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1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8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8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544640c850ad02de8041fa.png)
近 年来 收 治 的 8例 P N L患 营 的 临 甄 示 , C S 床 资料 。 以探讨 P N L的 临床 特点 及 C S 治疗措施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疗 早期 采用 C P方 案 .后改用替 尼 HO
11 一般 资料 收集 19 . 9 8年 1川至
浙 江 宁 波 3 5 2 10 0
作 者 简 介 :王 新 东 ( 9 0 17 一
) 男 , 江 . 浙 图 3 头 颅 MR I 图 4 头 颅 MR I
省 慈 溪 市 人 . 瘤 科 副 主 仔 医 师 , 表 论 文 肿 发
6篇 。
T 像示肿瘤呈低信号。
T 像 示 肿瘤 呈 高信 号 。
率 较低 . 1 1 为 / 0万 , 所 有原 发颅 内 行 颅 脑 C 在 T检 有 ,行 颅 脑 MR 检 查 6 分型均 为 B细胞型淋 巴瘤 。根据肿瘤 1
肿瘤 巾仅 占 l f2 %。 j 0世 纪 8 代 以 例 。C O年 T检 查 示 肿 瘤 为 等 或 高 密 度 影 , 部位均 采用手术治疗 . 术后辅 以放走 小稳 2例 ; 肢 体活 动不便 1例 。8例 患者均 为
发 肿 瘤 ,病 灶 位 于 幕 上 6例 ,幕 下 2 例 1 实 验 室 检 查 8例 P N L患 者 . 2 CS 叶 . 外 周 血 白 细 胞 分 类 巾 淋 巴 细 1 1例
维普资讯
・
9 0・ 5
M0 en Pa t a d c e e e e o ,Vo 1 ,N . 2 d r rci lMe i n ,D c mb r O 7 c i 2 1 9 o 1 .
原发 性 中枢神经 系统淋 巴瘤 8例 临床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6例临床及MRI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6例临床及MRI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868040c850ad02de804134.png)
性 , 示 生 长 良好 , 且 在 血 肿 灶 周 围 聚 集 融 合 , A、 提 并 而 B组 没 有 。通 过 用 B d ru同 N u GF e N、 AP荧 光 双 标 检 测 证 实 被 移 植 细 胞 在 脑 内分 化 为 神 经 元 、 型 胶 质 细 胞 。 星
3 讨 论
进 行 更 深 入 的研 究 奠 定 了 基 础 。 参 考 文 献
[ ] 郝 志 勇 , 乾 坤 , 献 清 , .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的 外 科 治 疗 探 讨 1 尹 王 等 E] J .中 国 实用 神经 疾 病杂 志 ,0 9 1 ( 3 : 97 . 2 0 , 2 1 ) 6—0 [ ] 祁 岩 超 , 淑华 , 振 寰 , .针 刺 对 幼 鼠 HID 脑 组 织 发 育 及 2 刘 刘 等 B NGF蛋 白表 达 的 实 验 研 究 ( ) J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 1 []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的机 制 之 一 是 移 植 的 干 细 胞 替 代 或 强 化 了 神 经环路 , 次是移植 的细 胞可 能释 放 了一些 神 经营 养 因子 。 其 但 是 , 于 神 经 干 细 胞 分 离 和纯 化 困难 , 在 伦 理 道 德 问 题 , 由 存 而 且 体 外 培 养 存 活率 较 低 , 制 其 广 泛 应 用 _ 。 限 4 ] 目前 , 们 对 用 于 细 胞 移植 和 基 因 治 疗 的供 体 细 胞 研 究 人
了 深 入 研 究 , 取 得 可 喜 进 步 , 部 分 实 验 _ 都 证 明 , 植 的 并 大 3 移
神 经 干 细 胞 能 在 移 植 部 位 存 活 并 分 化 为 神 经 元 和胶 质 细 胞 ,
并 促 进 脑 出血 实 验 大 鼠肢 体 功 能 的 恢 复 。干 细 胞 移 植 改 善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概述及影像学特点、诊治流程(最新)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概述及影像学特点、诊治流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ecf32b6a8956bec0875e32e.png)
弥漫浸润性淋巴瘤主要应与病毒性脑炎区别 鉴别要点包括:
①病毒性脑炎呈弥漫性分布时,常有灰质受累较严重或以脑回侵犯为主的表现,T1WI呈 弥漫性脑回样高信号是其特征,而淋巴瘤不会表现为脑回样高信号;
②淋巴瘤在CT平扫时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而病毒性脑炎呈低密度; ③淋巴瘤增强扫描时显著均质强化,而病毒性脑炎一般不强化,或病灶周围.仅有轻度
线状强状。
累及胼胝体而侵犯双侧半球的原发淋巴瘤需要与胶质母细胞瘤区别 鉴别要点包括:
①原发淋巴瘤CT密度和MR信号较均匀,而胶质母细胞瘤CT密度和MR信号不均匀; ②原发淋巴瘤通常呈均质显著强化,而胶质母细胞瘤通常呈不均质、不规则环形强化; ③氢质子波谱检查,肿瘤实质部分出现明显的Lip波提示可能为淋巴瘤; ④胶质母细胞瘤在磁敏感加权成像时可见明显的磁敏信号,而淋巴瘤无。
临床表现与其他颅内肿瘤类似,头痛、恶心、呕吐、颅压增等,无特征性。病程较短, 如不治疗,多在症状发生后3-5个月内死亡。由于恶性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及时放射 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但手术治疗不能改善该病预后,故早期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也因此影像诊断非常重要。
影像学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因为脑内靠近脑表面 及脑室旁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故肿瘤常发生在近中线深部脑组织,其一侧常与脑室室管 膜相连,或肿瘤靠近脑表面,也容易累及胼胝体而侵犯对侧半球。肿瘤内一般无钙化。
均质强化的脑原发淋巴瘤,有时需要与结核瘤鉴别 氢质子波谱对两者的鉴别有重要意义。结核瘤和淋巴瘤均可在0.9-1.6ppm处出现明
显的Lip波,但结核瘤脑正常代谢物质明显降低或缺乏,包括NAA波、Cr波、Cho波和 MI波,而淋巴瘤表现为Cho波升高。
3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3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7ea0250066f5335a8121b5.png)
P C N S L患者 分析 报告 如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4 5 0 ~ 1 0 5 0 mg / L , 蛋 白质 ( 一 ) 6例 , 均未见肿瘤细胞。 1 . 2 . 4 病 理 学 检 查 本 组 均 为 B 细 胞 性 淋 巴瘤 。 P C N S L光镜 下 见 瘤组 织 弥 漫密 集 、呈 片状 分 布 。 瘤 细 胞体 积 较 一致 。 胞质少 , 核大 , 可 见 瘤 细胞 围绕 血 管 呈袖 套 样 浸 润 。间质 成分 相 对 较 少 ,大 多 数 ( 2 4 例) 未 见 明显 的 出血及 片状 坏死 . 2例 可见 小片 状 坏 死。 均 未 见钙 化 。免 疫 组 化检 查 淋 巴瘤 组 均 为 L C A
白细胞 数 1 ~ 1 2 x 1 0 6 / L, 蛋 白质定 性 ( + ) 3例 , 定 量 在
类 型…。占颅 内肿瘤 0 . 5 %~ 1 . 0 %t , 近年 发病 率 呈上
升趋 势 。而且 早期 诊断 困难 , 预后 较差 , 为 了对 P C —
N S L加 深 认 识 。促 进 其 诊 断 和治 疗 ,现 将 我 科 自 1 9 9 5年 7月 至 2 o o 6年 6月 经 过 病理 证 实 的 3 1例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l y mp h o m a . P C N S L ) 是 一种 较少 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a8ba56b8ddccda38366baf77.png)
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肿瘤溶解及消肿作用使超过40%患者应
用后症状迅速缓解,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因此本病确诊
前一般禁用激素”Hayabuc和糖皮质激素
4) 化疗
5)联合治疗
6) 难治或复发PCNSL治疗
联合治疗的发展使PCNSL患者的CR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仍
根据病因,PCNSL分为两大类: 1.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 2.免疫功能有缺陷者的PCNSL-如爱滋病(AIDS),
器官
二者临床及影像表现有所不同
2021/3/27
CHENLI
2
认为以下3种患者具有易患性:
①器官移植接受者;
②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限者(如Wiskott-Aldrich 综合征);
③后天性免疫功能缺限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EB病毒感染者和类风湿疾病以及艾滋病等)。
2.而Shibata认为本病起源于蛛网膜下腔或脉络丛的淋巴细胞,其沿 着Virchow-Robin间隙浸润生长直至形成脑实质内肿瘤。
但是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两种新学说: 1.是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在CNS反应性集聚所致。淋巴细胞集聚于
CNS,可能发生于感染或炎性过程,很可能是由病毒诱导。 2.认为淋巴结和淋巴结以外的B淋巴细胞被激活,并发生间变而成
CNSPML生长方式可呈结节状或在脑室周围和软脑膜 下葡匐生长,如为结节状,切面一般为黄白色。
2021/3/27
CHENLI
4
发生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既无淋巴循环,也无淋巴组织集聚,那 么CNSPL是怎样发生的?
