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历史背景
第二章考古学的过去——考古学科发展史
二、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考古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考古学具备上述定义中所含的性质,是有着相当长的一段发展过程。
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下:
1、从15世纪开始,近代科学的产生。
科学区别于宗教——以理论体系为前提,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可观察可检测的对象。
2、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期的美术史的研究,从而开始了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搜集。
不久又对基督教圣地巴勒斯坦地区的古迹和古物发生兴趣,后来这种兴趣还扩大到近东地区的埃及、巴比伦等更为古老的古迹和古物的寻访和搜集。
3、西欧和北欧的一些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相继成立,比如法兰西、英吉利、德意志、瑞典、丹麦等,这些国家没有像希腊罗马那样古老的历史文献,他们企图凭借遗迹和遗物来宣扬古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这也促使了搜集行为。
4、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推翻了《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神话,尤其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09-1882,莱尔《从地质证据来证明人类的古老》1797-187
5、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使人们懂得人类的出现至少在数十万年前,并认识到人类是从猿类演化而来的。
于是,史前考古学产生了。
它以进化论的理论为指导,以严格的科学方法从事研究,从而使获取实物遗存的行为开始科学化,考古学作为科学从此诞生。
考古学课件第1-2章
四、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新迹象: 1. 以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为代表的古代社会研究成为考古学研究的主流 2. 考古学是中外学术交流中开展较早且受国外影响较大的学科 20世纪90年代——中国考古学转型的阶段 转型:研究的重心由以年代学为主的文化史研究转向全面研究古代社会
资料发表和研究方面: ✓《中国考古学报》
✓撰写出一批重要的早期研究成果
三、发展和壮大时期(1950年-20世纪80年代前期) (一) 考古研究机构的完善和考古队伍的壮大
首先是考古研究机构的建立和逐渐完善 其次是人才培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二) 考古管理工作的逐渐规范化 考古管理机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相关法规的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三) 田野考古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与发掘水平的提高 (四) 田野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出版
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持续到抗战爆发,前后也进行了15次 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及大片的祭祀遗存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大量珍贵遗物和有确切单位的甲骨文 培养出一支业务精干、研究水平高超的专业队伍
确立了和殷墟商文化属性上更为接近的新文化——龙山文化 辛村、山彪镇和琉璃阁等重要的两周墓地 北平研究院:燕国都城遗址;宝鸡斗鸡台遗址; 西湖博物馆:良渚文化 西南和西北地区零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日本学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田野考古
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 我们认为,把安特生发现和确立仰韶文化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
比较符合中国考古学发展历史的实际
(二)起步和初步发展时期(1931-1949年) 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用火遗迹
北京人化石属于晚期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及其文化的发现和确立 周口店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1937年夏天抗战爆发,前后连续进行了15次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第一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以研究古代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艺术品和礼器等。
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棉织物等。
三、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代的研究,完全依靠考古资料。
对于文字出现后的王朝时代,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少有记载,更需依赖考古资料。
