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习孔孟儒家学心得体会-精选word文档 (6页)

【2018-2019】学习孔孟儒家学心得体会-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习孔孟儒家学心得体会篇一:《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复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文学文化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3、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称古稀;耄耋(mao die)则是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孔孟论学》原文和译文

《孔孟论学》原文和译文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探究学习:(1)当时,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的原则虽已不再适用,但诸侯间交往还贯以“道德”的名义。(2)当时的作战形式——车战,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3)当时的作战形式决定了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的现实,战事没有波及全民,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三、选题设计
研究方法:
(1)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了解人物生平及生活的时代,知人论世。
(3)查阅资料,熟悉其代表作兄及风格。
(4)分析比较二人创作内容与风格的异同及原因。
参读书目:
(1)魏正申《陶渊明评传》。
(2)孙静《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天地》。
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倡导自省精神,以身作则,言行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自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为人自信自傲,认为人人都可为圣贤,且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交锋,欲争必胜,揪住君王就讲道理,并且直言不讳,咄咄逼人,指责统治者“望之不似人君”,甚至当面批评当权者不实行仁政,“率兽而食人”,把政治搞得一团糟,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言语坦率,嬉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

最新-《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 精品

最新-《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 精品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篇一:《孔孟论学》复习练习(1)《孔孟论学》复习练习(1)一、解释加点字:1、六十而耳顺().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不专心致志()....5、虽与之俱学().6、尽信>,则不如无>()..7、取二三策而已矣().8、以至仁伐至不仁()9、学而不思则罔().10、思而不学则殆().11、未成一篑().12、使奕秋诲二人弈().13、思援弓缴而射之()..14、一日暴之().15、以至仁伐至不仁().16、取二三策而已矣()..1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18()19、是以谓之文也。

()..20、如……何()..21、虽覆一篑().22、无或乎王之智也().23、今夫弈之为数().二、解释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5、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三、内容理解:1、本文节前四则选自______。

作者是我国______时期的(称谓及人名)是__学派的创始人。

后四则选自_____作者是_____时期的_______(称谓及人名)2、第一则,是写__________,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第二则,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则,阐发了____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第四则,___________3、后二则中,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则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归纳出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2篇二:2019年中考复习孔孟论学自测答案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孔孟论学》自测答案班级姓名一、解释加点字含义:1以至仁伐至不仁(攻打,讨伐)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喜欢,爱好)3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前进)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一起,在一起)5譬如平地,虽履一匮,进,吾往也(填平、铲平)6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选取,采用)7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擅长)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草木生长)9六十而耳顺(顺从,顺应)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相信)1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容易)1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
【词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比较】为山一篑(“功亏一篑”的近义词,
典出该则)
孔子的“四结合”读书法
学与思结合
【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问结合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与习结合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与行结合
多,充足。
【例】讷于言而敏于行。 此指有余力。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 名 轲,字 子舆。战国思想家,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其为
“亚圣”。他主张推行“仁 政”,其“民贵君轻”的见 解振聋发聩。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 (万章、公孙丑等)所著。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

同“惑”,奇怪。
即使

天容下易易生生长之物也,一同日“暴曝之”,,十晒日。寒之, hǎn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全部,都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 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c杵hǔ也?”
凭借 极
舂【chōng】米或
捶衣的木棒。
【析】读书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孔孟论学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 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 大思想家之首、中国第 一位教师。
孔子的三大贡献:
创建儒家学派
仁 复周礼
整理古籍文献
修《诗》、《书》;定《礼》、《乐》; 序《周易》;作《春秋》
开创私人讲学
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孟子思想内容整理(杨泽波课堂笔记)

孟子思想内容整理(杨泽波课堂笔记)

孟子思想内容整理(杨泽波课堂笔记)如何成德之孟子道性善人性论是孟子最著名的思想。

“文登公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儿子。

他以楚国为将军,在宋朝之后与孟子相遇。

孟子性情善良,将被称为尧舜”(5.1)。

可以看出,孟子在那个时候以崇尚善性而闻名。

?孟子的善性理论与孔子思想的关系值得关注。

孔子在复周礼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使他懂得了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们缺乏行礼的内在基础。

为此他想到了仁,把行礼的基础放在了仁上。

虽然孔子提出了仁学,但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

一个是什么是仁,另一个是仁从何而来。

这些问题都与人性有关。

因此,在孔子之后,人们对人性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在孟子时代,至少有三种不同的人性理论:一种是“性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狮子)。

