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实验 微型胶囊制备
微囊的制备2010-11-11
![微囊的制备2010-11-11](https://img.taocdn.com/s3/m/0484e91ffad6195f312ba673.png)
实验微囊的制备2010-11-11一、实验目的1.掌握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工艺。
2.了解影响微囊形成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药品:薄荷油、液体石蜡;明胶(A型)、阿拉伯胶、37%甲醛溶液、10%醋酸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硬脂酸镁、蒸馏水。
器材:搅拌机、研钵,温度计,恒温水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烧杯,PH试纸。
三、原理微囊系利用高分子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微小胶囊。
它的直径一般为5-400µm。
本实验中制备微囊采用复凝聚法,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
复凝聚法的机理如下:明胶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分子链上含有-NH2和-COOH及其相应解离基团-NH3+与-COO-。
明胶溶液在pH4.0左右时,带正电荷。
阿拉伯胶为多聚糖,分子链上含有-COOH和-COO-,在水溶液中具有负电荷。
因此在明胶与阿拉伯胶混合的水溶液中,调节pH约为4.0时,明胶和阿拉伯胶因荷电相反而中和形成复合物,其溶解度降低,自水中凝聚成囊析出。
再加入固化剂甲醛,甲醛与明胶产生胺醛缩合反应,明胶分子交联成网状结构,保持微囊的形状,成为不可逆的微囊;加NaOH调节介质pH8-9,有利于胺醛缩合反应进行完全。
三、实验内容(1)明胶溶液的配制:称取明胶1g,用蒸馏水少量浸泡溶胀后,加蒸馏水至20ml,60-80℃加热溶解,50℃保温备用。
(2)阿拉伯胶溶液的配制:取蒸馏水15ml置小烧杯中,加阿拉伯胶粉末1g,加热至80℃左右,轻轻搅拌使溶解,加蒸馏水至20ml。
(3)乳剂的制备方法一:取薄荷油(或液体石蜡)1ml与阿拉伯胶溶液20ml置研钵中,急速朝同一方向研磨5分钟,即得乳剂。
方法二:取薄荷油(或液体石蜡)1ml与阿拉伯胶溶液20ml置搅拌机中,快速搅拌(速度60-100转/分)5分钟,即得乳剂。
在显微镜下观察,油相应呈现细小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形成O/W型乳剂;微粒大小应该均匀。
(4)混合将乳剂转入烧杯中,置50~55℃水浴上,加明胶溶液20ml,慢速搅拌均匀(速度20-30转/分),尽量减少泡沫产生。
氯霉素胶囊制备实验报告
![氯霉素胶囊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e203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b.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氯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2. 掌握药物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3. 提高药物制剂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氯霉素胶囊是一种抗生素胶囊,由氯霉素药物和胶囊壳组成。
本实验采用直接填充法制备氯霉素胶囊,将氯霉素药物粉末与胶囊壳填充剂混合均匀,填充到胶囊壳中,制成氯霉素胶囊。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氯霉素原料药、明胶、滑石粉、硬脂酸镁、食用色素等;2. 仪器:胶囊灌装机、电子天平、混合器、胶囊模具、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 药物制备:将氯霉素原料药过100目筛,备用;2. 胶囊壳制备:将明胶、滑石粉、硬脂酸镁等混合均匀,制成胶囊壳填充剂;3. 混合:将氯霉素药物粉末与胶囊壳填充剂按比例混合均匀;4. 灌装:将混合好的药物填充到胶囊壳中,注意填充均匀;5. 剪切:将填充好的胶囊壳沿模具剪切,使其成型;6. 包装:将成型的氯霉素胶囊进行包装,备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物制备:氯霉素原料药过100目筛后,粉末细腻,便于填充;2. 胶囊壳制备:胶囊壳填充剂混合均匀,填充剂质地细腻,有利于药物填充;3. 混合:氯霉素药物粉末与胶囊壳填充剂混合均匀,填充剂在药物粉末中分布均匀;4. 灌装:填充好的胶囊壳沿模具剪切,胶囊成型良好,无破损;5. 包装:成型的氯霉素胶囊包装整齐,无污染。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直接填充法制备氯霉素胶囊,操作简便,易于掌握;2. 药物与填充剂混合均匀,有利于药物在胶囊中的分布;3. 剪切后的胶囊成型良好,无破损,符合制剂要求;4.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药物与填充剂的混合均匀,以及填充过程中的填充量控制。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氯霉素胶囊。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填充法制备氯霉素胶囊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制备的胶囊成型良好,符合制剂要求。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氯霉素胶囊的制备工艺提供了参考。
八、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填充剂对氯霉素胶囊制备的影响;2. 探讨氯霉素胶囊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3. 研究氯霉素胶囊在不同给药途径中的应用。
微囊的制备实验报告
![微囊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14b5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1.png)
微囊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微囊的制备方法,了解微囊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仪器与试剂,乙酸乙酯、聚乙烯醇、硅酸镁、氯化钙、硝酸钙、无水乙醇、搅拌器、玻璃烧杯、蒸馏水。
实验步骤:1. 将聚乙烯醇和硅酸镁分别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得到两种溶液。
2. 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在搅拌器中搅拌20分钟,使其充分混合。