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明显的文化遗存。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特征;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
第三节考古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并行的。
一.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约1、2万年至1万年。
2-第二章-考古学发展史-陈改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简史考古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学,其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1840年以前),实现了从古物学到考古学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埃及与埃及学的形成、温克尔曼写成《古代美术史》、汤姆森提出“三期说”等。
第二个阶段是考古学的发展与成熟期(1840—1960年),考古工作在地域上由欧洲、近东扩大到全世界。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866年在瑞士召开第一次“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国际会议”、蒙特柳斯提出系统的考古类型学、“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等,科学的考古学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第三个阶段是持续发展期(1960年以来),考古研究从文化谱系和编年工作转向阐释考古现象。
这一时期见证了“新考古学”及其他考古学流派的兴起、自然科学和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考古学的进一步世界化,也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兴盛发展。
第一节欧美考古学简史人类探索过去的好奇心不难理解。
目前所知最早对古代实物进行探索的事件,是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纳波尼德挖到一座神庙地板下面近2000年前的基石。
无独有偶,按照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记载,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曾在公元前1世纪收藏“古代英雄们的武器”。
然而在考古学或古物学研究出现之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于过去的知识仅仅来自于文字记载、宗教信仰、口碑、传说和迷信。
直到中世纪末,随着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的再度出现,对世界史前史的研究才取得进一步的认识。
至15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和古物的兴趣。
考古学是从古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19世纪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欧美出现。
一、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年以前)(一)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的古物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研究,从而开始了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搜集。
15世纪后半叶,罗马收藏之风兴起,教皇、红衣主教和显贵们纷纷把自己的别墅装点成古代艺术的宝库。
第一讲 (概论 第二部分 考古学简史)
与“新世界”的接触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由于圣经中没有任何关于新大陆的记载,关于美洲上生活 的是否为人类,如果是,他们的存在如何解释等问题引起 了讨论。 一个热门的解释:这些人是被迦南驱逐的部落 1519年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人 (Mexica)(墨西哥) 1532年征服印加帝国(inka)(秘鲁,阿根廷等地) 主教Diego de Landa第一个欣赏玛雅日历的欧洲人 Pedro de Cieza de Leon记录前印加王国遗存,是第一个 认识到存在比印加王朝更早文明的人 1537年保罗三世颁布法令:‚美洲土著人是人类‛
世界考古学简史
‚ARCHAEOLOGY‛ 的含义:
是指对古代的研究
研究对象:人类遗存 时间范围:人类制作工具开始至昨天的垃圾 来源于古希腊语‘arkhaiologia’原意是指远
古史,如Roman Archaeology(Augustus时期)
世界考古学发展简史
(1). 古物学的兴起,考古学的萌芽 (2). 考古学的诞生 (3). 考古学的成熟 (4). 新考古学运动
18世纪末,随着技术和知识的进步,加上欧洲经 济和军事的成长,人们开始认为现在不是比过去 差,过去不是丢失的黄金,人类可以期待更好的 未来,人类的进步依靠人类的努力和自然的发展。 这个思想为进化论埋下了种子。 这时期更多的人将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解释为铁 器时代之前的欧洲人所制作的手工艺品,但是他 们做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是石器本身,而是基于 对当时新世界(北美殖民地原住民)陌生文化的 观察和研究
创造‚旧石器‛(Palaeolithic)、‚新石器‛(Neolithic);
后来,拉尔泰,用古脊椎动物化石作标准, 将旧石器时代分为3期; 莫尔蒂耶,用首次发现地点作为各期的名称; 这种分期法和定名法,至今仍通用;
