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哲学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其主题嬗变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僧的四项工作:
❖ 一:翻译佛经 ❖ 二:“格义” ❖ 三:诠释般若学 ❖ 四:组建僧团
3)隋唐时期的佛教中国化
❖ 四大宗派: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
❖ 禅宗:慧能(638—713)——《坛经》 ❖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固有哲学融会贯通的
产物,大量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观点。 ❖ 禅宗把佛教的超越本体改造为内在本体,使
2)汉唐的经学
❖ 儒学被立为官学:
❖ 搜寻整理儒家经典,保存文化遗产; ❖ 采取神学化的方式树立儒学的权威,推行儒学; ❖ 采取注疏方式树立儒学权威,提高儒家学术地位; ❖ 借助政权力量维护儒学权威,使儒学意识形态化。
2)汉唐的经学
❖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 今文经学:以董仲舒为代表
❖ 今文经:儒生口述、用当时的文字记录下来的经书。
3)宋元明的理学(道学 )
❖宋明理学三大流派:
❖ 程朱理学:发端于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 ❖ 陆王心学:发端于陆九渊,王阳明集大成 ❖ 张王气学:发端于张载,王夫之集大成
4)清初理学的转型
❖ 朴学:注重研究儒家经典,做扎扎实实、朴实无华
的学问,一反宋明儒家学风;
❖ 考据学:擅长考据,使考据学在清代长足发展; ❖ 新汉学:承接汉代古文经学讲究名物训诂的传统,
❖ 3)张王气学:
❖ 张载(北宋)——王夫之(明末清初)
❖ 一、先秦子学 ❖ 二、两汉经学 ❖ 三、魏晋玄学 ❖ 四、隋唐佛学 ❖ 五、宋明理学 ❖ 六、清初实学
二、三教概观
❖ §儒家哲学发展的大致情形 ❖ §道家哲学发展的大致情形 ❖ §佛教哲学发展的大致情形
1、儒家哲学发展的大致情形
❖ 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3)魏晋玄学
❖ 玄学不是老庄哲学的重述,而是儒道合流的 产物;玄学家借鉴道家的理论思维成果,试 图帮助名教走出困难境地。

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

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

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一、先秦诸子阶段(前770——前221年)(一)儒家先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孟子,第三是荀子。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先秦之后,后世儒家著名代表人物还有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

儒家经典一般被称为“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中庸》和《大学》以前是《礼记》中的两章,后来被独立出来,跟《论语》和《孟子》并列,变成了四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经》《易经》和《春秋》,《春秋》是孔子所做的鲁国历史。

据说,五经原来是六经,其中包括《乐经》。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大概把《乐经》烧了,所以《乐经》没有流传下来。

东汉时,五经和《论语》《孝经》一起称为“七经”。

到了唐代,“七经”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尔雅》,合称“十二经”。

到了宋代,《孟子》也被列为经,从宋代开始,这些儒家经典统称“十三经”。

也就是说,儒家“十三经”就是指《诗经》《尚书》《礼经》(记载周礼)《易经》(也称周易)《论语》《孝经》《周礼》《礼记》(西汉戴德、戴圣解释《礼经》的文集)《尔雅》《孟子》《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儒家经典又有所谓的“经”“传”“记”之分。

其中《易》《诗》《书》《礼》和《春秋》称为“经”,《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是为经书《春秋》而作的注释,称为“春秋三传”。

《礼记》《孝经》《论语》和《孟子》被称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学学者的训诂之作。

儒家一直被各朝各代统治者重用,堪称中国传统的官方学说。

现在还有人管儒家叫儒教。

其实儒家不能称为宗教,儒家的实质是伦理学。

儒家伦理思想很复杂,概括起来就八个字:仁、义、礼、廉、耻、爱、忠、孝。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弟子们自创门派,教授自己的学说。

其中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

(二)墨家墨家是先秦诸子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派别。

浅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演进过程与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演进过程与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演进过程与发展趋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演进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哲学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哲学传统,如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也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演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哲学阶段,主要在中国古代。

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思想集中在个体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问题上,追求内在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境界。

第二阶段是现代化启蒙阶段,主要发生在近代。

随着西方现代化的浪潮涌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开始与西方哲学相互交流与对话。

受到启发,中国知识分子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革,追求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路径。

第三阶段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阶段。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步入了新的发展道路。