3. 将硝酸钙和氯化钙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得到钙离子的溶液。
4. 将钙离子的溶液缓慢滴入聚乙烯醇和硅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同时用搅拌器搅拌。
5. 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玻璃烧杯中,放置置于40℃的水浴中,使微囊形成。
6. 将微囊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用无水乙醇洗涤,最后将微囊干燥。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制备得到的微囊颗粒均匀,大小一致,表面光滑,无明显的凝聚现象。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微囊表面呈现出规整的多孔结构,孔径分布均匀。
经过测定,微囊的平均粒径为10μm,孔径为200nm。
微囊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微囊,得到了均匀、规整的微囊颗粒。
微囊的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微囊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药物缓释、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本实验为今后微囊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搅拌的速度和时间,以充分混合各种溶液。
2. 在微囊形成的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微囊的形成和均匀性。
3. 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有害化学品的接触和吸入。
实验改进方向:1. 可以尝试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和硅酸镁,观察微囊的形貌和性质的变化。
2. 可以尝试不同的钙离子浓度和滴加速度,优化微囊的制备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对微囊的制备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微囊的应用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微囊的制备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型胶囊的制备实验报告
![微型胶囊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187df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9.png)
微型胶囊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制备微型胶囊,掌握微型胶囊的制备过程和实验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微型胶囊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二、实验原理微型胶囊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胶体溶液制备、胶囊壳制备和胶囊填充物制备。
1.胶体溶液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合适的胶原蛋白溶液和交联剂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胶体溶液。
其中,胶原蛋白溶液可以溶解于酸性溶液中,交联剂溶液可以溶解于碱性溶液中。
2.胶囊壳制备根据所需要制备的微型胶囊大小,选择相应的微型胶囊模具,将其加热并用分离剂涂抹在模具表面,待其冷却后,将胶原蛋白溶液加入到模具中,加热使其交联成胶囊壳。
3.胶囊填充物制备根据所需要包裹的物质,选择相应的填充物,并将其加入到胶囊壳内。
三、实验步骤1.制备胶原蛋白溶液和交联剂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胶体溶液。
2.将微型胶囊模具加热,并用分离剂涂抹在模具表面。
3.将胶原蛋白溶液加入到模具中,加热使其交联成胶囊壳。
4.用相应的填充物填充胶囊壳内。
5.取出模具,得到制备完成的微型胶囊。
四、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控制模具加热温度,避免烤坏模具。
2.胶原蛋白溶液和交联剂溶液混合比例应准确。
3.选择合适的填充物,避免对胶囊产生影响。
4.化学试剂应注意安全使用和储存,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微型胶囊,并填充了相应的填充物。
微型胶囊的大小和形状符合预期。
填充物在胶囊壳内均匀分布,完整保持其形态。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微型胶囊的制备过程和实验技术,成功制备了微型胶囊,并填充了相应的填充物。
微型胶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
![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b49f3fb3960590c69ec376c4.png)
实验一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以阿拉伯胶、明胶做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方法;了解其成囊条件,影响成囊的因素及控制方法;制备鱼肝油微囊。
二、实验提示1.微型胶囊(简称微囊Microcapsules),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
系将固体或液体药物(简称囊心物),利用高分子物质或共聚物(简称囊材)包裹于药物的表面。
使成半透明囊或密封的直径为1~800um的微型胶囊。
它在制药上主要起延缓药物释放,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避免药物间的反应,减少药物时消化道的刺激掩盖苦味、拒绝配伍禁忌等作用。
2.实验原理:复凝聚法就是采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质分散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的包装材料为阿拉伯胶(带负电荷)和明胶(pH在等电点以上时带负电荷,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药物先与负电胶体阿拉伯胶混合,制成混悬液或乳剂,负电胶体为连续性,药物为分散相。
在40~60摄氏度温度下与等量的明胶溶液混合(此时明胶带负电或基本上带负电,不产生凝聚现象)。
然后用稀酸逐步调节pH至4.5以下,使明胶全部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胶凝聚。