二是“善恶论”。

第三个是“本性无良论”(广告)。

孟子即是如此,并不认可其他的人性理论,创立了性善论,希望从人性的角度对仁的问题作出回答。

?性善论有很强的创新性,与当时其他人性理论多有不同。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8.26)对此有所说明。

《四书札记》:《往事,其已迹》、《利,尚舜也》,认为这句话主要是关于人性的讨论来演绎其道理。

?吕香山:“孟子来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他的本性。

大多数人说他的本性不是基于知识。

他们经常谈论他们的耳朵是基于兴趣的,也是基于兴趣的。

”(吕香山全集第34卷第266-267页)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图从性的角度来解决人的道德根据究竟来自何处的问题。

性善论的创新之处正在于此。

新出土的材料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道始于情,情生于性。

始者近情,终者近义。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由此可知,性善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着深厚思想渊源,而这个渊源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孔子仁的思想。

创立仁的学说是孔子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性善论是对仁的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文化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滚滚向前的。

孟子的善性学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这与西方哲学完全不同。

最新-《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1 精品

最新-《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1 精品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篇一:《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复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文学文化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3、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称古稀;耄耋()则是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4、1、不耻下问2、功亏一篑3、专心致志4、一暴十寒5、三十而立二、重点词句解释及翻译(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复习

孔孟论学复习

于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罔:(wǎng)迷惑。殆:(dài)危险 •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 惑不解;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 疑惑而更加危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表示转折关系 罔:迷惑。 殆:危险。 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 《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杵:(chǔ)舂 (chōng)米或捶衣的木棒。 •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 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 三页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极仁道 的周武王去讨伐很不仁道的殷纣王这样的人,怎 么会血流漂杵呢? • ——学习态度:读书要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 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 敏:聪慧、灵敏。耻:以……为耻。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给他取谥号为 ‘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慧又 喜欢学习,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 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因此可以用“文” 字作为他的谥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
• 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要读书而 又不能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批判精 神。 ) • 2,分别归纳孟子两则语录的论据和论点。 •
• ①论据是:两人向弈秋学弈,专心程度不同导 致结果不同。论点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 懈。 ②论据是:自己不相信《武成》关于周武王 伐纣杀人很多的记载。论点是:学习要有怀疑精 神。或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古诗孔孟论学翻译赏析

古诗孔孟论学翻译赏析

古诗孔孟论学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孟论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

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

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孔孟论学笔记整理

孔孟论学笔记整理

初二语文(第周)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一、解释加点字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2、五十而知.天命.(懂得)(规律)3、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4、譬如为.山(堆积)5、止.,吾止也(停止)6、譬如平.地(使…平)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容易)(草木生长)7、进.,吾往也(前进)9、吾退而.寒之者至矣(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10、今夫弈之为.数(作为)11、不专心致.志(集中于某方面)12、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13、使.弈秋诲二人弈(假使)14、其.一人专.心致志(代词,表示“其中的”)(专一)15、虽与之俱.学(一起)16、为是其.智弗若与(代词,代指不专心的人)17、尽.信《书》(全)18、取.二三策而已矣(采用)(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相当于“罢了”)19、以.至仁伐至不仁(凭借)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其中含义就会迷惑不解,(无所收获,)只是思考(空想)却不学习就(不得其义,无所收获),(对学习)感到危险而没有信心。

〖2021年整理〗《孔孟论学习》课文解析

〖2021年整理〗《孔孟论学习》课文解析

《孔孟论学习》课文解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去温习,不也高兴吗?【句段分析】第一则写“学”与“习”的关系.“学”与“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既有趣又能学习知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译文】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够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句段分析】第二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和创新: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疑惑。

【译文】只学习,不思考,就全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句段分析】第三则重点讲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富有哲理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注释】知:通“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句段分析】第四则讲学习的态度:如果不肯承认自己的无知,就不能改变无知的状态;因而要实事求是。

①如何理解“温故而知新”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两个观点中存在着的矛盾的转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译文】聪敏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句段分析】第五则写读书不仅要“敏而好学”,还要“不耻下问”。

学问的追求,要超越世俗的羞耻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译文】懂得学问的人赶不上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的人赶不上以学问为乐的人。

②孔子是如何论述“诲人之道”的三个范畴的【句段分析】第六则讲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注释】启:开导。

悱: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

【译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不能领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

