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合集下载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探析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改革前英国多元的政治思想,各阶级政治地位,社会经济状况,对于这场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推动改革的发生、发展。

19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正酝酿着这次改革的发生。

标签:英国;阶级斗争;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尽管这场改革没有造成重大的体制改革,许多旧的不合理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它促进了英国社会发展,为欧洲各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提供了经验。

当然,这与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有关,正是在这种复杂社会环境的驱使下,英国才在欧洲率先吹响了议会改革的号角。

一、复杂的政治环境与多元的政治思想光荣革命后的一百多年里,议会一直由贵族控制,因此国家政权亦掌握于贵族的手中。

那时贵族控制议会的手段是所谓的“旧制度”,这是英国贵族寡头制度的基石。

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而贵族又由世袭产生,因而不存在选举问题。

下院由市民、平民等组成,此由选举产生。

然而100多年来,英国贵族在一整套选举制度的保障下,操纵下院,这使得贵族成为英国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

选区分为农村选区和城镇选区,被称为“选邑”。

选邑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爱德华一世(Edward I)时期确定的,其他的则为之后的历代国王相继确定。

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那些几百年前被确认的选邑,在当时或许很繁盛,但到了19世纪,大多已经衰败了。

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

据统计,19世纪初,在英国49个大城镇中有21个不是选邑[1]。

这样,就造成了极不合理的现象。

这样不合理的选邑分布,使选民人数尽可能少,这样就很容易被贵族所控制。

19世纪的英国改革和法国政治演进

19世纪的英国改革和法国政治演进

(三)1867年的选举改革
• • • • • • • 1.改革的原因 2.推动改革的力量 (1)“全国改革联盟”(科布登、布莱特) (2)英国职工联合会和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 3.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 (1)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 (2)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 大城市 • 4.1867年议会改革的意义 • 完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争取参加政权的斗争。贵族地主 的势力进一步下降。没有实现普选权。
巴拿马丑闻(1892年)
• 早在1879年时,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建筑师斐迪 南· 黎塞普又组织股份公司,开凿巴拿马运河,80 年代末,公司又发行了30亿~40亿法郎的股票, 渴望发财的法国小资产阶级争先恐后购买,到 1888年时,公司在投机分子侵吞和浪费大量金钱 后,宣布破产。在破产清理财产过程中,1892年 底和1893年初,揭露出公司曾对政党领袖、达官 贵人行贿的秘密,连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克雷孟 梭也在受贿之列。受贿者的罪行虽然铁证如山, 但几科全部被法院宣告无罪,暴露了共和党政府 和议会的腐败。
总结:法国共和历程
• 法国民主共和之路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反复和逐步确立 的过程,近现代法国的政权更迭频繁 •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2年8月)〔君主专制(大革命 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 年9月—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法兰 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 年—1940年)→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临时政府 (1945年—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 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论述题

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论述题

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论述

英国议会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重要历史事件。

从19世纪开始,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议会改革,这些改革不仅扩大了选举权,也提高了议会的代表性和民主性。

首先,1832年的议会改革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改革调整了选区,重新分配了议席,使得工业城市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代表权。

同时,改革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政治。

这次改革标志着英国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是1867年的议会改革,这是英国第二次重大的议会改革。

这次改革进一步扩大了选举权,取消了“衰败选区”,并重新调整了议席的分配。

此外,改革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工人阶级能够参与政治。

这次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民主政治,使得议会更加具有代表性。

最后是1884年的议会改革,这次改革再次扩大了选举权,使得更多的成年男性能够参与政治。

同时,改革还引入了秘密投票和单一选区制等民主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议会的民主性。

这次改革标志着英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英国议会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重
要历史事件。

这些改革不仅扩大了选举权,提高了议会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也为其他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改革运动起源于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社会形成了三大阶级六支力量,19世纪20年代中期,六支力量中的五支都主张改革。

