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发展》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发展》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层次,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
课程代码:
学时分配:36
赋予学分:2
后续课程:中学班主任教育哲学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必修)。本课程立足于师范生的职前培养。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确保基础(合格教师),瞄准精品(优秀教师)。所谓“确保基础”,是指培养的师范生能胜任中学教师角色,能够很快的适应学校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等相关工作;所谓“瞄准精品”,是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资源,促进师范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使他们的教育专业优势能够在三五年内显现出来,成为基层中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育信念与责任
初步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相应的行为:初步理解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与选择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初步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初步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相信教师工作意义在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了解教师的权利与责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初步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相应的行为:理解教育对学生成长、教师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相信教育充满了创造的乐趣,愿意从事中学教育事业。了解人类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认同素质教育理念,理解并参与教育改革。
初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对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现象进行专业思考与判断。
2.教育知识与能力
初步具有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初步了解中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初步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初步了解中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了解中学生交往的特点。了解我国教育的政策法规,熟悉关于儿童权利的内容以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途径。
初步具有教育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了解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初步了解课堂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初步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会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形成集体观念。
初步具有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初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熟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学会理解和分享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会利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各种机会积累发展
的经验。
3.教育实践与体验
初步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观摩中学课堂教学,了解中学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深入班级或其他学生组织,了解中学班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深入中学,了解中学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
鼓励学生创造条件自己争取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自己争取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活动,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自己争取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
初步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研究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经历和体验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完成报告、分享结果的过程。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注: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教育专业学习教育见习、实习共18周,我们课程方案中安排第3-6学期各1周见习,第7学期10周实习,第8学期4周实习。其中第3学期的1周见习由《学校教育发展》主讲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要求安排见习,主要内容:观摩学校教育。学生观摩后写出观摩报告,进行总结交流。(本见习安排不计入课程总课时,有特殊安排的专业,必须经教务处批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专业情况自主选择安排)
五、教学设备和设施
多媒体教室
六、课程考核与评估
本课程考核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总结性评价:由笔试和网络测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考核学习者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网络测试主要通过“课程理论考试系统”进行,主要考核学习者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学习出勤、课堂参与、读书体会、专题研究、小组研究性学习、网上讨论等。
本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即:(平时成绩)×40%+[(机考)×50%+(笔试)×50%]×60%。
七、附录
(一)学校教育发展课程网站:
(二)主要参考书:
1.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增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范国睿.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教育系.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波·达林. 范国睿.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布伦特•戴维斯,琳达•埃里森. 陈建华,魏志春.学校发展规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古得莱得.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6.
10.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