使药物包裹,而成30~80um微囊的。
三、实验内容[处方]鱼肝油Oleum Jecoris piscis 3g阿拉伯胶Gum Arabic 3g明胶Gelatin 3g10%醋酸溶液Acetic acid solution q.S37%甲醛溶液 Formaldehyd Solution 3ml20%氢氧化钠溶液 Sodillm Hydroxide Solution q.s.蒸馏水 Distiued water q.S[制法]明胶溶液的制备:取明胶3g,加蒸馏水60ml充分使其溶胀后,在50摄氏度水浴上加热溶解,备用。
测定pH (用试纸)记录。
乳液的制备:称取3g阿拉伯胶与3g鱼肝油,于干燥乳体中混合,然后加3ml蒸馏水,迅速朝同一方向研磨至初乳形成,再陆续加蒸馏水57ml,边加边研磨,均匀为止,倾入500ml烧杯中。
实验三十八 微囊的制备 - 药学系-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实验三十八 微囊的制备 - 药学系-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abd7201abb68a98271fefa39.png)
定 PH 值。
(3)混合:取乳剂加等量胶液,搅匀,置水浴 45~50℃保温,镜检,绘图,并测定 PH
值。
(4)成囊:上述混合液不断搅拌,用 10%醋酸调 PH 为 4,镜检,是否成囊,并绘图 。
(5)固化:不断搅拌下,加二倍冷水稀释并冷却,加甲醛并搅拌,用 10%氢氧化钠调
节 PH 为 8,镜检并绘图。
实验三十八 微囊的制备
一 实验目标
1、学会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方法,明确复凝聚法的原理。
2、完成复凝聚法微型胶囊的制备,了解微型胶囊的特点。
二、实验用品
药品:蒸馏水、液状石蜡、明胶、阿拉伯胶、甲醛、10%醋酸、10%氢氧化钠等。
器具:架盘天平、乳钵、水浴锅、烧杯、滤纸、玻璃棒、量杯、温度计、显微镜、量筒、铁
架台等。
三、实验内容
1、微型胶囊的制备
处方:液状石蜡
3ml
阿拉伯胶
3g
明胶
3g
甲醛
4 ml
10%醋酸
QS
10%氢氧化钠
QS
蒸馏水
QS
制 法 :(1)胶液配制:称取明胶,加适量的水在 60℃水浴中溶解,过滤,加水至 100 ml,10%
氢氧化钠调节 PH 为 8,备用。
(2)乳剂制备:取阿拉伯胶,加液状石蜡研匀,加水,制成乳液。镜检,绘图,并测
五、思考题
1、复凝聚法微囊制备的原理是什么?
2、比较镜下观察的混合液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
(6)过滤、干燥:静置待微囊下沉,过滤,水洗至无甲醛味,加淀粉制粒,50℃以下
干燥,称重即得。
2.质量检查
检查者Leabharlann 日期品名 项目外观 形态与结构
结果判断 审定标准
药剂实验微型胶囊制备
![药剂实验微型胶囊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ea6c8d1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58.png)
加蒸馏水 至100ml
药剂实验微型胶囊制备
乳化,镜检
液体石蜡 6ml
第7页
• 2.2 微囊制备
液体石蜡乳 剂
转移
烧杯1000ml 50-55ºC
5%明胶溶 液100ml
混合
加入冰块 <10ºC
搅拌,冷 却至32ºC-
35ºC
30ºC蒸馏水 400ml
18.5%甲 醛,5ml 搅拌15min
药剂实验微型胶囊制备
2.统计微囊直径(最大粒径和最多粒径)。
药剂实验微型胶囊制备
第10页
药剂实验微型胶囊制备
第5页
三、 试验内容
1.复凝聚法制备液体石蜡微囊 处方:
液体石蜡(ρ=0.91) 6ml
阿拉伯胶
5g
明胶
5g
37%甲醛溶液
2.5ml
10%醋酸溶液
适量
20%NaOH溶液
适量
蒸馏水
适量
药剂实验微型胶囊制备
第6页
• 2.操作
2.1液体石蜡乳剂制备
蒸馏水 80ml
阿拉伯
溶
胶5g 80ºC 解
20%NaOH, pH8-9
10%醋酸 pH3.8-4.0
搅拌至沉 淀析出
第8页
(8)镜检:显微镜下观察微囊形 态并绘制微囊形态图,统计微囊 大小(最大和最多粒径)。
药剂实验微型胶囊制备
第9页
• 四、试验结果和讨论
• 1.绘制乳剂和微囊显微镜下形态图,并 说明二者之间差异。
图 1 复凝聚法制备石蜡微囊显微图(10×10倍)
一、 试验目标
• 1.掌握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工艺及影 响微囊形成原因。
• 2.经过试验深入了解复凝聚法制备微型 胶囊原理。
药剂学-7 微型胶囊的制备
![药剂学-7 微型胶囊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d680373fcc7931b764ce1522.png)
微型胶囊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制备微囊的常用方法。
2.了解影响微囊成型的因素。
3.掌握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一)基本概念微囊剂系利用高分子材料(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成直径5~200μm的微小胶囊。
根据临床需要可将微囊制成散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以及软膏剂等。
将药物制成微囊后有以下特点:①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
②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③可以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其对胃的刺激性。
④将液态药物固态化之后便于应用于贮存。
⑤某些药物制成微囊后缓慢释放至作用部位,可以将其再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
⑥利于将药物浓集于靶区,如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或抗癌药制成微囊的靶向制剂可将药物浓集于肺或肝等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微囊的制法可分为三大类:物理化学法、物理机械法和化学法。
其中较常用的有界面聚合法、相分离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等。
本实验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
(二)实验原理复凝聚法系使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阿拉伯胶(带负电)与A型明胶(等电点PH7-9)中和而产生凝聚。
A型明胶在等电点以上时也带负电荷因此和阿拉伯胶不发生凝聚现象;A型明胶在等电点以下,即用醋酸调PH3.8-4.0时,全部转为正电荷,并与阿拉伯胶发生凝聚,形成囊膜,此时若液体中存在药物,则被包裹在其中形成微囊。
但此时囊膜较松软,可采用以下方法使之硬化:①降温至胶凝点以下。
②加入甲醛使明胶变性固化。
③用20%的NaOH 调节PH7-8,增强甲醛与明胶的交联作用,使凝胶的网状结构孔隙缩小而提高热稳定性。
三、仪器和材料仪器:组织捣碎机、电磁搅拌器、恒温水浴、显微镜、普通天平、烧杯(500、250及50ml)等。
