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变形与再结晶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6.1 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
σ
均匀塑变
b 集中塑变
k
s e
断裂
弹性变形
0
应力—应变曲线
ε
p
A0
L L0
L0
返回
拉伸缩颈
金属的变形特性
• 变形的分类: 弹性变形 — 外力去除后,变形消失,材料恢复原来形 状的变形。 塑性变形 — 外力去除后,材料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 永久变形。
• 变形的基本过程: 弹性变形 → 弹-塑性变形 → 加工硬化 → 断裂
返回
2、滑移系
• 晶体的滑移总是沿阻力最小的晶面和晶向进行,通常为密排面和 密排方向。即单位位错的滑移面和柏氏矢量方向。
• 密排面和它上面的一个密排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
f.c.c {111}<110>
4×3 =12
b.c.c {110}<111> 或次密排面{112}、{123}
6×2 =12
h.c.p (0001) 11c2/0a<1.633
σ 均匀塑变
s e
b 集中塑变
k 断裂
弹性变形
o
ε
返回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p
A0
L L0
L0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中,σ、 均按试样初始尺寸计
算,拉伸时只需记录P、L即可,使用非常方便。但是在
拉伸过程中,由于试样尺寸不断变化,由此计算的σ和
并非真实。例如产生缩颈后,截面大大缩小,缩颈处的应
力应为 ,远大P于 ,从而产P生了假象。为克服这一缺
e
不锈钢: 0.45~0.55
黄 铜: 0.36~0.4
f.c.c
铜:
0.3 ~ 0.35
高
铝: 0.15~0.25
铁:0.05~0.15 b.c.c h.c.p 很小
返回
6.2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滑移和孪生
一、滑移
滑移的本质 — 位错的运动
1、滑移线与滑移带
滑移带
滑移线
Cu单晶表面的滑移带
{0001} _
3
α-Ti, Mg, Zr
密排六方 {1010} 1120
3
α-Ti, Mg
_
{1011}
6
• b.c.c密排面原子密度较f.c.c小,面间距也较低,滑移阻力较大, 虽然滑移系多,但塑性不如面心立方。
• h.c.p由于滑移系少,塑性差。但当温度升高时,原子振动增大, 相近的密排面和方向的数目增加,比低温时易于变形。
返回
m m cos cos
③ 单晶体的屈服应力σs
• 当τ=τk时,位错开始滑移,材 料屈服σ=σs,代入上式:
1120 {10 1 0}或{10 1 1}
1×3 =3
返回
金属
晶体结构 滑移面 滑移方向 滑移系数目
Cu, Al, Ni, Ag, Au
面心立方 {111} <110>
12
α-Fe, W, Mo α-Fe, W α-Fe, K
{110}
12
体心立方 {112} <111>
12
{123}
24
Cd, Zn, Mg, α-Ti, Be
返回
② 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τ
• 如图:单晶体单向拉伸,某一滑移系与外
力F 的取向关系由φ和λ唯一确定。
• 外力F 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为:
Fb F cos F cos cos A A / cos A
φF n
A
λ
A'
Fb b
cos cos m
m cos cos —— 取向因子
返回
m
讨论:
• 若λ或φ=90°,m=0,最小。
若三轴共面,且λ=φ=45° m=1/2,最大。 ∴ 0 ≤m ≤ 1/2
• 对于一定的外力F,m↑、τ↑,
滑移系越易滑移。 m=1/2称为 软取向; m=0,为硬取向。
m cos cos
φF n
A
λ
A'
b
• 单晶体中各滑移系的m是不同的。 软取向的滑移系首先开动。
返回
2、塑性指标:
σ
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es
b k
δ --- 延伸率
0
ε
Lk Lo 100%
Lo
δ < 5% 脆性材科 δ≈ 5~10% 韧性材料 δ > 10% 塑性材料
ψ --- 断面收缩率:
Ao Ak 100%
Ao
返回
3、刚度指标E(G):
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E G
返回
1、强度指标
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σe --- 弹性极限 (以余变0.005%为定点)
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值 σS --- 屈服强度 (以余变0.2%为定点,用σ0.2表)
明显塑变的最小应力值 σb --- 抗拉强度 (强度极限)
均匀塑变的最大应力值 σk --- 断裂强度
集中塑变的最终应力值
返回
• 延展性是金属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利用它可成型金属零部件。掌握变形的规律,可方 便的控制塑性加工的进程;如果设法阻止或延缓金 属的变形,则是强化材料的途径。