1.最早有人认为是起源于软脑膜血管的膜母细胞,后期侵入邻近脑 组织,并扩展到穿支血管周围间隙,最终侵犯半球深部组织。
胞型。T细胞淋巴瘤(T2PCNSL)极少见,其中部分为Ki21 抗原(CD30)阳性的T2PCNSL,T2PCNSL与B2PCNSL相 比更具侵袭性,好发于青年男性,更易累及后颅窝及软脑膜, Ki21+PCNSL以病情进展迅速,对激素缺乏反应,预后极差 为特点
原发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
![原发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676ed00b52acfc789ebc9b7.png)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5
发率高达 80%,多数为照射野内复发,放疗中位生存期 13 - 16 个月,5 年生存率仅 3% - 4%。综合治疗 中,由于放疗可造成血脑屏障功能的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及诱导肿瘤细胞耐药,影响化疗的疗效, 另外放疗后给予大剂量 MTX 增加脑白质病变的发生,因此放疗宜在化疗完成后进行。全脊髓放疗影响造 血功能,而对预后帮助不大,因为系统性化疗及鞘内注射可预防脑脊髓膜种植;但如果 MR 检测到一个 或多个脊髓病灶,必须进行全脊髓放疗。全脑放疗的主要问题是神经毒性风险增加,尤其 60 岁以上的患 者。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含全脑放疗的方案治疗 PCSCL,60 岁以上患者 100%出现远期神经毒性,而 60 岁 以下患者发生率仅为 30%。神经毒性发生的中位时间为诊断后 29 个月,因此化疗取得 CR 的患者可给予 较低的剂量放疗(全脑 30 Gy+缩野 10Gy),根据文献报道放疗剂量增至 50Gy 以上并不增加疗效,反而加 重神经毒性。老年患者可考虑推迟放疗,将放疗作为复发时的挽救治疗方法,目前年轻 PCNSL 患者仍以 化放疗联合作为一线方案。 3. 化疗:治疗 PCNSL 化疗药物与方案的选择与全身性 NHL 不同。全身性中高度恶性 NHL 的标准
6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老年患者可因全脑放疗出现严重神经毒性,因此有报告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老年 PCNSL 患者。II 期临 床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表明改方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远期神经毒性明显降低。 单纯化疗的有效率 60% -90%, 疗效持续,但多数患者最终出现复发。Glasmacher 的 II 期研究报告 65 例 PCNSL,中位年龄 59 岁(27 -75 岁),患者接受 6 疗程的联合化疗:MTX (5g/m2,第 1,2,4,5 疗程)、Ara-C (3g/m2/d,d1-2,第 3,6 疗程)、DXM(第 3-6 疗程)和 VCR、IFO 与 CTX 交替。同时每疗程通过 Ommaya 或 Rickham 泵经侧脑室 给予 MTX、Ara-C 和强的松龙。CR 60%,PR 10%,但治疗相关死亡 9%(均死于粒缺感染),Ommaya 泵 的相关感染率高达 19%,仅 1 例患者出现永久的认知障碍。Batchelor 报道的 II 期多中心研究入组 25 例 患者,采用单药 HD-MTX(8g/m2,双周重复)化疗,将全脑放疗延迟至疾病进展或复发时进行。该方案的 有效率为 74% ,CR52% ,中位 PFS12.8 个月,无明显神经毒性 。60 岁以上患者的 II 期研究显示以 HD-MTX(1g/m2)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有效率为 48%,CR 42%,中位 OS 为 13.4 个月,远期神经毒性 12%。 该方案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神经毒性低于化放综合治疗。各研究中单纯化疗的生存期达到 32 -54 个月。 4. 鞘内给药:PCNSL 确诊时,脑脊髓膜种植转移的发生率为 0 -50%。CSF 细胞学阳性率为 26%。 脑脊髓膜病变可通过全脊髓放疗、大剂量全身化疗或鞘内给药预防和治疗。大剂量 MTX 和大剂量 Ara-C 静脉给药可在 CSF 中达到治疗浓度,但个体差异大并且维持时间短,通过鞘内给药方式 CSF 的药物浓度 比较稳定和持久, 特别是脂质体 Ara-C。 通过 Ommaya 泵从侧脑室给药 MTX 的有效治疗浓度能维持较长, 有利于提高疗效,但相关感染值得重视。接受鞘内给药的患者生存期较未接受鞘内给药的患者长(38 个月 比 24 个月,p=0.03)。多因素分析也显示鞘内给药为有利的独立预后因素。 5. 综合治疗:全身化疗、鞘内化疗加全脑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 PCNSL 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是目前最常采用的综合治疗模式。有效率达 80% -95%,中位 OS 达 30 -40 个月,约 1/4 患者获得治愈, 甚至有报告其远期生存率与全身 DLBCL 相似。化疗采用含 HD-MTX 方案 2 -6 疗程,全脑放疗剂量 30 -40Gy,不超过 50Gy。但 60 岁以上患者的放疗相关神经毒性明显,相关死亡率高,生活质量差,很大程 度上抵消了综合治疗的优势。 6.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在临床研究用于 PCNSL 的一线或挽 救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的疗效。Colombat 的 II 临床试验先给予 2 疗程 MVBP,CR 和 PR 患者采用 BEAM 方 案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 16 例常规化疗有效的患者接受移植后的 3 年 OS 为 90%, 9 例(2 例拒绝, 3 例由于治疗毒性,4 例进展)未能够采用移植强化治疗的患者 3 年 OS 为 0。 Johnston 以类似方案治疗初治 或复发取得 CR 和 PR 的 PCNSL 患者,2 年的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为 89%和 61%。Soussain 以大剂量 化疗加 ASCT 治疗 22 例难治和复发性 PCNSL,3 年的 DFS 和 OS 为 53%和 63.7%,然而毒性较大,7 例 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7 例 60 岁以上患者中 5 例死于治疗相关毒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 II 期临床研 究中的疗效优于历史对照,值得进一步研究,但相关毒性使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造成限制。 7. 挽救治疗:单纯化疗的 PCNSL 患者复发时对放疗敏感,全脑放疗作为挽救方案有效率达 7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2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26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14de563b3567ec102d8a6d.png)
63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R TM NT中外医疗2008NO.25C HI NA FORE I GN ME DI C AL T REATME NT 临床医学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 C N SML )约占颅内肿瘤的0.5%~1.5%。
现将1990年1月至2005年5月我科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P C NSM L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9例;年龄18~68岁,平均43.6岁;病程16d ~2年,平均7.2个月;其中6例为多发,共30个病灶(额叶12个,颞叶8个,枕叶3个,顶叶2个,基底节和颅底各1个,小脑半球3个)。
1.2临床表现头痛18例,呕吐13例,头晕8例,轻偏瘫6例;脑神经瘫痪4例(面神经3例,动眼神经1例),共济失调3例,眼震和视力障碍、视野缺损2例,精神障碍2例,抽搐和感觉减退各1例。
1.3影像学检查26例均行C T 扫描,发现高密度实质性病灶16个、等密度病灶7个、低密度6个,增强扫描病灶均显著增强。
16例行MR I 检查发现18个病灶,T 1加权像略低信号10个、等信号5个,T 2加权像略高信号12个、等信号4个;病灶强化效应明显,3例增强后见相邻幕上脑室室管膜强化。
病灶周围轻度水肿17例,中度水肿11例。
肿瘤体积2c m ×3cm ×3cm ~7cm ×6cm ×6cm 。
1.4病理学检查常规病理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包绕血管弥漫性生长,肿瘤边缘见胶质细胞增生。
免疫组化染色见肿瘤有白细胞共同抗原(LC A )阳性表达,组织学均为B 淋巴细胞型。
1.5误诊情况手术前误诊18例,其中诊断为胶质瘤8例、转移瘤5例、脱髓鞘疾病4例、炎症1例;诊断淋巴瘤仅5例。
1.6治疗和预后本组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9例,仅活检5例。