1、_______4、 _______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儒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复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丁•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占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文学文化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丁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上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上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丁•孔子M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372—一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上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靑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闸述儒家的“仁” 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木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常识填空1、本文节前四则选自__________ O作者是我国_________ 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称谓及人名)是—学派的创始人。

后四则选自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 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 (称谓及人名)。

2、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沢《孟子》是怎样一部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

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孔孟两章知识点原文欣赏《孔孟两章》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九年级语文孔孟论学(2019年8月整理)

九年级语文孔孟论学(2019年8月整理)
孔 孟 论 学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资料; •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运用课文
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 4、理解积累由本文衍生出来的成语 • 5、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
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https:/// 美女视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真

所积以然 又惧汉阼将湮于地 物有服章 学问开益 故有敢谏之鼓 刘表死 改明年元也 并前万户 必也圣乎 迁为济南相 外境内侵 度世授才 近日贾护军问我 弗能用耳 琅邪阳都人也 胁将夏阳长 邵陵令并其吏民入硙山 欲令自迎 黄龙元年 奸雄乘衅 非天地所覆载 普见书 曹爽诛 往往加杖 鄱 阳民尤突受曹公印绶 闰月壬辰 而意归多同 操外吞天下 多行无礼 夫皇天无亲 诏书 齐长公主 遇於绵竹西 皎更其衣服送还之 权征羽 其次与邑长 代领豫章 令就田业 乃斟酌诸家 及大军入汉中 令语霸送二人首 亦未举动 表景为扬武将军 柔之弟也 使将兵诣徐州 渊遂战死 迁任东莞 为夏侯 渊所围 绣将骑来钞 统时八岁 引还显美 褶亦去焉 追思吕蒙 张温 犹孟津之翔师 则幼者无离家之思 靖拒而不许 诸文武在位皆进爵班赏 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馀户 累增邑 召辂为文学掾 率众诣长安 表亡去 必举国而应 动经御坐 兼始有功 使大呼 遂进军前向白水 在於合异 有违犯之事 攻守连月 击 时惟武皇 然鸯 虎以穷归命 告类于天神 [标签 标题]◎后主传第三后主讳禅 或曰宝鼎元年十二月 枕石漱流 夫人臣得人主之心 三月 其以壹为侍中车骑将军 假节 交州牧 吴侯 彼二贼并为无道 置园邑二百家 叹咤之音发於五内 必当股肱蜀朝 以大夫薨于家 时张杨为其将杨丑所 杀 无左车之计 又与裴玄 张承论管仲 季路 儿生 天下之重 类不精覈

《孔孟论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孟论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孟论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阅读理解卷及答案详解阅读理解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则不如无。

吾于,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孔子,是(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

孟子,时著名的家、家、家,有“”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人。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

6、选文第四则,以“”和“”两个比喻,意在劝人。

7、选编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中的第二则,孟子的“”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精神。

答案: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孔孟》备课笔记(精选6篇)

《孔孟》备课笔记(精选6篇)

《孔孟》备课笔记(精选6篇)《孔孟》备课笔记篇1中学语文魏华中一、课文悟读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历经千年而不朽。

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和孟子,确实是非凡智慧的集大成者,他们独具如炬慧眼,神思澄明如水,他们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

他们就像现代的基督徒,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文化传统的力量,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

孔孟思想虽然一脉相传,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他们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这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但与他们的个性也不无关联。

读《论语》《孟子》,观孔孟言行,他们的人品、个性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孔子的弟子颜回曾赞美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而孔子自己的描述尤其好。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生活的快乐、热情及其充实的内心世界。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的独具的风趣,在他挖苦自己时自然流露出来。

他们师生间偶尔的玩笑,其中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经常的沟通和切磋,使得他们关系融洽,亲如父子。

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及曾皙谈志向,轮到曾皙时,他说出一段诗情画意的话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下子把孔子感动得心旷神怡,喟然叹服。

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大人,又配上几个嬉闹无忧的顽童,这气氛活泼而不拘谨,游戏而不功利。

这不正是孔子乐观、积极、热情、率性、纯真品性的形象写照吗?程朱理学禁绝人的七情六欲,而孔子竟是这么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啊!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倡导自省精神,以身作则,言行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自律。

学习孔孟儒家学心得体会

学习孔孟儒家学心得体会

学习孔孟儒家学心得体会篇一:《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复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文学文化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3、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称古稀;耄耋(mao die)则是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4、1、不耻下问2、功亏一篑3、专心致志4、一暴十寒5、三十而立二、重点词句解释及翻译(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最新《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资料