• 本章重点研究材料的变形规律及其微观机制,分析其 影响因素。
• 高分子材料的变形属粘弹性变形,陶瓷材料几乎没有 塑性,在工业上主要通过热成型或湿成型。所以研究 他们的塑性变形,意义有限。
第6章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成型的重要手段 服役行为与寿命
成分组 织结构
返回
材料特性 合成与制备
章目录:
6.1 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 6.2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6.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6.4 合金的塑性变形 6.5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6.6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6.7 热变形与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A A0 A
L0
当应变很小时, << 1 有:
e ≈ ,s ≈σ,两者相近,可通用。
但当应变很大时,两者相差较多。
返回
• 真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产生缩 S 颈后,应力继续上升,表明加工硬化 继续发生。
• 该曲线可表示为:
S k en
0
n —— 加工硬化指数,约在 0.1~ 0.5之间
断裂 集中塑变 均匀塑变 弹性范围
A颈
A0
点,引入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也叫流变曲线,瞬时应
力叫流变应力。
返回
• 真应变e,按瞬时值求得:
∴ 总应变为:
de
dL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A0
e L dL ln L ln(1 )
• 真应力S :
L L0
L0
L L0
L0
体积不变
S P P A0 L (1 ) (缩颈以前)
返回
3、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k
① 定义:
• 作用在位错的滑移面,且平行于布氏矢量的分切应力τ,称为作 用于滑移系的分切应力。
• 当τ达到足以克服位错滑移阻力τk时,滑移系方能开动,称τk 为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或:使滑移系开动的最小分切应力。称为临界分切应力τk 。
• τk是材料的性质,取决于材料本身。
6.1 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
σ
均匀塑变
b 集中塑变
k
s e
断裂
弹性变形
0
应力—应变曲线
ε
p
A0
L L0
L0
返回
拉伸缩颈
金属的变形特性
• 变形的分类: 弹性变形 — 外力去除后,变形消失,材料恢复原来形 状的变形。 塑性变形 — 外力去除后,材料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 永久变形。
• 变形的基本过程: 弹性变形 → 弹-塑性变形 → 加工硬化 → 断裂
返回
2、滑移系
• 晶体的滑移总是沿阻力最小的晶面和晶向进行,通常为密排面和 密排方向。即单位位错的滑移面和柏氏矢量方向。
• 密排面和它上面的一个密排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
f.c.c {111}<110>
4×3 =12
b.c.c {110}<111> 或次密排面{112}、{123}
6×2 =12
h.c.p (0001) 11c2/0a<1.633
σ 均匀塑变
s e
b 集中塑变
k 断裂
弹性变形
o
ε
返回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p
A0
L L0
L0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中,σ、 均按试样初始尺寸计
算,拉伸时只需记录P、L即可,使用非常方便。但是在
拉伸过程中,由于试样尺寸不断变化,由此计算的σ和
并非真实。例如产生缩颈后,截面大大缩小,缩颈处的应
力应为 ,远大P于 ,从而产P生了假象。为克服这一缺
e
不锈钢: 0.45~0.55
黄 铜: 0.36~0.4
f.c.c
铜:
0.3 ~ 0.35
高
铝: 0.15~0.25
铁:0.05~0.15 b.c.c h.c.p 很小
返回
6.2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滑移和孪生
一、滑移
滑移的本质 — 位错的运动
1、滑移线与滑移带
滑移带
滑移线
Cu单晶表面的滑移带
{0001} _
3
α-Ti, Mg, Zr
密排六方 {1010} 1120
3
α-Ti, Mg
_
{1011}
6
• b.c.c密排面原子密度较f.c.c小,面间距也较低,滑移阻力较大, 虽然滑移系多,但塑性不如面心立方。
• h.c.p由于滑移系少,塑性差。但当温度升高时,原子振动增大, 相近的密排面和方向的数目增加,比低温时易于变形。
返回
m m cos cos
③ 单晶体的屈服应力σs
• 当τ=τk时,位错开始滑移,材 料屈服σ=σs,代入上式:
1120 {10 1 0}或{10 1 1}
1×3 =3
返回
金属
晶体结构 滑移面 滑移方向 滑移系数目
Cu, Al, Ni, Ag, Au
面心立方 {111} <110>
12
α-Fe, W, Mo α-Fe, W α-Fe, K
{110}
12
体心立方 {112} <111>
12
{123}
24
Cd, Zn, Mg, α-Ti, Be
返回
② 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τ
• 如图:单晶体单向拉伸,某一滑移系与外
力F 的取向关系由φ和λ唯一确定。
• 外力F 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为:
Fb F cos F cos cos A A / cos A
φF n
A
λ
A'
Fb b
cos cos m
m cos cos —— 取向因子
返回
m
讨论:
• 若λ或φ=90°,m=0,最小。
若三轴共面,且λ=φ=45° m=1/2,最大。 ∴ 0 ≤m ≤ 1/2
• 对于一定的外力F,m↑、τ↑,
滑移系越易滑移。 m=1/2称为 软取向; m=0,为硬取向。
m cos cos
φF n
A
λ
A'
b
• 单晶体中各滑移系的m是不同的。 软取向的滑移系首先开动。
返回
2、塑性指标:
σ
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es
b k
δ --- 延伸率
0
ε
Lk Lo 100%
Lo
δ < 5% 脆性材科 δ≈ 5~10% 韧性材料 δ > 10% 塑性材料
ψ --- 断面收缩率:
Ao Ak 100%
Ao
返回
3、刚度指标E(G):
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E G
返回
1、强度指标
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σe --- 弹性极限 (以余变0.005%为定点)
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值 σS --- 屈服强度 (以余变0.2%为定点,用σ0.2表)
明显塑变的最小应力值 σb --- 抗拉强度 (强度极限)
均匀塑变的最大应力值 σk --- 断裂强度
集中塑变的最终应力值
返回
• 延展性是金属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利用它可成型金属零部件。掌握变形的规律,可方 便的控制塑性加工的进程;如果设法阻止或延缓金 属的变形,则是强化材料的途径。
• 本章重点研究材料的变形规律及其微观机制,分析其 影响因素。
• 高分子材料的变形属粘弹性变形,陶瓷材料几乎没有 塑性,在工业上主要通过热成型或湿成型。所以研究 他们的塑性变形,意义有限。
第6章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成型的重要手段 服役行为与寿命
成分组 织结构
返回
材料特性 合成与制备
章目录:
6.1 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 6.2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6.3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6.4 合金的塑性变形 6.5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6.6 冷变形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6.7 热变形与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A A0 A
L0
当应变很小时, << 1 有:
e ≈ ,s ≈σ,两者相近,可通用。
但当应变很大时,两者相差较多。
返回
• 真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产生缩 S 颈后,应力继续上升,表明加工硬化 继续发生。
• 该曲线可表示为:
S k en
0
n —— 加工硬化指数,约在 0.1~ 0.5之间
断裂 集中塑变 均匀塑变 弹性范围
A颈
A0
点,引入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也叫流变曲线,瞬时应
力叫流变应力。
返回
• 真应变e,按瞬时值求得:
∴ 总应变为:
de
dL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A0
e L dL ln L ln(1 )
• 真应力S :
L L0
L0
L L0
L0
体积不变
S P P A0 L (1 ) (缩颈以前)
返回
3、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k
① 定义:
• 作用在位错的滑移面,且平行于布氏矢量的分切应力τ,称为作 用于滑移系的分切应力。
• 当τ达到足以克服位错滑移阻力τk时,滑移系方能开动,称τk 为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或:使滑移系开动的最小分切应力。称为临界分切应力τk 。
• τk是材料的性质,取决于材料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