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类型、原因及预防建议

合集下载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言在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然而,他们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未来。

一、未成年犯罪的问题1. 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未成年犯罪往往与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许多未成年犯罪分子来自贫困家庭或单亲家庭,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支持,容易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2. 偏差行为和心理问题一些未成年人可能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导致他们产生偏差行为和犯罪倾向。

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心理健康的支持,使得他们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沼。

3. 社会影响和网络诱惑未成年人常常受到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容易受到诱惑和误导。

虚拟世界中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犯罪的念头和行为。

二、打击未成年犯罪的建议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提供稳定的家庭支持,对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家长应加强教育意识,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关系建立,并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榜样。

2.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内容。

引入更多的课程,如法律、道德和公民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3.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对于预防犯罪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心理抵抗力。

4. 加强社会支持和扶贫工作改善社会环境和减少贫困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以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5. 加强法律教育和执法力度法律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严重社会问题,是公认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已满 18 周岁的人为成年公民,按照刑法的规定,不满 14 周岁的人实施了严重犯罪行为均不视为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未成年人犯罪从刑法角度而言,应当是指 14 周岁以上 18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但是由于犯罪学是研究犯罪问题,而不是为了定罪量刑,其研究范围在年龄上,应当从宪法的角度界定,而不是按照刑法将 14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排除在外;在行为内容上,不应当仅研究犯罪行为,还应包括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

惟独如此,才干防微杜渐,真正到达预防犯罪的目的.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是近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原因、预防方法等作出分析,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打击措施。

一、我区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是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在我区的各类犯罪活动中,未成年人作案已占一定比例,而且比例将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低。

据**市公安部门的统计,近几年在捕获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中,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占总人数的 80%以上,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占 10%摆布,这说明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活动中已占相当比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会呈上升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因此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根源,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二〕团伙犯罪现象突出。

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最突出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封建社会的帮会意识在未成年人中有所抬头。

再加之未成年人首次作案的胆怯和恐怖心理,使他们往往群体作案,既能相互壮胆,又能分工协作,成功率高。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秩序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问题的概述:1. 未成年犯罪率的上升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教育质量的下降、同伴压力的增加等原因导致的。

2. 犯罪类型的多样化未成年人参与的犯罪越来越多样化,包括盗窃、抢劫、吸毒、欺凌等。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并且缺乏对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的认同。

3. 未成年犯罪的影响未成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还对犯罪者自身的成长和前途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在求职、教育和社交方面受到阻碍,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社会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导致未成年犯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一些家庭存在离婚、家暴、缺乏父母陪伴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并且易受到不良影响。

2. 教育质量的下降不少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

这使得学生缺乏对知识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容易走向犯罪。

具体问题及警示以下是一些具体问题和我们应该警惕的事项:1. 未成年人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现在的网络时代,未成年人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等。

这些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误导性影响,促使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2. 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欠缺未成年人因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未成熟,他们对于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诱惑和外部压力的影响,而产生违法行为。

3.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的关联性有研究表明,身心健康问题与未成年犯罪之间存在关联。

有些未成年人可能存在心理压力、家庭问题、学业压力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对策建议为了有效打击未成年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措施: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道德观念,并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现代社会非常普遍,这对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

而且,未成年人犯罪的风险和影响比成年人更大,他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需要我们更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

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了解和确立根本原因,才能真正有效地应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原因首先,教育问题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变革,教育资源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排斥穷人和农村孩子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未成年人都有得到充分发展和知识体系建立的机会。

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青少年面临就业难、生活压力大和文化空虚,从而迫使他们进行非法活动甚至犯罪。

另外,传统教育的鞭策式和压抑式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的自我成长存在不利影响。

其次,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公信力和正直价值体系的下降,以及贪腐和不公平行为的频繁发生,不仅让成年人感到压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未成年人。

特别是对于那些生长在贫困、僻静和犯罪高发区域的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的重要因素,在父母离异、家庭失和、教育资源匮乏等情况下,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侵害,从而失去了对犯罪行为的判断能力。

最后,未成年人易受到网络暴力和社交网络的诱惑,从而被剥夺了成长的机会。

当前,网络犯罪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犯罪行为,很多未成年人也因此感染。

无论是网络诈骗、散播不良信息、黄色网站,还是网络欺凌和虚幻泛滥,都会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这些情况常常是简单而又无可挽回的结果,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和提高警惕。

二、预防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和严重性,不能依赖一种单一的方式或策略来应对。

相反,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第一,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未成年人充分发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