第二节 中国考古学简史
第二节中国考古学简史在世界考古学的发展历史中,中国考古学产生相对较晚,而且是随着西学东渐而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但在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前,从比较早的时期开始,不同时代的文人学者就对古代遗存,特别是古代文物有着传统的喜好。
不过,这些研究古代器物的学问虽然在一定程度了丰富的古代历史的研究,但是最终也没有直接演变为现代考古学。
一、金石学和考古学的传入(1921年以前)(一)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古人在追寻自己的历史时,很早就开始注意到埋藏于地下的古迹和古物。
根据对古器物的收集方式和研究深度,这一时期又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零星发现和研究阶段(北宋以前时期)北宋金石学产生之前,人们对地下出土的古器物和古文字资料虽然比较重视,但并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
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引用他实地调查到的古迹材料。
如在《春申君列传》中提到考察春申君故居的情况:“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他也曾“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① [加拿大]布鲁斯?G?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第2版),陈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汉武帝时,曾有人得宝鼎于山西汾水,献于汉武帝,故将此年改元为“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所献宝鼎实际上就是商周时期青铜鼎。
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美阳(今武功)得鼎,献之”(《汉书·郊祀志》)。
好古文字的张敞对这件“尸臣”鼎铭文进行过考释。
东汉时期,许慎在撰写《说文解字》时,曾注意收录和参考郡国山川出土的钟鼎彝器之上的“前代之古文”。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人盗掘魏王墓,出土了大批竹简,后经过荀勖、束皙等人多年的释读和考订,最终整理和编次为《纪年》、《易经》、《国语》、《穆天子传》等十几种古书共七十五篇。
这些古书被后人统称为《汲冢书》。
北魏时期,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其中对各地的古城、陵墓、寺庙、碑碣以及其他史迹多有记述,许多现在已经损毁不存,其价值甚大。
考古学概论(二)
(二)金石学形成期 (宋)刘畅《先秦古器图碑》 吕大临《考古图》、《宣和博古图》 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 (元)葛逻禄廼贤《河朔访古记》 朱德润《古玉图》 (明)曹昭《格古要论》
(四)金石学兴盛期 乾隆以前偏重于石刻,仅67种著作。 乾隆以后200年达906种。 特点: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广, 产生了一些研究水平较高的综合性著作。 清末至民国初年,研究范围更加广泛。 (罗王之学)
二、近代考古学的传入和中国考 古学的萌芽
1、19世纪欧洲近代考古学的主要成就 (丹)汤姆森《北欧古物指南》、沃尔索 《丹麦原始时代古物》:三期说、类型学 的开端。 1865年,(英)卢伯克:新、旧石器 中石器时代 金石并用时代
2、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日、俄、英、法等国学者在中国的考古活 动。 安特生的考古贡献。 1926,李济首次主持田野考古。 1927-1933,中日联合考查新疆。
三、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1、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 古组成立,董作宾、李济。 2、1937年以前的中国考古 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为中心的旧石器时 代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发掘(黄河流域) 商周至唐宋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3、1937—1949年的中国考古 1937—1945,南方考古,日本在华考古。 1945—1949,田野考古基本停滞,以室内 研究工作为主。
四、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
1、考古队伍的壮大和发掘水平的提高 2、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三个阶段) 3、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30多种文 化类型、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史的研究、 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 4、商周考古学的发展 5、秦汉至元明的考古学发展
第2章 中国考古学简史
第2章中国考古学简史一、名词解释4.《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2015年四川大学研]答:《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夏鼐主编的现代考古学著作,由文物出版社于1984年5月出版。
该书以时代为序,综述了1949~1984年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界的重要地位,其中详细的注释为进一步研究各专题的学者提供了线索。