术后均常规应用地塞米松,13例行放疗,其中5例部分切除者行γ射线聚焦治疗。
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
![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ec2a6e358fb770bf68a5556.png)
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
方法:将15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选择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归纳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结果:15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检查结果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患者共7例,多发患者共8例,检查出病灶共29个,主要分布在脑表面皮层区以及脑深部白质处,进行MRI平扫主要显示T1WI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或稍高信号,周围表现水肿不明显者共2个病灶,中度水肿者共17个病灶,表现重度水肿者共8个病灶,出现坏死者共2个病灶,对病灶进行增强扫描,显示强化微弱者1个,明显强化者28个。
结论:使用MRI方式对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行检查的诊断效果较好,分析并掌握MRI检查表现及特征,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顺利开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特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弥漫大B细胞型,在脑干、小脑、脊髓、软脑膜及大脑中较为多发,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1]。
由于其恶化程度较高,而实验室诊断的特异性较低,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2]。
及时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进行诊断,对患者的及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
本次研究针对15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统计并分析其MRI检查结果,总结并归纳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15名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选择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9.62±4.08)岁,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视物不清、头晕、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均无其他系统性疾病,且具有完整临床研究资料。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b11a8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b.png)
诊断治疗重要性
1 2
早期诊断
由于PCNSL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 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 要。
治疗方案选择
PCNSL对放化疗敏感,但易复发。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
3
随访与监测
治疗后的随访和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 转移病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评估内容
生活质量评估通常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 总体健康状况等多个维度。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08
总结与未来展望
本次共识主要成果回顾
明确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标准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检查,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流程,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更新了治疗策略与方案 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优化了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 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本次共识强调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 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影像 学、血液学等相关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复发或转移病灶。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 案,包括物理治疗、心 理治疗等,以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生活指导
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 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 息、适当运动等,以增 强患者体质,预防疾病 复发。
07
CT扫描
可发现较大的规则团块影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强化明显,周围 水肿带显著。
MRI检查
是诊断PCNSL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 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治进展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cc93d4677232f60ddcca1bd.png)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指原发于脑、脊髓、眼或软脑膜的淋巴瘤,病理特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相似,PCNSL大多数为B细胞起源;临床PCNSL病灶以脑室附近较多见,好发于50——70岁者,PCNSL占脑肿瘤的3%, 95%以上为DLBCL,T细胞起源的及其他类型的PCNSL发生率极低仅见个案报道;WHO(2008)肿瘤分类已经将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DLBCL归类为一个特殊实体瘤。
PCNSL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的改变、颅内压增{如头痛、恶心呕吐及视乳头水肿以及局部压迫症状,包括癫痫、记忆力减退、行走不稳、视野障碍、言语模糊以及轻度偏瘫。
除了脑部受累,还有10%——20%患者有眼部受累,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者诉有“漂浮物”。
一、PCNSL诊断1、颅脑影像学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对于PCNSL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PCNSL的MRI特征是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等或{信号,单个或多个同质病变,较局限,边缘不规则,90%病变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强后肿瘤明显均匀一致增强是本病的特点。
60%——70%的患者肿瘤为单发病灶,80%——90%的病灶位于小脑幕上。
在免疫缺陷患者,可见多发病灶呈环状强化。
免疫缺陷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有所不同,前者为多发病灶且几乎均伴有多系统损害。
PCNSL为乏血管肿瘤,故灌注加权成像(PWI)特征性的表现为肿瘤对比增强明显而血流灌注量不明显增加,但通透性明显增加;DWI呈{信号影,ADC 为等信号或低信号。
PCNSL的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特点,但影像学检查有其局限性,尤其不典型病例难以与其他颅内肿瘤及疾病相鉴别,对于影像学提示PCNSL患者,尚需立体定向活检等检查进行确诊。
