、展示与交流。
1、文学常识专家组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2、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幻灯片演示)三、感知与理解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1) 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明确句读。
(2) 学生练读。
要求:熟悉字音,练习断句。
第4课《孙权劝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4课《孙权劝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cd392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a.png)
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下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 体悟文章主旨,学习人物品质。
3.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1.孙权一劝(上级与下级)【课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疏通文义】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注释】①初:当初。
②谓:对……说。
③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④今:现在。
⑤涂:同“途"。
当涂:当道,当权。
⑥掌事:掌管军中的事务。
⑦可:可以。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的事务,不可以不学习!”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注释】①以:用。
②辞:推托。
③务:事务。
④多务:事务多。
【翻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加以推托。
或“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朋友圈】用“文言文”把“蒙辞以军中多务"变成吕蒙的一句话吗?蒙曰:……蒙曰:“军中多务,无暇,如何能学!”(沟通受阻,吕蒙很不给面子啊!)2.孙权二劝(上级与下级)孙权会怎么做呢?可能“打",也可能“逃”。
⑴打权怒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学,臣不得不学!不学,杀!"⑵逃权叹曰:“罢了,罢了……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此人非帅才,随他去吧!”⑶孙权的做法【课文】权曰:“孤⑺岂欲卿治经⑻为博士⑼邪⑽!但⑾当涉猎⑿,见往事⒀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疏通文义】⑴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注释】①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欲:想要。
④治:研究。
⑤经,儒家经典。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⑥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案例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19ee4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5.png)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案例《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提供《孙权劝学》教案,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学生查字典,理解“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的含义。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
刮:擦,摩。
刮目:擦眼。
相待:相看待。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根据注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
2.教师落实重要词句。
可结合教学设计(A)三、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外机功学”。
I.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是怎样功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允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卿言……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四、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
思考讨论: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7是怎样表明的7没有直接表现目获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占语中侧面表明的。
第 4课 孙权劝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 4课 孙权劝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98cc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7.png)
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知识目标)2.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3. 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情感目标)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曾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却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肯定有非凡之处,他就是吕蒙。
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他就是不爱读书,这不,孙权来劝说他了,结果怎样呢?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
师生一起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知识目标)2.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3. 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情感目标)(二)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感情。
②小组同学朗读比赛,师生指正。
③朗读指导,播放录音,师生静听。
2、疏通文意:挑战自我,一决胜负:分配小组任务,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同学互助,翻译句子。
①采用抢答或教师提问的方式,师生共同理解文意,翻译文章。
②强调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
③师生共同总结翻译成果。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析读课文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怎样劝服吕蒙的?(可以引用原文)提示:可以根据下列表格去梳理解题思路。
2、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提示:①鲁肃的神态和语言②鲁肃结友的举动③吕蒙的语言3、人物形象分析:①孙权:重视人才培养。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13eea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3.png)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能够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孙权劝学与当代教育观念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内容及其翻译。
2. 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分析孙权劝学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权劝学》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孙权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言文内容,记录不懂的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比分析孙权劝学与当代教育观念的异同。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重点字词的含义,翻译课文,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分享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孙权劝学》,巩固文言文知识。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如何?4. 教学评估是否准确,能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八、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进行改进,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措施包括:1.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案例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4《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9def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2.png)
4《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2. 体悟文章主旨,学习人物品质。
3.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该课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主要讲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学识有惊人长进的事。
本单元训练重点为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设计本文时,我紧扣训练重点,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并抓住文中的人物对话进行精读细品,总结出人物性格,还引导学生体会并归纳总结文章在写作上的精妙安排。
作为语文老师,特别想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所以开头设计了对联引入,结尾用对联作结、拓展阅读的环节,希望能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这也算是我的一个亮点吧。
【教学过程】一、对联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一起读完《孙权劝学》后,老师忽然灵感骤现,作了一幅对联,想请大家帮忙看看。
上联:孙权现身说法,劝学有方下联:吕蒙听劝就学,长进惊人横批:开卷有益这是老师的初稿,也不知是否恰当,今天,咱们深入研读文本后,请大家一定知无不言,帮老师点评一下,好吗?二、抓住对话,分析人物形象本文很短,仅有百余字,然而文中的三位人物个个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节课,我们尝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走近人物,感受人物。
1.孙权身为一国之君,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么劝的?请大家把孙权说的话找出来,多读两遍,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第一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认为,吕蒙如今身居要职,责任重大,不能不学习。
“不可不学”是双重否定,而且句末用了一个感叹号,语气坚决、严肃。
这句话表明孙权对吕蒙关爱有加,寄于厚望。
读这句时,要用坚决的语气读出上级对下属的关心与期待,读得语重心长。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e6b2c0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2.png)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导入及背景介绍,师生共同研究生字词。
)师:解决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下面,就请同桌两人为小组,边读边译。
(生译读课文,互相解决疑难。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句子,老师也准备了几个句子。
大家看看,这几个句子会翻译吗?(屏显。
)蒙辞以军中多务。
生1:XXX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师:好,那这个“以”字是什么意思?生2:“用”的意思。
师:这个句子的完整翻译应该是———生3:XXX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师:对,翻译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翻译完整。
再来看第二个句子。
(屏显。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生1:我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师:这句中“,岂”和“欲”分别是什么意思?生2:“岂”是难道的意思,“欲”是想要的意思。
师:那这句话应该若何翻译?生3: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师:很好,“博士”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生4: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师:现代汉语中“博士”是什么意思?生5:是对一种学位的称号。
师:哦,原来是个古今异义词。
那就让我们拿起笔,积累下来吧。
再来看下一个句子。
(屏显。
)但当浏览见旧事耳。
生1:我只是让你粗略地浏览,相识以往的事。
师:很好,看来刚才同学们听课都很认真。
那么,在这个句子中“但”字该如何翻译呢?生2:是“只”的意思。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学过的《木兰诗》中也有个“但”字翻译为“只”的意思。
同砚们还记得是哪句吗?生3:“但闻黄河道水鸣溅溅”,还有“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同学们非常棒!研究就应该举一反三。
来看最后一个句子。
(屏显。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生1:长兄晓得这件事太晚了啊!师:在这个句子中“乎”字是什么意思?生2:是叹息词“啊”的意思。
师:本课中出现了很多语气词,请大家标注出来,朗读时注意这些语气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走近文中的人物。
对课文的语句翻译我们解决了,哪位同学能够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大意?生3:课文报告了XXX遵从XXX的劝告而读书研究,最终大有进步,遭到XXX刮目相看的故事。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639b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5.png)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解读《孙权劝学》。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与魅力,学习他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课文《孙权劝学》。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孙权劝学》,提问:“你们认为孙权为什么要劝学?”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读课文。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学习感悟的短文。
3. 深入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背诵课文和课后作业的质量。
3. 学习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课后短文和分享学习成果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孙权的形象和时代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昧。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晓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
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
(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