3.贾兰坡[2014年山西大学研]答: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2001年7月8日),是中国古人类学家、地质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
他因发现“北京人”遗址的贡献巨大而被后世尊称“北京人之父”。
3.夏鼐《考古学报》[2014年吉林大学研]答:《考古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季刊。
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中国考古学主要学术刊物的创办者,他领导了《考古》杂志及其前身的创刊,长期担任《考古学报》的主编。
《考古学报》季刊由考古杂志社编辑出版,1936年创刊,是面向国内外的中国考古学权威性学术刊物,主要刊发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是考古学专业学术性刊物。
《考古学报》前身为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1947年至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1953年改现名。
3.后冈三叠层[2013年中山大学研]答:后冈三叠层由梁思永在殷墟第四次发掘中发现并创立,开创了考古层位学的先河。
1931年,梁思永、吴金鼎、刘耀(尹达)在河南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中,第一次从地层上判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后岗第二期文化)和商代文化遗存依次自下而上堆积的“三叠层”的时代先后,第一次明确了中原地区两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及其与历史时期遗存的相对年代,并据此进一步提出后岗一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与商代文化之间的承袭关系。
景德镇陶瓷学院考古学内部真题资料
资料整理第一章概论,第二章中国考古学简史考古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和文化遗迹研究人类古代历史。
考古学产生的很早,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科学的近代考古学,是以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为基础的。
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诸分支中较重要的三个分支学科。
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其必须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单一的文化因素不能称为一种文化。
同一文化共同体亦即考古学文化。
石器时代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来划分考古时代。
根据生产工具可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界将人工打制的石器称为“旧石器”,而后世出现的“磨制石器”则称为“新石器”,就整个世界而言,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1.2万年至1万年。
旧石器时代占整个人类历史的99%左右。
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只能以天然的产品作为食物,这种经济称为“掠夺性经济”或称“攫取性经济”。
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的产生作为主要标志。
陶器尚未产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称“无陶新石器时代”世界各地区因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生态环境的不同,新石器时代开始和结束的年代也各不相同。
中国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结束于公元前2000年初。
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的合金,其锈呈青绿色,故名。
青铜器出现以后很快取代了红铜器,并在许多生产、生活领域里取代了石器。
这是因为青铜器具有如下优点:1.熔点低。
青铜合金的熔点在700℃-900℃之间,明显低于红铜的1083℃,因而较易冶炼。
2.硬度大。
青铜中加入10%的锡,其硬度即为红铜的4.7倍,并可随着加入锡、铅的比例而改变其硬度,从而制造出不同用途的器具,克服了红铜较软、石器太脆的弱点。
考古学史
湖上住宅
凯勒
苏黎世湖上住宅
瑞士
200多座湖上住宅
意大利 特拉马尔
北爱尔兰 水寨
前罗马铁器时代
拉姆绍尔 哈尔施塔特
施瓦布 拉登遗址
伊特鲁利亚人遗存
斯基泰人遗存
第二章 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期
一、欧洲考古学的形成期
1.三期说的提出 2.远古人类与石器的确认 3.各地的考古发现 4.考古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5.小结
获得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头像,拉美西斯三世 的石棺,把塞提一世的石棺运到伦敦,盗掘 许多方尖碑、刻着圣甲虫纹饰的宝石等遗物。
1819年发表《埃及和努比亚考古发掘记》
3.各地的考古发现
(1)埃及 马里埃特(1821—1881) 法国考古学家 在埃及工作30年,发掘了30多个重要遗址,
如基泽的斯芬克斯神庙、孟斐斯的圣牛墓地、 萨卡拉墓地、阿拜多斯遗址遗址。
(约前484年─前425年)
古希腊作家,他把旅行中的见闻记录下 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 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书中对埃及、 巴比伦、叙利亚、波斯的历史和文化都有记载。 他被称作历史学之父。他在游历中还遇到斯基 泰人并将其物质物质文化记录下来,其真实性 已经被现代考古发现所证实。
