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作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而且对其他考生不公平 ,假如人人考试作弊,学校成何体统?这些理由均能成立, 可是,用他们去劝说道德思维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学生, 不如说是“空洞说教”。
• 为了避免“说理”变成“说教”,教师需要针对学生 已有的态度和认识水平,选择说服学生的理由及陈述 理由的方式。据研究,师生原有的态度之间的距离, 是影响学生态度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双方态度 差距小,学生容易发生同化判断,即具有自觉地缩小 自己与教师之间态度差距的倾向,其态度容易改变。 例,“睡眠时数”的实验。
• 结果论强调行为的善恶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某种行 为道德或不道德由它的结果来决定。想要评判学生 的所作所为对不对,就必须了解学生行为的后果。 结果论的主张是,正确的行为是使善最大化的行为 。这一主张应用到社会就是社会功用主义,强调为 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福利。但是,功用主义容许为 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这在道德 上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恶果。例如,12个虐待狂折磨 一个人取乐。
• 第二,依具体的任务而定。解决当务之急,只提供 正面的观点比较有效。
(五)说服与说教 • 说服法强调对学生讲道理,但说理不等于说服。证据 充分,推理合乎逻辑,并不足以使学生心服。若要使 学生接受,陈述的道理以及说理的方式必须能为学生 所理解。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 ,说理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
• 学生集体也是影响学生个体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组织 和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道德问题展开 讨论,就是一种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学生个体的方法。 • 道德讨论的教育意义首先在于,经学生集体共同讨论决定的 公约、规则,有助于学生个体态度的改变。它们使集体中的 每个成员承担了执行规定的责任,因而对学生个体会产生约 束力。如果集体讨论和集体决定在程序上结合进行,集体中 的意见一致性越高,就越有可能引起集体成员态度的改变。 • 道德讨论的教育意义不限于讨论的结果——形成对集体成员 由约束力的集体决议,即使集体讨论没有达成明显共识,讨 论的过程也可能影响学生品德的发展。教例7-6 善待布莱恩。
(二)说理的逻辑 • 说服的关键在于说理。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明的 过程。有说服力的论证,有赖于充足的证据和合理 的论证。合理论证的根本,是合乎逻辑的推理。从 思维的形式说,推理主要有三种模式:从一般到特 殊的演绎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从特殊 到特殊的类比推理。 • 1.演绎推理 • 简单的演绎推理,是直言三段论,它以两个包含共 同项的性质判断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 ——结论。这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论证的 结论不会出现论证的前提中未包含的信息,结论中 所有的项都必定包含在前提之中。例如,“所有的 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有苏格拉底会死”。 这是一个有效的论证。这条规则同样适用于道德推 理。
帮助有学习缺陷的儿童融入普通班级之中,在美国是一项得到优先考 虑的教育措施。在某校某班,有个名叫布莱恩的9岁小孩,他患有轻度小 儿麻痹症,是全班捉弄的对象。他松不开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在操场上 动作不协调,像这样的事情常使他遭人取笑。每当他不停遭到嘲笑时,常 见他整堂课哭哭啼啼。 有一天,布莱恩没来上学。华伦太太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全班学生讨 论一下她认为班上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听到老师说存在一个“问 题”时,似乎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们还是围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华伦太太解释说:“有的人天生就有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运用自己 的肌肉,要他们像正常人那样行动是很困难的。我不知道,各位如果你们 自己不能做一些事情,还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教室里一片安静。华伦太太说话的语气不愠不火,但充满了关怀和敏 感性。 有个女孩开始说话了:“蒂姆和杰克取笑布莱恩的时候,我感到非常 难过。” 杰克马上应道:“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讨论继续进行着,几乎每个学生都发了言。有些学生站在布莱恩的立 场上看问题,杰夫说:“如果有人那样取笑我,我会很生气,很难过。” 珍尼特提出了“公平”问题:“那不公平——就像我们做游戏时那样,故 意跑得那么快,而布莱恩没有办法跑快,我们是在作弊。” 这是一场没有答案的情感性讨论。第二天,布莱恩回到学校,有好几 个学生主动上前帮他拉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时,布莱恩和大家一起打球 ,三次安全上垒。日子一天天过去,取笑人的现象再没有发生。
(二)直接示范与间接示范 • 直接示范——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躬 行对学生的道德要求,这是直接示范。儿童 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 待人处世。 • 间接示范——教师称赞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中 的人物,其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示范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见贤思齐,效法他们的行为方 式。
三、讨论
二、示范
• 说服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语言,示范法运用的 手段主要是榜样。 (一)以德服人 • 使学生改变态度,按要求行事,有三种办法:以力 服人、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以力服人是权宜之计 ,不得已而为之;以理服人,是上策;以德服人, 则是上上策。
• “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 公孙丑上》 ) •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 尽心上》) • “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 公孙丑上》)
• 道德讨论的要求: • 1.使用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道德两难情 境; • 2.讨论组由处于不同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 学生混合而成; • 3.教师应具备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知识;鼓 励学生考虑别人的观点或意见,协调与他 人的分歧。
第七章 德育方法
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教育、 情感陶冶、实际锻炼、榜样示范、修养指 导等,西方学校则推崇道德讨论、案例研 究、角色扮演等。今天推荐其中的几种教 育方法: 说服、示范、讨论和角色扮演。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说服