2、立体定向活检立体定向活检是明确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有报道活检的敏感性在90%以上,该方法是确诊PCNSL的主要手段,但活检时可导致出血甚至更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脑干周围病灶更应特别注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https://img.taocdn.com/s3/m/d3f7e9b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5.png)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近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 年版)》(下文简称共识)发布于《白血病·淋巴瘤》。
本共识的制定主要参考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以及专家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PCNSL的诊断、治疗和评估规范化。
临床表现PCNSL 病程大多在半年内,主要症状和体征因神经系统受累区域而异,但系统性淋巴瘤的常见 B 组症状(发热、盗汗和体质量减轻)在PCNSL 中罕见。
脑部受累症状(占30%~50%):主要表现为头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肌力下降、感觉变化、意识水平下降、共济失调)、神经精神和行为变化(抑郁、人格改变、淡漠、思维迟钝、冲动行为、幻觉)、颅内压升高、癫痫发作等。
软脑膜受累症状(占10%~25%):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颈背部僵硬等。
眼受累症状(占10%~20%):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飞蚊症等。
脊髓受累症状(<1%):通常表现为亚急性脊髓病、脊柱疼痛、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等。
诊断:PCNSL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提示患者可能出现CNS病变。
共识推荐:优选头颅磁共振增强扫描明确是否有颅内病变。
2、影像学检查仅能提示PCNSL可能,疾病的确诊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共识推荐:优选立体定向导航脑组织穿刺活组织检查,部分病人需要脑脊液(CSF)检查、和/或玻璃体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3、对于整合病理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将继续对其进行病理诊断确认是否为DLBCL。
而对于整合病理诊断为非淋巴瘤的患者,则根据其此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决定再次进入PCNSL诊治流程或进入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流程。
共识推荐:颅内病变活检前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
4、病理诊断确诊为DLBCL或其他CNS淋巴瘤的患者均将继续接受评估,以确认患者CNS以外的病变情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7f30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7.png)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分析王泽明;孙红卫;张鹏;罗文正;靳腾龙;王超【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0至2015年10月经手术或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证实的3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32例 PCNSL 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中位年龄54岁,临床表现以肿瘤侵犯所致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和颅高压为主,手术切除21例,立体定向活检11例,病理检查为 B 细胞来源者占90.6%(29/32),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为主。
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诊断困难,组织病理为确诊的金标准。
若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高度考虑为 PCNSL,且脑脊液或玻璃体液中发现有淋巴瘤细胞,可能不需要再行立体定向活检确诊。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4【总页数】3页(P648-650)【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诊断【作者】王泽明;孙红卫;张鹏;罗文正;靳腾龙;王超【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起源并局限于脑实质、脊髓、软脑膜、视神经及眼颅内部分(视网膜、玻璃体液)的高度侵袭性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约90%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其余为Burkitt淋巴瘤、富T细胞B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偶见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化学检查有一定特异性,但目前其大多通过组织学诊断,且单纯手术治疗无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因此探寻非手术的诊断及鉴别显得尤为重要。
淋巴细胞肿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细胞肿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fbf153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4.png)
注:
CNS-1:CSF无幼稚淋巴细胞 CNS-2:CSF WBC〈 5 个/μL,并见
幼稚淋巴细胞 CNS-3:CSF WBC≥ 5 个/μL,并见
幼稚淋巴细胞
血液肿瘤CNS浸润诊断
腰穿, CSF涂片, 查有无瘤 细胞
没有
症状
有,排除其 他可能病因
•脑脊液压力
•CSF细胞计数 •CSF蛋白 •FCM
(中国1978年10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白血病防治研究协作工作会议)
(1) 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尤其是颅内压增高 的症状和体征)。
(2) 有脑脊液的改变:① 压力增高或200mm水柱), 或大于60滴/min。② 白细胞计数>0.01×109/L。 ③ 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④蛋白>450mg/L,或 潘迪试验阳性。
无论脑脊液中细胞数多少,症状有 无,只要看到原始细胞就预示CNS复 发或浸润。
• 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 胞。当穿刺损伤引起血性脑脊液时,白 细胞计数须经校正后才有价值,也可以 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为700:1的关系粗 略估计白细胞数。
【正常人脑脊液中有核细胞数参考值】
成人(0~8)×10 6 /L 儿童(0~15)×10 6 /L
一项回顾性PCR研究显示,使用两套来自免疫 球蛋白V和J区的通用引物,检测7份临床怀疑 为恶性CNS疾病、但依靠传统的细胞学不能诊 断为淋巴瘤的标本,有5份PCR结果是阳性的。 另13份来自淋巴瘤患者的标本,细胞学均未测 出有CSF侵润,但也有5份PCR是阳性的。
Gleissner B, Siehl J, Korfel A, Reinhardt R, Thiel E. CSF evaluation in primary CNS lymphoma patients by PCR of the CDR III IgH genes. Neurology 2002;58:390–396. [PubMed: 11839837]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8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8例诊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f52b99daef5ef7ba0d3c15.png)
1 1 一 般 资料 .