第一章 考古学萌芽期
一、欧洲的古物学 古物学的历史背景 古物学的兴起 古物学向考古学的过渡 二、美洲的推测阶段 印第安人的起源 民族学调查 对古迹的实地调查
考古学简史
(主要参考文献:陈淳《考古学理论》、杨建华《外国考古学史》)
第一节 早期的古物兴趣
考古学是在人类对古物收集和研究的基 础上发展而来的,人类对古物的收集和 研究先是自发的,后来出现了自觉研究 的古物学,最终发展成科学的考古学。 但中西方对待科学的不同社会背景和态 度,促使西方后来居上。
碳酸岩、骨牙、 贝壳等
测年范围
5万年以内
3万年以上 10万年以上 100万年以内
数千年至45万年
旧石器时代
第二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 猿、能人到直立人和智人,足有400多万年。 这期间,人类又经历了两次从非洲大陆扩散 到全球各地的漫长过程。环境变迁是促使人 类进化的根本原因,而进化本身又呈现出独 特而必然的镶嵌演化现象。“两次走出非洲” 的观点对“中国古人类是独立进化的”观点 构成严峻挑战,而中外不断出现的新发现又 使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
现代人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大 约13万年前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 并取代了这些地区的古老人类,成为世界各 地现代人的祖先。即“夏娃”理论,人类第 二次“走出非洲”。先前都认为是中国人祖 先的北京猿人、金牛山人等被否定 。
旧石器时代
两次“走出非洲”地 图
旧石器时代
二、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及表现
旧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
北京人
1935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发掘现场
“北京人”的石器
“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复原像
“北京人”的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和峙峪人
1933年山顶洞遗址发掘现场 山顶洞人的石器和骨针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02 考古学原理
1、民族学与民俗学方法
通过对现存发展较慢的民族进行调查,了解过 去人类发展历程。
该方法建立在人类本身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在 相应的自然条件、生产技术下研究人类早期发展 阶段有极大的作用。如考察陶器的原始制作方法 ,可以从中得到启发;研究他们的婚姻制度、家 庭、家族、部落、国家以及阶级的起源和发展, 可以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推论。
实物 遗物:工具、武器、日用器具、装饰品等器物; 遗迹:宫殿、住宅、寺庙、作坊、矿井、都市、 城堡、坟墓等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的研究是以物质的遗存为依据。
研究 范围
物质文化:各种遗迹和遗物; 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 精神文化:美术观念、宗教信仰等。
实物:具有社会性的产物, 而不是个人孤立的、 偶然的作品。 研究方法:遗物和遗迹的整个系列和类型。不 是孤立的、单独的一件器物,否则只能算古董, 而不能成为考古学研究的科学资料。 探究:整个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传统。
二、形制学
又称类型学、器物形态学、标型学。 包括形态和制作两方面含义。
1、形制学的定义
过去人类制造、加工过的物质或痕迹在形态和 制作上的特征。
研究目的:探索它们的发展规律,进而推断时代。 是考古学特有的方法,也是田野考古方法的核心之一。 研究对象:单一遗物或遗迹,或若干种遗物或遗迹的组合 单一的,观察其形制特征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变顺序,以探 索其时代性或文化典型性。 若干种组合:观察它们形制特征的共存关系,归纳整个组 合形制在时间上的演变顺序。 作为地区性的文化(类型)及其分期的标志,并进而对整 个文化(类型)的分期或几个地点之间关系提供证据。
④ 地层局限性规律 包括三方面: 第一,地层学不能用于分析地层包含物。但利用包 含物推断年代问题,地层学就只能作为基础,起检 验作用。 第二,地层学只能根据地层关系断定时序。在缺乏 叠压(打破)关系的情况下,地层学对时序的判断 就无能为力,而只能依靠形制学方法。如图 第三,在两个平行材料中,甲早于乙、丙早于丁, 而乙与丁的文化内弃有很大相似或很接近时,难以 判断丙也早于乙(或甲早于丁)。说明地层学在缺 乏地层依据时无能为力的局限性。 考古实践中明确这条规律非常重要,否则,将误入 歧途,造成不必要的紊乱。
第二讲考古学简史
• 中国考古学在解放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取得 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充实了我国历史的研究,起到了补史、证史和历史 教育的作用,而且还为古代的科技、水文、地质、文化艺术史以及中外关系 史的研究,提供了大批重要资料。 • 在田野考古的基础上,三十多年来还出版了大批发掘报告和研究论著。这些,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接触到的。
器物类型学的运用1933年徐炳昶苏秉琦等人发掘陕西渭河流域周秦及汉代墓葬整理出版了斗鸡台沟东区的周秦墓葬在报告中苏秉琦首创按照器物形制学划分墓葬随葬陶器组合的共存关系作为分期断代的标准方法为后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制学研究树立了楷模
第二讲:考古学简史