通过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和借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也在面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发展模式、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观点。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多元化和开放性。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需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经过改造和发展形成适应中国实际的理论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也要面对着多元性的社会和思潮,需要包容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应用导向和问题导向。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站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国际化和国际交流。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与国际学术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参与国际学术的前沿探索和讨论。

也要积极主张中国的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话语权,为中国特色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贡献力量。

跨学科和综合性。

中国哲学的阶段与特点

中国哲学的阶段与特点
中国哲学的阶段与特点
第一阶段:先秦哲学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文化高峰时期,后期哲学发展再无出其右者.先秦哲学不仅对群体有着鲜明的阐释,更对个体生命有着深入的探讨;
第二阶段:封建哲学从秦始皇实现大一统到洋务运动以来,中国陷入五百年一大乱,三百年一乱当中.哲学的横向发展停滞,停留在对儒学框架内的探讨与研究.
在十月太阳历中,大小两个新年正好将一年分为两季,第一季从最冷到最热,第二季从最热到最冷,这正符合“阴”“阳”消长的思想。具体地说,十月太阳历用雌雄(阴阳)把五种元素(五行)各“一分为二”,以分别表达一年10个“时段”(即一个月)及五个季节,代表了太阳一年在东、南、西、北、中的五个运动方位。所以,“阴阳”、“五行”思想的产生与十月太阳历有密切关系。这种宇宙观,反映了我们祖先洞察天地的认识事物的水平。
生活中与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与历法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与“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如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科学从微观到宏观者概括为“阴”、“阳”两性,“阴阳”成为人们认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本观点。金、木、水、火、土“五行”在古人看来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它充盈天地,无所不在。
第四个阶段:混沌哲学从五四运动至十年文革,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彻底摧毁.
第五个阶段:唯物哲学十年文革后至今,由于五四运动及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原本已经饱受质疑的中国传统哲学渐趋颓势,而十年文革更是进一步摧毁了传统哲学世界观.中国哲学发展成以借用西方社会、经济、科学、制度为内在,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包装的唯物哲学阶段.
第三个阶段:中西哲学从洋务运始思考中国哲学的缺陷,并试图通过“器物引用”(以洋务运动为代表)、“体制改革”(以戊戌变法试图模仿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的代表)、“文化引进”(以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抨击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代表)来改写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通论

中国哲学史通论

中国哲学史通论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哲学史的分期1.先秦时期2.汉唐时期3.宋明时期4.近现代时期三、主要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儒家1.孔子2.孟子3.荀子2.道家1.老子2.庄子3.墨家1.墨子4.法家1.韩非子5.名家1.公孙龙6.阴阳家1.邹衍四、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1.道德伦理思想2.政治哲学思想3.宇宙观与自然哲学思想4.人生哲学与心性修养思想五、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交流与影响六、结论正文:中国哲学史通论一、引言中国哲学史是对我国几千年哲学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和研究。

自古以来,我国哲学思想丰富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到近现代的思想启蒙,中国哲学史见证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变迁。

二、中国哲学史的分期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奠基阶段,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极为活跃,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派。

儒家注重道德伦理和政治哲学,强调仁爱、礼制和忠诚;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主张顺应天道、清静无为;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主张公平正义;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格的法律和秩序;名家注重名实之辨,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汉唐时期汉唐时期,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道家、法家等其他学派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汉代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学说成为官方哲学。

唐代韩愈、柳宗元等文学家兼哲学家,提倡儒家道统,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3.宋明时期宋明时期是中国哲学的成熟阶段,儒家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北宋的程朱理学和南宋的陆九渊心学,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分支。

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强调通过研究事物规律来认识世界;陆九渊心学则主张“发明本心”,强调内心修养和道德修炼。

此外,道教全真派和王重阳创立了道教的新兴流派,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4.近现代时期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哲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些哲学家如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始倡导学习西方哲学,寻求改革传统文化的方法。

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哲学发展历程看,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早先的哲学是“天人合一”的,我是世界的一分子,世界因我而有“意义",我始终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且不可分。

当人们对自已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时,人们发现自己是可以对世界,对物施加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的,于是世界成为了人认识、改造的对象,哲学也就发展到了第二阶段,“主-客”对立是这一阶段的特点。