由于乔治三世排斥辉格党, 因而他们也成了反对派,于是也就反对“腐败的旧制度” ,成了改革运动的同情者。

但他们支持改革,是希望通过改革而避免革命,他们希望在财产的基础上与中等阶级结成同盟,防范下层人民的革命。

后来,正是在他们手上完成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而改革的结果恰恰是把中等阶级吸收到政权中来。

辉格党集团的存在对英国走上改革的道路是关键,他们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搭了一座桥,使改革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反对改革的托利党集团,在他们统治下,英国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极端保守的时期。

托利党反对在政治制度中作任何变动 ,生怕微小的变革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制度彻底崩溃。

但反对改革的立场使他们越来越孤立,终于成为孤家寡人,因而阻止不住改革的潮流。

1832 年改革使选民人数增加到8018万,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而且最大的成果在于它沿着“光荣革命”开创的政治妥协道路,在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引进了改革机制,英国人在寻求适合与改革的内外环境时,在调整民族心理抓住改革契机时,在迫使其它政治力量对改革运动认同时,在通过改革以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时,塑成了一种独特的变革方式,这是“一种权力的分享,而不是一个阶级被另一个阶级的压迫”。

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而不必有畏惧之忧。

第一次议会改革启迪我们: 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变革最为明智,与时俱进,才不会为时代抛弃。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并没有消除英国在选举方面所突出表现出来的不民主制度。

英国议会制

英国议会制

材料六、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 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 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 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 “人民宪章”起草: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 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议员 支薪以使工人进入议会,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 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 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 1866年,有20万人参加了在海德公园举行的示威大 会。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繁荣,实行了义务 教育,大大提高了整个人口素质。议会中的两党为 了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
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 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4、电影《女王》中伊丽莎白二世曾说,如果有一天人民对她 和她代表的制度不满,“我们将悄悄地离开”。对此,英国人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应该废除君主立宪制。世袭君主制是旧时代的产物, 欧洲多数国家已经抛弃了君主制。国王代表着特权阶层的利益 ,而且每年花费国家大量钱财。 观点二:应该维护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象征,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是政府有益的顾问,是民族传统 和民众生活的延续。 (1)你认为影响人们选择某种政体的因素是什么?你又怎样 看待英国王室的前景? (2)结合所学政治知识,当今世界各国除英国外,还有哪些 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根据材料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 什么思想?对国王权力有哪些限制?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所 拥有的哪些“自由”和权利?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晚期英国议 会制度确立的原因。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现代化的国家。

在英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十九世纪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经济的现代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展,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整个英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力量的变化催生了新兴阶级的出现,他们迫切要求在政治领域享有发言权。

虽然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但此时的英国议会仍旧掌握在贵族寡头手中,新兴阶级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议会改革运动。

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1884年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英国人口大量由传统聚居的东南地区北移,使得一些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工工业城市崛起,人口大量增加。

但英国下议院1688年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一些衰败选区,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的地方竟拥有在下议院市镇代议士;反之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代议士代表。

而且议席代表市民数亦失衡,康沃尔在议会有四十四席,而苏格兰有45席,但苏格兰人口却有康沃尔八倍之多。

除议会议席分配失衡外,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充分,在英格兰及爱尔兰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年男性选举权,苏格兰200万人口中更仅有3000人有选举权。

而且选举方式上采取公开投票法,选民无法对自己的投票取向保密,很多时候屈服于有势力人士的威迫利诱,被迫投票给他们。

面对这种国内形势,英国国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高中历史人教版:3.2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备课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3.2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一目中这样表述:“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了更多的权利。

”中学历史教材对1832年议会改革叙述非常简单。

因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改革,它开始改变了英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成为英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起点,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这次改革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1)改革的背景英国虽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封建贵族的保守势力仍然很大,英国议会长期为少数封建贵族和保守势力掌握。

英国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的贵族和教士担任,下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在农村,只有拥有大量土地的人,才有选举权;在城市,也只有极少数特别富有的人才有选举权;同时规定每个郡和城市一律可以派两名议员进入议会。