材料:A型明胶、阿拉伯胶、液体石蜡、37%甲醛溶液、10%醋酸溶液、20%NaOH溶液、普通及精密PH试纸等。
手工胶囊制备实验报告
![手工胶囊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550cc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b.png)
一、实验名称(Title of experiment):手工胶囊制备实验二、实验目的(Purpose of experiment)1. 掌握手工制备胶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了解胶囊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
三、实验原理(Principium of experiment)胶囊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软质胶囊壳中的剂型,具有便于吞咽、口感好、避光、防潮、保护药物稳定性等优点。
手工制备胶囊是通过将药物粉末与明胶等辅料混合,制成均匀的胶浆,然后通过滴制或滚圆法制成胶囊。
四、实验步骤(Procedure of experiment)1. 准备实验材料:明胶粉、纯化水、药物粉末、剪刀、滴管、玻璃棒、烧杯、滤纸等。
2. 称取明胶粉: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明胶粉,加入适量纯化水,搅拌均匀,形成明胶溶液。
3. 调整溶液浓度:根据需要调整明胶溶液的浓度,以确保胶囊壳的厚薄适中。
4. 混合药物:将药物粉末与明胶溶液混合均匀,形成药物胶浆。
5. 制备胶囊壳:将混合好的药物胶浆滴入装有纯化水的烧杯中,滴制过程中保持滴管与液面垂直,使胶囊壳均匀形成。
6. 滴制胶囊:将药物胶浆滴入装有纯化水的烧杯中,待胶囊壳形成后,用剪刀将胶囊壳剪下。
7. 装填药物:将药物粉末装入胶囊壳中,注意不要过多或过少。
8. 密封胶囊:将胶囊壳的开口处用剪刀剪平,使胶囊密封。
9. 干燥胶囊:将制备好的胶囊放在滤纸上,晾干或使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
五、实验结果(Results of experiment)通过手工制备胶囊实验,成功制备出一定数量的胶囊。
胶囊外观圆润,无破损,药物填充均匀,胶囊壳厚度适中。
六、实验分析(Analysis of experiment)1. 实验过程中,明胶溶液的浓度对胶囊壳的厚薄有较大影响。
浓度过高,胶囊壳过厚;浓度过低,胶囊壳过薄。
因此,在制备胶囊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明胶溶液的浓度。
2. 药物粉末与明胶溶液的混合均匀程度对胶囊质量有重要影响。
实验十三微型胶囊的制备
![实验十三微型胶囊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f4470d1c03d8ce2f006623e9.png)
实验十三微型胶囊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以阿拉伯胶、明胶作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以明胶作囊材,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方法;制备扑热息痛微囊。
2.熟悉微囊的质量要求及其常规质检方法。
3.了解成囊条件,影响成囊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二、实验提要微型胶囊(简称微囊)是利用天然、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称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通称囊心物)包裹而成直径5µm~250µm的微小胶囊。
药物微囊化后,稳定性增加,并呈固体粉末状,可供制备散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及软膏剂等使用。
微囊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及物理机械法等。
本次实验采用物理化学法中的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
1.复凝聚法利用一些亲水胶体带有电荷的性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溶液混合时,因电荷中和而产生凝聚。
例如:阿拉伯胶带负电荷,明胶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而在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药物先与负电胶体阿拉伯胶混合,制成混悬液或乳剂,在40℃~60℃温度下与等量的明胶溶液混合,然后用稀酸逐步调节pH至明胶的等电点4.5以下,使明胶全部带正电荷,则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胶凝聚,包裹药物而形成微囊。
2.单凝聚法采用一种高分子亲水化合物作包囊材料,加入一种亲水的电解质(如Na2SO4),夺去了高分子化合物的水合膜,致使囊材的溶解度降低,在搅拌条件下自体系中凝聚并吸附在囊心上成囊而析出,然后根据囊材性质进行固化。
三、实验内容1.薄荷油微囊【处方】薄荷油 1.0g 10%醋酸适量明胶(A型)2.5g20%氢氧化纳液适量阿拉伯胶 2.5g硬脂酸镁适量37%甲醛 1.25ml蒸馏水适量【制法】取阿拉伯胶2.5g,使溶于50ml蒸馏水中(60℃),加入薄荷油1.0g于组织捣碎机中乳化1分钟。
将之转入500ml烧杯并放入50℃恒温水浴锅中。
另取明胶2.5g,使溶于60℃50ml 蒸馏水中。
将明胶液在搅拌下加入上述乳浊液中,用10%的醋酸调pH4.1左右,显微镜下观察见到油珠外层有一层薄薄的膜,即已成囊(此时囊形并不圆整,大小不一)。
胶囊制备实验报告总结(3篇)
![胶囊制备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e7139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a.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胶囊作为药物载体在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胶囊剂型具有保护药物、便于服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胶囊,加深对胶囊剂制备工艺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胶囊剂的制备工艺;2. 了解胶囊剂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 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胶囊剂是以明胶、甘油、水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脱溶、干燥等步骤制备而成。