8例均 为 19 9 6年 9月 ~20 0 6年 1 O
中 、 肉状 、 鱼 边界 不清 1 。术 后患 者一 般情 况好 转 例
后, 尽快 进 行放 疗及 化疗 。
月 间在 我 院 住 院 的原 发 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淋 巴 瘤 患 者, 男性 3例 , 女性 5例 , 龄 6~6 年 3岁 , 均年 龄 4 平 6 岁 。8例 患者 均 无 系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风 湿 性 关 节 类
系统 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 治情 况。结果 诊 来源 1 , 例 平均生存时 间 1. 月。结论 84个
分析 8例原发性 中枢神经
单病灶 7例 , 多病灶 1 。病理 检查 为 B细胞来源者 7例 , 例 T细胞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多 为术后病 理确诊 , 孤立病灶 可行手
术切除 , 术后 化疗 加放 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命 , 而弥漫分布型不宜手术切 除, 可进行化疗及放疗 。
作者单位 :5 50 4 0 1柳州 广西 医科大学第五 附属 医院神经外科
15 。本 院收治 的患 者 均 排 除 了 自身 免疫 性 疾 .%
病 和 免疫缺 陷性 疾病 , 提示 非 免 疫缺 陷 P N L的 也 CS 发 病 率增 加 。一般 P N L的男/ 发 病 中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 ;诊 断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694 R 3.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7 (070 -1 - 627 0 20 )3 2 0 7 0 32
原 发性 中枢 神经 系统 淋 巴瘤是 原发 于脑 和脊 髓 的恶 性 淋 巴 瘤 , 床 诊 断 难 , 后 差 。 现 对 我 院 临 预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https://img.taocdn.com/s3/m/58f5cf1dbb68a98271fefa24.png)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发生于大脑、小脑、脑干、软脑(脊)膜、脊髓和眼,而无全身其他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浸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这是一种罕见的浸润性、多源性恶性肿瘤。
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0.13%~1.15%,占全身淋巴瘤的1%左右。
此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和治疗困难,病人预后差,近20~30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广泛关注。
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PCNSL瘤细胞形态与颅外恶性淋巴瘤相似,瘤体主要由B 淋巴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组成,来源于T细胞的比较少见。
免疫表型特点:研究显示其大部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LCA,Bcl-6,CD10,CD19,CD20,CD79a,MUM-1和Ki-67等。
B细胞来源约占90%以上,少部分为T细胞来源,不足10%。
临床特征男性多见,中位年龄4l~50岁,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病年龄较轻,中位年龄31岁左右。
临床上起病急,进展迅速。
主要表现为:(1)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其中颅神经功能障碍较多见,如眼睑下垂、失语或偏瘫等;(2)精神状态改变,如幻听、幻视、失眠、嗜睡、焦虑等;(3)癫痫发作,随着病情进展,发作次数增加,发作时间逐渐延长;(4)颅内压升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诊断PCNSL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影像表现,确立诊断需要病理活检。
对PCNSL的诊断需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多系统进行检查。
通常认为PCNSL不伴有全身的淋巴结病变和其他部位的转移,根据AnnArbor分期,PCNSL均为IE期。
治疗新诊断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如未经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3个月。
该病具有弥漫性浸润性之特点,单纯手术效果欠佳,术后很快复发进展。
但已经肯定,有些治疗干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效,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外放射治疗、药物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等。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1e41e5683d049649a6658cc.png)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09-06-12T14:18:12.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月第6期供稿作者:李亚龙马韧凯胡蓉[导读] PCNSL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虽总体预后差,但术后仍应行综合治疗。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李亚龙马韧凯胡蓉(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450)【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070-02 【摘要】 PCNSL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虽总体预后差,但术后仍应行综合治疗。