第二阶段的绝对化的“主体-客体”对立,也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带来了人自身的失落,于是,人们又回复到追寻人的意义的主题上来了,在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追求人与世界的融合,达致新的“天人合一”,这是哲学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目前还只是一个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少数思想家能达到这一境界,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一切还只是一种奋斗目标。

哲学中的唯心与唯物之争出现在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无所调唯心与唯物,在人们的思想中,世界与人是合而为一的。

到了第三阶段物我将在一个更高水平上融合为一个整体,也不需要唯物与唯心之争了。

上述的结论是根据发展逻辑的推理而获得的一个理解,但是却感觉有些底气不足。

因为张世英的这些观点与传统哲学理论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我却觉得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所以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
入地进行思考的哲学大问题。

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概念三、三个层次的人生境界及其特点1.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四、人生境界的提升及其意义五、结论正文: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哲学始终关注着人生的问题,致力于探讨人生的真谛。

其中,人生境界的概念备受关注。

本文将阐述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并分析其特点及提升意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概念。

人生境界是指人在生活中所达到的精神层次,它反映了人对生活、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哲学认为,人生境界有高低之分,提升人生境界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三个层次的人生境界及其特点。

1.自然境界: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顺应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在这个层次上,人们尊重自然,遵循自然法则,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这一境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生的基础层次。

2.功利境界: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功名利禄,实现个人价值的境界。

在这个层次上,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为自己和家庭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一境界强调的是个人的价值和地位,是人生的中级层次。

3.道德境界: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遵循道德规范,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在这个层次上,人们不仅关注个人的利益,更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以道德为准则,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美好而不懈努力。

这一境界强调的是道德的完善,是人生的高级层次。

最后,我们来分析人生境界的提升及其意义。

提升人生境界,意味着人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关注精神生活的丰富,使个人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中国哲学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分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

提升人生境界,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思考点滴-哲学史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思考点滴-哲学史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思考点滴-哲学史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在哲学史上有先验论和经验论,唯心论和唯物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等的争辨,这些争辨存在于哲学史的发展中,但它们都不是世界哲学史的根本架构和行进主导。

在西方,哲学家罗素把世界哲学史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近代哲学三个阶段。

在中国,胡适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古代哲学、中世哲学、近世哲学三个阶段;冯友兰提出了三个阶段说,第一阶段“先秦哲学”,第二阶段“经学时代”,第三阶段为“近代开始”。

无论罗素对西方哲学史的三个阶段划分,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的划分,都是一种断代史的划分,这样的断代史划分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是,这样的划分是一种社会历史断代的外在赋予,而不是哲学自身追求的内在驱动。

今天,我们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更为广阔的世界视野和眼光,以哲学自身追求的内在驱动,阐述哲学史发展的世界之河的流向。

综观古今中外哲学史的发展,在世界范围的主导上,以本原论为开端,经历了从古代本原论到近代认识论进而到现代主体论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哲学史当以此展开新的梳理和论述。

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华夏文明的发展阶段。

几千年来,中国哲学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嬗变与融合。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先哲的思想贡献、主要学派的形成和演变以及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先哲的思想贡献古代中国哲学的起源与众多先哲的智慧和思考密切相关。

他们不仅思辨各种问题,还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儒学理念强调人伦关系和和谐,主张以仁爱和孝道为核心来构建社会秩序。

老子的道家思想提倡顺应天道,以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无限包容和平衡。

庄子则深入探索人性与自然的关系,主张顺应自然而活。

二、主要学派的形成和演变中国哲学史上形成过多个重要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著名的还有墨家、法家、名家和兵家等。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和“四端论”,并对社会政治提出了改革建议。

墨子则强调兼爱和非攻的理念,主张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来构建社会秩序。

荀子在儒家的基础上发展了性恶论,强调人性的恶劣和道德教化的必要性。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这些学派和思想流派并不是完全独立地存在,而是相互影响、融合的关系。

例如,汉代儒家学派与道家、法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以及政治理论。

这种融合和变革不断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三、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哲学的思想价值再次受到重视。

儒家思想的强调人伦关系和和谐,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

道家思想的追求自然和平衡,可以启发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追求内心平静。

佛教的修心养性和学会放下,更能帮助人们在复杂纷乱的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总之,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先哲的智慧和思想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石,主要学派的形成和演变使其更加丰富多元。

同时,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哲学的七个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的七个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的七个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 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哲学的起源时期,包括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