明胶作为胶囊剂的主要原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溶性,能够有效保护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明胶、甘油、水、药物粉末、盐酸、硫酸、氯化钠等;2. 实验仪器:胶囊灌装机、干燥箱、天平、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明胶、甘油、水等原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2. 溶胶: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烧杯中,加热至60℃左右,使其溶胶;3. 凝胶:将溶胶倒入胶囊灌装机中,控制胶囊的形状和大小;4. 脱溶:将胶囊放入干燥箱中,进行脱溶处理;5. 干燥:将脱溶后的胶囊取出,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6. 装药:将药物粉末装入干燥后的胶囊中;7. 封口:将装药后的胶囊进行封口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胶囊剂,胶囊剂外观呈圆形,大小一致,无破损;2. 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胶囊剂制备的关键步骤包括溶胶、凝胶、脱溶、干燥等。
在溶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度加热导致明胶分解;在凝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胶囊的形状和大小,确保胶囊剂质量;在脱溶和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胶囊剂破裂或药物失效。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出胶囊剂,证明了胶囊剂制备工艺的可行性;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胶囊剂制备工艺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3. 胶囊剂具有保护药物、便于服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药剂学]-实验11-微型胶囊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11-微型胶囊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9e15ef7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0.png)
【处方分析】【思考题】1.采用复凝聚或单凝聚工艺制备微囊的关键是什么?复凝聚法形成正、负离子络合物凝聚再加交联剂固化。
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用10%醋酸溶液调节pH是操作关键。
因此,调节pH时一定要把溶液搅拌均匀,使整个溶液的pH为3,8~4,0。
制备微囊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搅拌,但搅拌速度以产生泡沫最少为度,必要时加入几滴戊醇或辛醇消泡,可提高收率。
固化前勿停止搅拌,以免微囊粘连团。
单凝聚通过加热或交联剂起化学反应后固化定型。
凝聚囊需固化,如以醋酸纤维素酞酸酯为囊材,可利用其在强酸性介质中不溶的特性,当凝聚囊形成后,倾入强酸性介质中进行固化。
以明胶为囊材时,可加入甲醛使胺醛明胶分子互相交联而固化。
若囊心物不宜用碱性介质,可用15%戊二醛、戊二醇等,在中性介质即可完成明胶的交联。
2.在加入甲醛前后,所形成的微囊有何区别?在明胶与阿拉伯胶混合的水溶液中,调节pH约为4,0时,明胶和阿拉伯胶因荷电相反而中和形成复合物,其溶解度降低,自体系中凝聚成囊析出,此时形成的微囊可逆。
加入甲醛后,甲醛与明胶产生胺醛缩合反应,明胶分子交联成网状结构,保持微囊的形状,成为不可逆的微囊。
【讨论】1.微囊的特点是什么?微型胶囊(简称微囊)系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称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通称囊心物)包裹而成的、直径一般为5~250um的微小胶囊。
药物制成微囊后,具有①缓释(按零级、一级或Higuchi 方程释放药物)作用;②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③掩盖不良口味;④降低胃肠道的副反应;⑤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禁忌;⑥改善药物的流动性与可压性;⑦将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等优点。
本实验采用水作介质、以鱼肝油为液态囊心物,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工艺制备鱼肝油微囊,本工艺操作简易、重现性好。
其主要目的是掩盖不良口味。
2.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成囊工艺的机理是什么?明胶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解离基团-NH3+与-COO-,当pH值低于等电点时,-NH3+数目多于-COO-,带正电荷;反之,pH值高于等电点时,-COO-数目多于-NH3+,带负电荷。
微型胶囊制备实验报告
![微型胶囊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f2c3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b.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微型胶囊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操作步骤。
3. 分析影响微型胶囊制备的因素,提高微囊的质量和收率。
二、实验原理微型胶囊是一种将药物、香料、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包裹在高分子材料(囊材)中的微小胶囊,具有缓释、靶向、掩盖不良气味等作用。
本实验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该方法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材料在溶液中相互作用,形成微囊。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阿拉伯胶、明胶、氯化钠、鱼肝油、戊二醛、蒸馏水等。
2. 仪器: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温度计、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囊材:将阿拉伯胶、明胶和氯化钠按一定比例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囊材溶液。
2. 混合囊材溶液:将囊材溶液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3. 加入囊心物:在搅拌下,将鱼肝油加入囊材溶液中,形成囊心物。