• “研究考古学史的重要性在于认识考古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一直向 前进展的发现记录,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交织着错误的推断和伪 造以及考古学家拒绝历史地对待自己工作的倾向。” ——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考古学一百五十年》(1987年)
第一节 西方考古学的确立
• 考古学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 • 一、考古学出现的背景: 1.欧洲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 术的研究。 2.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发展,推翻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远古人类存在的证据: • 1841年,曾在砾石采石场工作的法国海关巡视员Jacques Boucher de Perthes(1788—1868)发表材料,表明当地发现的人 工遗物(砸击石器)是与已灭绝的动物骨骼共存的。 进化的理论建构: • 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_1882)在《物种起源》(1859年) 中确立了进化的观念,尤其是证明进化的核心机制是“自然选择” 或“最适者生存”。
3.开始利用古物研究历史。 18世纪末,德国学者温克尔曼开始利用古代遗物,从事欧洲古代史 的研究。以保存在罗马等地的许多古代美术作品为资料,写成了 《古代美术史》这部名著。 4.“三期论”的提出。 • 1836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C.J.Thomsen(1788_1865) 出版了哥本哈根国立博物馆指南,被译为《北方古物入门》,书 中指出博物馆的藏品可以依次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 时代进行划分。 • 三期说确立了一个原则,即通过史前遗物的研究和分类,可以提 出一个编年序列,进而探讨各时期的问题。
中国考古剖解PPT课件
考古地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 积层,也叫“文化层”或“熟土层”。因为地球形成很长一 段时间后,人类才在地层上得以产生和繁衍。所以一般来说, “文化层”在“自然层”之上,“熟土层”在“生土层”上。 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 ( 如洪水、火山爆发 ) 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 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 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
老的在下 — 早
3. 文化层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F、 M、J、Y、D等)划分地层
第14页/共99页
单位:每一个地层堆积在考古学上都被称为一个单位,它 是考古学上最常用代表时间和空间的量。出土于同一个单位的 遗物,在时空上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我们根据其在单位内的组 合方式来判断这种联系,回复历史的真实。
第27页/共99页
2.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 一般进化的原理
即人类文化也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的,作为人工制品的 各种器物也是不断演化的;
❖ 相似性原理
即依据器物或遗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研究。 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规律,进而依据
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 古学文化,最后建立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生、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探讨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
1
2
3
4
第35页/共99页
4. 器物组合与分期研究
型式 分期
分期
分段
1段 一期
2段
3段 二期
4段
尖
圜
直
细
圈
底
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考古学简史第一节欧洲古物学的发展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一、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古典历史学家不但对他们没有文字记载的先民的历史感兴趣,也对周边蛮族的文化遗存感到迷茫。
在困惑之余,他们对这些遗物进行搜集、发掘、分类、记述和分析。
古希腊、罗马的王公贵族是这些早期古物爱好者的代表,他们中的许多人毕生都从事古物学研究,在他们死后的墓葬中还随葬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二、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语文和美术史的兴趣,从而开始搜集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碑铭,意大利、希腊人以及在希腊、罗马地区的旅行者是这一古物学新阶段的先行者。
意大利收藏古典时期古物的热潮始于15世纪,18世纪衰落,早期收藏的罗马时代古物流散到了威尼斯、马德里、巴黎、幕尼黑等地的博物馆中。
英国古物学家不同于意大利的艺术爱好者,他们是从“地理学”中延伸出来的“田野工作者”。