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第一篇: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施陆海【摘要】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中一种新的犯罪形态。

它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手段的普及在青少年群体中迅速蔓延,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新时期社会的安定,而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过程。

本文从主观心理、网络安全、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以及司法完善方面归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并且提出通过家庭学校教育的功能,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文化道德、法制教育,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途径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教育【内容】网络以其虚拟性、互动性、数字化、全球化等特点影响着全世界六十亿人的社会生活,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来没有哪一种事物能够像网络一样在短时间内如此猛烈的冲击我们的生活。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在享受种种便利和愉悦的同时,对青少年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极大地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扩大他们的交往面,另一方面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从公安部门近期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网络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年龄界限呈下降趋势。

目前在被抓获的青少年犯罪中,有近80%的人是因网络受到诱惑而导致犯罪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本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的一点拙见。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一)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内因青少年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其生理和心理还都不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表现欲,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而且法律意识淡薄。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的成人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驱使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与成年人站在同一高度看世界,互联网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及其预防对策有哪些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及其预防对策有哪些

关于青少年⽹络犯罪的表现及其预防对策有哪些⽹络犯罪,是指⾏为⼈运⽤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攻击,破坏或利⽤⽹络进⾏其他犯罪的总称。

既包括⾏为⼈运⽤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具在⽹络上实施的犯罪,也包括⾏为⼈利⽤软件指令。

关于青少年⽹络犯罪及其预防对策有哪些?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

关于青少年⽹络犯罪的表现及其预防对策有哪些当前青少年⽹络犯罪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个⽅⾯:(⼀)⽹络诱发的侵财型犯罪。

⽹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以及⽹络⾏为的隐蔽性使这种犯罪变得轻⽽易举,使犯罪成本⼤⼤降低,⼜容易满⾜⼀些青少年不劳⽽获的⼼理,致使⼀些青少年利⽤⽹络实施盗窃、诈骗、抢劫等犯罪。

(⼆)⽹络诱发的侵犯公民⽣命和健康权犯罪。

有的青少年长期沉迷⽹络,导致性格变态,⼈格异化,视亲⼈、朋友、同事为仇⼈,动辄伤害他⼈;有的被暴⼒游戏⿇⽊⽣命,由⽹上杀杀打打成为现实⽣活中的杀⼈犯;还有的由于陷⼊⽹恋⽽酿成命案悲剧;还有的利⽤⽹络雇凶杀⼈、拐骗杀⼈。

(三)⽹络诱发的性犯罪。

⼀是有的青少年利⽤⽹络⾝份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诱骗妇⼥、少⼥,实施性犯罪;⼆是由于⽹恋酿成的性犯罪。

(四)⽹络诱发的危害社会秩序犯罪。

由于青少年⾃我控制能⼒较差,渴望冒险挑战,不计后果,因此由⽹络诱发的寻衅滋事、聚众⽃殴等犯罪活动⽐较突出。

⽹吧也容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多发性场所。

(五)⽹络诱发的⾮法经营型犯罪。

主要有⽹络赌博、⾮法传销和利⽤⽹络制作、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

预防青少年⽹络犯罪的对策⾯对⽹络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峻态势,⾯对⽹络科技对青少年⼀代健康成长的挑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度重视,从以下⼏个⽅⾯加强预防:(⼀)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要⽤先进⽂化思想占领⽹络阵地,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开展红⾊⽹站、绿⾊⽹吧等活动,丰富和活跃青少年的业余⽂化⽣活,使青少年树⽴正确的⼈⽣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青少年的免疫⼒,⾃觉抵制有害信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的研究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这对社会稳定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的研究,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指的是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包括网络欺凌、网络侵犯隐私、网络诈骗等。

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益,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的原因。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未成年人容易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包括暴力、色情等,这些信息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欲望。

其次,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相对匿名,可以迅速获得满足感,这可能增加他们参与网络犯罪的动机。

最后,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同伴的引导和影响,一些未成年人可能会因为追求虚拟的社会认同感而参与网络犯罪活动。

为了预防和应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教育他们区分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学校教育也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开展关于网络安全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

此外,社会应当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严格筛查不良信息的传播。

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的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政府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打击。

总之,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对社会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预防和应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安定。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

