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互动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研究体验。
其次,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思维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2.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如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如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合作研究、探究式研究等,创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质,通过参加教育培训、教研活动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实现师生之间有价值的交流和对话,我们需要解决学生研究心理上的顾虑和对教师权威的服从感、畏惧感。
这可以通过师生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来实现,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纪律与自主的辩证关系,自主不是放任,避免一切都在教师控制之下的“虚假”自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依据教材知识关联,科学设置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应该具备启发性、趣味性、开放性、发展性,使学生摆脱单纯接受现成知识的局面。
龚孟伟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课堂改革
龚孟伟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课堂改革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以及运用、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陶冶等。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发展性与阶段性、终身性与持续性的特征。
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审视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发现存在忽视语言运用、缺乏思维含量、轻视审美体验等问题,提出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开展活动、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开展活动、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开展活动的策略。
冬日阳光照耀在杭城上空,暖阳驱走了些许寒意。
2020年统筹“区培计划”高中教师能力提升—新高考培训班开班第二日的下午,我们有幸聆听龚xx主任关于“核心素养”与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讲座,龚xx主任是国家教育特约辅导员。
龚xx主任从改革的核心理念——即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增强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从高考招生改革的立意4个点——即融通文理,选课走班,综合评价,两考结合。
这两方面谈新高考之于学生的变革,新高考之于学校的变革。
那么怎么落实新高考精神?学校如何做呢?一、课程形态改革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明确教育定位,调整课程结构,凝炼核心素养,优化学科体系,研制质量标准。
(一)建构学校课程框架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高考科目课程与非高考科目课程。
校本选修课程与文化拓展选修课程。
(二)丰厚学科课程谱系围绕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必修课要坚守国家课程价值追求,选修课围绕支点,以国家课程内容为轴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支点,设计进阶,满足选择性学习需求,分类分层建设支持学生差异发展。
(三)开发学校特色选修课程群拓展融合,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缪主任还列举多所新高考试点地区学校的特色课程。
试点学校开展了许多彰显课程特色的社团与文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核心素养是在本质上整个课堂都具有独特性的一个教育目标,是一种包括各种能力的素养体系。
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对于其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
小学语文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等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素养,从而达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效益的目的。
其次,核心素养是由学科知识与生活技能共同体现的,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贴近现实的学习方案。
而且,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这意味着采用生动形象、互动多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创造有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最后,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注重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
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获取方式不同,教师不能再单纯的传授知识,应该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地位。
通过探究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培养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创新教学方式探索以创新教学方式为策略的小学语文课堂改革,采用各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语文游戏、故事说唱、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和学习成果。
3、注重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指导。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理解。
此外,还应注重口头表达和听力训练,培养学生文字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积极推进素质评价素质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差异的教育评价方式,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探赜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探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代历史课程则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
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智力品质与能力。
它主要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在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历史思维和人文关怀等方面。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然而在信息时代,知识很容易获取。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或文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也强调了跨文化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历史课程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的对比研究,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释与理解。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过程,理解历史变迁的规律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让学生了解历史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历史是由人类的活动构成的,它涉及到无数个人的命运和感受。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组织学生关爱社区或者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历史思维和人文关怀等核心素养。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历史分析,并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方案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1.1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学科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1.2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跨学科思维、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计2.1课程名称:发展核心素养课程2.2课程内容:(1)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3)沟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4)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鼓励他们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
2.3课程形式:(1)理论课程: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和培养方法。
(2)实践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学习: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学习,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课程计划:(1)第一年: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进行创新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第二年: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习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第三年: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综合运用各项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评估为了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质量,我们将进行以下评估措施:3.1课程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意见。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学校教育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养培养的转变。
核心素养作为学习、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基本能力,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因此,如何通过特色课程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体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解析、特色课程设计原则的探讨以及特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的分析,本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解析、特色课程设计原则的探讨以及特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分析,旨在为教育界及相关领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理念和实施路径。
通过本研究,可以有助于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