随着工业革命的胜利开展,英国人口日趋城市化。

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经济重心迅速转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

一系列的新兴工业中心相继崛起,其中最重要的有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

与此同时,大批农村人口也纷纷流向工业城市。

随着英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原有的许多城市和郡已经衰败,人口寥寥无几,但按旧有规定,它们仍占据着议会席位,当地的贵族和大地主可以很容易使自己和亲信进入议会。

而工业资产阶级集中的新兴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虽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在议会中却没有席位。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不满于自己在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他们要求进一步取消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种种限制,取得更多的参与政治的权利。

在这种背景下,由激进派领导的有广大工人参加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1829年工业家阿特伍创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

同盟明确提出,只有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国会,才能“恰当地维护和保障工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

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

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作者:冯春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4期[摘要]英国的19世纪是一个危机和改革的世纪,解决众多问题的开端在于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

变革的出现使得英国进一步走上了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也继承发展了英国渐进的历史传统。

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使得改革的出现,改革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在历史传统中便可找到答案。

这种妥协、渐进的历史传统造就了英国的稳定和繁荣。

[关键词]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K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50-02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标志性政治事件。

成功的改革在造就了英国社会的稳定繁荣之时也打破了禁锢变革的藩篱,它既继承了历史传统,也融汇了新兴力量,使英国和平过渡到发展新阶段,在“光荣革命”之后又一次将英国从纷乱中脱离出来。

本文就改革的原因、影响,来论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一、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社会情况复杂,传统贵族势力盘踞在社会的上层,他们高高在上,享受着“光荣革命”的果实,把持着国家基本权力,英国进入一个长达半世纪的贵族寡头统治时期;在社会中下层,新兴的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更加谋求政治地位来保障其进一步发展;而与此同时,议会制度自身的弊病也突出明显。

这些新旧问题都催促着一场变革的到来。

(一)旧议会制度的弊病英国议会制度作为当今议会制度的母会和蓝本,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

从“模范会议”以来,英国议会是为限制和约束国王的权力,但在中世纪之时,议会被国王抛之脑后,国王凌驾于议会之上,随意行使自己的权力。

这种国王独断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至此英国的从君主专制制度变为贵族寡头制,其统治机构就是议会,掌权者便是来自英国各地的土地贵族。

英国的议会分为上下两院,在上院,议员几乎全是土地贵族和高级僧侣,下院议员则是根据土地和财产资格选举产生的。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内容: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3.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4.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

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具体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

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1867年改革法案对议席分配再次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25个议席分给兰开夏、约克等郡;1个给予伦敦大学;2个给予苏格兰大学;其余5个给予苏格兰各郡。

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浅析十九世纪英国与时俱进的三次议会改革

浅析十九世纪英国与时俱进的三次议会改革

第16卷 安康师专学报 V ol116 2004年2月 Journal of Ankang T eachers C ollege Feb12004浅析十九世纪英国与时俱进的三次议会改革冯广圣(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南充637002)摘 要: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

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这是英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4X(2004)01-0010-04①A Superficial Analysis on the Three P arliamentary R eforms atthe Times of R evolu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FE NG G uang-sheng(Department o f History,China West Normal Univer sity,Nanchong637002,Sichuan,China)Abstract:Parliamentary reform was the mainstream of politics in Britain in the19th century.It made a start in the18th cen2 tury and continued in the20th century.In the19th century,there were three parliamentary reforms,which were marked with the advancing feature with the times.It showed the basic trait of British social reform.The pattern of changing timely and peacefully was the prime trait of British social development.K ey w ords:Britain;parliamentary reform;right of vote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的悖论_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民主的悖论_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英国史研究民主的悖论 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刘成内容提要英国1832年前的议会选举制度是贵族控制的,具体体现在选区、选举权、选举活动和议员结构等方面。

1832 1918年的英国选举制度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英国的民主发展,但这不是英国决策者的意图。

