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以拉康为代表的结构精神分析学

拉康对于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研究的重读,使得精神分析再入观者视野。在这种哲学氛围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呈现出某种看似无意义、无中心、无原则,却与人们内心更为贴近的形态。如依托拉康的镜像理论,辛迪·舍曼进行的自恋式摄影、波普艺术出现重复排列的肖像画等,实践拉康所谓“自我是一种想象性投射,自我是在主体与自己的身体之间所建立的想象性关系之上形成的”观念。麦茨延伸拉康的理论,提出“想象的能指”概念,电影像一面缺少观者映像的镜子,但观者可以在电影中获得等同的心理感受。

②以索绪尔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学,以及由此发展的符号学。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

苏珊·朗格从情感的角度,把艺术定义为“人类感情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罗兰·巴特在索绪尔的启发下,延伸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范围,作用于文学、摄影、电影等流行文化和艺术领域。

彼得·沃伦则提出机构作者论,对《电影手册》主观随意的作者论予以更加科学的解释,他还提出好莱坞电影属于“肖似性符号”,超现实主义影片属于“象征性符号”,纪录片属于“指示性符号”的说法。

20世纪60年代,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解构主义的理论。

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相继出现,为艺术创作提供思维灵感。诸多女性艺术家的觉醒与女性主义不无关系,她们刻意用于男性审美相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某种思维和权力的解构。这种思维似乎一直发展延续至今。

后现代主义时代,与科学技术、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步,媒介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后现代观念逐渐得到延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供新的语境。第二,新媒介的影响。第三,体验与感知的未来。2、后现代观念有哪些延伸?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后现代主义时代,与科学技术、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步,媒介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后现代观念逐渐得到延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供新的语境

在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期间,语境的转变与之前的艺术之间的跨界尝试相似,但表现为更加注重感知、体验和互动的特质。如白南淮的装置艺术,强调行为驱动力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而非直接表明艺术观念。20世纪90年代之后,计算机开始变得无处不在,连接性概念进入艺术创作视野,甚至有人把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作为新的场域,在三个VR1(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验证现实Validated Reality,植物现实Vegetal Reality)中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广泛结合。当然,新的语境随之产生,从现实到虚拟的转变是后现代主义无意识核心的延续,它一直延续至今。

②新媒介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英国新媒体研究者阿斯科特提出了湿媒体的概念。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

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我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个以硅晶与电子为基础的媒体,目前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结合。这种刚刚崛起的罗伊·阿斯科特称之为“湿媒体”(MOIST MEDIA)。

③体验与感知的未来

观者褪去被动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身份的转变使得传统艺术从创作者到观者观看的过程转变,人们的存在感知身份逐渐得到确立。当下的人们可以利用最便捷的终端设备撰写文章并在网络发布,可以拍摄自己的短片通过上传共享给更多的受众。

3、当代艺术的创作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何后现代主义不革新或更迭为其他主义?结合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后现代主义时代,与科学技术、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步,媒介形态发生着巨大变化。后现代观念逐渐得到延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供新的语境

在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期间,语境的转变与之前的艺术之间的跨界尝试相似,但表现为更加注重感知、体验和互动的特质。

②新媒介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英国新媒体研究者阿斯科特提出了湿媒体的概念。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结合。

③体验与感知的未来

观者褪去被动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身份的转变使得传统艺术从创作者到观者观看的过程转变,人们的存在感知身份逐渐得到确立。

由此,我们很可能产生疑惑,当代艺术的创作和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何后现代主义不革新或更迭为其他主义?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后现代的特征:无中心、无意义、无原则以及消解一切,这使得后现代成为多元文化的代表。

其次,制造“新的立场,新的语境”是后现代的责任,从目前的艺术发展看来,这种责任依然是艺术家创作的潜意识影响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很多艺术家选择复古式的表达,将伦勃朗1的作品与摄影结合、可以拍摄黑白电影等等,虽然这体现了某种观念上的回归,但仍然改变不了其制造后现代式新鲜感的本质。第三,当代艺术家的创新多于之前若干年提出设想,艺术家似乎在将前辈的设想变成现实,这与

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程度正相关。当“后”不足以跳出现代的鸿沟时,更为新式的注意也不足以脱胎于“后”。因此,想要实现主义的更新换代,需要时代、科技、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4、后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特征?请举例说明。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出现的文学思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高潮。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要包括: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复古意识

1975年,哈桑指出,“现代主义的变化可以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并非突然终止后才能让后现代主义诞生,它们目前是共存的”。文学家在创作时不仅继承现代主义的某些观念,也在创新的同时加大部分对更为久远的时代的复古情怀。如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思的《烟草代理人》采用古语体模仿传统历史小说类型,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和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理论家和代表作家,电影大师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橡皮》复归传统侦探小说意识等。

②对不确定性形式的迷恋和拆解

后现代主义文学家与现代主义文学家一样,对文学的形式有深切的迷恋之意,将拼贴、重组等特质融入文学撰写中。作者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意图,无意义、无中心的迷失,与时代、社会赋予人类的体验一样,成为当时文学的致幻剂。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思的《墨涅拉俄斯记》用类似迷宫的方式将惯常叙事拆解为复杂的、毫无逻辑的幻象。

③关注语言尤其是符号的意义与革新

如荒诞派戏剧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的最后写道,弗拉基米尔:咱们明天上吊吧。(略停)除非戈多来了。爱斯特拉冈:他要是起来了呢?弗拉基米尔:咱们就得救啦。两个没有指望的人的空等行为,迷茫中自发的某种期许和愿望,以及“人在社会机器面前、在物的统治面前的无能为力和压迫感”,引发战后一代人的广泛共鸣。

以阿兰·罗伯-格里耶、杜拉斯等为代表的新小说派,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等的影响,强调削弱作者对小说的控制以及思维情绪对小说的影响,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打破时空结构和叙事结构的方式,从而改变僵化的、墨守成规的传统语言和写作方法。这一创作观念与当时电影创作观念契合,《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广岛之恋》等被搬上银幕。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思维影响,在文字中突出对荒谬、病态、嘲讽等的看法,如巴思的《烟草经纪人》、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虽然属于喜剧范畴,但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样式,因为作者说要强调的是无法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力感。

5、后现代主义绘画有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简·罗伯森在《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文化》中认为,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精神性是过去几十年艺术实践领域广为流传的七个主题,艺术通过各种方式与流行文化相遇,并且产生融合。在上述七个主题中,身份的建立占据首要地位。从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逐渐兴起之后,身份成为一个标签,在波普艺术、兴效应艺术、超级写实主义、极少主义、概念艺术、大地艺术等形式中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在后现代概念中,媒介不仅作为艺术的载体,而直接构成艺术本身。与媒介紧密相连的是装置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