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塬沟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与计算
水库淤积量计算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处理

水库淤积量计算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处理摘要:目前,水库淤积测验多采用断面法进行。
在测验方法合理、步骤到位的前提下,正确把握计算过程则是获得淤积量确切数值的关键。
文章介绍了使用断面法施测时淤积量计算中的几个相关问题及相应处理方法。
关键词:淤积量;计算;问题;处理使用断面法进行水库淤积测验时,其淤积量计算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整理出大断面成果;二,计算各断面分级淤积面积;三,确定断面间距;四,逐段计算分级淤积量,并最终求得整个库区淤积量。
现就我们在计算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等水库淤积量时遇到的几个问题及相应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起始岸别不同时大断面成果的处理断面法淤积测验是在整个库区设置若干测验断面,施测时,测船自一岸沿断面线方向向另一岸行进,同时,使用测深仪器测取水深(将水下地形绘于附有刻度线的记录纸上);岸上作业人员利用测距仪器测取基线长度,并读取瞄向测船的视线与基线间的夹角。
进行内业作业时,通过解平面三角形的方法,求得测船所在位置(即测深点)距起始点(断面端点)的距离,即起点距。
施测过程中,因每个断面所处地形各异,或因测验需要,起始岸别往往不同,有自左岸起始,也有自右岸起始。
进行内业作业时,如按读图习惯统一将起点距换算为自左岸起始,则大断面图上即无须标注“左岸”、“右岸”字样,既便于读图,又便于年际间同一断面测验结果的比较。
进行大断面成果处理时,结合水深测验成果,其每一定标点均应是水下地形转折点,如某一转折点处因故未定标,则应进行插补。
表1.a是某断面自右岸始测的一组起点距、水深数据。
现试将其转换成自左岸起始的一组数据。
首先根据左、右端点起点距,确定断面宽;以断面宽数值依次减各测点起点距,即得转换后的各测点起点距。
此时,起点距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如表1.b所示。
表1.a 未经换算的起点距、水深数据序号起点距水深右端点 0右水边 6.5 01 18.0 3.92 97.0 12.43 154 18.84 201 10.25 346 4.6左水边 451 0左端点 459表1.b起点距转换过程序号起点距水深右端点 459右水边 453 01 441 3.92 362 12.43 305 18.84 258 10.25 113 4.6左水边 8.0 0左端点 0将测点序号按自左至右的顺序排列,相应地,起点距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引言:水库是水资源调配、水能利用和洪水防治的重要工程,但是由于水库上游的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常常造成水库的冲淤问题。
因此,对水库的泥沙冲淤进行分析和计算,对于合理设计水库以及有效防止泥沙淤积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库泥沙冲淤分析水库泥沙主要来自上游河流的冲刷、侵蚀和自然沉积等过程。
通过对上游河流的泥沙输沙率、输沙浓度、输沙密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预测水库的泥沙输入量。
2.泥沙输移分析:泥沙在水库中的输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建立泥沙输移模型,考虑水库的流动、湍流、沉积、悬移负荷等因素,可以分析泥沙在水库中的输移规律。
3.水库冲淤分析:水库的冲淤是指由于泥沙的淤积和冲刷作用,导致水库内部水深的变化。
通过对水库的水位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计算水库的冲淤量。
二、水库泥沙冲淤计算1.泥沙输入计算:根据上游河流的泥沙输沙率和水库上游面积,可以计算出每年输入水库的泥沙量。
泥沙输沙率的计算可以通过现场测量或者借助河流流量和泥沙浓度的关系公式进行计算。
2.泥沙输移计算:根据泥沙输移模型,考虑水库的流动特性、悬移负荷、沉积速率等因素,可以计算出泥沙在水库中的输移量。
输移过程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和验证。
3.冲淤量计算:根据水库的水位和泥沙淤积的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水库的冲淤量。
冲淤量可以通过净淤积量和淤积面积的乘积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冲淤前后水位和底床标高的差值来计算。
三、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的应用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在水库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泥沙输入和输移的分析,可以合理设计水库的泥沙过闸设施,有效控制泥沙的进入。
通过对冲淤量的计算,可以及时采取清淤措施,避免泥沙淤积对水库堆养生态环境和水能利用带来的影响。
结论: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是水库设计和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该分析和计算可以对水库的冲淤问题进行预测和控制,保证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水库泥沙淤积计算