对于英国统治精英来说,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保持贵族的统治和避免真正的民主。

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在民主问题上形成了一个悖论:反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关键词英国选举制度改革法民主19世纪初期,英国传统的政治制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议会选举制度。

关于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中外学者分别从社会和经济、两党竞争、法国革命、变革力量等方面对议会改革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成果集中在1832年改革法及其他几次议会改革的研究方面!。

本文在全程考察英国选举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试图论证这样一个观点:英国统治者遏制民主是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托利党和辉格党是支持改革或反对改革,他们的根本原则都是反对民主。

一从光荣革命到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改革前,英国的选举制度基本没有变化,贵族一直是议会的实际控制者,普通群众基本没有选举权。

议会制度的不民主和不合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选区划分。

英国选区主要包括郡选区和选邑选区两个部分∀。

在1800年爱尔兰合并法之!∀本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SS016)、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在议会改革问题上,英国历史学家主要有两种观点。

早期的辉格派认为,议会改革法是一种必要的和巨大的进步,特别是1832年的改革法是关键的突破,英国用明智而和平的方式消除了已经腐败和无代表性的制度,英国政治因而成为别国的样板。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修正派认为,1832年前的制度不能简单看成是腐败的,改革常常出于自我利益,民主的增长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进程。

#郡选区∃也称#农村选区∃,但在议会改革前,像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等工业化时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也属于郡选区。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有哪些英国议会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那么你了解英国议会改革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在十九世纪进行的三次议会改革,这三次议会改革以一种渐进的温和的方式进行改革,没有出现任何的流血就使得英国的政治架构出现了适时的变化,使得社会的各个阶层互相达成妥协,共同治理国家,英国的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措施对世界的启迪性是非常大的。

下面就讲一下英国议会改革内容。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一、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二、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一、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在城镇,选举权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10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方可。

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或承担租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5镑的人,短期租户如有12镑收入也可以获得选举权。

二、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

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这次改革颁布了“人民代表法”,该法案规定:再次扩大公民权,把1867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其效果不亚于暴力革命所起的作用,他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互相妥协达成的协议。

英国议会改革一共进行了三次:1832年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和1884年议会改革,不同时期的改革具有不同的背景。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之1832年议会改革及内阁膨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之1832年议会改革及内阁膨胀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第一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背景:光荣革命 二、过程: (一)确立: 限制王权的法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 拥有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议员。1830年 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 材料二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但议会 却被贵族所垄断;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没有资格选 举自己的议员;而南部一些衰败城镇,有的几乎无 人居住,但却拥有代表名额,某些人趁机到这样的 地区来竞选;
西班牙国 王卡洛斯 一世
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卢森堡、西班牙 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
选举权不断扩大,体现了公民民主权利的扩大。议会选举 权的扩大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走向完善的体现。 思 1969 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 考 : 都享有选举权 这 体 1928 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 现 1918 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了 什 么 趋 降低农村选民财产资格,使选民人数增 1884 势 加了200万 ? 1867 降低城镇选民财产资格,使选民人数增 加了100万 1832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代表获得了更多的参 政权和选举权
知识总结2
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特征? 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 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 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摘要:在国际社会政治实践中,很多国家高度认可英国的制度安排,认为它们已经非常完善,尤其是议会制度。

但是作为“议会之母”的英国,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不断变革,使议会制度日臻完备。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产生演变改革一、英国议会的产生和演变早期的议会是社会新兴阶层试图分享权力的一种方式,仅仅是国王的咨询机关,后来逐渐演化成国家公共权力分权制衡的三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一。

现代议会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机关,其成员被称为“议员”。

英国是议会制度的首倡国,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社会政治经济价值的制度,议会制得到现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采用和借鉴,成为现代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之一,因而有英国的议会制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说法。

英国议会制度可以追溯到13世纪,迄今已有近800多年的历史。

1258年,国王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歉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

国王亨利三世的表兄弟、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带领武装士兵闯进王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