十七世纪是英国古物学的繁荣时期,为修订《不列颠》,阿什摩尔博物馆爱德华·勒威德在威尔士郡长途旅行收集古物资料,被看成是“严肃的田野工作的开端”;约翰·奥布里在威尔特郡获得大量巨石柱群的资料,被称为“英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三、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拿破仑远征埃及之后,在开罗成立了著名的“埃及研究院”。
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竭尽全力工作,将能搬动的文物都收集起来。
后由于法国战败在英国手下,这些埃及古物没有进卢浮宫,而是进了大英博物馆。
但是,法国人的埃及研究院继续工作,并出版了几大卷本的《埃及记》。
十八世纪欧洲古物学的重要特点是地质学在史前古物学上的贡献,地质学的调查证明了人类骨骸、石器与绝灭动物的共存关系。
而在这之前,虽然也有史前古物的零星发现,但都被放在《旧约》中的“创世说”的框架中解释,即人类和整个自然王国都是上帝在肯定不超过公元前5000内的刻意之作,上帝设计完美、不造恶物、万物其用。
第二节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成熟近代考古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考古学的产生一、近代考古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在与创世说和灾变论的斗争中进化论的逐步胜利(19世纪中叶)十九世纪中叶是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科学的一系列新发现不断打破神学禁锢的自然观、社会观,新思潮带动了社会面貌的全面变化。
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与生物进化论,号称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发现,都出现于这个时代。
早在1755年,康德就提出了天体演化论,僵化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就是从这个天文学的新发现中被打破的。
在康德看来,宇宙的产生发展都是有规建可循的,他的原始星云假说,为“宇宙爆炸说”提供了依据。
虽然有不科学的地方,但是,他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认为世界的原始状态,宇宙是物质聚积的。
在地质学领域,1785年,詹姆斯·赫顿在《地球理论》一书中,提出岩层叠压现象是由于海洋、河流和湖泊中一直并继续发生自然作用的结果。
1816年,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提出井然有序的地层堆积列现象是漫长岁月形成的、不同地层中的不同化石可以确定岩层的年代,这就成为现代地质学的重要基础。
1830年,查尔斯·利尔(Charles Lyell)用地层学成果说明地球曾经发生过的种种变化,标志着地层学的成熟。
在生物学领域,拉马克(Lamarck)于1809年就证明了植物和动物物种的进化;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又最终确立了生物界的总体进化论,包括人类自身的进化思想。
恩格斯称这些进化的思潮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均变、进化的思想也逐步从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文化领域。
进化论人类学总体认为,不同种族间的心理文化的一致性导致了文化发展的单一模式和单向性,经历了共同的演化过程。
摩尔根(L.Morgan)于1877年出版了《古代社会》,更详尽地考察了人类文化从蒙昧社会、经过野蛮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漫长历程,这个社会文化三期说为改造人们世界观起积极的作用。
在十九世纪中叶前后,关于人类及其文化的进化论思想还缺乏象地质学那样的实证的历史学解释,缺乏地层学所赋于的时间深度,时代呼唤一门新的科学。
史前古物学就是在这一进化思想的时代氛围中,逐步冲破创世说的制约,并从地质学中直接衍生出近代的史前考古学内容与方法。
而发展过程中的史前古物学、史前考古学发现,同时也为进化理论最终战胜创世说提供了更多的实证依据,铺设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考古学的产生史前古物学并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探索史前时代的进一步分类与分期。
最终在史前分期上有突破性进展的是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北欧地区,北欧古物学家借用近代分类科学中另一具有鲜明进化论特征的生物学的核心方法生物分类学方法,划分了北欧史前文化的阶段与分期。
北欧古物“三期说”实践不但成为近代考古学中类型学的直接源头,而且开创了通过实物遗存阐明人类文化史的考古学的宗旨。
“三期说”最初出现于丹麦国家博物馆的藏品说明,这一在考古学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的产生,要追索到具有“史前考古学的第一个开拓者”之誉的拉斯穆斯·尼厄鲁普教授。
他建议成立丹麦国家古物博物馆,通过实物收藏及研究来认识史前史,要求突破那种将史前古物简单地归为野蛮人的创造对史前时期没有年代顺序和分类的笼统认识。
三期说的创造者——汤姆森1813年,韦代尔—西蒙森在《概论我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强大的时期》一书中,写到:“斯堪的纳维亚最早的居民所使用的武器和工具起初是石质与木质的,这些人后来学会了使用铜……然后才学会使用铁。
他们的文明史可以分成石器、铜器和铁器三个时代,但它们之间不可能毫不重叠地分开。
”这是史前文化“三期说”的最初萌芽“三期说” 是从幼稚的古物学到成熟的考古学所跨出的第一步。
1836年,汤姆森在哥本哈根出版了第一部明确讲述三期说的著作《北欧古物导论》的国家古物博物馆参观指南。
汤姆森的著作得到他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他的助手、后任哥本哈根大学考古学教授的沃尔赛,在1842年出版的《考古发现与墓冢所反映的丹麦古代史》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三期说和北欧古物分类,并将三期说用于野外古迹发掘所见地层关系分期的依据,奠定了近代考古学的基础。