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Abstract】 Although PCNSL is associated with a dismal prognosis,the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of post op er a tive is necessary.【Key words】 Central nervous system;Non-hodgkin’s lymphoma;Radio therapy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PCNSL)在临床上较少见[1] ,我院从1998年3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最大68岁,最小13岁,中位年龄46.5岁。
男10例,女2例。
病人发病时均有头痛、恶心、呕吐或颅神经受损、肢体偏瘫症状。
入院后详细体格检查、物理检查及生化检查,均未发现全身其他部位病变以及HIV阳性患者,追查病史,亦无器官移植病史及其他免疫抑制疾病病史。
本组12例病人中11例因神经系统症状及CT或MRI检查临床诊断为其他肿瘤而行手术治疗,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而作出诊断,然后按工作分类法分类。
1例系外院行颅内穿刺而确诊。
所有病人均行胸部x线检查,腹部B超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HIV检查,以及骨髓穿刺,腰穿脑脊液检查。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253d911964bcf84b9d57b22.png)
B cl lm h m epe o n n b p 8 . 9 % ) i —oem to e a —a e h m te p i h l ba do e — —e p o ai t rd mia t u t e( 7 5— 8 ly sh s y .H g d s e t xt b sd c e o r y t w oe ri r i h r h h r e h a w h na t a
Prm a y c n r lne v uss se y p m a: e r f2 c s s wih ln c p t o o c a l ss i r e t a r o y t m l m ho a r po to a e t c i i 0 a h l na y i a d lt r t r e i w n ie a u e r v e
ss m lm h m P N L . to s R pr o ae C S n e vn le trsw r ve e .R sl T oCsswt yt p o a( C S ) Meh d e o f cssP N Ladrl at i r ue eer i d eut e y t 2 e ta e w s w ae i h
P NS r V n g t e n t n p a t a g ellmp o — el rgn, h t e t i u e lr e B c l lmp o .Cl i C L we e HI e a i ,o ewi a a l s cl re c l y h ma T c l o ii t e oh rwi df s a g — el y h ma v h i h f i — n
断, 需依赖病理检查确诊 , 治疗 困难 , 预后差。
儿童类风湿关节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1例诊治分析
![儿童类风湿关节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1例诊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0e6a8ae53a580216fcfe1a.png)
存在, 骨淋 巴瘤 的发 生 可能 与这 些 B细 胞恶性 转 化有关 。
本 文 的 资 料 显 示 ,8例 P B 中 有 7例 经 局 部 手 术 切 除 后 L 确 诊 , 提 示 临 床 医 师 应 对 P B有 足 够 的 认 识 ,由于 P B对 这 L L 放 化疗 较 敏 感 ,对 临 床 疑 为 骨 肿 瘤 的 患 者 ,须 尽 快 进 行 术 前
认为 下列 5点 可 作为 诊断 P B的依据 : 局部 临床表 现及 特 L ① 征。② 明 显 的 x线表 现 。③ 骨组织 起 源。④ 没有 来 源于其 他 组 织 的证 据 。⑤ 病理 学检 查 。
Bo s rue等 [ 比较 了 2 4 1 8例 P B 和 非 骨 N ( S HL 29 2 L HL E N ) 3
疗 技 术 的 进 展 ,因 此 手 术 仅 作 为 治 疗 前 、后 诊 断 性 活 检 或 病 理 性 骨 折 的 复 位 。 治 疗 原 则 采 用 结 节 型 N L的 治 疗 方 案 , H 联
与文 献一 致 , 发 病 年龄较 文 献低 , 位 年龄 4 , 但 中 0 5岁 。 文 献
p o ao o e J . e nO cl 9 9,6 3 :7 h n fb n 【 ]S mi n o,19 2 ( )2 0—2 5 7.
维普资讯
第 2 2卷 第 5期 20 0 2年 9月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 4 ・ 4 7
恢复, 5个 疗 程 后 能 下 床 行 走 , 6个 疗 程 后 转 外 院 放 疗 , 访 2 随
(/ 1 8例 ) 国 外 报 道 P B 以 弥 漫 大 细 胞 性 淋 巴 瘤 为 多 见 . 。 L 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 毒 副 作 用 以 骨 髓 抑 制 (0 % ) 胃肠 道 反 应 ( 8 ) 见 , 次 为肝 肾 功 能 损 害 、 腔 炎 及 脱 发 等 。毒 副 反 .% 。 10 及 7% 多 其 口 应 多 数 可 耐 受 。结 论 巴瘤 效 果 满 意 。 大 剂 量 甲氨 蝶 呤化 疗 及 阿 糖胞 苷 +地 塞 米 松 鞘 内 注 射 后 续 放 疗 治 疗 原 发 性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淋
过度用力排便 。预防感 冒 , 避免诱发 支气 管炎 的咳嗽 后引起
出 血 。规 范 性 控 制 高 血 压 , 免 饮 酒 、 食 辛 辣 食 物 , 加 预 避 进 增 防 并 发 症 的 知识 。
参 考 文 献
[ ]叶林 , 1 沈艳 丽, 侯旭 , 前列腺增生经尿 道电切术后 出血原 因及 等.