网络犯罪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 传播恶意信息、侵犯他人 隐私等,具有隐蔽性和跨 地域性。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分布和地域特点
年龄分布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14至18 岁之间,其中16岁至18岁占比最 高。
地域特点
城市和城乡结合部未成年人犯罪 率较高,农村地区相对较低。发 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未成 年人犯罪率也存在差异。
网络环境不良
网络上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 内容,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
影响。
社区治安问题
社区治安状况不佳,可能使未成 年人容易接触到不良群体和违法
活动。
个人因素和心理特点
自我控制能力差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 外界诱惑和影响。
模仿心理强
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可能模仿电影、游戏等中的暴力行为,导致 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关注 度和认识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投入,提供 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佳
由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导致思想道 德教育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预防未成 年人违法犯罪。
预防活动缺乏针对性
目前的预防活动缺乏针对性,无法满 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未成年人 的需求。
对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与监督
01
02
03
04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 目标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
0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良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些未成年人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造成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的竞争压力大、道德沦丧现象严重、社会风气不正等因素,容易导致未成年人迷茫、挫败感增加,从而产生逃避现实、寻求刺激的心理,走上犯罪的道路。

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一些家庭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照顾,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导致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影响。

学校教育体制存在问题,未能全面培养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

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使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部分结束。

2. 正文2.1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我国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较大,物质欲望日益膨胀,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在追求潮流、攀比消费的过程中误入歧途。

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和不良示范,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其影响,从而产生犯罪行为的想法。

社会的道德风气也在不断恶化,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社会规范缺乏认同感和遵守意识,容易触犯法律。

与此社会上的歧视现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也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困扰,进而诱发犯罪行为。

社会资讯发达、信息传递迅速,未成年人接触到各种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信息的机会增加,容易受到网络诱惑产生犯罪冲动。

网络世界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交际空间,他们可能在网络上结交不良朋友,沉迷游戏等不良行为,从而影响其行为和思想的形成。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加强家庭环境建设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摒弃传统的打骂式教育,采用科学、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

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律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父母自身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避免家庭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父母要注重婚姻关系的维护,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

当家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交流和解决措施,避免问题恶化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引导家长正确履行教育职责。

二、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加强德育教育。

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开设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课等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巨大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 12、13 岁就开始涉足违法犯罪活动,这反映出青少年在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阶段,就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犯罪类型多样化过去,青少年犯罪多以盗窃、抢劫等财产型犯罪为主。

但如今,犯罪类型日益多样化,包括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网络犯罪等。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有所上升。

3、团伙犯罪较为突出青少年往往由于缺乏独立判断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和唆使,形成犯罪团伙。

在团伙中,他们互相壮胆,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使得犯罪的危害性更大。

4、犯罪手段成人化受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文化等影响,一些青少年犯罪手段呈现出成人化的特点。

他们模仿成人的犯罪方式,甚至使用一些较为残忍和极端的手段来实施犯罪。

5、犯罪动机简单冲动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弱,往往因为一时的冲动、好奇或者哥们义气而犯罪。

例如,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处理,而是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父母的溺爱、过度放纵或者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离异等也会使孩子缺乏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向犯罪。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诱因。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一些问题逐渐恶化。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总结8篇

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总结8篇

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总结8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现象,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以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现状分析1. 犯罪类型多样化。

未成年人犯罪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各类犯罪行为。

2. 犯罪手段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利用网络、手机等工具进行犯罪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3. 犯罪动机复杂化。

未成年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追求刺激、寻求归属感、报复心理等。

三、原因剖析1.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

2.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不到位、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欺凌等现象也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

3. 社会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暴力、毒品等问题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改善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陪伴。

2. 优化学校教育。

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法制教育,防止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3. 净化社会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工作成果与展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未成年犯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然而,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任重道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合作与沟通,形成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强大合力。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手段,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结论预防未成年犯罪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深入分析现状、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并付诸实践,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减少未成年犯罪现象的发生,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成因,探寻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组成调查小组,对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

本报告将围绕调查结果,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1. 犯罪类型多样化: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贩毒、网络犯罪等。

其中,盗窃和抢劫案件数量较多,故意伤害案件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

2. 犯罪手段日益成熟: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手段也日益成熟,利用网络、通讯工具等高科技手段实施犯罪的情况日益增多。

3. 犯罪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提前接触犯罪行为。

据调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主要集中在14-18岁之间。

4. 犯罪团伙化:未成年人犯罪往往呈现出团伙化特征,成员之间相互勾结,形成犯罪网络。

这些犯罪团伙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分工明确,作案手法熟练。

三、未成年人犯罪成因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环境恶劣、家长监护不力等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缺失表现在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不足,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家庭环境恶劣则容易使未成年人接触到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如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学校管理与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3.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网络环境、朋友交往等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会风气不良、网络信息泛滥、不良朋友交往等容易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4. 个人因素:未成年人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如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易受诱惑等,容易导致犯罪行为。