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水库泥沙淤积是水库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水库的储水能力和防洪能力,因此需要进行淤积计算和淤积处理。
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是指根据水库来水量、悬移质含量及水库设计参数,预测和评估水库内泥沙的变动情况。
本文将从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淤积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计算方法水库泥沙淤积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定量法、定性法和统计法等。
定量法一般是根据水库来水量、泥沙含量及输沙通量对泥沙淤积量进行量化计算。
其中,泥沙输沙通量可以通过测量泥沙的入库量和出库量来获得,来水量可以通过水文站点或流量站点的数据进行获取,泥沙含量可以通过定期对水库内的泥沙含量进行取样分析得到。
定性法则是根据水库淤积的观测结果、工程经验和相关理论,对淤积量进行近似估计。
统计法则是通过对历史水文数据和泥沙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统计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泥沙淤积情况。
二、影响因素水库泥沙淤积的程度和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来水量、泥沙输沙通量、水库设计和操作措施等。
来水量是泥沙进入水库的主要因素,来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泥沙的输送和淤积情况。
泥沙输沙通量则是衡量泥沙进出水库的动态平衡度的重要指标,输沙通量的变化趋势会直接影响水库中泥沙的淤积速度。
水库设计和操作措施则是通过控制水库进出口流量、泄洪策略等手段来减少泥沙的淤积,它们对水库淤积情况的影响不可忽视。
三、淤积处理对于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淤积处理措施。
其中,清淤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处理措施,通过清除水库沉积物来提高水库的容积和防洪能力。
清淤可以采用机械清淤、人工清淤、水力冲刷等方法,根据淤积量的不同和水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水库入库口设置泥沙过滤设施、改变水库运行策略等手段来减少泥沙的进入和淤积。
总之,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是水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水库的正常运行和防洪能力。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淤积管理措施,可以预测和控制水库的淤积情况,保证水库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抽水蓄能电站初步设计阶段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6年10月抽水蓄能电站初步设计阶段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基本资料 (4)4. 水库泥沙冲淤计算 (6)5. 专题研究 (9)6.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9)附件A (10)附件B (11)附件C (14)1 前言项目概况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省县乡境内,总装机 MW。
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水库、水道系统、厂房及下水库组成。
水库泥沙冲淤分析计算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或专业)的文件(1) 可行性研究报告;(2)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3) 初步设计任务书和项目卷册任务书,以及其它专业对本专业的要求;(4) 泥沙专题报告。
2.2 设计规范(1) 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2) SDJ 11-77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试行);(3) SDJ 214-83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试行);(4) SL 104-9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5)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试行办法。
2.3 主要参考资料(1) 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规范(报批稿)[echidi1][1];(2) 《泥沙手册》(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编);(3) 《水库泥沙》(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河渠研究室、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泥沙研究室合编);(4) 《河流泥沙工程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3 基本资料3.1 水库概况(1) 水库地形图,施测时间;(2) 库区纵、横断面表,需要时给出横断面特征线;(3) 水库水位容积、面积曲线图及表(包括总库容与干支流库容)。