• 说服: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 地陈述理由,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 某种态度,这是道德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一)说服与压服 • 说服强调以说理的方式使人心服;压服则用权威、权力、暴 力、专制、威胁、恐吓等强制性手段破使人屈服。 • 某些紧急情况下,慢条斯理的说服会延误时机,甚至造成危 害。教师应当机立断,运用自己的权威,命令学生按要求行 事。压服并非一无是处。例:铁轨旁玩耍的小男孩。 • 说服需要较长的时间,效果比较牢靠,因为理由充分的要求 ,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另外 ,人有理性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说理,以理服人,把他们培 养成为真正富有理性的人。
(三)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 说理除了涉及推理的一般逻辑规则以外,还涉及道德推理特 有的一些思维方式。教例7-4 互谅。 • 甲生不小心踩在乙生脚上,乙生疼痛不已,两人因此发生冲 突,闹到班主任那里评理。班主任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对 乙生说:“甲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接着对甲生说: “你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你还是踩痛了乙,你该主动跟他道 歉,请他原谅你。” • 例7-4中,班主任一方面从甲生的行为动机出发,劝乙生原谅 甲生;另一方面又从甲生的行为后果出发,劝甲生向乙生道 歉。同是劝说学生相互谅解,说理所用的道德推理方式却截 然不同。如果把这两种道德推理方式极端化,只根据行为的 后果来说服学生按要求行事,或者接受某种道德价值观,就 是“结果论”的说理方式;反之,不从行为的后果出发说服 学生,而只根据普遍的伦理原则或道德义务,为各种行为规 范辩护,就是“非结果论”的说理方式。
教例7-1 大前提 大家要尊重人, 小前提 对人礼貌是尊重人的 表现, 结论 所以,大家要对人礼 貌。
教例7-2 使人痛苦是不对的, 羞辱使人痛苦,
所以,羞辱人是不对 的。
• 2.归纳推理 •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结论,包 括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 的前提涵盖一类事物的全部个别现象,结论的断定 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结论是由前提必然推出 的。例如,“奴隶社会禁止偷盗,封建社会禁止偷 盗,资本主义社会禁止偷盗,社会主义社会禁止偷 盗,所以,存在私人财产的社会都禁止偷盗。”这 可以说是一个完全归纳推理。
• 3.类比推理 • 即对比两类或两类以上的事物,根据它们在某些属性 上相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 • 类比推理像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不一定可靠,却 是教师说服学生常用的方法。特别在和学生面对面交 锋时,教师无暇作细致深入的分析,类比就成了说服 学生最方便有效的武器。例如,教例7-3 未熟的李子 。 • 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班主任时时 敲警钟,但仍有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位学 生甚至说:“毛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必 须亲口尝一尝。”“但是,李子还小就摘下来吃,是 什么滋味?”我问。“又酸又涩。”“长成熟了呢? ”“甜的。”“同学们,我们为什么不等到李子成熟 了再享受呢?”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一个 道理,学生也能接受。
• 不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把行为后果直接与品行善 恶等同起来,是荒谬的。从行为这的动机或意愿出 发进行说理的方式是“非结果论”的推理方式。这 种方式认为道德与行为结果无关,尽管道德的行为 往往会产生好的结果。凡是动机善良、从普遍的伦 理原则或道德义务出发的行为,不论造成何种结果 ,都是道德的行为。非结果论强调道德规则具有普 遍性,没有例外,适用于所有人的规则适用于每个 人,不许任何人将自己视为特例。例如,“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论语》),或“你们愿意人怎样 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圣经》)。“你 要是撒谎,你愿意别人对你撒谎吗?你要是偷盗, 你愿意自己被盗吗?”教师这样给学生讲道理时, 就是在进行非结果论式的道德推理。
(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 道德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领域,任何道德判 断几乎都可以找到支持和反对它的论据。 教师习惯用正面论据说服学生,其实,反 面论据在说理中有时可以收到特殊的说服 效果。教例7-5 继续战斗。
• 美国的霍夫兰德(C. L. Hovland)等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曾根据美国政府的要求,希望说服士兵们相信对日本的战争 还要延长,以防止他们产生日本会提前投降的幻想。霍夫兰德 等人准备了两种不同的说服信息。第一种是只提供正面论据, 强调日本军队人数多,士气高,有武士道精神,还控制了不少 当地资源,而美国到太平洋盟军基地的补给线很长,不容易迅 速供应补给品,因而战争还要继续两年。第二种是提供正反两 面的论据。除了介绍上述第一种论据外,还强调了不利于日军 继续作战的因素。如盟军的海军力量强于日本,在过去两次海 战中,日本海军损失惨重等等,结论还是战争要继续两年。结 果发现,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士兵来说,提供正反两方面论 据比较容易改变态度。而只提供正面论据更有助于受教育程度 较低的士兵改变态度。这可能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士兵理 解能力较差,分不清正反两方面论据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 是不正确的,因此,他对正反两方面的论据感到无所适从,较 难改变态度,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士兵,理解能力强,能对相 反的论据进行客观分析,而且还会对说服者产生公正感,从感 情上倾向于说服者,因而较易改变态度。
• 说服学生,采取何种策略,依具体情况而定:
• 第一,依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定。说服低年级学生, 宜以正面论据为主;说服高年级学生,可以考虑提 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 第二,依学生的实际态度而定。如果学生本来就有 反面的观点,教师就要主动提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 和材料,并充分证明反面观点和材料是错误的。这 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
• 运用归纳法的道德推理多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不 完全归纳推理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 理和统计归纳推理等。教师说服学生时,多以简单 枚举法归纳普遍性的道德判断。例如,“科学研究 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工程建设要有团结协作的精 神,连做游戏也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总之,做任 何事情都要有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归纳推 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不完全可靠。但在教育上简 单枚举法(例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说理方法。对于 中小学生来说,生动的事例往往比严密的演绎推理 更具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