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子女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关爱和教育。

家庭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学校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提高教育质量。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视野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视野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参考内容三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青少年本人的生活和发展, 也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并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1、心理发育不成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往往对 事物缺乏全面的理解和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 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复杂多样,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处理这 些信息,导致行为出现偏差。
4、模仿与攀比心理:青少年时期是模仿能力和攀比心理较强的时期,部分 青少年可能因为模仿他人行为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犯罪。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1、完善教育体系: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青 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法律意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 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参考内容二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容易 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信息, 这些信息容易使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扭曲,导致他们走向犯罪道路。其 次,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终走向犯罪道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 世界使得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逐渐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7、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 共同努力。家长应当关心孩子的成长,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应当学生 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社会应当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环 境。
谢谢观看
2、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有着深远的影 响。然而,现实中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如过度保护、过分严厉、忽视 孩子的情感需求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增加犯 罪的风险。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科普班会PPT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科普班会PPT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原则包括:
教育和保护 相结合
分级预防 干预和矫治
尊重未成年人人 格尊严和保护未 成年人合法权益
综合治理 内外并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参与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 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家庭以及未成年人等。国家机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一项核心 职责是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发展专门教育。 首先,专门教育的适用对象是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 其次,专门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属于国民教育体系,是一项具有自身规律的教育制度,另 一方面属于未成年人保护处分措施体系,是一项带有强制性的矫治制度。 最后,规定若干重要保障措施,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需要 合理设置专门学校,授权国务院制定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的具体办法等。
犯罪原因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如何?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什 么特征?他们因何而犯罪?当今社会又该如何预防及惩戒未成年人犯罪?
PART.TWO
法律修订思路与进步
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罚机制,并推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敬畏感和自我 约束能力,才能尽可能杜绝减少悲剧的发生。
法律修订思路与进步
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方向:教育矫治未成年人的偏常行为
预防犯罪手段
预防犯罪的手段是多种的,主 要包括惩罚制裁、教育矫治。 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立足惩 罚和制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立足教育矫治。这是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的价值和意
义。
犯罪行为矫治
此次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在进一步厘清与刑法、治安管 理处罚法的关系与定位,相互 衔接、协调的基础上,始终坚 持着教育矫治的核心功用,方 向是强化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的干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分析与预防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分析与预防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分析与预防对策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着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等基本特征,犯罪主体的是青少年,乃至未成年,加之网络犯罪手法的多样性,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年轻化,客体智能化。

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比例占很大一部分,而且逐渐升高,这与青少年的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青少年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技能,所以很容易掌握网络运用。

在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出于争强好胜等心理,便利用网络侵犯公共信息安全青少年常常以黑客身份擅自侵入公共信息系统,盗取国家机密、商业秘密。

(二)网络犯罪具有虚拟性。

通过网络虚拟性的外衣,实施各种现实的犯罪。

如利用网络实施盗窃、诈骗、故意伤害、绑架、等传统型的犯罪。

据统计,因在网吧玩游戏或浏览黄色网站而直接导致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的33.5%,而这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为青少年实施犯罪时提供了伪装空间和便捷的途径。

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地址等隐蔽起来,然后实施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危害严重性。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各有不同,但是危害性却极大。

青少年利用网络制作、传播、出售淫秽物品。

一方面,青少年自身成为淫秽物品的受害者,同时也有受害者变成了传播淫秽物品的主体,有的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有的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青少年属于正在成长阶段,社会应尽可能给与引导、保护。

青少年的网络犯罪是由社会、学校、家庭、网吧等多重因素因素导致的,其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上网比例高、网龄长;上网次数频繁,上网时间长;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强,认同度高。

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正好符合了青少年的需要,青少年可以从网络中能找到补偿的空间,来削弱成长中的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产生矛盾,使得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主要人群,但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使青少年对网络聊天的言论缺乏约束,道德和责任感减弱,法律意识淡化,犯罪感缺乏。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作者:刘月莹来源:《活力》2009年第19期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和特点,因此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怎样结合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为其营造健康的良好外部环境,是我们全社会应予重视、应予行动起来,时不我待的一项重要任务。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犯罪原因和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未成年人犯罪特点1.从犯罪类型上看,侵犯财产类犯罪占很大比例。