这个时期的哲学主要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了伦理、政治、道德等问题。

2. 汉朝时期: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国家采用儒家经典《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并通过科举制度将儒学教育普及到全国各地,进一步巩固了儒家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中国陷入动荡的分裂局面,各种思潮纷纭涌现。

佛教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国,并对中国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道教也开始兴起,成为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体系。

4. 唐宋时期:这是中国哲学的黄金时期,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迎来了复兴,并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如程朱理学。

同时,在佛教与道教的影响下,出现了禅宗、心学等新的思想流派。

5. 元明时期:元朝是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期,儒家思想受到重挫。

明朝建立后,儒学再度复兴,同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思想流派,如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的朱子学等。

6. 清朝时期: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
但西方的科学与哲学开始传入中国,给中国哲学带来了新的冲击。

7. 近现代时期:中国哲学在这个时期面临了更大的冲击和变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主导思想,思想自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思潮与学派,如新儒家、新文章等。

这七个阶段标志着中国哲学从起源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与成就,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解释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解释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解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是指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思想体系。

这三个体系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社会思潮以及外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要素。

首先,中国哲学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涵盖了伦理道德、宇宙观、人生观、政治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

中国哲学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天人合一、人道主义、阴阳平衡等理念。

这一体系的代表性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这些学派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国社会科学体系是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体系。

社会科学体系主要由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构成。

在社会科学体系中,人们通过实证研究、理论构建和政策分析等方法,探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制度、人类行为等问题。

社会科学体系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中,为政策制定、社会管理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最后,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和发展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革命、社会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方面。

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特征的思想体系。

这一体系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修正理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体来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互相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国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三大体系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同时,这些思想体系也在不断地与世界其他文化和学术思潮进行交流和碰撞,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现代哲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哲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哲学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现代哲学的形成中国现代哲学的形成是与中国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

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变迁的时期,思想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西方哲学和科学文化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中蔓延,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形成。

同时,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也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中国传统哲学有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这些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哲学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现代哲学是在西方哲学的引进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形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独特的特色。

二、中国现代哲学的主要特点中国现代哲学的主要特点包括:1. 吸收西方哲学思想,综合中国传统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的引进和传入是与西方现代文化的传入相关的。

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传入,西方哲学也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西方哲学,吸收西方哲学的新思想,综合中国传统哲学的优良思想,形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基本特点。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现代哲学吸收了西方哲学的思维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特点。

2. 综合利用中国传统哲学中国现代哲学在西方哲学的传入和影响下,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综合利用。

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资源在中国现代哲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些思想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科学性和实践性中国现代哲学在与西方哲学的交流和影响下,继承了西方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中国现代哲学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把哲学思想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需求作出了积极的哲学探索和思考。

4.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中国现代哲学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期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也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推广和影响,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发展详细脉络

中国哲学发展详细脉络

中国哲学发展详细脉络
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

2.先秦时期:中国哲学的形成时期,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派。

儒家主张仁爱、礼法,强调个人修养;道家主张无为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公正正义;名家主张辩证方法,强调实用主义;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政治权力。

3.汉魏时期:儒家逐渐成为主流学派,形成4种经典:《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从此儒家的学说进一步体系化。

4.唐宋时期: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形成中观、成唯心派、华严宗、禅宗等。

此外,道家也逐渐发展出全真道、碧霞洞、五斗米道等。

5.明清时期:哲学思想进一步丰富,兴起了理学、心学、气学、真理派等。

其中,理学强调爱国、修身和忠诚;心学强调“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气学强调阴阳五行、术数等;真理派强调实证、实用主义。

6.现代时期:自19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开始与西方哲学接触,形成了许多新兴学派,如大陆学派、新儒家、新庄学、民族学派等。

其中以大陆学派最为著名,
该学派主张批判传统知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实践第一”的观念。

总之,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启迪、丰富多彩的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宇宙和人类自身的思考,同时也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中国哲学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本文将以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为题,探讨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潮。

一、先秦思潮先秦时期,中国哲学经历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多个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其中,儒家思潮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修养,提出“仁爱”、“礼乐”等重要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思潮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随性而为,追求自然和谐,强调“道”的存在和应用。

墨家思潮强调兼爱、非攻和节俭等价值观,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提出了独特见解。

法家思潮注重政治和法律的作用,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的合理性。

二、战国时期思潮战国时期,中国哲学思潮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墨子学派以墨子为代表,强调兼爱和非攻,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