表 1 水库水位容积、面积表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 MW(共台),一般每日发电 h( 点至点);每日抽水 h( 点至点)。
河流模拟课程设计方案—水库一维泥沙淤积计算

水库一维泥沙淤积计算课程设计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13-3-15目录一、目的与要求 (1)二、基本原理 (1)1、基本方程 (1)2、方程离散 (1)3、公式补充 (2)三、计算步骤 (3)四、计算框图 (4)五、计算结果 (5)1、历年输沙量特征值 (5)2、各年淤积总量 (5)3、各年水位库容关系 (6)4、水面线的变化 (7)5、深泓变化 (8)6、坝前断面变化 (9)六、结果分析 (12)1、剖面形态分析 (12)2、库容损失合理性分析 (12)七、计算程序 (13)一、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掌握一维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过程和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水流、泥沙方程为基础,构建恒定流条件下的河道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编制出完整的计算程序,并以某个水库为实例,进行水库泥沙淤积计算。
水流条件:恒定非均匀流。
泥沙条件:包括悬移质,推移质的均匀沙模型,推移质计算模式为饱和输沙,悬移质计算模式为不饱和输沙,水流泥沙方程采用非耦合解。
二、 基本原理1、 基本方程水流连续方程:0=∂∂+∂∂xQt A ①水流运动方程()f i i gA x h gA AQ x t Q -=∂∂+⎪⎪⎭⎫ ⎝⎛∂∂+∂∂02②或 034222=+∂∂+⎪⎪⎭⎫ ⎝⎛∂∂+∂∂RA n Q g x z gA A Q x t Q ③泥沙连续方程()())(*S S QS xSA t --=∂∂+∂∂αω ④ 河床变形方程)(*00S S xG t y b--=∂∂+∂∂αωρ ⑤ 推移质平衡输沙方程G=G * ⑥水流挟沙力公式采用张瑞瑾公式,推移质输沙率公式采用Mayer-_Peter 公式,MAYER-PETER 公式中的能坡J 按均匀流曼宁公式近似计算(每个断面不同)。
2、 方程离散方程 ①在恒定流情况下有0=∂∂xQ,离散为:Q=const 方程 ③变形为034222=+∂∂+⎪⎪⎭⎫ ⎝⎛∂∂R A n Q x z A Qx gA Q 或 023422222=+∂∂+⎪⎪⎭⎫ ⎝⎛∂∂R A n Q x z gA Q x 上式离散为0)1((213434221212121222121=ψ-+ψ∆+-+⎪⎪⎭⎫ ⎝⎛-++++++jj j j j j j j j j j j R A Q R A Q xn z z A Q A Q g 方程(4)去掉时间项得到)(*S S qx S --=∂∂αω 该方程的解析解为:()()⎪⎪⎭⎫ ⎝⎛⎪⎪⎭⎫ ⎝⎛∆--∆-+⎪⎪⎭⎫⎝⎛∆--+=+++q x x q q x S S S S S S j jjjj j αωαωαωexp 1exp 1***1*1 由方程(4-5)可得()()00'0=∂∂+∂∂+∂∂ty B x QS x BG b ρ 对2 号断面以下,上式可以离散为:()()()()0)1(1010'0=⎪⎪⎭⎫⎝⎛∆ψ+ψ-+∆-+∆-++ty B y B xQS QS xBG BG j j j j b b ρ对于进口断面,推移质不考虑,悬移质采用单点离散 方程(5)可离散为: '01*10)(ραωtS S y ∆-=∆3、 公式补充mgR u k S ⎪⎪⎭⎫ ⎝⎛=ω3*K 取 0.124,m 取1.05,干密度'0ρ取1.3 恢复饱和系数 25.0=α均匀沙粒径为d=0.041mm (悬移质),d=2 mm (推移质)1、输入河床地形糙率等数据求得断面面积与水位的关系(A ~Z ),进而求得断面平均流速 A Q u =,水力学半径 χAR =2、读入一个时段的水沙数据 (特别注意,不要一次性将数据全部读入) 读入第一时段(Q,S )值3、计算水面线,同时得到各断面的水力要素求得各个断面的河宽、断面面积、水深、平均流速等值 计算前要注意在坝前输入水位,各断面均应对流量赋值 4、计算悬移质水流挟沙力mgR u k S ⎪⎪⎭⎫ ⎝⎛=ω3*K 取 0.124,m 取1.05。
水库淤积分析与多年输沙总量推求

水库淤积分析与多年输沙总量推求王学良;陈学林【摘要】河流上修建的控制性工程—水库除具备灌溉、发电、防洪、航运功能外,还有拦蓄泥沙的功能.而泥沙淤积程度大小又是衡量水库使用期限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水库淤积测量和分析工作,对淤积来源、产生原因、测量、计算、库容修正方法的体会和认识进行阐述.同时介绍一种利用淤积量推求多年输沙总量的方法.【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2(034)005【总页数】2页(P163-164)【关键词】水库淤积;库容曲线修正;输沙总量推求;方法【作者】王学良;陈学林【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张掖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张掖7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7.2+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高,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遇局部暴雨常发生高含沙量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现象,以及水流对河床、边坡的冲刷引起的悬移质和推移质含沙量都是水库淤积的主要来源。