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控制的15人委员会掌握。

牛津条例规定,国王非经议会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在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僧俗贵族出席的大会已渐有议会之名,但是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失去,经常挑起事端。

1264年,孟福尔依靠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在和国王的交战中战胜并俘虏了国王。

1265年1月,孟福尔以摄政的名义,根据《自由大宪章》(1217年)的规定,召集会议,史称“大会议”。

英国议会的雏形由此而始。

作为封建贵族的代议机构,大会议以5个伯爵和17个男爵为主体,每郡再派两个骑士和少数低级教士,若干大城市也派有市民代表。

不过,当时的议会还不能同近现代意义上的议会等同。

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又召集了一届议会,史称“模范议会”,国王、贵族、骑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形成政治联合,除了大贵族和教士外,这届议会还固定地由每郡派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派两名市民代表参加,因而较“大会议”前进了一步。

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_冯春 (1)

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_冯春 (1)

150现代交际2016年7月 总第436期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冯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英国的19世纪是一个危机和改革的世纪,解决众多问题的开端在于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

变革的出现使得英国进一步走上了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也继承发展了英国渐进的历史传统。

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使得改革的出现,改革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在历史传统中便可找到答案。

这种妥协、渐进的历史传统造就了英国的稳定和繁荣。

[关键词]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 原因 影响[中图分类号]K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50-02冯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标志性政治事件。

成功的改革在造就了英国社会的稳定繁荣之时也打破了禁锢变革的藩篱,它既继承了历史传统,也融汇了新兴力量,使英国和平过渡到发展新阶段,在“光荣革命”之后又一次将英国从纷乱中脱离出来。

本文就改革的原因、影响,来论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一、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社会情况复杂,传统贵族势力盘踞在社会的上层,他们高高在上,享受着“光荣革命”的果实,把持着国家基本权力,英国进入一个长达半世纪的贵族寡头统治时期;在社会中下层,新兴的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更加谋求政治地位来保障其进一步发展;而与此同时,议会制度自身的弊病也突出明显。

这些新旧问题都催促着一场变革的到来。

(一)旧议会制度的弊病英国议会制度作为当今议会制度的母会和蓝本,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

从“模范会议”以来,英国议会是为限制和约束国王的权力,但在中世纪之时,议会被国王抛之脑后,国王凌驾于议会之上,随意行使自己的权力。

这种国王独断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至此英国的从君主专制制度变为贵族寡头制,其统治机构就是议会,掌权者便是来自英国各地的土地贵族。

19世纪30-70年代的英国

19世纪30-70年代的英国

第一节19世纪30-70年代的英国【参考书】1、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

2、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一、1832年议会改革1、背景:三方面(1)英国工业革命进展到19世纪30年代初,工业资产阶级已经积聚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广大的工人群众也成为英国社会的主要的阶级力量。

工业资产阶级拥有的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

19世纪2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已占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比重的一半;1825年,拥有的蒸汽机已近15000台。

《欧文自传》记载一个叫奥尔德诺的工厂主,在1790-1791年两年内,就赚得利润34000磅。

1821年,英国全部家庭从事农业的只占33%,从事工商业的占48%。

(2)腐朽的议会选举制度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群众取得政治权利的最大障碍。

A、选举区的划分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制。

2400万总人口,选民约48万,只占总人口的2%。

(3)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也企图借助于改革的力量削弱自己的政敌—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托利党。

2、过程和内容1832年6月,改革法案终于获得通过。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规定:第一,降低选举资格。

城市的居民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租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中的选举资格是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农业家也取得了选举权。

这样,选民由原来的47万多增加到81万;选民由原来占人口的2%发展到占3.4%。

第二,取消、减少部分衰败选区的议员名额,增加西北部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

取消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衰败选区”以及这些选区原有的111个代表名额。

将32个小的选举城镇的代表名额各减少1名。

对143个代表名额重新作了调整。

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等的代表名额。

3、意义:三方面(1)打破了土地贵族势力在英国政治上的长期垄断地位,使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到了政治统治权。