墨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和谐和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作用。

同时,墨子学派还对机械学、光学和音乐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墨子的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基础。

三、秦汉思潮秦汉时期,儒家思潮成为主流,儒家学说在政治、教育和社会道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家思想家孟子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修养,提出了“性善论”,影响了后世的儒家思想。

另外,道家思潮也有所发展,黄老学派的道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魏晋南北朝思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潮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

佛教的兴起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的“空”、“无我”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哲学体系。

同时,道教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道教的思想与佛教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道教哲学。

五、唐宋元明思潮唐宋时期,儒家思潮再度兴起,程朱理学成为主流。

程朱理学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修养,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六、清代思潮清代,儒家思潮继续盛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冲击,西学东渐的潮流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观念。

20年来我国价值哲学的研究

20年来我国价值哲学的研究

20年来我国价值哲学的研究一80年代以来,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年到1986年,着重研究价值与认识、价值与真理问题。

我国哲学界对价值哲学的探讨,是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引入的。

一开始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价值问题,着重探讨价值范畴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其研究的一个特点,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价值理论的研究,坚持价值的客观性。

认为价值是主客体关系范畴,从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去理解价值,强调主体需要不同于欲求、想要,而是客观的,所以价值也是客观的。

刘奔、李连科于1982年9月18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略论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一文,提出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的问题,对我国价值哲学研究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李德顺在《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发表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一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问题。

1985年5月在安徽屯溪召开的全国真理讨论会,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起了重要促进作用;1986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价值与认识的讨论会,使价值与认识、价值与真理的讨论更加深入。

这个阶段讨论最热烈的是关于价值真理问题。

对此,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看法。

《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上发表的袁贵仁的《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和薛克诚的《客观真理刍议--兼评价值真理》,把这一问题的讨论推向高潮。

袁贵仁认为,价值认识是对价值事实的反映,凡是与反映对象价值关系相符合的价值认识,都是价值真理。

世界上存在着价值现象,也就存在着价值认识和价值真理。

传统的真理定义只概括了事实真理,把价值真理排除在真理概念之外,不具有普遍意义;认识的对象有事实与价值之分,真理也有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

承认价值真理不会导致多元真理与阶级真理。

薛克诚则反对价值真理的概念,认为承认价值真理,真理就成了因人、集团、阶级而异的了,还有什么客观真理?辛望旦在《哲学研究》1986年第2期也撰文认为,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讲价值真理,就会导致真理多元论,导致真理的阶级性。

哲学的历史学

哲学的历史学

哲学的历史学众所周知,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具有深邃的思辨性和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在探究哲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其思想体系和理论内涵,还需要了解哲学的历史演化和发展轨迹。

因此,本文将从哲学的历史学角度,对哲学的演进过程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哲学这一学科。

一、古典哲学的初步形成哲学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开始阶段。

在古代,人们借助对自然、宇宙和人类本身的思考,逐渐形成了哲学的雏形。

此时期的哲学,主要以神道教和自然哲学为主要内容。

古埃及、古希腊雅典都曾孕育了著名的哲学家,例如古埃及的伊姆何特普、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

他们能够对自然、人类社会和宇宙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思考,发现并总结出很多规律。

这些思考和总结被后来的人们视为哲学的奠基之作,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革新启示。

二、中世纪哲学的出现中世纪是哲学发展的重要历程。

在此时期,教会扮演了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对宗教信仰和精神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尤其在公元9世纪到12世纪之间,中世纪欧洲出现了若干重要的哲学家,如圣奥古斯丁、阿奎那、奥克汉姆、亨利等人,他们的思想被统称为“中世纪学派”。

中世纪学派哲学有很多特点,例如强调神学、逻辑学的学习、认为信仰是最高的智慧等等。

此时期的哲学思想,虽然受制于宗教的主宰,但由于其深刻的思辨和理性的推论,为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哲学的兴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一时期,许多哲学家的思想开始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笛卡尔、洛克、康德等人,他们在思想上强调自由、人性、理性、道德等等,从而为现代哲学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现代哲学以回归到人本主义为基本特征,重视人性和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学派,如经验主义学派、唯心主义学派、形而上学派、辩证唯物主义学派等。