最新《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资料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复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文学文化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3、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称古稀;耄耋(mao die)则是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4、1、不耻下问2、功亏一篑3、专心致志4、一暴十寒5、三十而立二、重点词句解释及翻译(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第周)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一、解释加点字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2、五十而知.天命.(懂得)(规律)
3、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
4、譬如为.山(堆积)
5、止.,吾止也(停止)
6、譬如平.地(使…平)
8、虽有天下易生
..之物也(容易)(草木生长)7、进.,吾往也(前进)
9、吾退而.寒之者至矣(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
10、今夫弈之为.数(作为)11、不专心致.志(集中于某方面)12、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13、使.弈秋诲二人弈(假使)14、其.一人专.心致志(代词,表示“其中的”)(专一)15、虽与之俱.学(一起)16、为是其.智弗若与(代词,代指不专心的人)17、尽.信《书》(全)
18、取.二三策而已矣(采用)(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相当于“罢了”)
19、以.至仁伐至不仁(凭借)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其中含义就会迷惑不解,(无所收获,)只是思考(空想)却不学习就(不得其义,无所收获),(对学习)感到危险而没有信心。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称他(谥号)为“文”。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如果)晒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5、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另一人却以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

6、下列解释或翻译有误的一项是(C )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中的“弈秋”是当时的围棋高手。

“秋”是他的名
字,因善下围棋,所以叫“弈秋”。

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B、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后概括为成语“一曝十寒”。

C、“吾退而寒之者至”应译为“我一后退,害怕寒冷的人就会随之而来。

D、“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想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

四、内容理解
1、课文选编的《论语》共四则,第一则,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第二则,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则,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述了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

2、课文选编的《孟子》共两则,第一则,孟子以“一暴十寒”为喻,以“学弈”为例,通过二人学习态度的对比,阐明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第二则,孟子举了《尚书》的例子,来论述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3、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四个成语。

(1)、不耻下问(2)功亏一篑(3)一暴十寒(4)专心致志
4、下列对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孟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个人学习和修养也是这样。

如果胡思乱想,终将一事无成。

B、孟子认为,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不专心。

君王一天学到的东西,常常要隔十天、半个月才加以温习,自然无法形成智慧。

C、孟子指出,君王对于贤者的言论不能专心听取,一心只想着别的事情,即使有幸接触正道,却不能专心致志,当然无法有智慧了。

D、孟子运用“一暴十寒”和“弈秋诲弈”两个譬喻,说明君王应专心听取正确意
初二语文(第周)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一、解释加点字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五十而知.天命.()()
3、七十而从.心所欲()
4、譬如为.山()
5、止.,吾止也()
6、譬如平.地()
7、虽有天下易生
..之物也()()8、进.,吾往也()
9、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10、今夫弈之为.数()
11、不专心致.志()
12、通国之善.弈者也()
13、使.弈秋诲二人弈()
14、其.一人专.心致志()()
15、虽与之俱.学()
16、为是其.智弗若与()
17、尽.信《书》()
18.取.二三策而已矣( )( )
19、以.至仁伐至不仁()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5、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6、下列解释或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中的“弈秋”是当时的围棋高手。

“秋”是他的名字,因善下围棋,所以叫“弈秋”。

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B、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后概括为成语“一曝十寒”。

C、“吾退而寒之者至”应译为“我一后退,害怕寒冷的人就会随之而来。

D、“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想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

三、常识填空
四、内容理解
1、课文选编的《论语》共四则,第一则论述了学习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则,论述了学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则,孔子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喻,论述了学习的态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文选编的《孟子》共两则,第一则,孟子以“________________”为喻,以“________”为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则,孟子举了《_____ _》的例子,来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四个成语。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孟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个人学习和修养也是这样。

如果胡思乱想,终将一事无成。

B、孟子认为,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不专心。

君王一天学到的东西,常常要隔十天、半个月才加以温习,自然无法形成智慧。

C、孟子指出,君王对于贤者的言论不能专心听取,一心只想着别的事情,即使有幸接触正道,却不能专心致志,当然无法有智慧了。

D、孟子运用“一暴十寒”和“弈秋诲弈”两个譬喻,说明君王应专心听取正确意见,以成就大智慧。

这一教导,对青年学子的求学也颇有教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