通过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也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战略性的思路和实践方法,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良性互动。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者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重要目标。
本报告将探讨。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1.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技能、知识和态度。
这些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素养等。
它们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2.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和社会需求。
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的确定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需要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社会的需求,设计目标可以包括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2. 课程内容的选择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到培养核心素养的需求。
课程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学科融合而来,包括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等方面。
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当的内容。
3. 教学策略的制定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中,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外,课程设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策略1. 教师的角色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以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身份出现。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同时,教师应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
2. 学生的角色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中,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应积极参与探究、合作和创造等活动,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
此外,学生还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评价与反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中,评价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其中之一就是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时刻关注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成为了现在的趋势。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学习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素,是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具体而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一、重视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必须的要素,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正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锤炼。
二、注重跨学科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需要跨学科思维的引入,使学生以跨学科的视角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三、重视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也是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素养之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勇于探究,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注重交叉融合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得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沟通变得更为频繁和自然。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强化交叉融合意识,利用好学科交叉的契机,让学科之间的知识得以相互融合。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但是总体来说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同时,教学改革也需要教师的坚持与努力。
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从而不断创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改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做法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够培养和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改变:
1. 教学目标的转变:从注重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将目标由传递知识改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相关。
2. 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导。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评价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笔试评价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中,评价应该突出考察学生的能力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笔试考试来评价学生成绩,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口头表达评价、实际操作评价等,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种变革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还要配合相应的政策和教育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素养。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广泛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提高阅读素养。
再次,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多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和写作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最后,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包括学习素养、创新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美育素养和身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素养、写作素养和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语文教学改革方案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说到课堂教学改革,大家脑袋里是不是会冒出“高大上”的词语啊?什么核心素养啦、教学模式啦、互动环节啦……听起来挺厉害的,是吧?但实际上,教学改革要说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孩子们学得更开心,更有收获,学到的东西不仅能应付考试,还能真正在生活中派上用场。
你看啊,小时候我们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基本上就是“填鸭式”教育。
好像我们是个个都是“学渣”,只能靠死记硬背才过得了考试关。
现在不一样了,改革就是要把这个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跃一点,给学生们点“实战经验”,让他们能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你别说,大家从中也能真正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别的不说,咱们得先问问,啥叫“核心素养”?这是个听着有点抽象的词,但其实不复杂。
简单来说,它就是指一个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对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能不能主动去学习,能不能团队合作,能不能自我管理,甚至是有没有创新的思维。
这些东西看似不重要,但你想想,今后的社会竞争,光有死记硬背的知识能顶得住啥?能顶得住人际关系的摩擦吗?能顶得住压力山大的职场环境吗?所以说,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娃娃抓起,不光让他们脑袋里有知识,还得让他们心里有情怀,眼里有远见,手里有能力。
如果你去看看现在的一些课堂,真的能感受到那种变化。
过去,老师的地位高高在上,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则是“开着天窗说亮话”地听着。
就像个“包子铺”,老师给学生“发包子”,学生一口接一口。
但现在,不同了。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互动的,学生不再只是“接收者”,而是“参与者”。
一堂课,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问题,学生们围绕着问题去讨论,去思考,去探索。
别看学生们表面上没怎么说话,实际上,脑袋早就转得飞快。
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在学知识,更是在培养能力。
你能想象吗?过去你一说“讨论”,学生都低着头,好像怕老师点到自己。
现在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就像是参加一场脑力竞赛一样。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本领。
如:思维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实践素养、人际交往与合作素养、全球视野与创新素养等。
这些素养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代社会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核心素养教育:一、扩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全球视野与创新素养随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全球视野和创新素养。
为了培养这一方面的素养,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习俗,了解不同国家的科技、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意义,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新闻,关注时事热点,从中了解到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
三、综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即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能力。