4. 复凝聚:向囊心物中加入戊二醛,使囊材发生复凝聚,形成微型胶囊。
5. 分离:将形成的微型胶囊通过漏斗和滤纸进行分离。
6. 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微型胶囊,去除杂质。
7. 干燥:将洗涤后的微型胶囊在60℃下干燥,直至质量恒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型胶囊的形态:观察微型胶囊的形态,应为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的破损。
2. 微型胶囊的粒径: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型胶囊的粒径,应符合实验要求。
3. 微型胶囊的收率:计算微型胶囊的收率,应符合实验要求。
六、影响因素分析1. 囊材比例:囊材比例对微型胶囊的制备有重要影响,实验中应严格控制囊材比例。
2. 囊心物浓度:囊心物浓度对微型胶囊的制备也有一定影响,实验中应适当调整囊心物浓度。
3. 复凝聚剂:复凝聚剂的选择对微型胶囊的制备至关重要,实验中应选用合适的复凝聚剂。
4. 温度:温度对微型胶囊的制备也有一定影响,实验中应严格控制温度。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微型胶囊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影响微型胶囊制备的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实验八微囊的制备
![实验八微囊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e14d178daf1ffc4fff47ac5e.png)
实验八微囊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以阿拉伯胶、明胶作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
2、了解成囊条件,影响成囊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3、掌握光学显微镜目测法观察微囊性状的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微型胶囊(简称微囊)系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壁壳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直径1~250um的药库型的微小胶囊。
根据临床需要,可将微囊制成散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及软膏剂等。
药物制成微囊后,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控制和延缓药物的释放,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微囊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及物理机械法等。
其中以物理化学法中的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较为常用。
1、复凝聚法就是采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质分散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的方法。
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例,明胶是两性蛋白质,其溶液pH值调至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而阿拉伯胶主要成分是阿拉伯胶酸,它总是带负电荷。
在适当的温度(40~60℃)、浓度和pH值(4.5以下)时,两胶电荷互相吸引交联形成正负离子的络合物,溶解度降低而凝聚成囊,加水稀释,再经甲醛交联固化,洗去甲醛,即得到球形或类球形微囊。
2、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以明胶为例,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溶液中,然后加入亲水的电解质(如Na2SO4)作为凝聚剂,由于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凝聚囊。
然后根据囊材性质进行固化。
复凝聚法的工艺流程如下:固体或液体药物 2.5-5%阿拉伯胶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O/W)50-55℃↓搅拌下加2.5-5%明胶溶液, 5%醋酸溶液调pH至4.0凝聚囊加30-40℃的水↓用量为成囊系统的l-3倍沉降囊10℃以下↓37%甲醛溶液(用20%NaOH调pH至8-9)固化囊↓水洗至无甲醛微囊↓制剂三、实验内容(一)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普通天平、恒温水浴、电磁搅拌器、烧杯(500、250、50ml)、乳钵、冰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广泛pH试纸、温度计、抽滤装置等。
微型胶囊的制备实验报告
![微型胶囊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2bbdb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c.png)
微型胶囊的制备实验报告微型胶囊是一种具有微小尺寸的空心球形微粒,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如微粒控释、保护敏感成分和药物递送等。
该实验采用油包水法制备微型胶囊,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乙烯醇分别作为分散剂和壳材料,马尾松脂作为油相,将卵磷脂混合液作为定向药物分散相,并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微型胶囊。
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醇(PVA,平均分子量为89,000)、马尾松脂、卵磷脂、异丙醇、氯仿、水、荧光素等。
2.制备马尾松脂油相:将10g马尾松脂加热至熔点(65~70℃),加入7.5ml异丙醇中,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
3.制备荧光素分散相:将0.5g卵磷脂和50mg荧光素溶于0.5ml氯仿中,加入5ml水,用掉子超声处理3min,使其均匀分散。
4.制备壳材料:将5g聚乙烯醇加入50ml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放置冷却。
6.制备微型胶囊:将油相和小分散相混合,再加入壳材料,搅拌至均匀,加入磁力搅拌器,以200r/min的速度搅拌4h,使水相中的微粒包裹在油相内,形成微型胶囊。