课文注释:近代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课文注释:近代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课文注释:近代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英国是世上最早建立议会的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

现代意义的资产阶级议会则出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

1689年制定的《权利法案》及随后颁布的《王位继承法》使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整个19世纪,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英国的议会制度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改革。

经过改革,英国的议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也更加民主。

(一)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改革: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已接近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但是他们在政治上却被排斥在议会大门之外,处于无权的地位。

妨碍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的主要是陈腐的选举制度。

当时英国的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仍沿用旧制,即不论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每个选区均选出两名议员。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选区已人烟稀少,个别的甚至已沉沦海底,但它们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而新兴的工业城市却无权选出议员。

同时,对选民和被选举人的高额财产资格的规定,也使工人阶级甚至中小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下,一场由工业资产阶级领导的、有工人阶级参加的英国议会改革运动迅速展开。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法案终于获得通过。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取消一部分“腐败选区”的议席,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扩大选举权,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并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利。

此次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的上层开始进入议会。

(二)1867年的第二次议会改革:此次议会改革是1832年改革的继续。

第一次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乡村劳动人民都没有得到这种权利。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普选权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工人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参加了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斗争。

迫于群众的巨大压力,1867年7月,议会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

该法案废除了上次改革保留的腐败选区的议席,将其分配给大的新兴城市和各郡,进一步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

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此外,20世纪的议会制度还面 临着诸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 兴起等新的挑战。
04
英国议会制度的重要事件 与影响
大抗议运动与《大抗议书》
总结词
大抗议运动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抗议活动,它挑 战了国王的绝对权力,推动了议会制度的发展。
详细描述
1381年,英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抗议政府的 税收政策。起义迅速蔓延至全国,最终形成了大抗议 运动。在运动中,起义者提出了限制王权、增加议会 权力等政治要求,并起草了《大抗议书》。《大抗议 书》详细列举了国王的种种不当行为,并呼吁改革议 会制度,扩大选举范围,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次运动 为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VS
议会改革的重要性
在光荣革命后,议会改革成为了英国政治 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主要涉及扩大选举 权、减少选举舞弊和改善议会内部结构等 方面。这些改革为英国的民主化进程奠定 了基础。
03
英国议会制度的现代化发 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为议会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背景 和挑战。
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2023-10-28
目录
•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 • 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与早期发展 • 英国议会制度的现代化发展 • 英国议会制度的重要事件与影响 • 英国议会制度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
早期的政治制度
贤人会议
在5世纪到11世纪期间,英格兰的早期政治制度以贤人会议为 特点,这是由贵族和平民共同参与的决策机构。
社会变革的影响与议会制度的未来发展
要点一
影响
要点二
发展
社会变革对英国议会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人口老 龄化、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增强、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加 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
英国在限制王室权利上是欧洲各国里走得最远的。