四、当代哲学的嬗变伴随着人类知识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哲学的研究也变得更加多元、深入、实践化。

中国哲学的七个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的七个发展阶段

中国哲学的七个发展阶段中国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中国哲学经历了七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分别是:原始宗教阶段、先秦阶段、儒家阶段、道家阶段、墨家阶段、法家阶段和佛家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原始宗教阶段,它是中国哲学的起源。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自然现象产生了敬畏之情,并试图通过崇拜自然神灵来解释宇宙万物的产生。

这种宗教观念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先秦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形成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这些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第三个阶段是儒家阶段,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和礼法之道,强调个体的责任和义务。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个阶段是道家阶段,道家思想主张追求自然和谐,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自我实现。

道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追求个人自由和精神解放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个阶段是墨家阶段,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和节俭,强调利益共享和社会公平。

墨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六个阶段是法家阶段,法家思想主张依法治国,强调权威和秩序。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治理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七个阶段是佛家阶段,佛家思想源自印度,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特色。

佛家思想强调人生的苦难和解脱,提倡修行和慈悲,对于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哲学经历了原始宗教阶段、先秦阶段、儒家阶段、道家阶段、墨家阶段、法家阶段和佛家阶段这七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社会哲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其主题嬗变【作者简介】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孙显蔚(1975—),女,辽宁朝阳人,南开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社会哲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初创阶段,主要是厘定学科内容及研究方法;90年代初期至中期为起步阶段,着重于发展哲学的研究;90年代中期以后可谓纵深阶段,对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学科观念,诸如社会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确立了社会哲学研究的大方向。

【英文摘要】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social philosophy can be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From mid-80s to 90s is theinitiative stage. At this stage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discipline are established. Theperiod between early to mid -90s is the starting stage.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studies of this philosophicaldiscipline are developed. The 3rd stage is the latter part of90s when a series of important issues in social life aredealt with and a system of academic concepts begins to takeshape.【关键词】社会哲学/发展哲学/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social philosophy/developmental philosophy/modern China/social reform【正文】社会哲学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中国社会哲学的发展也相应地是一个过程。

从80年代至今,中国社会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其关注的不同的中心问题和不同的理论方法。

现将这三个阶段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和评析。

一、初创阶段:学科内容的厘定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我国社会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社会生活有了明显变化,对于改革开放、社会生活的变化,需要提供理论上的说明。

这一时期就哲学本身来说并未作好理论上的准备,仍基本沿用原有的思维框架,用哲学教科书体系原理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社会哲学的研究还较为空泛。

1.围绕对社会哲学涵义的探讨,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哲学顾名思义即是关于社会的哲学解释和概括。

而社会往往在三种概念范式中被理解和运用。

其一是“自然—社会”关系范式;其二是“人类—社会”关系范式;其三是“文化—社会”关系范式。

社会在这里分别被划分为广义、中义和狭义三个不同层次。

以此为根据,社会哲学相应地也被划分为广义社会哲学、中义社会哲学和狭义社会哲学。

广义社会哲学包括人类哲学和中义社会哲学。

中义社会哲学则由文化哲学(文艺哲学、科技哲学、宗教哲学、语言哲学等)及狭义社会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道德哲学、教育哲学等)所组成。

广义社会哲学还包括研究人类社会纵向发展一般规律的历史哲学和一般社会哲学(亦可称普通社会哲学)。

普通社会哲学是研究属于人类、文化及社会之中带有共同性的普遍现象(如社会活动、社会价值、社会心理)的哲学理论,它旨在探究社会的一般本质、结构、功能、性状、过程、变迁、发展及其规律,力图对社会的整体图景和未来趋势作形而上学的沉思。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哲学是关于社会生活的知识的哲学。

论者认为,社会历史不仅有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层面,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层面,即社会主体的人自身的生活活动、生活关系、生活方式等的社会生活方面。

这一方面,关系到人的形成、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机制、规律。

关于这一方面的哲学概括,就属于社会哲学的范畴。

社会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社会史以及其他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联结的桥梁和中介。

它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2.围绕对社会哲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哲学是研究社会最一般的本质、结构、过程、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哲学理论。

它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用哲学的方式揭示、描述社会,总结概括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经验。