对三期说有了进一步扩展的是爱德华·拉代。
他原是法国热尔区的一名地方行政官,放弃了对法律的学习,转而攻读古生物学。
拉代认为,他们在多尔多涅省洞穴的研究证明了石器时代并不是人类文化的单一阶段,宣称莫斯特、洛热里高地、马格德林三处所收集的人工制品却并一致。
他把法国南部洞穴中的发现分成四个时期:野牛期,驯鹿期,洞熊/猛犸期,河马/喜暖象期。
拉代的分期尽管完全是从古生物的角度,但毕竟是一种旧石器的分期方案。
他把某种相对编年的方法引进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的分析之中,以非考古资料作为考古遗物的分期依据,成为二十世纪旧石器考古学中以古生物的角度为绝对编年的肇始,比丹麦人的三期说前进了一大步。
加·德·莫尔蒂耶是拉代的忠实学生与崇拜者,又是拉代旧石器分期方案的最固执的批评者,他认为史前史的分期不可用古生物学的方案而必须根据考古学。
德·莫尔蒂耶提出了六期说,最终欧洲的史前考古学体系得以建立。
蒙特柳斯(Oskar Montelius,1843—1921)是瑞典考古学家,斯德哥尔摩国立古物博物馆馆长。
研究重点是史前文化的分期与年代,尤其注重西欧、北欧地区的青铜文化,提倡类型学方法。
1903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的《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第一卷,简称《方法论》,专门论述他所总结的类型学原理及若干实例。
考古类型学方法确立。
1871年,谢里曼开始发掘希腊青铜时代的特洛伊遗址,成为近代考古学方法延伸到后石器时代考古的标志。
谢里曼被称为“希腊史前考古学的缔造者”。
谢里曼的真正贡献与特洛伊发掘的真实意义在于,地层学第一次运用于石器时代以后的考古发掘中。
他的发掘向世界表明:用考古发掘工作和对非文字性材料研究也可以建立起现代的古代史体系。
第三节中国古代的金石学中国金石学发展、兴盛的背景汉唐金石学的萌芽北宋至元明为金石学的形成期清代金石学的兴盛清末民初金石学融入考古学一、中国金石学发展、兴盛的背景“金石”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曾巩的《金石录》(其书不传)一书,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名称。
所谓“金石学”,是以传世的或少量出土商周以来有铭文的铜器(金)和秦汉以来的石刻文字(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偏重于著录和文字考证,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的学问。
中国金石学,也叫古器物学,是近代考古学“西学东渐”之前,中国本土传统“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唐,兴盛于宋、清两代。
第一,物质基础。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文化基础。
中国拥有最丰富、优秀的历史文献和精于考据的传统史学体系。
第三,精神基础。
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和上层贵族素有重视古物的传统。
第四,社会基础。
历代盗墓求宝者虽对文物破坏,但客观上为金石学提供资源。
二、汉唐金石学的萌芽春秋、战国至隋唐五代,文人史家中就有重视文物古迹调查、研究和记录的,是中国金石学的萌芽期。
殷商时期,青铜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地位、等级的标志;西周时,“藏礼于器”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礼乐制度逐渐形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逐渐产生了由怀古而好古进而根据古代实物研究古代制度的风尚。
三、北宋至元明为金石学的形成期北宋时期,史学、古文字学、书学等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者们对新资料的追求。
而在北宋中期以后,名士大家争先恐后投入金石考证,编著金石著作,金石学一开始就以显学出现。
现存最早的金石铭刻的著作是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
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为吕大临的《考古图》。
四、清代金石学的兴盛有清一代的知识分子,因避文字狱而潜心于经史考据,钻研金石文物,逐渐形成“乾嘉之学”。
乾嘉学派风气所及,金石之学兴盛发达。
清代金石学的特点是精于鉴别,详于考订,研究范围较广,并有一些集成性和综合性的著述。
搜集的铜器铭文、碑刻、钱币及玺印等铭刻资料十分丰富,考释文字的水平也比较高。
五、清末民初金石学融入考古学清末金石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伴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一些方法(如田野、探险)逐步传入中国,甲骨、简牍、敦煌三大发现和罗振玉、王国维的发扬光大,金石学发展到了顶峰,并步入承前启后阶段,逐步融入西学东渐的近代考古学。
第四节近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近代考古学的“西学东渐”西方考古学方法传入前的状况田野考古的初期实践与近代考古学的兴起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结语:近代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中国考古学与金石学的关系一、近代考古学的“西学东渐”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经历了从萌芽、诞生、初步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形成主要以苏秉琦先生倡导的“区系类型学”方法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的基础方法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