未成年人犯罪多为家庭条件不好,或离家出走,生活无着落,还有一部分是贪图玩乐,又无经济能力消费,而走上犯罪道路。

2.从犯罪组织形式上看,结伙作案数呈上升比率。

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等方面发育尚未成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作案,并且多为无明确分工,以抢劫、盗窃类犯罪居多,抢劫犯罪多以胁迫手段为主,暴力手段不明显。

3.从犯罪年龄上看,犯罪年龄出现低龄化。

现在由于未成年人接触社会较早,接触面较广,而心理、生理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其模仿性较强,而抵制能力又较差,往往出现犯罪低龄化特点。

4.从犯罪作案方式上看,利用网络犯罪数有所增加。

许多未成年人利用网络结识网友,对其进行诈骗、抢劫犯罪,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身心损害。

5.从犯罪作案手段上看,暴力性犯罪比例加大,具有不计后果的行为特点,其作案手段和性质愈来愈残忍和严重。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家庭原因:多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家庭原因是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残缺家庭型,多由于家庭的变故和父母不和睦,使未成年人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出现自暴自弃,而感染恶习走上犯罪道路;二是不良家庭型,包括对未成年人的过分溺爱,一味的娇惯放纵,和简单的粗暴型教育,以打骂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父母对自身素质要求不高,经常酗酒、赌博,表率作用不好等情况,都会使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出现偏差,走上犯罪道路。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1.家庭因素: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可能存在问题,如家庭矛盾、父母
离异、父母缺少对子女的关注和支持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
反常的行为。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如网络暴力、恶劣的校园氛围、犯罪文化等等。

3.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成为犯罪的原因,如自闭症、注意力不足、抑郁症等等。

针对未成年犯罪的对策可以包括:
1.家庭教育:加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培养其正确的价值
观和行为准则,以改善家庭环境和减少犯罪发生。

2.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
我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社会关怀: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未成年人犯罪
的原因,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4.犯罪惩罚: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从轻或
减轻处罚,同时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帮助其纠正错误思想、重建价值观
和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类型、原因及预防建议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师红革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10秋法学专科·渭南电大分校)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也会带来诱惑和罪恶。

近几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据相关调查,青少年网络犯罪比例越来越高,而且出现了犯罪形式多样化、年龄低龄化、团体化、恶性化等令人不安的趋势,如盗窃、故意伤害、抢劫、杀人及网上恐吓等案件。

网络在诱使未成人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普通犯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
1、以网络为中介共同犯罪。

青少年个体力量、智力、胆量等相对比较弱,要凭借个人能力实施犯罪,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结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显著特点。

一般为单个犯罪分子产生犯罪想法,事先通过网络寻找合作对象,在网络上预谋、分工,改变了以往犯罪团伙多为熟人,聚集起来商讨犯罪的模式。

这种方式更隐蔽,也更容易发展犯罪力量。

2、为上网实施侵犯财产犯罪。

大部分青少年为没有经济收入的在校学生,平时零花钱有限,而在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等等需要大量金钱支持,当家庭不能满足消费需要时,有些青少年铤而走险,不惜采用犯罪手段获取钱财,以满足上网之乐。

这些学生平时不爱学习,经常旷课、打架斗殴,往往涉嫌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财产犯罪。

3、受网络游戏影响实施暴力犯罪。

许多网络游戏都是暴力游
戏,玩家通过不断打打杀杀获得武器和积分,长时间处于虚拟暴力世界,青少年就容易将虚拟世界中的暴力游戏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中体验暴力游戏的快感,实施持刀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暴力犯罪。

4、利用网络销赃。

网络信息量大且畅通,速度快,销售犯罪所得无需中介,即使交易不成也互不相识,不会有后顾之忧,一些爱好网络的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联系陌生买家,处理赃物。

网络扩宽了赃物的处理途径,也使得利用网络的犯罪更隐蔽。

二、青少年因网络犯罪的原因
1、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渐形成,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追求时尚,涉世不深,易被网络巨大的超现实所吸引,而且青少年易冲动,缺乏理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旦处于网络这样一中嘈杂纷乱的场所或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极易沉迷于暴力、色情,盲目冲动、不计后果,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

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更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犯罪的危机。

据调查,因网络犯罪的青少年中,60%生活在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后重新组合的家庭,20%的父母长期地外打工,跟随祖父母生活,另外20%虽然生活在健全家庭中,但父母忙于工作,或文化水平低,平时与孩子极少沟通。