1215年,在英国最不受爱戴的约翰王(无地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

这是一份封建文件,国王依此须受国家的法律约束,贵族并可具此在大会议上对国王的决议作出批评。

大宪章中的条文被后人引用阐释,如“没有议会不能课税”的观念即为一例。

1264年,贵族因国王漠视大宪章群起夺权,并透过规模扩充后的大会议即国会,来作临时的统治。

新国会不单包括贵族和高层的教士,而且还有来自大城镇的代表。

虽然这个国会政府的寿命很短(只有十五个月),但国会本身却不能被压制或漠视。

从这个时候开始,只有国会能废除它所通过的法规。

如果没有它的批准,就不能课税。

当国王在短时期之内需要金钱时(例如在百年战争期间的战役),通常会被迫对国会作出更多的让步,以交换税项的征收。

国会和文职机关的重要性日增,并证明自己有能力运作政府,不会受到国王的能力或任何由贵族所引起的短期动乱等因素影响。

尽管英国在十七世纪就建立了民主统治制度,它仍然保留了一系列有悖民主的问题。

尽管英国是由一个立宪政府和两党制议会统治,这个政府并不代表人民。

全国仅有少于5%的人口可以参与选举,而且议会仅仅代表有钱人的意愿。

议会由上议院——由贵族和英国国教会的上层神职人员组成。

上议院有权否决下议院提出的任何一项法案。

在十九世纪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赋予人民更大的权力。

这一系列改革始于拿破仑战争结束的1815年,当英国陷于一个战争期间的萧条阶段时,食品暴动席卷了整个国家。

1819年政府决定以暴制暴,随即而来的就是彼德鲁大屠杀(Peterloo Massacre)骑兵队冲进在英国曼切斯特圣彼得广场上举行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大会,并且打死了11人。

这次事件更加剧了要求改革的运动。

在十九世纪20年代,英国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天主教徒获得了宗教平等,工会被允许成立,司法机构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在1830年更大的改革开始了,这些改变将权力转移给了工业城镇。

辉格党(代表中产阶级,关心商业利益)和托利党(代表贵族和土地所有者)在一个关于代表问题的改革法案上争斗不休,因为自十七世纪以来下议院就没有重新划分选区了。

而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尽管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数少甚至根本没人的乡村地区仍然在往下议院派出他们的代表。

这些选区选民极少,通常由地主或者国王控制,已失去原有的经济作用。

例如加顿、尼奇和旧塞勒姆等地。

这些地方很快就获得了“腐烂选区”(rotten boroughs)的绰号。

根据1832年改革法案,大多数腐烂选区被剥夺了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力。

适当的代表数被分配给城市,并且因为减少了对财产的限制,选民从500,000人增加到了800,000人。

1832年改革法案给于几乎全体中产阶级成员选举权,并宣布自治市享有选举权者统一缴纳10英镑,是英国步向民主的第一步。

因为改革法案没有让工人受益,他们组织了宪章运动(Chartist Movement),一场代表工人阶级和自中产阶级下层的改革运动。

在《1837年人民大宪章》,宪章运动者们向政府提出如下请求:
全体男性选举;
匿名投票;
平均选区;
取消议会成员的财产限制;
年度选举;
议会成员工资。

在1848年革命横扫欧洲的同时,宪章运动者们开进议会而且呈上了
他们的要求。

议会,和他们1837年做的一样,拒绝了宪章运动者的要求。

宪章运动在短期失败了,但是到20世纪开始的时候,除了“议会年度选举”一条以外其他条款均已实现。

在19世纪的下半部分里扩展选举权的努力继续进行着。

1867年,代表保守党(过去的托利党)的本杰明·德斯瑞利首相(Benjamin Disraeli,大多数人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肯定对他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耳熟能详)说服议会以降低财产限制的方式增加一倍的选民数目。

1867年改革法案赋予自治市全体固定公民选举权,从而使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第一次获得了选举权利。

德斯瑞利希望1867年改革法案可以拉拢城市居民加入富有的土地所有者,来压倒代表商人和工厂主的自由党(过去的辉格党)。

然而,德斯瑞利失算了。

他没能改变城市工人的选举行为,而且工人们继续支持自由党来获得更多的改革。

1884年自由党在首相维廉.格拉德斯通(William Gladstone)的领导下通过了1884年改革法案,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

从1850年中期到二十世纪的头两个十年,自由党和托利党控制着政府。

德斯瑞利在19世纪80年代颁布法令改善城市工人的健康和居住环境。

格拉德斯通支持对全体儿童进行免费公共教育;政府公务员基于能力而不是财产和出身,工会合法化,以及匿名投票。

在二十世纪刚开始的时候,工会和社会主义者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工党并且开始进行社保基金改革,保障工人权利。

工党在自由党的支持下实力大增,于1924年占据了议会主要席位。

工党奠定了如失业补助、残疾补助和退休金等社保基金的基础,并在二战后开始实施。

原文:Cliffs AP European History Review Book, 2007 Edition
参考:Western Hertiage, Chapter 25: The Road Toward Modern Wor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