论者认为,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机体,它具有双重的功能和任务:一是对社会机体进行横向的解剖,研究其静态结构,揭示其本质;二是对社会机体进行纵向的分析,研究其动态结构,揭示其规律和发展方向。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结构来看,社会哲学是以一般哲学原理为指导,以具体社会科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哲学理论,它是联结辩证唯物主义与具体社会科学的中介、桥梁。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哲学是以社会有机体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哲学。

从根本上说,社会哲学的对象就是社会存在。

这里的社会存在是作为自然存在的对应物提出来的,它的实体是劳动,其存在形式是社会时间与社会空间。

在马克思的社会哲学中,社会存在不仅是认识论范畴,而且更重要的是本体论范畴。

因为对社会哲学来说,什么是人,什么是社会,什么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这一切问题离开了对社会存在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答案。

3.关于对社会哲学研究内容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哲学的内容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哲学方面。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类能动活动的产物,人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

因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问题的哲学方面,是社会哲学的中心和基本内容。

它包括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化、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新人的形成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社会机体的结构、职能和机制。

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机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由各种要素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组成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

研究社会结构各层次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探讨社会职能及其作用机制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的规律,也是社会哲学的基本内容。

三是当代国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的哲学方面。

社会哲学不仅要研究单个的、具体的社会的社会生活,而且要研究整个人类社会,特别要研究当代国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即“全球性问题”的哲学方面。

同时当代社会实践也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行综合性研究和提到哲学高度认识的问题,如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机制,世界文化交流的机制等。

又如涉及整个人类生活的和平、人口、城市化、粮食、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问题。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哲学是对社会作总体性研究的哲学理论。

社会哲学的总体应包括社会本质论、社会结构论、社会过程论、社会规律论和社会自由论。

只有通过对这些部分的分析与综合,才能完成社会哲学的任务,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和社会认识的方法论。

社会本质论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的普遍本质,包括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社会与自然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本质。

社会结构论的主要任务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社会,揭示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基本层次,从总体上把握社会结构的网络系统。

社会过程论的主要任务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社会,揭示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包括社会发展的动因、动力、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以及社会过程的运动轨迹。

社会规律论的主要任务是揭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包括社会规律的特点和作用机制,社会规律的系统结构,以及发现社会规律的基本途径。

社会自由论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方向和总的趋势,揭示人的解放和人类自由的本质,把握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4.对社会哲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论者认为,社会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应当把哲学方法与研究社会总体的社会科学方法结合起来。

社会哲学需要总结和概括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经验,因而必须以哲学的分析、抽象和概括方法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站在哲学的高度以抽象的思维方式认识社会、思考历史。

社会哲学需要总结和概括社会学、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因而也要吸收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占有真实而全面的材料,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升华为哲学理论。

社会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哲学方法与社会学、历史学方法的统一。

论者认为,必须运用科学的系统方法对社会作总体性的研究,再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建立社会哲学范畴体系,达到对社会哲学的全面把握。

由上可见,这一阶段社会哲学的理论内容和方法基本上沿用旧有的哲学框架和范式。

这时候的社会哲学研究总的说来是比较空洞的,很少在深层次上触及到真正的社会问题,还没有真正找到属于社会哲学自己的理论问题,也没有形成基本的学术规范。

但这一阶段研究的重大意义也是不容抹煞的。

首先,它表明哲学活动已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现实生活,转向对于社会结构机制的研究,这无疑是一种意义重大的哲学转向,是社会哲学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其次,这一时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使马克思理论中的社会哲学维度得以发挥,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理论重新得到重视。

再次,这一时期的研究在一些理论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二、起步阶段:发展哲学的思考 90年代初期至中期,中国社会哲学研究进入第二个阶段。

我们知道,邓小平南方讲话后,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人们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但这一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刚刚确立,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消失,怎样把计划与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做到社会发展的稳定、高效,还需进一步探索,经济体制改革还需继续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矛盾,社会转型的总体性、复杂性,需要有解释力的说明。

此时,也是国际上社会发展理论的大转变时期,二战后各国普遍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但西方国家的发展理论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它是把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浓缩在同一个时期,市场化、现代化、社会改革同时进行,社会整体必然发生急剧而全面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变化,同时涉及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

发展中国家亟需一种整体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要求从社会生活的整体去研究社会发展问题。

所以,这一时期,就中国社会哲学的研究而言,主要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问题,是以国外社会发展理论为学术资源,可以说是一种发展哲学。

1.围绕发展哲学的涵义,主要有四种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