水流挟带着泥沙流入水库,由于入库洪水容重比库内存水大,入库洪水一般从水下底层到达库区,在底部摩擦阻力、周围水的粘滞、坝体回拦作用下静止。
洪水中泥沙容重大于水的容重,从而使泥沙很快沉降于库底产生淤积。
水库经过多年运行,淤积达到一定限度,就改变了库容,使水位库容关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反推入库流量与实际来水量出现矛盾,反推入库洪水过程线呈锯齿状。
来水较小时,反推入库流量出现负值现象。
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水库的调度运行,就得对库区地形重新测量。
2.1.1 淤积范围确定未了减轻繁重的重测地形工作任务,通过高程测量或库区内淤积上限水位留下的等水位线痕迹就可确定水库的大致淤积范围,可以只对发生淤积部分进行测量。
2.1.2 水上部分测量考虑到导线点互相通视,导线边长,视距影响,地形状况,平面控制测量需布设闭合导线或符合导线,有时遇到库区面积不大,地形条件复杂,导线量距工作十分困难,多采用小三角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丰满取水口泥沙分析

水文水资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 年第 4 期
积,地理位置适中,控制条件较好,是一座以发 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鱼等 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水库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 万年一遇洪水校核。库区为狭长型河谷,回水长 度为 180km,最大水面宽度为 10km,库面面积 598km ,水库总库容 109.8 亿 m ,其中调洪库容 22.02 亿 m3。 2.2 丰满水库入库泥沙分析 第二松花江流域是吉林省泥沙较少的一条河 流。 泥沙观测最早的水文站为吉林站, 始建于 1935 年。 流域内现有 26 个测站进行河道悬移质泥沙观 测,干流测站 4 个,支流 22 个。 由于丰满水库是大( 1)型水库,其入库水量 组成较复杂, 因此入库泥沙的组成同样比较复杂。 丰满水库入库泥沙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红石 电站下泄沙量、辉发河干流来沙量、金沙河来沙 量、蛟河来沙量以及松花江沿岸区间来沙量。本 次丰满水库入库泥沙分析共涉及水文参证站六处, 其中红石电站以上为汉阳屯和高丽城子,两站控 制红石电站面积的 65.4%;红~丰区间采用水文 参证站三处,分别为五道沟、民立、蛟河,控制 白~丰区间面积的 71.4%。丰满水库出库沙量以 电站下游的吉林站控制,吉林~丰满区间面积占 丰满水库面积的 3.7%。 红石电站位于丰满水库上游、 白山电站下游, 上距白山电站坝址 39km。 电站坝址以上控制流域
表2
控制点 白山电站 白~红区间 红石电站 控制流域面积 (km2) 19000 1300 20300 侵蚀模数 (t/km2) 55.9 55.9 悬移质输沙 量( 104t) 106.2 7.27
( 4)松花湖沿湖区间泥沙计算 松花湖沿湖区间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模数 在 100~ 200t/km2 之间。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本 次计算沿湖区间输沙模数采用 150t/km2,推移质 输沙量采用占悬移质输沙量的 20%计算,沿松花 湖河岸侵蚀及冲刷等入库沙量采用占悬移质输沙 量的 50%计算。松花湖沿岸多年平均输沙总量见 表 4。
水利工程中的淤积问题分析与研究

水利工程中的淤积问题分析与研究水利工程是人类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或水灾等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手段的集合体,水利工程中的淤积问题一直是一项困扰工程师的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淤积问题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产生原因、主要影响效果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法的应用。
产生原因淤积是由泥沙、泥土或其他杂质在河床或河道中沉积引起的,是水力沉积物和土壤侵蚀的结果。
淤积问题的产生主要涉及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河流泥沙沉积,河床上的物质不断增加而造成淤积;二是由于河床的坡度过小导致水流不畅,也容易形成淤积。
主要影响效果淤积问题在水利工程中危害极大。
首先,淤积会导致河流宽度变窄,水流面积变小,从而使水位上升,水流速度变慢,减小河道的吞吐量,降低水平运输能力,影响水文条件,影响水资源的储备和水文环境的改善,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其次,淤积会破坏河床结构,导致水流方向的变化,河岸逐渐被侵蚀,加重了岸线的侵蚀。
此外,淤积问题还会影响水电站发电及环保问题的关注,直接影响水土保持、河口管理以及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等。
解决方法在淤积问题的解决中,我们主要考虑如下解决方法:一、物理治理1. 力学清淤:通过工具或机械设备将淤积泥沙从河床中挖出来,是最基础的一种治理方式。
2. 疏浚治理:采用挖泥船等设备将淤积物体投放到河岸、悬浮在水中或抽泵出来加以处理。
3. 环保治理:通过建立水生态工程治理水清、除污、恢复生态的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工程治理1. 调节流量:通过袖口、船闸等附加设施来控制水流,保证河床负荷不被超过,防止产生淤积。