7.收集微型胶囊:过滤筛滤掉较大的颗粒,然后离心15min,取下上层明亮的悬浮液,去水使其干燥。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制备得到的微型胶囊形状规则,大小均匀(约为3~5μm),壁薄不易破裂。
实验分析:所制备的微型胶囊采用了油包水法,将水与荧光素混合,作为细胞外发射讯号荧光素的模拟药物,实现有针对性地把药物分散在壳材料内。
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卵磷脂在水中分散成小乳液球,再加入壳材料,形成具有药物功能的微型胶囊。
在搅拌的过程中,强制聚集微球,并形成更加均匀的小球,使药物在胶囊中有良好的分散性。
实验中加入异丙醇可使马尾松脂在低温下难易凝结,使之作为油相被均匀地分布。
聚乙烯醇作为壳材料,可使其在水相中分解成小分子链聚合体,形成薄薄的凝胶涂层,并能有效保护药物和其它敏感成分。
综上,本实验制备的微型胶囊结构坚实、尺寸均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13微型胶囊的制备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13微型胶囊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6e63a1f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5.png)
实验十三微型胶囊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方法。
2.了解微型胶囊在增加稳定性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微型胶囊系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成的微小胶囊,简称微囊。
微型胶囊的制法很多,其中复凝聚法的制备原理是:使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从而将囊心物包裹成囊。
如阿拉伯胶带负电荷,A型明胶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当用醋酸调PH为4.5时,明胶几乎全部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胶产生交联作用,降低温度使达到胶凝点以下,加入甲醛,形成甲醛明胶而使囊膜固化。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薄荷油微囊的制备1.处方薄荷油3g(3.3ml)阿拉伯胶4gA型明胶3g37%甲醛4ml5%醋酸适量20 % NaOH 适量取阿拉伯胶3g溶于100mI60℃蒸储水中,取3%阿拉伯胶溶液备用。
另取阿拉伯胶粉Ig在乳钵中研细,加薄荷油3g(3.3ml)研匀,加水2.5ml,急速顺一个方向研磨,制成初乳后逐渐加入上述3%阿拉伯胶溶液混匀,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乳化完全,并记录结果。
将此液转入100Oml三颈瓶中,恒温50℃,另取3%明胶溶液1000ml,预热至50℃左右,在搅拌下将明胶溶液加入三颈瓶中,用5%醋酸调至pH4.1左右,于显微镜下见许多油粒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膜,即己成囊。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原体积2倍量30C〜40°C的蒸馈水,自然降温至28℃左右,继续降温至I(TC以下(冰水浴),搅拌下加入4ml甲醛,以20%NaoH溶液调PH至8〜9,继续搅拌15min,稍微沉降后,除去上面悬浮的泡沫,滤过,用水洗至无甲醛味即可。
抽干,加入6%淀粉,过14目筛制粒,于50℃烘干,称重。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记录试验数据与结果:明胶用量(ml)明胶液pH=阿拉伯胶用量(ml)薄荷油乳液浊液pH=薄荷油用量(ml)混合液pH=调节混合液所用5%醋酸量(ml)pH=固化用甲醛量(ml)碱化用20%NaOH溶液量(ml)pH=干燥后微囊重量(g)五、思考题1.实验过程中为何要控制温度,加甲醛固化之前为何降温至10℃以下?2.写出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操作注意事项。
药物制剂中新型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药物制剂中新型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7442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c.png)
药物制剂中新型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药物制剂是将药物以不同形式制备成适合临床使用的产品,具有给药方便、稳定性好、治疗效果高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药学领域的发展,新型药物制剂不断涌现,其中新型微胶囊制剂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制剂类型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新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新型微胶囊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备:(1)乳化法:通过搅拌或超声乳化的方式,将药物和乳化剂均匀分散在水相中,再用交联剂交联形成微胶囊。
(2)喷雾干燥法:将药物溶液或乳液通过喷雾装置喷雾成微细液滴,使其与热空气接触,干燥形成微胶囊。
(3)凝胶化法:将药物溶液与凝胶剂混合,在适当温度下形成凝胶,然后进行固化,得到微胶囊。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备:(1)溶剂蒸发法:将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水相溶液中,通过溶剂的挥发使药物成微胶囊。
(2)共沉淀法:将药物和壳聚糖等高分子物质溶解在共溶剂中,调节溶剂条件使药物和高分子共沉淀形成微胶囊。
(3)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使药物和交联剂发生反应,形成微胶囊。
二、新型微胶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新型微胶囊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在药物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
1. 控释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持续时间,实现药物的缓释或延时释放。
通过改变微胶囊的材料和交联方式,可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给药频率。
2. 靶向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通过修饰外壳或改变胶囊的形态,使药物在体内具有靶向性。