这些未成年人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家庭温暖,往往性格比较孤僻、自卑,不愿回家,而网络恰好填补了未成年人内心的空虚,可以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发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导致许多未成年人长期上网,甚至吃住在网吧,早已忘记了现实世界中的一切。

3、学校因素。

一方面,应试教育导致社会将高分数、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学校和老师把后进生、双差生视为“害群之马”,言语中时常流露出对他们的嫌弃、歧视,导致这些未成年人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便到网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以获得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功和满足。

另一方面,学校只重文化教育,缺乏网络安全教育及法制教育,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上网条件,使得一些学生以旷课、逃学等方式到黑网吧中上网,陷入虚拟世界难以自拔。

4、社会因素。

一方面,网吧管理不到位。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但现实中很多网吧不但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入内,并24小时营业,甚至为未成年人提供吃住等便利条件,使未成年人有条件长时间沉迷网络,脱离家庭监管。

另一方面,网络监管存在漏洞,许多色情电影、暴力游戏、非法论坛屡见不鲜,这些暴力、色情信息能够被未成年人轻易获取,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

5、网络因素。

现有网站有很多信息是未成年人不宜看到的,特别是一些黄色、暴力、赌博等网站会通过多种链接方式突然出现在屏幕上,图片醒目,具有挑逗性。

自制力不足、好奇心强的未成年人容易点击进入。

网络游戏多为暴力游戏,充满殴打厮杀等场景,不断挑战玩家,使得未成年人容易沉溺在虚拟世界中。

长时间玩网络游戏还会导致他们精神萎靡,性格偏激,过度依赖网络。

三、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措施
1、加强道德教育。

青少年的教育不是从他们满14岁时才开始的,父母要从娃娃抓起,将孩子引导到与人为善,积极向上的
道路上,帮他们尽可能早地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另一方面学校要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妇联组织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帮助和引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镇等城乡基层单位要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

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中小学生教育体系和社区综合评价体系。

2、重视家庭教育。

因为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最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生理、心理的变化,所以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尽到监护责任,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应有的家庭关爱和教育,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及心理倾向,防止孩子因心理空虚或缺少关爱而沉迷于网络。

其次,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去学习、了解网络社会,能够与孩子就网络话题进行交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第三,面对孩子不良的网络行为,家长不能一味责备、限制或禁止,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疏导和指引,一起面对网络中的问题,培养孩子良好的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防止孩子因沉迷网络而走上犯罪道路。

3、抓好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素质的最重要的主体和场所。

为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首先,学校应当开设网络安全防范教育课,使学生了解网络犯罪的样态和危害性,从正面引导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兴趣,鼓励和指导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合理、正确使用。

第二,学校应当开设心理教育课,疏导和缓解未成年人不正常的网络心理和情绪,为未成年人之间及未成年人与家长之间现实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未成年人对老师、家长的信任感,遇到问题时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分辨、控制能力,主动寻找正常、有效的解决方式和途径,而不致沉迷于虚拟世界中。

第三,学校应当开设法制教育课,使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远离网络犯罪。

4、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越安全网络犯罪就越少,反之,网络越不安全网络犯罪就越多。

据CERT统计,80%以上的安全问题出自管理上的漏洞,这成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而解决内部的安全问题只能靠管理的不断完善。

所以,网络安全必须与管理、法律等联系在一起,网络安全需要法律来规范。

当前,网络安全最薄弱的环节是人,最可靠的保证也是人。

如果人们在网上不那么“轻举妄动”,都具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热衷网上交友的同时也要慎重选择,有分有别,不过分轻信他人,那么这些违法者也就少了一片犯罪的土壤。

此外,还应使用社会和技术手段,如在社会范围内推广上网实名制规定,或大规模在网吧安装计算机监控系统,以维护网络安全,最大限度地遏制网络犯罪行为。

5、加快网络立法。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的立法存在立法混乱、效力层次低、可操作性差、处罚力度轻等问题。

如属于法律层次上的网络立法目前只有一件,即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而且其调整范围十分狭窄;立法对
网络活动责任者的责任形式规定不尽完善导致责任追究无法可依等等。

所以笔者认为应加强网络管理立法,尽快制定一部全面的网络管理立法,从法律层面为减少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树立屏障。

同时针对网络的专业性、数字性、大容量性,网络经营者应成立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自制规范,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对不适合未成年人访问的网站设置警告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