2. 河道整治:通过修建河堤、暗渠等工程手段,在既定水流条件下,使河床得到有效的治理与整建,实现河道的改善。
3. 科技治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激光测量、三维模型、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治理水平和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
高新科技手段的发展,为淤积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到目前为止,物理与工程治理仍然是应对淤积问题的最主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ta t h ny a guR sror sars r epo c f ig o eevi i X a yn .H r,tea a s n aclt n sr c:Z ogu n o eevi i t a r et n ku R sror n in ag ee h n l i a dcluai e o g j oT ys o
中塬 沟 水 库 泥 沙淤 积 形态 分 析 与 计 算
任红卓 ,安新 强
( 阳 市 水 利 水 电 规 划 勘 测设 计 研 究 院 ,陕 西 成 阳 7 20 ) 成 100
摘
要 :中塬 沟 水 库 是 成 阳 市 亭 口水库 反 调 节 蓄 水 工 程 , 确 定 反 调 蓄 工 程 泄 洪建 筑 物 的 进 口 高 程 , 为 该
Kewo d :d l e oi;c ncd p st e oi fau e etrg rjc y rs et d p s a t o i e oi;d p s tr ;rso a ep oet te 亭 口水库是彬长 矿 区的供水 骨 干水 源 , 主要解 决彬 县 、
长 武 两 县 城 镇 生 活 用 水 及 矿 区工 业 发 展 用 水 , 于 亭 口水 库 由 经 计算 : 址 处 天 然 年 均 输 沙 量 为 3 36X1 a 工 程 坝 .6 0 t , 4 /
文对坝前 沟道 内的泥沙分别用三 角洲淤积形 态法 、 体淤积形 态法和经验 面积 减少 法进 行形 态分析与 锥 淤积计算 。结果表 明, 采用三 角洲淤积形 态在 不考虑异 重流情 况下的计 算结果适 合 中塬 沟水库 泥沙淤 积 形 态 分 布 , 实 际基 本符 合 。 水库 在 运 行 5 后 , 前 淤 积 高程 将 达 到 8 10m, 洪洞 口前 淤积 高程 与 0a 坝 8. 泄
沙 量 29 5 0 m 。 3 .8 14 3 X
在排沙期受泥沙限制不能供水 , 这就需要对 亭 口水库 的径流 调节过程进行反调节 , 以满足 工业 及生 活供水 需求 , 并满 足
设 计 供 水 保 证 率 不 小 于 9 % 和 最 大 破 坏 深 度 控 制 在 2% 以 0 0
达 到 83 0m, 结 果 为 泄 洪 洞进 口高程 设 计 提 供 依 据 。 8 . 该 关 键 词 :三 角洲 淤 积 ; 体 淤 积 ; 积 形 态 ; 调 蓄 工 程 锥 淤 反 中图分类号 : V 4 T 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l7— 14 (000—06 —0 62 14 21 )3 l6 4
运用 5 后 沟道来沙量 为 194 0a 2 .5×1 3入库 泵站 5 期 4 0m; 0a 间从引水所带来 的沙 量 5 6 3工 程 蓄水 后上 覆黄 土 .7X1 m ; 4 0 状岸坡会有小规模崩 塌发 生 , 对库 区进行 塌岸 预测 , 故 塌岸 总量预计约 14 4 ×1 3 0 .6 0 m 。反调蓄水 库运 用 5 后总 的来 4 0a
e iia rard cn to mpr l ae e u igmeh d.T ers lss o ta h ac ltd rs l b ed l e o i meh di n a c r a c t h c h e ut h w ttecl uae e ut yt et d p st t o si c od n ewi te h h a h s dme td p st n fauedsrb t n o h n y a g uRe ev i o o sd rn h e st Urn ,a d ti rs l c ud po e i n e o io e tr itiui fZ o g u n o s rorn tc n ieigte d n i C re t n hse u t o l r— i o y vd h ai o e inn h ne lv t n o pl ytn e . iete b ssfrd sg ig te iltee ai fs iwa u n 1 o l
第 8 第 3期 卷 201 0年 6月
水利 与建 筑工 程学 报
J u n l f a rR s u c sa d Arh tc r l o r a t e o re n. 1 8 No. 3
J n., u 201 0
frs dme td p st n faue i rn fte d m r o d ce y u ig te d l e stmeh d, c nc d p stmeh d a d o e i n e o io e tr nfo to h a ae c n u td b sn h et d p i i a o to o i e o i to n
( i yn lni -ae n eg stto a r o e ac n yr o e,Xay n Xa agPann s 'yadD s nI tu W t r r n adH do wr inag,Sani 100 hn ) n g tt i n i ef e C  ̄ v y p hax 720 ,C i a
An lssa d Ca c l t n f rS d me tDe o i o a u e o o g u n o s r or ay i n lu a i o e i n p st n Fe t r fZh n y a g u Re e v i o i
REN n - h o Ho g z u .AN n qa g Xi - i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