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共同努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思维训练、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素养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越来越重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探赜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探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能力、意识等方面综合提升和发展的综合素质,是每个人在不同领域发展的基础。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核心素养与历史课程的融合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则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将核心素养与历史课程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全面发展。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课程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
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学生还可以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历史方法和历史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情感方面,历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国家和民族的辉煌历史,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
历史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历史事件感受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和情感联系。
在价值观方面,历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形成对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尊重和理解。
历史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1. 教材改革。
教材是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托,也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主要工具。
在教材编写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历史知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
在教材中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着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从幼儿园向初中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是学生基础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性环节。
随着当前教育理念和政策的不断调整,语文课程也面临转型与改革的压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泛指术语,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检验标准。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则是一种把全面素养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教育改革思路。
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为重点。
首先,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学术成就。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阅读、写作、演讲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者结合,可以形成一种“读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掌握。
其次,文化素质指学生对中华文化和国际文化的领悟,也包括道德、人文、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在现代社会,文化素养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综合素养评判的重要指标,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绘画和音乐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文化境界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的实现,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更要关注如何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一方面,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对教育和社会现实的认识,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
而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针对性的课程计划,多维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其掌握好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强调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与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与人和谐相处。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现确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Core Literacy-based Teaching Reform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素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素养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首先,学校的教学课程应该增加素养教育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新的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
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其次,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学校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活动、案例分析、讨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素养教育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literacy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an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but also help students better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etter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Therefore, core literacy-based teaching reform is necessary.Firstly, the school's teaching curriculum sh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literacy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Schools can raise students' literacy level by setting up new literacy courses. In addition, schools can also set up quality expansion courses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quality and better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Secondly, schools should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level.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Schools can also take various forms of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group activities, case analysis, discussion, etc.,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ir core literacy.Finally,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to enable them to better practice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and improve their core literacy level. Schools can organiz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such as volunteer activities, community service, etc.,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ir core literacy level.In conclusion, core literacy-based teaching reform is necessary. School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literacy education,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level.。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随着技术与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角度,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其中,实现高职教育的优化与升级。
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一系列个人素质和能力,包括认知素养、技能素养、情感素养、文化素养、创新素养和实践素养。
认知素养是指学习和思考能力,技能素养是指实际操作能力,情感素养是指自我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文化素养是指知识和文化素养,创新素养是指未知领域探索和创新能力,实践素养是指能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课程体系改革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升级:注重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将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水平。
2. 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 课程评价的定期更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评价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考评方式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三、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理念高职教育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3. 注重情感管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自我情感的调节和管理,培养其自我意识和情感敏锐度。
4. 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强调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全球化视野。
四、结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出更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全面素养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课程更 加贴近学生的 生活
13
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
实践策略
● 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系统设计的基点 ● 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结构体系 ●课程内容结构调整 ● 课程实施的创新 ● 基于核心素养体系,建立系统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系统设计的基点
1
2
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 改革价值形成的依据