通过靶向制剂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效果,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3. 保护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作为药物的保护壳,在体内保护药物不被酶解或摄取。
同时,微胶囊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4. 组合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制备多药联合制剂,将多种药物包裹在一个微胶囊中。
这种制剂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配伍性,减少给药次数,方便患者服用。
实验八微囊的制备
![实验八微囊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e14d178daf1ffc4fff47ac5e.png)
实验八微囊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以阿拉伯胶、明胶作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
2、了解成囊条件,影响成囊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3、掌握光学显微镜目测法观察微囊性状的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微型胶囊(简称微囊)系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壁壳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直径1~250um的药库型的微小胶囊。
根据临床需要,可将微囊制成散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及软膏剂等。
药物制成微囊后,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控制和延缓药物的释放,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微囊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及物理机械法等。
其中以物理化学法中的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较为常用。
1、复凝聚法就是采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质分散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的方法。
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例,明胶是两性蛋白质,其溶液pH值调至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而阿拉伯胶主要成分是阿拉伯胶酸,它总是带负电荷。
在适当的温度(40~60℃)、浓度和pH值(4.5以下)时,两胶电荷互相吸引交联形成正负离子的络合物,溶解度降低而凝聚成囊,加水稀释,再经甲醛交联固化,洗去甲醛,即得到球形或类球形微囊。
2、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以明胶为例,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溶液中,然后加入亲水的电解质(如Na2SO4)作为凝聚剂,由于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凝聚囊。
然后根据囊材性质进行固化。
复凝聚法的工艺流程如下:固体或液体药物 2.5-5%阿拉伯胶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O/W)50-55℃↓搅拌下加2.5-5%明胶溶液, 5%醋酸溶液调pH至4.0凝聚囊加30-40℃的水↓用量为成囊系统的l-3倍沉降囊10℃以下↓37%甲醛溶液(用20%NaOH调pH至8-9)固化囊↓水洗至无甲醛微囊↓制剂三、实验内容(一)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普通天平、恒温水浴、电磁搅拌器、烧杯(500、250、50ml)、乳钵、冰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广泛pH试纸、温度计、抽滤装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记录微囊的直径(最大粒径和最多粒径)。
五、思考题 1.影响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关键因 素是什么? 2.在操作时应如何控5min
20%NaOH, pH8-9
搅拌至沉 淀析出
(8)镜检:显微镜下观察微囊的 形态并绘制微囊形态图,记录微 囊的大小(最大和最多粒径)。
•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 • 1.绘制乳剂和微囊的显微镜下形态图, 并说明两者之间差别。
图 1 复凝聚法制备石蜡微囊显微图(10×10倍)
微型胶囊的制备
沈阳药科大学 药剂学教学实验中心
一、
实验目的
• 1.掌握复凝聚法 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工艺及 复凝聚法 影响微囊形成的因素。 • 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复凝聚法制备微 型胶囊的原理。
• 定义 微囊是采用天然、半合成或合成高分子 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微小 胶囊。 粒径一般介于5-400µm。 5-400µm
蒸馏水 80ml 阿拉伯 胶5g 80ºC 溶 解 加蒸馏水 至100ml
乳化,镜检
液体石蜡 6ml
• 2.2 微囊的制备
液体石蜡乳 剂 5%明胶溶 液100ml 混合 30ºC蒸馏水 400ml 10%醋酸 pH3.8-4.0
转移
烧杯1000ml
50-55ºC
加入冰块 <10ºC
搅拌,冷 却至32ºC35ºC
• 微囊在制剂学中的作用 1. 掩味 2.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3. 油性药物的固体化 4. 缓释作用
• 微囊的制备方法 单凝聚法 物理化学法 复凝聚法 化学法 物理机械法
二、 实验原理
NH2 明胶 COOH pH=4 NH3+ 明胶 COOH 明胶 阿拉伯胶 COO
p N
2
阿拉伯胶 COOH
R N H +
2
阿拉伯胶
2
+ H
R 9 8
H N H C
R
H N R
2
O
三、
实验内容
1.复凝聚法制备液体石蜡微囊 处方:
液体石蜡(ρ=0.91) 6ml 阿拉伯胶 5g 明 胶 5g 37%甲醛溶液 2.5ml 10%醋酸溶液 适量 20%NaOH溶液 适量 蒸馏水 适量
• 2.操作 2.1液体石蜡乳剂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