( 文编辑 : 雄杰 ) 本 张
原 发 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淋 巴瘤 2 1例 临 床 分 析 -
张斌 宋慧琴 陈小兵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 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近 5年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或立 体定
【 摘要 】 目的
向活 检 病 理 证实 的 2 例 原 发 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淋 巴瘤 患者 , 大 剂 量 甲氨 蝶 呤 化 疗 5~8周 期 及 阿 糖 胞 苷 +地 塞 米 松 1 予 鞘 内注 射 1 2~1 6次 , 续 放 疗 。 结 果 后 2 1例 患 者 中 位 生 存 期 ( 50 ±20 ) 月 。 预 计 5年 生 存 率 ( 9 2 - 4 .0 .5 个 2.% 4 -
【 bt c】 O j t e T xl ea e e te pu c ei e r r a et l e o s y e a gaty p o A s at r be i oe o t r hr et g nf i r cn a nr u s m m l nn l h — cv p r b t a i r m o pm y r v s t i m
( 收稿 日期 :0 0—0 21 3—2 5)
血等 强止血药 , 后大 出血 多为 动脉 , 术 单靠 止 血药 难 以达 到
良好 目的 , 可 促 使 膀 胱 内 血 块 形 成 , 塞 引 流 等 。术 后 可 反 堵 用镇 痛 泵 , 减 少 膀 胱 痉 挛 发 生 概 率 , 减 m 血 。 发 生 膀 胱 可 可 痉 挛 , 用 阿托 品或 口服 托 特 罗 定 等 治 疗 。术 后 宣 教 十 分 重 可 要 , 别 是 对 远 期 继 发 出 血 有 重 要 作 用 。 包 括 患 者 治 疗 原 有 特
m .Meh d T eda n s a o f me yp to g l tes be t 2 ai t rcie i a t o s h ig oi w s n r d b ah l yi a u jcs 1p t ns e evd hg s c i o n lh . e h—d s eh t x t fr o em to e a r eo 5— h m tea ycce n y rbn i e a ta o e1 — 6 t s r nrte a ijc o R do ea y a ar d — c e oh rp y l a dc t a iewt d x me sn 2—1 me t h c lne t n a i h rp s r e 8 s a h h i f i a o i t w c i o t ol igc e tea y e ut T e Me i u v a wee( 5 O ±2 0 u l w n h mo rp .R s l h da s ri l r 4 . 0 f o h s n v . 5)mo ts h s ma d 5一y a S w s nh .T ee t t i e e rO a
【 关键词 】 中枢神经系统 ; 原发性恶性淋 巴瘤 ; 甲氨蝶呤 ; 综合治疗
Cl c la a y i f 2 pa e t t i a y c n r l n r o s s se i a n l ss o 1 ni i s t n wih prm r e t a e v u y t m y p o a lm h m C HEN a Xi o—bn . Xi y e p esHop t l S an q u 4 6 0 C i a i g a iP o l ' s i , h g i 7 4 0, h n a ZH ANG Bi n,SO NG i— qn, Hu 意观 察 出入 液量 , 注 一 旦发现 引流量 比冲 人 少 , 及 时检 查 原 因 。如 为尿 管 质 量 应
差 , 使气囊压迫管 腔 , 放松 牵 引观 察 , 引流 不 畅 , 及 而 应 仍 应 时 迅 速 更 换 导 尿 管 , 膀 胱 穿 刺 造 瘘 引 流 。 笔 者 所 在 医 院发 或 生 过 4次 , 囊 充 盈 后 压 迫 尿 管 管 腔 现 象 , 换 尿 管 后 冲洗 气 更 引流 畅通 。若 冲 洗 引 流 不 畅 为凝 块 堵 塞 , 及 时 在 麻 醉 下 清 而 除血 块 。2 应 解 除 牵 引 , 免 气 囊 滑 入 前 列 腺 窝 使 其 扩 4h后 以 张 前 列 腺 窝 引 起 出 血 。术 后 若 冲 洗 液 色 深 时 , 量 不 用 立 止 尽
医
7卷 第 2 4期
Me ia In v t no hn . u u t2 1 . o. o 2 dcl n o a o f i A z s 0 0 V 17 N . 4 i C a .
・
2 ・ 7
做 处 理 , 术 后 早 期 冲洗 液颜 色 鲜 红 , 色 深 , 流 液 可 凝 或 若 血 引 血 块 或 胶 冻体 , 考 虑 有 活 动 性 出 血 , 加 快 冲 洗 无 效 , 及 应 若 应
伴 随 疾 病 , 免 重 体 力 劳 动 , 增 大 腹 压 的 活 动 , 搬 重 物 避 或 如 等 。多 饮 水 , 持 尿 量 , 制 糖 尿 病 , 防 继 发 感 染 。 多 进 食 保 控 预 粗 纤 维 食 物 , 持 大 便 通 畅 , 便 干 燥 时 , 及 时 就 医 , 免 保 大 应 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