社会责任 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治信仰、生态意识
国家认同 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 国际理解 全球视野、尊重差异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 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审美情趣 感悟鉴赏、创意表达 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数字学习 身心健康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适性发展 实践创新 热爱劳动、批判质疑、问题解决
价值性
对社会和个体产生 有价值的结果
特性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
迁移性 中满足重要需要
民主性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
而且对所有人重要
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欧盟
欧盟核心素养的界定 核心素养是所有个体达成自我实现和发展、成为主动的公民、融入社会和 成功就业所需要的那些素养。 欧盟提出八大核心素养: (1)母语交际;(2)外语交际;(3)数学素养和基础科技素养; (4)数字素养;(5)学会学习;(6)社会与公民素养; (7)首创精神和创业意识(8)文化意识和表达
03
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与课程评价 权力的集中
04
在课程中融入了质量评价标 准,强调问责
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困境
● 政策、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脱节
● 课程改革的急功近利化
● 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的民主品格的培养缺乏足够的注意,反映 出一定的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
● 对人的理智反思、批判能力和国际意识(视野)的培养重视不 够
自2001年起,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我国应采用互补融通型的方式促进课程改革目 标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
课程内容结构调整
课程内容调整的关键是需要建构学科核心素养
●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
粗略地说是指凸显学科本 质,具有独特、重要育人 价值的素养。 ● 核心素养体系的层级
化,必然要求各学科在落 实综合性核心素养的同时, 彰显本学科独特的育人价 值,确立学科自身的核心 素养。
● 课程改革在推进方式上采取“硬着陆”的“革命”方式,导致 课程实施困难重重
契机和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立促进了教育模式的转型,体现在以下维度
从过去重视教学当中学科 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转向重视学生核心能力和素 养的生成。
从过去重视学生知识结构 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转向 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 展。
● 从上位的教育目标到中 间层面的核心素养到具体的 学科目标,各个层面之间有 较好的衔接,核心素养与整 体的课程设计是一体的,这 有助于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和 对教育目标的把握。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抽象
核心 素养
推理 模型
抽象 模型
抽象 推理
模型
抽模象型
美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学科内容的结合方式
力。
理解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
核心素养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 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
决定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 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
核心素养提出的动因
《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
落实
● 学校课程是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的蓝图, 它涉及 人的培养和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规格, 涉及教育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 ● 核心素养只有落实到课程改革的层面才能转化 为现实的教育教学效果,就是说核心素养的新理念 只有进入课程、转化为课程实践并被学生接受进而 成为学生知识结构和情感态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核 心素养的预期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 世界上一些国家正在尝试以核心素养框架作为 课程改革的方向,如澳大利亚将其七项通用能力融 入国家学科课程,美国21世纪素养联盟研发的课程 资源用于支持其中小学课程。
核心素养将为课程改革带来六大变化
育人导向更 加注重学生理 想信念和核心 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 加关注课程建 设综合化 、主 体化发展趋势
变化
未来将更加 注重增加国家 课程和地方课 程的适应性
实践活动更加 关注学生学习 体验、动手实 践及创新意识 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 进一步减轻课 业负担,课后 作业形式及总 量发生较大变 化
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结构体系
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融合
直接指导型
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直接作为课 程改革的基础框架,指导国家的 课程改革。例如法国在2006年7 月11日正式通过并颁布了《共同 基础法令》,以教育法的形式将 核心素养指标融人课程目标之中。
互补融通型
由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学生核心 素养研究成果未出来之前, 已 经启动新课程改革,因此, 在 实现核心素养为本的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时,主要以互补的形式将 核心素养指标逐渐渗透进课程标 准中,进而使二者达到相互融通 的状态。如美国就属于此种类型。
● 基于核心素养建立跨年级连续性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在课程中,英国并不是简单地将核心能力按照学科进行切分:一方面, 各个学科中都有综合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各门学科还有各自特有的 相应的关键能力。随着对各种能力的不断深入认识与理解及实践经验的 积累,修订后的《国家课程》对各种能力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区分与界定, 为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 培养。这是英国《国家课程》长期积累与改进的结果。
澳大利亚模式:将核心素养细化至各个学科
澳大利亚概括出了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包括读写、计算、信息和通用技 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道德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力及跨文化理解在内 的七项通用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历史和 文化、亚洲文化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啮合和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都需将根据总体培养目标所提出的 七项通用能力充分融入到各个学科之中。因为学科性质不同,有的学科能 够将七项通用能力全部进行整合,有的只能进行部分整合。以跨文化理解 素养为例,英语课程中要求“学生使用跨文化理解和创造一系列的文本, 即呈现多元的文化视角和对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与物的认同”,科学课程中 则指明“科学中有很多的机会来发展跨文化的理解,尤其是在科学作为人 类活动的内容线及科学在多样文化背景的应用中”。
● 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自我
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 系管理、负责任的决策。
● 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 化交流技能:活跃的社区生活、国家
与文化认同、全球意识、跨文化的敏 感性和意识。
● 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合理
的推理与决策、反思性思维、好奇心
与创造力、处理复杂性和模糊性。 ● 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开
时代与科技变革类动力因素:如全球化、知识时代 、科技发展与信息时代。
经济与社会发展类动力因素:如经济成长、职业需 求、人口结构变化、多元文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发展类动力因素:如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
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
思维核心型 知识核心型 价值核心型 教育系统型
思维核心型
● 经合组织OECD在综合了不同学科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理论建构模型 之后,从分析社会的愿景和个人生活的需求出发建构起了核心素养理论模 型。
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美国
美国核心素养的界定 美国的“21 世纪学习框架”中将核心素养命名为21 世纪素养,认为 “21 世纪素养远远超出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它意指如何将知识和技能 应用于现代生活情境。” 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高级技能或“素养”,其对应范畴是“基本技能”尽 管它从不否认后者; 第二,它是情境关联的,是知识和技能应用于21世纪生活和工作情境 的产物。
放、信息管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 有效地交流。
教育系统型
● 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 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将各种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来。
我国学生9大核心素养
● 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 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将各种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来。
整体分布 整体分布是指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实现核心素养的目标。
局部分布 不同的学科所负责培养和落实的核心素养目标有所不同所有
学科综合起来统一实现培养目标,如我国台湾地区:
课程实施的创新
以核心素养为旨归,重新规划学习过程
以核心素养为基点,重构教学观
核心素养的综合模型
● 《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的报告将世界不同地 区29个素养框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拆分,再将涵义相近、层级相当的项 目合并,共归纳为18个素养条目,大体反映了全球范围内不同组织或经济 体的政策制定者对未来公民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基本判断和整体把握。
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产力
12
课程改革实践需要核心素养的指引
● 核心素养是基于课
程改革的需要而创生
● 我国课程改革的实
践困境
● 核心素养为课程改革提
供新的契机和要求
课程改革实践需要核心素养的指引
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关注学生发展,强调培养适 01 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
强调课程的整合性,注重学科 02 之间的相互融合
知识核心型
● 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布鲁金斯学会启动了“学习成果衡量特 设工作组”,项目。即核心素养的研究,确定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七个 学习领域。
价值核心型
●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